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

时间:2024.4.26

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是城市的首位死因,肺癌增长迅速,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多数肿瘤可防可治。 卫生部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未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调查发现,我国城乡、不同区域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位居全死因的前五位,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三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地区别差异明显。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死亡率分别比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83.1%和2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从不同肿瘤死因来看,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较高。

四是我国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现持续性增长势头。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发病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肿瘤构成日益趋向发达国家的肿瘤死亡模式。

表现在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尤其是肺癌上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五是恶性肿瘤是可防可治的,部分原高发地区相应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三次全国死亡原因调查遴选了部分原肿瘤高发地区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与70年代中期相比,一些原肿瘤高发地区恶性肿瘤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高发地区肿瘤死亡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卫生部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计划,大力提倡戒烟。

二是要针对我国确定的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等8种重点癌症,有计划地开展筛查工作。多年的科研与实践表明多数重点癌症在我国已有成熟的筛查技术,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和经验开展有组织的筛查工作。

三是要认真总结癌症高发现场工作经验,继续加强以病因研究、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生活方式干预、早诊早治和肿瘤登记等为核心的综合防治,加大对高发区综合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要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癌症的影响,开展危险因素动态监测。深入分析新发癌症聚集地区的高发原因,开展环境监测,确定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了解特征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区域环境和人体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规律,为建立环境—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动态监测工作,初步建立起与国际标准相符的我国癌症危险因素监测队列。

五是要加强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等基本信息的收集,提高死因登记质量;完善癌症登记系统,建立健全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扩大登记范围;建立癌症患者临床诊治与生存资料的等级随访系统;建立统一的癌症信息库。


第二篇:卫生部第四次调查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20xx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调查。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各样本地区卫生部门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了现场调查任务。目前,卫生部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为:

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20xx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按20xx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城乡居

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xx年的61%下降到20xx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xx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巨大。

调查发现疾病负担有所增加。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二是20xx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

20xx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由此推算,20xx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与20xx年相比,增加

2.6亿人次。门诊病人就诊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由20xx年的69.5%增加至20xx年的73.7%;其中:城市由36.6%增加至48.3%,农村由79.3%增

加至81.7%。

20xx年,调查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6.8%,比20xx年增加了近一倍。以20xx年住院率推算,全国住院人次数近1亿人次、手术量达到2500万例,为历史最好水平。

调查地区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比例下降。两周内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比20xx年下降了6百分点。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对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是城乡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干预措施基本得到落实,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

计划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这是我国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城乡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7.9%,比20xx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五种主要疫苗的接种完成率分别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质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达到加强。调查显示: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产后访视率为57%,住院分娩率为89%,新法接生率为94%。与20xx年相比,产前检查率提高7个百分点,产后访视率提高4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这对于我国婴儿死亡率(15‰)和孕产妇死亡率(34/10万)持续下降发挥了重要

作用。

农村公共卫生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村调查地区的住户安全饮用水比例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均比20xx年有所提高。农村住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21%,卫生厕所使用率为43%,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进展不大。这与去年南方一些地区农村手足口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变。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吸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女性吸烟率为2.6%。由此推算,我国现时吸烟人口有2.7亿。与20xx年相比,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加明显,每天吸烟20支及以上的烟民比例由20xx年51%增至20xx年的62%。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4%。由此推算,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2.5亿,与20xx年相比增加明显。

四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

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基层卫生机构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乡村两级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分别达到了62%和65%(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45-50%)。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医患关系逐步好转。但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对医疗服务不太满意,其中:22%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高、10%患者认为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差。调查医务人员发现,37%的医务人员认为责任太重、执业环境差,26%医务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由此,专家建议,应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机制、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政策环境的研究。

附件: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20xx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具体目标包括:(1)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

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2)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及其负担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调查了解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5)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的社会期望,分析供需各方对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探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覆盖到全国31个省的94个县(市、区)、470个乡镇(街道)、940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询问;机构调查主要涉及样本地区乡(街道)、村(居委会)两级的基层卫生组织;医务人员调查对象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94个县(市、区)中的7160名医护人员接受了调查;专题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与国内著名院校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合作实施。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各样本地区卫生部门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了现场调查任务。

目前,我们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主要发现

一、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主要健康问题

(一)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持续增加。

通常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因病伤短期、长期失能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和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其中:城市22.2%、农村17.7%),与20xx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调查地区患病率增加了4.6个百分点,城市增加6.9个百分点、农村增加3.7个百分点。按20xx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比20xx年增加了14.6亿。

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其中:城市28.3%、农村17.1%),与20xx年调查相比,患病率增加4.9个百分点,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推算全国20xx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比20xx年增加了0.6亿。

(二)城乡居民患病结构继续变化

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xx年的61%下降到20xx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在慢性病患病中,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内分泌系疾病(如糖尿病)增加明显,而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慢性病明显下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医生明确诊断的循环系统疾病例数由19xx年的0.37亿增加到1.14亿(其

中:高血压患者由1400万增加到73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300万);糖尿病病例数从200万增加到1400万。

(三)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衡量病伤负担可用两周内疾病持续天数、短期失能(因病卧床、休工和休学天数)、长期失能(活动受限)等指标来表示。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本次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与20xx年相比,城市老年人口失能率没有变化,农村地区略有增加。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利用费用与医疗保险覆盖

(一)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利用量增加

卫生服务研究通常用两周就诊率、年住院率、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等指标来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其中:城市12.7%、农村15.2%),与20xx年13.4%的结果相比,略有增加。由此推算,20xx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比20xx年增加2.6亿人次。

门诊病人就诊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

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就诊的比例由20xx年的69.5%增加至20xx年的73.7%;其中:城市由36.6%增加至48.3%,农村由79.3%增加至81.7%。

调查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6.8%(其中:城市7.1%、农村6.8%),比20xx年增加了近一倍。住院人次中,疾病和损伤占79.4%,住院分娩占16.5%。以20xx年住院率推算,当年全国住院人次数近1亿人次。

(二)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比例下降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2%(其中:城市为47.9%、农村35.6%),比20xx年下降了6百分点,农村下降幅度略大于城市。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通过自行服药或药店购药等方式对疾病进行了治疗,只有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城市22%、农村20%),与20xx年调查相比,出现下降趋势。

(三)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分析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人未就诊的首要原因是病人自感病轻认为不需要就诊,这部分病人占未就诊病人的67.8%;其次是因为经济困难或认为就诊太贵而未就诊,占未就诊病人的14.9%。

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自认没必要”住院的病人占10.7%,因为“无时间”而未住院的占7.7%。

住院病人中,36.8%的病人是自己要求出院的,比20xx年下

降了6.5个百分点。在自己要求出院的病人中,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占54.5%,比20xx年减少了9.4个百分点,该情况的改善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四)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

本次调查城市地区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

71.9%,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4.2%,比20xx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2.5%。农村地区,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达到92.5%,89.7%的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五)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补偿水平提高

调查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居民中,有72.6%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或从医保卡中直接进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66.2%。

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了报销;79.3%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49.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居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帐户中支付,65.6%的门诊患者需完全自付医药费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获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34.6%。

(六)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居民门急诊次均就诊费用为16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5058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50元和1514元),其增长幅度远低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03-20xx年均就诊平均费用增长4.4%、住院平均费用增长1.5%,明显低于1998-20xx年的12.9%和10.8%的增长速度。本次调查,城市次均就诊费用为312元,次均住院费用为8958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9%和0.9%;农村次均就诊费用为128元,次均住院费用为3685元,年均增长分别是3.9%和3.6%。

居民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及变化情况

卫生部第四次调查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四、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普及 (一)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本次调查城乡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7.9%,比20xx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变化显著,由20xx年87.3%提高到97.8%。

五种主要疫苗的接种完成率分别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质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与2003

年相比,除了麻疹疫苗的接种率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各疫苗接种率均有增加。

(二)妇幼卫生保健

调查前5年内,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4%,合格产前检查(产前检查至少包括测体重、测血压、抽血和尿常规检查四项内容)的比例为57.8%,孕产妇早检率为69.7%,产后访视率为56.9%。上述各项指标城市均高于农村,特别是合格产前检查比例,城市达到88.1%,而农村只有50.4%。与20xx年相比,调查地区产前检查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产后访视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城市。

调查地区住院分娩率为88.6%,新法接生率为93.5%。与20xx年相比,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市的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三)农村改水、改厕

农村住户安全饮用水比例为85.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1.9%,比20xx年均有所提高。农村住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20.6 %,卫生厕所的使用率为43.3%,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进展不大。

(四)重点疾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疾病管理。在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中,42.1%(城市56.0%、农村36.0%)的居民在调查前一年内测量过血压,9.0%的居民自报被诊断有高血压病(城市14.1%、农村7.0%),其中

73.2%的高血压患者(城市为69.5%、农村为76.2%)在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医生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指导。

伤害发生率及其原因。本次调查伤害(严重伤害)定义为受伤害后接受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或活动受限一天以上者。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严重伤害发生率为2.8%(城市2.3%、农村3.0%)。由此推算,我国全年伤害发生人次数达3700万。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跌倒为最多(45.9%)、其次为交通事故(15.5%)、动物咬伤(13.0%)、硬物击伤(6.9%)。农村由于动物咬伤、硬物击伤、交通事故的伤害高于城市。

结核病防治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病率为273.2/10万(其中:城市204.3/10万、农村297.7/10万),患者治疗率为89.7%(其中:城市87.4%、农村90.3%)。患病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和不知道可以免费治疗,分别占25.0%和20.0%,因为害怕吃药有副作用的占10.0%。

五、居民健康行为得到改善

(一)吸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调查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农村男性吸烟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吸烟率为2.6% ,城市与农村差异不大,由此推算我国现时吸烟人口有2.7亿。与20xx年相比,吸烟率略有下降,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加明显,每天吸烟20支及以上的烟民比例由20xx年51.3%增至20xx年的61.6%。

(二)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

调查地区,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3.5%,城市达到了53.5%,农村为11.6%,与20xx年的14.7%(城市36.2%、农村6.4%)相比,有明显增加。由此推算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2.5亿。

(三)居民健康知识的获取

城镇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看电视为83.5%、阅读报刊书籍为53.8%、医生告知为39.8%;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主要渠道:看电视为76.6%、医生告知为49.7%、阅读报刊书籍为18.3%。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医生处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六、医患双方满意度与和谐医患关系

(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改善

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的不满意程度下降。本次调查,门诊患者中对医疗服务不满的比例为41%,比20xx年略有减少;住院患者中有不满的比例是44%,比20xx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

门诊方面,城市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医疗费用高、等候时间长(主要在大、中城市)、设备环境差(主要是中、小城市),分别占就诊病人的15.8%、9.1%和7.5%;农村地区依次是设备环境差、医疗费用高和药品种类少,分别占门诊患者的18.9%、10.6%和8.6%。

住院病人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医疗费用高,城市占住院患者的

26%、农村占20%;其次设备环境差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占12%。与20xx年相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抱怨医疗费用高的病人比例明显减少,认为设备环境差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尚可,但执业压力大,对医患纠纷的防范之心较重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是医护人员对工作本身、同事、晋升机会、经济报酬及主管领导等各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

调查表明,样本地区49.7%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46.5%的人满意度一般,仅有3.8%的人满意度较低。81.0%的医护人员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意义较大,但是47.8%的人认为其社会地位与几年前相比有所下降,40.9%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了。33.1%的被调查者自感工作压力较大,36.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执业环境较差,25.6%的医护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1%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在未来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对于在诊疗过程中一些有效但是风险相对较高的技术,只有33.3%的医护人员表示会使用。

更多相关推荐: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卫生部信息中心20xx04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过多...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败战癌症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在城市癌症已经占到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这一数...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增加的10个样本县(市)名单

附件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增加的10个样本县市名单序号12345678910调查点河北省固安县湖北省浠水县安徽省利辛县河南省尉氏县河南省柘城县广东省阳东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云南省瑞丽市云南省陇川县云南省个旧...

大学生口腔健康

健康促进摘要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以指导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方法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北京大学6575名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龋病牙龈炎错畸形和阻生...

全国百家小贷公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xx年)

全国百家小贷公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xx年为了深入了解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情况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xx课题组与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共同合作开展了全国百家小贷公司抽样调查...

秀城区八年级(上)英语学科期末试卷抽样分析报告

秀城区八年级上英语学科期末试卷抽样分析报告秀城区教研室沈冰一试卷结构及分值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共计61题满分100分具体结构与分值如下表二题型简析及得分情况分析题型分类简析1听力听力部分两小节的设计由浅入深...

XX大学学生手机失窃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

XX大学学生手机失窃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作者JessicaWang摘要运用整群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大学生手机失窃现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关键词整群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手机失窃现象一调查目的大学生...

秀城区八年级(上)英语学科期末试卷抽样分析报告

秀城区八年级上英语学科期末试卷抽样分析报告秀城区教研室沈冰一试卷结构及分值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共计61题满分100分具体结构与分值如下表二题型简析及得分情况分析题型分类简析1听力听力部分两小节的设计由浅入深...

小学五年级英语质量抽样调研分析报告

小学五年级英语质量抽样调研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本次调研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命题以新课标20xx版为纲以牛津小学英语5A教材为本命题范围为5A整册十个单元考查内容侧重于Unit6Unit10试卷考查兼顾听读写全面考...

书面作业抽样分析报告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情况家长问卷调查表的分析报告八府庄小学邢亚宁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家长问卷调查表的情况一四五年级本次调查在一四五年级学生家长中主要以笔答的形式进行再进行个别采访收集资料共发放问卷108份三人请假收...

20xx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生物试卷抽样分析报告

20xx年庆阳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生物试卷分析20xx年高中生物会考试题符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会考纲要的要求结构合理覆盖面大难度适中较好的体现了毕业水平考试的性质达到了考查能力检测学生生物学学习水平的目的一试...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