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

时间:2024.4.21

附件1 申报项目代码 0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项目名称 泉州南音 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福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 月 日 2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福建省 项目名称 泉州南音 申 报 者 负 责 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泉州市为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陆地面积11014平方公里所辖区域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金门县待统一总人口约700多万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海、陆、空交通方便。 泉州古为闽越地三国时属建安郡晋代属晋安郡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建制改称泉州。海上交通开发较早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宋元时的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人的足迹遍及台、港、澳和南洋群岛及世界各地。 泉州地处亚热带山青水秀“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雅称“温陵”。晋唐以来中原多次战乱士族、皇族和百姓纷纷南迁泉州成为他们寓居的首选之地。中原文化随之带入由此文教昌盛人才辈出宗教林立和平共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泉州留下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迹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达14处之多。泉州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综合性试点城市。

3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民间音乐 代 码 04 分 布 区 域 泉州南音发祥于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漳州、厦门和三明等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等地区和国家均见流布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讲闽南语的南音文化圈。 历 史 渊 源 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由历代积淀而多元形成。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判断南音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不断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史书和典籍虽然缺乏完整的记载但音乐史家认为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仅从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型制、曲目内涵和记谱方法等方面遗存之一斑可以推测其发展脉络进而由南音现存形态“逆向考察”知其渊源之全豹。 一、南音演奏形式是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是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与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十分相似。 二、南音原称弦管源于魏晋时对丝竹音乐的通称。晚唐泉州、五代后蜀都以弦管描述乐事。历经千年这一专称早己消失唯独泉州南音世代保存弦管的名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出版的泉州南音曲谱仍以《泉州弦管南管指谱丛编》为书名。 三、南音乐器的横抱琵琶、竖吹洞箫又称尺八和五块拍板均是汉唐古乐器的遗制二弦宋称奚琴、三弦虽稍晚但也是数百成千年的古乐器。这些“文物式”的乐器不仅在泉

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和甘露戒坛的飞天乐伎手中保存而且也在各弦管班社世代传承、复制被认为是中国古乐器的博物馆。 4 四、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代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内容。其中“大谱”里的三套《金钱经》中的“番家语”、“喝哒句”“指谱”中的“兜勒声”、“普庵咒”以及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七撩拍等一直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并珍存着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某些信息。

五、南音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记谱对应“宫商角徵羽”旁边附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习见的“工尺谱”比“敦煌古谱”更严密为本乐种所独有专家认为是隋唐以前的遗存。 基 本 内 容 泉州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现存的曲目尚有二千多首套按照民间习惯称谓分述于下 一、大谱。即纯器乐曲有标题、曲谱和琵琶弹奏法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大谱原有十二套后来发展至十六套。其中以《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简称“四梅走归”和《阳关三叠》最为著名。又有三套佛教音乐《金钱经》极具研究价值。每套谱分为四到八个乐章不等一般可演奏十至二十分钟左右。 二、散曲。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伴奏由

歌唱者执拍板坐唱也可以手抱琵琶自弹自唱。散曲的数量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千首左右一说有三四千首甚至万首以上待证实。曲词的内容除了部分描写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等自然景观之外绝大部分是以第一人称抒发内心情感。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的人物故事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类共同理想和基本愿望。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一唱三叹的“大撩曲”如《月照芙蓉》唱十八分钟今有人称之为长抒情曲或“咏叹调”也有小部分“顺口而歌”类似民间小调的短小曲目俗称“草曲”。 三、指套。亦称“套曲”或被简称为“指”。每首“指”都有曲词、工乂谱、琵琶弹奏法和撩拍符号通常只用于演奏少用于歌唱。 5 原有三十六套后来发展至五十套。每套套曲由两首至七首的散曲组成以音乐的“管门”和“滚门”归类编辑成套。由洞箫主奏的称为“箫指”由嗳仔唢呐作为主奏乐器的称为“嗳仔指”。“指”除演奏之外还有一义即作为指导学生的必修教材因而有人以“琵琶指南”命名。凡要学习南音的人必先由教师口传心授并指导学生熟读默背四至五套“指谱”俗称“念嘴”即口传然后练习琵琶指法。

四、过支联套曲。它是 “指”、“谱”、“曲”严格按照“管门”、“滚门”重新组合的传统演奏、演唱的形式。一般都是确定“管门”之后先奏“指”然后依据“从慢到渐快到快”的规则有序地选择逐个“滚门”的曲目唱下去。“滚门”与“滚门”之间由“过支曲”衔接一气呵成不得停顿最后奏谱结束俗称“宿谱”。 南音

演唱形式主要为“丝竹相和执拍者歌”在室内为琵琶、三弦居右洞箫、二弦居左唱者执拍板居中。在室外同样是唱者执拍板居中而琵琶、三弦在左洞箫、二弦居右。 南音的正规演唱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唱曲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人唱完把拍板恭敬地递给第二人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最后是奏大谱结束。有的馆阁还搭“彩棚”或在舞台上放臵宫灯、黄凉伞传说康熙皇帝封赐弦管人为“五少芳弦”、“御前清客”故以此为荣耀。 南音之所以称为“泉州南音”或“泉州弦管”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唱曲时一律以泉腔闽南方言演唱咬字吐音必须以泉州府治所在地即今泉州市区的方言语音为标准音。泉州所属县区因地域声腔与标准声腔稍有差异特别是周边地区如厦门、漳州等地声调差异较大者要学习演唱南音都必须先学好泉州腔经过“正音”之后才能唱准其音韵。因此南音历来以地域声腔命名称为泉州弦管或泉腔南音。 南音以上述的“指、谱、曲”和“过支联套曲”、独特的演奏演唱形式和以泉腔方言演唱为特征之外加上自成体系的“工乂谱”以及汉唐遗制的古乐器便构成其基本完整的音乐传统体系。 6 及制品等 相关器具 一、南音乐器 南音乐器以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和拍板为主又有嗳仔、品箫及小打击乐器四宝、响盏、扁鼓、双铃、小叫等有的班社仍继续使用笙、云锣个别的还用筚篥和轧筝作伴奏乐器。 南音琵琶、洞箫是汉魏公元3世纪之前以来的古乐器遗制。琵琶是中国民族音乐的

主要乐器但全国现在使用的基本上是竖抱直项琵琶称为“北琶”唯独南音使用的是横抱曲项琵琶又称“南琶”。横抱琵琶产生于汉魏时期现在已很少见到仅在汉魏墓中和敦煌莫高窟能找到它的历史遗迹。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竖篴已流传于民间隋唐两代用于宫廷乐舞之中。宋代之后尺八在中国其他乐种中早已绝迹唯南音中尚保留至今。 泉州南音的拍板是承袭汉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而来的在唐代已列为胡部之乐器。拍板分四板、五板、六板等多种。泉州唐代垂拱年间公元686年建造的开元寺飞天乐伎用的拍板为五板建于南宋时期的东塔塔座上的石雕拍板是六板拍板也只幸存在泉州弦管中普遍为五板如今其他地方已很少见。 南音所有的乐器都由民间手工作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复制其产品除内销外还供应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地。其中名师名作如琵琶每件皆以万论价。此外还有明代瓷制的洞箫作为贡品现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2件和南京博物馆1件。 二、南音曲簿 南音以口传身授和手抄曲谱传世。早期的曲簿和刊本很难稽考幸得从海外发现两部孤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得先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在英国和德国发现的三种明代刊行的闽南戏曲弦管选集《满天春》、《钰妍丽锦》、《百花赛锦》是迄今发观最早的刊刻本。书中共收录曲词272首重复14首不附工乂谱部分有撩拍符号。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于19xx年翻译龙彼得部分论文连同三种 7 刊本以《明

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为名出版。该书保存了许多晋、唐、五代以来的音乐信息表明南音在明代就被称为“弦管”。 另外一本是南音界寻觅多年、只有残本没有全本的清代《文焕堂指谱》。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于20xx年从台湾学者手中征得全本。它的主要特点是十二套大谱、三十六套指谱都有工乂谱和撩拍符号是迄今发现最早刊刻的“指谱”。 上述各种曲簿包括精心制作的正式出版物和众多的民间手抄本都为南音的传承和守成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开发软件将工乂谱输入电脑并直译为五线谱和简谱意义重大。 三、音像制品 采用现代化手段保存南音有百年前的大唱片各种录音带、唱片以及数字制品不计其数。这些音像制品行销海内外为传承和弘扬南音发挥了无远不至、无处不在的作用。 8 传 承 谱 系 南音源于泉州远播海内外历经千百年脉传谱系十分复杂。南音传承是非家族性的在传承过程中以自愿为特征多为社会性松散型。绝大多数南音人是因爱好而业余参加活动以自娱为目的的。南音名师开馆授艺是传承的主要方式但开馆传授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四个月。学艺之人可以在不同的馆阁拜师学艺所以南音艺人常是师出多门南音技艺的师承关系也就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而是呈网状的交织传承。 这里仅以丁梦高、陈武定在泉州、晋南一带的师承脉络作简略说明。 ◆丁梦高男晋江陈埭人生卒不详。其学生有陈武定等又有本乡的丁文昌、丁轻气、丁金裕、丁南平

等。丁梦高同辈有柯豹、林心蚵生卒不详。 ◆陈武定男1861----1937泉州后山人被誉为“弦管状元”曾于1886年到台湾、1895年到菲律宾设馆传艺培养了大批弦管新人。 陈武定的学生包括 ①庄咏沂男1893----1977泉州市区著名弦管馆阁“回风阁”名师后任泉州南音研究社教师。 ②何天锡男1900----1962泉州市区著名弦管馆阁“回风阁”负责人兼教师后任泉州南音研究社社长。 ③邱志竹男1901---1972善吹洞箫。泉州市区著名弦管馆阁“升平奏”负责人之一后任泉州民间乐团教师。 ④吴瑞德男1900---1969善吹洞箫。泉州市区著名弦管馆阁“升平奏”名师后任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作曲。 ⑤陈天波男1906---1989泉州市区著名弦管馆阁“回风阁”主要成员后任泉州南音研究社副社长。 在以上弦管高手的熏陶或直接传授下泉州弦管开始有了女弟子 ① 陈玉秀

1936----19xx年参加省会演获奖现仍参加活动。 ② 马香缎女1943---1987著名南音演唱家。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各名家培养的二至三代学生活跃在海内外。 9 三、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南音的基本特征是“古、多、广、慢、美”。 一、乐种古老、源远流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发展至盛唐达到辉煌的顶峰后几经战乱便烟飞灰灭踪迹难寻。作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泉州南音传衍千百年始终与闽南其它文化样式生息与共。史料证明明、清二季有不少文人介入弦管的传播泉州南音始终在民间盛传尤其是19xx年后南

音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社会影响加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一直没有得到音乐、文化学术研究界的广泛关注。80年代初音乐界逐步重视和加强对南音的理论研究相继发表论文指出泉州南音是保存中国古老音乐最丰富的现存的重要乐种汉代的相和歌魏晋的清商乐和弦管盛唐的大曲、法曲和燕乐以至宋元以来的曲子词等等都可以在南音的音乐内涵、乐器形制记谱方法演奏形式等方面找到它们的历史遗迹和鲜活血脉。因此南音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乐曲量多。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音乐曾随时代的变迁而消逝。但泉州南音的历代先师除了用口传心授之外还开创了本乐种独特的辨音记谱方法以手抄曲簿为载体使各种的“指”、“谱”、“曲”传承下来。仅现存的纯器乐曲谱就有16大套有谱有词的“指套”为36套至50套散曲多达2000多首。南音分四个“管门”108个“滚门”保存了唐燕乐?6?7双调?6?8?6?7越调?6?8?6?7背双?6?8的调名和唐教坊的?6?7拂霓裳?6?8?6?7杜韦娘?6?8?6?7玉树后庭花?6?8等曲牌是一个容纳丰富古代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的宝库。 三、覆盖面广。民族音乐都有它的地域性往往囿于一地而终老。而南音却随着历代泉州人的足迹从刺桐城走向闽南各地进而跨越海洋走向港、澳、台南洋群岛形成一个约有5000万闽南人口的南音文化圈。自19xx年以来先后举办十五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泉州独办8次充

分显示了南音文化圈的活力与生机。 四、悠长缓慢。南音自宫廷、教坊和贵族之家逐步流向民间在与民 10 间音乐结合之后其悠长缓慢的特色依然存在。有人认为是反映了农耕时代的悠闲自得也有人认为这是它致命的缺点断言“老听众没了南音就会消亡”。但正是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却顽强地存活在弦友的心中大量的曲谱牢记在弦友的脑海中。当今海内外弦友常唱的旋律舒缓缠绵的《三更鼓》四空管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66年重编刊刻的《荔镜记》大撩曲七撩拍即一小节16拍《月照芙蓉》从新发现的明代刊本上可以证明它至少传唱了四百多年。至于纯器乐曲的大谱《四时景》、《梅花操》、《百鸟归巢》和《阳关三叠》及三套佛曲《金钱经》等其节奏都是舒缓的。 五、艺术之美。泉州南音使用的四件传统丝竹乐器和一些小打击乐器简陋古朴但奏起“谱”器乐曲和唱起“曲”来那古远优雅的旋律却令人难以忘怀。而歌唱者严守以泉腔闽南语或称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歌声正是在中原早已消失的“河洛语”与古乐相融合的遗存。 主 要 价 值 一、南音的幸存证明中国古老的音乐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南音以其悠久的音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音乐学界认为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十多年来“南音学”的研究己取得相当成果。南音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学术研究价值

它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同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南音古朴优雅、清丽委婉不但为本乡本土的听众所喜爱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三、南音既是闽南人生命形态的体现也是闽南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是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南音用泉腔闽南语演唱是闽南旅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共同语言交流方便沟通容易。19xx年以来海内外弦友大会唱先后举行十五届。两岸关系解冻之前交流始于南音后两地弦友往返频繁这些交流客观上发挥了两岸文化认同的巨大作用。 11 濒 危 状 况 1、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市场商品经济的繁荣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没有时间去背念曲谱、学习吹拉弹乐器也难得欣赏南音。产生于农耕时代悠长缓慢的音乐尤其是那些艺术质量较高、难度较大的大撩曲有先行“自然消亡”的危险其它的曲目也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2、外来文明的冲击导致审美方式的改变。闽南人数百年来都以出门看戏和听曲南音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生活方式。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南音已很少能吸引年青人的兴趣。 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导致许多人认为“新音乐”才是科学时尚的而南音等民族民间艺术是落后、守旧的因此对其妄加排斥使其生存空间变得狭小。 4、相关社区人口的流动变化。南音是当地长期农耕时代的产物季节性的农闲使

得许多人有充裕时间来欣赏悠长缓慢的南音。而今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他们告别了田园生活也告别了南音。 5、当前泉州城乡一些民间南音团体为了争取经济收入已改变南音在室内自娱自乐的性质转而搬到广场演出。为了吸引观众往往在南音中加入其它表演元素常有曲艺化、戏剧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严谨、高雅的南音走样变异也有的团体演唱人员未经认真学习训练便上台演唱以致艺术质量低下影响了南音艺术的声誉。 12 四、项目管理 管 理 组 织 组织名称 责任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13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一、保护南音、弘扬南音扩大影响已采取以下措施 ① 泉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启动“中国泉州南音 年”“中国泉州南音专场音乐会”已于20xx年11月4日在北京演出盛况空前。 ②精心排练南音节目于20xx年为世界传统音乐会37届年会 的专家学者演出后应邀去巴黎演出并于20xx年7月赴苏州演出都受到高度的评价扩大了南音的国际影响。 ③ 20xx年元宵节举办第八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内 外30多个团体数百人参加。期间参观南音陈列馆、举行座谈会通报保护与振兴南音的措施与成果增强了海内外弦友保护南音的自觉意识。 二、为切实保护和振兴南音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① 广泛征集南音文物创建“泉州南音〃戏曲陈列馆”并于 20xx年元宵展出陈列南音文物及图片约

3000件同时该项工作仍在继续。 ② 征集南音海外孤本已正式出版《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清 刻本文焕堂指谱》。 ③ 为适应弦友当前需要和便于“指、谱、曲”进入学校课堂 经由有关部门组织编校用电脑编排了《弦管指谱大全》工乂谱、简谱各一部、《南音常唱曲百首》部分工乂谱、五线谱、简谱并列年内可以出版。 ④ 从民间征集大量曲簿及其他资料已进入整理编辑阶段计 划今年内出版《泉州南音集成》20卷。 ⑤失传六十多年的“过支套曲联唱”由晋江市南音协会组织抢 救初步恢复两台曲目出版《弦管过支套曲选集》一书并录制VCD光碟已于20xx年7月上旬应邀去台湾演出。 ⑤ 继续推行南音进人中小学和大学课堂。泉州师院南音专业在 2003、2004两届招收40多学生之后20xx年开始面向海外招生并计划于年内出版《泉州南音系列教程》。 14 五、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一、尽力保护南音固有的人文精神、礼仪规范、古乐风貌切忌商业化和庸俗化弦管前辈重视唱奏时神态端庄不得进行戏剧性、曲艺化表演。 二、增强泉州南音既有保存中国古老音乐同时又保存中国古代汉语的双重意义的意识遵循“照古音”的传统注重叫字读音掌握文读白读规律最大限度地保存古音古韵的特色。切忌用现代话语代替古语、用普通话改造兰青官话。拟在适当的时候邀请有经验的弦管先生和研究地方音韵的学者举行座谈会集思广益将古音韵逐字记录在案汇编成书以便传世如元代《中原音韵》所做的

那样。 三、全面普查健在的资深弦管先生从生活、保健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性补助并采录其经验及了解保存的资料避免外流或散失。 四、尽最大能力抢救与保护南音的各项史料、曲谱并加以系统整理、校订、出版。 五、抢救与保护南音的各种古老乐器及其他用品不断充实南音陈列馆使之成为“南音博物馆”。 六、有计划分步骤地把南音的“指、谱、曲”以数字化方式保存。 七.

更多相关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

项目代码湛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保护单位主管部门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印制二一一年八月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某城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项目类别传统技艺项目名称某种食品申报市县区与单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某城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制二一一年三月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项目类别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1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3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4具有鲜明特色在街道内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表

第三批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申报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19xx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公约对人类的整体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这个公约不适用于非物质遗产因此在19xx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丁甲村龙灯黄州区文化局我灯是黄州府禹王城成家高山社庙灯俗称企龙灯实则宝龙灯现名龙灯此灯在方圆三十余里晓有名气历史悠久据考究此灯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传说灯高6米两侧有顶风飘带灯身画有全幅的...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

川大计科李潇霄1043041347苟艺1043041466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所有物名称铜梁龙舞国家省份或地区中国重庆市铜梁县纬度2950394114quot北经度1063392321quot东描述简介铜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铁王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项目类别传统技术项目名称荞面饸烙申报市县区与单位铁王镇文化站铁王镇文化站印制二一三年三月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项目类别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保护单位主管部门江西省文化厅印制二一二年月日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

泸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简介

泸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辰河高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辰河高腔产生于明初俗称辰河戏浦市是辰河高腔的发源地清湖南通志载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吟唱辰河高腔流传于今沅水中上游地区湘西自治州怀化地...

关于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关于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作者未知发布日期20xx717点击率16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各地州市文体广新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为推进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xx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为进一步规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