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5.2

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是代表全球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这一绿色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是浦东贯彻科学发展要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举措,也是浦东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的重要抓手。为了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为“十二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建设和繁荣献计出力,浦东新区政协组织教文卫体委员会、学习和文史委员的部分政协委员及有关方面专家,着眼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审视,聚焦于文化产业配套措施的微观研究,对浦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解决难题的破解之道进行调研和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浦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浦东的文化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南汇划入浦东、国家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了以副书记、副区长为组长的文化及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了文化产业促进中心,建立健全了区领导牵头、文化部门主管、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产业部门协同、企业集团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快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扶持措施,落实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

金,兴建了一批技术研发、信息咨询的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争创“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四大重点领域、八个重点区域、五大功能平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上海首批认定的15家文化产业园区,浦东占了3家(张江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上海首批获得认定的9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浦东也有3个(张江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盛大网络、雅昌企业(集团)公司);张江的3个文化产业基地都是国家级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更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将为20xx年全国传统出版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中国仅有的3家文化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机构之一;张江河马动画公司制作的《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是国内首部原创3D动画电影,并获得20xx年全球电影庆典“最佳动画奖”和20xx年圣加比列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张江动漫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型动漫展馆。浦东新区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增加值以及在GDP中的比重在全国同类地区中排名靠前。

全区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软件网络、文化用品等八大文化产业门类,逐步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潜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张江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度最高、文化产业业态最丰富的区域。现已发展成为国家文化产

业示范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聚了盛大、九城、雅昌、网之易、易狄欧、炫动卡通、今日动画、城市动画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外高桥成为国家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打造文化产品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依托外高桥保税区“境内关外”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为国内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文化产品国际采购提供一揽子服务。目前已集聚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新华传媒公司、新文化传媒集团等39家外向型文化企业入驻,与上海14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金桥成为网络文化(视频)产业基地,集聚了中国移动视频服务中心、中国电信IPTV、中国联通呼叫中心等国内网络视频发布和无线通信营运的行业巨头,初步形成了网络视听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xx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83个,从业人员11.4万余人,20xx年营业收入1064亿元,营业利润88亿元。按浦东统计口径,20xx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13.68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7.8%。文化产业同比增长11.6%,高于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浦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浦东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是:

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能级仍需提升。按国家标准统计,浦东的文化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占GDP比重3.6%,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40个,从业人员4.4万余人,营业收入659亿元,营业利润50亿元(这些数据都是浦东统计口径的一半左右)。文化产业盈利水平不高,全区8个文化产业门类,仅广播影视、软件网络、文化用品3个行业盈利,其余五大行业均有所亏损。产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速度、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基地虽然开了先河,但如今不如外省某些地方的后起之秀,20xx年的交易总额1.78亿元,在文化产业盘子中份量不足;金桥网络视频基地建立后,文化企业的集群速度较为缓慢。

2、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政府工作机制还未理顺,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文化市场尚未成熟,浦东缺乏大型会展类贸易活动,不能有效形成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消费循环,上下游各个环节尚未形成产业链式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间层,如行业协会、民间机构建设等还存在缺失,在产业发展信息交流、市场咨询等辅助性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3、文化人才相对缺乏,配套措施尚未落实。文化产业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能级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从数量看,文化创意人才不仅大大少于发达国家,也远远少于浦西地区;从结构看,市场营销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多媒体设计

师三类人才处于“极度紧缺”状态;从能级看,缺少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在文化人才政策配套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文化企业进行人才培训的补贴未能落到实处,对文化人才的户籍、子女入学、住房、交通出入等配套激励措施未能跟上。

4、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制约成为瓶颈。由于实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占补平衡”和“按批次供地”的土地制度,土地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项目用地矛盾成为浦东常有的现象。目前上海文化用地控制指标很低,每千人用地平方米,上海是106,北京是420—500,国家是225—645,上海远远低于北京和国家标准。在上海内部行业用地控制上,文化用地仅占教育用地的三十分之一。上海土地利用规划涉及文化,但没有涉及文化产业。

5、配套政策有待细化,发展环境有待完善。虽然国家和浦东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尚未真正落地,也不广为人知。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未制订,政策突破力度还不够,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在专项优惠政策方面,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对文化企业来说,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税收优惠是最直接有效扶持,但目前针对文化企业的贷款贴息力度较小,某些地区房租负担较重,税率征收标准偏高,税负较重,加之某些税收优惠享受期限较短,优惠政策认定门槛偏高,如非注册独立法人的龙头企业无法享受税收补贴等;在投融资方面,

对中小型文化企业的文化资金扶持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在对公共技术服务的支持上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即重视一次投入,忽视营运升级、技术升级等持续性服务;文化企业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的融资力度不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第三方认定和评估尚未形成有效机制,造成无形资产无法有效作价,企业无法实现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融资,间接影响了文化企业对数字出版物等比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进行开拓的信心,不利于产业的长效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对企业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手续等政府服务方面有所欠缺,类似“一门式服务”等有效的服务手段还较少,对公司上市、市场推广、版权服务、财务策划、企业架构设计、功能测试等企业难题还未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在企业成果化销售奖励方面,目前文化企业的产业化成果奖励多以专利等硬性指标为衡量标准,门槛较高,缺少以企业专业技术的成功应用等实际效用衡量标准,导致能够获得产业化成果奖励的文化企业较少。

三、促进浦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浦东的文化产业发展,要集世界智慧、学各地之长、创浦东之新。把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综合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围绕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创意之都”的目标,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上做大文章。为此,就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

目前,浦东采用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文化部门主管的协调推进机制。这与国家层面和全国各地做法一致,也与我国当前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从长远眼光看,这种机制需要创新。随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推进机制应由文化部门主管逐步过渡到产业部门主管,由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逐步转向政府常态管理。建议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对此课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就目前阶段而言,建议做两件事:

(1)在区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中增加区委、区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或者邀请上述人员列席领导小组会议,以集中更多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放到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或通报。在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单列一段。使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重视和支持。

(2)改变管理多头、政策分散的局面,进一步加强统一管理,尽快制订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使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真正落地。并且把中央、上海市及本区有关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文件、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经验,专家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便于政府部门、文化企业、社会各方学习、掌握和应用。

2、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确定浦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作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加快文化产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列为“十二五”的重点工作,高规格、高质量、高投入的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世博会的带动效应,抓住迪士尼乐园和临港国际高新科技文化产业园落户浦东的重大机遇,依托“四个中心”核心区的综合优势,加快文化企业的战略招商,打造文化企业的“航空母舰”,有序扩张文化产业规模,加速提升产业能级,用10年左右时间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继浦东“三大”、“三新”产业之后的又一大千亿级支柱型产业。努力把浦东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国的高科技影视制作重要基地,动漫、数字出版产业高地和国际文化贸易的重要平台。

3、积极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 在全国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各地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要以建设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全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

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对象是“业界知名、实绩突出”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文化创意拔尖人才,“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现有的大学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训基地,开发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对文化企业相关人员专业培训的补贴。

完善人才相关配套政策。对接浦东新区已有的金融人才、科技人才政策,制订浦东新区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于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建议比照浦东新区金融高管相关政策,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

4、努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以创新思维制订文化地产政策 建议提高浦东文化用地控制标准,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借鉴深圳和宁波的做法,明确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用地统一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为文化产业用地预留空间。优先安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用地计划,争取市里支持,采用“先用地、后平衡”等方式满足文化龙头企业和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发挥浦东文化企业大多在重点开发区落户的优势,在“7+1”功能开发区中,探索以文化产业规划区块的形式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预留一批合适的用地。对一些具有公益性的特殊文化产业项目,创造条件为其采用土地“招拍挂”以外的取地用地方式。盘活用地

存量,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历史风貌保护区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发展文化产业聚集区。

5、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浦东处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地位,已集聚了全市80%以上共600多家金融机构,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金融改革创新也首先在浦东先行先试。浦东应该有条件在全国率先解决投融资难题。要积极研究和运用国际通行的BOT、TOT、ABS、PPP四种创新融资模式,特别是ABS模式(资产证券化模式)、PPP模式(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在文化产业的推广应用。

根据国家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率先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支持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投融资服务联盟,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加快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

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联动资金配套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

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6、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和市场的成长发育

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以政府在经济上的大投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通过科学的产业导向和专项资金的有效衔接,形成文化产业“政府、企业、市场”三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加大政府投入,做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盘子,在“十二五”期间,至少达到亿元总量,引导和撬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整合和统筹新区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统一制定浦东新区扶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利用本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企业相对集中、融合发展的优势,将“文化+科技”型项目列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

加大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前沿性产品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文化项目,特别是3D数码影像、数字出版、数字化娱乐、动漫、移动视频等高新技术密集、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和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针对如电子书、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完整产业链,带动浦东文化原创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积极支持各类人员创办文化创意类企业,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的认定标准,进一步减轻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税负,免征其初创期内的税收,同时加大对此类文化企业的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企业成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体系,拾遗补缺,在申江路、川周公路口建一个全市最大的文化交易(古玩)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中介机构,积极开展文化产业信息咨询服务;积极保护企业文化产权,坚决打击盗版,维护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建立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篇: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气建设文化产业,并在《晋城市“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和谐晋城”,提出“到20xx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6%,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以上”的总体发展目标。20xx年、20xx年、20xx年三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分别为35%、37%、38%,占GDP比重分别为

1.97%、2.3%、2.5%,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皇城相府、红萍服饰、神龙陶业有限公司、晋氏织造、绿洲大麻、新浪印业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白马少年》、《老子安天记》等动漫精品,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推动我市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晋城市是19xx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华北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丰富多彩、粗犷诙谐的民俗文化,有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一)文化资源。在我市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其中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闪烁着独特耀眼的光芒,是我们的“优势资源”,是悠悠岁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1. 众多的神话传说,是我市区别与其他地区,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是我市发展动漫产业的依托。

2. 以王莽岭、蟒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以皇城相府、柳氏民居为代表的明清古堡,是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

3. 众多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是我市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的重点内容。

4. 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很多资源全国绝无仅有,在街头、广场、舞台都能演出,且语言诙谐有趣,多由农民自编自演,直接反映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二)文化投入情况。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xx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750个,个体户4800个,全部从业人员3.2万人,营业收入总额为55.7亿元,增加值为15.2亿元,增加值率为38%,占GDP比重为2.5%。

1. 市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是我市财政改革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我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最多,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6—20xx年,全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40867万元,其中:文化24952万元,广播影视12368万元,新闻出版3457万元。市本级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20577万元,其中:文化12978万元,广播影视5527万元,新闻出版2072万元。

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主要是按照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安排的预算拨款,其内容主要是文化、广播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及公务费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文化公益事业项目拨款,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拨款。对于按市场化管理的印刷、广告、网吧、娱乐等文化产业的投资,原则上按市场筹资解决,财政基本上无投入;对于剧团、歌舞团、影剧院、文体宫等公益性文化产业按照其自身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全额、差额、定项补助。

2. 各县(市、区)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阳城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520万元,沁水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031.5万元,泽州县文化投入总额为2158万元,陵川县文化投入总额为518万元,高平市文化投入总额为19520万元,城区文化投入总额为320万元,总计25067.5万元。

3. 市直文化及相关单位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市广播电视台财政投入总额为6532.95万元,实现各类产业收入26104.10万元,仅20xx年就实现收入7194万元,较20xx年产业收入增加80%;市体育局财政投入总额为3383.92万元,体育设施投入总额为35031万元;太行日报社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经营性收入800万元;市上党梆子剧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40万元,年均收入130-140万元;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财政投入总额为20-30万元,年均收入60-70万元;市书画院财政投入总额为8万元;市群众艺术馆财政投入总额为1022万元;市歌舞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300万元,年均收入80万元;市少儿艺术团财政投入总额为707万元。

4. 文化市场的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文化市场蓬勃发展,歌舞娱乐业、网吧、音像业及演出市场,营业收入总计2.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总计2.83亿元,利润总计1.11亿元;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总额为98400万元,营业收入220000万元,投资总额52000万元;中国电信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31227.6万元,营业收入11723.76万元,投资总额21077.36万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171323万元,营业收入41924万元,投资总额52033万元;皇城相府和后则腰琉璃厂投资总额为1.5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九洲玻璃厂投资总额为400万元,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

5. 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截至20xx年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5.88万人次,比20xx年增长了12.74%,国内旅游收入62.95亿元,比20xx年增长12.15%;入境旅游人数4.24万人次,比20xx年增长12.06%,创汇1604.46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78.35%;全市旅游总收入63.71亿元,比20xx年增长12.3%。

(三)各行业发展现状

1. 歌舞娱乐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文化娱乐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推动了歌舞娱乐业的发展。从我市19xx年成立第一家歌舞厅到19xx年的295家,歌舞娱乐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娱乐市场的饱和,歌舞娱乐业迅速萧条下来。近几年,经过市场整合,优胜劣汰,歌舞娱乐业才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2. 互联网上网服务业。经过艰难创业期、快速成长期和整顿提高期,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业已形成规模,网吧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到20xx年底,我市共有网吧193家,其中单体网吧131家,连锁网吧62家。网络文化市场的形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网络经营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演艺业。截至20xx年,我市共有演出团体及演出场所13家,其中专业艺术团体9个,分别是晋城市少儿艺术团、晋城市歌舞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高平市人民剧团、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阳城县人民剧团、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城区鸣凤剧团、沁水县蒲剧团。剧种多为上党梆子,城区鸣凤剧团兼演上党二簧,沁水县蒲剧团主演蒲剧。演出剧目多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近年来,各剧团除了市里调演外,大多在农村演出,一年大约300—400场左右,每场收入将近2000元,剧团演出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4. 印刷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印刷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化,从单机到连动化、自动化,从铅印技术到胶印技术的过程。目前,我市拥有晋城市印刷厂、太行报业有限公司印务中心、山西晨光印业有限公司、晋城市地税票证印刷厂、晋城市票证(国税)印刷厂等国有印刷企业和东四义彩色印刷厂、晋城市育英印刷厂、新浪印业有限公司、景潮办公用品印制有限公司、晋城市亚美印业有限公司等民营印刷企业。

5. 出版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太行书城、席殊书屋、华拓书店为龙头的188家民营书店,从销售码洋上看,除去新华书店教材销售这一块,民营书店的销售已经占据了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同时,新华书店经过改革,在经营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搞创新,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低,文化企业呈现“小、弱、散”的状况。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但总体来讲,文化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还太少,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散,产业集约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偏小,文化产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市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上党二簧、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秧歌、阳城犁镜、高平刺绣、面塑、泥塑、剪纸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目前,一些项目已经成功开发,并初具规模,但由于在策划、开发、包装、营销等环节上受创新能力的制约,缺乏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创新手段,不能把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不能把简单工艺制作升级转化为产业生产,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三)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形成了资本注入的瓶颈。现有的文化企业体制单一,多数是个人投资或合伙经营,缺乏多方面的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同时,缺乏投融资优惠政策,后期资本注入困难。一些好的文化项目缺乏启动资金,向银行贷款,面临的是银行政策性、技术性

的门槛和障碍。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我市先后建成了博物馆、文体宫、赵树理文学馆等基础设施,但没有图书馆、电影院、剧院、会展中心等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我市文化产业该如何前行,这个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直属单位为主向管全社会的转变,建立起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文化产业,加剧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文化产业具有反向调节作用,逆流而上,不降反增。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制订发展规划,在政策上进行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因此,应抓住机遇,及时制定和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文化产业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品种单一,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产业的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歌舞娱乐、网络服务、演艺、影视、出版发行、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五)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蔡武部长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只有企业还不行,还得发挥它的聚集效应。建立和完善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实验示范区。建立和完善动漫、游戏等研发和制作基地,真正发挥它们在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实验和推广中的作用,以此为全社会提供高端的服务平台。”因此,要增强我市整体文化产业水平,提升文化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制作、加工水平,打造文化精品企业,首先要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我们将着重推动和实施以文体宫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荐皇城相府旅游景区申报我省和国家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我市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颁奖

典礼、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泽州县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陵川红叶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阳城县皇城相府旅游文化节和沁水县柳宗元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活动品牌化”,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七)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资金和人才。因此,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当前要着力培养好两类人才:一是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二是以操作和复制为主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尽快缓解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此,不仅要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依靠国有的正规院校和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力量,还要开拓人才选拔的思路,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现状营销与策划一班文化郭颖一文化产业的现状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月下旬由市...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来源榆林新闻网作者桑学义时间20xx1112213154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20xx年3月我县文化经营单位达128家其中...

XX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近几年来,XX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XX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XX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一)、XX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溆浦县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溆浦县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溆浦县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截止20xx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单位为288家从业人员1200人文化产业总产...

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今年常委会专题议政主题为做好专题议...

关于汶川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汶川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誉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一汶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旅游业初成规模近年...

关于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终稿

关于当前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近年来张江文化产业园区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依托现有的开发区产业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优化文化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环境加速了文化产业集聚和规模...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新材料产业助推新型工业化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湖南省财政厅经建处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关于南昌村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20xx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也发展了几千年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直接相关无论是在家务农的农民还是在外打工作的农民工都期盼的能通过...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