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复习小结

时间:2024.3.19

耳鼻咽喉科学
OTORHINOLARYNGOLOGY

耳科学

【名词解释】

鼓室(tympanic cavity)为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以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鼓膜(tympanic membrane):鼓膜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为向内凹入、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高约9mm, 宽约8 mm,  厚约0.1mm。

Corti氏器: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咽鼓管(pharyngotymipanic)此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成人全长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咽口位于鼻咽侧壁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1-1.5cm)。自鼓室口向内、前、下达咽口。

内耳(inner ear)又名迷路labyrinth,位于颞骨岩部内,含有听觉与位觉重要感受装置。

咽鼓管圆枕(tubal torus):绕咽口的后方和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

听阈():刚能引起人耳听觉的某一最小声强值称听阈。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胶耳(glue ear):中耳积液极为粘稠而呈胶胨状者,称之为胶耳。

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不仅位于鼓室,还常侵犯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中耳胆脂瘤(cholesteatoma of middle ear)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肿瘤。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则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面神经核团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神经瘫痪,以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为显著特征。

中央型面瘫()为面神经核上半部分及上位中枢受损导致的面瘫,一侧面神经运动核以上的病变仅引起对侧颜面下部肌肉瘫痪。而蹙额、皱眉、闭眼功能不受影响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 SSNHL )。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一般在12h 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大于3 0dB 。

老年性聋(presbyacousis)是伴随老化过程中主要由于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自然的听力损失。

眩晕(vertigo)系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梅尼埃病 (Meniere’s disease)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Tumarkin耳石危象:突然倾倒,本能地做出反应,而神志清楚,可有眩晕。由耳石感受(椭圆囊、球囊)的突然变形引起,导致突然的前庭反射。

耳的解剖

1.耳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四部分。

内耳分为膜迷路骨迷路骨迷路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

2.乳突分4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3.供给内耳的血液主要来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迷路动脉

4.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和平衡觉。

5.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HZ范围之间,但以1000-3000Hz的声波最为敏感。

6.中耳生理功能是将外耳道内空气中的声能传递到耳蜗淋巴液。这种由气体到液体的声能转换是通过鼓膜与听骨链的振动来偶联。

7.咽鼓管功能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

(2)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

(3)防声和消声作用。

(4)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功能。

8.鼓室结构:鼓室有外、内、前、后、顶、底6个壁。 

l  外壁:由上鼓室外侧壁和鼓膜构成。

l  内壁:即内耳的外壁

l  前壁:下部以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

l  后壁:又名乳突壁

l  上壁:鼓室盖

l  下壁:借簿骨板与颈静脉球相隔

9.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3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前庭感受器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 症状

(1)耳溢液:间断性或持续性,量多少不一。性质为粘液脓,或稀薄或粘稠,有肉芽或息肉者,分泌物中偶可混有血液。

(2)听力下降:程度不一。

(3)耳鸣:可有可无。

2 检查

(1)鼓膜穿孔:穿孔位于鼓膜紧张部,大小不等,可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两种。

若穿孔的四周均有残余鼓膜环绕,无论其位于鼓膜的中央或周边,皆称中央性穿孔;如穿孔的边缘有部分或全部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则名为边缘性穿孔。

(2)听力检查

(3)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

3 治疗

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禁止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全聋)

中耳胆脂瘤

症状

(1)耳溢液: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的恶臭。

(2)听力下降:可有可无。继发性胆脂瘤一般均有较重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3)耳鸣:可有可无。耳鸣多为高音调或低音调。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鉴别诊断表

周围性面瘫

1.面神经核团的上半部分支配眼裂以上面肌运动,受双侧中枢支配。

面神经核团下半部分支配眼裂以下面肌运动,受对侧上位中枢的支配。

2.病理生理

神经失用(neuropraxia)

轴突断裂(axanotmesis)

内膜性神经中断

束膜性神经中断

神经断裂(neurotmesis)

耳聋

标准的正常人耳,能听到频率为20 ~20000HZ ,声强为0dB 的声音,人类言语频率通常在500 ~3000Hz 之间。

1.分类

按病变性质和部位分类分为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

器质性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按发病时间分类

先天性聋(congenital deafness )和后天性聋

以语言功能发育程度划分为

语前聋(prehngual deafness )和语后聋

2.言语频率听阈平均值:我国法定为以500Hz 、1000Hz 、2000Hz 三个频率为准

传导性耳聋

诊断

1.病史及专科检查

2.听功能检查:(1)音叉检查(林纳试验,韦伯试验,施瓦巴赫试验)

             (2)纯音测听

             (3)声导纳计检查

3.影像学检查

感音性耳聋

诊断

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详尽的耳鼻咽部检查、严格的听功能、前庭功能和耳咽管功能测试,必要的影像学检和全身检查等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客观的综合分析是其前提。

突发性耳聋

病因

1.感染 

① 病毒感染:病毒性神经炎或耳蜗炎被认为是SSNHL最常见的原因。

② 脑膜炎。③ 梅毒④ AIDS

2.肿瘤或瘤样病变

3.颅脑外伤及窗膜破裂

4.药物中毒

5.自身免疫反应

6.内耳供血障碍

7.先天性发育异常

8.特发性疾病、多发性硬化以及结节病患者可表现有SSNHL。

9.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性聋

病理

最大的临床损害是耳蜗和前庭

中耳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听骨链

诊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双耳渐进性听力损失,在排除了噪声性、药物中毒性、梅尼埃病、耳蜗性耳硬化症、听神经瘤和自身免疫性等耳聋后,应考虑为老年性聋。

眩晕症

1.人体对运动及姿势的维持和对空间的定位感最主要依靠以下三种系统来协调:

(1)视觉系统 (2)本体感受器(3)前庭系统,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

2.分类

(1)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疾病

耳蜗前庭疾患:①迷路内: Meniere病 ②迷路外: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

前庭疾患:①迷路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 ②迷路外: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中枢性眩晕:①血管性 ②肿瘤、外伤、变性疾患

(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1. 眼性眩晕2.颈性眩晕3.精神性眩晕4.循环系疾病5. 血液病6.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梅尼埃病

症状(p180)

典型的四联症状包括

l  发作性眩晕(recurring attacks of vertigo)

l  波动性、渐进性耳聋(fluctuating and progressive hearing loss)

l  耳鸣  (tinnitus)

l  耳胀满感  (aural fullness)

诊断依据

1 发作性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2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

3 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4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中耳炎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使咽鼓管闭塞。

临床表现

1. 听力减退:有感冒史,听力逐渐下降,伴有自听增强,有随头位改变听力暂时改善的现象是由于积液离开蜗窗的原因。

2. 耳痛

3. 耳内闭塞感,闷胀感,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4. 耳鸣,劈啪声,气过水声。

检查

1.鼓膜  早期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周边有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纹。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征。鼓膜活动受限。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

2.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传导性聋。

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B型鼓室压图(平坦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

C型鼓室压图(负压型)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治疗

1.非手术

(1)抗生素:

(2)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

(3)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减充血剂滴(喷)鼻腔。咽鼓管吹张。成人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张。

2.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

(2)鼓膜切开术

(3)鼓膜切开加置管术

外耳道疖

病因

1 不正确的挖耳,皮肤损伤

2 脏水浸泡外耳道  

3 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                 

4 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全身疾病作为本病的诱因。

外耳道炎

症状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1.疼痛,灼热感和胀痛。

   2.耳溢液,分泌物可为稀脓和稠脓。

慢性外耳道炎

   耳痒感,耳道内少量分泌物流出。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症

颅外:(1)颞骨内并发症:迷路炎,岩部炎及周围性面瘫

(2)颞骨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

颅内: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耳源性脑积水

鼻科学

第一篇:鼻及鼻窦的临床解剖学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外鼻位于面部正中间,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鼻腔的前上部、两侧和后部共有4对鼻窦,分别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一.外鼻的临床解剖(nasal cavity)

(一)外鼻形状:外鼻(external nose)呈锥体形,故有鼻椎体之称,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及软组织。

(二)骨部支架:骨性支架上方为额骨的鼻部、鼻骨,两侧为上颌骨额突

                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的游离缘共同围成梨状孔

(三)软骨支架:软骨支架由左右成对的鼻外侧软骨及大翼软骨构成。

                上侧鼻软骨、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下侧鼻软骨(又名大翼软骨)、小翼软骨、籽状软骨

(四)表浅组织:鼻尖和鼻翼皮肤较厚,富有大量皮脂腺、汗腺,是痤疮、酒渣鼻、鼻疖的好发部位。

(五)外鼻神经:运动神经——主要为面神经颊支支配鼻部运动。

                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所司,以后者为主。

                (一般不涉及,作了解。)

(六)血管及淋巴:1.动脉:鼻背动脉:为颈内动脉的分支,经内眦韧带出眶,分布于鼻背,临床上做鼻侧切口时较易出血。

                  2.静脉:外鼻的静脉分别经内眦静脉、面静脉而汇入颈内静脉。

                    注意:鼻面部的静脉可经内眦静脉和眼上、眼下静脉而与海绵窦相通,静脉管内又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故当鼻面部感染或疖肿时,若治疗不当或用力挤压,则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其它颅内并发症。

                  3.淋巴:汇入下颌下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的临床解剖(nasal cavity)

    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两部分。

(一) 鼻前庭:

 (二)固有鼻腔:固有鼻腔简称鼻腔。起于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梨氏动脉区(利特尔区little's area):在鼻中隔最前下部分的粘膜内血管汇集成丛称 为利特尔区。此处粘膜常发生上皮化生,小血管扩张和表皮脱落,最易出血,大多数鼻出血皆发源于此,故亦称鼻中隔易出血区。

       2.外侧壁:是鼻解剖结构中最为复杂的区域,也是最具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的部位,亦即鼻窦炎发病的关键之处,其结构极不平整。
   外侧壁上有突出于鼻腔中的三个骨质鼻甲,呈梯形排列,游离缘皆向内下方悬垂,表面被覆粘膜,分别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三个鼻甲的大小从下往上递次缩小1/3,前端的位置又递次后移1/3。

                 各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故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a.下鼻甲及下鼻道(inferior turbinate and inferior meatus)

           下鼻甲骨为一单独呈水平状卷曲的薄骨

          下鼻甲前端距前鼻孔约2cm,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约1~1.5cm,故下鼻甲肿大或肥大时,鼻塞甚剧,可引起耳部症状。

          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b.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erbinate andmiddle meatus)

             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中鼻甲是鼻内窥镜手术重要的解剖标志,手术操作时应严格保持在中鼻甲的外侧进行,可防止损伤筛板。

             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状隆起叫钩突,后上者为筛泡(内含1—4个较大的气房,属中筛房),在筛泡和钩突之间有一长约10—20mm,宽2—3mm的半月性裂隙,名半月裂孔。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延伸并逐渐扩大形成的漏斗状沟槽,称筛漏斗

           中鼻道3个鼻窦开口额窦经鼻额管开口于筛漏斗的前上端,其后便是前组筛窦开口,其后为上颌窦开口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它是以中鼻甲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孔、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开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的区域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最为关键,所以特将此区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c.上鼻甲及上鼻道(superior turbinate andsuperior meatus )

           上鼻甲属筛骨,位于鼻腔外侧壁后上方,为各鼻甲中最小者,有时仅为一粘膜皱襞。
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后组筛窦的开口)

         d.总鼻道(common meatus):各个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间隙。

           嗅裂(olfactory sulcus):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的部分。

     3.顶壁:呈穹隆状,甚为狭小,分为三段:

           前段:倾斜上升,为额骨鼻部及鼻骨的背侧面。

           中段:是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又称筛板。筛骨水平板是前颅窝底,嗅区有嗅丝  穿过到达颅内。筛板薄而脆,受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

           后段:主要由蝶突前壁构成。

     4.底壁:即硬腭,与口腔相隔。

  (三)鼻腔粘膜:前起鼻前庭内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过渡区,向鼻腔内延伸,广布于鼻腔各壁及各个鼻道,与口咽部、鼻泪管和鼻窦粘膜连续,按其部位组织学构造和生理机能不同,分为嗅区粘膜呼吸区粘膜两部分。

                粘膜下层具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为鼻分泌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鼻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随纤毛运动而向后移动的粘液毯(mucous blanket),是鼻粘膜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嗅区粘膜(olfactory region): 亦称嗅膜,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嗅细胞→嗅觉功能

         呼吸区粘膜(respiratory region):占鼻腔大部分。呈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具有丰富的静脉海绵体。中鼻甲和下鼻甲前端及鼻中隔下部前1/3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四)鼻腔的血管及淋巴:动脉:主要来自颈内的眼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颈外的上颌动脉〈蝶腭动脉和眶下动脉〉。
      静脉: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鼻腔上部静脉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
       淋巴:

                         鼻腔的神经: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

三.鼻窦的临床解剖

     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是鼻腔周围颅骨中方的一些含气空腔,一般两侧对称排列,共有4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依窦口引流位置和方向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分别开口于上鼻道和蝶筛隐窝。

 (一)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为四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约13ml,有五个壁。

       前壁:又称面壁。中央薄而凹陷,也称尖牙窝,行上颌窦手术时经此凿入窦腔。
             在尖牙窝上方眶下缘之下有一孔称眶下孔,是眶下神经和血管通过之处。

       后壁:与翼腭窝及颞下窝毗邻,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时,可侵犯翼肌,导致下颌骨运动受限,引 起张嘴困难。

       内壁:即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仅在接近鼻腔底处骨质较厚,愈向上愈薄,在下鼻甲附着处最薄,是经下鼻道进行上颌窦穿刺的良好部位。内壁的后上方邻接后组筛窦,为经上颌窦途径行筛窦刮除术的手术进路。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前上方。

       上壁:为眼眶的底部

       底壁:相当于上颌牙槽突,为上颌突各骨壁中最厚者,次壁与上列第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根部 有密切关系,这些牙齿的根部通常与窦腔仅由一层菲薄骨质相隔,有时直接埋藏于窦内粘膜之下,故牙根感染容易侵入窦内,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二)额窦(frontal sinus):额窦位于额骨的内外两层骨板之间,在筛窦的前上方,左右各一。

(三)筛窦(ethmoid sinus):位于鼻腔外上方筛骨内,是鼻腔外侧壁上部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前颅底之下的蜂窝状气房结构为4组鼻窦中解剖关系最复杂、变异最多、与鄙邻器官联系最密切的解剖结构。

          筛窦以中鼻甲附着缘为界,位于其前下者为前组筛窦(anterior ethmoid sinus),开口于中鼻道。中鼻甲后上者为后组筛窦(posterior ethmoid sinus),开口于上鼻道,实际上前、后组筛窦很难截然分开。

(四)蝶窦(sphenoid sinus):位于蝶骨体内,居鼻腔最上后方。

          顶壁与颅前窝及颅中窝相隔,顶壁凹陷形成蝶鞍底部,故可通过蝶窦行垂体肿瘤摘除术。

          外侧壁有视神经压迹和颈内动脉及三叉神经上颌动脉及三叉神经上颌支压迹。后壁为蝶骨体。

          前壁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后缘相接。

          下壁即后鼻孔与鼻咽顶。

          蝶窦开口位于前壁的上方,通过蝶筛隐窝。

第二篇:鼻及鼻窦的生理学

一.鼻腔的主要功能

    主要为呼吸、嗅觉与共鸣,另有反射、腺体分泌、免疫、吸收和排泄泪液等功能。

(一)呼吸功能:

                  1.呼吸的门户和通道

                  (1)鼻腔的呼吸引流:吸入的空气在鼻内孔处受到阻力后便分为两股气流,即层流和紊流。

                  (2)鼻阻力的产生和作用:鼻内或鼻瓣区产生的鼻阻力约为全部呼吸道阻力的40%---50%,

                  (3)鼻周期或称生理性鼻甲周期:系指正常人两侧下鼻甲粘膜内的容量血管呈交替性收缩与扩张,表现为两侧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呈相应的交替性改变,对比呼吸无明显影响,所以正常人常不自觉其鼻塞。

                  2.温度调节作用:当外界空气吸入鼻腔后即被调节到近似正常体温以保护下呼吸道不受损害,多赖于鼻腔广大而迂曲的粘膜和丰富的血液供应所维持。

    3.湿度调节作用:鼻粘膜中含有大量的脉压,在24小时的正常呼吸期间分泌约1000ml液体,其中大部分用以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少部分向后流入咽部。

    4.过滤及清洁作用:鼻前庭的鼻毛由四周伸向前鼻孔中央,对空气中较粗大的粉尘颗粒及细菌有阻挡和过滤作用。较小的尘埃颗粒吸入鼻腔后可随气流的紊流部分沉降,或随层流散落在鼻粘膜表面的粘液毯中,不能溶解的尘埃和细菌随纤毛运动到达后鼻孔,进入咽腔,被吐出或咽下。

    5.鼻粘膜纤毛系统的作用:人类鼻腔、鼻窦粘膜大部分为假多层柱状粘膜上皮,每个柱状上皮细胞约有250---300根纤毛,长度约5---6um,平均直径0.3um,在纤毛的表面覆盖者一层粘膜,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盐、粘多糖、粘蛋白、溶菌酶、IgA和95%之水。

(二)嗅觉功能
(三)发声共鸣功能:鼻腔在发声时起共鸣作用,鼻音为语音形成的一部分。

(四)鼻的反射功能:鼻腔内神经分布丰富,当鼻粘膜遭受到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可引起广 泛的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反应。反应的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反应的范围从打喷嚏到呼吸心跳停止。

(五)鼻粘膜腺体分泌功能

(六)鼻粘膜的免疫功能:鼻粘膜是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现的免疫活性成分,在上呼吸道粘膜防御方面起者重要的作用。

 (七)鼻粘膜的吸收功能:人类鼻腔粘膜表面积约150cm²,呼吸区粘膜表层上皮细胞约有许多微绒毛,可增加吸收的有效面积,鼻粘膜上皮下层有丰富毛细血管、静脉窦、动--静脉吻合支,以及淋巴毛细管交织成网,使吸收的药物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八)排泄泪液功能

(九)鼻粘膜功能的生理调节

二.鼻窦的生理

   1.增加呼吸区粘膜面积及促进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
   2.对声音的共鸣作用
   3.减轻头颅重量及增加头部在水中的浮力
   4.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
   5.保温促热作用

第三章 鼻腔和鼻窦疾病

一 鼻骨骨折

   鼻骨特点:后端窄而厚,前端宽而薄

       鼻骨骨折较之其他面部骨折更常见。骨折能累及上颌骨的额突和鼻中隔,以及粘膜的撕裂导致鼻出血。 软组织肿胀迅即发生,并使骨折断裂处变得不清楚。中隔血肿可发生于软骨膜和鼻中隔软骨之间,并可能感染;脓肿形成导致中隔软骨缺血和感染性坏死,造成鼻的鞍状畸形。
     最常见的畸形是鼻梁偏向一侧,以及另一侧鼻骨和上颌骨的额突塌陷。

  治疗:a.成人鼻骨骨折可在局部麻醉下复位;小儿需用全麻。

        b.用内外手法牵引可使鼻骨复位良好:将钝头剥离子伸到塌陷鼻骨的下方,将塌陷之骨向前向外抬出,而同时从对侧压迫以使鼻梁回复到中线。

        c.复位后可通过鼻内填塞和鼻外夹板固定。

        d.中隔血肿需立即切开引流,以防止感染和软骨坏死。

        e.中隔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难以保持,日后常需进行中隔矫正手术。

二 鼻疖 (furuncle of nose)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苗为主要的致病菌.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机体抵抗力低时(如糟尿病者)易患本病。

  并发症:1.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

          2.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

          3.眼蜂窝织炎。

          4.海绵窦栓塞为鼻疖屠严重的颅内合并症。临床表现寒颤,高热、头剧痛、病侧眼睑及结膜水肿、   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眼底静脉扩张和视乳头水肿等。

第四篇 鼻腔炎症性疾病

一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是鼻腔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很常见,有传染性,常反复发生。俗称“伤风”或“感冒”。

病因: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起本病,以鼻病毒(rhinoviruses)和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为主。

常见的诱因:全身因素,如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及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肾疾病)等,使呼吸道粘膜,特别是鼻腔粘膜的抵抗力下降。

            体质因素亦有一定关系。

            局部因素主要由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致鼻腔通气受限,影响鼻腔生理功能。邻近的病灶性疾病,对急性鼻炎的发生有诱发作用。

临床表现:

     (一)初期(前驱期):约1~2天,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粘膜充血、干燥。

   (二)急性期(卡他期):约2~7天,渐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腔发痒,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粘膜明显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可转为脓样。全身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胀、头痛等。

  (三)末期(恢复期):鼻塞逐渐减轻,脓涕也减少,若不发生并发症,则数日后可自愈。

诊断及并发症: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躯症状,如流感、麻疹、猩约热、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亦须与变应性鼻炎作鉴别。在急性鼻炎时,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扩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炎症亦可向下蔓延,发生咽喉、气管和肺的炎症。

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防止并发症。鼻腔通气引流,以促进恢复。

      全身治疗:减轻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可用阿司匹林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冲剂,合并细菌感染时用抗菌素。

      局部治疗: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液或局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二  慢性鼻炎 (chronic rhinitis)

鼻腔粘膜或粘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未恢复正常见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者,称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临床上将慢性鼻炎分为

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 rhinitis)

病因:

    1.局部原因: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②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的影响,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粘膜长期受脓液的刺激;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以致鼻粘膜容易反复发生感染,不易彻底恢复。③邻近感染病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④药物性鼻炎

     2.职业及环境因素:粉尘、有害的化学气体、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

     3.全身因素:许多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及烟酒嗜好等。

     此外,免疫功能障碍和变态反应亦与本病有关。

临床表现:

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的区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                    持续性鼻塞

粘液涕稍多                           粘涕,不易擤出

无闭塞性鼻音                         有闭塞性鼻音

无嗅觉减退                            有嗅觉减退

无耳鸣,耳闷                         有耳鸣,耳闷

鼻粘膜充血,暗红色                 粘膜肥厚,暗红色

下甲肿胀,表面光滑。             下甲表面不平,结节状,桑椹状。                                                

下甲柔软,有弹性。                 下甲硬实,无弹性。

对血管收缩剂敏感                   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治疗:治疗原则为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病因治疗: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锻炼身体,提高价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1)慢性单纯性鼻炎:1)血管收缩剂滴鼻通常用o.5%~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加重鼻塞,不宜滴用。

                                2)封闭疗法;

                                3)针刺迎香、鼻通穴

       (2)慢性肥厚性鼻炎:1)早期;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滴鼻,亦可作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 治疗。冷冻疗法或粘膜下电凝固术,使局部粘膜下产生疤痕组织.缩小下鼻甲。
2)粘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列无明显反应者,宜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第五篇:变应性鼻炎与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或称过敏性鼻炎: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导致的包含IgE介导的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

(一)最新的过敏性鼻炎分类方法:

根据病程,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

间歇性                              持续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症状发生的天数

<4天/周                          >4天/周

和病程<4周                       或病程>4周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轻度                                    中-重度(下列一项或多项)

睡眠正常                             不能正常睡眠

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正常             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娱乐等受影响

工作、学习正常                        不能正常工作或学习

无令人烦恼的症状                      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二)发病机制: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粘膜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非特异性鼻粘膜高反应性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特征,也就是鼻粘膜对正常刺激反应增加,引起喷嚏、鼻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加。

(三)过敏原:吸入性物质如螨虫、蟑螂、宠物脱落的毛发、花粉、尘土、霉菌等。

        职业性变应原:污染物如香烟以及来源于机动车和大气污染的成分如臭氧、二氧化硫等。

        药物最常见的是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

        食物变应原如海产品、大豆、牛奶等

        另外乳胶过敏也应引起医生重视

(四)  过敏性鼻炎四大典型症状

鼻痒:轻者鼻用有蚁行感,重时则难以忍受,而需不时揉摸鼻部

喷嚏:有连续的打喷嚏,常常连续数个或十数个

流涕:大量清水样鼻涕,严重时终日流涕不止

鼻塞:可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也可为两侧鼻腔交互性堵塞

(五)与普通感冒相鉴别

      1.感冒为急性发病,主要为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一般持续7~10天。

2.感冒开始可以为水样清涕,后期为黄色粘稠脓性涕。

3.感冒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

(六)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

       1.减充血剂:主要为局部应用,有麻黄素,羟甲唑啉等,收缩鼻通道血管,减轻鼻塞

       2.抗组胺药 

       3.糖皮质激素:鼻内糖皮质激素效果最佳

       4.鼻喷剂

       5.肥大细胞稳定剂(色苷酸钠)(肌肉注射:不推荐使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鼻痒,喷嚏和流涕的治疗效果优于鼻塞症  状,仅适用于轻症患者

     特异性免疫治疗

     手术干预: 手术本身不能治疗过敏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1.药物治疗无效的下甲肥大

  2.影响鼻腔功能的鼻腔解剖变异

  3.继发的鼻窦炎,鼻息肉

  4.霉菌性过敏性鼻窦炎

主要手术方法:

  1.激光

  2.射频、微波、消融

  3.下甲部分切除

  4.内镜下粘膜下切除

 (六)   并发症:哮喘、鼻窦炎、结膜炎、鼻息肉和中耳炎

     鼻炎常先发生于哮喘,所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可防止或减轻支气管哮喘,上下呼吸道反应具有一致性,并密切相关,因此诊治变应性鼻炎时应注意评估有无支气管哮喘,并给与相应的治疗。

     合并哮喘患者可在内科治疗哮喘同时合并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不变。

二 鼻息肉(nasal polyps)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它是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由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黏膜从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一)病因: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

引发鼻息肉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现多认为慢性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其主要原因

阿司匹林三联征: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疾病实体,包括阿司匹林性哮喘、鼻息肉和阿司匹林不耐受,主要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其他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及其复方制剂所诱发。

 (二)临床表现:进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

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但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单侧要小心内翻性乳头状瘤)。

息肉生长过大时,外鼻可发生畸形,鼻梁变宽而膨大形成“蛙鼻”。

       需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相鉴别。

 (三)治疗:手术加药物综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鼻息肉的复发率。

第六篇:鼻窦炎

一般鼻窦炎又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两种。两者区别再于发病时间长短,若超过3个月就称为慢性鼻窦炎了。

一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Aute Sinusitis)

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重者可累及骨质。上颌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筛窦炎次之,额窦炎又次之,蝶窦炎最少。

(一)病因:1.全身因素:全身抵抗力降低、特应性体质、全身性疾病

            2.局部因素:  ⑴ 鼻腔疾病:阻塞鼻道或窦口,阻碍鼻窦 的引流和通气

 ⑵ 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牙源性

 ⑶ 直接感染:外伤

 ⑷ 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长

 ⑸ 鼻窦气压骤变:航空、潜水、登山

      致病菌:化脓性球菌、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

(二)病理 :1.卡他期:

             2.化脓期:

             3.炎症侵及骨质或经血道扩散引起骨髓炎或眶内、颅内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

                  2.局部症状: (1)鼻塞  (2)多脓涕 (3)嗅觉减退  (4)头痛或局部疼痛:

               头痛特点:上颌窦炎:眶上额部、同侧面峡部或上列磨牙晨起轻,午后重

额窦炎:前额部晨起即感痛,渐加重,午后始减轻晚间消失

筛窦炎:内眦部或鼻根部,可放射到头顶部

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部处钝痛、头顶、耳后、枕部 早晨轻,午后重

               鼻窦炎头痛常有特点:(1)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2)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如为双侧必有一侧较重。

                                  (3)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引流改善、鼻腔勇气后头痛减轻。

(四)  并发症 1.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epidural abscess)

            硬脑膜下脓肿(subdural abscess)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脑脓肿(brain abscess)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thrombophlebitis of  the cavernous sinus)

               2.眶内并发症: 眶内炎性水肿 (obrbital inflammatory edema)

                              眶壁骨膜下脓肿(subperiosteal orbital abscess)

                              眶内蜂窝织炎 (orbital cellulitis)

                              球后视神经炎(retrobulbar neuritis)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4.咽炎(pharyngitis)、扁桃体炎(tonsillitis)

               5.喉炎(laryngitis)、气管炎(tracheitis)、支气管炎

  (五)治疗  1.全身治疗:①一般治疗  休息

                           ②足量抗生素  厌氧菌感染---替硝唑

                           ③抗变态反应药---必要时

                           ④病因治疗---邻近感染病变

              2.局部治疗:鼻内用血管收缩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3.体位引流

              4.物理治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

              5.上颌窦穿刺冲洗

二 慢性鼻窦炎 (Chronic Sinusitis)

(一)病因: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为三大主要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有时则无,较常见的是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症状。

      2.局部症状:多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多为暂时性)、视功能障碍:眶并发症

        眶尖综合征---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 复视甚至失明

(三)鉴别诊断:鼻窦良、恶性肿瘤,真菌性鼻窦炎,鼻咽纤维血管瘤

(四)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依据病史,鼻内窥镜检查和CT扫描

                        分型标准:(3型3期)

                        1型  单纯型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

                          1期          单发鼻窦炎

                          2期          多发鼻窦炎

                          3期          全鼻窦炎


        2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1期       单发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

                          2期       多发鼻窦炎伴多单发鼻息肉

                          3期       全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

        3型   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五)治疗 1、血管收缩剂滴鼻和糖皮质激素

2、上颌窦穿刺冲洗

3、置换法

4、鼻腔病变手术:中鼻甲、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偏曲纠正术

5、鼻窦手术:保守治疗无效

    ⑴、传统鼻窦手术方法

    ⑵、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切除鼻窦窦口复合体的病变,是目前主要手术方式

第五篇:鼻中隔偏曲和鼻出血

1 定义: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均称鼻中隔偏曲。

2 病因

(一)外伤:

外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外伤史常早已遗忘。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不显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始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伤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二)发育异常:骨和软骨的发育不均衡,腺样体肥大、自幼张口呼吸、硬腭高拱者的鼻中隔发育受限,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三)压迫因素: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3.症状

(一)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
(二)头痛:偏曲部分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三)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与距状突处粘膜变薄,而且常受到气流或尘埃的刺激,故常发生干燥糜烂,导致鼻出血。

4.治疗 手术方法

?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      鼻中隔成形术

?      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

?      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

鼻出血

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既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为多见

病因

局部原因   

(1)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伤,鼻或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等。严重的鼻和鼻窦外伤可合并前颅窝底或中颅窝底骨折,损伤筛前动脉,出血较剧,若损伤颈内动脉,则危及生命 

(2)鼻腔和鼻窦炎症: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损伤粘膜

(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糜烂、溃疡或穿孔

(4)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流出。早期多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致大出血。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

全身病因  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发生鼻出血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2)心血管疾病

(3)血液病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

(6)中毒: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8)内分泌失调

临床表现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名解)

咽喉科学

名词解释

咽峡: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咽淋巴环(Waldeyer):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

腺样体:又称咽扁挑体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形如半个剥皮桔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易存留细菌。居正中之沟裂最深,此处有时可见胚胎期残余的凹陷,称咽囊。

喉鸣(laryngeal stridor):喉部病变,喉腔变窄,呼吸时气流通过狭窄的管腔产生。

急性会厌炎(acute epiglottitis):是一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的疾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和急性变态反应性两类。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呼吸道反复发生塌陷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并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1.软骨共九块(记名字):
       
甲状软骨:最大的软骨。
        环状软骨:为位置最低的软骨。
        会厌软骨:与吞咽有关的软骨。
        弹性软骨。
        杓状软骨:一对
        小角状软骨:一对
        楔状软骨:一对

2.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的前方以环甲韧带(cricothyroid ligment)相连,上呼吸道阻塞时,可由此切开,行紧急的环甲状软骨切开术(cricothyrotomy)

3.喉腔分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3.喉的肌肉

使声带张开    环杓后肌

使声带关闭    环杓侧肌  杓肌(杓横肌、杓斜肌)

使声带紧张    环甲肌

使声带松弛    甲杓肌

使喉口关闭    杓会厌肌

使喉口开放    甲状会厌肌

4.喉的神经分为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5.小儿喉特点

l  位置高:3个月环状软骨平第4颈椎下缘,6个月降至第5颈椎。

l  软软骨未钙化;

l  淋巴丰富→炎症肿胀;

l  声门狭小,炎症水肿→呼吸困难

6喉的生理学

(1)呼吸功能

(2)发声功能

(3)保护功能

(4)屏气功能

7.急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8.            

 急性感染性会厌炎            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

病因             细菌或病毒感染               过敏反应

症状             喉部疼痛                     喉部堵塞感

压痛           舌骨及甲状软骨处有压痛         无压痛

体温              升高                         正常

实验室检查  WBC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WBC总数正常或略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局部检查        会厌红肿                      会厌水肿

治疗            抗生素为主                    糖皮质激素为主

预后            积极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好      可突然窒息,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9.呼吸困难分度(P472)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期喉喘呜和轻度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呼吸困难表现。吸气期喉鸣和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亦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

三度: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喉喘呜声甚响,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上腹部、肋间等处软组织吸气期凹陷显著。并因缺氧而出现,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症状。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病人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紫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昏迷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更多相关推荐:
耳鼻咽喉科实习小结

我们在耳鼻咽喉科实习期间,老师安排我们每天早上查房,还有观看教学光碟,在巩固耳鼻咽喉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我们掌握临床常见专科检查方法,如耳窥镜,前鼻窥镜,压舌板,音叉等的使用手法,还有了解常用仪器,如听力计、…

耳鼻咽喉科护士实习日记

熟悉耳鼻喉科7月17日星期五下午4时在郭护士长主持下开展了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护理为主题的专题讲课一概述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属生理现象婴儿出生时鼻咽部既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

耳鼻咽喉科实习总结报告

耳鼻咽喉学临床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鼻咽喉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观察各种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结果,掌握发病原理及疾病的发展规律,巩固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行病例讨论,锻炼学生…

耳鼻喉科实习护士小结

耳鼻喉科实习护士小结1耳鼻喉科护士实习小结在耳鼻喉就2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带教老师是xx医师上级带教是xx老师主任是xx老师跟值一次带教xxx老师刚刚进入医院对操作系统不熟悉没有其他同学上手那么快不过我还是比...

耳鼻喉科护士出科小结

耳鼻喉科护士出科小结1耳鼻喉科护士出科小结在出科工作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医院及耳鼻喉科的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言传身教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专业性...

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总结

温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总结(20xx-20xx年)一、科室概况:我科始建于19xx年,是温州市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目前拥有最尖端先进的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进口耳鼻咽喉显像系统…

耳鼻喉科新生儿科实习小结

实习小结耳鼻喉科新生儿科耳鼻喉科的老师都很和蔼不忙的时候会教我些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规范熟练进行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为病人吸除呼吸道内痰液必要时做了超声雾化及滴化痰药...

耳鼻喉科专科小结

耳鼻喉科专科小结一等离子灭菌器械吸切器2支撑喉镜镜柄2微型电动耳钻1钻头鼾症带光纤器械2蝶窦开放器械甲舌咬骨钳全麻开口器腺样体刮匙2成人0镜7个小儿0镜1耳内镜1成人301成人451成人701二常见手术及用物1...

耳鼻喉科对临床实习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耳鼻喉科对临床实习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最后训练阶段,通过医院的临床实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工作中融会贯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及…

皮肤科护士实习小结

皮肤科护士实习小结1皮肤科护士实习小结在皮肤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

实习护士出科小结范文

实习护士出科小结范文本人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quot三个代表quot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

实习护士出科小结

实习护士出科小结实习护士出科小结一通过10天的gt军训生活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海军战士的军人生活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放过宿舍里从细微的物品摆发到自己的床铺整理都严格要求站队时每一排都站得很整齐从排头的位置看就像是只...

耳鼻咽喉科实习小结(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