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总结

时间:2024.4.27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如何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1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3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带我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1学习者是否拥有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只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你记忆术3进行组快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如何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式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性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如何培养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如何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的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的检查6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答:(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答(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

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答:(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5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答:(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5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60、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83、简述上好课的要求。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8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 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8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88、简述德育的意义。答: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89、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答:(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91、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9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97、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答: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99、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100、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10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答:(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10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08、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10、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11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1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1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P179)

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1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P180)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1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6、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

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11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学技能教师技能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式是内外兼修的结果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技能的特点1,示范性2复杂性3发展性4操作性5整体性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分解原则3示范原则4反馈原则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2书面作业法3对镜练习法4录音训练法5角色扮演法6模拟教学7介入教学8教育教学实习9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的特点1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备课的类型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备课的内容1备课程标准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2有助于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了解学生的内容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7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班级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和谈话法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验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2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课堂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课堂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3直观导入4问题导入5实例导入6审题导入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1导入要有针对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3导入要有趣味性4要适当把握导入的“度”5导入要有艺术性 课堂教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的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提问目的要明确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对话的作用1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 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3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1营造对话的气氛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3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要精当5书写要规范6时机要恰当 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3反馈必须及时4反馈必须准确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1强化目标要明确2强化态度要诚恳3强化时机要恰当4强化方式要灵活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结课的作用1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2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3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4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具有教学过度的作用 结课的方法1归纳结课2比较结课3活动结课4悬念结课5拓展延伸结课 结课的基本要求1要有针对性2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3要简洁明快4要有趣味性 作业的类型1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2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3按完成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批改作业要及时2批改方式要灵活3要尊重学生4批改态度要认真5批改符号要统一6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课堂观察的范围1课堂学习气氛2学生的学习行为3学生的神态表情4学生活动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1学习成绩2光环效应3期望效应4刻板效应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2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3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4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教学口语的功能1传递信息2调控课堂教学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4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响度3语速4语调和节奏5词汇 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教态语言的特征1辅助性2连续性3表情性4动作性5情境性 教态语言的功能1教育功能2传递信息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强化功能

教态语言的类型1身姿变化2面部表情3外表修饰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1身姿要稳重端庄2表情要真实自然3衣着要朴实整洁

教师常用文体写作1听课笔记2教学笔记3操行评语4教育科研论文 学法指导的途径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2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4召开学习方法研讨会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目的2要遵循学习规律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常规学法指导技能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2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4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5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6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7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合作学习指导的要求1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2分组要合理3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4全班共享合作成果 说课的性质1说理性2科研性3工具性4交流性 说课的意义1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说课的类型1研讨性说课2示范性说课3评比性说课4检查性说课 说课的基本内容1说教学目标2说教学内容3说学生情况4说教学方法5说教学程序设计6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听课的内容1“听”教师的教2“听”学生的学3听教学过程4听对教材的分析处理5“听”教学细节听课的基本要求1要认真记录2要善于思考3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评课的基本要求1评课标准要多元化2要坚持评课之道3评课要有提高性4评课要有激励性教学反思的特点1超越性2实践性3过程性4主体性5发展性 教学反思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的内容1观念与情感2教学行为过程 专业情感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自我 教学反思的途径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4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1教学日志2教学案例3行动研究4教师成长档案袋 使用教师成长档案袋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本人是档案袋的主人2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提供帮助3学校要恰当利用档案袋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定义 1教学方法与教育目的相联系2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意义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方法的分类1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分类2按知识的来源分类3依据学生认识积极性和独立性的程度分类((1图例讲解法2复现法3问题性讲述法4局部探索法5研究法))4依据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1组织认识活动的方法2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3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新的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方法2情景教育法3尝试教育法4成功教育法 愉快教学法 倪谷音倡导,是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理念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愉快教育法基本阶段1以趣激学,引发动机,展示目标2以趣导学,组织认知掌握目标3以趣励学,适时评价,反馈目标 情景教学法是李吉林首创,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基本精神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首创,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步骤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习讨论5教师讲演 成功教学法由刘京海提出 成功的内涵1成功的下限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3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4成功总是相对原有基础而言5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基本要素1积极的期望2成功的机会3鼓励性评价 我国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美国布鲁纳倡导,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提出解答假设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一定材料,在仔细评价的的基础上引出结论))2范例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 内容需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基本原则教学与德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统一,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四个阶段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3目标教学((美国布卢姆,环节包括1定标2实施3评价))4程序教学法((美国B.F.斯金纳倡导 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即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前苏联沙塔洛夫))6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乔治。洛扎诺夫 种类分类1直接暗示2间接暗示3自我暗示和反暗示 功能分类1暗示正效应2暗示负效应 原则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阶段1呈现新语言材料2运用语言知识))7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美国卡尔。罗杰斯)) 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体现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2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分为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的分类1知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思想,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3能力,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 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的规定1完成作业的条件2完成作业的速度3完成作业的质量4作业的类型 教学起点的设计1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1对学生认知因素的分析2对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分析3对学生社会因素的分析))2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3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2通览教材,鸟瞰全局3疏通教材,清除障碍4熟悉教材,重点记忆5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关键点)6精心设计,妥善安排7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教学时间设计1设计教学时间的纬度((1名义学习量2实际学习量3单元课时量4专注学习时间5教学时间的遗失))2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实践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教学方法分类: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作出充分准备2、所提问题的表述要简练明确3、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知识,发展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谈论法的基本要求:1、讨论的准备2、讨论的开端3、讨论的引导4、讨论的评价。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只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演示法的种类根据教具的类别分:1、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2、图片、图画、地图的演示3、实验的演示4、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的演示。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演示的目的,做好演示准备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并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3、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特点是把教学同社会建设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参观法的具体形式:1准备性参观2并行性参观3总结性参观。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1、参观的准备2、参观的进行3、参观后的总结。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三种。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

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进行独立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1认真编写实验计划2加强实验指导3做好实验总结。实习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便于获得直接经验。实习法的种类按实习场地分:1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2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3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运用实习法的基本要求: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2实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3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与评定,认真做好总结。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特点在于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学了会用的目的。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增强练习的自觉性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3练习安排要有计划性,方式要多样化,时间分配要合理。欣赏法的类型:一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欣赏,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三是理智的欣赏。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一、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二、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 三、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四章 教学组织的方法1. 教学组织的概念:教学组织是指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2.教学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特殊的师生动 (二)特殊的时空排 (三)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3.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四)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4.教学组织的选择:

(一)根据学校的物质资源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二)根据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三)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四)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五)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六)选择恰当时机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5.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班级授课制也称为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6.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学作用。7.班级授课组织的具体形式:

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8.班级授课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9.组织现场教学要遵循如下要求:

目标明确;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好现场的指导工作;做好现场教学的总结工作。10.班级授课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11.在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中,改革的重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化(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制,加强课程教学的交往互动(四)探索个别化教学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13.上好课需要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效果优异

14.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作业分为三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

15.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16.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方案。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17.媒体的概念:媒体是media的译名,是记录、存储、传输、调节和呈现信息的所有教材、实物、设施和人的总称。18.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特征和以下优越性:一是扩大了教学传播的范围和规模 二是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地传送事物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9.教学媒体的特性: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20.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教育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技术性原则(四)艺术性原则 (五)经济性原则

2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22.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在以信息技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对教学评价含义的理解:1由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2必须在有效收集教学系统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对教学系统的事实性把握为前提3教学评价内在的包含着一定的标准 教学评价的功能:1导向与激励功能2鉴定功能3改进提高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教学评价的分类: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3根据评价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4根据评价的方法来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5根据教学评价设计的层次与范围分类(宏观教学评价,中观教学评价,微观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论教 教学评价的编制:1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2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要求3设计教学

评价指标体的策略4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学评价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1学生成长档案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2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3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内容一个决策者4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的反映出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评价内容的收集:1录音作业2纸一笔作业电子化3短剧表演视频化 教学研究: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2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3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4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的功能:1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揭示教学活动内在的特性,增长教学知识,构建,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2改进教育实践 教学研究的价值:1教师的需求2学生的需求3决策部门的需求4管理部门的需求5公众需求6研究人员的需求 教学研究的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我国教学研究包括广大教师,基层教研员和专业研究工作者三个研究群体的合作 教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理论的方式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选题的来源:1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定2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中选定3从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规划中选定 选题的过程:1提出课题2调查研究3检索文献4课题论证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结构构成:1题目及署名2摘要和关键词3正文4注释5参考文献6附录 攒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教学研究课题鉴定的程序:1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2向课题主管部门申请鉴定3向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提供鉴定材料4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分析法5行动研究法6比较法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较广,研究课题较小2直接,客观。有表面性3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控制条件 观察法的要求:1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2目的明确3严密的组织计划4保持观察情境的自然性5克服观察中的主观倾向6正确记录科学解释 调查法的特点: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调查方法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调查表法 实验法:研究者按照教学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特点:1教学实验室有意识,人为地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变量,但在实验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2实验对象是青少年学生3教学实验会产生所谓的实验者效应 实验法的类型:从性质和目的上分(确认性试验,探索性实验,推广验证性试验)手段上划分(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从组织上(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试验) 实验法一般步骤:1提出实验课题2提出假说3设计实验方案4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5实验的实施6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7验证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8攒写实验报告 个案分析:典型分析法,解剖麻雀法,指对单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实际工作者基本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应用行动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运用行动研究法的前提条件2认真制订严密,科学的行动方案是行动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过程4.研究结果不能轻易推广 比较法含义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学现象在不同情况下地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学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比较法的作用1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2能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本专区,本单位的教学状况3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促使教学研究的发展4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运用比较法的要求1资料的可靠性与解释的客观性2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比较3比较事物的本质4比较法要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克服其不足

你认为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1、和谐社会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2、教育具有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民主政治和促进文化发展等重要的社会功能3、教育可以通过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提高国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

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根据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少年起飞”或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自我。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教师职业素养⑴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a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⑵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a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b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c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教育机智⑶职业道德素养a忠诚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该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过程。此模式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或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质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⑴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⑵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a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b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c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d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

用语言直观

11中小学教育的一般任务是什么或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2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3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4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1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⑴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⑵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⑴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⑴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⑵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⑶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6德育的意义和作用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17试述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改革思路: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18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里相容的氛围 19班级管理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和执行规章制度区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20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1根据马卡连柯“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班主任应如何处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1、“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含义2、管理要求:第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第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转化个体学生;第三,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22“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请你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谈谈对上述“四个学会”的理解1、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的理念3、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3为什么教育要以人为本,你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要点: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观)

24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1、学生是有个性 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事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学生2、19xx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3、教育领域中,作为未成年公民,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

教师资格证心得

成功不是一两天的付出之木土姑娘教师资格证备考心得一考前准备我是大四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资格证培训班的但是想要当老师的殷切愿望却是从小就根植在心底的所以这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的目的可能有的人是羡慕教师...

教师资格证总结

小学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实施要领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估阶段。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总结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2教师应当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责任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赛责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职业大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

教师资格证总结

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内部压题资料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

教师资格证总结

教育总结在大三上学期我们在学校统一报考了教师资格证除了必要的培训和考试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模拟的教学实习在这次的模拟教学中我真的是学到了很多这都是在任何的理论知识中找不到的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

20xx教师资格证知识点综合总结

20xx教师资格证知识点综合总结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oXVZF一单项选择题1说幼儿想象具有再造性是从来说的A想象发生B...

教师资格证总结2 (2)

教师资格证总结教学方法导论第一章1判教学方法必须明确两方面的思想和内容首先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其次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2判教学方式应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

教师资格证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一)

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归纳一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

(免费)天津 教师资格证 总结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20xx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大全

天津紫光教育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层次TEL4006111500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

教师资格证总结(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