了凡四训对当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

时间:2024.3.23

《了凡四训》对当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的桥梁作用

一、阐述《了凡四训》的意义所在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普遍被认为是一本劝善书。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大家对这本书的意义还认识不够。本书意义在于它是现代人探索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一座桥梁,是人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敲门砖。弘扬传统文化,应大力普及对这本书的了解和学习。《了凡四训》回应了人们长久以来感到神秘而又困惑的人生课题——命运。在现代社会,由于历史和客观种种因素,传统文化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保留的只是些片段和枝叶,对传统文化这颗大树没有做系统性的认知。古代和现代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古人从小就接受系统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社会氛围也不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古人和今人都同样会面临人生的困惑,继而产生对命运的认识:有没有命运?人能否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命运?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一种思想只有有效的回应了个人的诉求,他才会产生原动力去接触、去学习、去实践。仅仅做单方面的灌输,效果并不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发掘人们自发学习的原动力。《中庸》里提到人们获取中庸智慧的三种方式,“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种方式对应的悟性是依次递减的,“生而知之”乃圣人,“学而知之”也需要非凡悟性,大部分人属于“困而知之”。书中也强调“及其知之一也”,途径虽不同,悟性有高低,但最后到达中庸至善的境界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个人只有在遇到困境、产生困惑时,才会思考人生命运的话题。或慨然长

叹,半途而废,归咎命运;或平和面对,顺其自然,安于命运;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总归要思考命运这一永恒不变的话题。《了凡四训》就是为命运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搭建了桥梁,给困惑者一个有效的思考方向、学习方向和实践方向,给予他们主动认识传统文化的原动力。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认同了凡先生的观点,但至少会给他们心中埋下了一粒感受传统文化的种子。

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社会、中国人。谁都知道“仁义礼智信”,谁都恭敬“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谁都晓得“顺其自然”。关键是大部分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现代社会人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高,但有多少人读过儒家的“四书”、释家的“佛经”、道家的“道德经”呢?大家总是有些偏见、有些误解甚至有些惧怕,认为这些思想落后、封建、迷信。他们看不到正道,专盯着小路不放,可悲可叹啊!为什么说《了凡四训》是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敲门砖?首先,《了凡四训》的内容巧妙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简明扼要,便于给初学者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让学者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道德修养领域的事,更表现为对外在人生命运各个方面的正面能动作用。第三,纠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了凡先生用自身的实践告诉大家,传统文化不是迷信,不是将身心寄托于某个神灵,而是强调自强不息,人定胜天;传统文化不是厌世,不是枯寂无为,逃避社会,而是注重事业发展,为社会服务。

二、简单谈谈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里两个重要的思想原则。

(一)修身为本的思想。儒家思想高度重视修身,《大学》里

谈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书中强调,改变命运,根本在于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外在。修身,不仅仅培养道德,更有益事功。云谷禅师说:“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对于了凡先生的命运,云谷首先让其自我反省,“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这些都充分说明修身对改造命运的重要性及首要性。其实,这一观点,不是了凡先生的自创,也不仅是云谷禅师的悟道,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观点之一。《中庸》谈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强调面对外在的不顺,君子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孟子》一书中还提出“先修天爵,人爵从之”的观点,天爵即是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爵是外在的功名富贵。修身是本,富贵是末。内本外末,内重外轻,这是处理好修身与富贵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清净本心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儒释道三家均根植于此。佛法禅宗的“真空妙有”,儒家的十六字真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家的“无为”,都充分契合了清净本心的思想。书中开篇首讲“立命之学”,谈到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这一重要观点贯穿于立命学说的始终。而这一点常常被读者所忽视。了凡先生试图告诉大家,人首先要立命,确信命由己立。立命就是立志,立定志向,或求富贵,或求子嗣,等等;然后清净本心,修身积德,而不是抱着求富贵求子嗣的心态去行善。这个思想看似矛盾,其实是内在统一的。立志是大道,普通人需要志向,需要有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如何有动力去奋进?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净本心,敦伦尽分,改过行善,这才是日常工作生活的思想准则。要把握好修身与富贵的辩证关系,始终以修身为本,本末不可倒置!清净

本心的思想,在我看来,是《了凡四训》一书的根本论点。缺乏这一思想,行善积德容易趋于功利,为富贵而行善,为子嗣而行善,为外在的东西做外在的事,将失去自我,失去本心,从而违背了中华传统文化修身为本的精神。

三、不能简单认为《了凡四训》只是一本劝善书

本书文字简明顺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操作性也很强。简要言之,《了凡四训》由四篇文章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为什么说不能简单将《了凡四训》归为劝善书?从文章的结构可以看出,积善之方排在第三位。

了凡先生这样编排,目的是告诉大家首先要坚定改造人生命运的信心,树立“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次,把握好“自净其意”这一根本思想,推出“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的中心论点;第三,强调改过的必要性,“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一关,不过此关,行善只是事倍功半。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三心三法”,简单明了,便于理解,操作性强,很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力行善事,方能转变自己命运。了凡先生还谈到,《周易》中“谦之一卦,六爻皆吉”,提出“惟谦受福”的命题,强调培养谦德的重要性。

这样看来,人们读过《了凡四训》后,若只知多行善事,其实并未完全把握了凡先生的观点,没有执住改造命运的牛耳。

古今中外,许多先贤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这里不胜枚举。希望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下,我们能充分认识到《了凡四训》这本经典著作的积极桥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人都能像了凡先生一样,成为主宰自我、改造命运的强者!

净意 20xx年5月28日作于广州


第二篇:《了凡四训》中善的定义


《了凡四训》中“善”的定义

一、 善之真假。

1. 表面的打人、骂人未必是恶,表面的礼遇、廉洁未必是善。有益于人是善(真善)。以利己为目的,阳奉阴违是恶(假善)。

2. 真心为众生是善,模仿只为求利是假善。

3. 无为而为是真,有为(有企图目的的)而为是假。

4. 什么是“无为”:

1) 清净心:即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功高我慢、没有贪嗔痴慢。

2) 平等、博爱心:对待一切人、一切生命都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轻慢。

3) 觉心:正知正见,公正,无私。

二、善之端曲。

1. 谨慎、柔弱、不倔强,未必是善

2. 有责任心、有志气、有胆识是善。

3. 要从起心动念隐微之处洗涤自己的心,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4. 全是济世救人之心为端(直心),为己之心(讨好世俗)则为曲。

5. 理智的爱心是端,有丝毫怨恨不平则为曲。

6. 对人对事还有没有讨厌、不喜欢的念头?有,那就是错的。

7. 念念利益别人、利益众生是善。

8. 分不清善恶就会造孽,改变不了命运,没有成绩。

三、善之阴阳。

1. 为善被人知为阳善。当世即报。

2. 为善不被人知为阴善。天报之,果报厚而长远。

3. 名,不是好事情。享盛名的人却无实德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害。

4. 人无过失,而被世人侮辱、毁谤、误会,恶名广布,其人罪障即报,从而子孙发达。

四、善之是非。

1. 圣贤人做事情,原则是,帮助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利益众生的。不能随自己的爱好。

廉洁与贪财要看其影响。

2. 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3.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用的不恰当,就会慈悲多祸害,方便多下流。

五、善之半满。

1. 精进、勤奋会满,懒惰、懈怠就不满。

2. 将心放在利益一切众生上,精进修行断恶修善就是满善。

3. 为善是半、是满,其标准与财物多少无关,而是由心决定,真诚心是满,真诚不足有加

杂为半。

4. 为善而心不着善,没有分别执着为满善。修善如果着善了即便终身勤奋也是半善。如财

布施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中不见财。三轮体空。就是满善。

5. 行善后忘掉最好。不要自以为满足。不要有成就感。不然就是半善。

6. 虽然诸法无所有,相是假的,但是心只有在境界中历事修练,才能证得坚定的清净平等

正觉,不被境转。

7. 众生来到娑婆世界就是来锤炼心性,证得坚定的清净平等正觉。所以在娑婆世界中要无

我人众生寿者相,无我人众生寿者见,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妄心),不动念(妄念)。

六、善之大小。

1. 为尽虚空遍法界为大善

2. 心为他人,为众生就是大善。为家庭自己就是小善。

3. 每个人的善恶账本包括善恶念、善恶言、善恶行。每一个善恶念都会记录在账本上,不

等你做,如果做了就是大恶或大善,更何况恶言恶行。阿弥陀佛!

七、善之难易。

1. 克服自己的习气,从难克服的入手。

2. 自私自利、贪嗔痴慢、闻名利养必须克服。

3. 难舍处能舍,如十年的积蓄来救人等等,易舍处不舍为自暴自弃。

4. 做善事时贪着果报是对性德的侮辱。

更多相关推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我们应对挑战不可缺少的平台,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文化根基。在小学阶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

弘扬传统文化特色教育

一注重学生的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民族情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当代中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爱国感情等可以提高中学生理想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主题活动实施方案连村小学20xx年9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初三3徐依盈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名言爱国主义就...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崇中华美德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中华美德宝丰一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汇报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盖幸运者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当今中国的青少年他们生在和平年代长在太平盛世没有经历战争动乱饥荒和瘟疫等艰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阳光和谐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总结武义县芦北小学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一学期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

弘扬传统文化 养成文明礼仪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方案郭峪完小王慧娟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呵护不少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体谅尊重别人显得智...

传承国学精粹,弘扬传统文化,培育优秀人才

传承国学精粹弘扬传统文化培育优秀人才淇滨区第一中学特色工作创建纪实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我校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重点以推进感恩教育为核心通过营造文化氛围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传...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策划书20xx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策划书20xx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策划书20xx一活动名称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二活动目的让全院同学感受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风采感受不同民族传统节日洋溢的...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传统文化经典《孟子》成语 名句

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6不为已甚谓不做...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