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时间:2024.5.2

附件2:

编写教学大纲课程目录汇总表

               院(系部)                             填表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附件3:宁夏医学院教学大纲体例格式

宁夏医学院(二号黑体)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三号黑体)

课程英文名称(Emergency Care)

课程代码:××××××××××××(四号黑体)(暂不填)

编写单位(四号宋体):宁夏医学院护理学院外科护理教研室                      

执笔人(签字)(四号宋体):彭勃、张海明、王国宁                  

审核人(签字)(四号宋体):                           

编写时间(四号宋体):2005年12月17日                     

教务处印制(三号黑体)

年  月  日(三号黑体)

[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均为五号楷体]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急救护理学绪论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院外急救的概念,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2.熟悉急救护理学范畴。

[重点和难点]

1.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2.急诊医疗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范畴

一、院外急救  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一)院外急救的环节 

1.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

2.现场救护

3.途中监护和运送。

(二)现场救护原则 

1.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

2.先救命后治病。

3.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4.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

5.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二、危重病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其研究范围 

(一)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

(二)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

(三)ICU的技术

三、抢险救灾的工作程序 

(一)寻找并救护伤病员;

(二)检伤分类,根据不同伤情给予不同处理;

(三)现场急救;

(四)运输和疏散伤病员。

四、战地救护  是研究在野外情况下,对大批伤员实施紧急救护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方法如通气、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五、急救护理人才才的培训与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  急诊医疗体系

一、建立健全急救阻滞,形成急救网

(一)急救中心主要任务

1.担负一定范围的抢救任务

2.以急救为中心,负责对各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人员的现场和专用途中的抢救治疗。

3.在基层宣传急救知识。

(二)急诊科的任务  

1.承担急救站转运和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

2.有些城市的医院急诊科同时承担急救站的任务。

(三)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主要任务

1.在急救专业单位的指导下,学习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术。

2.在专业人员到达前,及时正确地组织现场自救、互救工作。

3.负责所在地段的战伤救护、防火、防毒等知识的宣传。

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一)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

1.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使伤员能得到及时有效急救。

2.科学地管理急诊科工作,组织急救技术培训。

3.对突发性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4.战地救护。

(二)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1.最初目击者;

2.急救医护人员;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三)建立急救医疗通讯网络

(四)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善救护车只作为运转工具的状况

(五)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1.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素质;

2.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3.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

[练习题]

1.  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  简述院外急救的含义?

3.  简述现场救护的原则?

4.  急诊科医疗体系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二章 院外急救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急救技术的应用,救护要点,现场医疗救护措施。

2. 熟悉院外急救的任务重要性、特点;转运与途中监护。

3. 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重点和难点]

1.院外急救的原则、急救技术的应用,救护要点,现场医疗救护措施。

2.院外急救转运与途中监护。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一)从医疗角度看

(二)从社会角度看

二、院外急救特点

(一)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二)时间紧急

(三)流动性大

(四)急救环境条件差

(五)病种多样复杂

(六)以对症治疗为主

(七)体力强度大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一)平时对呼救病人的员外急救

(二)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援外急救

(三)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四)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五)急救知识的普及

四、院外急救的原则 

(一)先复苏后固定

(二)先止血后包扎

(三)先重伤后轻伤

(四)先救治后运送

(五)急救与呼救并重

(六)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五、院外急救伤员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二)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

1.分类工作是特殊情况下边抢救边分类

2.分类应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承担。

3.以先危后重,再轻后小的原则进行

4.分类应准确快速

(三)现场伤员的分类的判断

1.呼吸是否停止

2.脉搏是否停止

(四)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

1.第Ⅰ急救区----红色: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者

2.第Ⅱ急救区----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

3.第Ⅲ急救区----绿色:受伤轻,可行走者

4.第Ⅳ急救区----黑色:死亡病员

(五)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1.收容区  伤病员集中区;

2.急救区  接受红色和黄色标记的危重病人,并做进一步抢救;

3.后送区  接受能行走或较轻的病员;

4.太平区  停放已死亡者。

六、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一)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

1.广州模式

2.重庆模式

3.上海模式

4.北京急救中心模式

(二)急救指挥系统

1.平时任务

2.紧急情况下的任务

(三)群众急救知识的普及

1.急救员的设立

2.急救员的训练

(四)急救系统网络化

1.急救网络化的设置

2.电话急救

3.计算机在员外急救中应用

七、急救技术的应用

(一)通气

1.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

(二)止血

1.出血性质的判断

2.院外止血法

(三)包扎

1.包扎的要求

2.伤口的暴露

3.伤口包扎前的初次处理与注意事项

4.特殊伤口的包扎法

(四)固定

1.骨折的固定

2.骨折固定材料

3.各种损伤的包扎

(五)搬运

1.搬运伤员的要求

2.搬运方法

八、急救用品的配备

(一)急救包

1.常有急救包

2.外科急救包

3.产科急救包

(二)急救盒

(三)急救箱

(四)救护车内的装备

1.氧气

2.输液装置

3.液体

4.吸引装置

5.其它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护理体检:护理体检顺序 

(一)生命体征

(二)头部体征

(三)颈部体征

(四)脊柱体征

(五)胸腹部体征

(六)骨盆体征

(七)四肢体征

二、救护要点

1.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此种体位可以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放松,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

2.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病人尤为重要。

3.学会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的护理技巧,是为抢救和治疗病人提供方便,缩短院外抢救时间。

三、不同工具转运特点与途中护理

(一)单价转运伤员的护理

1.特点

2.体位

3.转运途中要求

(二)汽车转运途中护理

1.特点

2.护理要求

(三)列车转运途中护理

1.对特殊重伤员作出标记

2.做到勤查体、勤询问、勤处理、勤巡回

3.全面观察、重点监护

4.注意各种导尿管,保持良好功能

5.合适体位

6.伤员的生活护理

(四)飞机转运途中护理

1.特点及影响

2.护理要点

(五)轮船转运途中护理

[练习题]

1.  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2.  怎样划分现场急救区?

3.  院外常用基本急救技术有哪些?

4.  院外护理体检的顺序?

5.  病人在转运途中的护理要点?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 熟悉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与主要制度。                             

3. 了解急诊科的组织结构。

[重点与难点]

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 

(一)急诊

(二)急救

(三)培训

(四)科研

二、急诊科的设置

(一)预诊分检处

(二)急诊诊断室

(三)急诊抢救室

(四)急诊监护室

(五)观察室

(六)综合检查室

三、急诊科的组织结构

(一)设置急诊科医院

(二)不设置急诊科医院

第二节 急诊科管理

一、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

(一)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二)所有抢救工的时间要求

(三)强调危重病人的抢球成功率

(四)急诊科应配备与其任务、功能、规模相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

(五)各种抢救工作记录、表格、病历等清楚完整

(六)建立常见病、成批并伤员的抢救观察

(七)抢救工作组织严密、要井然有序。

(八)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急诊科人员编制与管理

(一)专职人员

(二)兼职人员

三、急诊科主要制度

(一)预诊分诊制度

(二)急诊科工作制度

(三)首诊负责制制度

(四)急诊抢救制度

(五)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

(六)急诊留观制度

(七)出诊抢救制度

(八)救护车使用制度

(九)涉及法律问题的伤员的处理办法

[练习题]

1.急诊科要设置哪些主要部门?

2.急诊科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3.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四章 重症监护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重症监护中体温、循环功能、脑功能及呼吸功能的监护技术。

2. 熟悉ICU的设置与管理。

[重点与难点]

1.ICU设置与管理。

2.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方法、意义。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CU设置与管理

一、ICU的设置

(一)ICU模式

1.专科ICU

2.综合ICU

3.部分综合ICU

(二)ICU规模

1.床位规模

2.监护站设置

3.人员编制

4.ICU装备

二、ICU管理

(一)基本功能

(二)服务对象

(三)组织领导

(四)强调整体观念

(五)规章制度

第二节 重症监护技术

一、血液动力学检测

(一)心律

1.正常值

2.意义

(二)动脉压

1.影响血压因素

2.测量方法

3.临床意义

(三)中心静脉压

1.概念

2.正常值及意义

3.适应症

4.注意事项

5.影响因素

6.并发症防治

(四)漂浮导管的使用

1.基本原理

2.适应症

3.监测方法

4.临床意义

(五)心排量测定

1.临床意义

2.测定方法

3.注意事项

二、心电图监测

(一)应用范围

(二)临床意义

1.及时和发现心律失常

2.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3.监测电解质改变

4.观察起搏器功能

(三)心电监测方法

1.心电监测种类

2.心电导联连接及其选择

三、呼吸监测

(一)呼吸运动监测

1.呼吸频率

2.常见呼吸类型

(二)呼吸功能检测

1.肺容量监测

2.肺通气功能监测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原理及正常值

2.临床意义

3.影响S曲线的因素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1.临床应用

2.影响因素

四、体温监测

(一)正常体温

(二)测温部位

(三)临床意义

五、脑功能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

1.侧压方法

2.适应症

3.影响因素

(二)脑电图监测

(三)脑血流图监测

六、肾功能监测

(一)尿量

(二)肾浓缩-稀释功能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三)血尿素氮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四)血肌酐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五)尿∕血渗透压比值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六)内生肌酐清除率

1.计算方法

2.正常值

3.临床意义

(七)酚红排除率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七、动脉血气分析和酸碱监测

(一)血气分析参数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二)酸碱失衡判断方法

[练习题]

1.  重症监护技术有哪些?

2.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3.  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4.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并发症及防治?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2学时)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单(双)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

2. 熟悉: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 了解:复苏后的转归。

[重点与难点]

1.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

2.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一)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心肌病变

(三)主动脉病变

(四)呼吸停止

(五)严重电解质失衡

(六)药物过敏或中毒

(七)电击、溺水

(八)麻醉和手术意外

(九)其他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一)心室颤动

(二)心脏停搏

(三)心电- 机械分离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心音消失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意识突然丧失火伴有短阵抽搐

4.呼吸变化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紫绀

(二)诊断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础生命支持

(一)判断心搏、呼吸骤停

(二)患者体位

(三)畅通气道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人工呼吸

3.注意事项

(五)建立有效循环

1.心前区捶击

2.胸外心脏按压

3.注意事项

4.评价标准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一)明确诊断

(二)控制气道

1.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管

2.气管插管

3.环甲膜穿刺

4.气管造口术

(三)氧疗和人工通气

1.简易呼吸器法

2.机械人工呼吸和机械人工循环

(四)开胸心脏挤压

1.适应症

2.方法

(五)药物治疗

1.用药目的

2.给药途径

3.常用药物

(六)电除颤

1.方法

2.注意事项

(七)体外心脏电起搏

1.用物

2.方法

3.注意事项

三、延续生命支持

(一)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1.复苏初期的低灌注或无灌注现象

2.初期的高灌注现象

3.延迟性低灌注

4.血液灌注趋于正常

(二)脑复苏

1.治疗措施

2.转归

(三)维持循环功能

(四)维持呼吸功能

(五)纠正酸中毒

(六)防止肾功能衰竭

(七)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三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一、维持酸碱平衡

(一)呼吸性酸中毒

(二)代谢性酸中毒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一)心电监护

(二)脉搏、心律和动脉压监测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

(四)末梢循环监测

三、呼吸系统监测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肺部并发症监测

(三)应用人工呼吸机监测

四、脑缺氧监测

1.应及时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

2.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变化

五、肾功能监测

(一)使用血管收缩剂时应每小时监测尿量

(二)观察尿的颜色及比重

六、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与体征

七、防止发生感染

[练习题]

1.什么是心搏骤停?如何判定病人是否心搏骤停?

2.畅通气道的方法有哪几种?

3.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是什么?

4.心肺复苏的步骤有哪些?

5.如何确定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6.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有哪些?

7.哪种心搏骤停的病人适宜行电击除颤法?如何操作?

8.复苏的转归有哪几种情况?脑缺血后恢复的进程是怎样的?

[实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在面对心跳、呼吸病人抢救时作出正确判断。

2.能够正确运用心肺复苏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急救。

[实验要求]

1.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出早期诊断。

2.能正确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复苏。

3.掌握心肺复苏有效标志。

[实验时数]3学时

[实验内容]

一、判断心搏、呼吸骤停:迅速而正确

(一)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二)有无意识

(三)有无头颈部外伤

二、患者体位:仰卧位

三、畅通气道:能够正确开放气道

(一)仰面抬颈法

(二)仰面举颏法

四、人工呼吸:做到胸廓隆起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口对鼻人工呼吸

五、建立有效循环:部位准确,力要均匀,姿势正确,与人工呼吸配合合理

(一)心前区捶击

(二)胸外心脏按压

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参照人工呼吸及建立有效循环的要求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六章 休克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伤情评估,急救护理。

2、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3、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重点与难点]

1.休克的概念,伤情评估,急救护理。

2.休克的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一)血容量不足

(二)创伤

(三)感染

(四)过敏

(五)心源性因素

(六)神经源性因素

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

3.细菌性休克

4.过敏性休克

5.内分泌性休克

6.神经源性休克

7.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二)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一)休克的发展过程与临床联系

1.休克早期

2.休克期

3.休克晚期

(二)休克是细胞与主要器官病理生理联系

1.细胞

2.心脏

3.肾脏

4..微循环障碍

5.肺脏 

第二节 病情评估

一、病情观察

(一)临床观察

1.神志

2.皮肤

3.粘膜

4.甲床

5.周围静脉

6.颈静脉

7.脉搏

8.呼吸

9.尿液

(二)血液动力学改变

1.中心静脉压

2.PAWP

3.心排量

4.心脏指数

5.休克指数

二、病情判断

(一)病史收集

1.休克早期

2.休克中期

3.晚期休克

(二)实验室检查

(三)休克程度的估计

(四)病因鉴别

第三节 急救护理

一、救护原则

(一)紧急处理

1.保持病人安静

2.体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开放静脉通道

5.镇痛

6.止血

7.保暖

8.采取血标本

9.观察肾功能

(二)补充血容量

(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四)改善心功能

(五)纠正酸碱平衡

(六)呼吸功能支持

(七)肾功能支持

(八)DIC的防治

(九)激素的应用

(十)纳络酮的应用

(十一)各型休克的治疗

1.感染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

3.过敏性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十二)中医治疗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

2.专人管理

3.体位

4.保温

5.吸氧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6.输液

(二)转运与途中监护

(三)迅速去除病因

1.判断休克的前期

2.迅速去除病因

3.输液的合理安排

4.观察病情变化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6.预防肺部感染

7.心理护理

[练习题]

1.什么是休克?

2.如何估计的休克程度?用哪些临床指标判断?

3.各种休克类型的临床鉴别?

4.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是什么?转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七章 创伤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创伤的概念,分类。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联合伤的概念。

2.掌握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骨与关节创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3.熟悉创伤的病理生理。

4.了解创伤的评分。

 [重点与难点]

1.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联合伤的概念。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骨与关节创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2.创伤的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创伤的分类

(一)危重伤

(二)重伤

(三)轻伤

二、病理生理变化

(一)创伤性炎症反应

(二)全身反应

1.创伤后免疫与应急反应

2.创伤代谢反应

三、创伤评分

(一)院前评分

1.院前指数

2.创伤记分

(二)院内评分

1.AIS—ISS

2.急性生理学及既往健康评分

第二节 复合伤

一、多发伤

(一)伤情评估

1.危及病人的生命的评估

2.全身情况评估

3.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二)急救护理

1.现场急救

2.转速途中的护理

3.急诊室救治

二、复合伤

(一)放射复合伤

1.伤情判断

2.急救护理

(二)烧伤复合伤

1.伤情判断

2.急救护理

(三)化学复合伤

1.伤情判断

2.急救护理

第三节 颅脑与胸腹部损伤

一、颅脑损伤

(一)伤情评估

1.分类及临床特点

2.伤情判断

(二)急救护理

1.在密切监测的同时选择适当地救治方法

2.手术治疗

3.非手术治疗

二、胸部损伤

(一)伤情评估

1.分类及临床特点

2.伤情判断

(二)急救护理

1.现场救护

2.连枷胸救护

3.血气胸的救护

4.心包填塞的救护

三、腹部创伤

(一)伤情评估

1.分类及临床特点

2.伤情判断

(二)急救护理

1.术前护理

2.剖腹探查术

3.术后护理

第四节  骨与关节损伤

一、伤情判断

(一)外伤史

(二)局部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伤情特点

二、急救护理

(一)伤情判断

1.立即观察

2.判断伤情

(二)现场救护

1.抢救生命

2.伤口处理

3.妥善固定

(三)伤员的转送

(四)开放性骨与关节的清创术

(五)骨折复位

1.手法复位

2.手术复位

(六)骨折固定与护理

1.外固定

2.内固定

(七)持续牵引固定

(八)功能锻炼

[练习题]

1.什么是创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

2.什么是多发伤?

3.试述多发伤的现场救护?

4.什么是“CRASHPLAN”方案?在何时使用?

5.颅脑损伤的分类有哪些?他们各自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6.什么是连枷胸?如何救护?

7.如何对骨关节损伤的病人进行现场急救?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八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点、病情评估。

2.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监护与预防。

3.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要点

4.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点、病情评估;监护与预防。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严重创伤

(二)休克

(三)严重感染

(四)大量输血、输液及药物使用不当

(五)心跳、呼吸骤停

二、诱发因素

三、发病机制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

(二)炎症失控假说

(三)胃肠道假说

(四)两次打击和双向预激假说

(五)基因假说

第二节 病情评估

一、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判断

(一)心脏

1.心源性晕厥

2.心源性休克

3.急性肺水肿

4.心搏骤停

(二)呼吸

(三)肝

(四)肾

(五)胃肠道

(六)凝血

(七)脑

二、MODS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诱因

2.SIRS

3.多器官功能障碍

(二)SIRS诊断标准

(三)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三、MODS的预后

第三节  监护与防治

一、监护

(一)氧供需平衡监测

1.氧的输送与利用

2.监测意义

(二)胃肠粘膜内PH值监测

1.监测方法

2.监测意义

二、防治

(一)早期复苏,防止再灌注损伤

1.纠正“显性代偿性休克”

2.警惕“隐性代偿性休克”的存在

3.对低血容量休克不应使用血管活性药

(二)控制感染

1.尽量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

2.加强病房管理

3.改善病人对免疫功能

4.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5.外科处理

6.合理应用抗生素

(三)循环支持

1.维持有效血容量

2.支持心脏有效泵功能

(四)呼吸支持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气治疗

3.机械通气

4.其它

(五)肾功能支持

1.少尿期

2.多尿期

3.恢复期

(六)肝功能支持

1.补足能量

2.控制感染

3.肝脏代谢支持

(七)代谢支持

1.增加能量总共给

2.提高氮与非氮能量的摄入比

3.尽可能通过胃肠道摄入营养

(八)应急性溃疡的防治

(九)中医药支持

三、护理要点

(一)了解MODS的发生原因

(二)了解各系统脏器衰竭的典型表现和非典型表现

(三)加强病情观察

(四)保证营养的摄入

(五)防止感染

[练习题]

1.什么是MODS?

2.引起MODS的原因?

3.MODS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4.对MODS病人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九章 急性中毒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熟悉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2.掌握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了解急性中毒的健康教育。

3.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概述;熟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熟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措施;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4.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概述;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5.了解安眠药中毒概述;熟悉安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熟悉其急救措施;掌握其护理措施。

6.了解强酸强碱中毒概述;熟悉强酸强碱的临床表现;熟悉其急救措施;掌握其护理措施。

[重点与难点]

1.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安眠药中毒的护理措施。强酸强碱中毒的护理措施。

2.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二、中毒机制

(一)局部刺激腐蚀

(二).缺氧

(三)麻醉作用

(四)抑制酶的活力

(五)干扰细胞膜及其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六)竞争受体

三、病情评估

(一)病史

(二)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症状

2.眼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

4.呼吸系统症状

5.循环系统症状

6.泌尿系统症状

7.血液系统症状

8.发热

(三)毒物检查

(四)预测严重度

四、急救原则

(一)立即中止接触毒物

1.吸入性中毒

2.接触性中毒

(二)清除尚未吸收毒物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吸收

1.利尿

2.吸氧

3.透析

4.血液或血浆置换

(四)特殊解毒剂使用

1.金属解毒剂

2.氰化物解毒剂

3.高铁血红蛋白解毒剂

4.有机磷农药解毒剂

5.中枢神经抑制药解毒剂

(五)对症处理

五、护理

(一)急救护理

1.迅速清除毒物

2.留取标本作毒物鉴定

3.生命体征监护

(二)一般护理

1.饮食

2.口腔护理

3.对症护理

4.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普及防毒知识

2.不吃有毒食物

3.生产部门要严格管理

第二节  常见急性中毒的救护

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一)分类

1.剧毒类

2.高度类

3.中毒类

4.低毒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2.毒物的吸收与代谢

3.中毒机制

(三)病情评估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四)救治原则

1.迅速清除毒物

2.解毒剂的使用

3.对症治疗

(五)护理措施

1.迅速清除毒物

2.病情观察

3.维持有效通气

4.一般护理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2.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三)救治原则

1.现场救护

2.纠正缺氧

3.防治脑水肿

4.治疗感染,控制高热

5.促进脑细胞代谢

6.防止并发症

(四)护理措施

1.氧气吸入

2.病情观察

3.心理护理

4.健康教育

三、镇静安眠药中毒

(一)机制

1.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非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二)病情评估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三)救治原则

1.催吐、洗胃、导泻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静脉输液

4.中枢神经兴奋剂应用

5.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

6.对症治疗

(四)急救护理

1.洗胃

2.病情观察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吸氧

5.饮食

6.昏迷的护理

7.药物治疗护理

8.血透、血液灌流的护理

9.心理护理

10.健康教育

四、强酸、强碱类中毒

(一)强酸类中毒

1.中毒机制

2.病情判断

3.急救措施

(二)强碱类中毒

1.机制

2.病情判断

3.急救措施

(三)急救护理

1.清水冲洗

2.禁止洗胃

3.病情观察

4.口腔护理

5.营养支持

6.心理护理

[练习题]

1.引起中毒的机制有哪些?

2.中毒病人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3.简述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

4.对急性中毒病人应采取哪些急救护理措施?

5.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6.试述一氧化碳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强酸强碱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十章 中暑、淹溺、触电(3学时)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中暑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熟悉中暑的临床表现;熟悉中暑的急救措施;掌握中暑的护理措施。

2.了解淹溺的概述;熟悉淹溺的临床表现;熟悉淹溺的急救措施;掌握淹溺的护理措施。

3.了解触电的概述;熟悉触电的临床表现;熟悉触电的急救措施;掌握触电的护理措施。

[重点与难点]

1.中暑、淹溺、触电的护理措施。

2.中暑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中暑、淹溺、触电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

(二)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2.轻度中暑

3.重度中暑

(三)实验室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三、急救护理

(一)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处理

1.迅速将病人搬离环境

2.降温

3.口服饮料

4.口服解热药

5.呼衰、心衰的救治

(二)重症中暑救治

1.降温

2.改善循环预防休克

3.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护理要点

1.保持有效降温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第二节  淹溺

一、概述

(一)淹溺常见情况

1.意外落水而又不会游泳

2.长时间游泳气力不足或受冷水刺激抽搐,或被水草缠绕

3.头碰硬物致脑外伤,潜水意外

4.大量饮酒或使用镇静剂

5.患有不能游泳的疾病

(二)病理生理

1.干性淹溺

2.湿性淹溺

二、病情评估

(一)淹溺史

(二)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快而不规则,剧烈咳嗽、胸痛,淡水淹溺者肺部有表现

2.神经系统:患者有神志变化,出现异常反射

3.循环系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并可有心力衰竭。

4.消化系统:腹胀,海水淹溺口渴明显

5.泌尿系统:尿液混浊成橘红色,少尿或无尿,严重者肾衰

6.运动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

(四)诊断要点

1.淹溺史

2.临床表现

3.体格检查

三、急救护理:脱粒环境,立即恢复有效通气,心肺复苏,对症处理

(一)现场救护

1.使淹溺者出水,改善呼吸功能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倒水处理

(二)院内救护

1.迅速安置于抢救室内,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自动人工呼吸机。可用呼吸兴奋剂

3.维持循环功能:动脉压、尿量、CVP监测指导补液。

4.对症处理:主要并发症有脑水肿、肺水肿、ARDS、溶血反应、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淡水淹溺:用3%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海水淹溺用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脉滴注,或右旋糖酐40500ml静脉滴注。

6.对近乎溺死者必须转送医院观察和治疗,即使被认为危险已度过。因近乎溺死者可在淹溺发生后72h死于继发的并发症。

(三)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神志、呼吸

(2)尿色、尿量、性质,并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心理护理

4.输液护理

第三节  触电

一、概述

(一)发病机制

(二)触电方式

1.单相触电

2.二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三)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

1.电流强度、

2.电压高低、

3.电流种类、

4.触电部位的电阻

5.接触时间

二、病情评估

(一)受伤史

1.全身表现

2.局部表现

3.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一)现场急救

1.脱离电源

2.轻型触电

3.重型触电

(二)医院内救护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维持有效循环

3.去除心室颤动

4.脑水肿防治

5.维持水电平衡

6.创面处理

(三)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有无其他合并伤

5.准确记录尿量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7.冰袋护理

[练习题]

1.中暑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中暑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3.淹溺的病理生理?

4.淹溺的救护原则是什么?

5.触电的救护原则是什么?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章  昏迷(2学时)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昏迷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昏迷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3.掌握昏迷的急救护理。

[重点与难点]

1.昏迷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与急救护理。

2.昏迷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颅内病变

1.颅内感染

2.颅脑疾患

(二)全身性病变

1.急性感染性疾病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3.水电失衡

4.外因性中毒

5.物理性因素

二、病情评估

(一)收集病史

1.发病方式

2.首发症状

3.伴随症状

4.发病年龄和季节

5.发病现场

6.病人思想情绪生活状况

7.既往史

(二)判读意识障碍程度

1.浅昏迷

2.中度昏迷

3.深昏迷

(三)生命体征观察

1.体温

2.脉搏

3.呼吸

4.血压

5.瞳孔

6.眼底

7.脑膜刺激征

8.皮肤

9.运动功能

10.反射与病理征

(四)实验室检查

(五)鉴别诊断

三、急救护理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维持水、电平衡

(四)对症处理

(五)病因治疗

(六)预防并发症

[练习题]

1.什么是意识障碍、昏迷、嗜睡、昏睡、意识模糊、浅昏迷、深昏迷?

2.如何采用格拉斯哥评分法进行评分?

3.昏迷病人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4.对昏迷病人应采取哪些急救护理措施?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十二章  常见临床危象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超高热危象的病因;熟悉超高热危象的临床表现;掌握超高热危象的护理措施。

2.了解高血压危象的病因与诱因;熟悉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掌握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

3.了解高血糖危象的病因与诱因;熟悉高血糖危象的临床表现;掌握高血糖危象的护理措施。

4.了解低血糖危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低血糖危象的临床表现;掌握低血糖危象的护理措施。

5.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临床表现;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护理措施。

6.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掌握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措施。

[重点与难点]

1.各种常见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各种常见临床危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超高热危象

一、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1.变态反应

2.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3.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观察

2.伴随症状观察

3.出入量记录

(二)降温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

3.冬眠降温

(三)积极寻找病因

(四)加强基础护理

(五)对症护理

第二节  高血压危象

一、病因与诱因  

(一)病因

1.缓进性高血压

2.内分泌性高血压

3.妊娠性高血压

4.急性主动脉夹层血肿及脑出血

5.肾性高血压

6.颅脑外伤

(二)诱因

(三)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二)迅速降压

1.降压幅度

2.降压速度和降压药的选择

(三)一般护理

(四)对症护理

(五)病因治疗

第三节 高血糖危象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诱因与发病机制

1.诱因

2.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1.症状

2.体征

3.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2.维持水电平衡

3.胰岛素应用

4.一般护理

二、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

(一)诱因与发病机制

1.诱因

2.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1.症状

2.体征

3.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2.维持水电平衡

3.胰岛素应用

4.一般护理

第四节  低血糖综合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空腹低血糖

2.餐后低血糖

3.药物引起低血糖

(二)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要点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救措施

1.血糖测定

2.升高血糖

(三)一般护理

(四)病因治疗

第五节  甲状腺危象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诱因

1.内科性诱因

2.外科性诱因

(二)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救措施

1.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

2.降低组织对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的依赖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降温及人工冬眠疗法

5.对症处理

(三)一般护理

(四)对症护理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一、发病因素

(一)感染

(二)创伤

(三)治疗不当

二、病情评估

(一)肌无力危象

(二)胆碱能危象

(三)反拗性危象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救措施

(三)一般护理

(四)病因治疗

[练习题]

1. 什么是危象?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危象?

2. 对超高热危象的患者应采取哪些急救护理措施?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发病机理有何异同?应采用那些急救治疗措施?

4.甲亢危象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哪些?

5.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什么?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十三章  救护技术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熟悉气管插管、切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其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环甲膜穿刺术、切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其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其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掌握止血方法的种类,各种止血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绷带的常用包扎操作方法,三角巾的常见部位包扎法,包扎的注意事项。

5.熟悉外伤出血量、出血性质的评估;各种止血方法的适应症、包扎的目的;绷带包扎方法适应症。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注意事项。

6.了解急救常用的固定器材;搬运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7.熟悉抗休克裤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8.熟悉呼吸机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呼吸机的临床类型、机械通气的模式及注意事项。

9.熟悉呼吸机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1.止血方法的种类,各种止血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绷带的常用包扎操作方法,三角巾的常见部位包扎法,包扎的注意事项。

2.环甲膜穿刺术、切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3.抗休克裤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呼吸机的适应证、禁忌证。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

一、气管内插管术

(一)适应症:

1.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困难综合症

2.呼吸、心跳骤停行心肺脑复苏

3.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

4.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手术者

5.颔面部、颈部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6.婴幼儿气管切开前需行气管插管术

7.新手儿窒息的复苏

(二)禁忌症

1.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等

2.咽喉部烧灼、肿瘤或异物存留者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

4.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者,应作气管切开

5.颈椎骨折脱位者

(三)用物准备
1. 气管插管盘一套;包括型号与年龄吻合的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引导丝,液体润滑剂,10ml注射器,两通气管导管旋转接头,喷雾器及表面麻醉剂,胶布、剪刀、口咽气道管、喉镜。
2. 气管吸引盘一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一次性吸痰管2根、吸痰杯2个、生理盐水250ml。
3. 负压吸引器、氧气、心电监护仪。
4. 复苏药物1:10000肾上腺素、阿托品、5%碳酸氢钠等。

(四)操作方法

1.经口明视插管术

2.经鼻明视插管术

3.经鼻盲探插管术

(五)注意事项

1.对呼吸困难者,应注意插管前先行人工呼吸

2.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3.导管的选择

4.操作要轻柔

5.动作迅速

6.导管插入的深度

7.防止误入一侧支气管导致对侧肺不张

8.插管后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痰时间小于15秒

9.注意吸入气体的湿化

10.插管留置时间不易过长,超过72小时,考虑气管切开

11.套囊的充气与放气

12.拨管后的护理

二、气管切开置管术

(一)适应症

1.喉梗阻

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3.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

4.预防性气管切开

5.其他

(二)禁忌症:

(三)物品准备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不宜作气管切开:有明显出血者,呼吸道梗阻病变在气管切开处以下者

2.术前不能使用过量的镇静剂

3.防止损伤两侧大血管及甲状腺

4.气管及气管前筋膜同时切开

5.不能切断第一软骨和环状软骨

6.避免食管的损伤

7.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

8.保持呼吸道的湿润、通畅

9.物品准备齐全

10.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不能将氧气导管直接插入内套管内,需用“丁”字型管或氧罩

11.病情好转后,可试行拨管

12.拨管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不必缝合。

第二节  环甲膜穿刺、切开术

一、环甲膜穿刺术

(一)适应症

1.上呼吸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2.牙关紧闭经鼻插管失败

3.喉管头水肿及颈部或面部外伤所致气管阻塞需立即通气急救者

4.3岁以下的小儿不宜作环甲膜切开者

(二)用物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1.仅是急救措施,不能作为确定性处理

2.物品常规消毒备用

3.注意止血

二、环甲膜切开置管术

(一)适应症

1.急性呼吸道完全或不完全梗阻

2.昏迷或脑外伤后咳嗽反射消失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堵塞

3.牙关紧闭经鼻插管反复失败者

4.疑有颈椎骨折脱位或老年颈椎退行性变需作气管切开术

5.心脏直视手术需作胸骨正中切开避免因常规气管切开而引起交叉感染者

(二)禁忌症:3岁以下婴幼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正规气管切开

(三)用物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1.避免损伤气管后壁结构

2.切忌损伤环状软骨

3.切开的部位应接近环状软骨的上缘

4.是急救手段,不能排除梗阻则改行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无法建立静脉通道

2.需快速输液

3.穿刺行导管检查术

4.全胃肠营养等

(二)禁忌证

(三)用物

(四)操作方法

1.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五)注意事项

1.如技术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肿、血胸、气栓、感染等病发症,故不应视作普通静脉穿刺,应从严掌握适应症。

2.躁动不安而无法约束者,不能取肩高头低位的呼吸急促患者,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均不宜实行此术。

3.由于置管入上腔静脉,故常为负压,输液时注意输液瓶绝对不应输空,更换接头时应先弯折或夹住导管,以防空气进入,发生气栓。

二、动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用物

(四)操作方法

1.动脉穿刺部位选择   腹股沟处股动脉、肘部肱动脉、腕部桡动脉等,以左手桡动脉为首选。

2.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1. 局部严格消毒,操作应保持无菌,以防感染。

2.动脉穿刺及注射术仅于必要时使用(如采血送细菌培养及动脉冲击性注射疗法等)。

3.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如行注射,则头面部疾病注入颈总动脉,上肢疾病注入疾病锁骨下动脉或肱动脉,下肢疾病注入股动脉。

4.置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天,以预防导管源性感染。

5.留置的导管用肝素液持续冲洗(3ml/h)滴速,肝素浓度(2u/ml)保证管道通畅,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第四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  止血

(一)适应症

(二)用物

(三)止血方法

1.  加压包扎止血法

2.  指压止血法

3.  止血带止血法

4.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5.  填塞止血法

6.  结扎止血法

二、  包扎

(一)  适应症

(二)  用物

(三)  方法

1.  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形状而采用合适的方法。

2.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用法容易掌握,包扎部位广,还可折成条带、燕尾巾或连成双燕尾巾使用。

(四)  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病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2.  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

3.  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4.  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

5.  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妒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6.  接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三、  固定

(一)  适应症

(二)  用物

(三)  骨折临时固定法

(四)  注意事项

1.  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处理。

2.  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

3.  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4.  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棉花或其他物品,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出部位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

5.  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或青紫,说明血运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6.  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四、  搬用

(一)  基本原则

(二)  搬用方法

1.  担架搬用法

2.  徒手搬用法

(三)  特殊伤员的搬用方法

1.  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

2.  昏迷伤员

3.  骨盆损伤的伤员

4.  脊椎损伤的伤员

5.  身体带有刺入物的伤员

第五节   抗休克裤的应用

一、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

1.  收缩压小于10.7KPa(80mmHg)的患者。

2.  用于心肺复苏后保持重要脏器血流量。

3.  腹部及腹部以下的活动性出血需直接加压止血者。

4.  骨盆及双下肢骨折的急救固定。

(二)禁忌证

1.  心源性休克

2.  明显的脑水肿或脑疝

3.  横膈以上的活动性出血灶尚未止血时应慎用。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1.  穿着要正确,抗休克裤的充气压力部位,不能超过肋弓,以防呼吸受限。

2.  使用过程中应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等)和囊内压得变化。

3.  应在穿着抗休克裤后尽快开始输液,补充血容量。

4.  解除抗休克裤时须在加快输液、输血条件下缓缓放气,以免血压骤降而重新发生休克。

5.  较长时间使用抗休克裤时应适当降低充气压,并适量输注碱性药物以防止或纠正酸中毒。

第六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与禁忌证

(一)  适应症

1.  急、慢性呼吸衰竭,呼吸频率大于40次/min或小于5次/min。

2.  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3.  ARDS。

4.  胸部创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

5.  呼吸中枢控制失调、神经肌肉疾患。

6.  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7.  大手术后通气弥散功能障碍等。

8.  低氧血症,鼻导管给氧后PaO2人低于8.0KPa(60mmHg)。

9.  虽SaO2达0.95(95%),但有点头样潮式呼吸等呼吸困难。

10. 应用呼吸机进行呼吸道药物和气溶胶治疗。

(二)  禁忌症

1.  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

2.  肺大疱,可发生气胸或纵隔气肿,为相对禁忌症。

二、呼吸机的类型

1.  定压型

2.  定容型

3.  定时型

4.  高频通气型

三、机械通气的模式

1.  间歇正压通气

2.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

3.  间歇指令性通气

4.  分钟指令性通气

5.  呼吸末正压

6.  持续气道正压

7.  压力支持通气

8.  高频通气

9.  低频通气

10. 反比通气

11. 间歇正负压通气

12. 压力控制通气

四、呼吸机的使用

(一)  呼吸机的选择

(二)  呼吸机的调节

1.  潮气量

2.  呼吸时间比

3.  气道压力

4.  自发呼吸和机械呼吸的同步

5.  吸入氧浓度

6.  呼吸道湿化

7.  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

(三)  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

(四)  呼吸机的撤离

1.  条件

2.  方法

(五)  注意事项

1.  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变化和四肢色泽、温度等。

2.  PEEP宜逐渐上升与下降,尤其当湿化吸痰发生压力骤降时,需通过带瓣三通管不使呼吸机停止工作,以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

3.  根据各项生理指标探索最佳PEEP值。

4.  严格监测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种呼吸参数。

5.  使用带气囊金属套管时,防止气囊偏心和移位滑脱而造成管口堵塞。

6.  为了防止气囊对气管壁压迫而造成缺血坏死,可采用低压套管或定期予气囊放气及更换位置。

7.  气道压力骤降常提示接管脱落、气囊破裂、管道泄漏或气泵故障等。

8.  使用机械呼吸仍有严重缺氧者,应寻找原因,如痰栓、 套管口紧贴气管壁、呼吸对抗等。

9.  加强气道湿化,使痰液稀薄而易于咳出、吸出。否则,痰液干涸,痰痂形成,可使小气道堵塞、纤毛活动障碍。

10. 防止气囊破裂。使用机械辅助呼吸常表明病情危重,此时病人各种反射迟钝、吞咽困难,一旦气囊破裂,易发生呼吸道误吸而加剧ARDS的呼吸困难。

[练习题]

1.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气管插管术的注意事项。

3.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

4.呼吸机应用参数的调节。

[实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救护技术

[实验目的]

1.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急救基本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2.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

1.掌握气管插管、切开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气管插管、切开术的方法、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

2.掌握环甲膜穿刺、切开术适应症。熟悉环甲膜穿刺、切开术的方法、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

3.掌握动静脉穿刺置管术适应症。熟悉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及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

4.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适应症。熟悉其方法、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

5.掌握呼吸机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于禁忌症。熟悉其方法、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

6.了解常用呼吸机类型。

[实验时数]4学时

[实验内容]

一、气管插管、切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用物准备
1. 气管插管盘一套;包括型号与年龄吻合的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引导丝,液体润滑剂,10ml注射器,两通气管导管旋转接头,喷雾器及表面麻醉剂,胶布、剪刀、口咽气道管、喉镜。
2. 气管吸引盘一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一次性吸痰管2根、吸痰杯2个、生理盐水250ml。
3. 负压吸引器、氧气、心电监护仪。
4. 复苏药物1:10000肾上腺素、阿托品、5%碳酸氢钠等。

(四)操作方法

1.经口明视插管术

2.经鼻明视插管术

3.经鼻盲探插管术

(五)注意事项

二、气管切开置管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物品准备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二、环甲膜穿刺、切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物品准备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三、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物品准备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四、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止血

1.适应症

2.用物

3.方法

4.注意事项

(二)包扎

1.适应症

2.用物

3.方法

4.注意事项

(三)固定

1.适应症

2.用物

3.方法

4.注意事项

(四)搬运

1.适应症

2.用物

3.方法

4.注意事项

五、呼吸机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与禁忌证

1.适应症

2.禁忌症

(二)呼吸机的类型

1.定压型

2.定容型

3.定时型

4.高频通气型

(三)机械通气的模式

(四)呼吸机的使用

(五)呼吸机的选择

(六)呼吸机的调节

(七)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

(八)呼吸机的撤离

1.条件

2.方法

(六)  注意事项

更多相关推荐:
护理管理总结2

护理管理总结有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与病房护士长两级管理,责任明确,护理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护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设置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能按计划定期开展工作。护理部以…

护理管理总结

护理管理心得一引言:护理管理是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系统的发挥护士的潜在能力及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作用的过程。而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故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十分…

20xx_护理工作管理目标与总结

5.1.120xx护理工作管理目标与总结现将20xx年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其经验及教训会指导我们今后的思路,带领全体护理人员为提高护理工作水平而拼搏奋斗。一、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执业,提升信任工作。在当今医疗…

20xx年护理管理制度培训工作总结

20xx年,为使我院护理人员更好掌握和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部和全院护士进行了以下各项工作:一、护理部:护理部制订了全院各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内容及相关培训内容,本年度进行了护理…

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乌当区人民医院20xx年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总结我院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社会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于20xx年成立了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20xx年修订并完善了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

20xx年2月护理管理总结

岑巩县人民医院20xx年2月优质护理工作推进管理总结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医改工作作要求及州卫生局签发的黔东南州甲发20xx83号关于印发20xx年黔东南州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gt精神...

20xx年1月护理管理总结

岑巩县人民医院20xx年1月优质护理工作推进管理总结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医改工作作要求及州卫生局签发的黔东南州甲发20xx83号关于印发20xx年黔东南州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gt精神...

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总结模板

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总结总结题目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巴州红十字护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20xx年医院紧紧围绕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20xx年版实施细则结合本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方案认真履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努力提高...

月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总结

月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总结护士长签字

20xx年上半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半年工作总结

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20xx年上半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半年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现将妇产20xx年度上半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一、半年护理目标完成情况:上半年危重…

20xx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半年工作总结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半年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现将手术室20xx年度上半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一、继续认真落实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

护理管理教学总结(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