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写作迎来网络时代

时间:2024.5.14

历史写作迎来网络时代

朴素/文

这是一个网络写作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切文字书写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历史写作也不例外。这两年走进书店,畅销书架上总会有几本解读历史的书籍,先是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然后是《天朝的崩溃》、《正说清朝十三帝》、《历史的坏脾气》、《帝国的惆怅》、《细说明朝》等等。而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以“品读三国”大出风头之后,网络也不甘落后,涌现了一大批的历史写作者。他们并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写的历史著作却好看好玩,一点也不枯燥。

天涯网友十年砍柴以《闲话水浒》在天涯社区一举成名,接下来他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里贴出了他的读明史杂记的新作《皇帝、文臣和太监——明朝政局的“三角恋”》,作为一个民间历史研究者,十年砍柴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述自己对明代政治格局的独特看法。史学的意义就是反照自身的时代,在文史书掀起热潮的今天,读者们追捧阅读十年砍柴的读明史系列,除了欣赏作者独具洞见的史识,也从中学习到一种学历史、用历史、观察现实世界的方法,同时看到了字缝中的东西,连接了历史,让历史活到了今天。这是十年砍柴的书最有价值的地方。而明史在网络上的热闹,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另一位天涯网友当年明月。

20xx年3月10日,身为广东某地政府公务员的当年明月写下了生平第一篇长篇故事——《明朝的那些事儿》。他在开头写道:“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个帖子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块创下了惊人的纪录,迄今点击量超过300万,之前这个版最热的帖子也没超过100万。在教科书、史料和戏说的叙述方式外,当年明月试图寻找第四条讲述的路径。他希望自己写的历史不仅真实,还要有趣。《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副标题是“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当年明月的趣说历史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众粉丝自称“明矾”,建立QQ群,经常联系。

作为中国网络人气最旺的历史论坛“煮酒论史”,从网友到斑竹,都有一大批的高水平写作者,他们的历史写作多种多样,有写断代史的,譬如夏双刃的《民国史》、云海孤月的《鲜卑帝国兴亡史:北魏评传》、醉罢君山的《铁血与权谋:春秋战国史话》、潇水的《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春秋史》、姜狼豺尽的《纵横于历史深处:五代十国史话》等;有写历史人物的,譬如清秋子的《明朝出了个张居正》、招福的《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中国后妃列传》;还有重新解读历史的,如江上苇的《大帝国的涅槃: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与王朝更迭的断章》、押沙龙的《出轨的王朝——重读晋史》,押沙龙,非职业文人、历史学外行爱好者、工具理性的正宗传人,具有一种异常刻毒的幽默感。“他读了《晋史》之后,从字里行间发现了一些前人所没有看到过的东西,然后经过他那理科生具有逻辑电路的大脑,从新组合了一遍,利用常识重新解释了历史。比如说在重新审视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的时候,他相当令人信服的排列了当时的经济、运输、兵员状态等,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东晋北府兵如何厉害、那个矫情镇物的谢安如何运筹帷幄,而是前秦发动97万人去打这场仗,本身就包含了失败的因素,只要一点骚动,在那个没有现代指挥系统的战场上,骚动就变成了溃败。

所以,该章叫做《一场奔跑摧毁了一个帝国》。”

至于煮酒论史的特邀斑竹赫连勃勃大王更是写遍了各个朝代的历史,20xx年开始,赫连勃勃大王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刀锋上的文明:宋辽夏金的另类史》、《小怜玉体横陈夜》、《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大明朝的另类史》,目前正在写作《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著名作家肖复兴评价说:“赫连勃勃大王讲述历史一点也不枯燥,正因为他是以人来贯穿的,并不是我们以从前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断代史的研究。形象演绎是梅毅书写历史的专长,他写起来历史来不仅好看,而且能活灵活现地把过去的历史再现于我们面前。比如说,他写朱元璋最后杀一个市井医生那段,还有写崇祯皇帝开头那段农民军烹煮福王那段,我觉得写的非常活灵活现,让人觉得非常的好看。”

民间写史读史热潮的兴起,看似异军突起,实则早就埋下了种子,是先前精英思想向大众的普及,民间史家们出现以及他们的努力本身就是在谱写新的历史。历史热对历史写作完成了一次颠覆。易中天的《品三国》,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颠覆的是历史讲述方式,吴思、张宏杰、十年砍柴,他们颠覆的是解读历史的视角。他们不约而同集体发力,让读者知道历史原来如此有趣,如此有价值。黄仁宇先生在19xx年以《万历15年》埋下的种子,现在终于秀木成林。学者吴思认为:“从什么都不能说,到诗歌热,文学热,报告文学热,政论热,历次思潮从虚构逼近现实。历史热也是一次社会思潮。社会开放度低,大众的兴趣停在花鸟鱼虫与现实无关的事上。开放度提高一点,小说文学热起来,开放度更高,描述?昨天?的历史也能出现了。”。十年砍柴评价清秋子的《明朝出了个张居正》时说:“不仅好看,最可称道的是,他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用理解、同情的悲悯情怀,写出了一个大政治家和他所处的政治体制绕不过的悲剧命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重温哲学家克罗齐的这句话,我们仿佛打探到当下写史读史热潮的某种秘密。

网络真真正正得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中,人人平等。前有少女续写红楼,这些发现有人用网络语言写历史,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也用网名:当年明月。这个家伙的blog点击量超过百万:当年明月的blog(新浪网给钱不?),而且有自己的fans,叫"明矾"。

咱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大事记:

20xx年3月,开始在天涯“煮酒论史”写作《明朝那些事儿》。

20xx年5月,天涯“煮酒论史”点击过100万。

20xx年5月-7月,掀起天涯点击的“明月狂潮”,自发形成粉丝团体“明矾”。由于《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引起广泛争论,“明矾”与反对者之间展开论坛大战,此事件被媒体称为“明月门”事年,当年明月无意中引发了作家中第一个被媒体命名为“门”级别的事件。

20xx年8月,新浪博客点击过100万,天涯点击过300万。GOOGLE搜索网页达70万条。新浪博客连续两次推出《明朝那些事儿》的讨论专题,当年明月成为新浪博客推出的第一颗写作明星。

20xx年9月,《明朝那些事儿》震撼出版。再次成为新浪、天涯最热门话题,风头直逼易中天。

20xx年11月,当年明月的新浪博客点击达到830万,超过李宇春。 20xx年11月,《明朝那些事儿》销售突破200000册。


第二篇: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僦2010.q

绿色批评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

——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田颖

刖命体验?这便是我们需要解答的疑问。

作为一名资深安迷,选择安妮宝贝为论文写作对

一、网络时代的孤独与交流

象,除了私心,更在于作者本身近年来的发展给论文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家,安妮宝贝十年前以《告别

薇安》在网络上成名,似乎也昭示了大时代的特殊性——网络时代的孤独。

安迷们的主体是城市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九年前,

他们是这个国家早期的独生一代与网络一代。网络与消“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中同舒婷、筱敏、孙郁、张宗子一道

费物质的增长伴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网络是一把双刃

剑,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使得个人脱离群体,独自面

对网络世界的孤独和混乱。一个人在封闭的空间里,深夜,用手指在键盘上和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倾诉,一脸漠然,这大概是每个青年网民共同的经验。丧失语言和

团体的感受,却用网线把自己连

入无数孤独个体狂欢的虚拟世她写作中的个人姿态,作品界。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孤

中呈现出的个人态度与情绪也深独并混乱。而现实中,这一代人并

没有父辈身上坚定的信仰,他们是在过度自由下滋生的无信仰一中散发的“安妮情绪”⑦。安迷们善代。缺乏理想的光辉,犹如一个个

脱离了群体的原子在世界上游的角色,并把这种感受和经验融荡。网络把这样一个个原子联系起来,创造虚拟归属感的同时,更加深这种孤独感。无聊的情绪需

要武器反抗,心中的孤独需要呼

应,笼罩在这种网络孤独的情绪下,他们渴望脱离平庸

安妮宝贝作品中流露的这类情绪在作家的创作中

的日常生活,寻求心灵里期盼的丰盛的生活。

如果说拿网络来对抗孤独是饮鸩止渴的话,另一方

面,网络却带来了新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网络群体。问卷调查中安迷们便都来自百度贴吧和豆瓣网,他因此,新世纪网络与消费盛行的时代,为什么是安

们自阅读起就自发在网络上成立论坛和社群,一起搜集

安妮宝贝写在专栏上的文字,一起讨论旅行的计划,一起分享感情上的悲欢离合,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安妮宝

贝自己也在新浪网上开设博客,作为和读者交流的平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么兹仰够么免铭∥冤.蝴卯

万方数据

写作提供了可能。安妮宝贝于2000年以《告别薇安》正式登入文坛,九年来八部作品均进入文学类畅销书籍,成

为流行文学和小资写作的代表。最近的散文集《素年锦时》更是卖出了二百万版税、六十万册销量,在当年的进入年度最佳散文提名名单。世纪之交网络写手出身的安妮宝贝,其写作路线基本上和变

迁的网络时代同行,她在互联网时

代对个体生命体验书写的坚持并

没有在图书市场日益成熟、读者日趋理性的九年里花开落尽,也没有

走向个体精神世界形而上的虚无,

反而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深影响了她的读者。这种影响明

显地体现在安迷们在问卷①回复

于把自己陷入小说中,扮演倾心入日常生活。无论在问卷的文字修辞上还是对问卷的态度上,他们都保持着若即若离、隔岸观火

的心绪,这些都无疑是“安妮情绪”的精髓。

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安妮宝贝这样个人体验式的写作,这情绪无疑包含着作者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命体

验,同时也折射出大时代的氛围。

妮宝贝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在九年中紧紧抓住了读者?为

什么“安妮情绪”对安迷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吸引力?“安妮情绪”映射出时代哪部分?反映着作者怎样独特的生

南方文坛2010.|

绿色批评

台,亲自分享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作出版情况、最近的所想所思所见。文字和照片也透着其作品的一贯风格,得到安迷们的喜爱;她亲切地把读者中写得优美合

幻觉”④;偶尔工作,在“榕树下”开设“安妮宝贝工作室”。采访一些特立独行的入⑤。远离家庭,寡言,离群索居,只有在网络中作激烈的反抗来印证自身的存在。正如若干年后作者自己回忆道:“那时的自己,身上那种兽的成分

适的文字贴上,给些简洁真挚的评价;由于安妮宝贝自

己的写作总是和旅行相伴,她也认真回答一千安迷们提出的旅行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电台的广播,安妮宝贝迷离的文字配上舒缓的音乐,很多安迷们也在这种超文本中接触到安妮宝贝的作品并喜欢上她。

在网络这种新媒介参与的文学世界中,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是立体且即时的。网络社

占据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做到伤害,做到破坏,做到摧毁,就不够具备明确的自身存在感。”⑥这种与孤独现实对抗、偏激和极端的情绪在小说中一览无余。《告别薇

安》、《八月未央》中那个穿着白布棉衣裙的女孩焦灼不安,在爱情和城市物质的繁华中游荡:

我们始终孤独。只需要陪伴。不需要相爱⑦。她说,我一直想给我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是我只能前往⑧。

也许是有爱情的,但是没有未来⑦。

一个在路上的人。渐渐会丧失他的目的和对结局的追寻。而只保留了感受。对每一个瞬间。温暖的。寒冷的。富有的。贫乏的。是一场放逐。就好像在网络上写字@。

它太大了。有太多的人。于是所有的物体之间都有了一种暧昧而冷漠的距离。还有太强烈的物质感⑩。

他们像面目模糊的鱼,出没在汹涌而喧嚣的都市人流中,各自怀着模糊的梦想和暧昧的快乐@。

我还是常常想,爱情原来很像我们去观望的一场烟花。它

群给安迷们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而粉丝性质的情感经济和品牌推广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深

度发展的可能。一步步造就了安妮宝贝广阔而持久的读者市场。就像第二份问卷中所问:如果安妮宝贝的下一本书定价为九十九元的话你

还会购买吗?所有安迷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

看,网上有关安妮宝贝及其作品的论坛注册人数,仅百度贴吧和豆瓣

网的人数达二万二干八百零五人。

二、生命体验与写作中的

“安妮情绪”

网络孤独下的“安妮情绪”是安妮宝贝作品最终的书写对象,网

络也是安妮宝贝最终的出路。“网

络对我来说,它是呼吸的通道,是生

活的一个转折……网络让我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多的人。它让我呼吸畅

快,不再感到窒息。”③早期的安妮宝贝是在“暗地病孩子”这样黑色的文学网站中写字,纯黑刺眼,气氛压抑,文字中涉及灵魂深处潜藏的阴郁和罪恶,却又因为没有任何政治及道德色彩而感到自由。后来在“榕树下”网站渐渐知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2000年的《告别薇安》与2001年的《八月未央》都是

绽放的瞬间,充满勇气的灼热和即将幻灭前的绚炒。

女孩挣扎在灵魂、宿命的询问中。气质疏离,漂泊在外,自我放逐,一个人原子似的脱离社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网络个体中另类与渴望自由的心灵与之呼应。《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中的网络爱情以及同样绝望寂寞姿态的少女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迷恋,印证了这个网络时代的心态。女孩身上流溢出疏离而温暖的“安妮情绪”,安迷们隔着网络回应,彼此安慰,如空旷大海的深处,一些在冷暖流中迁徙的鱼,从不对话,但有着相同的方向和相通的灵魂。

如果透过生命表象来看安妮宝贝,2002年的《蔷薇

作为“榕树下”网络文丛系列出版的,前者扉页上标注着“互联网上风头最健的新生代作家”,后者亦标注着“互

联网黑暗中绽放的花朵”。世纪初,网络文学崛起繁荣,安妮宝贝成为网络写手中的佼佼者。她的生活与写作都和网络紧紧地连在一起:旅行,睡觉,上网,失眠;写作时

“需要把自己关在封闭的房间里,对着电脑,白天也拉严窗帘,开着台灯,就这样日日夜夜地写,直到接近死亡的

岛屿》中,女孩经历了一次生命的蜕变。这一年,安妮宝

贝的父亲去世。年少时在父亲面前义无反顾地要离开这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兹铊院勉影冤铭邪

万方数据

个家,直到若干年后父亲的离开,失父犹如生命中打开拟中。“安妮情绪”中少了当初年少时的直面血腥和死亡,与现实激烈对抗中暗自反省年少的极端,变得简洁

温暖。这本《蔷薇岛屿》也成为所有安迷们经历越南的必

了一个缺口,是生命阵痛后转变的开端。这一年,安妮宝

贝作了一次旅行——去越南。这个四季炎热、森林繁茂的东南亚国家正像作者的心境,热烈丰盛,到处是植物的腥味,充满幻觉的可能。一次旅行,一个身份的失去,

备品。情绪化阅读中,他们也尝试背着破旧的行李浪迹越南,和安妮宝贝共同旅行,他们和安妮宝贝就像同一

地相遇后擦肩而过的陌生旅客,淡漠的眼神缺乏关注,四目相对后,无声地继续各自的旅行,只是每个人心灵深处都分享着一样的“安妮情绪”,暗流涌动。

2004年出版的《二三事》,扉页上介绍道:“安妮宝贝,自由作家……所有作品均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

感情的变故和承担,为此付出的代价在这本游记中透露

出来。在这本扉页上写着“爱与行走”的书中,那个光脚穿球鞋的少女背着背包,流浪异国,想要追溯生命中苦难的起源并试图穿越,想要在这痛苦的行走中到达生命

中的美好。这一路出发、行走、告别中,女孩对生命作了

长长的思索和探求。

父亲的离开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感情缺失,女孩生存中对丰盛感情的渴望更加激烈,需要一种强烈的感受来维持自己的存在感:

排行榜,并已介绍到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网络新生代作家”到“自由作家”,从网络到

现实,用写作来探求生命的安妮

宝贝像一个没有实体、没有身份

的网络幽魂通过自身的发光发热成为有肉身的荣耀的人。有了肉

要么彻底空缺。要么直到

满溢。我倾向这样的状态。没有极端就没有终点@。

语言无法穿越时间。只有痛苦才能够穿越一切永恒o。另一方面,生命中最亲近的人

身,也就有了争取地位和价值的

可能,更有了现实生活。而当年那个光脚穿球鞋、流浪天涯的少女也已经长大成年,心灵深处,孤独感减少,责任感萌发,也有能力去

的离开使得女孩领悟到人生之大

限,生命之不可强求,对活着的人和事的看法也有了一些变化,生命中开始回望和自省:

有时我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联,但后来明白,那也许是太沉溺于此@。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人在死去……生命像野草一样蓬勃而卑微@。

相爱才能带来活。才能活着。活下去。那时候总是以为恋爱能够彻底地拯救自己的孤独。是在付出很多代价,耗费掉很多时间之后,才能够知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只有当我们对生有强烈的渴求时,才会有恐惧。只有当我们回味着快乐的去而不返时,才会悲

哀@。

承担。《告别薇安》中披着海藻般

长发的少女已经长成《二三事》中

阅历丰富的单身女子“苏良生”,

在反省和内敛中透露出了平静和淡定。

《二三事》中同样有两个失父

的女子——尹莲安和苏良生,代

表着两种生命状态:前者在不妥协和颠沛流离中试图用丰盛的生

活填补缺失的爱与孤独;后者坚

持“即使不能善待,但那依旧是恩慈”圆。两个人因着心理

和感情上的欠缺,互相走进,彼此熟悉,相互映照,“她与

我是对立的镜子,看得清彼此的意志和欲望,她是我的

反面,抑或就是我的真相”,“她(莲安)是我生命的一扇

门,轻轻推开,无限天地,我便知道她是等着的人”o。莲

安最终在丰盛生活的幻觉中死去,留下与沿见的孩子恩

和,良生抚养恩和,并与宋盈年这样一个温暖安静的男

如果说她之前对死亡、流浪等思考带着网络时代的驳杂和混乱的话,父亲的离开像是一场情感大地震,黑暗中的一线光明指引劫后余生的她找到灵魂的出路。同样强烈的感情诉求中,生命最底层那一部分在开始变化,对家的感受,对爱的渴望与被拯救无声潜入网络虚

子相伴终生。这样的结局,在于良生生活中现实温暖对网络虚拟的侵入并逐渐占据上风。她虽然还是一个人,感到孤独,但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自制不沉溺,相信生命并不是为所欲为,承担要大于接受,学会记住以及珍惜回忆。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学会记得别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毛盘多磊卯雹之么。.嘭∥.多荔.彩刀

万方数据

南方文坛2010■

绿色批评

人的恩情,就像她对莲安的劝告:“你要珍惜自己。这一切所得非常不容易,并且上天有恩赐”,“深夜醒来,如果能够看到身边爱人沉睡之中的脸,这样的日子过一天便少一天,一生也就是这样的长度”@,特别是与孩子恩和相处以后,“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肯定感受,她是

弃什么,要有对自己纯粹和坚韧的标准,才可以跟着直

觉和信念去走”;在《生日》中独自宠爱自己;在《原则》中逐年给自己增加一两条生活的原则,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沉着应对,低调处事;在《素食爱情》中面对城

市动物们的速食爱情,渴望一种清淡、朴素,吃起来无

味,手工种植温柔的爱情……

这个当初远走天涯、流连网络的女子已经生活在现

我真正体验到生命彼此需索与交付的恩慈,没有计较,没有条件”,对爱也有了重新的定义“我要叵久忍耐的

爱,要有恩慈,并且不停息,这样的爱我先给,若有人给

实中,向往温暖简单充满爱的生活。她的日常生活主体

已渐渐脱离了网络,不再是那个深夜里仍在网络中游荡的渴望≯吾生入慰藉的女子,也没有了繁华的网络生活后随之而来的混乱和空虚。网络已渐变成写作的工具。自

我,我便要。但绝对不会是世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得起”o。当初的少女要在与现实的激烈对抗中,要在丰盛

极端的感情中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与价值,妄想以网络为

武器摆脱孤独这只巨大的手掌,而今的良生找到了与现

实和解的路,一条灵魂的出路,那就是与人恩慈,心怀感

持、内敛、沉着、真实,生命的内容与层次逐渐充实,生活

在社会中却并不世俗。事jIp的成功伴随对生活的掌控。

态度方向明确,原则清晰有力,对生活的努力就表现为自我修养的提升,明白自己要的是怎样的生活,要成为怎样的女人以及达到此目标的方法。在这种把握和控制中完成了一个焦灼的少女到优雅女人间的转身,姿态优雅的女人回望人生,并俯视那些还在网络上挣扎

恩。时间的推移,身份的改变,苏良

生在体验过世间的人情冷暖后,珍

惜身边所有,“我们一生所得的感

情,不过是身边的一个人或者两个或者三个,绝不会再多”@。莲安的消失即是一个征兆:了结所有轰轰烈

烈的纠缠和幻觉,从无限的灼热欲

望到无爱的淡薄和甘心承担,学会

感恩,学会珍惜,安妮情绪中潜藏的

淡定与温暖逐渐成为主流。

2004年10月出版的散文集《清醒纪》属于天津人民出版社“新经典

渴望彼此拯救的年青的一代。很多

篇章,很多想法,深入且富有哲理意味,对男女之情,对生活的态度,给那些还在经历过程中的年轻入

文化”丛书中的一本,丛书另有金河仁(韩国知名作家)、张小娴(香港言

情作家)、岩井俊二(“日本王家卫”)三位作家作品。安妮宝贝作为大陆作家的代表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2004年这一年,长大了的女子仍旧在旅行中,拍下经过的每一个城市与村庄,收集光线和影子,在日历上作下

提供参考与指引。这个女子的情绪

中因为有了方向,即使孤独,却可以有暂时的镇定、温暖。

2005年,女子的日历本上写着“墨脱”。旅游指南上有:“墨脱,被

称为莲花隐藏的圣地,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想的新世界的诞生。”路途

简单的记录,对自己说“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

甘愿和珍重”圆;在《朋友》篇中祝福友人的婚姻;在《日光照耀》篇中叙说“二十五岁之后我成为一个自持和内敛的人”;向往《贝蒂的生活》:写作,独自过简单洁净的生活,带着天真幼小的孩子……事业,房子,孩子和明确的

危险,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这是一条坚韧静默的精神实践路途。这一年,女子叫“庆昭”。她独自一人隐居在西藏的小旅馆里,阅读佛经,思考生命的轮回。这使得2006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莲花》弥漫的是佛经中对寓言、对心灵成长的思考。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里,纪善生和苏内河代表着两种追求爱的方式:前者用来填补自己生命的

是理性和意志;后者则用感情和生命的真实性来弥补自己的缺失。最终两人都没有得到永恒,只有她——庆昭,

这个在大病中死里逃生的女子,最后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安静与幸福。接受生命中注定缺陷和难以如愿的部分,,tLq字感激,和世界产生联系,不封闭自己,放低自己,

生活选择态度,但把婚姻,家庭和男人放在另一个阶梯

上;在《弟弟》篇中流露对亲情的渴望;在《简单》中提醒

自己在偌大的粗糙的城市里应该关注生活里更多的细

节,明白自己“选择什么就要放弃什么,得到什么就要舍

‰么铭,2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院么:铭夕%七d宠

万方数据

南方文坛2010_绿色批评

有所付出。长大的女子在《清醒纪》中已开始阅读《空谷意去回避家族,不需要终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徘徊。对幽兰》等佛教、道教书籍,《莲花》是一次延续和深入,是家族的回顾和展望,对历史和过往勇敢的承担,对生活在“安妮情绪”中加入了佛经这味神秘的调料,《清醒认认真真的体会,寻找自己的根基,笃定平淡,这些因素纪》中那种对生活明确的态度,对未来清晰的方向,对渗入到“安妮情绪”中。

自我修养的提升与努力,是“安妮情绪”中最重要的变从颓废绝望,不知方向到现在的笃定平淡,这是“安化,像一个一直在这个世界上横冲直撞的少女完成了妮情绪”中变化的部分。作者与读者都在不断成长,比如优雅的转身,成为现在这个学会等待的内敛的女子。笔者本人由原来借障的少年变成了现今独立的大学生,

2007年9月,《素年锦时》横空出世,二百万的版税、而安妮宝贝也从叛逆写到了成熟。每个阶段的人生都需六十万册的销量,对于一本散文集来说是何等的荣耀。要与之呼应的作者与作品,幸运的是,读者变化的每一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这个学会了等待的女子终于结个阶段,安妮宝贝也在成长,而且成长得更快,于是读者婚生子,从单身女子晋级为幸福母亲。也就在这一年,文们一本本书看到了现在,成了忠实的安迷。变化是“安妮学奖项敞开怀抱,安妮宝贝的作品得到了传统文学界的情绪”一部分,每一次的变化可能在吸引一群读者的同关注和赞赏。时,也失去一些读者,但“安妮情绪”中那种本质始终贯

《素年锦时》中女子携夫带子穿,最终留住了忠实的安迷。很多回到了少年时离开的故乡。十年安迷们在问卷回复中认为安妮宝前,她是那个不安的少年,带着青贝没有转型。如“始终喜欢表露内春的叛逆和混乱去世界闯荡,在网在的自己,并通过写作进一步挖络生活中横冲直撞;十年后,她是掘”、“谈不上转型,之后的作品只知名作家,找到了现实生活的方是更为淡然,骨子里一直如此,隔向,有着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岸观火,别样灿烂”、“安的作品虽业。从少女到母亲,放浪的少女到然成熟,自己也在长大,但吸引自知名的作家,身份的转变,地位的己的依旧是她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提升,女子关注点有了些许变化。认知”、“对生活敏锐细微的感受相依旧秉承对细节的关注,却用大量差不大”、“作品的差别不大,还是篇幅追溯其家族之事。南方社会家喜欢她的淡定自然,文风看似轻描族观念之重,尤其是沿海福建一淡写,实则入木三分的感觉”、“书带,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这也造中传达的生活态度,不流于生活的就了一卷浓墨重彩的风俗画。故乡物质表象,向精神内核探索一直没的人和事、食物、地产、风情习俗,有变,这也是很吸引我的一点”,这追忆自己的家族、祖父祖母、父亲些正是“安妮情绪”中最核心的部母亲年少之事,带着镇定的口吻,分,也是作者在网络时代中最真实看似平淡却极其为之骄傲。对爱,对命运,对人性的思的个人体验的探索。正像作者自己承认的“喜欢的小说考,沉默笃定,带着平常心。这时的她因着自己的成功与是往内探索的类型,类似一个封闭的暗的容器,看起来安稳,“相信命运无可辩白的公正性”圆,相信人性深处的寂静,却有无限繁盛起伏隐藏其中”@。

宽悯和理解最终能让我们懂得去爱和尊重,承认在与命安妮宝贝的小说,早期题材的极端,《蔷薇岛屿》中运和解的瞬间,人才能得到最为彻底的尊重和谦卑。与越南的旅行,《莲花》里对佛经的阅读,或与现实对抗,或现实的反抗到和解,生命内质归于平静。不争气的少女与现实和解,都只是工具或者形式,都用来探索灵魂出终于在家族中得到承认,与生活和解。人只有在这样的路d安妮宝贝的生活,从年少沉溺在网络中幻想在虚拟状态下才会想要回归源头——家族,才会回溯历史,寻的爱恋中得到拯救到勇敢自信地走进生活,到理性淡定找自己的根基。一个在外流浪、灵魂焦灼、生活混乱的人地面对网络世界,这一切都是“安妮情绪”中看似变化的是不会也不能回望自己的根基,家庭在那时更像一只巨表象。而其中对生命,对感情的态度是不变的,也是最吸大的手掌,用其全部的阴影束缚着你的道路,你唯一想引入的。这探索源于人类天性中的好奇,一番挣扎,最后到的只有逃离。如今,她已经不需要这样生活,不需要刻归于对美好的向往。安妮情绪这一系列的变化诉说了这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盘≠磊,t够乞么。毖∥多荔。蹦力万方数据

觥20104

世上最简单的道理:也许孤独,也许混乱,但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却永远指引着我们。

绿色批评

满。而选择中的黛二小姐们,虽然不时嘲笑年少的自己“每天的大好时光全都泡在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质的哲学思索中,整个人就像一根泡菜,散发着文化的醇香,却

失去了原有生命的新鲜,这是多么可笑……”o,“何必要用什么‘意义’来打扰这洒满阳光的软床上的一个懒腰呢?”国心里却清楚在这表象背后包含的是多少无奈,多少妥协,多少自我的分裂与丧失。既不能像草木一样没

三、“安妮宝贝”与“黛二小姐"

由个体向个体内部深入,表达自我生命欲望体验,

安妮宝贝与陈染有着不同代人之间相似的写作姿态。20

世纪60年代出生的陈染与属于70年代的安妮宝贝,都在书写女性个体的成长心迹,可这成长的故事并不相同。

同样二十岁年华开始的写作之路中,若二十岁时期的安妮宝贝们是怀着一颗焦灼、激烈心面对孤独的话,芳华正少的黛二小姐们在孤独面前却严重“早衰”,不断

有思想的生活,也不能做一个世俗体制的摒弃者,黛二

小姐只能选择做一个分裂的人,表面上与生活和解,而

精神深处不和解的人。如今已到中年的黛--,jx姐,似乎

在努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她平和了许多,不偏执,在遗忘中学会成长。岁月改造了她,可她的心态也由“早衰”进入了真正的“衰老”,一个人的“衰老”。返回其二十岁,正是当初面对孤独,激烈的反抗与停滞的逃避这两种姿态注定了宝贝们和黛二小姐间不同的命运。

安妮宝贝和陈染的写作,不仅在面对孤独的精神状态中,在市场化的生活、消费主义的崛起、城市与物质的繁荣面前,两人的写作也存在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安妮宝贝与陈染的小说都迎合了市场中读者的审美趣味。陈染小说中的黛二小姐,在个人封闭与回忆开放的交织空间中,透过文字营造出怀旧、闺怨、隐逸等情调,正迎合当下消费时尚的情绪基础。安妮宝贝的温暖文字亦注重心理和视觉上的感觉,

地回忆却又无能为力。“我知道,总有一天,那一唤即来,

弥漫不去的往昔,将会把我彻底吞没、击垮。然而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我都将无能为力。”@

精神状态的不同在本质上决定着宝贝们与黛二小姐面对孤独的姿态。若生活这个严肃的存在在二人的小说中真是一个封闭的暗的容器的话,网络可以是那个穿白棉布衣裙女子的出路,一边是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一边是内心世界孤独的翱翔与探索。黛二小姐却只能在封闭的个体中独自无奈的徘徊。她使用电脑,却从不上网、不游戏、不聊天,电脑只是纯粹的写作工具,“只

有离开电脑我才会感觉实在让自己休息”@;终日拉上窗

帘,蜷在柔软慵懒的沙发上,在回忆过去与将来的思考中度日,“我是一个唯独没有现在的人。这是我与生俱来

像苍白迷离的花朵,扎根于城市阴湿的泥土中,营造出顾影自怜的情调。但黛二小姐的情绪只停留在了精神审

美层面上,没有物质的承担。消费盛行的时代,人们需要

的残缺……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它将永远与时事隔膜,

她视这样的隔膜为快乐,同时她又惧怕这种隔膜,所以她永远只能在渴望孤独和逃避孤独的状态中煎熬。”④

物质品牌来彰显自己的个陛。没有消费品牌的承担,也

只能像幽灵一样悬浮。相反,“安妮情绪”背后,却有明确

成长与思索的深入,事实上,黛--/J,姐也知道自己

精神所处的困境:“很长一段时间,向后转,逃跑,一直是

的物质指向——苏格兰音乐’、棉布衣裙、杜拉斯小说、流

苏刺绣、光脚穿球鞋、星巴克咖啡……这些造就了消费市场中的“安妮品牌”。它与“安妮情绪”一样,共同渲染

我在现实中对抗中的姿态……现在,我已经不再逃了,

因为我看到那种危险感其实正滋生在我的心里,我的内

部,我逃不开自己。‘’’@面对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时,物

质与精神的不同选择,能以顺应的姿态和生活和解,还

起都市大学生与白领们的梦想,也呼应着他们网络生活

的孤独与繁盛。迷人的“安妮情绪”建立在璀璨的物质之上,便具有无限的可操作性。同时,安妮宝贝们对物质保持着简单、自制的态度。没有在物质大潮中迷失自己,不害怕物欲侵袭,游刃有余中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品味与原则:“一条街把人全部的生活包围在里面。物质带来欢乐和温暖……我喜欢抚摸物质,感受物质,从不厌倦。我喜欢它像水流一样占据感觉的每一条缝隙。”心态的自信

是退守到精神生活的后花园,这是成长中的黛--,J,姐们

始终探寻的。而安妮宝贝们已经生活在转型后的社会,21世纪初网络与物质的繁华背后精神的空虚,个体以游离姿态存在的时代,面对孤独,背上背包,踏上旅行,她们选择了对孤独的反抗。行走在陌生之地,渴望精神的

洗涤,通过网络与社会交流,杂志上写专栏,做编辑,不拒绝社会关系对私人空间的侵入。她们在熙熙攘攘的物

质生活中保持着尊严,同时也捕捉着动态生活的片断与

与淡定中,物质带来的是温暖。这种对待物质的态度与物质本身能在每个阶段最大化地配合着安妮宝贝形象

的转变,或气质流离,或颓废绝望,或安静沉稳,或温暖

幻象。旅途初期,即使极端,即使偏激,却在无数次的挣扎和失望中J陧慢找到了生命的安定,不再孤独绝望。现

实中的宝贝们终于幸福地结婚生子,达到了生命的圆

淡定,每一本书都像一个个性鲜明的女子,或是女子人

生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就这样,在偌大的消费市场中,创

.‰矗髟磊坼缓;么:.绾尸。多荔.蹦刀

万方数据

南方文坛2010.|

绿色批评

造了自己最精明的一套识别系统,吸引每个对生活保持

敏锐感知的读者驻足。

【注释】

①笔者为调查安妮宝贝接受者状况使用的两份问卷。②安妮情绪:这在笔者对安迷们进行问卷调查时所发现

的现象。主要指安妮宝贝小说所笼罩的一层氛围,由作品基调、主题、文字风格以及呈现的世界观、价值观营造,从早期的嗜血、死亡、流浪、背叛到后期作品中越发表现出来的淡定、随性、平和感觉,使得安迷们心甘情愿地生活在作品所营造的情绪中,接受作品中传达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价值观。

黛二小姐面对城市与物质的繁荣却心存恐慌,“这是一座缺乏封闭感的城市,我发现宽展悠长的街道并没有把分散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里的人群隔离开来,使之拥有相当的空间和心理距离,满街的现代交通工具,把遥远的路途缩短得犹如电话一样快,转瞬之间,一位渴

望说话的不速之客就逼临你的门前;城市的上空,那些

③安妮宝贝:《安妮宝贝自述》,见《八月未央》,284页,作

家出版社2001年版。

蜘蛛网络似的电话线,则把更为遥远的这个世界的喧嚣

嘈杂,不由分说地强加给你的无辜的耳朵;人海里邮递员是绿色的风,把所有亦真亦假的远方都吹拂到你的眼前,你成为别人的故事一如别人成为你的故事;各种各

④安妮宝贝:《独自醒来》,见《蔷薇岛屿》,105页,天津人

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⑤⑩安妮宝贝:《冷眼看烟花》,见《八月未央》,139、144

页,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样的信息像原子弹一样不断爆炸,随时侵扰着你;楼群鳞次栉比,接踵摩肩,一扇扇窗子就如同无数双眼睛对

视或斜视,互相探询,墙壁薄如蝉翼……无论你在街上还是在家里,你的呼吸、你的默想、你的自语,都将成为众人皆知的呼喊……”圆,黛二小姐眼里,城市生活貌似各自独立的表象下,其实是互相窥视、互相探寻的冷漠。城市生活与物质的繁荣背后是对个体私人空间的压制与侵犯。因此,黛儿小姐只能在城市熙攘中封闭自己,构

⑥③安妮宝贝:《游戏》,见《素年锦时》,29、55页。作家出

版社2007年版。

⑦安妮宝贝:《告别薇安》,见《告别薇安》,20页,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⑧⑨安妮宝贝:《七年》,见《告别薇安》,36、43页,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⑩安妮宝贝:《天在下雨》,见《八月未央》,170页,作家出

版社2001年版。

筑其自我空间相对稳定自足的静物场。她只能是一个城

市边缘的精神贵族,是一个内质被抽空、耽溺于精神生活的幻想、没有了社会意义的抽象的女性,精神立足点脆弱,与所谓浮华的世界保持谨慎与适度隔膜,一边忙着开门,一边忙着关门,一边叛逆,~边反省,时时刻刻的矛盾着,最后也只有“拉上窗帘,低声歌唱”。

⑩⑩安妮宝贝:《我在上海》,见《八月未央》,119、117页,

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a如期鳓≥安妮宝贝:《再见时光》,见《蔷薇岛屿》,13、20、8、3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⑩安妮宝贝:《少年事》,见《蔷薇岛屿》,92页,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5年版。

⑩安妮宝贝:《日落》,见《蔷薇岛屿》,113页,天津人民出

版社2005年版。

结语

时间的流逝,经历的增长,人生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心境和问题都不同。外在的我们可能会改变很多,从隔离在生活之外的姿态走到生活之中,从反抗到和解。就像安妮宝贝一样。但有些本质是不变的,对自我精神

④③安妮宝贝:《二三事》,71、189页,南海出版社2004年版。③安妮宝贝:《二三事》,158、60页,南海出版社2004年版。②安妮宝贝:《二三事》,139、143页,南海出版社2004年版。@安妮宝贝:《二三事》,169、189页,南海出版社2004年版。⑤安妮宝贝:《清醒纪?自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⑤安妮宝贝:《二三事?自序》,南海出版社2004年版。

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的不断探索,对温暖外部生活的诚挚向往。只要生

活在继续,安妮宝贝的写作仍旧会延续,安妮情绪也会一直笼罩着。这里,我不能预知安妮宝贝的下一步作品是什么样的,也更不能预想“安妮情绪”会演变到何种模样。但我想它依旧会是一个女子内心的表露,在作品的另一端得到安迷们的呼应。我能想象年老时的安妮宝贝,不管那时她还是否在坚持写作,却还是那个保持着对生活细微感知,隔岸观火,有着淡定的态度的女子,笃定平静的生活,依旧在博客上缓慢的更新,而安迷们也一样,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宁静下来某一刻,以同样的

∞陈染:《与往事干杯》,见《无处告别》,49、54页,江苏

③陈染:《谁掠夺了我们的脸》,205页,作家出版@2007:争版。⑨陈染:《陈染对话录》,见《独自在家》,241页,陕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陈染:《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见《独自在家》,89页,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染:《像草木一样没有思想》,见《声声断断》,1页,作

家出版社2000年版。

@陈染:《私人生活》,见《陈染文集》第3卷,263--264页,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心境来关注,也许就在这一瞬间,安妮宝贝成为了一代

人的经典。一

(田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么么卯既缓嬲夕%铭卯

万方数据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安妮宝贝:路为什么越走越宽?——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传播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田颖, Tian Ying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方文坛SOUTHERN CULTURAL FORUM2010,(1)0次

参考文献(23条)

1.安妮宝贝 安妮宝贝自述 2001

2.安妮宝贝 独自醒来 2005

3.安妮宝贝 冷眼看烟花 2001

4.安妮宝贝 游戏 2007

5.安妮宝贝 告别薇安 2000

6.安妮宝贝 七年 2000

7.安妮宝贝 天在下雨 2001

8.安妮宝贝 我在上海 2001

9.安妮宝贝 再见时光 2005

10.安妮宝贝 少年事 2005

11.安妮宝贝 日落 2005

12.安妮宝贝 二三事 2004

13.安妮宝贝 二三事 2004

14.安妮宝贝 二三事 2004

15.安妮宝贝 二三事 2004

16.安妮宝贝 清醒纪·自序 2004

17.安妮宝贝 二三事·自序 2004

18.陈染 与往事干杯 2005

19.陈染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2007

20.陈染 陈染对话录 1998

21.陈染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1998

22.陈染 像草木一样没有思想 2000

23.陈染 私人生活 1996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nfwt201001025.aspx

授权使用:兰州大学图书馆(wflzdx),授权号:92d4fee7-b350-4c24-925e-9eaa0091392f

下载时间:20xx年3月18日

更多相关推荐: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活动方案主办单位看历史杂志社联合主办新教育研究院总顾问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合作网媒腾讯网一大赛宗旨当下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风貌日新月异今天正从...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征文”写作活动总结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征文写作活动总结从3月11日起至4月10日止历时一个月由我主持发起的李家山中学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历时记录大赛的写作活动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

写作指导比赛课件《移花接木,让历史名人的素材为我所用》教案

移花接木让历史名人的素材为我所用教案设计潮阳区上仓初级中学徐裕德释题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本课所指的移花接木就是把自己所读过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

我区参加全国首届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喜获佳绩

我区参加青岛市中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喜获佳绩201年根据市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区组织参加了青岛市中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选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区师生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次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我区严格按照市教研室...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公益讲座申请表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公益讲座申请表年月日大赛官网httphistoryzt20xxzxslszwdsindexhtm新浪博客cnzxsxieshi新浪微博httpweibocomzxsxieshi联系电...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江苏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江...

关于针对高一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写作解题指导

主动学习网理念激发兴趣挖掘潜力培优教育网址电话0106261769862923545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ASuzhouInstitu...

高中英语竞赛各类题材的写作技巧

各类不同题材的作文写作指导历年试题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材料提供的方式有文字提示表格提示以及图片提示等下面就不同体裁的作文的写作分别作一简介记叙文记叙文是对人物活动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按一定顺序叙述的一种文...

关于开展英语作文比赛的通知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关于开展英语作文比赛的通知为深化学校双语厚基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校研究决定在三至六年级开展英语命题作文比赛现...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模拟赛场”开启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模拟赛场开启20xx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热烈展开目前大赛在线报名人数不断增加为了给热爱英语学习踊跃报名参赛的同学们一显身手体验参赛的机会大赛组委会特别开展外研社杯全国...

十三届创新英语大赛获奖作文

TheSignificanceofHavingAPurposeinLife赵浚洲四川省平昌中学高一十七班指导教师吴昌荣withregardtolifespurposeitisindisputablethatha...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原创作文

ArepeoplemotivatedtoachievebypersonalsatisfactionratherthanbymoneyorfameWheneveritcomestowhetheritisthepersonalsati...

历史写作大赛(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