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时间:2024.4.27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姓名:聂彪

班级:192102-26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号:20101003907 日期:20xx年12月

指导老师:刘超

目录

一.目录?????????????????????(1)

二.实验内容???????????????????(2)

1.实验原理?????????????????????(2)

2.实验一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4)

2.1实验目的

2.2实验设备

2.3实验电路

2.4实验任务

2.5实验步骤与分析

3.实验二 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8)

3.1实验目的

3.2实验设备

3.3实验电路

3.4实验任务

3.5实验步骤与分析

4.实验三中断原理实验???????????????(10)

4.1实验目的

4.2实验设备

4.3实验电路

三.审查过程??????????????????(11)

四.问题及解决思路???????????????(13)

五.实验心得??????????????????(14)

实验原理

一:TEC-4 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简介

TEC-4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由清华同方教学仪器设备公司研制。它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模型实验仪器,可用于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验。该仪器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TEC-4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的组成

1.控制台

2.数据通路

3.控制器

4.用户自选器件实验区

5.时序电路

6.电源部分

三:时序发生器

时序发生器器产生计算机模型的时序。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时序电路如图一,电路采用2片GAL22V10(U6,U7),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新号T1-T4和W1-W4。其中一个W由一轮T1-T4循环组成,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而一轮W1-W4循环可供硬连线控制器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CLR#为复位新号,低有效。试验仪处于任何状态下令CLR#=0,都会使时序发生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复位;CLR#=0时,则可以正常运行。

TJ是停机新号,是控制器的输出新号之一。连续运行时,如果控制信号停机=1,会使机器停机,停止发送时序脉冲,从而暂停程序。QD是启动信号,是运行程序的标志。DP,DZ,DB是来自控制台的开关信号。DP表示单拍,当DP=1时,每次只执行一条微指令;DZ表示单指,当DZ=1时,每次只执行一条机器指令;当DP,DB,DZ都为0时,机器连续运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1时序信号发生器

四:控制器

控制器位于本实验系统的中上部,产生数据通路操作所需的控制信号。如图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2

五:控制台

控制台位于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的下部,主要由指示灯和若干拨动开关组成,用于给数据通路设置数、设置控制信号、显示各种数据使用。

实验内容

实验一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掌握伪指令格式的化简和归并。

二、实验设备:

1.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直流万用表一只

4.逻辑测试笔一支

三、实验电路:

1. 微指令格式与微程序控制器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3

根据给定的12条机器指令功能和数据通路总体图的控制信号,采用的微指令格式见图10。微指令字长共35位。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6位,判别字段4位,操作控制字段25位,各位进行直接控制。微指令格式中,信号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低有效信号,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高有效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4

对应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1。控制存储器采用5片EEPROM28C64(U8,Ug,U1O,Ull,U12)。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一片6D触发器74HCl74(U1)组成,带有清零端。两级与门或门构成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下一微指令的地址。在每个TI上升沿时刻,新的微指令地址会打入微地址寄存器中,控制存储器随即输出相应的微命令代码。微地址转移逻辑生成下一地址,等下一个Tl上升沿时打入微地址寄存器。微地址转移逻辑的多个输入信号中,INTQ是中断请求,本实验中可以不理会。SWA,SWB是控制台的两个二进制开关信号,实验台上线已接好。C是进位信号,IR7—IR4是机器指令代码,由于本次实验不连接数据通路,这些信号都接到二进制开关KO—Kl5上。

2、机器指令与微程序

为教学中简单明了,本实验仪使用12条机器指令,均为单字长(8位)指令。指令功能及格式如表5所示。指令的高4位提供给微程序控制器,低4位提供给数据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为了向RAM和寄存储器堆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设计了以下五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写操作(KWE):按下复位按钮CLR#后,微地址寄存器状态为全零。此时置SWC=O,SWB=l,SWA=O,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27H,从而可对RAM连续进行手动写入。

存储器读操作(KRD):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O,SWB=O,SWA=l,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l7H,从而可对RAM连续进行读操作。

启动程序(P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O,SWB=O,SWB=A,用数据开关SW7—SWO设置内存中程序的首地址,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07H,然后转到“取指”微指令。

写寄存器操作(KLD):按下复位按钮CLR样后,置SWC=O,SWB=l,SWA=l,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3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中的寄存器连续进行写操作。

读寄存器操作(KR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l,SWB=O,SWA=O,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4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申的寄存器连续进行读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5

四、实验任务

(1)按实验要求,连接试验台的数码开关K0-K15、控制开关、按钮开关、时钟信号源和微程序控制器。

注意:本次实验只做微程序控制器本身的实验,故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微命令信号与执行部件(数据通路)的连线暂不连接。连接完成后应仔细检查一遍,然后才可加上电源。

(2)熟习微指令格式的定义,按此定义将控制台指令微程序的8条微指令按十六进制编码,列于下表。三种控制台指令的功能由SWC,SWB,SWA三个二进制开关的状态来制定(KRD=001B,KWE=010B,PR=010B)。

单拍(DP)方式执行控制台微程序,读出上述八条微指令,用P字段和微地址指示灯跟踪微指令执行情况,并与上表数据对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3)用P3和SWC,SWB,SWA的状态组合,观察验证三种控制台指令KWE,KRD,PR微地址转移逻辑功能的实现。

(4)熟习05H,10H两条微指令的功能和P2测试的状态条件(IR4-IR7),用二进制开关设置IR7-IR4的不同状态,观察ADD至STP九条机器指令微地址转移逻辑功能的实现。

(5)设置IR7-IR4的不同组合,用单拍方式执行ADD至STP九条机器指令微程序,用微地址和P字段指示灯跟踪微程序转移的执行情况。

五、实验步骤与分析

(1)依据微指令格式分析微指令编码的组成,得到八条微指令编码;微指令字长共为35位,最后6位表示后继微地址,判别字段进行控制台操作控制与运算选择控制。据此完成表2。

(2)测试机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将IR4-IR7分别与数据开关SW0-SW3相 接,检查是否能根据数据开关的变化,微地址也根据图5有所变化,变化一致则说明机器正常。

(3)依据书上的电路图,连接电路。IR4-IR7分别与SW0-SW3相连接,INTQ 与SW4相连接(在此还未做中断实验,INTQ的变化对微指令地址变化不构成影响),C与SW5相连接。

(4)运行数据通路,观察微地址的变化与指示灯的变化

使DP=1,DZ=0,DB=0(单拍方式),用P3和SWC、SWB、SWA的状态组合,分别观察内存读、写,寄存器读、写和启动程序后各个指令操作码对应的微地址(注:这里由SW0-SW3控制)。

1)令SWC=0、SWB=0、SWA=1,连续按下QD,微地址第一次显示17H,第二次显示3FH,第三次显示3EH,之后在3FH与3EH之间循环。

2)令SWC=0、SWB=1、SWA=0,连续按下QD,微地址第一次显示27H,第二次显示3DH,第三次显示3CH,之后在3DH与3CH之间循环。

3)令SWC=0、SWB=1、SWA=1,连续按下QD,微地址第一次显示37H,第二次显示33H,第三次显示32H,第四次显示31H,第五次显示30H,之后在33H 、32H、31H、30H之间循环。

4)令SWC=1、SWB=0、SWA=0,连续按下QD,微地址第一次显示47H,第二次显示46H,第三次显示45H,第四次显示44H,之后在46H、 45H、44H间循环。

5)使SWC=0、SWB=0、SWA=0,启动程序,此时微地址由IR4-IR7(连接在SW0-SW3上)控制。对照微程序流程图,可观察到在不同微指令操作码下微地址的变化。连续按下QD,微地址第一次显示07H,第二次显示05H,之后到P2选择状态,中间过程随微指令操作码(IR4-IR7)的不同而改变,最后一次显示0FH。

6)出现0F的同时,出现 P1判断状态,此处还未做中断实验,无论INTQ=0还是INTQ=1,都会直接跳转至05H,然后继续做P2条件判断。

实验二 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将微程序控制器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

3.通过CPU运行九条机器指令(排除有关中断的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的整机型概念。

二、实验设备:

1.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直流万用表一只

4.逻辑测试笔一支

三、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一的结果,结合前几次实验的原理与依据,完成此次试验。

本次实验用到前面四个实验中的所有电路,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等,将几个模块组合成为一台简单计算机。因此,在基本实验中,这是最复杂的一个实验,也是最能得到收获的一个实验。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数据通路的控制。而在本次实验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机器指令周期,是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四、实验任务

(1)对机器指令系统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将下表的程序按指令格式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2)按照下面框图,参考前面实验的电路图完成连线,控制器是控制部件,数据通路(包括上面各模块)是执行部件,时序发生器是时序部件。连线包括控制台、时序部分、数据通路和微程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其中,为把操作数传给通用寄存器组RF,数据通路上的RS1,RS0,RD1,RD0应分别与IR3至IR0连接,WR1,WR0也应接到IR1,IR0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图6

(3) 将上述任务(1)中的程序机器代码用控制台操作存入内存中,并根据程序的需要,用数码开关SW7—SW0设置通用寄存器R2,R3及内存相关单元的数据。注意:由于设置通用寄存器时会破坏内存单元的数据,因此应先设置寄存器的数据,再设置内存数据。

(4) 用单拍(DP)方式执行一遍程序,列表记录通用寄存器堆RF中四个寄存器的数据,以及由STA指令存入RAM中的数据(程序结束后从RAM的相应单元中读出),与理论分析值作对比。单拍方式执行时注意观察微地址指示灯、IR/DBUS指示灯、AR2ARl指示灯、微地址指示灯和判断字段指示灯的值,以跟踪程序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详细过程(可观察到每一条微指令)。

五、实验步骤与分析

1.接线

本实验的接线比较多,需仔细连接。

(1)时序发生器的输入TJI接控制存储器的输出TJ。控制器的输入C接运输器ALU的C。控制器的输入IR7、IR6、IR5、IR4、依次接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7、IR6、IR5、IR4。共6条线。

(2)控制器的输出LDIR(CER)、LDPC(LDR4) 、PC_ADD、PC_INC、LDIAR、LDAR1(LDAR2)、AR1_INC、M3、LDER、IAR_BUS#、SW_BUS#、RS_BUS#、ALU_BUS、CEL#、LRW、WRD、LDDR1(LDDR2)、M1(M2)、S2、S1、S0依次与数据通路的对应信号连接。共27条线。

(3)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0接双端口寄存器堆的RD0、WR0,IR1接RD1、WR1,IR2接RS0,IR3接RS1。共6条线。

合上电源。按CLR#按扭,使实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2. P3指示灯亮时,拨动SWC-SWA至011(KLD),进行QD,然后向寄存器内写入地址,寄存器写入结束后,再拨动SWC-SWA至010(KWE),依次进行存储器内的地址与数据写入(地址为00H-09H,指令如表3)。

3.开始执行指令,按下CLR#,回到P3状态,拨动SWC-SWA至000(PR),微地址经过07H,05H到达P2选择状态,接下来自动进入程序执行状态,根据输入的指令的内容,逐条执行指令。

4.对存入的数据指令进行运算,核对是否与执行结果相一致。

实验三中断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从硬件、软件结合的角度,模拟单级中断和中断返回的过程;

2.通过简单的中断系统,掌握中断控制器、中断向量、中断屏蔽等概念;

3.了解微程序控制器与中断控制器协调工作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并非必备)

直流万用表一只

逻辑测试笔一支

三、实验电路

仍然使用前面的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的电路图,但本次实验加入中断系统。这是一个简单的中断系统模型,只支持单级中断、单个中断请求,有中断屏蔽功能,旨在说明最基本的原理。

由于硬件与时间的限制,没能完成此项实验,十分遗憾,望今后会有机会完成它!

审查过程

老师给定指令与数据,设计电路执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3)要求:

1,执行指令,执行完第十条时停下,读出各个寄存器的数据;

2,将读出的各个寄存器数据记录下来,与理论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 3,单独执行第三条指令(02H ADD R0,R1) 4,再次读出寄存器R0中的数据,

(4)操作步骤:

1、设置通用寄存器R2,R3的值:

1)使DP=1,DZ=0,DB=0,使实验系统处于单拍状态。令SWC=0、SWB=1、SWA=1,使实验系统处于寄存器加载工作方式KLD。按下CLR#按钮,使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2)在SW7-SW0上设置一个首地址(FFH),该存储器地址供设置通用寄存器使用。该存储器地址最好是不常用的一个地址,以免设置通用寄存器操作破坏重要的存储器单元的内容。

3)在SW7-SW0上设置02H,作为通用寄存器R2的寄存器号。按一次QD按钮,则将65H写入IR。

4)在SW7-SW0上设置36H,作为R2的值。按一次QD按钮,将36H写入IR指定的R2寄存器。

5)在SW7-SW0上设置03H,作为通用寄存器R3的寄存器号。按一次QD按钮,则将03H写入IR。

6)在SW7-SW0上设置37H,作为R3的值。按一次QD按钮,将66H写入IR指定的R3寄存器。

7)设置R2,R3结束,按CLR#按钮,使实验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2、存指令

首先使SWC=0、SWB=1、SWA=0(KWE内存中写代码),然后设置首地址(令SW0-SW7都为0,即首地址为00H)并按下CLR#(清零),再按下QD,将首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接着设置微指令代码SW7-SW0=01011000,再次按下QD,将代码打入到与地址寄存器地址向对应的内存中。这样第一个指令代码就存入了内存中的00H单元。

接着上述步骤,按下QD,地址寄存器中地址自动加1,再设置第二条指令代码,按下QD,即将第二条指令存入了内存中的01H单元中。

按照以上的方法,依次将十条指令存入内存中,即是完成了指令的录入。

3.、向指定的内存单元存入数据:

首先使SWC=0、SWB=1、SWA=0(KWE内存中写数据),然后设置内存地址为65H(SW7-SW0=01100101),按下QD,即是将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中,再设置数据,使SW7-SW0=03H,再次按下QD,即是将03H存入了内存单元36H中。

接着按上述方法将05H存入37H中。

4、执行各微指令程序

首先使SWC=0、SWB=0、SWA=0,按下QD,地址转入07,再按QD,转入05,再按QD执行LDA指令,不断按QD直到执行完地址为09H的指令,按CLR#按钮,设置SWC=1、SWB=0、SWA=0,读取各个寄存器的值。

例如读取R0的值如下:

设置SWC=1、SWB=0、SWA=0,选择00H为首地址,按QD,使SW7-SW0=00H.,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聂彪

(5)程序分析结果

1)初值:R0未定,R1未定,R2=36H,R3=37H;

存储器36H单元的内容是03H,37H单元的内容是05H。

2)执行存储器00H单元中指令(第一条指令):LDA R0,[R2]

执行结果:R2=36H,R0=03H。

3)执行存储器01H单元中指令(第二条指令):LDA R1,[R3]

执行结果:R3=37H,R1=05H。

4)执行存储器02H单元中指令(第三条指令):ADD R0,R1

执行结果:R0=08H,R1=05H,C=0。

5)执行存储器03H单元中指令(第四条指令):JC+5

执行结果:结果转移到04H,因为C=0。

6)执行存储器04H单元中指令(第五条指令):AND R2,R3

执行结果:R2=36H,R3=37H。

7)执行存储器05H单元中指令(第六条指令):SUB R3,R2

执行结果:R2=36H,R3=01H。

8)执行存储器06H单元中指令(第七条指令):STA R3,[R2]

执行结果:R2=36H,R3=01H,存储器60H单元的内容为02H。

9)执行存储器07H单元中指令(第八条指令):MUL R0,R1

执行结果:R0=28H,R1=05H。

10)执行存储器08H单元中指令(第九条指令):STP

执行结果:(无变化)

11)执行存储器09H单元中指令(第十条指令):JMP [R1]

执行结果:(无变化)

问题及解决思路

1.在实验执行完第10条指令时不知道怎么去执行第3条指令

经过看流程图,发现地址信号是07时该模块是实现首地址的写入,即微程序从该处给定的地址对应的指令开始执行,所以跳出后,令SWC=0、SWB=0、SWA=0时,选择首地址02H,接下来便可以直接执行第3条指令。

2.在最开始写数据的时候,无法将数据正确的写入

经分析发现,在令SWC=0、SWB=1、SWA=1时,按了QD,之后才写入首地址,致使后面存数据时出现错误。原来出现某一模块的地址时,代表该动作已经完成,必须在之前完成各项数据的输入。

3.在最后一步要求单独执行第三条指令时,因为QD与输入首地址的顺序弄错了,导致R0的数据有了变化

将新产生的R0记录,接着做02H指令,记录最后的结果。

实验心得

我是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经得起考验。我深知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是为我们今后学习计算机硬件

知识打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了解了模型机的硬件结构和如何去设计微程序,而且明白了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不能放弃和虚心向同学学习。

首先,在实验过程中,因为与以前做实验时间相距较远,之前做实验时所学的知识有些记不清楚,但因为此次试验需要,我又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了一下,在实验过程中,知识条理比较清晰,能够领悟实验过程中的内容。正如学习开车一样,只有理论基础好,才能更好的实践。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学习计算机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有的时候都是自己在吓自己,做完了之后发现实验也没那么难。

其次,我也深刻体会到,做事情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完一件事再想着做另外一件事。开始时,总是心里着急,为什么别人会做了,我还不明白其中原理?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的实验还是停滞不前,后我就去看别人做实验,问别人该怎么做,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尝试,终于,我们通过向其他同学请教及自己总结,完成了实验。这也告诉我们,做事除了需要一颗认真的心,还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才能完成好一件事。

再次,我明白了与他人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有些时候,知识的掌握需要走捷径,这样的捷径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通过他人的经验,得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本领。在此次试验中,我向其他比我们做的快做得好的同学请教,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还帮助自己理清了思路。

实验过程中,因为硬件问题,在第一次大检查中没有找到能完成中断实验的仪器,所以没有完成中断原理实验,感到挺遗憾的,不过第二次我还是很顺利的把实验做完了。

在最后验收实验时,心中还是有点紧张的,因为我怕自己一次做不好。为此我还特意找了同学陪我一起来做,庆幸的是在他来的时候我刚好做完。

经过一个学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我对其有了一定的理解,课程设计旨在检测我们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及能否灵活运用的能力。看到课本上的方法和步骤感觉很简单,但在真正做的过程中,才发现课程设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东西在理论上能够解释出来,却很难通过硬件把它实现,有些东西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频频出错。总之,我会牢牢记住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学到的道理,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

五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五天,是头脑急运行的五天,是知识升华的五天,也是见证我们的努力与付出的五天。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想起KLD时,要进行寄存器写,还有那SW0-SW7编写出的一条条地址与指令,交汇成留在信息楼605里的快乐回忆。

最重要要的一点,做实验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来!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中对我的帮助!

更多相关推荐: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题名称复杂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1001班姓名李用维念文洪吴江龙李斌指导教师薛萍时间20xx年1月5号1目录一复杂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任务书1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长治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性能简单的计算机系别计算机系专业计科1101班组别第三组学生姓名学号起止日期20xx年7月4日20xx年7月10日指导教师张剑妹目录一课程设计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教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硬件加减法器的设计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月日1课程设计任务书20xx20xx学年第1学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部门一课程设计题目硬件加减法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指令系统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1003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刘向举年1月10日20xx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0xx年12月17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安徽理工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设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第六组系别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日期20xx年6月25日起至20xx年6月29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系别班级学生姓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别三系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开课时间一设计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二主要内容1通过使用作者开发的微程序分析和设计仿真软件熟悉本文介绍的为基本...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子题目外部中断控制流水灯蜂鸣器学生姓名院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xx年7月5日大庆师范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项目名称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专业名称网络工程班级1220xx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1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录课程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题目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一设计题目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二设计目的1融会贯通教材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于TEC-20xx平台的2(a2+b)-精品

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题目基于TEC20xx平台的2a2b年级20xx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xx年3月19日123456789101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B实验学期20xx至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院部计算机学院年级20xx专业班级计科B113学生姓名郭欣欣学号20xx07014323任课教师席振...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