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xx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时间:2024.4.14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xx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则材料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

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

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新经济政策是19xx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

答案:A

2.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

A.余粮收集制

C.农业集体化 B.粮食税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强行征收农民粮食,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确途径。A属于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4.19xx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 ( )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 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的过渡,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可以看出,余粮收集制实行的后期,社会矛盾加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综合分析选D。

答案:D

5.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xx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该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全国20xx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解析:消费资料的生产涉及国计民生。由表格中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数据变化,可见此时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答案:D

6.?2015·江西联考?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大工厂的认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A、B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C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故选D。

答案:D

7.?2015·定州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反映了苏联五年计划期间,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A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B、C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8.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

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原因的理解。当时的苏联,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都是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A

9.“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A.斯大林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在以上四个人的改革中,斯大林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答案:D

10.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能力。材料有效信息“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想要扩大农庄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选A。

答案:A

1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可知,苏联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失调。

答案:B

12.?2015·扬州期中?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

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解析:从背景来看,当时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包围,面临战争威胁,并非冷战威胁,并且斯大林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A正确,C错误。斯大林模式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农轻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重的比例严重失调,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毁灭了超级大国,B、D观点正确。故此最佳答案为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xx年)列宁:到19xx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xx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xx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上述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

解析:第(1)题,第一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xx年至19xx年实行的,“19xx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等回答。第二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第二段从“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归纳。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二问,根据两国改革之后在经济制度变化中的不同点回答。第(3)题,要看到材料中不同国家的性质,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特殊的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对经济进行了干预,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

(3)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启示: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

14.?2015·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xx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

——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

材料二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

——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

《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xx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分析。

答案:(1)原因: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②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士的好感。③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

(2)不健康现象:①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②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③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④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

严重问题:①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③重建设、轻生话,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大康整理发布,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第二篇:20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查漏补缺练习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选择题

1.19xx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xx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19xx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③。

答案 B

2.列宁曾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借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③共 产 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主张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①,④明显错误,从而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19xx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

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 C.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解析 本题可以根据时间判断。19xx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允许外资经济的存在,这也说明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4.影响下图曲线②变化的因素是(

20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查漏补缺练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B.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解析 1921~19xx年期间,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时间是1918~19xx年,排除A项;斯大林经济体制中的工业化开始于19xx年,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xx年,排除C、D两项。

答案 B

5.“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解析 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故选B项。

答案 B

6.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列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暂时恢复资本主义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7.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进而避免了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避免了毁灭一切人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 )

A.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经济学家主张,通过国家制定经济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计划,会造成企业成为官府意志的奴隶,企业家缺乏自主性,剥夺了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是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批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

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

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俄国占有一定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应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 C

9.沈志华教授指出:“斯大林这个??经济就是由国家做主,投资搞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市场。”这实质上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斯大林”、“国家做主”、“没有市场”等,由此判断是斯大林模式,其本质就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故选C项。A、B两项是列宁时期的;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一个表现;皆排除。

答案 C

10.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图片人物有关的是( )

20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查漏补缺练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可使用排除法,A项是列宁;B项是斯大林;D项是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11.下图是“1953~19xx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1953、1958、1963、1973、1978、19xx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20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查漏补缺练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A.19xx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xx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xx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xx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

高度集中和计划化,故A项所给时间错误;赫鲁晓夫下台是在19xx年,而且19xx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的原因应该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是在19xx年,19xx年苏联的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故应排除D项;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C

12.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材料三 第二年(19xx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

严峻形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有何启示? 答案 (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原因: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2)措施:新经济政策。 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4)实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启示:进行经济建设时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4.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xx年是苏联解体22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19xx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20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查漏补缺练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xx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

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xx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xx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xx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四 1981~19xx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

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1)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材料四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从表格看1918~19xx年苏联农庄的数量迅速增长,基本实现集体化,由此概括其特点,目的从当时的背景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赫鲁晓夫主张“第一个十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超过美国”,第二个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可以判断其错误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即可。第

(3)问,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不断下降,从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方面分析。第(4)问,依据材料有效信息“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

社会经济危机”,可以判断。最后一问从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谈启示。

答案 (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全盘集体化。 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2)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

(3)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任答三点即可)

(4)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任答三点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十八大学习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学习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姓名杨泓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发酵工程年级20xx级研究生联系方式137020xx813中国共 产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

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20xx年10月18日中国共 产 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决定推进包括互联网和媒体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争取实现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样建设文化强国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深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深远转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深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坚持中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振奋党心振奋军心振奋民心全会的这一号召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首先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20xx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xx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问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企业文化的作用在哪儿说到底恐怕在于提高企业的品位提升员工的素养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重三品即品质品格与品行企业文化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一个企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