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刘江涛

时间:2024.4.20

富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评审表

    课题名称:  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课题主持人:           刘江涛                   

主持人所在单位:        富县高级中学            

成果呈现形式:     教学设计、论文、多媒体课件   

填表日期:          20123                   


一、研究人员及结题情况

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富县高级中学  刘江涛

 “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在20##年3月立项,到20##年6月结题,历时二年多。 此项课题属于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包含了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参与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为开展合作学习找准现实基础。最终使学生逐渐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在运用地理知识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把本学校作为开展实验研究的阵地,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习惯和方法作为研究的对象。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和现代地理教学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然后再把“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完全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我校学生大多为中下等生,相当数量的学生因地理难度较大,成绩不理想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不仅增加地理教学的难度,也影响到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是解决学生学习地理现状的理想途径。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愉悦、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以研究与利用我校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具体目标是:

(1)、分析我校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2)、分析我校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3)、全面了解我校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4)、取得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完成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成果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全新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接受知识、创造能力的规律。让学生形成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兴趣,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知识。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实践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新的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这项课题的研究是以“发展学生”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引领,把地理课堂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的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

(2)意义

实践方面: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了理论素养。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高了使用和操作能力。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读图能力、识图能力、判图能力、运图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发展,语言表达也获得了提高。通过对地理教学实践的充分准备和参与,教师把学生带入某区域地理环境中,从生活中和实践中探寻地理规律,将地理规律又应用在实践中。

理论方面: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地理情景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方法和经验完全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再实验和验证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有的出现了明显的实验效果。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和经验,保留和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地理问题情景研究之后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在地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可以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的借鉴和帮助,也可以为地理课堂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特点

(1)、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强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这种自由的方式,营造了相当的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2)、研究的内容和步骤阶梯性强

在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和步骤的设计上计划性是非常强的,特别是研究内容的设计是由低到高呈阶梯状分布的。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积累、沉淀――吸收、想象――迁移、创造”,这种研究过程和步骤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规律、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

(3)、研究的过程可操作性强

学校的资源优势很强,多媒体设备完全进入了课堂,便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想象能力。学校图书丰富,数量多,开放性强,便于学生自己动手查找地理相关的内容。

(4)实验成果便于推广和验证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完全是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对工作有饱满的热情,具备积极探索的精神。他们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具有熟练的操作多媒体的技术能力,善于动手和动脑,勤于思考问题。在自觉研究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可贵的团队精神。有了这些因素作为保证,课题成果的推广完全可以顺利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更具灵活性和导向性。就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学说)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合作方式的具体策略有:  

1、获得亲身参与合作探索的积极体验

新课程鼓励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正午太阳高度”一这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设计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图解法求证正午太阳的高度。学生通过探究,找到了正午太阳高度与当地的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了太阳对地球表面加热的变化规律等。同时也对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有了这种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其学习的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灌输要好的多。而学生有了这种乐于探究和努力求知的习惯,其终身的学习能力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分工负责,合作有效

在引导或指导学生分组时,除了考虑学生人数、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而不是一种个人行为,组内的每个成员在小组学习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分工明确。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组内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好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学习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3、独立思考,互助合作

为了争取最佳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应鼓励个体参与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小组活动的成败要靠每个组员的努力,每位学生都应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组内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团队的作用。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每位成员都要为小组做贡献。因此,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技能和素养提高的过程。

4、情感交流,团队力量

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同学之间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使同学之间的情感不断得到交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断融洽,有力地推动同学们交往能力的逐步形成。个人的力量、能力是有限的,小组合作能集各组员的智慧、能力,形成团队的力量,而组内的成员又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小组合作可使同学们获得多赢。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能够学会有效的与人交流,交往共事,掌握这一技能将终身受用。

五、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以小组比较法、文献查阅、实验操作、访谈法等多种方法。

六、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主要经过了“准备、调查、实践、结果”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年3月---20##年5月)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主,引进新课程教育理念,深入学习和钻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寻找理论支撑。

学习动员:建立课题研究的小组织,吸收教学骨干参与研究,明确人员分工。

交流研究:查寻、整理和搜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内容,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分析并确立研究的方向。

课题论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写出课题论证并申请立项。

2、调查和分析阶段。(20##年5月—20##年9月)

设计问卷的内容:针对地理教学包含的内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对试卷的分析,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

开展问卷调查:选择不同班级的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严密组织调查,避免出现废卷和漏卷。

统计分析结果:课题组成员在有步骤、有计划的统计完毕后,针对不同的内容计算出百分数,最后共同分析调查的结果。

确立研究的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地理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寻找办法,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3、实践研究阶段。(20##年9月――20##年2月)

落实计划:以地理教研组为单位,骨干教师参与。邀请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组的顾问,课题负责人领导实验老师的层次结构,确保计划的落实。

拟定实施方案:实验教师针对地理的教学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的侧重点。制定出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实践的计划,明确研究的途径,拟订书面计划,修订之后实施。

实验过程:(1):开展调查,针对实验班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难点、兴趣点等多方面问题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寻找理论依据,实施计划。

(2):教学实验,确立两个实验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学习地理的规律,针对寻找到的规律,确立恰当的教学方法。(见阶段性报告)

(3):个案研究,在个案调查的过程中结合观察法实施研究,记录观察的内容,建立个案调查档案。针对观察和调查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并作好分析的记录。

(4):归纳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实施,针对实施和验证的结果作好整理和记录,作为成功的经验在年级继续推广。

 4、实验的总结阶段(20##年2月――20##年4月)

(1):整理实验过程的各种实验材料,教师的教案、试卷分析、活动记录、比赛结果、研究论文、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典型的个案材料分析、教师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等等。

(2):对课题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结题报告。注重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总结。

此课题的研究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合作学习的研究,但是它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许多内容。但是在众多相关内容的陪衬下,我们会把地理合作学习的内容研究得更加全面而深入。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

(1)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了,使学生的合作活动成为可能。

A、学生课前准备充分

B、学生主观想法增多

C、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D、学生表达能力增强

在合作学习中,特别是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实验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积极交流、大胆实践。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教师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A、学生多了活动的机会。

B、 学生多了合作的机会。

(3)、教学中尊重的色彩变浓了,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必然。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是与教师的尊重程度和师生的平等、融洽的关系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了宽容的态度,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才能营造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A、学生“与众不同”的表现受到了扶植。

B、学生的“勇于探索”使他们敢于创新。

八、、主要教科研成果和结论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通过对课题研究结论的分析和总结,再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特点,课题组的成员认真进行了思考和学习,通过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

刘江涛老师的论文《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之浅析》在十五课题“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贰等奖;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线性规律探讨》在20##年度论文一等奖,并于《教育纵横》20##年第9期刊登;2010.12论文《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荣获二等奖;;2011.6在20##年4月举办的学案展评交流活动中,你的学案《人口迁移》荣获一等奖;并在校刊《教坛心语》20##年12月第8期刊登;2012.2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被评为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在小作者选刊20##年第34期;等。

2、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实践成果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大胆的创新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不断积累和充实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引用和化用地理的知识,并且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多了,灵活性也越来越提高了。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之中,学生进行一下活动测定正午太阳高度角;认识世界、了解祖国构建美好家园”绘图活动;富县环境污染的调查;富县川道东西山坡植被覆盖率差异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1有些学生上理科,因此对地理不感兴趣。

2有些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制约着学生对于地理内容的理解。


第二篇: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于20xx年6月启动,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在活动中,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现将“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总结汇报:

一、研究背景

“合作学习”在目前来看,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所以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被强行嘎然而止;有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改变当前学生从小习惯于按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状况,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中,以研究实施新课程理念、方案为契机,我校提出了《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这一课题。

二、问题研究提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爱迪生式的个人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2、“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此存在着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

(1)往往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比如说,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在低段学生中表现更加明显)。因而讨论就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已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学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

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也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成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知识必须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才能获得。知识必须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学习不能以个体的人为基础,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一般指以4——6人组成的前后座位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这样的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低段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低段儿童自我表现欲强,独立操作能力差的特点,采取的一

种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改变小学生数学教育的现状,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及原则

(一)实验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研究的对象

齐家镇管家小学一、二年级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低段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中的课堂学习的基本流程是:

诱导——探索——交流——反馈。诱导: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依赖思想比较重,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合作学习中,体现教师“导”的成分比较多。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要面向全体,分配好小组内人员的工作任务,设发言人、主持人、记录员和纪律员各一名。老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参与到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交流是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

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其间,教师也要善于小结,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2、低段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越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购物》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许老师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元2角该怎样付钱,你会付吗?你有别的付法吗?”通过小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攻克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在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教学《直线与线段》时,在练习判断是直线还是线段时,放在条射线在题目中,问学生:“它是真线吗?它是线段吗?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原来容易混淆的概念逐步清晰,并理解相互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

(3) 在沟通知识的联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并设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讨论、合作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他们真正能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4) 在巩固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次研究主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明确任务、注重实效、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认真聆听、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积极实践、动手操作、乐于合作与交流、以集体利益为重”;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把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这样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地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任务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的进行合作学习。并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自信心。

(四)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探索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

查法、文献法等。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五)实验研究的原则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现状,研究提高效率的策略、方法途径等。本实验研究的周期为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现作为终结性研究报告,课题按原计划两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1、准备阶段(2008.6----2008.10)

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学习有关小组等方面的教育理论资料,搜集资料。填写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2、实验研究阶段(2008.9----2010.2)

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明确思想,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全面展开工作。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的方法,不断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按计划开展,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阶段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积累、分析。

3、总结阶段(2009.12-2010.3 )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并收集和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二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具体如下: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的组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

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们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1、我们分组时,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对于小组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改变小组的组成。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而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研究发现,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我在教“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小教师负责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协同教师共同完成任务,裁判要公正、公平。他是小组中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人,学生通过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活动中,只见同学们学着商店里营业员的样子照顾着顾客,询问着学生买什么东西,辨别着钞票的真假、大小,就像一个真营业员似的,而购买的学生还真比着商品,看着质量的好坏,一时间,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发现: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如:如教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时,我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提问 “图上关于蝴蝶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让学生合作讨论,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了,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蝴蝶、黑蝴蝶,有的??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点数出蝴蝶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

(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蝴蝶10只,黑蝴蝶5只)后,算出总只数。这样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

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比如我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节时,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带着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同时学生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特别是遇到一些“说不清、讲不明”的“开放性”题目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比如说: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二)、选小棒。小棒:4根7厘米、4根4厘米。要求:选出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并没有想到答案会这么多。我的原意是学生只要选择4根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我出示的条件不够明确,口头说的时候没有限制,结果选择的情况才会如此之多。我对自己的马虎感到愧疚。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在给学生出示问题之前,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另外,数学是非常讲究严谨的学科,教师要对语言表述中的每一个问题做充分的设想。否则由于考虑不周,会将精彩沦为失误。另外,本环节的一个遗憾就是我没有能够让学生人人手上有这样的小棒进行操作,如果学具到位的话,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收获也会更多。我发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听人发言要专心,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后再提出。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觉。谈自己的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啰嗦。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2、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服从组长安排。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

3、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在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同时纠正其差错。说服别人时,摆事实讲道理。及时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对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五)、自主参与活动教学:精心设计,发挥合作的效能。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例如,在教学《购物》一课时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星期天,我带侄女甜甜到华联玩了。我们在玩具柜台上看到了好多可爱的玩具,可她不认识这些物品的价格,小朋友,你认识吗?请你帮忙看看这些玩具的价格,向你们组介绍一下。”这样学生就开始了积极合作,共同学习。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从而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可设计求异创新、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探索、寻求规律的问题;运用学具、协同操作的问题等一些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合作的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再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要想说的话。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讨论形式通常有三种:(1)汇报式。当然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2)交流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3)辩论式。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教师可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的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强求一致,多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多鼓励创见。当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学生不同见解中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

最后,开展评比,增强合作的意识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为“优秀小组”,并介绍组内合作经验,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提高的局面。这样,课堂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就能够使反馈大为活跃,而反馈的高速度、高密度和高灵敏度,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功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六)、为了研究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构成情况,分别对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前后的课进行了观察研究,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活动的时间均占课堂时间的主体,但在互动时间的构成上存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前,教师几乎不与学生小组交往,而注重与学生个体及全班学生交往,并将后者置于更优先地位;而在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展开后,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全班学生,而且,学生小组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成为教师的重要交往对象。这种时间构成表明,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以教师权威为中心,学生与学生小组在课堂中几乎是没有作用的,学生处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后,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师——生”的单维交往状况,学生小组作为有实质的功能和意义的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与合作比例有显著上扬。这表明课堂上的信息、情感交流改变了传统的直线式而成为网状立体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中,成绩有了变化。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对他们在实验前后的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看出,发现这些学生有了很大提高,且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这表明,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但从实验中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来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时发言则会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通过问卷调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个性发展。20xx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90.4%的学生喜欢学习,而普通班只有69.6%,比实验班少20个百分点。实验班学生更善于表达,自信心足、思想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九、课题实践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没有真正领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教

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独立见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还有的教师只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团体目标评价”,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优秀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体现不出有效性。在听课中发现,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未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①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胆怯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②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普遍缺乏合作意识;③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④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它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它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学生的合作不主动,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有时会出现“冷清”的场面,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恰当,或合作的问题缺乏合作性、趣味性、或小组的编排不够合理等。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合作小组成员的合理编排,又要注意到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以及可合作性,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5、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不能走过场、凑热闹。小组合作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而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学生有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总之,经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倾听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成效!

十、今后的设想:

准备在今后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情况, 而恰当灵活的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人计划将这个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还将继续作一系列研讨活动。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摘要20xx年九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课题组申请了题为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践并于05年十月份在区级立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

怎样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及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及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500字左右)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建议包含以下部分:领导小组成员…

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时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档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或称研究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写作规范前言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不仅是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综合体现是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结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课题管理单位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为...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一结题报告的标题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如ltgt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二结题报告的前言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单位承留二中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

课题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

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郭姿负责人所在单位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写作日期20xx年10月一、数据表(修订数据后由课题主持人填写).1.一条开启农村中学写作的金…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结题报告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是经前郭县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保安九年制学校张雪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我们的初中学生在各类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空俗假的现...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