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精练题

时间:2024.4.9

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

1.2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3.20##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4.(20##年广东高考)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5.(20##年上海高考)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6.(20##年江苏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7.(08全国文综一)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8.(08山东文综)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20##年江苏高考)(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9.20##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10.(08四川文综)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11.(20##年广东高考)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2题)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3.(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14.(20##年江苏高考)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15.(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16.20##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20##年广东高考)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改革政策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表现。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1、答案要点:(共14分)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解析: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第(4)问相对较难。

2

(1)答:原因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答: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答: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


第二篇: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与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练习题

1.“她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文中的“她”指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埃及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3.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①古希腊地图 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 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希腊出现了约两百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是在

A.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 B.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C.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D.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

5.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下列三位人物进行改革的先后顺序是

A.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 B.梭伦、伯利克里、克里斯提尼

C.克里斯提尼、梭伦、伯利克里 D.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梭伦

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 开放

7.下列古代雅典的阶级或阶层中,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是

A.广大妇女 B.成年男性公民 C.广大奴隶 D.居留的外邦人

8.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不包括

A.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B.参加城邦立法

C.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 D.执掌军政大权

9.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10.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

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11.下列不属于伯利克里改革内容的是

A.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B.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C.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D.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12.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天赋人权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 伯利克利曾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公民 B.全体成年居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外来移民

14.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这说明①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 ②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 ③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 ④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 ⑤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④⑤ D.②④⑤

16.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 B.法律体系完备 C.民主政治发展 D.人文思想盛行

17.“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C.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提高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18.“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19.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演说支配下的民众

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0.“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1.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件事反映了雅典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B.民主政治得到充分体现

C.民主政治存在局限,导致国家权力误用 D.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

22.“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与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他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古代雅典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23.雅典人认为:“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是遵守法律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这段材料体现了雅典人的基本政治理念有:①自由、宽恕②人民主权③法律至上④轮番而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权威 B.理性 C.法律 D.宗教

25.《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是公平的

26.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2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28.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

A.罗马公民 B.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C.罗马贵族 D.地中海周围居民

29.“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体系 D.自然法体系

30.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31.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人人”是指

A.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 B.全体的贵族 C.全体罗马帝国的成员 D.外邦的自由民

3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33.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34.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

35.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倡导自由民主平等,法律公正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36.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这说明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

37.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A.中国的《秦律》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英国的《大宪章》 D.《拿破仑法典》

38.下列内容不符合罗马法实际的是

A.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对不可侵犯

C.实行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D.公民与非公民始终实行不同的法律

39.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40.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原则 ④三权分立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1.德国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42.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43.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翔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44.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

A.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B.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5.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公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46.下列关于《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议会主权的确立 B. 从人治转向法治 C.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7.“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48.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权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49.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此材料说明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D.在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5O.据20xx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

A.向全国直接征税 B.向议会申请拨款 C.向英联邦国家募集 D.向联合国要求援助

51.20xx年12月18日,英国各大媒体刊登“英国女王参加内阁会议”的爆炸性新闻。按照英国的惯例,下列各项判断最有可能成立的是

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时代已经结束 B. 英国国王成为议会决策者中的重要一员

C.英国国王成为英国各个政党的公共领袖 D. 英国国王出席会议但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52.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5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代议制民主

54.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55.20世纪以来,在英国下院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6.英国,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内阁就要下台 B.宣布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D.改选国王

57.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国家元首可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外行使一定的权力”

58.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付诸东流。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的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度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59.“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60.《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

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6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C.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6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民崇敬之心的功能,它是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

63.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提到“1787年宪法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

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下面关于1787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美国内战的成果 B.是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有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D.有利于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64.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

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像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65.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66.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A.加强中央集权 B.按三权分立建构政权 C.两党交替执政 D.按民主原则选举总统

6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6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 分权制 C.联邦制 D.权力制衡

6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和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70.议会是可能通过“立恶法”来“施虐政”的,一旦得逞,如洪水猛兽,必须严防死守。这就必须有人能否决国会的理发。从美国的政治运作机制来看,能否决国会立法的有①总统②最高法院③内阁④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1.在美国联邦制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B.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各个“邦国”变成了“州”

C.州政府也能行使国防和战争权 D.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各州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72.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鼎立之势

B.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 门,以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最小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共9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

74.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75.“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 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76.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 B.责任内阁制 C.分权制衡 D.联邦制

77.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总统在宣布会议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违背了美国法律,林肯的决定无效 B.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 D.林肯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是个人专制

78.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③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④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9. 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不同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D.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80.美国债务僵局打破前,奥巴马政府坚持提高债务上限并在时限上跨过20xx年11月,以免大选前同国会继续讨价还价。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仅愿就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达成一致,以图再次利用债务问题打击民主党的选情。双方互不相让,长时间“死磕”。这表明

A.美国政府和国会没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B.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C.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对抗的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81.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的方式是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选出

C.由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D.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82.从1789年到1875年的80多年间,法国一共出现了两个王朝,两个帝国,三个共和国,平均每11年变更一次政权,一共通过了12部宪法,最终“一票共和”。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8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84.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A.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85.《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86.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B.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 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87.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D.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88.“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德意志帝国 C.美利坚合众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89.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B.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表明国家主权在民

C.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D.考核任命制是它的基础

9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9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市民的整体素质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革命的彻底性

93.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9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

C.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95.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

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辛亥革命领导人

96.《共 产 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97.19世纪30年代末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以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上述主张

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要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C.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D.反映了工人阶级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98.《共 产 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A.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B.最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C.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99.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A.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不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深入到工人运动中去探索 D.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100.《共 产 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始终是历史文明的象征 D.将来是世界的经济霸主

10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 产 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是它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C.巴黎公社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D.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社会主义终于由理论变成现实

102.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03.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指 ”

A.五四运动 B.巴黎公社 C.新中国成立 D.十月革命

104.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中,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腐败的是

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B.国家机构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管理

105.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公社职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06.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107.“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B.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8.巴黎公社的成立在客观上体现了《共 产 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C.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理论 D.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109.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110.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挽救苏维埃政权 D.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与发展苏俄的经济

111.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此段材料应出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11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临时政府 C.发动武装起义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13.19xx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C.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114.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都是社会主义革命 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前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 115.关于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四月提纲》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方向

C.“七月事件”后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D.攻占冬宫宣告十月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116.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117.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②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8.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11月7日的节日。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这表明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哪一历史事件的积极评价

A.十月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苏联的解体

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1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环境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希腊人被山岭和河流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2城邦建立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含义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3商品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复习基础知识复习目标将目标融于心间让每个脚印考点温故都坚实有力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要知识点提要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

20xx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学习小结1有人说小国寡民特征是希腊城邦公民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你如何看待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1小国寡民特征是希腊城邦公民政治得以实行的前提特别是像雅典那样的直接民主这一特征更为重要2小国寡民特征使得城邦公民都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简要篇)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创新设计】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岳麓版必修1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的氛围2经济条件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1)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练习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内容附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至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夏商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建立了我国第...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