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

时间:2024.4.20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斯蒂文斯曾让被试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的强度,用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方法称为(D4P112

A. 差别阈限法 B. 感觉等距法 C. 数量估计法 D.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2.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A 4P113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确定

3.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C 2P49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不确定

4.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回答有信号,说明出现( C 4P115

A. 击中 B. 漏报 C. 虚报 D. 正确否定

5.与单一刺激相比,复合刺激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0

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不确定

6.考察因变量的可性的指标是( B 2P34

A. 效度 B. 信度 C. 敏感度 D. 可控度

7.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 A6P161

A. I类错误 B. II类错误 C. III类错误 D. IV类错误

8.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B 3P52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9.ROC曲线的曲度越大,即离45°对角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A 4P126

A. 越高 B. 不变 C. 越低 D. 不确定

10.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D4P95

A. 空间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动作误差 D. 时间误差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B D 1P19

A. 直接观察 B. 自然观察 C. 间接观察 D. 实验室观察

12.随机取样的方式有( A B D 2P45

A. 随机数字表 B. 计算机选择 C. 分层取样 D. 人工选择

13.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方法有( A C 3P52

A. 随机组设计 B. 拉丁方设计 C. 匹配组设计 D. 完全平衡设计

14.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B C 4P122

A. 减半法 B. 有无法 C. 评价法 D. 次数法

15.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 A B C D 5P149

A. 刺激类型 B. 准备状态 C. 酒精和药物 D. 年龄

三.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 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2P37

17. 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判断标准 区分开来。4P113

18.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习惯误差 ,如果相反,说明存在期望误差 。4P86

19.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ω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

20.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 之间的实验设计。3P65

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1P15

22.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2P35

23.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3P55

24.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即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形象的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形。这就是ROC曲线。4P117

25.阶梯法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4P87

五.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1P17

答:1. 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 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 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 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

       3.. 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4.. 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

27.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2P40

答:1.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 例如:比较集中学习和分散学校效果的实验,第一组被试在第1天学习3小时,第二组被试在第1、2天各学习3小时,第三组被试在第1、2、3天分别学习3小时;第5天进行测试,结果是第三组效果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但这并不能说明分散学习效果好于集中学习,因为发生了自变量混淆,即实验组并非只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同,并且距离考试时间的长短也存在差别。

3.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3P66

答:1. 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过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控制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 例如,某公司计划使用新的员工作息时间,为了考察新的安排相比旧的安排是否提高了员工士气,增加产量而进行实验研究。计划用该公司的两家工厂作为实验的处理组和控制组,由于不能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个工厂,也很难在两个工厂之间匹配被试,所以只能采用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4P102

答:1. 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

2. 例如 R1 和 R5 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 R5>R1。被试者的任务是:

1.. 找出 R3,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5 之间也即 R5- R3=R3-R1。

2.. 再找出 R4,使其响度正好在 R3 和 R5 之间,也即 R5-R4=R4-R3。

3.. 再找出 R2,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3 之间,也即 R3-R2=R2-R1。

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 R5-R4=R4-R3=R3-R2=R2- R1。

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

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

30.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5P145

答:1.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性,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

2. 例如,当一个人快速完成某个作业时,他会比慢慢地完成这个作业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如果某人很准确地做某件事时,速度就会变慢。

六. 分析题(共10分)

31.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概率?4p129

答:结合上图来看,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S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

七. 实验设计题(共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

答:1. 实验采用混合设计;

2. 实验的自变量是:抑郁者和非抑郁者

3. 实验的因变量是:记忆成绩

4. 实验的额外变量:被试的年龄,实验场所,被试对记忆材料的兴趣 等等。

5. 实验过程:

1.. 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2.. 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即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即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

6. 实验结果可用下表记录:

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比较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 D )1P12

A.韦伯 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 D.费希纳

2.我们可以在199520##年和20##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A )3P77

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 D.比较研究

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C )2P33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 D.指导语

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 D )4P103

A.分段法 B.数量估计法C.对偶比较法 D.差别阈限法

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 A )5P142

A.“开窗”实验B.相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 D.ABC反应时

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 D )4P121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 B )6P174

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 C.主效应检验 D.交互作用检验

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 C )4P86

A.主观相等点 B.相等地带 C.韦伯比例 D.不肯定间距

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C )4P117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

10.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B )4P111

A.线性定律 B.幂定律 C.对数定律 D.韦伯定律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 BC )4P110

A.对数定律 B.幂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 D.费希纳定律

12.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 ABCD )2P46

A.分层取样 B.成团取样 C.配额取样 D.雪球式取样

13.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 ABD )2P39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

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AC )3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D.混合设计

15.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 ACD )2P36

A.其他人群 B.其他研究 C.其他环境 D.其他时间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879年冯特 在德国的莱比锡 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1P10

17.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 质量 上可以改变的事物。2P29

18.恒定刺激法中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除了直线内插法之外,还有平均Z分数法 最小二乘法 。4P89

19.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 来制作。4P98

20.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ω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

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交互作用一个因素设计实验实际上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单因素的实验。采用因素实验设计可以揭示实验中每一个单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又可以揭示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对因变量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交互作用。7P195

22.双盲实验是一种更有效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接受的实验条件。3P56

23.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2P39

24.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4P102

25.简单效应是指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效应。7P204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1P26

答:1.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2. 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

3. 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

4.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

5. 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3P73

答:1.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2. 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建立基线: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施加自变量。

2.. 施加自变量: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

3.. 消除自变量: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

3. 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4P126

答: 1. 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d’不同的ROC曲线。图中连接(0,0)和(⒈0,⒈0)的45° 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可以说是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愈强。

2. 当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或被试的感受性很高时,信号容易被觉察,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

当信号较弱或被试的感受性较低时,ROC曲线就向45对角线*拢。

换句话说,ROC曲线的曲率是由信号强度和被试的感受性共同决定的,而与被试的判断标准无关。

当被试的判断标准高时,他倾向于少说信号;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低时,他倾向于多说信号。

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5P148

答:1. 反应时间相对于其他一些因变量而言经常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

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

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2. 有人研究过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和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大致是:刺激是绘在卡片上的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左边一段永远是50mm,作为标准刺激;右边线段是比较刺激,变化范围从40mm到60mm,每次变化2mm。用速示器呈现刺激。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两边线段哪个更长,并分别按两个键做出反应。反应时间以百分秒为单位。每次反应后,被试还要在另一条线段上画出记号,表示他判断正确的信心。在线段中间画个记号表示完全没有信心,画在线段最右边表示完全肯定右边一段长些,画在最左边则表示完全肯定左边长一些。其间各点表示肯定的各种程度。

标有%L的累积曲线,代表把比较刺激判断为长于标准刺激的累积百分数,应看最左边的纵坐标;标有CM的累积曲线,是对于每一比较刺激所作的10次判断的信心估价的平均数,使用从左数第二个纵坐标。范围从-l00到+100,分别相当于判断左边线段长或右边线段长的肯定程度。其零点表示完全不肯定,正与%L累积曲线的50%点相交,在那里被试是在猜。但是它从零点却向两端伸展得较远,这说明当刺激差别还没有大到足以使被试绝对肯定他的判断时,他便能做到l00%的正确判断了。标有TM的是反应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它在比较刺激为50毫米,即和标准刺激相等处达到峰值。附带说明,这个峰值与另两条曲线相比较显得常误少得多。

从这条曲线上可以看到,反应时间是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别的函数,二者的差别越大,RT越短,曲线从峰值向左右两端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平滑、对称的常态曲线。另外,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l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这一实验的主要目的似乎在于探索判断的信心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其结论中可以说,当怀疑或不肯定以等差方式增加时,判断的时间是以等比方式增加的。两者都是判断困难的明显的度量,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与更为熟悉的判断的正确百分数的累积曲线相比拟。

由此可见,反应时问的确可以作为制作心理物理学量表中的一项重要度量。

30.信号检测论(SDT)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4P112

答:1. 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其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2. 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并使测得的被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向性的影响。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下图是一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请结合图示说明其研究方法和结论。5P138

 答:1. 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

    2.  实验过程:在波斯纳那试验中,他向被试呈现两个字母。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先后呈现。要求被试指出这对字母是否相同。并记录反应时间。所呈现的字母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音字形相匹配,如(A,A);另一种是同音不同形,如(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映均为“相同”,两个字母以0.5秒、1秒、1.5秒相继呈现。

3.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的反应时小于(A,a);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增加(A,A)的反应时也增加,但(A,a)反应时变化不大。这样便使(A,A)和(A,a)的反应时只差逐渐减小。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时,反应时差别变得很小。

4. 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增加,视觉编码逐渐消失,听觉编码逐渐增大,其反应时也加长,从而缩小二者间差别。

5. 此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自我评价高低以及是否有观众在场对作业成绩的影响。7P199

2004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 B )1P10

A. 赫尔姆霍兹B. 冯特C. 韦伯D. 费希纳

2. 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 C )1P13

A. 冯特B. 费希纳C. 艾宾浩斯D. 斯蒂文斯

3.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A )2P35

A. 内部效度B. 结构效度C. 外部效度D. 统计效度

4. 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与虚报率都会( A )4P117

A. 增加B. 不变C. 降低D. 不确定

5. 在信号检测论中,P(y/N)( B )4P121

A. 正确否定率B. 虚报率C. 漏报率D. 击中率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 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 设计 分析 四个重要成分。1P27

17. 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例量表 三种类型。4P98

18.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空间误差

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时间误差 。4P95

19. 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随机组间设计 匹配组间设计 。3P52

20.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ω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

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3P55

22.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3P56

23.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斯蒂文斯曾用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斯蒂文斯定律。试验中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震动等等。其结果在双双对数坐标上画出的曲线都是直线,也就是说,实验结果符合幂定律,与用数量估计法的结果相同。4P112

24.数量估计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根据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相对关系,给它分派一个数字,使用的数字不受限制,以便使每个数字同被试感觉的刺激相匹配。4P110

25.事后检验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再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叫事后检验。6P174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1P14

答:1.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2. 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

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3. 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

1.. 纯定量研究观点;

2.. 质量资料可以量化;

3.. 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

4.. 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

5.. 纯定性研究观点。

27.简述多基线设计模式3P74

答:1. 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

    2. 以多个不同被试的多基线设计为例:三名被试在基线期的结果都保持平稳状态,而且在施加自变量后因

变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自变量的确对因变量产生了作用。如果第一位被试接受自变量而第二位

被试还未接受自变量时,第二位被试的因变量也发生了变化,便无法说明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

的。以此类推,第三位被试又进一步验证了被试一和被试二的变化。

28.简述评价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4P129   SN=信号 N=噪音

答:1. 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比较小,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

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2.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首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

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

3. 用评价法的结果,强度不同的感觉就分属于不同的评价等级,反应的把握程度就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也就避免了有无法中感觉强度不同,只用有信号或无信号来反应的简单做法,而保留了较多的信息。由于评价法在一轮实验中使用了多个标准,故它可以获得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

29.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5P142

答:1. 开窗实验是心理学中测量反应时间的方法之一。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

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

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

2. 实验描述:主试向被试呈现1-4个字母或字符串,并在这串字母后有一个数字,这一数字表明把该数字之前的字母或字符串中的每个字母按照英文字母表的位置替换到数字表明位置上的字母。如呈现“HFBO+4”,被试最后替换的结果是“LJFS”。

3. 实验的具体程序:主试先整体呈现出“HFBO4”,然后再将每个字母顺次分别呈现。从被试按一下键开

始(记时开始),第一个字母“H”出现,被试立刻开始说“I-J-K-L”,然后再按一下键,第2个

字母“F”出现,被试说出“G-H-I-J”如此把所有字母都转换完毕,并将完整转化结果4个字母“LJFS”连在一起说出,记时停止。

4. 由此分析出完成字母转换需要3个阶段:

    1.. 编码阶段:从一开始按键出现第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

    2.. 转换阶段:转换所需要的时间。

    3.. 贮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下一次按键的时间。

5. 开窗实验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将认知加工成分的每个过程都直接呈现出来。

因此它比相减法和相加法都更直接。

30.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3P68

答:1.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

2. 根据被试组的设置情况,可以分为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3. 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

例如:“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得出结论: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到8小时,提高了每小时的产量。

4.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延伸。它是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一个没有接受过实验处理的比较组,以提高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功能。增加一个控制组可以为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信息。

                   例如:在“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如果可以增加另外一个没有改变工作时间的工厂作为控制组,则会大大提高本研究的信度。

5.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存在的问题:

1.. 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

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

2.. 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

3..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

4.. 数据收集较难。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5P147

答:

1.. 赛奥的实验来说明

反应的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

2.. 实验是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给这个数字命名。

自变量是数字呈现的概率,从0.2~0.8;

这个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的数据,如图所示;

3.. 据此可认为,呈现刺激的概率对反应时间没有影响。

4.. 如果考虑到反应的错误率时,就会得出另外的解释。

5.. 根据刺激呈现的概率(自变量),

错误率是系统变化的:

刺激呈现概率最低时,它的错误率最高6%,

当刺激概率提高时,错误率便降低。

6.. 按照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可以推论,

为了降低错误率,

在刺激呈现概率低的条件下,必须延长反应时间。

7.. 由于反应时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

所以采用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

应该既考虑反应的速度,

也考虑反应的准确性。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对于内外倾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来说,工作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业绩有什么不同?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于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D )1P10

A.冯特 B.詹姆斯 C.费西纳 D.霍尔

2.费西纳定律认为,感觉量和刺激量之间是( C )1P12

A.线性关系 B.幂函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非线性关系

3.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 C )7P204

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C.简单效应 D.事后效应

4.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 B )2P36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统计效度 D.结构效度

5.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增加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时间,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2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确定

6.考察因变量的有效性的指标是( A )2P35

A.效度 B.信度 C.敏感度 D.可控度

7.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 B )6P161

A.Ι类错误 B.II类错误 C.III类错误 D.IV类错误

8.对于被试变量,只能采用( B )3P51

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9ROC曲线的度越小,即离45°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C )4P127

A.越高 B.不变 C.越低 D.不确定

10.当刺激强度提高时,产生一个j.n.d.所必需的绝对变化增量就( A )4P104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出现的误差有( BC )4P97

A.时间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空间误差

1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 ABCD )2P34

A.有效性 B.客观性 C.数量化 D.可靠性

13.下列哪些变量不敏感的例子( ABCD )2P37

A.高限效应 B.地板效应 C.低限效应 D.天花板效应

14.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 BC )4P82

A.评价法 B.恒定刺激法 C.最小变化法 D.有无法

15.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AB )2P33

A.噪音 B.时间 C.个性特征 D.指导语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评价法。4P122

17.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4P102

18.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觉阈限的测量

另一类是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 心理量表的制作 。4P79

19.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它们是无意义音节测量记忆的方法,即 节省法 。1P14

20.韦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个主要的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的概念 

二是提出了韦伯定律。1P12

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即年龄、分类、性别、职业)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得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有时比较研究指的是横断研究或跨文化研究,我们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3P76

22.统计效度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它取决于研究者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统计方法和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可靠。2P37

2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

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3P64

24.直线内插法根据实验事实,正确判断为两点的次数百分数与两个受刺激点之间距离的关系,常呈肩形曲线,在25%~75%判断为两点的这一段往往是一条直线。因此,可以根据直线关系,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出两点阈。计算法是用直线内插法的公式来计算两点阈的数值:

 

公式中x1、x2、y1、y2为实验结果,y1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小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的刺激为x1;y2是感觉到两点次数稍大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刺激为x2。y为所求的感觉为两点的百分数,即50%,x是其对应的刺激值,即两点阈。4P89

25.操作定义为了产生或测量某个概念而用操作过程来解释概念。1P7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举例说明多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2P40

答:1. 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1.. 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

2.. 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

3.. 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

2. 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2×2设计。

1991年哈斯等人利用2×2设计研究了跨种族之间的评价。

27.简述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3P76

答:1. 横断研究: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之间的比较;

优点是:被试不易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等。

缺点是:各个比较组之间除了我们要考察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

其最大缺点在于比较组群的可比性,这也是任何使用独立样本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优点是:在纵向研究中,由于是使用同一群组被试在固定时间进行重复测量,从而克服了横断研究上述缺点。使用纵向研究法既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变化,也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稳定性。

缺点是:纵向研究克服了横断研究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如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而且被试流失严重。

28.简述评价法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概率。4P131

答:结合上图来看,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S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4P110

答:1. 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按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相对关系,给它分派一个数字,使用的数字不受限制。

    2. 下面我们以斯蒂文斯1975年的一项数量估计法实验为例来对斯蒂文斯定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验中声音刺激的频率固定为1000Hz,共有8种强度:40、50、60、70、80、90、100、110dB。主试将这8种声音一次一种地随机呈现给32个被试,每种声音呈现两次,对每个被试来说,各种声音的呈现顺序都是不同的。被试听到第一个声音后,给出他认为适当的数目来表示声音的强度,对以后听到的声音则按其与刚才听到的声音的强度比例给出适当的数目。告诉被试,回答的数字无所谓正确与否,主试感兴趣的是被试怎样感觉声音强度,而不在于回答的“准确性”。这些指示语目的在于使被试的内部经验尽可能地单纯与直接。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形式下,表现为一条直线。

30.举例说明反应时相减法。5P137

答:1. 我们可以通过反应时之间的相减来估算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时间。

2. C反应时测量的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反应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时间。

3. 类似地,由于B反应时包括刺激辨别、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而C反应仅包括刺激辨别和基线时间,

因此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应时间。

4. 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做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请结合下图说明阶梯法的实验过程和处理方法。p88

答:1. 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

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

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

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当这个实验达到先定的标准或实验次数时,求出各转折点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2. 图中就是用阶梯法来测定听觉响度阈限所得到的结果。

图中纵坐标代表刺激的强度。强度是以参考点以下的分贝数来计算的,因此,数字越大强度越小。

实验从66dB开始,开始时被试报告听不见,在图上记一个“”。

主试以相差1dB的刺激强度递增,到65dB、64dB被试还听不见,

增到63dB时被试听见了,在图上记一个“”。

然后又把刺激强度减小,减到64dB,被试又听不见,又把刺激强度递增,增到61dB时被试才听见。

按这个程序下去,直到完成第30次为止。

从图中可以看到,30次实验中共有18个转折点。

18个转折点的平均值为61.4dB,这就是所测的听觉响度绝对阈限。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复制法来测量,即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因此复制法又称平均差误法。例如,主试呈现一段声音,被试通过操作仪器复制相同长度的声音:按键声响,同时计时器启动;松键声停,同时计时器停。有研究发现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受刺激的久暂和感觉道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如果实验包括3个或3个以上的实验处理,

要求比较3个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就要采用( A )6P162

A. F检验 B. t检验 C.  F检验. t检验都可以 D.  F检验. t检验都不行

2.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 B )5P152

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不确定

3.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 A )2P35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统计效度 D. 结构效度

4.《论触觉》的作者是( D )1P12

A. 费希纳 B. 艾宾浩斯 C. 斯蒂文斯 D. 韦伯

5.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判断标准降低时,击中率将( A )4P117,118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6.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则说明心物关系符合( C )4P105

A. 线性定律 B. 幂定律 C. 对数定律 D. 韦伯定律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SNN和强度不变,SN分布N分布重叠越多,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B )4P123

A. 越强 B. 越弱 C. 不变 D. 以上三种都可能

8.科学假设和非科学假设的主要区别是( D )1P5

A. 可控性 B. 逻辑性 C. 预测性 D. 可测量性

9.信度和效度的差别在于,它们所涉及的误差是不同的,信度考虑的是下列哪种误差的影响( A )1P9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操作误差 D. 仪器误差

10.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 B )6P174

A.简单效应检验 B.事后检验 C.主效应检验 D.交互作用检验

二. 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有( BCD )3P74

A.  ABA设计 B.  ABAB设计 C.  ABACA设计 D.  AB1AB2A设计。

1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 BCD )3P51

A. 多基线设计 B. 组间设计 C. 组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13.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方法有( AD )4P107

A. 数量估计法 B. 感觉等距法 C. 差别阈限法 D. 分段法

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AC )3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D.混合设计

15.ROC曲线的曲度是下列哪些因素同决定的( CD )4P127

A. 判断标准 B. 信号出现的概率 C. 信号强度 D. 感受性

三.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赖于 错误率 ,所以,在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

即要考虑反应的速度 ,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 。5P147

2. 在简单反应时间的测试中,如果被试在刺激呈现之前就作出反应,这类反应被称为假反应 ,防止的有效措施是在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 。5P144

3.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评价法。4P122

4.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 ω2 ≈.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 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7P208

5. 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但大样本也存在着弊端,不仅费钱费时,同时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被试变量。2P49

四. 名词解释。(第个4分,共5题,共20分)

1.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1P23

2.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可以随机选择或随机分派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中,是因为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

随机组设计的逻辑是: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

通常有两种形成随机组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3P52

3.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年和20##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

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3P77

4.韦伯定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Δ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Δ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 4P81

5.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3P65

五. 问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结合实验说明反应时相加因素法。5P139

答:1. 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他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2. 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1.. 实验方法:实验中先给被试呈现1~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然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让被试判定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否反应并记录反应时。

2.. 实验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a:识记项目的数量;

b:探测刺激的质量;

c:反应的类型;

d: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3.. 这四个因素分别对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起作用,这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依次为:

a:探测刺激的编码阶段;

b:顺序比较阶段;

c:二择一的决策阶段;

d:反应组织阶段。

4..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如下:

1... 改变探测刺激的质量发现,对一个残缺的、模糊的刺激的编码比对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刺激花的时间较长,且对不同大小的记忆集影响相似,表明在系列比较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2... 改变记忆集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集大小与反应时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即随着记忆集中项目的增多,反应时增加;

3... 分别计算“是”“否”反应,发现对不同大小的记忆集,都是“否”反应时长于“是”反应时,表明了决策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背时选择反应种类的阶段;

4... 提高任一类反应的出现频率,都会使这类反应的组织更为容易,从而使反应时下降,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2.举例说明如何用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4P103

答:1.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2. 费希纳假定,高于绝对阈限的心理量表的大小,可以用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差(j.n.d)的数目来表示。例如在绝对阈限和某刺激之间有3个最小可觉差,这个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强度就是3。这样费希纳是以差别阈限作为心理量表的单位,以绝对阈限作为心理量表的上的0点的。因此,为制作理论上的等距量表,只需要知道绝对阈限与韦伯比例就够了。

3. 例如:某种感觉绝对阈限的刺激值为10 的单位,韦伯比例为1/5;

每一个新的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值为前一个刺激值的1(1/5)。

随着最小可觉差数目变大,所需要的物理刺激值越来越大,因此,用对数形式来表示刺激值就方便多了。

心理量每增加一个j.n.d,物理量,即刺激值得对数增量都是恒定的。

当以物理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心理量为纵坐标画图时,就得到一条直线,

这说明了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对数成比例关系。

3.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3P54

答:1. 匹配组设计: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 动物研究中最常用的匹配方法是分窝技术,即把同一窝的动物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窝动物遗传的相似性构成匹配的基础。

3. 类似的方法是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果把双生子分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那么,这两组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4. 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

研究者经常选择的理想匹配方式包括:  相同任务;  类似任务;  相关任务。

4.举例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3P56

答:1. 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2.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和双盲实验;

1.. 安慰剂控制方法: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例如:研究两种药物对减轻精神病患者由于紧张导致的唤醒水平的作用。其中安慰剂控制组服用的胶囊和两种药物组服用的胶囊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但主要成为是乳糖和牛奶混合物;由于安慰剂控制组的被试不知道他们服用的胶囊中不含药物成分,各组被试都认为服用了药物。所以,安慰剂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就是由实验组被试服用药物造成的。

2.. 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例如:例如在上述的研究中,第一个研究者负责准备药物胶囊,并以特殊方式编号;第二个研究者负责把药物发给被试,并负责记录每个被试服用药物的编号;因此,在这个试验中,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位被试服用了哪种药物。

5.什么是75%差别阈限?它有什么优点?4P94

答:1.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要求被只作两类回答时,要采用75%的差别阈限计算方法计算差别阈限值。

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

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

有了上限与下限,1/2(上限-下限)就是差别阈限了。

这样,上限和下限的标准刺激比较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

所以我们把这种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叫75%的差别阈限。

2. 优点:因为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也就是75%次感觉轻于标准刺激,这样,上限和下限与标准刺激比较就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

六. 分析题。(10分)

1. 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图示对这一研究及结果进行分析。5P146

答:

1.. 赛奥的实验来说明

反应的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

2.. 实验是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给这个数字命名。

自变量是数字呈现的概率,从0.2~0.8;

这个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的数据,如图所示;

3.. 据此可认为,呈现刺激的概率对反应时间没有影响。

4.. 如果考虑到反应的错误率时,就会得出另外的解释。

5.. 根据刺激呈现的概率(自变量),

错误率是系统变化的:

刺激呈现概率最低时,它的错误率最高6%,

当刺激概率提高时,错误率便降低。

6.. 按照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可以推论,

为了降低错误率,

在刺激呈现概率低的条件下,必须延长反应时间。

7.. 由于反应时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

所以采用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

应该既考虑反应的速度,

也考虑反应的准确性。

七. 实验设计题。(10分)

1. 听觉适应过去称为听觉疲劳,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听一个声音后,对这个声音的感受性减低的现象,它表现为响亮绝对阈限的增高。有研究者发现听觉适应的程度受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考察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如何影响听觉适应。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 C )5P137(教材中的图是错的)

A. 基线时间 B. 刺激辨别时间 C. 反映选择时间 D. A反应时

2.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

反映这一强度的统计指标是( B )6P175

A.  β   B.  ω2    C.  δ   D.  σ

3. 在多因素设计中,考察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需要检验( C )7P196

A. 简单效应 B. 交互效应 C. 主效应 D. 相关效应

4.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是( D )1P10

A. 冯特 B. 费希纳 C. 霍尔 D. 詹姆斯

5.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 A )3P58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混合设计 D. 准实验设计

6. 我们可以在199520##20##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D )3P77

A. 比较研究 B. 横断研究 C. 纵向研究 D. 时间迟滞研究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一个被试的击中率提高时,虚报率会( A )5P118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8. 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C )2P49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不确定

9.在一条ROC曲线上, 随着击中率的增加,被试的感受性会( B )4P123,125

A. 提高 B. 不变 C. 降低 D. 不确定

10.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应各占一半,

这是为了消除( D )4P95

A. 习惯误差 B. 时间误差 C. 空间误差 D. 动作误差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如果我们要研究拥挤程度和任务难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所涉及的自变量类型有( BCD )2P33

A. 被试自变量 B. 环境自变量 C. 任务自变量 D. 指导语自变量

12.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其中包括( ABD )2P39

A. 自变量 B. 控制变量 C. 反应变量 D. 额外变量

13.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包括( AD )4P98

A. 对偶比较法 B. 感觉等距法 C. 分段法 D. 等级排列法

14.要开展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应该包括下列哪些成分( ABCD )1P27

A. 变量 B. 样本 C. 设计 D. 分析

15.在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CD )4P110

A. 算术平均数 B. 中数 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三. 填空题

16. 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列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   疲劳 的影响。3P58

17.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

说明存在期望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习惯误差。4P86

18.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 ,或者叫做相等地带 。4P84

19. 根据实验控制条件严密程度的不同,

也就是根据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以及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

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3P51

20. 调查研究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被试的机体变量 ;另一类是被试的反应变量 。1P22

四.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P22

22.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4P95

23.75%差别阈限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要求被只作两类回答时,要采用75%的差别阈限计算方法计算差别阈限值。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有了上限与下限,1/2(上限-下限)就是差别阈限了。这样,上限和下限的标准刺激比较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

所以我们把这种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叫75%的差别阈限。4P94

24.反应时间缩写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刺激引起了感觉器官的活动,经由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肌肉,肌肉收缩,作用于外界的某种客体。这一过程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时间,而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长。5P134

25.匹配组设计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     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3P54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类型。1P18

答:1. 非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

2. 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1..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2..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3. 非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

1..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收集科学事实、获得经验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2..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的目的通常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意见,澄清事实。

3.. 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27.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4P107

答:1. 分段法是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

具体做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用比较刺激和许多不同的标准刺激比较以后,就可以找出感觉强度是这些标准刺激一半的刺激强度。以这些数据为根据就可以建立一个感觉的比例量表。

2. 例如:以线段长度的比例为例,用减半法制作比例量表。首先确定几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准刺激,要求被试对每个标准刺激画出他们自己感觉是减断一半的线段长度,这个长度就是要取得的实验数据。然后将许多被试判断的结果平均起来,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绘制心理量表。

28.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2P31

答:1.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2. 操作定义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义,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比如,几个学生靠墙放了一把梯子,并观察经过梯子的人的行为。在这里,“迷信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钻过去。

29.请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2P37

答:1. 因变量变化的范围越大,获得的测量就越能显示自变量对它的作用。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2.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1.. 高限效应: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2.. 低限效应: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3. 举例说明: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

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30.简述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5P149

答:1. 刺激类型及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2. 刺激强度;

3.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4. 被试的机体状态;

   1.. 适应水平;

   2.. 准备状态;

   3.. 额外动机;

   4.. 被试的年龄;

   5.. 练习;

   6.. 个体差异;

   7.. 酒精及药物作用。

六. 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126

31.下表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4P126

答:

1. 在信号出现的概率保持恒定的情形下,奖惩办法导致被试不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β。

结合表的假想的实验结果来对此进行说明。

2.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偏低

如:F轮实验中,平均而言,不管对错只要说有信号就会获得+2的奖励,

而说无信号却导致-2的惩罚,因此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

3.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少说信号时:β偏高

如:D轮实验中,平均而言,不管对错只要说无信号就会获得+1的奖励,

而说有信号却导致-1的惩罚,因此被试倾向于少说有信号。

七. 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螺旋后效是一种运动后效,是指观看一段时间旋转的螺旋后,当螺旋停下来不转时,会看到螺旋倒转。例如,如果先看到的是螺旋向中心收缩,后效中会看到螺旋从中心向外扩散。因此螺旋后效是一种错觉现象。有研究者发现螺旋后效持续的时间受刺激时间和被试内外类型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各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感官直觉学说的贡献》的作者是( B )1P13

A. 韦伯 B. 冯特 C. 斯蒂文斯 D. 费希纳

2.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C )2P35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结构效度 D. 统计效度

3.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C为组间因素,B为组内因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D )7P215

A.  SABC    B.  BSAC    C.  ABCS    D.  ACSB

4.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机体变量( B )2P32

A. 任务难度 B. 个性特征 C. 时间 D. 指导语

5.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虚报率增加时,漏报率会( C )4P125

A. 增加 B. 不变 C. 降低 D. 不确定

6.在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安排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要检验这两个总体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通常采用( B )6P161

A.  F检验 B.  t检验 C. 事后检验 D. 简单效应检验

7.B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 D )5P137

A. C反应时间             B. 基线时间+反应选择时间

C. 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D. 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

8. 研究者公开其观察身份,但要当某种角色参与被观察群体的活动,这类观察着被称为( B )1P21

A. 完全的参与者 B.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C.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D. 完全的观察者

9.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值将( C )4P126

A. 偏高 B. 不变 C. 偏低 D. 不确定

10. 我们在20##20##年和20##年分别选择当时10岁的儿童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A )3P77

A. 时间迟滞研究 B. 横断研究 C. 纵向研究 D. 比较研究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各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制作心里等距离表的方法有( BD )4P102

A. 分段法 B. 感觉等距法 C. 对偶比较法 D. 差别阈限法

12.根据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以及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 ACD )3P51

A. 非实验设计 B. 拉丁方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13.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 AC )4P84

A. 不肯定间距 B. 主管相等点 C. 相等地带 D. 绝对差别阈限

14.随机取样的方法有( ABD )2P45

A. 随机数字表 B. 计算机选择 C. 配额取样 D. 人工选择

15.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 ABCD )2P34

A. 有效性 B. 客观性 C. 数量化 D. 可靠性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呈现 反应开始 之间的时距。5P134

17. 信号检测论(SDT)提出了一些分析试验结果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使主试对被试的作业从感受性 反应倾向 两个方面分别地进行评价。4P112

18. 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1P19

19. 比较研究包括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3P76

20. 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组内设计 组间设计混合设计。3P51

四.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 不真实的主效应在一个因素设计的实验中,当检验结果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时,常常会出现某一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的现象。这是一种假的不显著,称为不真实的主效应。7P207

22.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个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

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是外部效度的指标之一。

研究结果的时效性也是外部效度的一个指标。2P36

23. 高限效应也称为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3P37

24. 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这个方法常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的次数在该刺激呈现的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作次数法。4P88

25.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3P58

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试述实验法的优点1P17

答: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1. 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

2. 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3. 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

4.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简单地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27. 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验中克服需要特征。3P55

答:1. 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2.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和双盲实验;

1.. 安慰剂控制方法: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例如:研究两种药物对减轻精神病患者由于紧张导致的唤醒水平的作用。其中安慰剂控制组服用的胶囊和两种药物组服用的胶囊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但主要成为是乳糖和牛奶混合物;由于安慰剂控制组的被试不知道他们服用的胶囊中不含药物成分,各组被试都认为服用了药物。所以,安慰剂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就是由实验组被试服用药物造成的。

2.. 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例如:例如在上述的研究中,第一个研究者负责准备药物胶囊,并以特殊方式编号;第二个研究者负责把药物发给被试,并负责记录每个被试服用药物的编号;因此,在这个试验中,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位被试服用了哪种药物。

28. 简述什么是?他们各自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P124

答:1.:感受性指标,用两个正态曲线的距离即两个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之间的距离来作为感受性的指标,为了便于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这个距离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的,常称,实际上它是击中率P(y/SN)对应的Z分数与虚报率P(y/N)对应的Z分数之差,用公式表示即:

= ZN – ZSN。

曲线向左边弯曲的越高,说明被试的感受性越高;

2. :判断标准,是两个感觉分布在处的概率的比例。代表被试把感觉量判断为SN的   概率,即SN分布在处的纵坐标(OSN);则代表被试把感觉量判断为N的概率,即N分布中处的纵坐标(ON),因此上述公式可写为:

 ;

判断标准实际上就是,在信号SN的条件下感觉出现的概率和噪音N条件下感觉出现的概率的比例。知道处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在正态曲线表上可以查到相应的纵坐标,也就可以计算了。

影响判断标准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信号出现的概率P(SN)和对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

29. 简述如何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1P27

答: 心理学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严格控制的调查、测量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研究计划包括以下4个重要成分:

变量: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变量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因为有这种改变,才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比较。

样本: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

样本是指我们要研究的个人或群体。

设计:我们如何进行研究?

设计是指研究的总体结构和策略,它是一个实验研究的核心部分。

分析:我们将获得何种实验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

当设计和测量变量的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数据收集后的统计或其他分析方法。

30. 简述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其克服办法。3P57

答:1. 组内设计的优点:

1.. 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2.. 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

3..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4..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 组内设计的缺点:

1..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2.. 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3..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4.. 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3. 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

1.. 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

2.. 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此方法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

1... 所有可能的顺序

2... 选择的顺序:

选择顺序的方法:a:拉丁方设计;

b: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六. 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 请综合心理物理学的原理对下图加以说明4P104

答:1. 根据韦伯比例,当刺激强度I增大时,△T也必须相应地增大,才能使主观感觉的增量保持恒定,即仍然保持着最小可觉差(j.n.d),反过来说,即一个给定的j.n.d总是对应于刺激强度恒定比例的变化。这样,当刺激强度底时,产生一个j.n.d所必须的绝对变化增量就小;而当刺激强度高时,产生一个j.n.d所必需的绝对变化增量就大。也就是说,在刺激强度表低的一头,两刺激强度差别很小(或十分接近时),就能为一个j.n.d所分辨;而在刺激强度量表高的一头,两刺激强度差别很大(或相距甚远时),才能为一个j.n.d所分辨;感觉与刺激的关系见图。

2. 假定所有的j.n.d在感觉上都是相等的话,那么,感觉量表(纵坐标)上等距的增长,就必然会要求刺激强度量表上愈来愈大的增加。也就是说,当感觉单位(j.n.d)的数目以算是级数增长时,刺激强度则以几何级数增长。刺激强度量表上的几何增长与感觉量表上的算术增长表现为一种对数关系。

31’. 请综合心理物理学的原理对下图加以说明4P105

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感觉量以j.n.d为单位逐渐增加时,

相应的刺激值并不是按相等的物理单位增加的,而是按相等的对数单位增加的。

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所获得的实验数据,

如果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成为一条直线,

那么,感觉量与刺激量之间就是对数关系,即符合韦伯-费希纳定律。

七. 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对正性情趣词(如“欢乐”)和负性情虚词(如“沮丧”)的感知阈限是不同的,请设计实验考查这一问题。

2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位科学家采用反应时间的实验,测量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A )1P11

A. 赫尔姆霍兹 B. 冯特

C. 韦伯 D. 费希纳

2.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为组间因素,BC为组内因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D )7P215

A.  SABC    B.  BSAC

C.  BCSA    D.  ASBC

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回答没有信号,说明出现:( B )4P115

A. 击中 B. 漏报            C. 虚报 D. 正确否定

4.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

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这是为了消除( C )4P95

A. 习惯误差 B. 时间误差      C. 空间误差 D. 动作误差

5.恒定刺激法又称为( D )4P88

A. 阶梯法 B. 极限法      C. 又无法 D. 次数法

6.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是下列哪种效度的一个指标( B )2P37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结构效度 D. 统计效度

7.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

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反应这一强度的统计指标是( C )7P175

A.  β       B.  δ         C.  ω2      D.  σ

8.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 C )5P152

A. 延长 B. 不变         C. 缩短 D. 不确定

9.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击中率降低时,正确否定率会( A )4P125

A. 增加 B. 不变

C. 降低 D. 不确定

10.在迷宫学习实验中,不同组被试学习的迷宫的复杂程度不同,这里迷宫的复杂程度就是一种自变量。

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自变量( B )2P33

A. 环境自变量 B. 任务自变量

C. 指导语自变量 D. 被试自变量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心理量表包括的类型有( ABD )4P98

A. 比例量表 B. 顺序量表

C. 对数量表 D. 等距量表

12.大样本不仅费钱又费时,而且会掩盖( BC )2P49

A. 抽样偏差 B. 不适当的设计

C. 被试变量 D. 实验效应

13.在用数量估计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BD )4P110

A. 算术平均数 B. 中数

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14.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 ABC )1P22

A. 邮件调查 B. 电话调查        C. 个人访谈 D. 自然观察

15.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 AD )3P57,58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混合设计 D. 重复测量设计

三.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 在信号测验实验中,

判断标准可以受信号出现的概率P(SN) 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4P124

17. 当递增 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 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就说明有习惯误差。4P86

18. 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 II 类错误;反之,就犯了 I 类错误。6P161

19.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典型历程是:(1)建立基线;(2)施加自变量;(3)消除自变量。3P73

20.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 安排,有些自变量组间设计 安排。3P65

四. 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2P35

22.地板效应也称低限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2P37

23.等级排列法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最优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4P100

24.n研究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

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3P72

25.多基线设计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3P74

五. 简答题(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6.举例说明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4P98

答:1.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逐对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某种特性更明显。若有n个刺激,一共可配成n(n-1)/2对。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或先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前者为时间误差,后者为空间误差),每对刺激都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的时间或位置,这样总的比较次数是n(n-1)次。

2. 例如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1.. 将六种儿童服装配对,可配成n(n-1)/2对=15对;

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的影响,每对儿童服装都要比较两次;

第2次每对儿童服装的呈现顺序应与第1次的相反;

这样一共要比较n(n-1)对,即30对。

2.. 每对儿童服装逐对的呈现给被试;

让被试选择其中更喜欢的一件儿童服装,每比较一次就得到一个选择分数。

3.. 最后统计六种儿童服装各自的选择分数;

然后按照选择分数由大到小排列,就得到了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27.什么是费希纳定律?它和韦伯比例有什么关系?4P105

答:1. 费希纳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

2. 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3. 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而是成对数的依存关系。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 费希纳定律的前提有两个:

1.. 假定韦伯比例在强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

2.. 在所有刺激强度水平上的j.n.d都是相等的,即主观的刚刚感到的差别在不同刺激水平上都一样。

28.简述组间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其类型。3P51

答:1. 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

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 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

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3. 组间设计的缺点是: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

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4. 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

1.. 随机组设计: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

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2.. 匹配组设计: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

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9.简述自变量的定义及其类型。2P32

答:1.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2. 自变量的种类:

1.. 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2.. 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3.. 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30.结合实验说明什么是安慰剂控制。3P56

答:1.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和双盲实验;

2. 安慰剂控制方法: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3. 例如:研究两种药物对减轻精神病患者由于紧张导致的唤醒水平的作用。

其中安慰剂控制组服用的胶囊和两种药物组服用的胶囊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

但主要成为是乳糖和牛奶混合物;

由于安慰剂控制组的被试不知道他们服用的胶囊中不含有药物成分,各组被试都认为服用了药物。

所以,安慰剂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就是由实验组被试服用药物造成的。

六. 分析题(本题共1个小题,10分)125

31.下表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4P125

答:当奖惩办法固定时,信号出现的概率将会怎样影响判断标准的变化,从上表中得假设的实验结果可知:

1. 当信号出现的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高,见A轮实验结果。

当信号出现的概率高时,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低,见C轮实验结果。

换句话说,当信号不经常出现时,被试获得很强的感觉才说有信号;

而当信号频频发生时,被试获得轻微的感觉就说有信号了。

2. 但是,在几轮试验中分辨能力d’都保持恒定,

这说明判断标准的变化是由于被试不同的预期产生的,与信号本身无关。

七. 实验设计题(本题1小题,10分)

32.有研究发现,光刺激的强度和久暂影响视觉暗适应的时间进程。请设计实验研究这一问题。

2010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科学家是( A )5P134

   A. 等德斯      B. 波斯纳        C. 斯腾伯格  D. 霍克基

2. 在信号检测试验中,当信号出现的概率提高时,被试的判断标准会( C )4P125

   A. 提高        B. 不变          C. 降低      D. 不确定

3. 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B )4P102

   A. 分段法      B. 感觉等距法    C. 对偶比较法     D. 差别阈限法

4. SN分布和N分布的平均数的距离可以用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B )4P123

   A. β           B. d’           C. OSN            D. ON

5. 如果试验数据确实表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我们就说下列哪种效度比较高?( D )2P37

   A. 内部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外部效度       D. 统计效度

6.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的幅度( A )5P155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不确定

7. 韦伯比例等同于( C )4P81

   A. 绝对差别阈限                 B. 相对差别阈限

   C. 最小可觉差                   D. 相等地带

8. 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试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这被称为( A )3P55

   A. 需要特征                     B. 实验者效应

   C. 罗森塔尔效应                 D. 高限效应

9. ROC曲线的曲度越小,即离45°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C )4P127

   A. 越高        B. 不变          C. 越低           D. 不确定

10. 取样时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这种取样方式称为( A )2P47

   A. 配额取样    B. 分层取样      C. 雪球式取样     D. 成团取样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BC )2P33

A. 性别           B. 温度           C. 拥挤程度       D. 动机

12. 非直接观察可以使用的材料有( ABCD )1P20

A. 录音记录       B. 录像记录       C. 档案           D. 原始言语记录

13. 用平均误差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

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这里要平衡的误差有( BC )4P95

A. 时间误差       B. 动作误差       C. 空间误差       D. 期望误差

14. 信号检测论的试验方法包括( BD )4P122

A. 减半法         B. 有无法         C. 次数法         D. 评价法

15. 为了避免出现自变量混淆,可以对额外变量采取的实验操作有( ABC )2P39  

    A. 消除           B. 保持恒定       C. 随机化         D. 不干预

三.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 恒定刺激法又称为 次数法 ;阶梯法是 最小变化法 的一种变式。4P87,88

17. 从实验效度的角度来看,单因素的实验可以有较高的 内部效度 ,但它的 外部效度 总是不太高,

这是由心理现象的 复杂性 决定的。6P160

18. 当 递减 系列的阈限大于 递增系列的阈限时,就说明有期望误差。4P86

19. 在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中数 几何平均数  。4P110

20. 当两个总体 没有 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差异,就犯了 I类错误;反之,就犯了II类错误。

四. 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 分段法:是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具体做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用比较刺激和许多不同的标准刺激比较以后,就可以找出感觉强度是这些标准刺激一半的刺激强度。以这些数据为根据就可以建立一个感觉的比例量表。4P107

22.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然而,有时这种方法也被扩展为对单一组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因为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个体的行为变化是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产生的,相比较而言,个案研究法的实验控制较少。3P73

23. “开窗”实验:开窗实验是心理学中测量反应时间的方法之一。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5P142

实验描述:主试向被试呈现1-4个字母或字符串,并在这串字母后有一个数字,这一数字表明把该数字之前的字母或字符串中的每个字母按照英文字母表的位置替换到数字表明位置上的字母。如呈现“HFBO+4”,被试最后替换的结果是“LJFS”。

实验的具体程序:主试先整体呈现出“HFBO4”,然后再将每个字母顺次分别呈现。从被试按一下键开始(记时开始),第一个字母“H”出现,被试立刻开始说“I-J-K-L”,然后再按一下键,第2个字母“F”出现,被试说出“G-H-I-J”如此把所有字母都转换完毕,并将完整转化结果4个字母“LJFS”连在一起说出,记时停止。

由此分析出完成字母转换需要3个阶段:

  1.. 编码阶段:从一开始按键出现第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

  2.. 转换阶段:转换所需要的时间。

  3.. 贮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下一次按键的时间。

开窗实验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将认知加工成分的每个过程都直接呈现出来。

因此它比相减法和相加法都更直接。

24. 主效应:是指单一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的作用。检验单一因素各个水平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称为检验各个因素的主效应。如果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就说该因素主要效应显著,反之则为不显著。7P196

25. 相等地带: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者叫做相等地带。4P84

五. 简答题(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6. 举例说明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4P88

答: 1.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存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这个方法常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的次数在该刺激呈现的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作次数法。

     2.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3. 下面以测定手掌的两点阈的例子来说明用恒定刺激法怎样测量绝对阈限。

按上述原则选定的最大和最小刺激分别为12mm和8mm,然后按照距离1mm的大小确定其余的刺激为9、10、11mm。每个刺激呈现200次,共做实验1000次。按随机顺序呈现刺激,每次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回答是“两点”还是“一点”。实验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到,相距10mm的两点有29%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相距11mm的两点有66%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可以设想,50%次判断为两点的刺激必在10与11mm之间。

 用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的结果

27. 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4P84

答:1. 最小变化法:即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之间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

2. 差别阈限的测定:

1.. 用最小变化法测差别阈限,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假定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

64英寸,比较刺激是54英寸到72英寸,共19个。计算差别阈限时,把各个系列的上限平均,

下限平均,(上限减下限),的1/2即为差别阈限。也就是,差别阈限等于1/2不肯定间距。这样

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它是以64英尺为标准刺激时测得的。如果标准刺激变了,所

求得的绝对差别阈限也会改变。

2.. 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

             下限:从弱于到等于;

             上限:从等于到强于;

           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叫做相等地带,因为被试不能判断哪一个更长。

             主观相等点:我们把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做主观相等点。

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并不是以64英寸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而是以不肯定间距的中点62.75英寸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所以把它叫做主观相等点。

差别阈限=1/2不肯定间距=1/2(上限﹣下限)

             主观相等点=1/2(上限+下限)

3..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要以相等的间距变化,需要的刺激比较多。

28.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2P34

答:1.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 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

3. 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

1.. 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

2.. 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

3.. 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29.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层取样?2P46

答: 1. 如果你想要在大学里找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那么你可以按照比例抽取商务系的学生,艺术系的学生,食品系的学生等等。如果大学总体里有10%是艺术系的学生,那么你的样本也应该有10%是艺术系的学生。比如样本大小为50个学生,那么其中5个就应该是从艺术系中随机抽取的。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就是分层取样。

    2. 总体层次的确定应该根据所做实验的不同而相应地有所不同。例如,我们要研究一个对待失业态度的课题,我们就会想要确定就业与失业的比例。如果一个研究是以一个地方为研究焦点,那么这个地方的,而不是国家比例也是有意义的。

    3. 如果我们从已经确定的不同层次中随机取样,同时抽取的比例也是很精确的,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另一种等概率取样的方法。这是因为我们进行操作的只是一部分,比如在上面的大学的例子里,我们确定要选择10%的艺术类学生,而这些学生是纯粹的随机选择出来的,并且是从一个含有10%的艺术类学生的大型大学里抽取的一个大样本。

30. 简述如何进行拉丁方设计,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3P64

答:1. 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

2. 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

3. 偶数自变量拉丁方设计的排列:

1.. 首先,随机排列实验中自变量的顺序,假设实验中的自变量的数目为N;

2.. 用下面的方法排列拉丁方设计的第一行:1,2,N,3,N-1,4,N-2,5,N-3,6,N-4,7…;

3.. 第二行的顺序为第一行顺序的数目分别加1,遇到N时把N换成1;

4.. 以下步骤相同,直到N行排列完毕。

5.. 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排列条件下,每一行的被试人数相同,被试的总数为N或N的倍数。

4. 奇数自变量拉丁方设计排列:

1.. 当自变量的数目为奇数时,需要两个拉丁方排列,

2.. 第一个拉丁方排列产生的方法与上面偶数自变量拉丁方排列的方法相同,

3.. 第二个拉丁方排列则是第一个拉丁方排列的逆向顺序。如,1,2,3,4,4,3,2,1。

六. 分析题(本题共1个小题,10分)125

31. 请结合下图说明多基线设计的原理和程序。3P75

答:1. 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

     2. 以多个不同被试的多基线设计为例:根据图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产生了作用。三名被试在基线期的结果都保持平稳状态,而且在施加自变量后因变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自变量的确对因变量产生了作用。如果第一位被试接受自变量而第二位被试还未接受自变量时,第二位被试的因变量也发生了变化,便无法说明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以此类推,第三位被试又进一步验证了被试一和被试二的变化。

七. 实验设计题(本题1小题,10分)

32. 请设计实验考察语词记忆能力和数字记忆能力的性别差异。

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心理实验设计  试卷

(课程代码1007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

未涂均无分。

1.《论触觉》一书的作者是(                   )

A.赫尔姆霍兹 B.冯特 C.韦伯 D.费希纳

2.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和B为组内因素,C为组间因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                   )

A.ABSC  B.BSAC  C.BCSA  D.CSAB

3.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

A.对偶比较法 B.感觉等距法 C.分段法 D.差别阈限法

4.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                   )

A.I类错误 B.Ⅱ类错误 C.Ⅲ类错误 D.Ⅳ类错误

5.样本越小,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确定

6.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条直线,则说明心物关系符合

(                   )

A.线性定律 B.幂定律 C.对数定律 D.韦伯定律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8.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

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行访谈,这种取样方式称为(                   )

A.分层取样 B.配额取样 C.雪球式取样 D.成团取样

9.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                   )

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C.事后效应 D.简单效应

10.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SN和N的强度不变,SN分布和N分布重叠越小,说明被试

的分辨能力(                   )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D.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书“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

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其他人群 B.其他研究 C.其他环境 D.其他时间

12.比较研究通常是指(                   )

A.横断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跨文化研究

13.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有(                   )

A.ABA设计 B.ABAB设计 C.ABACA设计 D.ABlAB2A设计

14.用恒定刺激法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有(                   )

A.极限法 B.直线内插法 C.平均Z分数法 D.最小二乘法

15.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其中包括(                   )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反应变量 D.额外变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值小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

说明存在               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               误差。

17.ω2是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___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ω2≥___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实验效果好。

18.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            区分开来。

19.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               四个重要成分。

20.消除组间设计中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自变量混淆

22.时间迟滞研究

23.安慰剂控制

24.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25.内部效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27.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28.举例说明反应时间相减法。

29.简述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

30.举例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图中数据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有研究发现肥胖婴儿比正常体重的婴儿更不愿意花大力气去获取食物,比如在用小洞

奶嘴时比用大洞奶嘴时他们吃的奶会明显少得多,这涉及胖人独特的进食行为,请设计实验

考察这一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心理学实验课题陈舒20xx2106211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专业班级实验设计姓名学号课程名称指导老师设计成绩实验名称实验类型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和范例

某某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摘要本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关键词涉及的几个关键术语1引言概念理论前人研究综述有关这个实验的一些词语理论还有其他人的研究成果2实验方法21实验目的22实验设备实验使用到哪些设备23实验程序23...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关键字系列位置...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论文名称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来源中国知网论文作者丁芳王云婷1研究目的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酷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其...

心理学实验设计

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20xx300010015王海量音乐的音量大小对人的记忆能力的影响1前言音乐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音乐和人类的语言一样涉及了人类的多种心理活动并对人类的认知有着复杂的影响以前就...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影响初会写字儿童字迹的原因赵晓君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U20xx16046摘要字迹被认为与人格特质存在紧密的联系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20年他将字迹与人格联系在一起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

教案设计 基础心理学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教案任课老师赵静2345678

实验心理学颜色偏好论文

颜色爱好测验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计算两种量表和两被试颜色爱好的等级相关系数说明了两种方法的测试效果基本一...

认知心理学实验论文

因素相加法实验04心理1班0417015李开lxylkhotmailcom1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重复前人Sternberg的实验研究通过ppt呈现反应刺激利用秒表记录反应时并最终对反应时数据组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验...

辅仁淑凡大学生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

大学生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PsychologicalExperimentDesignSystem辅仁淑凡大学生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是北京辅仁淑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和在经过多年的大学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

心理学实验设计(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