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

时间:2024.3.2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梁伍七

一、引言

中期评估之前,我校加强网络教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面授辅导+网络教学+小组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模型,该实践模型具有普适性,它没有考虑到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差异。中期评估之后,我校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着力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整改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20##年7月,我省电大总结提炼出“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该框架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该框架所要求完成的教学环节较多,比如面授辅导、期中考试、课程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教学、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由于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特点,若要求每位学员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上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指导下,应该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应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笔者结合开放教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将学员分为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强化课程上机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在20##年12月份的全省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在全省进行推广,实践证明,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如下。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以学校“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总结如下。

“双主为纲”指的是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我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安排导学课,根据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改革面授辅导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面授辅导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教材难点和重点,对学生预习、做作业、阅读资料和使用其它媒体进行学习给予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元交互”指的是师生之间,省校与分校,省校与中央电大,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除了面授辅导以外,开展多样化和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网上实时答疑、在线讨论、电话答疑和直播课堂等实时的交互活动。以网上答疑为例,课程每学期安排至少两次实时答疑。实时答疑不仅面向自己所辅导的教学班,还可以面向全省进行辅导,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央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答疑记录可以及时导入省校在线平台,省校在线平台的课程信息可以随时下发给分校的在线平台,这保证了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本课程主要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答疑区进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疑活动中,我事先确定答疑内容,把一些通常的复习内容如综合练习题、复习题、往届试卷的讲解等上网,这样能激发学员参加网上教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几年的实践,参加网上答疑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学生参加课程网上答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两个课堂”指的是传统课堂和虚拟课堂。传统课堂中的集中面授辅导要求教师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每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讨论区内完成的,属于虚拟课堂的教学环节。我事先精心设计好小组活动内容和主题,如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将第一次小组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即项目的多文件结构如何构成,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及生存期的概念以及形参和实参的结合方式。小组讨论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打消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顾虑和紧张感,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立体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等。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15%,形成性考核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情况考核,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环节包括课程作业、期中考试和课程实验等,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环节包括小组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邮件等;上机实验考试占15%,要求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期末笔试占70%,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和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时,以问卷调查法为例,设计的问卷栏目如对教师面授辅导的满意程度、教师是否能及时回答网上答疑的内容和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满意等。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并未理解课程所学内容,在实际上机实验时,学生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源程序拿来进行上机实验,而并未理解源程序的实质,所以一旦上机发现错误,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调试源程序,也就达不到排错的目的。所以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多上机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学员理解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样上机实验才有更好的效果。

笔者根据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理解难度大和上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结合课程的考核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合理引导不同类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是严格要求上机实验考试,该环节占课程考核要求的15%,要求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

该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既安排有面授辅导、期中考试和上机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环节,又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环节。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都是社会在职人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若要求每个学生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为此我在平时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具体见图1。对于这四类学生的特点,面授辅导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比如说对于第一类学生,由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且有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所以我将集中面授辅导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放在首位引导给学生,而将网上视频资源学习放在最后。

 

对于该课程的上机实验考试,由于该环节占课程考核要求的15%,考试内容是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以前采用的考核方法是:事先出5个左右的编程题目,题目所要求知识的综合性要求不高,让学员在实验室中现场完成2个左右的题目并在编译环境中调试运行,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答2个左右的题目,但是发现学员并不能通过该教学环节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起来,达不到将所学的课程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为此,我将本课程上机实验考试教学环节的要求做了如下改革:在上机实验考试的前10天左右发布考试题目,考试题目的综合性要求较高,基本上能够涵盖课程中所介绍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类的定义和设计,单链表的概念和相关操作,动态空间的申请和释放,输入和输出运算符重载等,在发布考试题目的同时,给学生做一次专门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请参见教学活动实录视频,上机考试时要求学生能够调试源程序并给出正确的运行结果即可。通过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学员普遍反映通过上机实验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后,以前理解不清楚的概念现在清楚了,以前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现在熟悉了,最可贵的是能够将书本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较好地回答了部分学员提出的学习该课程有什么用的疑惑。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分析

20##年秋季,我组织了面向全省电大师生的本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调查,共收到本课程分校评价表10份以及学生网上调查有效问卷248份。在分校评价表中,85%的分校课程辅导教师对这种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表示满意,认为照顾了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理念;81%的教师对本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表示满意,认为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案设计合理,课程资源丰富;87%的分校教师对课程总体效果评价表示满意。在学生评价表中,78%的学生对课程上机考核改革表示满意,认为通过上机考核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融会贯通,起到了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83%的学生对本课程网上教学表示满意,认为课程的VOD点播内容丰富,通过网上课程答疑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83%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教学效果评价表示满意。

另外,为体现该课程教学实践模型的实际效果,我选取了校本部开放教育学院和全省其它分校20##年至20##年的学生期末考试合成合格率数据(不含缺考学员),对这四个学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图表见图2。在开放教育学院,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模型在上述两个年度均进行了实践,其它分校只是在20##年度才进行了实践。图表显示,开放教育学院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均能维持在70%以上,在全省其它分校,20##年度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均较低,通过本课程教学模式在全省推广以后,20##年度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合格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并分别超过了开放教育学院,如果排除考试试题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期末考试合格率的提升,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模型在全省的推广和应用应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1.分类教学中,第四种学员比较难以管理和评价。虽然我将个别化学习辅导放在首位引导给该类学员,但是该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又无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个别化学习辅导的时间不能充分得到保证,个别化学习辅导的效果也难以保障。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该类学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要加强对该类学员个别化学习辅导的细心和耐心。

2.形成性考核的过程如何进行监控,防止学员在形成性考核教学环节中的作弊现象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针对四类学生有不同的形成性考核方案,方案也比较科学,操作性也较强,但对学员形成性考核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今后应进一步调整形成性考核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形成性考核过程的监督,确保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我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关怀下,克服了困难,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大胆探索,积极开展课改实验工作,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现就学校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符合新课程观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没有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改革实验将受到影响和阻碍。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构建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之更加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侧重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协作性的培养。

(二)重新修订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课后反思的具体要求。使备课更加贴近学生;讲课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体验;作业布置与批改更凸显梯度与自主性,真正达到了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

(三)对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奖励方案,教师考核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使之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硬制度,促进教师新课程实施的全程提升。

(四)完善教研组活动管理方案,增强了教师教研活动的主动性,民主性、针对性、规范性,形成了教研组自我管理、自主教研的浓厚课程改革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关心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制度下面人人平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励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深化校本研修,是重构学校文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成长,优化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每学期由每位青年教师提供一节优质课供全校教师研讨,教师全程自觉参与,乐意

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这个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出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师师互动的好势头,对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抓好常规教研制度。(1)我们从每周四教师业务学习入手,改变传统的“一人读众人听”的做法,成为“确定主题,多人发言,多家争鸣”的科研讨论形式。(2)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随着新课程实施深入,我们将面临更为复杂与深层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我校教师人手一份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至少选读一本有价值的教育书籍,每月精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并经常开展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3、提倡新的备课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改革了传统教师备课方式,充分利用我校已有微机资源,采取电脑集体备课方式,即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每周组织集中讨论2次,(一次周前备课,一次是课后反思)结合每位教师的不同感受,最后确定出本单元最佳的教学方案,并由组内每位教师分单元在电脑上设计完成,这样既促进了教师的合作精神,又为教师减轻了书写负担,将大量时间都用在了讨论实践教学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的深入改变了教师的备课理念。教师备课不再一味的模仿教参,而是教参与学生相联系,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突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在集中备课室为教师安装了宽带,有利于教师查阅前沿的课改动向,以此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4、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教师经历“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反思——撰写教育叙事——再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促进了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深化课题研究,为新课改实施提供理论武器

“以课题研究为课改助力,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是我校课改工作的一大重点。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与问题,然而建立课程课改实验科研课题,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很好途径,从而为推进课程改革实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我校近几年对课程改革实验科研课题从未放弃,并且显现了卓有成效地成果。为了将课题研究深入的开展起来,我校积极的组织教师开展“研讨课、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积极的进行课后的反思、积极的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注重教师“走出去”,领略“他山之石”的学习机制。同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为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

四、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课改精神

经过新课改实践我校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尝试、创新、发展的过程,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已经阻碍不了课改发展。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课改取得了一定进展,“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已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与教师心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学得轻松了,兴趣浓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更成为了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3、教师自觉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的课堂活动,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规范者的转换。

机械训练灌输少了,设计活动多了;讽刺挖苦的少了,引导鼓励、相互评价的话语多了;简单的对错评价少了,学生主动质疑发问的多了。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五、改革评价制度,推进新课改发展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我校将“评价”改革贯穿于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注重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课堂评价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生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入,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倡导实施多元评价模式。

A、评价目标全面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采取了多元评价模式,把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建立信心。评价目标的全面化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B、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在课改实验中我校教师改变了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了反思意识,培养了健康的心理。

C、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如在评价学生知识

与智力时,采用笔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常用课上的随机演示;评价操作技能,宜用课上操作实践;评价情感与态度,则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与学生间交往记录。这些平时的评价采用班级墙上专栏形式随时展出,极大的激励了学生进步。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尤其是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时,即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课程评价: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了课课反思,周周回顾,月月小结,期末总结的全程反思。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进行两次学生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逐步形成了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生机勃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直视课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突破的策略与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更多相关推荐: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课题名称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称计算机类课程设计报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猜数字游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xx级讲师20xx年11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I目...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专业软件技术班级20##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〇##年六月十二日团队介绍(一)第六小组成员构成组长:组员:(二)成员的不同分工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职工信息管理小型公司工资管理系统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小组成员20xx年9月6日一引言本题对程序有如下要求试建立一个类Worker用于描述职工对象具体要求如下私有数据成员int...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分数计算器设置班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K031241521姓名周林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周林张齐满二O一三年10月15日一课程设计问题描述分数计算器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报告课程设计2020学年第学期设计题目职工工资管理系统设计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设计时间20年1月日20xx年1月日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年月日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之课程设计上海电力学院课题名称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报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模仿ATM机存取款管理系统设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20xx年1月12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模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题目成绩管理系统指导老师杨雄学生学号083410148学生姓名张洋洋同组人员崔安超王龙辉魏彦浩时间20xx年11月29日目录第1章选题211题目背景212系统实现的具体分工21...

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号20xx03010308姓名杜云龙指导教师20xx年月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题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专业班级计算机0803学号20xx030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课教师尹剑伟设计题目网络聊天室所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年制班级学号0916150320学生姓名黄萌萌报告完成日期20xx年01月10日一题目描述及功能要求实现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05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名称面向对象的整型队列编程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月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需求分析1题目要求整型队列是一种先进后出的存储结构对其进行的操作通常包...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学院实验三函数的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练习重载函数使用练习函数模板的使用练习使用系统函数二实验步骤编写函数floatConvertfloatTempFer...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指导书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2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