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打车系统研究报告

时间:2024.4.20

 

出租车智能打车系统

研究报告

 

         

出租车智能打车系统

研究报告

1. 项目背景及简介............................................................................. 2

2. 智能打车系统介绍......................................................................... 3

2.1智能打车系统简介........................................................................ 3

2.2.1智能打车系统外观.......................................................... 4

2.2.2智能打车系统功能.......................................................... 5

2.2.4打车流程图...................................................................... 6

2.3创新点....................................................................................... 7

3.未来合作对象................................................................................... 8

4.智能打车系统实用性....................................................................... 8

摘  要:本作品设计的目的是从智能型可持续发展打车系统出发,结合目前出租车市场打车软件的特点,运用新型智能技术,创造出保有便捷特色,运用新型智能系统,节能环保、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出租车智能打车系统,用于指导国内出租车市场打车软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 环保 便捷 打车系统

1. 项目背景及简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租车行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134万辆已投入运营的出租车。在上下班等高峰时期,打车难问题成了民众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然而出租车每天的空车率却高达34.7%,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迅速加剧,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城市交通起到重要作用。但全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打车难”问题,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

   智能打车系统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利用共同服务器实时交流,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在结合现有出租车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女性打车、电子发票等人性化新功能。本系统主要针对出租车公司进行推广,不仅能提高出租车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增强对出租车的监管,还能有效的提高打车的成功率。目前市面上的打车软件都是基于单个乘客与司机通过手机单线联系,打车成功率低且效果较差。出租车智能打车系统将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面向的是出租车公司进行推广,在方便出租车公司管理的同时又能大大地提高乘客打车的成功率;在提高出租车师傅收入的同时又减少了空车运营成本,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已达到6.1亿人,移动网民已达5.0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增至82%,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二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移动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给移动互联网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需求,为移动网民提供专业的移动端服务成为广大移动应用厂商的努力方向。

   20##年手机打车应用陆续上线,一年时间市场获得400万注册量。20##年更是市场加速增长期,用户注册数高速提升。预计到20##年底,中国手机打车应用累计用户数将达1800万,20##年增至3000万。

   本课题所研究项目拥有受国家保护的技术核心,从技术上占据很大的优势。同时本项目立足于出租车行业,根据出租车公司的需求进行改进生产,使打车系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 智能打车系统介绍

2.1智能打车系统简介

本智能打车系统是一款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全新的打车系统,目前该智能打车系统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智能打车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2.2.1智能打车系统外观

 本智能打车系统硬件终端为7寸大小的平板电脑,屏幕采用IPS屏,背部由若干LED指示灯构成的“空车”字幕。机身前后各一个摄像头,底部有数据接口,内置有外放喇叭和电池。机身外壳采用聚酯碳酸材料,简洁美观!(智能打车系统效果图见附录)

图一:系统车载平板正面图

图片二:系统车载平板背面图

2.2.2智能打车系统功能

本智能打车系统不仅包含目前出租车上的所有车载功能,如计费、空车显示、评分等;同时还加入营业记录、智能叫车、预约打车、电子发票、儿童女性安全打车、提供无线WIFI、实时监控、移动广告等特色功能。在满足现有打车软件具有的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女性乘客可以选择出租车司机为女性,司机不抽烟,出租车为新车等特殊要求;而电子发票功能,在打车结束后,打车系统会自动向乘客手机发送电子发票,既方便又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同时出租车作为城市中流动最大的平台之一,移动广告的接入将成为未来广告行业投放的主要平台之一。

2.2.3技术优势

随着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变得越来越迅速。本智能打车系统出租车端采用联发科(MTK)平台主板,拥有极快的处理速度。配合4G卡,不仅能够快速的信息传递,还能给乘客提供优质的移动WIFI网络。软件方面,本智能打车系统基于安卓平台,打造属于出租车行业的专用车载平板。利用安卓平台的资源,整合多种打车软件,能够下载安装多种打车软件。(与各大打车软件公司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2.4打车流程图

乘客的打车流程图如下:

乘客利用手机上的各打车客户端(各种打车软件),发出打车请求,出租车公司的终端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向乘客所在位置周围一定距离的空车派单,出租车师傅接受订单后,并前往乘客所在位置进行服务,服务器会向乘客的手机客户端发送确认,并将该出租车的相关信息发送给乘客。

优势:由于订单经过出租车公司的终端服务器合理分配、实时监督,故能有效的避免了黑车的加入,以及司机收小费等乱象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大大的提高打车成功率,有效的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2.3创新点

新型打车系统相比传统的出租车管理系统和打车软件而言,具有以下创新点:

1.     系统功能方面:本智能打车系统把现有出租车上的计费、营业记录、监控、空车显示等功能整合到一个车载平板,使得整个操作更加简易化。同时加入打车、女性打车、电子发票等人性化功能,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运营方式的转变:本智能打车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基于手机与手机的单线联系的模式,以出租车公司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能够加大公司对出租车监管,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

3.     移动广告:移动广告的加入,前期能大大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后期将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详情见营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打车系统的推广,还能够实现广告的持续盈利。

4.     政府、打车软件公司、出租车公司三方加入,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打车服务,还能方便监管,维护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3.未来合作对象

  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基于手机与手机之间的打车软件,例如嘀嘀与快的,这些打车软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客户。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大量黑车使用打车软件,这不仅威胁到乘客安全,还会造成打车行业的乱象(拒载、加小费等)。2014各地都出现了出租车司机罢工的事件。

   我们将会与各大打车软件公司合作,整合所有打车软件。只要乘客下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客户端,就能得到打车服务!

所有的打车信息都会在出租车公司的终端服务器进行处理与派单。方便政府部门监管,以提供更安全的打车服务!

4.智能打车系统实用性

  一、现代都市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智能打车系统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出租车空跑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政府部门的加入能够有效监管出租车的运营,以最大程度地维护乘客的权益。

三、基于安卓平台深度开发的系统,能够整合市面上所有的第三方打车软件,方便了乘客的选择(使用任何一款打车软件都能叫车)。

四、车载WIFI、智能叫车、电子发票等人性化的功能,不仅能够方便乘客,还能有效节约时间,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5.市场分析

5.1市场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迅速加剧,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城市交通起到重要作用。但全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打车难”问题,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利用共同服务器实时交流,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在结合现有出租车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女性打车、电子发票等人性化新功能。该产品主要针对出租车公司进行推广,不仅能提高出租车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增强对出租车的监管,还能有效的提高打车的成功率。

产品市场主要以出租车公司进行推广,在前期以免费的形式进行局部推广,并利用移动平台吸引广大商家和广告投放商进行广告投放,不仅能降低推广成本,同时也能对产品进行很好的宣传。

5.2市场细分

根据本产品对于不同客户的需求,将本公司产品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5.2.1出租车公司

本公司开发的打车系统能够改善现有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的监管,为乘客提供更好服务,减少空车运行成本,增加营业收入。本系统在推广初期需要将产品硬件统一安装到出租车上,以便出租车公司对所有车辆进行统一管理,也能有效解决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又能够有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

5.2.2广告投放商及广大商家

本公司产品终端为平板电脑,结合出租车上人员流动性极大的特点,能为广告投放商和广大商家提供一个移动广告平台,同时也将所有投放的广告在推送到乘客手机的客户端上。随着打车系统的推广以及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量的增大,能够对移动广告的宣传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持续盈利。

5.3竞争分析

5.3.1竞争产品和竞争对手

20##年手机打车应用陆续上线,一年时间市场获得400万注册量。20##年更是市场加速增长期,用户注册数高速提升。预计到20##年底,中国手机打车应用累计用户数将达1800万,20##年将增至3000万,现阶段存在的打车应用相关产品都是我公司的竞争产品。

据调查显示,截至20##年6月,我国主要五家主流手机打车企业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超过4000万美元,并且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这类公司是我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主要竞争对手融资情况如下:

5.3.2竞争影响力量分析

目前国内打车市场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所有的打车应用软件都是基于手机与手机之间的单线通信,使得出租车公司不能对出租车进行很好的监管,不能有效的减少出租车的空车运营成本,同时还会引起黑车混入、乱收消费等现象的发生,导致现有打车应用在行业推广遭遇政府干预、用户满意度低等瓶颈;本公司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突破,将打车应用与出租车车载终端相结合,通过出租车公司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前期免费对出租车公司进行推广,在推广中不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改善目前打车软件市场的现状,并且在推广打车系统的同时引入移动广告,这也将取得丰厚的市场回报。

公司拥有一种出租车打车器等专利技术,同类产品的潜在竞争者需经授权许可才能进入,也给同类产品和替代品的出现构成一定的障碍。公司将不会为现有技术所满足,会不断的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5.4市场容量

移动网民基础:20##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将达到6.1亿人,移动网民将达5.0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增至82%,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二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移动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给移动互联网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需求。广大移动应用厂商在庞大的移动用户需求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独特的技术特点,为移动网民提供专业的移动端服务。

 

硬件支持规模: 20##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规模将达4.8亿台,智能手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用户上网的主要载体,同时是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未来智能手机将全面取代功能手机,市场总量进一步扩大。

 

产品市场前景:截至20##年8月底,普通的手机打车应用已经覆盖了全国28座主要城市。北京6.6万辆出租车中有4.8万使用打车应用,覆盖量最多。杭州1.2万出租车中有1万辆覆盖打车应用,渗透率全国第一。现有打车应用在市场上已获得较高的渗透率,我公司的新型打车系统推广后,基本可以全部淘汰现有打车应用,将会取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5.5政策方针的影响

科教兴国一直都是中国的追求的步伐,如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永恒不变的话题。并且国家大力提倡技术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相继出台,从最开始的鼓励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到现在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利好政策,这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扶持作用。

我公司开发的打车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出租车的空车利用率,提高出租车司机的营业收入,方便出租车公司的统一管理。并且电子发票功还能减少对纸张的浪费,符合国家倡导的低碳生活的理念,公司以后的发展会得到国家大力的扶持。

6.经济效益预测

 

 

                                                组长:杨曰琢

                                                组员:刘钰蕾

                                                      何佳恩

                                                      彭一桃


第二篇: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人的私人出行方式经历了从租车到出租车再到用车的转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便捷的智能用车服务也逐渐兴起。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过了路边招车、call center叫车到如今打车软件盛行的发展过程,出租车叫车形式的发展令用户提出更加便利,可以预约的诉求。20##年,国内打车软件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培养了用户利用智能方式约车的使用习惯,积累起一定量的用户基础,为智能用车市场培育了初期市场环境。

艾瑞咨询集团发布《2014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聚焦“智能用车”热点话题,从市场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用户行为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智能用车是整合利用社会闲置优质车辆资源和驾驶员,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方式预约或即时预定,帮助自己或他人实现高效率位移的一种创新性出行服务。作为平台方,智能用车平台不需要重资产购置车辆和开放门店,具有轻资产的优势。最终,上游整合车辆资源能力、下游用户的量级及企业运营调配能力将影响着行业体量的大小。未来,出租车的千亿量级市场规模和租车的百亿量级市场规模将为智能用车市场提供一定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催生智能用车

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060.3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0亿。移动互联网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的推动;二是3G/4G的普及迎来了大流量消费时代,催熟了商业化环境;三是移动应用纷纷开始探索商业化道路,使得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端消费能力的提升,在用户规模增长及消费能力增长双向驱动下,为智能用车行业兴起提供良好的发展背景。车型丰富、预订及支付便利、规范专业是用户选择用车服务的主要原因;另外,使用过打车软件及租车服务的用户,对于用车服务的美誉度更高,相比之下,智能用车服务的优势更加凸显。

现状:海外高速成长,国内起步初期



20##年智能用车企业Uber成立,企业初期以整合闲置出租车资源,提供租车服务为主。20##年,Uber正式推出以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智能用车服务。20##-20##年的两年间,Uber累计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关注。同年,来自硅谷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一个长途拼车社交公司 Ridejoy上线,20##年Ridejoy推出智能终端App,允许用户通过App进行拼车。

20##年,Mary Meeker发布《20##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其中提到未来Uber这种用车模式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智能用车行业在国际走热。Lyft、Sidecar先后于20##年成立,加速了行业发展。

截至20##年6月,智能用车核心企业Uber,Lyft,Sidecar三家融资金额总额已经超过18亿美元,其中Uber服务遍及中国在内的38个国家,129个城市。

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和市场中核心企业的迅速扩张。

20##年,以线上租车为发展重点的传统租车企业一嗨租车和至尊租车成立,随后两家企业分别开通线上用车服务,但是整体租车行业收入仍然以短期租赁为主,用车服务并不是主营业务。

20##年易到用车成立,企业以智能用车服务为主营业务,快速扩张所覆盖城市和加盟车辆,推动国内智能用车市场发展。

20##年6月,Uber由台北开始切入中国智能用车市场。截至20##年6月,Uber已经覆盖国内城市包括台北、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另外,目前国内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等也开始尝试进入用车市场,在智能终端推出用车服务;顺风车、AA拼车等拼车软件出现在用车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年1月到5月,核心智能用车企业易到用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31.0次,典型租车企业中,神州租车人均月均使用此事5.8次,打车软件中滴滴打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9.8次。在使用时间保持一天以上的情况下,易到用车平均客单价最高,滴滴打车平均客单价最低。

从各品类服务代表企业可以看出,目前,智能用车用户人均使用频次相比租车软件和打车软件优势明显。另外,平均客单价较高也是智能用车一大特点,虽然用户规模与其他服务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高客单价使智能用车的整体营收水平保持一定竞争力。

智能用车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智能用车的推出是基于用户的明确需求基础上。对于智能用车用户来说,基本的出行需求已经不再是其使用出行方式的首选要素,在满足了基本的出行需求之外,体验需求、情感需求以至于社会需求才能够构建用户的使用粘性和忠诚度。

分析认为,明确的用户需求是智能用车与其他出行方式的区别和优势,也成为智能用车行业的行业壁垒。但如何能够在满足体验需求之外进一步满足用户的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对智能用车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难题。与之相对应,需要智能用车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车型和更专业化的司机服务。

中国线上用车市场规模将爆发式增长



20##年中国线上用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5.3%,预计20##年交易规模将超过79.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8%。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在未来行业内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用户行为习惯养成、行业内技术发展成熟且市场内核心企业数量增长并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在线用车市场将保持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近80亿规模,高于保守预估。

趋势一:服务类型扩张



智能用车行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而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加入,业内对资源的竞争会对各家企业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智能用车企业服务类型的单一会使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而扩充服务类型,会增加智能用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国外经验来看,20##年4月,Uber在加州拓展拼车服务,这是高端智能用车企业Uber的第一次服务扩张尝试,更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关注Uber;20##年4月,Uber推出即时快递服务UberRush,服务范围暂时限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而在这之前,Uber就在情人节等节日尝试过快递服务。

1.从国内形势来看,20##年1月,北京出台《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允许合理分摊合乘费用被写入指导意见。法规的推出承认了拼车服务的合法性,为智能用车企业增加拼车服务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内对物流牌照的严格监控对智能用车企业造成一定的阻碍。不过,国内O2O兴起,本地生活服务发展方向受到关注,如加入酒店、饭店的预订服务,也可以成为智能用车发展方向。

2.从可行性方面看,(1)拼车服务在国内部分地区被政策法规允许,智能用车的服务扩张可以尝试在出行方式上深耕和延伸,拼车可以作为首选。(2)但对于跨行业的业务扩充,如快递服务,一方面,受到政策法规的阻碍;另一方面,国内信用体制的缺失也使业务开展带来一定难度。(3)本地生活服务方面,与本地住宿餐饮等企业签约,增加出行与食宿环节的结合具有一定可行性。

趋势二:与相关行业探索合作模式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行业六大要素,其中“行”是其他五个要素的重要连接方式。随着在线旅游在传统旅游行业中渗透率快速增长和旅游行业中共享经济的兴起,在线短租、在线用车与旅游行业关系越发密切。而在与旅游行业的探索合作过程中,地图服务的运用和支付方式的新增,均可以成为智能用车行业的探索方向。

1.对于在线旅游企业,与智能用车企业的合作完善了整个旅游生态圈,在机酒服务之间完善地接环节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另外,对于出境游服务,智能用车拥有双语司机的优势显现,司机兼导游的模式会更加受到出境游用户青睐。

2.对于智能用车企业,与在线旅游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增加了智能用车企业的分销渠道,增加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与OTA等平台的合作使用车企业能够直接与旅游韩各样进行联系,在旅游行业中,对接机场服务、火车站服务和度假服务等,丰富了智能用车的使用场景。

3.对于用户而言,智能用车企业与在线旅游等行业的合作无疑增加了用户对两者服务的依赖性,无论商用还是休闲,智能用车服务将与用户生活更加密不可分。

支付方式的增加和地图导航的运用,也无疑增加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

趋势三:人群持续渗透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出行用户中,仅有19.8%的用户使用过智能用车服务;相比之下,使用过打车服务和租车服务的用户渗透率更高,占比分别为51.4%和26.3%。

目前来看,由于智能用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打车服务行业和租车服务行业,行业成熟度有待提高,用户渗透率仍然很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智能用车行业在国内各级城市的迅速扩张,及用户使用习惯形成,用户渗透率在整体出行用户中将进一步增大。

典型企业案例研究



Uber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暂处领先位置,但在中国市场尚在发展探索期,扩张城市选择上很谨慎,扩张速度缓慢。日前,Uber在上海推出UberX低价租车服务,开始在国内涉足中低端市场。易到用车方面,近几年来扩张速度持续增长,除中国市场各城市加紧布局之外,已进入Uber的发源地美国市场,并计划进一步扩张,在国际市场与Uber进行直接竞争。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Uber和易到有一定差异:

1、在商务模式上,Uber在国内自己租赁车辆和自己招募司机,司机和车辆均有企业管理,采取自营模式;易到用车方面,租车企业入驻易到用车,用户在平台上选择车型,起到连接汽车租赁企业和用户的作用,实际是平台形式。

2、在服务体验上,用户预订过程中,Uber会使用基于算法的系统派单,用户无需选择车型或者司机。相比之下,易到会将所有接单车辆都一一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车型、服务星级、价格、甚至司机的样子,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增加信任感。

从目前看,在车辆规模、车型种类、服务类型方面,国内Uber距离易到用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在一个量级,而由于Uber的定价策略问题,常规产品价格相比易到用车并无显著优势,杀进中国,能否撬动易到用车已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本土智能用车市场?

智能用车市场未来趋势



20##年中国线上用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5.3%,预计20##年交易规模将超过79.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8%。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在未来行业内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用户行为习惯养成、行业内技术发展成熟且市场内核心企业数量增长并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在线用车市场将保持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近80亿规模。

智能用车行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而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加入,业内对资源的竞争会对各家企业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智能用车企业服务类型的单一会使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而扩充服务类型,会增加智能用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易到用车近期表现看,对于出行场景及旅游的扩展能很好的形成市场布局。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出行用户中,仅有19.8%的用户使用过智能用车服务;相比之下,使用过打车服务和租车服务的用户渗透率更高,占比分别为51.4%和26.3%。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由于智能用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打车服务行业和租车服务行业,行业成熟度有待提高,用户渗透率仍然很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智能用车行业在国内各级城市的迅速扩张,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渗透率在整体出行用户中将进一步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推荐:
智能家居市场调研报告

智能家居市场调研报告(一)国外研究综述国际上对智能家居的研究始于20世纪xx年代,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当时随着电子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大量应用,出现了住宅电子化(HomeElectronics,HF)这一概念。…

20xx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

20xx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腾讯数码微博李珅20xx年12月31日0649分享腾讯家电讯李珅在电影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的家充满了科技的味道他可以双手在空中操作电脑电脑呈现出来的全息影像能够直接显示在...

20xx年度智能家居完整报告

20xx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腾讯数码微博李珅20xx年12月31日0649分享腾讯家电讯李珅在电影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的家充满了科技的味道他可以双手在空中操作电脑电脑呈现出来的全息影像能够直接显示在...

智能家居市场分析报告

智能家居市场分析报告内容介绍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

智能家居—可能性研究报告

目录1引言智能家居可能性研究报告11编写目的12背景13定义14参考资料2可能性研究的前提21要求22目标23条件假定和限制24可能性研究采用的方法25评价尺度3对现有系统分析31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32费用开支...

智能家居社会调查报告

智能家居行业的调查报告目录一智能家居的概述二智能家居行业的前景展望三对福建省科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访问四对智能家居的相关调查五个人感想及导师评价一智能家居概述1智能家居的定义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1章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综述1711智能家居行业的定义及功能17111智能家居行业的定义17112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调查报告2

智能家居的调查报告智能家居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看着好莱坞电影里高富帅啪啪帅气的两次击掌漆黑的屏幕顿时灯火辉煌窗帘缓缓拉上壁炉升起焰火香槟美酒好不令人羡慕场景转换被仇家盯上的美国前FBI探员通过手机屏幕看到家里发生...

关于智能家居的调研报告

关于智能家居的调研报告郭帅电科二班摘要智能家居SmartHomeSH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

中国智能家居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以海尔U-home为例

南京审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2注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第七学期完成3

20xx年国内智能家居报告(腾讯版)

20xx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摘要20xx年对于智能家居来说只能算迈出第一步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如此火热但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如何将这个热度保持下去才是关键问题在电影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的家充满了科技的味道...

20xx-20xx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艾凯咨询网艾凯咨询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

智能家居研究报告(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