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4.5.9

《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课题结题报告 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 传

一、课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阅读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多么重大。

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也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但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电视机给我们娱乐和消遣,但它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思想上误导孩子。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宽带已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不规范网吧的存在,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网络游戏上引导过来,我们的教师义不容辞。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3.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许多老师不是积极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这样的观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形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进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书香校园文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即让每个学生爱读课外书。 校园书香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一种与阅读相关的文化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氛围及相关制度,是以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核心目标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休息天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校园书香文化是以阅读为主要实施方式的课程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其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构建课外阅读体系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2.实践意义: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向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师生共读,以师带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底蕴;构建课外阅读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推动校园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网络,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在校内、班级内、家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书香学校特色。

2.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

3.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4.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5.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建构课外阅读体系。以各种形式的评价贯穿学生的阅读过程,维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五、课题实验的方法、对象

(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二)课题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实施阶段安排

(一)第一阶段(2005.9-2006.8)——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置身于书的海洋中。

2.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盘活、丰富图书资源。倡导"赠二读百"活动。探索有效的班级图书角建设方案,让学生参与设计、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体验,受到教育。

3.学校进行全方位文化建设,做好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草坪、绿地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字到修饰,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4.在部分年段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

5.组织人员编写校本课程《中华古诗文精选》,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

6.举办 “书香伴我成长” 校园第一届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7.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6.9-2007.8)——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1.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应用《中华古诗文精选》校本教材,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能诵读近200首经典古诗文。

3.制定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标准,各年级组制定班级阅读计划,组织评选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号召亲子共读,通过家长委员会评选书香家庭,把阅读推荐到家庭、社区,使学生的家庭读书有保障、有实效。

5.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6.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节活动。

7.根据实际,组织拟定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更新、改进,逐步形成课外阅读书目体系

8.举办校园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展示师生读书阶段成果。

(三)第三阶段(2007.9-2008.5)——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形成进修校附小图书馆(角)建设、借阅制度,进修校附小校园网师生文章登载制度。

2.形成进修校附小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条例。

3.组织校本教材、经验论文汇编。

4.举办校园第三届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5.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七、课题实施策略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打造墙体文化。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1)在教学楼楼梯墙上题写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香伴我成长等。 (2)石桌文化——在校园过道旁设立了8张石桌,为学生提供经典文章,每月更换一次内容。(3)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4)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5)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2.建设班级“书香”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的墙体文化风格各异:“成长的足迹”、“小眼睛看大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氛围。孩子们每天到校,一抬头就能欣赏到“心手达情”的书法作品,品味到诸如“有志者事竟成”、“幼不学老何为”的励志警句名言。一个个宣传栏轮流展示着学生自己的作品,触目便能尽收五彩斑斓的各种作品,而其作者都是自己身边亲切可爱的同学,这样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

(二)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如:阅读指导课: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三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四、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读好书,一起谈论好书等,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

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三)加强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为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四)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读书主题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举办"读书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家庭”、“书香少年”、“书香班级”、“古诗文考级”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读书节活动。将读书节活动设校级、年段级、班级和学生个人四个层面,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书征文竞赛、读书节节徽设计征集竞赛、书签设计设计征集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好书推荐会、优秀读书笔记展、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古诗文考级、年段半日读书、读书节成果展示、读书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阅学读兴趣,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六)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开展读书活动绝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制度,有助于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选古诗文考级优秀学生,并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七)加强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阅读空间

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强化课外阅读,学校统一设计了学生《读书笔记》,要求每周作3次的课外读书笔记,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组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名人名言、石桌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班级内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书推荐",有"读后一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4.师生共读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因此,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读书,培养可以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让学校追求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境界。

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上述的深切体会,并化压力为动力,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了3本教育论著,摘录5000字的文摘卡。在教师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读书主题竞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学校还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了教学随笔、读书论坛等栏目,刊载教师的文章,为教师提高交流平台。课题实验以来教师五百多篇文章在校园网站刊载,在省市级、CN级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14位老师在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老师的阅读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狱中联欢》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学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学校在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的同时,还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

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书评。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作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让孩子感受人间亲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触现实世界。许多家长还撰写了书香家庭建设的经验和论文,并收入学校实验论文汇编集。

(1)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书香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举办“父母学堂”读书讲座。“亲子读书”基本要求如下:①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②积极倡导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角”,经常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字书籍,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④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⑤读书社区化。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⑥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

(2)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成立年段家长委员会,使其成为我校书香文化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并将读书活动校园推向家庭、社区。

(3)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成立由学生、教师、家庭代表组成的“书香家庭”评定小组,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目前已为40个学生家长颁发了"书香家庭"奖。

(六)开发校本读物,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

近年来,我们为学生先后编辑了适合儿童阅读的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心中的树》、《大脑袋的孩子》、《妈妈是一只鸟》等校本读物;精心选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集《童年的拔节声》(一)(二)(三)3期。学校组织还教师编写了《中华古诗文精选》一书,并将其分为十个等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制定了古诗文考绩评定办法和考级颁奖制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课前一首诗已成为我校学生文化大餐的家常菜。除了天天诵读外,学校还对高年级同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学会鉴赏,学会改写,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古诗文实践活动,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现在,诵读古诗文已成了学生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琅琅的诵读声也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了校园书香文化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年读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自编个人

习作专集,一学年举行一次班级习作汇编和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评选活动。上一学年,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个人作文专集展评活动。学校对学生习作专集的封面设计、习作分类、美工插图、习作质量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评选,共评出50多位“小作家奖”,60多位“小编辑奖”,并精选学生50多本优秀习作专集收入学校图书馆,为入选学生颁发习作专集永久性收藏证书。一本本习作专集,那新颖的书名、精美的插图、优秀的文章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养。学生读书笔记、优秀作文在《小学生周报》《中小学作文教学》《快乐作文》《作文指导报》《故事作文》《福州日报》《福州晚报》《青芝文学》《家教周报》等报刊上发表80多篇,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的学生作文、演讲竞赛获奖50人次。20xx年,在福州市30个“先锋少年”候选人当中,滕默帅同学光荣地评为"福州电视台20xx年度先锋少年十大人物"。四年二班还创办起了《同学少年》的习作阅读报。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中,针对学生成长的出现的问题,开展诸如诚信、善行、感恩、礼仪、宽容等专项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连江县“灵芝奖影评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竞赛组织奖,学校被授予《小学生周报》小记者站和《中国少年报社》福州学生小记者站。20xx年3月,学校又以高分通过了省级示范校的复查验收。

(八)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书源

1.学校图书馆的读书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近3.5万册,生均约20册,设有电子阅览室、阅读书桌,采用电脑借书自动系统进行借书和还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理了借书证,每两周时间里,一周借书,一周还书。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图书馆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阅读资源;学校的电脑房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2.班级图书角建设得到加强。现有的学校图书馆的借书,难于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于是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册左右。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分发了班级借书卡,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同时,老师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和报刊杂志,建议学生购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资源。20xx年11月,学校还举行了班级图书管理、书香班级建设经验报告会。

3.毕业班学生为学校、班级捐书活动热情踊跃。毕业班开展“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母校”的主题活动,其中学生为学校捐赠图书就是这活动内容之一。在毕业班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每人三本、五本捐赠给学校。学校统一设计了签条贴在捐赠的书上,签条写上捐赠者的姓名,以及捐赠者最喜爱的读书名言,这对今后的借阅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教育。

(九) 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还在每周的“五项专题日”中设立“阅读日”,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制定《连江县教师进修校附小"书香家庭"评选方案》,评选条件规定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家庭有读书学习场所及必要的学习设备,家庭藏书3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2份以上,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还规定了"八个一"创建要求: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架)、高年级有一百本属于孩子阅读的书、每学期有一本属于孩子的报刊杂志、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学期与孩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参评家长要提供参评材料:申报表、介绍书香家庭特色的材料、证明材料(如奖状、照片、摄像等)。校评委会和年段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审定产生“书香家庭”,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4.古诗词考级表彰制度。学校组织教师精心编印了《中华古诗词精选》校本教材,分成十个等级,设立十个等级,每15首为一个等级,即诵读15首为一级,诵读30首为二级,每一级之后都附有“等级通过认定卡”,指导学生逐级考核,对古诗词考级优秀学生及时表彰。

学校成立考级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考级活动,指导学生逐级考核。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各个年级古诗词考级级别。考级程序为: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或年段教师(或古诗词小考官)测评——确认等级(在“等级认定卡”上加盖考级通过印章)——学校适时组织抽查评议。为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小考官",发考官证。一至四级由班级学生组织,实行自主达标;五至八级由年段组织,实行班级交叉达标;九至十级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考核。目前,在学校古诗文背诵考级活动中,学生100%达到年段的要求,通过十级考核的学生达300多人。全校评出了"书香少年"近300人,“书香班级”45个次。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能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获奖、交流。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浓厚,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九、研究后的思考

看到学校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等还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更多相关推荐: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

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加强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从而对课外阅读首次作了...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史料分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标下高考考试的客观需要回顾20xx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整份试卷材料非常丰富在20道选择题中有18道使用材料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初二语文阅读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八年语文高效阅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膨胀各种信息正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可以说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立足或者...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东阳市六石街道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500字左右)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建议包含以下部分:领导小组成员…

课题结题报告材料目录(新)

课题结题报告材料目录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学校的生源以流动儿童少年为主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优点比如爱劳动不怕苦有礼貌等但由于家庭贫困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身上有野气基础参...

2.《低年级愉快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愉快写话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从事了三年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后我们发现写话课是众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低年级写话教学由于学生识字少词汇积累有限阅读视野狭窄多数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认为写话是一种苦差使甚至有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丁为群摘要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探讨了生活化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初步构建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丁为群摘要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探讨了生活化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初步构建了...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