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实验

时间:2024.4.20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共17个)

1.韦伯定律

    一、目的

    为了产生最小可觉差,一个刺激必须增加它本身数值的一个常定的分数,用数学式表示即为,这就是韦伯定律(Weber’sLaw)。这一关系式得出的数值称为韦伯分数(也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韦伯定律是能过差别阈值的研究而得出的。这一定律只是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保持。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应用心理物理法来测定听觉道的韦伯常数,并验证只有在中等强度刺激的情况下才符合韦伯定律。

二、仪器与材料

音频讯号发生器一台,耳机一付,记录纸

    三、程序

 1. 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人耳对音调的差别阈值。常定刺激法又名为正误示例法和次数法,即用围绕着阈值的一组固定的物理刺激值,用随机方法呈现,并计算每个物理刺激值的检测频次。本实验中还采用二类判断标准,即要求受试者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

    2.实验中确定600Hz音调为标准刺激,选择5~7个围绕600Hz音调的其他频率刺激为此较刺激,要求被试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每个比较刺激要与标准刺激配对多次,于是可获得一个“较大”反应的概率估计以及相应的“较小”反应的概率估计。

3.将获得的每个比较刺激频次数据用手画曲线方法在图上(见图5-1),也可用下表5-1来表示一个被试在用二类判断时所获得的判断一个比较刺激在音高上是“高于”或“低于”标准刺激的百分比。

 

4.用相同程序与方法测定 300HZ 音调的韦伯常数。

5.用相同程序与方法测定120the音调的韦伯常数

    四、结果

    1.用直线内插法先求出图 5-1中判断百分比为 25%、 50%、75%的各点。

    2.判断百分比为50%的点就是主观相等点,即表示在这点上没有可能辨别到差别。

    3.判断百分比为100的点为完全的辨辞别,在主观相等点同完全辨别之间的一半即为75%这一点就是差别阈,即韦伯常数。

    4.从图5-1与表5-1中测得,对于60ZHz音调的主观相等点为600@.ZHZ,不肯定间距为5.4HZ,差别阈即韦伯分数为2.7HZ,常误为 0.2ZHZ。

    5.计算出300Hz音调时的韦伯分数。

    6.计算出1200Hz音调时的韦伯分数。

    7比较300Hz、600Hz、1200Hz音调时的各自的韦伯分数,是否基本上是一常数?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五、讨论

    1.听觉道的韦伯常数是多少?

    2.实验结果是否基本符合韦伯定律?

    3.不同被试的韦伯常数是否有个体差异?

    4.其他感觉通道的韦伯常数与听觉通道相比是否有区别?

    5.韦伯定律在实践中有何价值?

    〔演示实验〕要演示重量感觉的韦伯定律是很容易的。你只要准备好三个铅币(面值、重量相等)、两个信封和一双鞋子,然后将一个铅币装进一个信封中,剩下的两个装入另一个信封中。如果你轻轻地将各个信封抬起放下(用一只手),那么,你就会很容易地区别出,哪个信封较重,哪本信封较轻。进一步,你将一只信封投入你的一只鞋子中,另一只放到另一只鞋子中,然后同时将它们举起,这时你却感觉不到这两只鞋的重量有差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第一个实验中,效果不同是由于铅币的重量不同,因而很容易被感知到。在第二个实验中,尽管重量的差异是相同的,但是在包含刺激物的强度中,来自鞋子的重量要比只有信封和铅币重得多,因而还没有达到能区别两者的韦伯分数。

   

  

2.空虚视野效应

     一、目的

  视野中缺乏结构或空无一物的知觉现象,称为空虚视野效应。例如我们看一个弥散的雾或透明的球,或飞机在白色云雾中飞行时,视野一片白色,人们会把这种无边界的完全同质的视场知觉为无结构、模糊和无方向的外部空间环境。空虚视野如果是有色的,那么注视时间较久之后,其颜色逐步消退,最后成为中性灰色或浅黑色,这种规象称为空虚视野色变。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来证实这种现象的存在。

二、仪器与材料

乒乓球数只,白色塑料场匙,光源灯泡,滤色镜

    三、程序与结果

    1.被试拿一只乒乓球,一切为二,然后半个乒乓球的切开部分放在每只眼睛上。也可以用一只白色的塑料场匙,将两个汤匙的盛物部分放在每只眼睛上作为随同的图形显示。

2眼睛先看远方的一个白光源,这时你的视野会被漫射的、无轮廓的光线所充斥,乒乓球、汤匙完全成了泡影,人眼在这时就产生了无差别的空间视野,即空虚视野效应。

3.保留这种状态几分钟,然后用滤包片遮住光源,从而产生有色光源。此时,在被试的感觉体验上会发生变化,即产生颜色感觉。但是,过不久,被试就会发现,颜色褪为灰色,再过一会儿被试会突然觉得看不见了。这种缺乏视野轮廓、视力消退的现象就是空虚视野色变。

    4.空虚视野效应也可以因为增加视野中的轮廓部分而消失。例如,如果用一支铅笔穿过汤匙,因而制造了一个阴影,那么,随着轮廓的出现视力就马上恢复了。

    四、讨论

    1.什么是空虚视野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类体验吗?

    2.研究空虚视野效应对于解释知觉图形的本质有何意义?

3.通过演示,你体会到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这一现象,在什么条件下这一现象又会消失?                                                                         

3.麦克洛效应

一、目的

麦克洛(McCOllOugh)认为,视系统中的颜色通道与空间频率通道是彼此独立的通道,各自对颜色与形状作出独立的选择反应。但是,她的研究也发现了,通过颜色光栅适应后效的方向特异性研究,证实了人眼对颜色与形状的特殊复合也有选择性的反应。例如,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而在一个水平天棚上放一蓝滤色片,人眼对这种不同方向、不同颜色光栅适应后,再看一白光栅,这时就会发现,白色光栅后象的性质将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即垂直白光栅会得到蓝色后象,水平白光栅得到红色后象。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来证实这一现象。

二、仪器与材料

光栅图形,红、蓝滤色片,记录纸

三、程序

1.主试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被试看到的是一红色垂直光栅(见图6-10a),同时在一个水平光栅上放一蓝色滤色片(见图6-10b),被试看到的是一蓝色水平光栅。

 

2.让被试对这两种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光栅图形适应2~4分钟。之后,要求被试回答:“现在放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白色的光栅,你从上面看到了什么颜色?”

3.主试将白色光栅垂直地放置,看被试是否回答“在白色光栅上看到了蓝色”,于是主试将白色光栅水平地放置,看被试是否回答“在白色光栅上看到了红色”。

4.为了验证白色光栅的后象的性质将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再做一个检查变式试验。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蓝滤色片,在一个水平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同样适应2~4分钟,然后用白色光栅作检查,以观察对白色光栅的后象性质仍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即垂直白光栅上得到红色的后象,而在水平白光栅上得到蓝色的后象。

四、结果

1.归纳用垂直红光栅、水平蓝光栅时的被试的适应后效

2.归纳用垂直蓝光栅、水平红光栅时的被试的适应后效

五、讨论

1.什么是麦克洛效应?

2.是否存在对颜色与方向的复合有特殊选择反应的颜色一方向特异性进线检测器?

3.这一效应的理论意义何在?

4.在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条件才能产生这一现象?

5.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个体差异?

4.大小常性

一、目的

根据视角定律,相同大小的对象,离眼愈近感到愈大,离眼愈远则感到愈小。但是,人眼在一定距离内感受到的大小并不依赖于网膜上像的大小,也不随观视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趋向于按物体的实际大小来感受的,这就是大小知觉常性的现象。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比较在用单眼、双眼人工瞳孔观察时大小常性程度的变化。

二、仪器与材料

圆形硬纸盘 19个(半径从 51毫米到 85毫米,每个依次差别 2毫米,其中75毫米要做两个),米尺,黑背景,遮眼罩(单眼),人工瞳孔,记录纸。

三、程序

1.用调整法测定大小常性较合适。实验中的标准刺激为离被试一定距离用支架呈现的半径为75毫米的圆形硬纸盘。匹配刺激为半径从51毫米到85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硬纸盘。要求被试先注视标准刺激,观察它的面积大小,然后在离被试明视距离(25厘米)处,用最小变异法依次呈现匹配刺激,呈现的位置要偏左或偏右一些,不要与标准刺激圆在同一直线上。

2.正式实验开始时,被试坐在椅上,距被试约65米处挂黑色幕布。实验情景见图6-11。

 


注:实验时比较刺激只用代号,实验结果后再告知标准刺激之长度

主试先要求被试看标准刺激,然后转移视线,看近处的圆形,然后报告比较的结果,近处的圆比远处的圆“大”或叫、”或“相等”。

3.用双眼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即先用上法将标准圆(半径为75毫米)放在离被试1米、2米、3米、4米、5米及6或7米处。每一距离做4次,共做24次,其中各距离递减与递增次数各半。先后次数各半,每做完8次后休息3分钟。

4用单限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实验中分别用左、右眼按上法比较。用带眼罩方法实现一只眼观视。左、右眼各做24次,要求同上。

5.左、右眼分别戴上人工瞳孔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其他方法全部同上。

6实验结果用表6-3记录。

四、结果

1.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大小常性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见到的图形形状,A为图形的实际形状,S为透视的形状,即完全没有常性时应有的结果。

S的计算按下列公式得出:

                     

2.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在单眼(左眼或右眼)、双眼和人工瞳孔观察条件下大小常性的表与图。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单眼、双眼、人工瞳孔观视条件下大小常性的差别。

2.为什么单、双眼观视时能保持完全的大小常性,而用人工瞳孔时则大小知觉的常性消失?

3.根据实验情景,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小常性?

4.大小常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影响?

[演示实验]把你的手臂伸直地抬起在你的面前,用眼睛盯着它,并把你的手靠近然盾又离开你的脸,这样连续几次。尽管你在看见你的手时,其网膜像比较小,但是可能体也没觉察出在你的手运动时,其大小有什么变化。现在,先把左手食指放在你眼前可以看得见的20厘米处,仔细凝视着它。然后,再把你的右手放在他的后面,眼睛仍然盯着食指尖,而右手则分别作朝着和背着你的脸的方向运动。你不仅不能让你的视线离开你的食指,而且还要设法留心,你的手在靠近你和远离休时的像。在这种场合的一瞬间,你就会突然发现,你的手大小发生了变化。当你伸直手臂时,你会觉察出它变小了,而当你把手靠近脸时,它却变大了。这简单的演示能让你体会到网膜像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一般来说,当我们正在注意某一物体时,由于随距离不同的网膜像的大小的变化并未被觉察到,这样,大小常性的机制就被显示出来了。

5.视错觉

一、目的

从现象上看,人眼的不正确知觉称为视错觉。视错觉分为长度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等。从本质上看,视错觉是人类视系统正常加工外界图像信息的结果,其中视系统中的光学成分、网膜成分、皮层成分、认识成分各起了不同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测量视错觉的方法,探索视错觉现象的基本规律。

二、仪器与材料

错觉调整仪一台,实验材料为缨勒一莱伊错觉图片(图6-12)。

 

三、程序

1.调整好错觉调整仪。将错觉图片放在一块活动板上,作为呈现部分,其面积为11× 12cm2,调节旋钮可带动活动板作上下运动,从仪器背后可读出活动板运动数值。被试经调整仪上的两个小孔可看清错觉图。

2.采用调整法进行试验。被试端坐在调整仪正前方,目光平视,视角为15°。将错觉图插入调整仪呈现给被试,要求他调节比较刺激,调到主观上认为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时为止。一般情况下,将箭头向内的图形(图6-12a)当作标准刺激,将箭头向外的图形(图6-12b)当作比较刺激。

3.主试记录下偏离标准点的距离,并用正负值表示偏上或偏下的运动方向,计算时则取绝对值。实验是在日光或日光灯照明条件下进行,亮度在15~60吸朗伯范围之间。

4.要求被试在正常观视条件下分别调节20次。

5.实验结果记在表6-4中。

表6-4用平均误差法测定缪勒一荣伊错觉量的记录表

四、结果

 1.算出比较刺激被调整的位置的平均数,这就是主观相等点。

2.算出常误,常误=主观相等点-标准刺激。

3.算出各个调整位置的标准差,根据需要进一步求出机误,机误=0.6745SD (标准差)

4将上述结果用缨勒一莱伊错觉调整结果示意图表示(图6-3)。指出其中梁勒一莱伊错觉的常误与定位分布的变差。图6-13缪勒一莱伊错觉中的常误与定位分布的变差。

 

五、讨论

1.是否已学会视错觉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2.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3.用同一方法可否测定他类似的视错觉?

4.视错觉有何实践意义?

6.遗觉象

一、目的

有些儿童对看过的东西能够保持着一种几乎同照片一样清晰的视觉现象。例如,把他们看过后 图画拿走后,他们好像“看见”那张图画仍然在眼前某个地方摆着一样,保留着形象的细节,具有一种“摄影记忆”这就叫做遗觉象。本实验的目的是采用叠置测验,探索儿童的视遗表象及其出现的频率。

二、仪器与材料

画面大小各为16×24公分的黑白画三张,彩色画二张,两条平行横线图及折线或辐射线图各一张(图8-1);两组不规则的圆点模式图(图8-2)各一张,大于图画面的灰色绒布或空白纸板一块;秒表与记录用纸。

 

三、程序

1.使被试适应遗觉测验的步骤

在正式实验之前,先让被试进行三次颜色后象的观察。用实例向被试说明 “还看见”但确定已“不在眼前”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并使被试得到练习描述在拿走刚看过的图画后还能“看得见”的图画形象的机会。

2图像描述测验

用三张黑白图和两张彩色图逐张地置于灰色绒布或空白纸板上,让被试随意地观看图画中的一切内容。每张观察时间为30~60秒钟不等。然后移宏图画,让被试继续看着灰色绒布或空纸板并立即详细描述他还“看到”了什么。接着让他们按照视觉记忆表象叙述图像内容。主试用录音机或详细记录被试的描述。

此项分甲、乙两种。在甲种测验中,先让被试观察置于浅灰色绒布或空纸板上的一幅只有两条平行横线的图画。观察1分钟后,紧接着让他观察画有拆线或轴射线的图画,以便考察他们能否形成冯特错觉或黑林错觉(见图8-1)。

在乙种测验中,有两组不规则的圆点模式。先让被试观察模式A,1分钟后紧接着让其观察模式B,以考察他们能否复合成一个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如图8-2样例)。主试记录被试报告的观察结果。

鉴于遗觉表象一般在儿童身上出现,所以被试者以从小学低、中年级儿童中随机取样为宜。

四、结果

叠置测验所能形成的图像是被试事先无法猜测到的,因而能否通过叠置测验是鉴别遗觉象的主要指标。在甲种测验中,被试观察两条平行横线后,如果能复合成冯特错觉或黑林错觉很(即看出两条相对称的曲线),即表明具有视遗觉表象。算出遗觉表象出现的频率。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遗觉表象与儿童过去经验、兴趣的关系

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遗觉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关系。

7.瞬时记忆

一、目的

瞬时记忆是指感觉经验发生后,感觉信号在脑的感受区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能力。这种信号只保留几百毫秒,在脑的内作感觉信息加工之用,这是记忆过程的原初阶段。瞬时记忆有助于信息的累积,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

二、仪器与材料

1.速示器(图8-3)

2.由数定和英文字母级成并随机编有顺序号码的卡片100张(每张上写有数字和英文字母共12个,排列成3行,每行4个,共占面积15×15毫米)。

3.秒表、纸、笔/

三、程序

1.预备实验。

(1)把速示器放在向阳的地方,距离被试25厘米,与被试眼高同一水平。


 

(2)使被试熟悉实验条件,主试任取一张卡片装在速示器上。发出“预备”口令后让被试注视速示器的中心部分,2秒后呈现卡片,每张呈现时间为1秒钟。要求被试立刻回忆并写出主试指定的三行中的任一行数字和字母。

(3)指导语:“我现在用速示器给大家看一些卡片,每张上面都编排有三行数字和英文字母,你们要注意看速示器的中心部分,呈现卡片的时间很短,你们要尽快地看清楚每行的数字和字母,每张看过后,根据我们的要求立刻把三行中的一行写出来。例如我说1,你们就把卡片上的第一行写出来;我说3,你们就写第三行的;我说2,你们就写出中间的一行。”

(4)按上面(2)的要求,共练习5次后,再进行立刻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正式实验。

2.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1)主试按照预备实验(2)的方法,并按事先随机编排好的顺序呈现卡片。

(2)要求被试写出1或2或3行的三种方式各做10次,每次呈现的卡片不同,并做30次。每做10次休息2分钟。

3.延迟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l)实验的基本方法与立刻部分报告法(1)相同。

(2)与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区别是每当一张卡片呈现1秒后,过2秒钟,主试再发出句”或“ 2”或“ 3”的口令。三种方式各做4次,共做12次。

四、结果

1.将被试每次写出的结果与卡片对照,统计出每次正确回忆的数字和字母个数。

2.分别求出立刻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的平均值以比较。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瞬时记忆的性质

2.试说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

8.短时记忆

一、目的

短时记忆又称发—级记忆,这是指对于几个字母、字、数目或其他信息作几秒钟或几分钟的一次性记忆。如临时查记一电话号码。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记到7位数字左右。短时记K的特点是瞬时有效性,即在记新的内容时,原来记的内容就会忘掉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使用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

二、仪器与材料

1.记忆鼓(图8-4),幻灯投影仪,秒表。

2数字盘:5~13位数字各4组。数字表;与数字盘上的数字相同,5~13位数字各4组,用于记录。

 

3.图形幻灯片4套,每套10张,每张上有一个图形。其中第与第4套图形相似。

三、程序

1.正式实验前,让被试练习使用记忆鼓。试验中采用记忆广度法,这是全部呈现法的一种变式。此法是将长度不同的数字、字母或词列一次全部呈现给被试者。被试的记忆广度是在一次呈现的条件下,能够正确记忆的最长系列。本实验中刺激呈现的时间为1秒,被试坐在记忆鼓前25cm处,以便清晰地看清显示部分。

2.实验开始,主试把一个5位数字盘放在记忆鼓上,按每个数字呈现1秒钟的速度呈现完毕后,立刻要求被试按数字呈现时的顺序背诵出来。主试用数字表核对,并记下“对”或“错”。接着用同法呈现其他三组5位数字。在4组5位数字中,答对两组以上就算通过。

3.用上法将6位、7位、8位……数字组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某种长度的数字序列连续两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再认法进一步检查短时记忆中的记材料的保持量。在实验中要等量地呈现识记过的和没有识记过的单元,并以随机系列来呈现。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将识记过的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区别开来。具体做法是:主试用幻灯机将第一套10张图片按每张1秒的速度呈现给被试看一遍。然后主试把第一套和第二套共20张图片掺和在一起,仍用幻灯机按每张1秒的速度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每看过一张图片后,立即报告这张图片刚才是否看过,并记下答案 “是”或“否”

5.主试把第三套10张图片放进幻灯机,按每张1秒的速度呈现给被试看一遍。再把第三与第四两套相似的图片共20张掺和在一起,按第一和第二套掺和呈现的方法进行实验。

四、结果

1.分别统计每个被试的记忆广度(即最后通过的数字序列的长

2.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每个被试对图形再认的保持量。

式中,“认对”包括:对识记过的图形反应“是”,对没有识记过的图形反应“否”。“认错”包括:对识记过的图形反应“否”,对没有识记过的图形反应“是”。

五、讨论

1.根据被试的记匕广度,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

2.比较被试的记忆广度,分析个别差异。

3.分析记忆材料的相似程度在短时记忆中对再认的影响。

                 

9.机械记忆

一、目的

学习材料本身缺乏意义联系,或者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意义,不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有无意义材料的记忆会明显地影响到学习曲线的各种参数,如学习所需时间、重复次数等。本实验拟测验对数字的机械记忆的特征。

二、仪器与材料

1.录音机,投影仪,马表。

又分别写在投影仪特制胶片上的两位数字表若干张,每张上有12个两位数。书写的数字要粗笔划、清晰,不打标点。不用10、20、30……及11、22、33……这类的两位数,而用从12到98的其他任何两位数。可供采用的二位数如下:

64  28  93  57  87  68  46  37  39  52  74  49

73  67  91  43  81  62  32  27  53  85  17  94

54  95  71  58  35  82  61  47  97  21  19  34

三、程序

1.实验中采用全部呈现法,即把全部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呈现给被试者学习,然后,看被试者在确定的时间内能记忆多少单元,即得到最后一次的回忆量度。

2.先用听觉呈现方式进行试验。

(1)指导语:“我要用录音机播放  12个两位数。你要注意听并尽量记住,但不能用笔记下来。当播完以后,你要立刻在答案纸上以任何顺序尽量写出你所记住的两位数。预备,注意。”

(2)主试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30秒钟内播完12个两位数。

(3)让被试立刻写出听过的两位数。

3.再用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试验。

(l)指导语:“我要用投影仪给你看10个两位数,你看的时候要尽量记住它们。看过之后,要立刻以任何顺序在答案纸上尽量写出看见过的两位数。预备,注意。”

(2)主试用投影仪放映出10个两位数,时限30秒。

(3)让被试立刻写出看过的两位数。

4.听觉与视觉呈现实验均可做重复实验,以检查达到全部记住所需要重复的次数。

四、结果

1.统计在听觉和视觉呈现一次后,被试正确再现的两位数个数。

2.统计听觉和视觉达到完全正确再现所需重复数

3.用下列公式计算机械识记中的记忆的保持量:

4.对听、视觉呈现上述几项数据加以比较。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听、视觉所表现出来的机械识记效果。

2.根据实验结果的1与2项数据,分析机械识记表现出的个别差异。

     

10.意义识记

一、目的

在理解事物的意义及其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记忆,叫做意义识记。经验和实验研究证明,识记材料意义的大小及学习者对其意义理解的程度,对记忆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拟通过成对联想法和省时法,比较材料有无意义及理解程度对识记过程和保持量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

1.记忆鼓,节拍器,马表,记录用纸。

2.有意义联系的汉字对偶词10组(如光线一太阳,眼睛一耳朵,夜间一星星,雨一水等等)分别写在10张卡片上,无意义音节——数字10组,也分别写在10张卡片上。

三、程序

1.用成对联想法识记两组对偶材料。首先识记汉字对偶词卡片10张。每次呈现一对对偶词卡片,被试的任务是在对偶之间形成联系。

2电动记忆鼓有两个窗口,一边呈现一个项目,第一个窗口打开一定时间,使第一个项目呈现,然后第二个窗口也打开,使两个项目同时呈现一定时间,继而两个窗口同时关闭。记忆鼓就转动到第二对项目,如此反复进行。

3.生试首先通过指导语告诉被试下面将要呈现10张对偶词卡片,要求看的时候尽量记住各个词对。然后用节拍器控制,按每张卡片呈现2秒的速度,将10张汉字词对卡片依次呈现一遍。

4.第二遍时,只呈现词对的第一个词,要求被试说出对应的第二个词。主试在记录表上记下答对或答错的符号( √,×)。不管被试能否说出,或说的是否正确,时限3秒,接着呈现第二个词对的第一个词,要求与方法同上。依次呈现完10个词对。

5.第三遍是随机改变10个词对的呈现顺序,再按第二遍的继续做下去,直至被试能对10个词对(或80%)看着第一个词就能说出相应的第二个词,连续两遍无误为止。

记下这次实验结束时所用的时间。

6识记无意义音节——数字卡片10张。实验进行的方法同(l)识记汉字对偶词。

7.用省时法检查两组材料的记忆保持量。由于被试者在学习上述材料后,过了一段时间将不能重新再现所学过的材料,为此需要用同样的方法再行学习,并达到第一次学习时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如果将第一次学习时所需的时间同第二次学习时所需时间作比较的话,就可以计算出第二次节省的学习时间有多少。

8.根据上述方法,先检查汉字对偶词,经重新学习后节省的学习遍数与学习时间。

四、结果

1.分别整理两种材料初学时达到学会标准所需学习的遍数和每遍记住材料的百分数。用表和图比较两种材料的识记进程。

2.分别整理两种材料经重学后,再次达到学习标准所需学习的遗数和每遍记住材料的百分数。分别计算两种材料的保持量,公式如下:

      

3.将被试对两种材料的保持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材料的意义对识记进程和保持量的影响。

2.根据本实验结果,怎样说明意义记忆无论在识记进程或在保持量上都优于机械记忆?

11.遗忘曲线

一、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减弱的现象称为遗忘。保持与遗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持量多,遗忘就少;遗忘多则保持量少。识记后在记忆中保持与遗忘的数量是很难直接测量的。一般是通过再认科再现的方式引起回忆,从回忆量来推算保持量的。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保持与遗忘量是不同的。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使两个成分之间的联想消除,从而在记忆实验中达到了控制变量、使变量单一化的目的。他的经典实验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一曲线可表征为:当时间用对数形式表示时,保持量是同时间的对数成反比的,即时间间隔愈长,则保持量愈少;反之,遗忘量则是同时间的对数成正比,即时间间隔愈长,则遗忘量增加。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即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量急剧增加,随着时间的进展,遗忘的发展也就缓慢了。本实验是通过研究视听通道识记英文字母的效率来验证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二、仪器与材料

录音机一台,速示器一台,定时器两台,显示器,反应键,记录纸等。

实验材料直接采用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表,随机地抽取,并随机地分组。下述无意义音节的联想值也是经过测定的,其定标的方法是用速示器以一定的时间(2秒)呈现一个音节给被试,令他报告他所暗示的联想或意义,根据若干被试者对各音节所报告的意义的次数来测定其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程度,用百分值表示联想值。本实验中所有无意义音节的联想值都在20~30%之间。

具体无意义音节材料为:

预备实验组:

                  QUN   HIF   AOE   CAJ   BIY

短时记忆组:

视觉呈现:

                  YUC   ZIN   QOM   LEQ   TAJ

听觉呈现:

                  RIY   KEB   JAC   QUD   LOH

长时记忆组:

视觉呈现:

                  DAK   VUS   YOF   WIK   ZEQ

听觉呈现:

                  LEX   NOC   MIH   BAY   DUS

短时记忆实验还须30个三位数的数字作为实验辅助材料。音节统一用印刷体抄在卡片或转盘纸上。

三、程序

1.先进行短时记忆的准备实验。被试高速示器2米的地方作好准备。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个无意义音节,2秒钟后速示仪中灯光消失,即不再能看到音节。与此同时,数字显示器向被试显示数字,要求被试读出所看到的数字,并按节拍器的速度倒数数字,每次减3,一直数到灯光消失,即不再能看到数字为止。然后,在记录纸上写下所看到的无意义音节。

2.在将准备实验组中的五个音节完成后,就进入正式实验。在实验中从字母呈现到回忆字母之间间隔分别为6秒、18秒、30秒、42秒与54秒五种。在每组实验中,这一时间间隔是随机出现的。先进行视觉呈现,随后进行听觉呈现的记忆实验。’

3.短时记忆试验后进行长时记忆实验。向被试连续地以2秒钟呈现,2秒钟间隔的方式呈现一组育节,一遍后要被试努力回忆,回忆不出,再第二次向他呈现这组音节,一直到被试能背出为止。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组实验。方法与此相同。

4.实验结束后,还要进行两次检查。第一次是在学习的三个小时后,第二次是在学习的三天后。检查时让被试写下还能记得的音节即可,不要求分组写出。同样先进行视觉呈现,后进行听觉呈现的记忆实验。

四、结果

1.统计出视觉呈现无意义音节时,不同时间间隔下正确识记的百分数、遗忘的百分数,并用图、表列出。

2.统计出听觉呈现无意义音节时,不同时间间隔下正确识记的百分数、遗忘的百分数,并用图、表列出。

3.对不同方式(视觉与听觉)呈现无意义音节的识记与遗忘率的差别进行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4.统计出长时记忆时,不同时间间隔(3小时与3天)下正确识记与遗忘的百分数,并用图、表列出。

5.将上述结果汇总,将时间化为对数形式,从而得出在不同呈现方式下的保持曲线与遗忘曲线。

五、讨论

1.分析用上述实验方式得出的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的经典实验曲线有何异同。

2.分析用视觉呈现与听觉呈现两种方式时,其识记效果的差异。

3.本实验中得出的遗忘曲线有何特征?

12.系列学习中的位置效应

一、目的

系列学习中学习的效果依赖于单元在系列中的位置。一般说来,在系列的头和尾的位置上,学习的正确率高,错误数最少。这就是霍夫兰(HOvland)效应。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识记与遗忘过程中系列位置的作用。

二、仪器与材料

1.14张背面编有顺序号的汉字卡片(每张卡片写一个汉字,每张卡片上的汉字彼此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2.14张背面编有顺序号的图形卡片。

3.马表,纸,笔

    三、程序

    1.检验识记汉字过程中的系列位置的作用。先给被试指导语,要求被试尽快地记住14个汉字。

    2.主试按卡片上的顺序号,以每张卡片呈现2秒的速度连续呈现14张汉字卡片。用这种方法重复进行,直到被试能完全按顺序记住14个汉字为止。记下在系列中,每一汉字单元所需学习的遍数、正确与错误反应数。

    3.检验识记图形过程中的系列位置的作用。给被试指导语,要求他们尽快记住14个图形,记住的标志是用笔写出图形的名称。

    4.主试用提示法让被试对图形的识记达到全部记住的标准,并记下达到这一标准时,被试学习的遍数、正确与错误反应数。每张图形呈现的速度也是2秒。

    5.检查1~7日后的保持量。用回忆法和重建法检查各被试对汉字和图形的保持量。

    四、结果

    1.分别整理两种材料初学时,系列中不同单元(汉字或图形)所处位置不同,学习的重复次数、正确与错误反应数的差异,用图、表列出。

    2.分别整理两种材料经1~7日后,系列中不同单元(汉字或图形)所处位置不同时的保持量的差异,用图、表列出。

    3.保持量的计算公式为: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处于系列学习中不同位置的学习单元,其识记与保持量是否有明显差别。

2.两种学习材料的位置效应有何差异?

3.不同被试的实验结果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13.概念形成的假设测验模型

一、目的

概念形成的假设测验模型是鲍瑟尔特(Bouthilet,1948)创造的。这种模型认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概念的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问题解决者。你不断地提出象征着概念定义的规则和模式,其后又不断地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它。假设,测验,再假设,再测验,……直至最后达到连续30次正确回答,并能提出其中的规则时,便表明学习者形成了概念。根据实验的总次数和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口头报告,就可以得到概念形成的步骤、过程和速度的实验资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概念形成的假设测验模型。

二、仪器与材料

杨治良制作的汉字假设测验模型用卡300张。每张卡片大小为8cm X19.5cm,上面工整地书写着一个关键词(字)和五个选择词(字)。每10张卡片为一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中,正确选择的词(字)随机地分布在每个系列位置上。(见表9-1)

三、程序

1.被试为大学生,将他们随机地分为两个组(每组的人数视条件而定):一组为记忆组,另一组为问题解决组。再将被试随机等分为三种实验条件:条件1—一主试给被试的反馈答案正确率为100% ;条件2—一生试给被试的反馈答案正确率为80%,即其中有20%的回答故意不照标准答案回答;条件3—一主试给被试的反馈答案正确率为60%,即其中有40%的回答故意不照标准答案回答。全部实验均个别地进行。   

2.对记忆组的指导语:“我将给你看一系列的卡片,10张为一个单元。每张卡片上有六个字,左面一个是关键字,右面五个为选择字。你的任务是在每张卡片上从五个选择字中找出一个和左面关键字有关的字。在你做完每次选择之后,我将告诉你哪个字是正确的答案。每做完一个单元的选择之后,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选择这些字。”对问题解决组的指导语,除上述内容外,还强调。 “这是一个问题解决的实验,你应当努力去寻找其中的规则,进行选择。”

3·每张卡片呈现时间为5秒钟。要求被试在5秒钟内说出答案。随后主试告诉正确答案(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有可能是不正确的)。每做完10张卡片后,让被试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字?”并作好记录。如果被试连续答对 3个单元(即30张卡片),就算掌握了概念,并终止实验。如果做完30个单元(即300张卡片)还未掌握概念,也终止实验。整个实验最长时间不超过 100分钟。

四、结果

1.用方差分析比较记忆组和问题解决组在形成概念速度上的差异。

2.比较在三种实验条件下概念形成速度的差异。

五、讨论

1.假设测验模型的合理性如何?

2.怎样把实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际?

14.联想链

一、目的

联想链就是连续的联想链锁。莱格(Jung,1906)最早把这种实验方法用于诊断。本实验的目的是试用联想链的实验程序来确定被试心理过程的速度、优势联想类型以及联想的刻板化和独特性的程度。

二、仪器与材料

1.词汇:(1)日常生活中常见对象的词汇10个,如黑板、日记本、电灯、自行车、茶杯、脸盆、钢笔、衣服、球鞋、书等;(2)熟悉的、但不是日常生活常见对象的词汇10个,如爆竹、森林、高山、河流、山路、相树、桂花、牡丹、洒水车、火车站等。

2.录音机,马表。

三、程序

室内必须安静并且没有诱人的刺激物(如招贴画、标语等)。

1.自由联想链实验指导语;“我给你说一个单词。它可能使你想到一个接一个的许多东西。请你尽可能快地、声音清晰地把你头脑中浮现出的所有的东西,不论是人或是事都—一地说出来,就好像列举你头脑里浮现的形象一样。明白了吗?(解答问题)好,让我们试一试。注意!猫。”(被试可能说:猫一狗一牛一牛车一车轮一轮胎一橡皮—…等;被试完全理解了实验程序后,开始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主试说出一个词如“黑板”即开动录音机和马表,如果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被试不再有反应词;或者反应词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大增长;或者不再说出无意产生的词,而是开始“想出”单词,则停止录音和计时。休息2分钟,再做第2个词的实验。如此连续做完20个词的实验为止。

2.控制联想链实验整个实验程序基本上同干自由联想链实验,只是在指导语上加以一定的限制:“请你说出和这个词相联系的所有的词。”依次做完20个词的实验。

四、结果和分析

将实验结果列入表9-3。

表9-3联想链实验的反应次数和潜伏期

1.算出被试自由联想链和控制联想链的平均潜伏期。

2.分析被试在自由联想链实验和控制联想链实验条件下的优势联想类型。

3.分析被试的联想链是否有刻板化现象。如果有独特性,其独特性表现在哪些地方?并分析其原因。

〔简易实验〕在不用录音机的条件下,可以用下列两种方式进行实验:让被试大声说出联想,主试用马表记录其时间。用在白纸上打点点或画短线的办法纪录联想次数;也可以让被试书写联想的内容。但是前一种方式,被试联想的内容完全是依靠主试的记忆,往往有遗漏或错误;后一种方式,书写活动会使被试的联想过程大大减慢。因此,前者主要是分析被试的联想次数和潜伏期,后者主要是分析被试的联想内容。

15.推理的气氛效应

一、目的

推理的气氛效应是指在三段论推理中,前提的全称、特称或肯定、到定所造成的气氛会影响着推出的结论。武德沃斯和赛尔斯(Sells,1936)研究表明,如果两个前提同是 A命题(肯定句),或同是E(否定句),或同是I(部分肯定),或同是O(部分否定),那么,气氛就与之相应。如果两个前提是不一致的,那么,否定的和特称的气氛较占优势。实际上,推理的气氛效应也是一种定势,是推理者对所给前提的囫囵印象的定势。如果推理者对所给予的资料仔细加以分析,气氛效应就会明显削弱。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三段论推理中的气氛效应及其产生条件。

二、仪器与材料

用符号编制三段论法问卷及标准答案。问卷内容如下

单位        姓名      性别      年龄     

    l.有些x不是y;                            2.有些x是y;

      所有Z是X;                         所有Z不是y;

所以     x    y。                          所以    z    x。

    3.所有x是y;                        4.所有x是y;

      所有x是y;                          所有z不是x;

所以    x    z。                            所以     z    y。

    5.所有x不是y;                    6.所有x不是y;

      所有z不是y;                      所有x不是。;

所以      x     z。                              所以              y     z。

    7.所有x不是y;                           8.所有X不是y;

      所有z是y;                          有些z是y;

所以       x     z。                              所以              z      x。

    9.有些x不是y;                    10.有些x是y;

      有些z不是x;                      有些x不是z;

所以       z      y。                              所以              y     z。

    11.有些x是y;                      12.所有x是y;

       有些Z是x;                        有些z是x;

所以       z      y。                              所以              z      y。

    13.所有x是y;                      14.今有些x不是y;

      有些z不是y;                      所有z是y;

所以       z      x。                              所以              x     z。

    15.有些x不是y;                   16.有些x不是y;

      所有z不是y;                      有些z是y;

所以       z      x。                              所以              z      x。

三、程序

把全班学生随机地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对实验组的指导语:“请你们来做一些三段论推理的练习。什么叫做三段推理呢?举个例子来说;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鲸是哺乳动物;

所以,鲸是脊椎动物。

这就是三段论推理的一种。让你们来做的练习就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题。请你们根据每道题上面的两句话推导出第三句话,并在空白处填上适宜的文字;如果你觉得第三句话推导有困难,可以不做。明白了吗?(回答问题)请你们做得快一点,做得愈快愈好。预备,开始!”对控制组的指导语仅把上述指导语中“请你们做得快一点,做得愈快愈好”改为“请你们仔细分析,注意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余均同。

表9-6  由各种前提推出的错误结论数

四、结果

用标准答案检查被试的答案,统计每道题错误结论的A、E、I、O数,将这些数据列入表9-6。

五、讨论

1.将实验组所得的结果与塞尔斯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如果有显著差异,试说明其原因。

2.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差异的原因。

1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目的

思维总是和解决疑难问题紧密联系着的。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心理学上有过不少研究:机能主义者桑代克(Thorndike)认为,这是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Köhler)则认为这是突然实现的,即顿悟的结果。阶段论者一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觉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则认为,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集,最后达到目标。解决问题包含了两种基本策略:手段——目的分析和形成次级目标。手段——目的分析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选择算子,使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缩小。次级目标的形成有助于降低搜索空间的大小,以免思维进入死胡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两种策略虽频繁运用,但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地解决问题。不仅问题的性质、提法,而且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动机强度、心理定势等等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口述记录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仪器与材料

1.录音机和磁带。

2.印制清晰的纽厄尔(Newed)等的数谜问题:

有十个字母(DONALGEBRT),每一个字母代表着自0至9中的一个数码,但不重复。它们组成了如下的竖式,其中已知条件是D—5。请解出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数码?

                   

    列数:

三、程序

对被试的指导语:“请你仔细阅读数谜问题,……。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解这个数谜?你能否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解?如果你的解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得出的相应的数码就完全可以代入这个竖式。请注意:你在解题的时候要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边解题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路。明白了吗?(解答问题)开始!”主试开动录音机记录,并注意观察其行为反应,用手表计时。

四、结果和分析

1.对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列出被试解决的各个步骤。

2.分析受试的解题策略和尝试错误的情况。

3.分析受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个别差异。

五、讨论

1.分析问题解决的实质

2.根据实验材料,谈谈你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理论的看法。

[类似的实验]还可以用其他的类似Newed等人的数谜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些问题如:1.放射线治癌问题:某一胃癌患者,经医生诊断确定不能以开刀方式治疗。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采用放射线破坏癌体组织。使用这一方法所遇到的困难是:如果放射线强度不够时,不能破坏癌作组织;但是如果它的强度增加,就会在破坏癌体组织之前就先伤害到身体上其他部位的身体组织。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害健康组织又能达到放射治疗的目的?(Duncker,1945)。 2.传教士和野人过河问题:三个传教士(用H表示)和三个野人(用X表示)在河的同一边,都要过河去;但是只有一条船(用b表示),这条船只能坐两个人。在过河时,河的任何一边,任何时候,野人的数目都不能超过传教士的数目。否则,传教士将会被野人全部吃掉。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这六个人都渡过河去呢?(Greeno,1970)

17.面部表情的辨认

一、目的

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和姿态是人类祖先表情动作的遗迹。正因为表情有其生物学的根源,所以许多原始表情,如喜、怒、哀、惧是具有全人类性的。用照片来判断面部表情是研究表情的一种方法。达尔文(Dar-win,1872)的最早实验结果表明,面部图形不完全能表现所应当显示的表情。这是因为对照片面部表情的解释可以完全不同,而且还受暗示的影响。用互相调换脸面部分——眼、眉、鼻子、嘴的实验也证明暗示对解释面部表情的影响。用演员来模拟各种不同表情的照片实验还表明,一致的正确辨认率是相当低的。但是,进一步的实验表明,通过暗示和训练可以提高正确辨认率。这说明,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经验,特别是练习可以提高正确辨认率。本实验的目的是阐明面部表情辨认的基本特征及提高正确辨认率的辅助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多控自动幻灯机一台,幕布一块。

2.面部表情的幻灯片10张(西南师大心理教研室制作),它们分别表达的情绪状态是:快乐、喜爱、恐惧、愤怒、哀痛、痛苦、怀疑、乞怜、苦笑、骄傲i也可以从现成的幻灯片选择10张不同面部表情作材料。

3.记录纸两种,如表11-3、表11-4所示。

三、程序

1.在教室的正前方挂好屏幕,把10张幻灯片技表113纵行的顺序装人幻灯机的片盘,并把放映速度调整到每1分钟映出1张幻灯片。

2.主试把二1-4的记录纸发给全班学生,并把全班按座位的中线划分为甲,乙两组。再发给甲组学生表11-3记录纸,乙组学生是空白记录纸——

3.向被试发出指导语:“甲组同学,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发给你们的记录纸,它告诉你们怎样记录。乙组同学,请你们在记录纸上写上1至10的顺序号码,这表示放映幻灯照片的号码。号码下方要留出适当的空位置。我将在银幕上放映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你们要仔细观察、判断面部所表现的是何种情绪(或情感)。甲组同学在记录表的相应方格内作“√”符号,表示你所判断的情绪项目;如果表中缺少休所判断的情绪项目,可在表底下添列项目并作一“√”符号。乙组同学在相应的号码下方写出你所猜测的情绪状态的名称。你们在记录的时候,不能交头接耳,互通信息。都明白了吗?(回答问题)好,注意观察。”

4.当被试观察了一张幻灯片并作好记录后,主试又向他们发出指导语:“你们是用什么辅助方法来辨认面部表情的?(回答问题)把你所用的辅助方法记录在表11-4由个人次数栏下。如果判断一种面部表情是用多种方法的,只记录其中主要的一种。如果想不出用什么辅助方法的,可以不做这种记录。’”

5.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放映幻灯片,直至全部面部表情的幻灯片辨认完毕为止。

6.由主试领导,用举手报告法整理出甲、乙两组的结果。

四、结果

1.算出甲、乙两组对各种面部 表情正确判断的百分数,并对甲、乙两组判断的平均正确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2.算出小组和全班使用辅助方法的次数和百分数。

表11-4辨认面部表情使用辅助方法的记录纸

五、讨论

1.最容易辨认和最不易辨认的是哪一种面部表情?哪些面部表情是接近的?哪些面部表情是绝不相混的?

2.人们在辨别面部表情时常用哪些辅助的方法?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人们的情绪状态是否有共同的面部表情模式。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夏松20xx105020xx7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1引言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和说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20xx年10月26田家炳楼923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试验程序1通过测量不同颜色的色度辨别差别阈限学习使用传统心...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心理学实验课题陈舒20xx2106211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用这两种方法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同一被试的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存在较高...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本实验自变量是...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摘要:运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测定在不同先定概率下,4名女生被试对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并绘制接受者特征曲线。检测被试辨别力、判断标准的高低和面对不…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人们获得知...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一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20xx级师范班追溯题目品牌承诺能抵御负面信息吗自我调节导向的调节作用作者田阳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品牌管理中心王海忠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柳武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何浏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韫慧江门南京大学...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一从众心理的意义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又俗称随大流社会生活中...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amp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

心理学实验报告 注意力集中

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