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 社会调查报告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时间:2024.4.2

   

北京邮电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

姓名:   ddddddddddddd       

班级:    2010211308              

学院:    计算机                  

20##年8月20日

      

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黔东南苗族和湘西土家族的文化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拥有着独自别具一格的风俗文化。正式由于这些文化的交织,才使中国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拥有人类文明精髓的国度。可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一些洋文化甚至是耕植与人心,这让身为少数民族的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民族文化所面对的巨大威胁。民族文化是把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民族不断提高进步,引导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精神物质。是我们矗立与世界不能缺少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我们要如何才能好好的保护这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发展

前言:如今大家都对一些洋节日,洋快餐很是喜爱。但是却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却是寥寥无几。民族精神是千百年来先辈们积累并传承下来的一个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得以长存的主要支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不加紧的去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把传统文化耕植与每一个人心中的话,我想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只是一个华丽的躯壳。作为一名学生,更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我们对目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很是关心。我希望这民族之魂应该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这个暑假我们对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的苗族和湖南湘西的土家族与苗族做了一些调查。

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对我们的家乡的三个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和侗族进行的。我们采取了实地考察、拍照、发放问卷、访谈 相结合的的方式。

2.      调查对象:是民族的建设,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这些文化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他们如今的发展形势。

正文

首先我们得知道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该民族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创造的,表现出特定的类型和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本质区别。

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意识、性格品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等,这一构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特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它的表现、传播和丰富发展,还要借助相应的媒体,如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文化设施。而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种类、规模、技术水平等则依赖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经济发展缓慢就会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反之,文化又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文化落后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人口的素质,以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民族繁荣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条件,而且文化发展的快慢又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消失,而会讲民族语言的年纪也趋向年纪大化和减少化。少数民族的传统耕作方式和农作物都在改变。他们的建筑、服饰、工艺品和生活习惯都在汉化。民族音乐舞蹈更是逐渐消失。

所以保护民族文化迫在眉睫,要让中国发张,更要保持民族的本质,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别有一般风采。

一.  调查活动的详细内容和经过

首先是雷山的西江,这里有最大的千户苗寨。如今这里成了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里都是土著的苗族人民,这里有他们最原始的建筑、传统的节日和传统的风俗习惯。对这里的建筑、服饰、特色食物都拍了照。并找了几个当地的老人和孩子做了一些访谈。询问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特别的生活风俗的问题。还咨询了他们一些关于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政策。次日去了凯里博物馆参观。最后在凯里大十字发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的调查问卷>>。

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住着传统而淳朴的土家族人民。我们去了一个土家族的村落,拍下了他们的传统房屋建筑,和漂亮的民族服饰。并与两个老人进行了访谈,记录了这里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等。还谈到了土家族文化现在和以前的对比,以及他们对这些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所持有的态度。次日,在龙山县城做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所获的数据和事实

    根据此次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民族文化。

(一)土家族的文化

    1.语言: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2.房屋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

3.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湘西土家族服饰)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

4.习俗: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

5.节日:牛毛大王节、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

6.歌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7.饮食: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二)苗族的文化

1.服饰:苗族人喜欢银饰,他们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苗家姑娘的百褶裙,有5 0 0 多个褶,有的多达三、四十层。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

(贵州苗族服饰)                  (贵州苗族吊脚楼)

 2.建筑:苗家的木制建筑,多为吊脚楼,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

3.音乐: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俗歌、祭祀歌、儿歌等种类声。

    4.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5.饮食: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有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三)本次问卷结果

   绝大部分的人对民族文化稍微了解,很少有人完全精通。70%表示很少关心民族文化,只有13%经常关注。一般以上的人不会说民族语言,只有非常少的人完全会。但是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民族文化是很好的。但还是有少数的一些年轻人认为它不如潮流,甚至难以理解。如今政府的大范围改建,80%的认为会破坏了原有的建筑文化。而面对如今外来文化的入侵,大部分的人认为民族文化会被消减。80%人认为民族文化危在旦夕,必须靠政府大力的投入人力和财力来解决,当然人们也要配合。而对于要用什么政策来进行保护,大家各有所见,提到了很多的办法。就目前而言,一半的人认为民族文化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过正在消逝。但是却有极少数的人认为已经毫无影响力了。83%的人表示在学校从没有开设过文化课。

三.对调查各结果的分析与描述

(一)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1.不管是在服饰、住宿、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在慢慢汉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慢慢的淡化,只能在节日、庆典、宗教 、婚丧等大活动中才会那么原始。

2.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苗族地区越来越以功利为目的的进行民族文化的宣传。一方面来讲,带动了人民的经济,另一方面来讲,因为外地的人不断的进入,当地为了旅游而让传统掺杂了符合大众口味的外来文化,这也严重的损害了民族文化。

3.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很多人们都去追寻这新奇的现代化生活而渐渐的忘记民族的东西。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有了腾飞,苗族和土家族地区也相应随之发展,但是最原始传统的文化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如今越来越少的人去传承最原始的苗族和土家族文化,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二)关于民族文化的保护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就不断增加。紧跟中央的步伐,雷山县县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力度,由以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工作为最。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举办节日保护苗族文化

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来宣传本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加深本民族的民族价值观,使得本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每年都市、县都要举办一些活动,如斗牛比赛,民歌大赛,芦笙节,贵州凯里原生态艺术节,贵州苗族姊妹节等大型的活动赛事。

政府举办各种节日,节日让苗族人民把自己的盛装都穿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增加人们对苗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无形中促进了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贵州黔东南剑河民歌大赛)

                  (2011贵州苗族姊妹节)

2.博物馆的建立和民族文化保护实验区的建立

博物馆的建立却可以以一种“死”的形式将苗族文化保存下来。虽然有人认为博物馆化的保护方法是“死的”方法,但是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也是其它保护方法不可替代的。

20##年11月9日,贵州省雷山县“中国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在县城举行隆重开馆仪式。该馆是关于苗族银饰刺绣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是收集、保护、研究苗族银饰刺绣文化,宣传、展示、传承、培训苗族银饰刺绣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和传承苗族银饰刺绣技能和技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窗口。

中国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开馆

(中国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开馆仪式)

在20##年11月26日,吉首市乾州古城内鼓乐声声,热闹非凡,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湘西民族文化的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湘西成为民族文化保护试验区)

3.民族学、人类学等工作者对苗族文化的保护

在贵州雷山县,有不少当地或赴雷山县调研考察的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工作人员,通过记录、研究等方式进行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并与雷山县政府合作,研究讨论保护苗族工文化作中的各种问题,举办学术会议,以此开发保护苗族文化的途径。

4.旅游业也帮助保护民族文化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陆续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及境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当外国游客来到后,多把古老的苗族衣服还有各钟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买走。而在当时这些变老、变旧的服装和物品在本地人看来,根本是“不好看”和“没有价值”的旧东西,不如潮流,不好玩的节日风俗。相反,那些新做的盛装却没有被游客看好时,许多人开始醒悟过来,主动去更远的山村,专门收集这些老服装和传统的手工艺品,然后倒卖给游客。同时,大力宣传苗族的民族文化,举办各种民族大型节日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古老服装、传统建筑和节日风俗渐渐被当地人所解,其价值也被人们所发现。

现在黔东南的是一个苗族和侗族的旅游州市。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更是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的游客。

              (黔东南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大门)

结语

   一.社会调查的总体结果与结论

     人民的民族保护意识还是挺强的,对于年轻人来讲也基本都了解本民族的风俗文化。举办各种民族活动人们都很积极的参与。

政府更是积极的在保护民族文化。大力的投入人力财力宣传当地,办旅游,举办民族活动,开设博物馆等,打造民族品牌。

 总的来说,民族文化虽然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但是各民族人民都还在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人们还是都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只是小孩子这一代单薄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发展是增强各少数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继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感悟与建议

民族文化目前面临很多危险,但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不能总是在一个点上踏步。所以民族文化也会有所变动,面对这些改变我们要淡定的对待,不能全往坏的方面想,同时也要制止这些变动不停的发生与恶化。目前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加强忘记民族意识,政府人民都要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年轻一辈的人也能把民族文化牢刻在心。我希望在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来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让它发扬光大,甚至走向世界。

                                

调查者:dddddddd

                                 2011年8月15日

   

  

    

   

  

  

    


第二篇: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杨浩存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来自民间、来自人民大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文化之根。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仅是保护先人的遗存,留下历史的记忆,而且要通过传承这些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的精神加以利用和创新,去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符合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民间文化忠实地记载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人类保存着丰富的独特记忆,同时也展示着社会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足迹。通过民族民间文化,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人类演变及对新生活的追求,赋予人们心灵的滋润,同时也给人们在新时代的创新中予鞭策和鼓舞,在创造先进文化的潮流中,不断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

党中央、中央领导及各部委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文化部于2003年初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工作,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把此项工作提到法规的高度,2004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等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最有力支持,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具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工作,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联系实际制订规划群策群力稳步实施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厦门市作为闽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以闽南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我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几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研究及文艺团体等的参与下,闽南文化的研究、挖掘、搜查、整理及传播、传承工作有了一定的开展,如:成立市闽南文化研究所、组建群众研究团体“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较系统地组织搜集、调查、整理有关闽南文化的资料,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活动;扶持民间艺术团体,保护民间戏剧、曲艺,开展对老艺人的传统表演艺术的采访、记录、整理工作;编辑出版相关的闽南文化丛书和民间文艺资料、研究刊物;开展民间艺术及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及宣

传报道工作,报社开辟“乡土”及“民间文化”专栏,电台、电视台开通闽南话和“闽南通”专栏节目……,这些对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传承方面,重视培养接班人,着手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开展与闽南文化相关的教研和实践活动,从儿童开始培养对地方文化的情感和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厦门大学在招收培养闽南戏剧等方面的研究生等方面,对培养研究人才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步伐不大,面不广,效果还不够显著,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必须加大力度,真正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以取得较大的进展、更好的效果。

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在厦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播和传承工作。闽南文化的内涵丰富、涉及面极广,并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等,同时,由于闽南人与台湾同胞的地缘、血缘、文化缘等种种关系,闽南文化已成为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对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过去,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的各级领导对于弘扬闽南文化方面逐步予以重视和支持,对闽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力度不不够,有些方面重视和扶持还很尚缺。

例如,在厦门,对民间信仰及由此举行的民俗活动,还没有提高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在重视、保护、扶持等方面做得就不够。

民间信仰、信俗活动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的宫庙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市区就有寺庙宫庙、斋堂近百座,在乡村则更多,它是厦门人民间信仰、信俗活动的重要场所,过去,有的政府官员片面地将它们视为是封建的宗教迷信活动的场所,虽然遵照党的信教自由的政策,对其活动没有多加干预,但就很难说上给予扶持。其实,这些领导忽视了这些民间的信仰、信俗活动的内涵和重要功能。做为一种民俗事项,它具有不可忽略的导向功能、向心功能、整合功能等,它通过开展的一些活动,劝人向善,对稳定社会起着良好的作用;它通过对民众做出贡献的先人崇拜,不仅是对先人的怀念、崇拜,还有引导人们学习先人的优秀思想和事迹的导向作用,同时形成一种群体的凝聚力,起着不可估量的向心作用;通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信仰活动,如保生大帝、妈祖等信仰活动,加强了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认同感,起到良好的整合作用,对两岸同胞共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通过民间的信仰活动,加强了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和交往,对繁荣厦门的节日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着良好的作用。

厦门的民间信仰信俗活动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泛灵信仰和多种信仰复合重叠,不论是自然崇拜或是灵魂崇拜,不管是儒、道、释诸神,也不管是民间崇拜的各种神灵,只要群众有信仰,就自然形成了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二是,厦门的民俗信仰信俗活动有很多与台湾民间的信仰信俗活动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因此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两岸同胞的联系与交往,特别是近年来,台湾同胞组团到厦门寻宗拜祖和参与保生大帝、妈祖等祀拜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就是民俗文化潜在的巨大凝聚力和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感情乳胶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在今天强调做好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时,我们更有理由支持和扶持这种民间的信仰信俗活动,重视这些寺庙开展的民俗活动,给予扶持和引导,使之对我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保护好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此外,就最近在厦门市举办的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的活动来看,由于文化部和国台办的重视、支持和指导,由于省市政府的积极参与筹办,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充分说明歌仔戏这一闽台人民的民间喜爱的优秀剧种,经过100年来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虽然几经磨难,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中老年百姓所喜爱,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年青一代的演员和观众,使这一民间的优秀剧种得以传播和传承下去。关健在于民众的积极性和政府的支持,这种相辅相成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有人怀疑,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歌仔戏不靠政府的扶持能否维持和发展下去,政府面对众多的项目,又能给予多大的扶持。最近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去年一年,在厦门歌仔戏演出有1000多场次,其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仅演出6场,其余的均是民间歌仔戏团 或外来歌仔戏剧团受寺庙和单位、个人邀请前来演出,相当多是广场演出,演出场次之多,观众面之广,说明了民间存在这种爱好和积极性,这就是歌仔戏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所在,据了解在厦门轮渡码头有一次晚上的广场演出,围观观众上千人,可谓是人山人海,场面壮观热闹,这给歌仔戏艺人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当然,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政府的主导行为是不可忽略的,政府的重视,将使这一工程的进展更为顺利,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1、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象对文物保护那样提到政府的办事议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难度大干文物保护工作,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工程,而且有很多不仅需要保护,还要传承给下一代,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

2、扎扎实实地制订规划。首先要全面组织普查我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摸清、调查其历史沿革、价值及现状等,制订保护对象名录。其次要制定保护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第三是层层发动,落实保护措施,特别是抢救濒危的文化遗产。第四是研究和制定传承的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成果要组织推广。

3、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4、落实经费和各项工作任务,稳步实施。

5、要与我市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城市旅游、文化品位等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系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更多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恩施土家族的美丽风俗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姓名郭建芬学号090220xx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任课教师孙东方完成日期20xx年9月4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

民族关系调查报告

关于名族关系的调查报告内蒙古是一个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自治区其中只要以汉族和蒙古族居多两个民族能很好的相处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

民族关系调查报告

关于商都县大黑沙土镇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的调查报告姓名曹继明系别公共管理系班级08行政管理学号802122132指导教师李晶成绩20xx年1月25日目录一引言1二调查结果与分析3三结论4四建议5关于商都县大黑沙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完成日期20xx年11月03日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摘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广泛流行于土家族集居区的传统体育和艺术活动在体育界有土家族体育舞蹈的美誉也有东方...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

民族风俗习惯-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民族风俗习惯研究课题摘要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

民族风俗习惯-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甘肃临夏地区回族风俗调查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它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但受其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且还和这个...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本报告共分为10大部分1布依族民族简介2布依族民族建筑3布依族节日4布依族歌舞5布依族服饰6布依族饮食7布依族体育运动8布依族婚俗9布依族神话传说10布依族宗教信仰一布依族民族介绍布依族是...

新疆民族文化调查报告

姓名阿依古丽阿不拉班级新疆班学号119xx9029ltlt关于新疆民族文化的调查报告gtgt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

1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报告壮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姓名学号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任课教师完成日期20xx年9月5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生...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1]

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调研报告根据毕署民宗通字20xx46号文件要求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由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工作员简泽民组成工作组到纳雍县猪场乡湾子寨村进行走访调查经梳理形成报告如下一湾子村少...

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姓名罗植元学号20xx04020xx8一调查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

民族调查报告(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