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时间:2024.5.15

一、目的及原理

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原子氢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成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对带为颜色的样品液,可用中性的白陶土脱色,吸取澄清滤液进行测定

二、药品与器材

番茄(青色、红色),辣椒、甘蓝、洋葱、柑橘、蜜枣、鲜枣、柿子、苹果等。 抗坏血酸(纯),2.6―二氯靛酚钠盐,2%草酸,白陶土。

微量滴定管,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烧杯,研钵(或打碎机),铝盒,漏斗,分析天平,离心机。

三、操作与步骤

1.试剂制备

(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50mg(±0.1毫克),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草酸稀释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2)2.6―二氯靛酚溶液标定。称取2.6―二氯靛酚钠盐50mg,溶于50ml热水中,冷后加水稀释至2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保存在冰箱中,同时用刚配好的标准抗坏血酸标定。

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ml,加2%草酸5ml,以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钟不褪即为终点,根据已知标准抗坏血酸和染料的用量,计算出每1毫升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2.样品液的准备与测定

称取切碎的果蔬样品20g(或蜜枣5g),放在研钵中加2%草酸溶液少许研碎(或称取100g±0.1g样品加2%草酸100g倒入打碎机中打成浆,然后称取40g),注入200ml容量瓶中,加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过滤备用。如果滤液有颜色,在滴定时不易辨别终点,可先用白陶土脱色,过滤或用离心机沉淀备用。

吸取滤液10毫升与烧杯中,用已标定过的2.6―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不褪为止,记下染料的用量。

吸取2%草酸溶液10ml,用染料作空白滴定记下用量。

计算公式:

(V-V1) X A b

W = ―――――――― X — X 100

B a

W = 100克样品含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V = 滴定样品所用的染料毫升数。

V1 = 空白滴定所用的染料毫升数。

A = 1毫升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B = 滴定时吸取的样品溶液毫升数。

b = 样品液稀释后总毫升数。

a = 样品的克数。

附注:经过熏硫或亚硫酸及其盐类处理的样品,在配置样品液时,应加甲醛(纯)5毫升以

除去二氧化硫的影响,以后再定容量。

四、结果与计算

1.将测定的数据填入下列表中

(1)染料的标定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mg/ml)滴定时所消耗的染料溶液(ml)每1毫升染料溶液所

相当的抗坏血酸(mg)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

(2)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计算

样品名称样品数量(g)样品液的总体积(ml)滴定时所用样品液的量(ml)滴定样品所

用染料量(ml)空白滴定所用染料量(ml)维生素C含量(mg/100g)123平均1234

2.列出计算式并计算结果


第二篇: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VC)是六碳多羟基酸性化合物,又名抗坏血酸,白色针状结晶,有酸味,可溶于水。它是酸性较强的有机酸,又是很强的还原剂;其溶液不耐热,pH值越高越不稳定,可转化为脱氢抗坏血酸,甚至变成黄色二酮古洛糖而失去活性。目前测定VC的方法很多,如2,4-二硝基苯肼法[1,2]、荧光法[3]、高压液相色谱法,测量还原型VC常用的碘量法[1]、NBS法[4]、2,6-二氯酚法等[5]。然而其中许多方法费时费事,相比之下,碘滴定法迅速、简捷。但我们在用碘量法测定VC时发现该法存在不足:KI浓度不应过大;KI溶液必须是新配制或僻光保存;更不可取的是测量误差偏大。于是我们提出测定VC的一种新方法——反滴定法,现将有关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碘量法测定VC

1.1 试剂与方法

1.1.1 试剂 维生素C:分析纯,含量不少于99.5%,天津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提供;标准VC含量:100.00 mg/L;硫酸铜:分析纯,硫酸铜含量不少于99.0%,西安化学试剂厂提供;可溶性淀粉:分析纯,广东台山化工厂提供;碘化钾:分析纯,碘化钾的含量不少于99.8%,西安化学试剂厂提供;碘:分析纯,碘的含量不少于99.8%,西安化学试剂厂提供。

1.1.2 方法 碘量法测定VC,其原理为:铜盐(硫酸铜或醋酸铜)与过量的KI进行反应生成CuI2,CuI2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和游离的碘。释放出来的碘可氧化L—抗坏血酸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反应继续进行,直到溶液里的L—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为止,剩余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终点明显

1.2 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2.1碘量法测定VC遇到的问题 

按照碘量法测定VC的方法,依其步骤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每组10次重复,以下实验每组都为10次重复):Ⅰ组 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5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紫色。Ⅱ组 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3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淡紫色。溶液的颜色影响滴定终点的确定,分析可能由于KI浓度过高造成

1.2.2 分析

(1) KI浓度实验Ⅰ组:VC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7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紫色。Ⅱ组:VC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5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紫色。Ⅲ组:VC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3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淡紫色。Ⅳ组:VC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20% KI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无色;立即滴定,硫酸铜用量0.8 mL;空白0.25 mL;VC含量为96.8mg/1000mL。Ⅴ组:VC标准样品5 mL,新配制的10% KI 5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无色;立即滴定,硫酸铜用量0.8 mL;空白0.22 mL;VC含量为102.08mg/1000mL。实验表明随着KI浓度的降低,溶液颜色由深紫色降至无色;10%的KI测出的VC含量最高,且与标准VC相比,误差最小。说明应用碘量法测VC的含量时应适当降低KI的浓度,应为10%~20%。这可能是因为浓度小的KI碘含量少,自身消耗L—抗坏血酸少,而滴定时需要生成的碘较多,致使需要的硫酸铜量大,使测量值误差较小。

(2) KI易氧化而产生碘单质,从而对实验产生干扰Ⅰ组:标准样品5 mL,放置10 d 10%的KI 5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蓝色。Ⅱ组:放置10 d 10%的KI 5 mL,淀粉示剂10滴,未滴定前溶液显示蓝色。当我们用放置10 d的KI再次测定VC含量却发现未滴定硫酸铜溶液就出现蓝色,说明KI中一定有碘单质,该碘单质无疑是从KI中而来,加入5mL的标准样品时L—抗坏血酸与碘单质反应,但碘单质仍未消耗完,因此加入淀粉后变成蓝色。这说明KI会在空气中氧化成碘单质,从而使测量值偏小或不能用碘量法测定。综上所述,常规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1]应补充以下几点:¹KI浓度不应过大,比较合适的浓度为10%~20%。º操作步骤中“抗坏血酸溶液含量低于1 mL时用50% KI溶液[2]”应做适当调整,抗坏血酸越少所用KI溶液浓度应越低。»此法中应说明KI必须是现用现配或指出新配制的KI应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如果不这样做,KI很可能氧化生成碘单质,从而用滴定法无法进行测定或测量值偏小。

2 反滴定法测定VC

针对KI溶液放置时间过久有碘单质,从而使测量值偏小或不能用碘量法测定这一局限,通过大

2.1 反滴定法的原理铜盐(硫酸铜或醋酸铜)与过量的KI进行反应生成CuI2,CuI2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和游离的碘。2CuSO4+4KI 2CuI2+2K2SO42CuI2Cu2I2+I2加入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现在用L—抗坏血酸滴定,L—抗坏血酸与溶液中的碘生成脱氢型抗坏血酸铜和HI,反应继续进行,直到蓝色刚褪去为止,此时碘与滴定的所有L—抗坏血酸恰好完全反应。量的实验,提出了反滴定法2.2 试剂的配制

2.2.1 标准0.01 M硫酸铜(CuSO4·5H2O)溶液或0.01 M醋酸铜[Cu(CH2COOO)2·H2O]溶液 精确称取0.2497 g硫酸或0.1996 g醋酸铜加水定容至100 mL。

2.2.2 摩尔浓度为5%、10%和20% KI溶液 分别取0.83 g KI、1.66 g KI、3.32 g KI分别加水定容至100 mL.

2.2.3 偏磷酸-醋酸溶液缓冲液 取15 g偏磷酸溶于40 mL冰醋酸和450 mL蒸馏水的混合物中,在冰箱中过滤,滤液保存在冰箱中,超过10 d需重新配制。

2.3 操作步骤

2.3.1 测样准备(此法可测样品为:药品片剂、针剂、食品等)(1)药品片剂:取10个药片称重,小心研碎,精确称取相当于1片质量的片粉,以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后过滤。(2)注射液:取1 mL注射液用偏磷酸-醋酸溶液定容至100 mL。(3)食品:取50 g或20 g蔬菜或水果,加偏磷酸-醋酸溶液到200 mL,摇匀2 min后过滤,滤液放入碘量瓶中。

2.4 滴定取20%的KI溶液5 mL(抗坏血酸稀溶液量低于1 mL时可用5%的KI溶液),精确量取0.01 M硫酸铜溶液1 mL,再加10滴淀粉指示剂溶液,然后用样品进行滴定,边振摇边滴定,恰使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用样品量V1。作一个空白试验:取20%的KI溶液5 mL,加蒸馏水1 mL,再加10滴淀粉指示剂溶液,然后用样品进行滴定,边摇边滴定,直至与测定颜色一致为止,记下所用样品量V0。

2.5 计算配制的样品中L-抗坏血酸含量(mg/mL)=0.88/(V1-V0)。0.88即1 mL 0.01 M标准硫酸铜溶液相当于0.88 mg抗坏血酸;V1为测定样品用量;V0为空白用量。

2.6 测定结果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每次测量,其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比较大,平均值为-4.608。从表2可以看出,每次测量,其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比较小平均值为-0.334,用反滴定法测VC的含量与滴定法测VC结果有差异,经T测验可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反滴定法测VC的含量与标准VC的含量很接近,可见反滴定法比滴定法更准确,有一定的推广性。

 3 总结反滴定法比滴定法更准确、重复性好、省时省事、终点明显,再者此法对KI要求的范围广、局限性小,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更多相关推荐: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附1学生实验报告格式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化实验指导教师谭志文汪财生实验项目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12姓名邱玉兰学号20xx013451实验日期20xx415

实验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姓名:**年级专业:2012级生物科学同组者:**学号:***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19xx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一研究背景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项目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课程学号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了解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及条件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大小比较的测定实验报告

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大小比较的测定一实验背景维生素C的功效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许多食物保健品都会贴上含有维生素C的标签德国营养研究会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取50100mg的维生素C而30mg的维生素C是人体1天摄取维生素...

紫外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维生素C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V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和L两种立...

实验十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

紫外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姓名李志清班级1201学号20xx07529实验日期20xx年11月5日15时0分至15时30分实验名称

浓缩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doc

浓缩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

实验三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实验三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学习对蔬菜和食品中Vc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滴定titration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过程待滴定进...

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张小静学号20xx2401057专业化学年级班级08化学4班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xx年3月24日实验指导...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