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申请备案稿)编制说明

时间:2024.4.7

认证技术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

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一)制定规范的必要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在我国,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光伏并网发电成为发电重点之一。近期政府应经批准的光伏并网包括: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项目、上海市崇明岛1兆瓦光伏并网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255千瓦并网项目。此外,全国各省也纷纷提出兴建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计划。其中以云南与青海为例,云南省要在昆明开工建设国内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实验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6兆瓦;青海省宣布将在柴达木盆地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G瓦(1000兆瓦)的电站。后者如若全部建成,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

直流/交流逆变器作为并网光伏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不仅可以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变换成220V、50Hz的交流电供给大多数用电负载,而且还可以达到自由输出电流(电压)的选择波形、频率和振幅达到节能、节材、高效、安全、环保等多种目标。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用逆变器的标准,缺少技术门槛,使得不同质量的逆变器用于并网光伏系统中,对相应地区的电网造成安全隐患。

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以及促进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产业化发展,制定关于并网光伏逆变器专用技术标准十分必要的,为此,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编写了此认证技术规范。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1

本标准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抵触、不矛盾。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差异及理由;

目前,我国还没有光伏并网专用逆变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光伏并网的标准有 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这两个标准主要是从光伏并网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逆变器提出了部分有关电能品质、安全保护功能提出了要求,但是并不全面,尤其是缺少绝缘耐压、孤岛效应、电磁兼容以及环境试验,而这些项目直接应到光伏并网系统的持续、安全和可靠运行。为此,标准起草小组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标准,如UL 1741:1999《独立电力系统用逆变器、变换器、控制器》、IEC 61727:2004《光伏系统 供电机构接口要求》、IEEE 929:2000《光伏系统供电接口操作规程建议》、AS 4777.2:2005《通过逆变器连接的电源系统的并网 第二部分:逆变器要求》、IEEE 1547:2003《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进行互连的标准》、IEEE 1547.1:2005《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的接口设备的测试程序》,特别是IEC刚发布的IEC62116《光伏并网系统用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方法》制定了此认证技术规范。

(四)参与制定认证技术规范的各方的情况;

本认证技术规范的起草单位为: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组建,专业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标准研究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目前中心开展的主要认证产品包括: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和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于19xx年, 十多年来,公司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有光伏发电电源、风力发电电源、回馈式节能负载、电力系统电源等。公司先后荣获 “安徽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安徽 2

名牌产品”、“优秀创新企业”、“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等荣誉证书,是“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省研究生“产、学、研”示范基地。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及产品开发的单位之一。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工程设计、调试、安装及维护,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逆变器、监控系统、电流变换器以及户用电源等系列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以高技术研究发展为主的电工专业科研基地型研究所,是以发展电工电能新技术为学科方向的国家科研机构,在全国电工科技布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电工研究所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现代电气驱动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前沿基础性研究,发展了多项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性高技术,并已初步形成了先进电气驱动和绿色能源装置等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是隶属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成立于19xx年12月。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和地源热泵空调采暖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咨询、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产品生产和销售、工程安装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1月,是全球知名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xx年6月在天津正式成立,是全国性专业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织,负责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标委会下设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五)制定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和验证情况;

本认证技术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性能指标、电磁兼容性、保护功能、绝缘耐压、外壳防护等级。其中:

3

1)性能指标包括:逆变效率、并网电流谐波、功率因数、工作电压、工作频率、直流分量、噪声。其中 “逆变效率”的技术指标是按照目前我国光伏专用逆变器的技术水平拟定,“噪声”的技术指标参考GB19606-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拟定,其他测试项目的技术指标参照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拟定。

2)电磁兼容性包括: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要求、抗扰度。测试项目的技术指标主要参照GB 17625.2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Z 17625.3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等电磁兼容标准拟定。

3)保护功能包括:电网故障保护、防反放电保护、极性反接保护、过载保护。其中,防孤岛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参考IEC62116 《并网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方法》(Test procedure of isla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utility-inter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拟定,其他测试项目主要参考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拟定。

4)绝缘耐压试验包括: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测试项目的技术指标主要参照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一部分: 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拟定。

5)外壳防护等级主要依据GB 4208的有关规定。

在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小组利用先进的测试平台,采用英国Voltech的PM3000多功能电力分析仪等测试设备,对国内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指标按照本认证技术规范进行测试了分析和验证。

(六)标准制定过程;

20xx年6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此后,标准起草小组通过大量调研,收 4

集了国际上相关标准资料,同时根据国内本行业发展的情况,完成了标准草案。

20xx年12月,起草小组将标准草案整理成征求意见稿,发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日佳电源有限公司、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艾思玛(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Intertek天祥集团、TUV南德意志集团,征求意见。

20xx年1月,起草小组将各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后,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进行第二次意见征集。

20xx年2月,起草小组主要完善逆变器效率、孤岛试验等项目后,形成第三次征求意见稿,再发往各单位征求意见。

20xx年2月18日,起草小组收集了各单位的反馈意见后,进行最后的书面文字修改,形成最终的备案送审稿。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20xx年2月18日

5


第二篇:400V 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 below 400V

2009-8-3发布 2009-8-3实施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发布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目 次

目 次..............................................................................I 前 言............................................................................III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产品分类............................................................................3

4.1 产品型式.......................................................................................................................................................3

4.2 输出功率型谱...............................................................................................................................................3

5 技术要求............................................................................4

5.1 使用条件.......................................................................................................................................................4

5.2 机体和结构质量...........................................................................................................................................4

5.3 性能指标.......................................................................................................................................................4

5.4 电磁兼容性...................................................................................................................................................6

5.5 保护功能.......................................................................................................................................................6

5.6 通讯...............................................................................................................................................................7

5.7 自动开/关机..................................................................................................................................................7

5.8 软启动...........................................................................................................................................................7

5.9 绝缘耐压性...................................................................................................................................................7

5.10 外壳防护等级.............................................................................................................................................8

6 试验方法............................................................................8

6.1 试验环境条件...............................................................................................................................................8

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8

6.3 性能指标试验...............................................................................................................................................8

6.4 电磁兼容试验...............................................................................................................................................9

6.5 保护功能试验...............................................................................................................................................9

6.6 通讯接口试验.............................................................................................................................................12

6.7 自动开/关机试验........................................................................................................................................12

6.8 软启动试验.................................................................................................................................................12

6.9 绝缘耐压试验.............................................................................................................................................12

6.10 环境试验...................................................................................................................................................12

7 检验规则...........................................................................12

7.1 检验分类.....................................................................................................................................................12

7.2 出厂检验.....................................................................................................................................................13

7.3 型式检验.....................................................................................................................................................1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4

8.1 标志.............................................................................................................................................................14

8.2 包装.............................................................................................................................................................14

8.3 运输.............................................................................................................................................................14

I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8.4 贮存.............................................................................................................................................................14

附 录 A............................................................................15

(资料性附录).........................................................................15

表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参数表.................................................15

附 录 B............................................................................17

(资料性附录).........................................................................17

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17

II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前 言

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以及促进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产业化,特制定本认证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日佳电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技术规范主要参与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检中心、Intertek天祥集团、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艾思玛(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曹仁贤、王宗、江燕兴、张光春、叶东嵘、赵为、张友权、张海波、闫华光、鲁延武、刘杰、孙耀杰、顾永亮、于波、郭丰。

III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连接到额定电压4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并网逆变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T 3859.1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 17625.2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 17625.3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 17799.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GB 17799.4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GB/T 19939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04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T 20513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1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GB/Z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光伏并网逆变器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后馈入电网的设备。

注1:本规范提到的逆变器均指光伏并网逆变器;

注2: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不适用于AC MODULE中的逆变器。

3.2

逆变器交流输出端 inverter AC output terminal

逆变器、局部交流负载和电网之间的相互连接点。

3.3

最大功率点跟踪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对跟随太阳能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和太阳辐照度变化而产生出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进行跟踪控制,使方阵经常保持在最大输出的工作状态,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3.4

孤岛效应 islanding

电网失压时,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3.5

计划性孤岛效应 intentional islanding

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效应。

3.6

非计划性孤岛效应 unintentional islanding

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效应。

3.7

防孤岛效应 anti-islanding

禁止非计划性孤岛效应的发生。

注:非计划性孤岛效应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②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③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3.8

模拟电网 simulated utility

用来模拟公共电网的测试装置,其电压和频率可调。

3.9

品质因数 quality factor

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中试验负载谐振能力的评估指标。

注:在并联RLC谐振电路中,负载品质因数Qf可用下式表示: Qf

式中: =RL …………………………………. (1)

Qf-负载品质因数;

R -负载电阻;

C -负载电容;

2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L -负载电感。

Qf

式中: 在已知并联RLC谐振电路消耗的有功、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的情况下,Qf也可以表示为: =PqL×PqCP …………… …………………….(2)

PqL-电感L消耗的无功;

PqC-电容C消耗的无功;

P -电阻R消耗的有功。

注意谐振情况下,PqC

令PqC=PqL。 =Pq,由此,得到: =PqP …………… ……………………. (3) Qf

3.10

谐振频率 resonant frequency

并联RLC电路谐振时的频率。定义式如下: f=

式中: 12πLC ………………………………….(4)

f-谐振频率;

L-负载电感;

C-负载电容。

注:并联RLC电路谐振时,电路消耗的感性无功与容性无功相等,于是并联RLC谐振电路相当于纯电阻。 4 产品分类

4.1 产品型式

4.1.1 按并网类型可分为:

a) 单相逆变器;

b) 三相逆变器。

4.1.2 按防护等级可分为:

a) 户内型;

b) 户外型。

4.1.3 按并网方式分为:

a) 可逆流型;

b) 不可逆流型。

4.2 输出功率型谱

逆变器输出功率额定值优先在下列数值中选取(单位kW)。

4.2.1 单相逆变器单元

0.5;1.5;2.5;3;5;6;7;8;9。

4.2.2 三相逆变器单元

3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10;30;50;100;250;500;1000。

注:当用户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4.2所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5 技术要求

5.1 使用条件

除非制造厂商/供货商与购买者之间另有协议,符合本规范的逆变器应能在5.1.1~5.1.2的使用条件下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

5.1.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a) 使用环境温度:户内型为-20℃~+40℃,户外型为-25℃~+60℃(无阳光直射);相对湿度≤ 90%,无凝露;

b) 海拔高度≤1000m;海拔高度>1000m时,应按GB/T 3859.2规定降额使用;

c) 无剧烈震动冲击, 垂直倾斜度≤5?;

d) 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 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

5.1.2 正常使用的电网条件

若无其他规定,符合本规范的逆变器在下列电网条件下,应能以正常方式运行:

a) 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应不超过GB/T 14549中第4章规定的限值;

b) 逆变器交流输出端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GB/T 15543规定的数值,允许值为2%,短时不

得超过4%。

c) 电网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2325的规定。10kV及以下三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

±7%,220V单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

d) 电网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5945,即偏差值允许±0.5Hz。

5.1.3 特殊使用条件

如果逆变器在异于5.1.1和5.1.2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取得协议。

5.2 机体和结构质量

逆变器的结构和机柜本身的制造质量、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气元件安装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机架组装有关零部件均应符合各自的技术要求;

b) 油漆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c) 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d) 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

e) 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 灵活可靠;

5.3 性能指标

5.3.1 逆变效率

逆变效率是并网逆变器的重要参数之一,逆变器最大效率应不低于94%,其实际最大效率值应在产品铭牌上明确标注。

5.3.2 并网电流谐波

逆变器在运行时不应造成电网电压波形过度畸变和注入电网过度的谐波电流,以确保对连接到电网的其他设备不造成不利影响。

逆变器带载(线性负载)运行时,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值为5%,奇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1,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2。 表1 奇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

奇次谐波次数

3rd-9th 含有率限值(%) 4.0

4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11th-15th 17th-21st 23rd-33rd 35th以上

2.0 1.5 0.6 0.3

表2 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

偶次谐波次数 2nd-10th 12th-16th 18th-22nd 24th-34th 36th以上

含有率限值(%)

1.0 0.5 0.375 0.15 0.075

注:由于电压畸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流畸变,使得谐波测试存在一定的问题。注入谐波电流不应

包括任何由未连接光伏系统的电网上的谐波电压畸变引起的谐波电流。满足上述要求的型式试验逆变器可视为符合条件,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5.3.3 功率因数(PF)

当逆变器的输出大于其额定输出的20%,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85(超前或滞后),当逆变器的输出大于其额定输出的50%,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5(超前或滞后)。

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功率因数(PF)公式为: PF=

式中:

EREAL—有功功率; EREACTIVE—无功功率。

注1:在供电机构许可下,特殊设计以提供无功功率补偿的逆变器可超出此限值工作; 注2:用于并网运行而设计的大多数逆变器功率因数接近1。

PREAL

P

2REAL

+P

2

REACTIVE

………………………………….(5)

5.3.4 工作电压

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单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10%、-15%,三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10%,超出此范围时用户应与制造商协商。电网额定电压:三相为380V,单相为220V。 5.3.5 工作频率

逆变器并网时应与电网同步运行。逆变器交流输出端频率的允许偏差为±0.5Hz,电网额定频率为50Hz。

5.3.6 直流分量

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应不超过其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或5mA,应取二者中较大值。 5.3.7 电压不平衡度

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GB/T 15543规定的限值,公共连接点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逆变器引起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 5.3.8 噪声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用声级计测量满载时的噪声。户内型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户外型的噪声由用户和制造厂协议确定。

5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5.4 电磁兼容性

5.4.1 电压波动和闪烁

逆变器并网运行时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应不超过GB 17625.2(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或GB/Z 17625.3(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规定的限值。

5.4.2 发射要求

a) 在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电磁发射应不超过GB 17799.3规定的发射

限值;

b) 连接到工业电网和在工业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电磁发射应不超过GB 17799.4规定的发

射限值。

5.4.3 抗扰度要求

5.4.3.1 静电放电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GB/T 17626.2标准抗扰度等级3的要求,即空气放电8kV和接触放电6kV,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7626.2标准第9条中b类要求。

5.4.3.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采用GB/T 17626.3试验等级3的要求,试验场强10V/m,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7626.3标准中a类要求。

5.4.3.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采用GB/T 17626.4试验等级3的要求,电源端2kV,信号控制端1kV,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7626.4标准中b类要求。

5.4.3.4 浪涌(冲击)抗扰度

应对电源端口施加1.2/50us的浪涌信号,试验等级为线对线±1kV,线对地±2kV,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7626.5标准中第9条b类要求。

5.4.3.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传导抗扰度应采用GB/T 17626.6中试验等级3,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7626.6标准中a类要求。

5.4.3.6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根据逆变器的预期工作环境,按GB/T 17626.11中附录B的规定选择试验等级,逆变器应能承受所选试验等级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5.5 保护功能

5.5.1 电网故障保护

5.5.1.1 过/欠压保护

当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超出5.3.4节规定的电压范围时,逆变器应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此要求适用于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

本规范述及到的电压均指当地标称电压。

逆变器应能检测到异常电压并做出反应。电压的方均根值在逆变器交流输出端测量,其值应满足表3的条件。 表3 异常电压的响应

电压(逆变器交流输出端)

V<0.5×V标称

50% V标称≤V<85% V标称

85% V标称≤V≤110% V标称

110% V标称<V<135% V标称

135% V标称≤V

a最大跳闸时间a 0.1s 2.0s 继续运行 2.0s 0.05s 最大跳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的时间。主控与监测电路应切实保持与电网的连接,从而继续监视电网的状态,使得“恢复并网”功能有效。

6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5.5.1.2 过/欠频保护

当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的频率超出5.3.5节规定的频率范围时,逆变器应在0.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

5.5.1.3 防孤岛效应保护

逆变器应具有防孤岛效应保护功能。若逆变器并入的电网供电中断,逆变器应在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规则参见附录B。

5.5.1.4 恢复并网保护

由于超限状态导致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后,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的20s到5min,逆变器不应向电网供电。

5.5.1.5 过流保护

逆变器对交流输出应设置过流保护。逆变器的过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0%,并在0.1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故障排除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5.5.2 防反放电保护

当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低于允许工作范围或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时,逆变器直流侧应无反向电流流过。

5.5.3 极性反接保护

当光伏方阵的极性接反时,逆变器应能保护而不会损坏。极性正接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5.5.4 过载保护

当光伏方阵输出的功率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时,逆变器应自动限流工作在允许的最大交流输出功率处,在持续工作7小时或温度超过允许值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逆变器应停止向电网供电。恢复正常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过载保护通常采用将工作点偏离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点的方法。

5.6 通讯

逆变器应设置本地通讯接口。

5.7 自动开/关机

逆变器应能根据日出和日落的日照条件,实现自动开机和关机。

5.8 软启动

逆变器启动运行时,输出功率应缓慢增加即输出功率变化率应可调,且上不超过1000W/s。输出电流无冲击现象。功率不小于100kW的并网逆变器的启动应符合GB/Z 19964相关章节的规定。

5.9 绝缘耐压性

5.9.1 绝缘电阻

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参考。

5.9.2 绝缘强度

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应承受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试验电压的方均根值见表4,不击穿,不飞弧,漏电流<20mA。

试验电压应从零开始,以每级为规定值的5%的有级调整方式上升至规定值后,持续1min。 表4 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UN (V)

UN≤ 60

60<UN≤ 300

300<UN≤690 试验电压 (V) 1000 2000 2500

7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注1:整机绝缘强度按上述指标仅能试验一次。用户验收产品时如需要进行绝缘强度试验,应将上列试验电压降低25%进行;

注2:不带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不需要进行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的绝缘强度测试。

5.10 外壳防护等级

应符合GB 4208规定。户内型应不低于IP20;户外型应不低于IP65。

6 试验方法

以下试验方法以单相并网逆变器说明,三相并网逆变器可以此参照进行。

注1:以下试验方法中100%额定交流输出功率通过提供给逆变器足够的输入功率来获得,(50~66)%额定交流输出功率通过调节直流输入源来获得,(25~33)%额定交流输出功率通过控制策略限制逆变器的输出来获得;

注2:若允许输出的最小功率大于额定交流输出功率的33%,用允许输出的最小功率进行试验。

6.1 试验环境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a) 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45%~75%;

c) 气压:86kPa~106kPa。

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

按5.2规定进行目检和操作试验。

6.3 性能指标试验

6.3.1 性能指标的试验平台

图1给出了逆变器性能指标试验的参考电路,部分保护功能的试验平台也可参照此电路。测试要求如下:

a) 模拟电网应符合5.1.2规定,且容量宜大于被测逆变器额定功率的5倍;

b) 被测逆变器的直流输入源应为光伏方阵或光伏方阵模拟器,若条件允许,最好为光伏方阵;

直流输入源应至少能提供被测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功率的1.5倍,且直流输入源的输出电压应与被测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的工作范围相匹配,试验期间输出电压波动应不超过±5%;

c) 如果被测逆变器有指定的直流输入源,但该输入源不能提供试验中规定的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应在输入电源能够提供的范围内进行测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注1:R为可调电阻,功率与逆变器额定功率相当;

注2:K1为逆变器的网侧分离开关。

图1 性能指标试验平台

6.3.2 逆变效率试验

8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最大逆变效率(ηmax)发生时逆变器输出功率占额定功率的百分比(x%)由制造商与用户协议确定。在逆变器输出x%额定功率时,测量其直流输入功率,计算出ηmax。其值应符合5.3.1规定。

6.3.3 并网电流谐波试验

按图1接线,试验分别在逆变器输出为额定功率的(25~33)%、(50~66)%和100%处进行,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测量出电流谐波总畸变率和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其值应符合5.3.2规定。

6.3.4 功率因数测定试验

按图1接线,当逆变器输出达到额定功率20%、50%时,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或功率因数表测量出的功率因数(PF)值应符合5.3.3规定。

6.3.5 直流分量试验

按图1接线,逆变器正常运行时,测量其输出交流电流中的直流电流分量,其值应符合5.3.6规定。

6.3.6 电压不平衡度试验

按图1接线,逆变器正常运行时,侧量其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其值应符合5.3.7规定。

6.3.7 噪声试验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在距离设备1m处用声级计测量其满载时的噪声应符合5.3.7规定。

6.4 电磁兼容试验

6.4.1 电压波动和闪烁试验

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按GB 17625.2(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或GB/Z 17625.3(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规定的方法测量。

6.4.2 发射试验

a) 在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电磁发射试验按GB 17799.3规定的方法进

行;

b) 连接到工业电网和在工业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电磁发射试验按GB 17799.4规定的方法

进行。

6.4.3 抗扰度试验

6.4.3.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1静电放电抗扰度,按GB/T 17626.2规定的方法进行。

6.4.3.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按GB/T 17626.3规定的方法进行。

6.4.3.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GB/T 17626.4规定的方法进行。

6.4.3.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4浪涌(冲击)抗扰度,按GB/T 17626.5规定的方法进行。

6.4.3.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按GB/T 17626.6规定的方法进行。

6.4.3.6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检验5.4.3.6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按GB/T 17626.11规定的方法进行。

6.5 保护功能试验

6.5.1 电网故障保护试验

6.5.1.1 过/欠压保护试验

按图1接线,试验分别在逆变器输出为额定功率的(25~33)%、(50~66)%和100%处进行,分别往正、负方向调整模拟电网的输出电压直至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记录下的动作时间以及动作时的电压应符合5.5.1.1规定。

9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6.5.1.2 过/欠频保护试验

按图1接线,试验分别在逆变器输出为额定功率的(25~33)%、(50~66)%和100%进行,分别往正、负方向调整模拟电网的输出频率直至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记录下的动作时间以及动作时的频率应符合5.5.1.2规定。

6.5.1.3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

图2 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平台

图2给出了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平台,K1为被测逆变器的网侧分离开关,K2为被测逆变器的负载分离开关。负载采用可变RLC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被测逆变器的额定频率(50/60Hz),其消耗的有功功率与被测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相当。试验应在表5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注:由于电网从逆变器吸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不确定性,该项试验使用实际电网比模拟电网更具有说服力。

表5 防孤岛效应保护的试验条件 条件 被测逆变器的输出功率PEUT

A

B

C

a 被测逆变器的输入电压a 被测逆变器跳闸设定值 制造商规定的电压和频率跳闸值 设定电压和频率跳闸值为额定值 设定电压和频率跳闸值为额定值 100%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50~66)%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25~33)%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的90%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的50%±10%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的10% 若直流输入电压范围为X~Y,则(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的90%)=X+0.9*(Y-X)。

试验步骤如下:

a) 闭合K1,断开K2,启动逆变器。通过调节直流输入源,使逆变器的输出功率PEUT等于额定交流

输出功率,并测量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QEUT;

b) 使逆变器停机,断开K1;

c) 通过以下步骤调节RLC电路使得Qf=1.0±0.05;

① RLC电路消耗的感性无功满足关系式:QL=Qf*PEUT=1.0*PEUT;

② 接入电感L,使其消耗的无功等于QL;

③ 并入电容C,使其消耗的容性无功满足关系式:QC+QL=- QEUT;

④ 最后并入电阻R,使其消耗的有功等于PEUT。

d) 闭合K2接入RLC电路,闭合K1,启动逆变器,确认其输出功率符合步骤a)的规定。调节R、L、

C,直到流过K1的基频电流小于稳态时逆变器额定输出电流的1%;

e) 断开K1,记录K1断开至逆变器输出电流下降并维持在额定输出电流的1%以下之间的时间; f) 调节有功负载(电阻R)和任一无功负载(L或C)以获得表6中阴影部分参数表示的负载不匹

配状况;表6中的参数表示的是偏差的百分比,符号表示的是图2中流经开关K1的有功功率流和无功功率流的方向,正号表示功率流从逆变器到电网;每次调节后,都应记录K1断开至逆变器输出电流下降并维持在额定输出电流的1%以下之间的时间;若记录的时间有任何一项超过步骤e)中记录的时间,则表6中非阴影部分参数也应进行试验;

10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g) 对于试验条件B和C,调节任一无功负载(L或C),使之按表7的规定每次变化1%。表7中的参

数表示的是图2中流经开关K1的无功功率流的方向,正号表示功率流从逆变器到电网;每次调节后,记录K1断开至逆变器输出电流下降并维持在额定输出电流的1%以下之间的时间;若记录的时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则应继续以1%的增量扩大调节范围,直至记录的时间呈下降趋势。 h) 以上步骤中记录的时间都应符合5.5.1.3的规定,否则即判定试验不通过。

表6 试验条件A情况下的负载不匹配状况

试验中负载消耗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额定值的偏差百分比(%)

-10,+10 -10,+5 -10,0 -10,-5 -10,-10

-5,+10 -5,+5 -5,0 -5,-5 -5,-10

0,+10 0,+5 0,-5 0,-10

+5 +5,+5 +5,0 +5,-5 +5,-10

+10,+10 +10,+5 +10,0 +10,-5 +10,-10

表7 试验条件B和试验条件C情况下的负载不匹配状况

试验中负载消耗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额定值的偏差百分比(%)

0,-5 0,-4 0,-3 0,-2 0,-1 0,1 0,2 0,3 0,4 0,5

6.5.1.4 恢复并网试验

由于超限状态导致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再到电网恢复正常后,逆变器工作状态和恢复并网时间应符合5.5.1.4规定。 6.5.1.5 过流保护试验

使逆变器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50%时,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且其输出电流和停止向电网供电的时间应符合5.5.1.5规定。 6.5.2 防反放电保护试验

降低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使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电流表测量逆变器直流侧电流应为零。 6.5.3 极性反接保护试验

按图1接线,该项试验中直流输入源应采用光伏方阵或光伏方阵模拟器。在试验使用光伏方阵模拟器的情况下,应调节模拟器使其输出电压为逆变器的最大额定输入电压,且使其输出电流不超过逆变器额定输入电流的1.5倍。

将光伏方阵或光伏方阵模拟器反接,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1min后再将其正确接入,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6.5.4 过载保护试验

按图1接线,调节直流输入源,使其输出功率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应符合5.5.4规定。

11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6.6 通讯接口试验

检查逆变器是否通讯正常。 6.7 自动开/关机试验

通过改变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的大小来模拟日出和日落的日照条件,逆变器应按5.7规定自动开机和关机。

具体步骤如下:按图1接线,调节直流输入源,使直流侧电压从低于逆变器的允许直流电压工作范围下限的电压处开始增加,当直流侧电压高于允许范围的下限时,逆变器应能自动开机;待逆变器工作稳定后,调节直流输入源使直流侧电压下降到低于允许范围的下限时,逆变器应能自动关机。 6.8 软启动试验

逆变器启动运行时工作状态应符合5.8规定。 6.9 绝缘耐压试验

6.9.1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之前,应将所有不能承受高压的元器件从电路中予以排除。 6.9.2 绝缘电阻测定试验

用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以1000V试验电压分别测量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值。其值应符合本规范中5.9.1规定。测量绝缘电阻合格后,才能进行绝缘强度试验。 6.9.3 绝缘强度测定试验

用耐压测试仪分别对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按5.9.2规定进行试验,并符合5.9.2要求。 6.10 环境试验

6.10.1 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1中“试验A”进行。产品无包装,在试验温度为(-20±3)℃(户内型)或(-25±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6.10.2 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2中“试验B”进行。产品无包装,在试验温度为(40±2)℃(户内型)或(60±2)℃(户外型)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6.10.3 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3进行。产品在试验温度为(40±2)℃(户内型)或(60±2)℃(户外型),相对湿度(90±3)%恒定湿热条件下,无包装,不通电,经受48h试验后,取出样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2h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5。

表5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项目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机体和结构质量 逆变效率试验 并网电流谐波试验 功率因数测定试验

型式检验

√ √ √ √

出厂检验 √ √ √ √

试验方法 6.2 6.3.2 6.3.3 6.3.4

12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序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检验项目

直流分量试验 电压不平衡度 噪声试验

电压波动和闪烁试验 发射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辐射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过/欠压试验 过/欠频试验 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 恢复并网试验 过流保护试验 防反放电保护试验 极性反接保护试验 过载保护试验 通讯接口 自动开关机 软启动 绝缘电阻测定 绝缘强度测定 低温工作试验 高温工作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 防护等级试验

型式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厂检验

试验方法 6.3.5 6.3.6 6.3.7 6.4.1 6.4.2 6.4.3.1 6.4.3.2 6.4.3.3 6.4.3.4 6.4.3.5 6.4.3.6 6.5.1.1 6.5.1.2 6.5.1.3 6.5.1.4 6.5.1.5 6.5.2 6.5.3 6.5.4 6.6 6.7 6.8 6.9.2 6.9.3 6.10.1 6.10.2 6.10.3 GB 4208

7.2 出厂检验

每台逆变器都应进行出厂检验。一台中有一项性能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应返工后复试,复试仍不合格,则为检验不合格。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记录并且发给合格证方能出厂。 7.3 型式检验

7.3.1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 正式生产后, 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批量生产的产品,每隔3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d) 产品停产2年后恢复生产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3.2 抽样方法及判定规则

进行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经过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其数量为2台,按GB/T 2829标准规定进行。抽样采用判别水平为Ⅰ的一次抽样方案,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示,不合格质量水平取

13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RQL=120。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志

逆变器的适当位置应有铭牌。铭牌内容如下:

a) 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技术参数: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kW);

最大逆变效率(%);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V);

标称交流电压范围(V);

防护等级。

d) 出厂编号;

e) 制造日期;

f) 制造厂名。

8.1.2 包装标志

逆变器的外包装上有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标志和警示标志,按GB/T 191的有关规定执行。

8.2 包装

8.2.1 随同产品供应的技术文件:

a) 安装说明书;

b)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技术指标及参数;

d) 产品质量合格证;

e) 保修卡;

f) 用户意见调查表;

注:产品技术参数表参见附录A。

8.2.2 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 3873的有关规定。

8.3 运输

逆变器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震动、冲击和倒放。

8.4 贮存

产品使用前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在空气流通,周围环境不低于-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有害气体和易燃、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物品的仓库里,并且不应受到强烈机械振动、冲击和强磁场作用。

14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表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制造厂家

型号

推荐最大光伏方阵功率(kWp)

最大直流输入功率(kW)

最大方阵开路电压(V)

最大方阵输入电流(A)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V)

MPPT范围(V)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kW)

最大交流输出功率(kW)

工作电压范围(V±%)

工作频率范围(Hz±%)

最大逆变器效率(%) 交流输出

保护功能

电磁兼容直流输入 额定负载25%、50%、100%的效率(%) 功率因数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 夜间自耗电(W) 噪音(dB) 过/欠压保护(有/无) 过/欠频保护(有/无) 防孤岛效应保护(有/无) 过流保护(有/无) 防反放电保护(有/无) 极性反接保护(有/无) 过载保护(有/无)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外壳防护等级

15 通讯接口 电压波动和闪烁 发射 静电放电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冲击)辐射抗扰度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表A(续)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

抗扰度

长×宽×高(mm)

重量(Kg)

产品说明书(有/无)

用户手册(有/无)

产品合格证(有/无)

保修卡(有/无)

测试认证机构(附测试认证报告复印件) 电磁兼容尺寸文件要求

16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

基于并网逆变器的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分为主动式防孤岛保护方案和被动式防孤岛保护方案。被动式方案通过检测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或频率的异常来检测孤岛效应。由于被动式方案的检测范围有限,因此为了满足并网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安全标准的要求,必须采用主动式方案。主动式方案通过有意地引入扰动信号来监控系统中电压、频率以及阻抗的相应变化,以确定电网的存在与否。

主动式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主要有频率偏移、电流脉冲注入引起的阻抗变动、电力线载波通讯等。 被动式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主要有电压相位跳变、3次电压谐波变动、频率变化率检测、有功功率变动、无功功率变动等。

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应考虑以下规则: a) 要兼顾考虑检测性能、输出电能质量以及对整个系统暂态响应的影响;

b) 如果一个简单且成本低的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将孤岛效应带来的危害降低到其它的电力危害

以下,那么该方案即为适当的;

具有较好检测性能而成本较高的方案的必要性还存在争议。

17

更多相关推荐:
光伏并网申请函

关于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并网申请函电力公司光伏并网发电工程是投资建设的50Mwp光伏电站项目于年月日获得甘肃省发改委的核准甘发改能源号公司负责该电站的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工作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安装个1Mwp的发电单...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申请报告

附件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零陵卷烟厂5292K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申请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能源将近76由煤炭供给这种过...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投资方业主需要关注的问题是1投资方可先向当地电网公司了解和提出并网意向并填写申请光伏并网表格并网表格可由当地电网公司提供协助投资方是以居民个人申请的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以及...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

附近1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天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5万吨铜板带项目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5MWp所发电量以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特申请办理项目并网手续建设地址东营经济技术开...

申请办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流程

申请办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流程1业主提出并网申请到当地的电网公司大厅进行备案2电网企业受理并网申请并制定接入系统方案3业主确认接入系统方案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重复申请4电网公司出具接网意见函5业主进行项...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1业主提出并网申请到当地的电网公司大厅进行备案2电网企业受理并网申请并制定接入系统方案3业主确认接入系统方案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重复申请4电网公司出具接网意见函5业主进行项目核准和工...

上海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20xx年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适用于单位光伏项目申请

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申请表及填表说明

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申请表填表人填报日期年月日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申请表(非居民)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申请表非居民

光伏分布式户用发电站并网申请

光伏分布式户用发电站并网申请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电力公司本人以响应党和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号召下现在自家屋顶建设安装一套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机组功率为2千瓦所发电量以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特申请办理并网手续建设地址岚...

光伏发电并网申请书(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