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0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

2002-08-21 09:47:11

[本网专稿]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子的临近,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大量引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成为促进国内企业发展的推进器。ECR即“高效客户响应”(Efficient ConsumerResponse),是在商品分销系统中,分销商和供应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战略。为在我国推动高效消费者响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协助下,正在筹备《全国供应链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即SCM/ECRChina。该委员会旨在向国内企业引进世界最新的供应链管理运作理念,推广供应链管理新技术与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协调、制定并推广我国物流标准、商流标准及有关的信息流标准,为供应链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其最终目标是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建立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提高企业竞争力,保护民族企业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在国外业已得到普遍应用,中国 企业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也必须改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管理。为了了解全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作为正在成立的《全国供应链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SCM/ECR China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进行了全国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本调查针对制造、零售、批发三种不同的行业类型。

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支持技术的应用;运作水平等。

本调查共回收问卷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占回收问卷的79.1%。就企业类型而言,制造企业141家,占调查企业的60.3%;零售企业67家,占调查企业的28.6%;批发企业16家,占调查企业的6.8%;物流或进出口企业10家占调查企业的4.3%。

我们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论述并分析调查结果。

1、对供应链管理概念及原理的理解

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商业在过去三十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在国外企业的管理中已得到普及。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正在努力改善企业管理,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为研究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程度,我们就企业是否理解供应链和供应管理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这说明我国企业整体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水平极低,企业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立足,急待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以及国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

就制造、零售和批发三个类型的企业而言,从理解供应链管理来讲,零售业>制造业>批发业。这说明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相对来说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零售企业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过程的构筑以及科学的供应链管理。

2、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结构中,各节点企业间都存在着供应与需求的买卖关系,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供应链的影响。

2.1战略上的伙伴关系

经调查发现,大于四分之三的我国企业都已经与贸易伙伴建立了战略上的伙伴关系。已经从过去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转换为目前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这为在我国供应链企业之间推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2供应商供货准时程度

供应链上的物流可以分为两类:各节点企业问周转的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供应商供货的准时程度是影响企业外部物流正常运转的关键。如果企业之间物流不准时,需货方为了应付这种不确定性风险而增加安全库存,从而增加了内部物流负担。供应商供货的准时程度统计如表2:

从上表看出,大部分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良好,只有极少数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不准时。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准时交货等优质服务,才能增加客户忠诚度,并最终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

2.3与供应商合作时间

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时间长短反映出供应链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供需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良好的供应链结构应具备较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统计结果如表3:

上表表明,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与供应商保持1年以内的合作关系,而大多数企业与供应商保持了一年以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结构比较稳定。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50%以上的制造业和批发业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时间较长,在三年以上。

而零售业企业中,有近一半(44.8%)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在一年至两年。

2.4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满意程度

企业供需关系的好坏对供应链性能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相互满意程度统计结果如表4:

从上表看出,87.5%以上的企业对其供应商表示满意。81.2%以上的供应商对其需方表示满意。这进一步证实了2.1的结论。

2.5是否邀请贸易伙伴参与新产品开发

有两种不同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方式:一种称为推动式,一种称为牵引式。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这种供应链运作模式十分有效。而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的用户,供应商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提供产品,实现定制化服务。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这种运作模式较为有效。

我们调查国内制造业发现,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55.2%的企业不邀请客户参与,而44.8%的邀请客户参与。有近一半的制造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并未征求客户的意见。这必然会造成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或不能吸引客户购买的兴趣,进而影响到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终影响企业的赢利。但可喜的是,在我国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换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在经营理念上开始转变,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

3、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 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企业是否建立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机制;企业部门设置的原则以及企业的产、供、

销关系等。

3.1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

经调查,制造企业中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占该行业的比例为72.3%,零售业为80.6%,而批发业为75.0%。即就我们调查的企业而言,有70%以上的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而且就不到30%的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是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贮和运输等,并且多数企业的物流部门仅只是承担单一职能,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作的能力。

3.2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经调查,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都有相应的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由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全局的大问题,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去制定相关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指标,制定相关的程序和方法。 当前国外企业采用的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法把成本计算与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相关联,是企业管理中较好的一种核算方法。调查发现,国内没有一家企业使用ABC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某个别外资企业曾试图实施ABC成本核算法,但这也仅仅是在初步的试点或试验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烈机制o

3.3部门设置的原则

目前,企业部门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两种,以职能设定和以品类设定。国内企业部门设定原则现状如表5:

从上表看出,我们调查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职能来设定部门。整个企业不管其制造或零售的产品的品类有多少,都由计划部门制定统一的计划,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由库存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销售部门统一销售。由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必然造成企业内的物流供应的脱节,从而使管理成本加大,使企业丧失许多市场机会。如果企业按品类设定部门并进行管理,即制造业按品类由某一团队统一负责该品类的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生产、销售;零售业按品类由某一团队统一负责该品类的采购、仓储、销售,则必然给管理效率带来极大的提高。 同时也可看出,零售企业以品类设定部门的比例较高,而制造企业绝大多数都以职能设定部门。对零售业而言,以品类设定部门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需要供应链的上游即制造业也以品类设定部门,两者共同实施品类管理,方可使整个供应链获得稳定的收益。这需要供应链各参与方对原有的组织机构、系统支持、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地调整。

3.4企业产、供、销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就企业产、供、销关系而言,制造业和零售业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制造业的50.4%;零售业的50.7%;批发业的43.7%)的产供销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决策。但有少数企业仍存在着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即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脱节的情况(制造业有3.5%,零售业有13.5%)。这种管理体制在现行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无疑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各部门急需加强相互沟通和理解。

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数以百万计的交易,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产品的运动(物流)以及信息的运动(信息流)。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提货、存贮等。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组织费用、数据处理费用以及管理费用都在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信息

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的采集和传送变得日益重要。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就是为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而产生的。这些技术包括:ID代码、位置码、条码、EDI、射频以及网络技术等。

4.1采用条码标识

条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表示,是一种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分析我国企业条码应用情况如表6: 从上表看出,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60%以上企业的产品都采用了条码标识。虽然我们调查的企业多为国内的中型、大型企业,相对于国内的小型企业来说其信息化水平较高,科学管理企业的意识较强,条码的应用较为普遍和规范,所以就全国水平来讲,所有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的制造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的比例肯定要低于上述调查结果。但上述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目前条码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已经相当普及,这为我国企业实现高效库存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仍可以看出,国内仍有38.8%的零售企业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条码标识,这就很难实现高效的POS销售,从而难以实现商业自动化,那么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如:商店自动订货,连续补货等就难以实施。

4.2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对由销售单元组成的储运单元、货运单元等物流单元进行条码标识。

经调查发现,75%以上的国内企业的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绝大多数都没有条码标识,这给企业管理工作带采了极大的不便。如零售企业在仓库管理中,在接收供应商提供的由销售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储运单元时,由于其没有条码标识,需要采用储运单元内销售单元的条码标识,不得不拆开储运单元,这给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管理上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由于储运单元没有条码标识,就不能实现仓库管理的自动化。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条码标准如GBl6830《储运单元条码》以及GBl5425《贸易单元128条码》,现急需将这些标准在我国企业内进行宣传、贯彻。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仍有90.8%的企业点货方式是手工点货;81.2%批发企业和74.6%的零售企业也仍是手工点货,这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出现差错的概率。相应地,装载物流单元的运输设备也多没有ID标识,这对货物的跟踪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4.3位置码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贸易参与方以及交易的相关位置进行标识。位置码可实现该功能,它是13位的全数字型代码,可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进行标识。它是企业实施EDI的关键。调查我国企业位置码的应用情况,我们发现:制造企业93.6%没有采用位置码;批发企业100%没有采用位置码;零售企业97.0%没有采用位置码。可以看出,在我国位置码还远远没有普及,仍需加大我国位置码国家标准(GBl6828《位置码》)的宣传力度。

4.4 E0I

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新的管理商业信息的有效手段。它以统一的报文标准和最少的人力介入,将结构数据用电子手段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用户。其目的就是要实现贸易循环,尤其是重复交换中的文件的自动处理,从而,消除公司内部缓慢、复杂、昂贵的管理开支。调查我国企业发现,我国还没有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EDI。分析原因主要有:①:企业经济条件不具备;②:企业信息化水平

低,技术力量不够;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观念上没有达成一致,有些企业没有意识到EDI的作用;④操作上认为EDI的报文结构过于庞杂,语法规则过于严格,不便于实施。这都是制约EDI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研究部门需要向企业普及、推广EDI的理念并帮助企业实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简化报文结构和语法规则,开发新的EDI规范如Lite-EDI、XML-EDI等。

4.5 RFID

射频标识也是高效供应链管理的一项技术手段。在企业的分销和仓库管理中,可运用射频数据通信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使仓库管理者在任何时间都了解仓库里的货物以及货物的储存地点和去向,从而极大地提高库存控制和分销管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为使用。而调查发现,射频技术在我国还远没有普及,制造业中97.9%企业没有采用;零售和批发企业根本就没有采用。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投资太大而限制了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4.6网络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这已为全球所公认。Internet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与Internet的集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企业放弃网络技术,是很难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取得发展的。调查国内企业我们发现情况如表7。 从上述结果看,网络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普及,就局域网而言:44.7%的制造企业有公司内部的局域网;31.3%的批发企业有局域网;62.7%的零售企业有局域网。相对而言,网络技术在零售业的普及比例较高,这说明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制造和批发业。

但从使用Internet上来说,制造业的使用率则高于批发业和零售业,制造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开始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这主要是企业内的销售部门希望通过网络为产品做广告。相对来讲,批发业、零售业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的比例较低。对零售业而言,其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零售的主要方式还是顾客到店内去选购真实的货物,多数顾客的购物习惯仍是传统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零售业网上公布产品信息,提供网上购物的积极性。

就提供网上购物方式来说,提供该方式的企业不到企业的20%,在我国远没有普及c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物流业不够发达,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远还没有解决,还有就是通过网络实现电子资金转账还没有实现,网络的安全性还不是十分可靠,这都是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5.1外包程度

就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我国企业特别是过去的国有企业,一贯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可以被认为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必定:①增加企业投资负担;②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③使企业的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④增大企业的待业风险c因此,从80年代后期,国际上许多企业开始实施“横向一体化”的思想,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只抓本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把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经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中有些已经将仓库和运输业务进行外包,但仍是少数企业。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但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然很不成熟。

5.2库存周转天数

库存周转天数是反映企业产销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供应链上物流运作快慢情况,调查结果如表9。

从上表看出,大约80%?90%的企业周转天数都在60天以内,其中有近一半企业的周转天数在20天以内。周转天数在60天以上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有一部分企业的库存结构不合理,产品库存量偏大,从而使库存周转天数过长,这将影响供应链上资金价值创造和增值。

5.3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着眼于供应链管理,在MRPⅡ基础上,增加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市场信息分析,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等功能。ERP强调对供应链的整个管理,将供应商,制造商,协作厂家,用户甚至竞争对手都纳入管理的资源之中,使业务流程更加紧密地集成在一起,进而提高对用户的响应速度。调查我国制造企业,我们发现,97.2%的企业没有实施ERP,而实施ERP的多是一些经营比较好的知名的大企业。ERP于9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而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远还没有进入ERP新时代。

5.4品类管理

所谓品类管理是指分销商和(或)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分成不同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我国企业的品类管理现状如表10。

我们发现,我国企业在品类管理的实施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普及,30%以上的制造业和批发业都实行了品类管理。相对来说,零售业在品类管理的实施上要更加积极,53.7%的零售商都实施了品类管理。而且,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的制造业商和零售厂商有些正在进行联合品类管理的试点,而且他们的试点表明,对于有些品类的产品,经品类管理可使得该产品的销售量增加20%以上,品类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5.5市场缺货

从表11看出,56.0%的制造企业和73.1%的零售企业都反应其产品有缺货现象。缺货现象的出现说明,供应链上物流不畅。因为调查发现,产品出现缺货的原因不是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而是由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不畅,造成产品在各节点的库存积压的同时,供应链的末端的顾客却从零售商那里找不到货物。一方面虽然制造商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顾客,即最终的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供应链上的需求放大现象至使产品出现市场缺货。

5.6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供应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这样可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而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零售商的补货系统由供应商执行,零售商商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并向零售商补货。

从表12看出,有些大的知名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和零售企业试点VMI系统,以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

6、总结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对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的情况归纳如下:

①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时间比较长,贸易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说明供应链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供应链上企业间实施ECR、QR等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②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国内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现状,企业内部的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要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③条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POS商店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整个物流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④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规划和库存管理。但由于数据采集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仅限于用E-mail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⑤由于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在企业间远没有普及,VMI、CMI等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总之,在我国企业推广和实施供应链管理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相关推荐:
供应链管理实训报告

供应链管理实训报告姓名----李绍盛班级----11级物流学号----20xx032133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孔令军一、实训名称: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二、实训时间:20xx年x月份三、实训…

供应链管理报告

供应链管理学习报告第四小组企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网链结构它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连成...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一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

供应链管理实验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名称实验报告物流实验专业班级会计学1005班姓名学号3101503408(9号)指导教师傅成红日期20xx-12-2、20xx-12-7一、实验目的通过采用华软供应链物流教学系统的实际操作,首先…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目录一引言二企业基本情况三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四企业存在问题五对策建议六调研总结一引言目前中国企业供应商与制造商客户可以维持合作关系但是供应链支撑技术应用基础薄弱难以形成供应链管理整体链条增值的目标中国中小企业在...

改善供应链管理报告

改善供应链管理报告张亚坤MKT10011一概述2二平均价格评估3三可赊账期限评估5四平均到货延迟天数7五综合评定最优供应商结果91概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深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也日益呈现出...

供应链管理实验报告

供应链管理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能够根据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金蝶K3软件进行供应链管理模拟,从而体会企业进行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流程以及运作。同时,系统通过实验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情景模拟,使得我们进一步…

汽车供应链管理报告

汽车供应链管理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汽车供应链的结构及其特点111汽车供应链的结构112汽车供应链的特点1第二部分汽车供应链的流程321采购322生产计划与控制523库存924物流1325合作伙伴的选择1626风险挑...

20xx-20xx年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xx20xx年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供应链管理读书报告

供应链管读书报告班级姓名指导教师零理供应链管理读书报告关键字供应链物流管理市场环境共赢规划与协调信息技术参考作品1从供应链看管理作者麦克修格斯MichealHugos译者蔡宏明梅霖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x...

三星公司供应链管理流程综合分析报告

三星公司供应链管理流程综合分析报告班级:电子商务1022姓名:***学号:***一、背景介绍1、企业的宏观背景(1)宏观经济背景三星公司2001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纯平显示器以及彩色电视制造商以及第三大…

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2功能模块说明1...

供应链管理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