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查题目

时间:2024.4.20

关于原理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意见

各位老师:

现在把实践教学有关材料(见附件)发给大家,请老师们见到材料后立即布置给学生。

社会实践可分组进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4-5人为宜。实践前老师要对学生调查提纲给予指导,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任课老师写出分数、评语,期末存档。

                                        

                                            原理教研室

                                             20##-10-16

附件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选题范围

附件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附件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封面

附件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程参考选题

1、当今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

3、当前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5、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6、当前民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7、大学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调查。

8、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

9、关于互联网改变青年人认知形式与人认知能力的调研

10、数字生存让我们变得更愚蠢了吗?

11、青年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调查

12、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调研(结合某地区(或企业)发展经验)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区泛滥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4、xx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

15、居民休闲娱乐活动方式调查

16、xx地区社会习俗(节日、婚嫁、礼仪、殡葬、生产生活等习俗)变迁调查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8、农民工的生活娱乐方式的现状调查

19、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调查

20、xx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调查

2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22、当前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查研究(亦可以基层社区或农村为研究对象)

23、“加”与“减”的辩证法——×××乡(镇)改革开放30年来变化的调查研究

24、×××个案考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垄断与竞争

25、我国社会转型期×××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26、我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27、公民(大学生)哲学/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28、公民道德状况调查。

29、公民对文明的认知程度调查。

30、文化建设对社区和谐发展的作用。

31、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2、怎样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类矛盾问题。

33、怎样看待财富?

34、对社会公平有何认识?

35、怎样看待在社会分配问题上的突出矛盾。

36、对全民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7、对我国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38、你对当今社会两种意识形态并存现状有何认识。

39、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

40、作为学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41、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42、XX地区宗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调查研究。

    43、我校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

附件2

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1.调查报告包括标题、署名、正文及辅助材料。报告的正文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前言、主体和结束语。前言,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结束语,可对全文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深化主题;也可提出相应“对策”,给人启迪;还可指出发展方向,展望发展前景,给人以鼓舞。辅助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相关的图片、问卷、访谈记录。

2.调查报告正文不低于三千字,要求使用A4纸打印

附件3

调查报告封面                           分数       

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目:作为学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类1206          

小组成员:       李洋 201215910608       

                           凌理 201215910607       

                           李梦成 201215910609    

                           周志强 201215910610    

                             薛永志 201215910629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说明:小组成员标注为学号+姓名)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

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25、真理是( 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

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3、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34、经济基础是( D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C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

、具体劳动决定的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B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B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D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8、垄断的形成是( B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49、垄断利润是( C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50、垄断价格是指( D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1、金融资本是( D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C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C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

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D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意识的本质是(AD)。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2、下列格言

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E )。A、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BE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

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23、真理和谬误是( ABCE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DE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27、生产工具是(A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BCD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E)。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4、商品价值是(ABCDE)。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35、商品价值量是(CD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40、资本积累(ACDE)。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

、预付资本量的节省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ABCD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43、垄断是 ( CDE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ABCD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E、实行“经济计划化”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D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52、社会主

义民主是( ABCDE)。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

更多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报告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导师实践锻炼地点华润万家实践目的与意义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成员11食工2班5A429宿舍杨毅女晁雪微女林菲女葛秀秀女刘倩女分工问卷设计杨毅问卷调查杨毅晁雪微林菲葛秀秀刘倩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刘倩大学生创业价值理念调查分析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海杉达学院嘉善光彪学院社会实践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主题:关于校园不和谐因素的调查指导教师:**调查小组成员:调查主题:关于校园不和谐因素的调查调查背景及目的: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工程管理1班姓名吴小妹学号20xx04020xx4指导老师赵峰二0一一年十一月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参考选题供各小组在选题时参考也可自主选题有些题目较大可以灵活掌握选取某个侧面确立题目1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研究2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霍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一前言一社会调查的时间20xx年5月二社会调查的地点福建省宁德市霍童镇霍童村三社会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以访问提纲为载体四社会调查的过程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展开以与村级干部交谈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学期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好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调查报告撰写安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调查报告撰写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一撰写时间第613周二参加对象本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全体学生三调查报告参考题目见附件一学生也可结合专业实际自拟题目四调查报告撰写要...

20xx-20xx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方案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写心得体会学生以个人形式全体参与1每名学生精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章写出不低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第9周交纸质心得体会1份到主讲教师处由主讲教师评分总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练习册(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册哲学教研室20xx年10月目录绪论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8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表内容摘要高昂的学费负担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人数的增多使得不少刚入学的大学生就开始思索未来的发展因此众多学生选择校外兼职创业风潮盛行各类型企业相继建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空缺岗位两种势力的糅合造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