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20xx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时间:2024.5.2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xx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xx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xx年的4-5cm改为 “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高质量CPR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强调:

持续的高频率、高冲动按压决定预后,实际的按压次数和存活率有密切关系,同时要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避免过度通气。人工操作很难保持要求的频率与幅度,如不能迅速恢复应尽可能轮换操作者或使用机械。为减少按压中断,也有必要使用粘附除颤电极。这次指南里特别推荐了定量分析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用于指导CPR以及估计预后,这是一个对临床相当有帮助的项目,有了它就不必检查脉搏判断是否有自主循环,避免了在无脉电活动时没有及时开始CPR或过早停止CPR,还对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通气量是否合适有重大意义。

我觉得贯彻2010复苏指南最重要的还是向大众普及及时呼叫EMS和CPR的知识,否则医生还是无法挽救失去了抢救时机的病人。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医学会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要在大量公共场所张贴急救链示意图。同时指南明确了EMS接报中心有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电话指导旁观者的判断与救护。绝大多数的原发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强调一旦怀疑心脏停止,旁观者就要做到立即压、使劲压、不断压,不要犹豫,不要有不必要的担心,在城市,给出警警车配备AED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急救本来就应该运用全社会的资源,绝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

在复苏程序方面弱化了原发心脏骤停时人工呼吸的紧迫性,绝不是说弱化了人工呼吸的重要性,相反,这是没有解决的难题,基于现实退而求其次,以免什么都做不好。是否可以向中国大众推荐使用

ACD-CPR值得考虑,现成的工具-通下水道用的皮老虎还是很容易找到的,提压操作比徒手按压更简易,兼有较好的换气量。

对于医生,不会使用人工气道控制措施绝不是个光荣,我觉得食道联合导管或喉罩之类的盲插器械应能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可作为科室抢救必备器材,这样才能解决不会气管插管的老问题。

讨论PEA或一直线时是否用阿托品可能意义不大,用了是否有害?主要是强调所有的心脏复苏,除了能通过按压和除颤迅速复苏以外都要每3分钟给一次肾上腺素即可。其他的正性変时变力药物目前仍然没有一个能挑战肾上腺素的基石地位,用药看来还是无需复杂化。指南注明,最好通过监护生理参数来指导心肺复苏,同时评估并治疗可能的心脏骤停基本病因。目前,没有确定性的临床证据可证明早期插管或药物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正常和出院存活率。虽然仍然建议采取血管通路、给药以及高级气道置入等措施,但这些操作不应导致胸外按压明显中断,也不应延误电击。

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何时不对病人进行复苏?过去的指南里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

2010对于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仅接受了基础生命支持的成人,已制定“终止基础生命支持的复苏规则”,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使用救护车转移之前终止基础生命支持:

. 急救医务人员或第一旁观者没有目击到心脏骤停

. 完成三轮心肺复苏和 AED 分析后没有恢复自主循环

. 未给予 AED 电击

对于现场有高级生命支持急救人员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成人提供救治的情况,已制定“终止高级生命支持的复苏规则”,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使用救护车转移之前终止复苏操作: . 心脏骤停没有任何目击者

. 未实施旁观者心肺复苏

. 在现场进行一整套高级生命支持救治后未恢复自主循环

. 未给予电击

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指南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提出了应当集束化多科监护治疗的概念,内容细化了,首先还是脑保护。强调低温、脑电监测癫痫控制。对于优化血液动力学、神经、呼吸、代谢的意义似乎没有定论,控制血糖以前的指南里就有相关内容,既要避免高血糖也要避免低血糖,只不过现在给出了更具体的指导,心停时就测血糖也没什么奇怪的。有意思的是对于氧过剩的危害非常关注,氧饱和度高于94%就要谨慎给氧。

尖端技术对于有可逆转病因的情况大有可为,发生心脏骤停后确定患有 STEMI 或怀疑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建议进行急诊血管造影以立即实现梗塞相关动脉的血管再建,在发生心脏骤停后心电图可能不敏感或产生误导,即使并未出现明显的 STEMI 症状,也应该造影。昏迷不应作为禁忌症。

最后,培训、实施和团队是指南的新章节,说明保证CPR质量很难。

完整的指南很长,今年实际上发布了AHA与欧洲、国际三个指南,在部分章节根据地区情况是有差异的,比如MES系统。从阅读大陆版和台湾版与英文原版的摘要中发现理解还是有少许歧义,不过尚不妨碍掌握要领。

欧洲复苏委员会18日发布最新版的欧洲心肺复苏指南,快而深的胸部按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尽可能将体温降低到32摄氏度到34摄氏度是该新版指南强力推荐的三大措施。

欧洲复苏委员会介绍说,他们根据医学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5年前发布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

欧洲复苏委员会主席贝恩德·伯蒂格说,快速而有力的胸部按压对心脏骤停初步复苏尤其重要,完全没有受过急救训练的人甚至小孩也可以做,越早进行越好,这能有效将心脏骤停者的生存几率提高2倍到3倍。

正确的心脏按压方法是对准患者胸部中间按压,幅度至少达5厘米深,频率应至少每分钟100次。如果还能结合口对口人工呼吸会更好,大约30次按压后可进行2次人工呼吸。但心脏按压是最关键的,因为心脏停止跳动5分钟后就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害。

除了胸部按压外,该指南还大力推荐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该仪器俗称“自动电击器”,可自行检测心率并给予心脏电击,可配合语音指导使用,操作十分简单,能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

此外,最新研究证实,在心脏骤停后,将体温降低到32摄氏度至34摄氏度并保持12小时到24小时,能显著降低大脑受损害的几率。因此,该指南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这一措施。

研究人员呼吁,人们应接受急救培训,从专业人员处学习最新的急救方法,以便在危急时刻帮助挽救别人的生命。


第二篇:20xx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1

··3

·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张悦怡

陈香萍

施剑斌

庄一渝

2010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eycardiovascularcare,ECC)指南(简称2010CPR与ECC指南)[1]由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于20xx年10月18日正式发布。本文将回顾新指南中涉及

复苏的概念与技术的重要改变,以更好地理解最新标准,为临床复苏提供借鉴。

1指南简介

1.1指南发布过程19xx年AHA首次发布CPR与ECC指南,随后每5年一次,由国际复苏专家对

所有复苏领域的最新发表物和已完成的研究项目进行回顾、评价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正式的

CPR与ECC指南。目前该指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世

界各国的大型医疗机构,并作为很多国家实施复苏培训的指导。

2010CPR与ECC指南发布前经历了严谨的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

家通过讨论会、电话会议、在线或网上研讨会等形式对大量复苏研究与文献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分析和探讨,并与AHA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和专业分会一起编写而成,是根据数以万计由同行讨论的复苏研究总结出的国际临床指南。新指南的建议确保了复苏措施的安全和有效性,并基于证据评价和专家的一致意见推荐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但新建议并不适用于所有施救者、所有病人和所有的突发场景;新指南出台也并非意味着过去使用的指南是不安全或无效的。复苏指挥者应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指南所建议的相关措施。

1.2推荐分级2010AHACPR与ECC指南是在2010国际复苏联合会(InternationalLiaisonCommitteeonResuscitation,ILCOR)的CPR与ECC治疗建议

作者单位:310016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技能培训中心(张悦怡);重症监护室(陈香萍、庄一渝);急诊科(施剑斌)

的基础上形成,将ILCOR针对单个问题并基于循证的治疗建议进一步拓展至如何、何时提供治疗以及治疗提供者所需的培训等更为详细的内容。相关研究的证据水平数字分级系统(levelsofevidence,

LOE)已从20xx年的7级更新为5级,并根据措施、诊断和预后的类型分为好、良和差3个亚类。基于上述证据水平和证据质量将2010治疗推荐分为4级,删除了2005指南中包含的不确定级别,具体分级如下:①I级(益处>>>风险):表示操作/治疗必须实施或给予;②IIa级(益处>>风险):表示实施操作/提

供的治疗是合理的;尚需一些客观资料的研究支持;

③IIb级(益处≥风险):表示操作/治疗可以考虑;尚

需较多客观资料的研究支持,相应登记的资料可能有帮助;④III级(风险≥益处):表示操作/治疗不应实施或给予,因其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22010CPR与ECC指南重大改变的主要内容2.1CPR步骤从气道-呼吸-按压(A-B-C)更改为按压-气道-呼吸(C-A-B)。

2.2继续强调提供高质量CPR的一些举措,包括:

快速、用力按压;尽可能减少对按压的干扰;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和避免过度通气。

2.3建议按压时胸部至少下陷2英寸即5cm(2005指南建议按压深度约为1.5~2英寸,即3.75~5cm)。2.4

建议按压的频率至少应达100次/分(2005指南

建议按压频率约为100次/分)。

2.5创建了简化的成人CPR通用流程(见图1)。3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最基本措施,成人BLS基本内

容包括识别突发心脏骤停情况、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实施高质量的CPR以及对有指征者快速实施除颤。

3.1

2010CPR与ECC指南中关于BLS的关键性

改变

··4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

20xx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

图1成人BLS简化流程(2010指南)

3.1.1简化了BLS流程,“看、听、感觉”的动作已从

流程中删除

由于实施“看、听、感觉”具有不协调性

且非常耗时,2010CPR与ECC指南建议,对于任何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为喘息)的成人患者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按压。3.1.2鼓励未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手按压

(单纯胸外按压)式CPR

对于未经过培训的施救

者来说,单纯手按压式CPR较易实施,且急救中心调度员更易于通过电话实施指导。3.1.3给予呼吸复苏前先开始实施心脏按压(即使用C-A-B顺序代替A-B-C)鉴于安置头部位置、实施口对口呼吸或获取与装备皮囊-面罩装置行呼

吸复苏等均非常耗时,因此可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从

30次按压而不是2次呼吸开始,以减少实施第一次

按压的时间延搁。

3.1.4

更加关注确保高质量CPR实施的方法与措施

包括恰当的按压速度与频率、按压后胸廓的完

全回弹、减少按压的停顿或干扰以及避免过度通气。培训时应重点关注按压的正确实施。

3.1.5强调多科协作的高效复苏团队的组建复苏

时需要一支受过良好训练的施救者组成的高效团队来提供包括胸外按压、气道管理、呼吸复苏、节律识别、除颤和使用恰当药物等多项措施。医务人员应关注复苏团队的组建以使各项抢救措施能在第一时间内付诸实施。

3.22010CPR与ECC指南中继续关注的BLS的

关键内容

3.2.1早期识别突发成人心脏骤停应基于对病人

意识的评估和正常呼吸是否缺失来早期识别成人的突发心脏骤停。患者最初可表现为喘气式呼吸或有癫痫样发作,这些非典型表现常使施救者困惑而导致呼救或开始CPR的延搁。

3.2.2尽量减少对有效心脏按压的干扰应尽可能

减少对按压的干扰或中断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复苏终止,任何不必要的按压中断(如呼吸复苏时作不必要的较长时间停顿)均可降低CPR的有效性。

3.2.3淡化专业施救者实施脉搏检查的重要性检查

脉搏是一项较为困难的操作,即便是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施救者,在病人血压异常降低或缺失时,对有无脉搏的判断也常不准确,因此专业人员应用不超过10s的时间来检查脉搏。即便对随后发现并未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了胸外按压,也很少会导致

严重损伤。而非专业施救者不要作判断脉搏的尝试,当发现成人突然倒下,经评估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时,即视其为心脏骤停。

3.3成人、儿童和婴儿BLS关键内容总结见表1[2]

4电学治疗

2010CPR与ECC指南对于起搏、电复律和除颤

有一些新增加的内容,其目的为改善突发心脏骤停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率。

4.1院内外急救中结合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使用的重要性使用AED是院前

急救生存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在心脏骤停的当时应立即实施3项措施: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提供CPR和使用除颤仪。可考虑在院内环境下配备AED,尤其是当员工无节律识别技能时或在非经常使用除颤仪的区域,以便尽早实施除颤(目标为:病人倒下的3min内实施除颤)。

4.2

AED的使用范围包括婴儿如果有条件,施救者用AED对1~8岁儿童进行除颤时,应尽可能使用有儿童剂量衰减系统的AED。如果无法获得上述AED,应使用标准AED。对于婴儿(<1岁),最好使用

手动除颤仪。如无法获得手动除颤仪,则使用有儿童剂量衰减系统的AED。如果上述类型的机器均无法获得,可使用无剂量衰减器的AED。

4.3先除颤还是先进行CPR除颤前先实施CPR

能否改善心脏骤停者的预后目前尚未有定论。如果现场有2位施救者,一人应开始CPR,同时另一人应尽快获取除颤仪并准备除颤,如果病人在监护状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1

··5

表1

内容识别

成人

成人、儿童和婴儿BLS关键内容建议

儿童

没有呼吸或仅有喘气

婴儿

没有反应(所有年龄段)没有呼吸呼吸不正常(如仅有喘气)

10s内未触及脉搏(仅限专业施救者)

CPR顺序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按压中断气道

按压与通气比

(放置高级气道之前)

通气:由未受过培训或受训后技术不熟练的施救者实施时已放置高级气道设施的按压与通气比(专业施救者)除颤

CAB

至少100次/分至少2英寸(5cm)按压之间使胸壁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

CABCAB

至少前后径的1/3深度,约为2英寸(5cm)

专业施救者每2分钟更换按压人员尽量限制中断的时间在10s内

至少前后径的1/3深度,约为1.5英寸(4cm)

头后仰-托下颌法(专业施救者:怀疑创伤时用下颏前冲法)30∶2(1人或2人法)仅实施胸外按压

每6~8s给1次呼吸(8~10次呼吸/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每次呼吸用1s,有可见胸廓抬起

尽快连接和使用AED,除颤前后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每次放电后立即继续从胸外按压开始做CPR

单人复苏:30∶2专业施救者2人法:15∶2

单人复苏:30∶2专业施救者2人法:15∶2

态下,发现室颤到实施除颤的时间应控制在3min内。

速如室速可用100J;不规则宽波如尖端扭转型室速时应选择非同步除颤的剂量。

4.4

对室颤者实施1次除颤结合CPR的流程未改施救者应尽可能缩短心脏按压停顿与实施除颤

4.6起搏的指征不主张在停搏型心脏骤停患者

中常规应用起搏,因其不能改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但对于用阿托品或其他提高心率药物无效的心动过缓,可考虑起搏。

之间的间隔,并在放电完成后立即开始CPR,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即便是短暂的CPR中断也是非常有害的。

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

4.5除颤与复律的机器波形与剂量选择

4.5.1波形过去10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显示,除

颤或复律时使用双相波机器比单相波更为有效;但尚缺乏不同类型的双相波之间进行比较的临床资料。

support,ACLS)可影响生存链的各个环节,包括预

防和治疗心脏骤停,改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预后的各项措施。2010指南继续关注有效

4.5.2剂量除颤或复律时的能量应选择逐渐递加

ACLS实施的基础,即及时、不受干扰的高质量CPR起始的有效BLS,在倒下的几分钟内对室颤/无脉性

室速实施除颤等。

还是固定目前尚不明确。如果首次放电终止心律失常的努力未获成功,则可考虑选择更高剂量。单相波除颤的建议剂量为360J,双相波可选择制造商为对应波形所推荐的120~200J,或使用默认的200J。电复律的剂量根据心动过速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如为规则的窄波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或房扑),初始剂量常选择50~100J即已足够,无效时可逐渐递加;不规则的窄波如房颤时可选用120~200J(双相波),单相波机器可选择200J;规则的宽波心动过

5.1传统的ACLS流程简化为环形流程(图2)新

的ACLS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简化和综合,更关注影响预后的各项措施的重要性,包括高质量不间断的

CPR和尽早对室颤/无脉性室速实施除颤。而建立血

管通路、用药和高级气道设施安置等措施应在不干扰胸外按压或延搁除颤的前提下开展。此外,不再主张无脉性电活动(PEA)和停搏的处理时常规使用阿托品。

··6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1

成人心脏骤停

呼喊求救/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图2ACLS心脏骤停简化流程

5.2气道管理中建议使用持续的定量波形二氧化

碳浓度监测在整个围心脏骤停阶段,建议对气管

插管患者进行持续的定量波形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当成人患者使用定量波形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时,可根据潮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值来确认导管的位置、监测CPR质量和检测是否已恢复自主循环。另外,在心脏骤停的气道管理中,不再主张常规使用环状软骨按压。

5.3症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新主张①对于病情

稳定但类型不明确的宽波心动过速,如果节律规则且为单形性QRS波,可考虑用腺苷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②对于症状性或不稳定性心动过缓,建议将静脉滴注变时作用剂作为阿托品无效时可替代体外起搏的同等有效的措施。

6

心脏骤停后管理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后管理是2010指南新增加的章节,因

自主循环恢复后实施系统化管理对于提高存活者的神经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为了改善恢复自主循环后被送到医院的心脏骤停者的生存率,应提供全面、有组织、完整和多科合作的连续性心脏骤停后管理。治疗应包括心肺和神经功能支持,按指征提供治疗性低温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

naryintervention,PCI),预见、治疗和预防多脏器功

能障碍等。应尽早实施脑电图检查以诊断癫痫,并及时解读脑电图结果,对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患者也应给予频繁或持续监测。

7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管理

2010指南更新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评估和治疗建议,规定了专业施救者对怀疑或确定为ACS的患者在症状出现最初

几小时内所实施治疗的范围。一系列重要的策略和内容包括:对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l-

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系统管理、院前检查12导联心电图、运送至有能力实施PCI治疗的医院以及发生心脏骤停后确定或怀疑为STEMI

患者的综合性管理等。

8成人卒中

8.1通过结合公众教育、急救中心派遣、院前识别

和分检、医院卒中系统建立以及卒中单元管理等举措,卒中治疗已取得显著成效。

8.2

直接将急性卒中病人分检至指定的卒中中心

的新建议已添加至卒中流程中,同时建议将卒中病人收入专门的卒中单元并由富有治疗经验的多科协作的卒中团队实施管理。

8.3继续强调再灌注(溶栓)的有限时间窗问题,越

早开展治疗预后越好,如果病人不适合静脉溶栓,则可考虑动脉内溶栓或有条件时行机械性血管再造术。

8.4病人进入急诊室的3h内应收入卒中单元。近

期研究显示,在卒中单元治疗的效果好于普通病房,且卒中单元治疗的积极影响可持续数年。

9儿童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9.1儿童基础生命支持

9.1.1婴儿和儿童的CPR是以30次胸外按压(单人施救)或15次按压(有两位专业施救者参与复苏时)开始而不是2次人工呼吸(即CPR的顺序为C-A-B而非A-B-C)。

9.1.2为获得有效的胸外按压,施救者的下压深度

应至少为胸壁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对于婴儿相当于

1.5英寸(约4cm);儿童相当于2英寸(约5cm)。9.1.3对婴儿除颤时用手动除颤仪优于AED。如果

不能获得手动除颤仪,最好使用有儿童剂量衰减功能的AED。如果两者都无法获得,可使用没有儿童剂量衰减功能的AED。

9.2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9.2.1婴幼儿的心脏骤停管理中加入了特殊情况下的复苏指南,包括单心室儿、Fontan或hemi-Fontan/双向Glenn分流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先天性心肺疾

20xx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1

··7

9.2.2目前尚缺乏儿童治疗性低温的研究结果,但根据成人治疗性低温应用的情况显示,对于院外目击倒下的室颤性心脏骤停青少年,如经复苏后仍昏迷,实施治疗性低温(32~34℃)可能有益。对心脏骤停复苏后仍昏迷的婴儿和儿童也可考虑治疗性低温。

9.2.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婴儿、儿童和年轻人的

突发死亡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这些变异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如离子通道病等,正确诊断对死者家属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新指南建议:对无明确诱因下突发的儿童或年轻人心脏骤停,应采集完整的过去史和家族史(如晕厥史、癫痫、无法解释的意外事件/淹溺或年龄在50岁以下的突发死亡)并回顾先前的心电图。如可能,所有突然死亡的婴儿、儿童和年轻人应做全面尸检,并保存尸检组织标本以进行基因分析。

10新生儿复苏

10.1有证据表明,吸引对新生儿是有风险的,尚无

足够的证据反对或支持对经胎粪污染的羊水中娩出的胎儿是否应进行常规的气管导管内吸引。因此新指南建议:对于存在明显自主呼吸障碍或需要实施正压通气的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吸引。

10.2建议新生儿按压与通气比仍为3∶1。如果明确

为心源性心脏骤停,应考虑较高(15∶2)的比例。3∶1的比例可提供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这点对于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新生儿非常重要。有两位施救者时可使用15∶2的比例,因较高的按压通气比可能对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新生儿有益。

10.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不需要复苏的足月儿或早产儿,延迟夹闭脐带至少1min是有益的。对需要复苏的新生儿是否延迟脐带夹闭尚无足够证据。

11

伦理学问题

目前,关于指导作出撤离生命维持决定的证据

尚有限。对于实施治疗性低温的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在心脏骤停后3d,根据条件进行临床神经征象、电生理研究、生物指标检查和造影。对于实施治疗性低温的心脏骤停患者,临床医生应在72h后记录所有可行的预后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做出最佳临床判断,以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撤离生命维持的决定。

12培训

培训、实施和团队合作是2010指南新增加的章

节。此章节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

12.1旁观者CPR能显著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

率,然而能获得这项有可能挽救生命的治疗的心脏骤停者远未达到一半。应采用各种方法提高旁观者实施CPR的自愿度。包括对CPR技术的正规培训,如对不愿意或无能力实施传统CPR的人员培训单纯按压式CPR;宣传实施CPR感染疾病的低风险性以及其他一些针对性培训与教育,以帮助施救者克服面对真实心脏骤停者的惊慌或恐惧心理。

12.2急救医疗系统应能提供调度员的电话指导,

以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患者并采取CPR措施。调度员应指导未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CPR。

12.3通过“边看视频边练习”(以视频为主导)的方

式学习BLS技能可获得与导师主导的传统CPR课程同样好的效果。

12.4为减少心脏骤停者实施除颤的时间延搁,AED的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受过正规培训的人群,但AED培训确实有助于改善模拟时的表现,故而仍

建议继续此培训。

12.5成人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中应继续包含

团队合作和领导技能的培训;以学员主导的讨论会有助于学员和团队回顾和改善所实施操作的有效性。

12.6复苏培训课程应包含正式的测试内容,用于

评价学员完成课程目标情况和课程的有效性,不能单独依赖书面测试来评价学员的ACLS技能掌握情况,即课程考试应包括操作测试的内容。

12.7目前BLS与ACLS证书的有效期为2年,在

此期间应对施救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按需要进行知识更新或强化。

12.8

CPR的即时反馈装置可能有助于对施救者的培训,并可作为真实心脏骤停场景下改善CPR质量

的整体策略的一部分。

12.9

通过基于系统方式来改善复苏实施质量的举

措如区域救治体系和快速反应系统等,可能有利于降低心脏骤停者存活率的易变性。

13急救

13.1证据显示,非专业人员或一些专业人员如未

经培训,将无法识别过敏反应的征象,因此由上述人员对过敏反应者使用肾上腺素将是一个问题。故而建议对过敏反应者初次用肾上腺素后应尽快启动急

(下转第22页)

··22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xx年1月第九卷第1期ClinicalEducationofGeneralPracticeJan.2011,Vol.9,No.1

生长的双重作用,能够促进胚胎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成熟神经元的存活,促进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胚胎时期,NGF分布广泛,含量较多,出生后分布区域明显减少且含量下降,至成年保持较低的水平[6]。

参考文献1

TangXQ,CaiJ,NelsonKD,etal.Functionalrepairafterdorsalrootrhizotomyusingnerveconduitsandneurotrophicmolecules[J].EurJNeurosci,2004,20(5):1211-1218.23

席康明,姜开军.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5):490.

Aloe等[7]发现只要给予受损的神经元细胞适当的生长环境,即予以神经生长因子,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是可以再生的。以往认为外源性NGF是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现在已有实验证实,新生动物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缺氧缺血损伤后血脑屏障通

透性可增加[8]。在神经系统遇物理、化学等多种损害时,外性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减轻伤害的程度,促进再生神经纤维生长,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细胞代谢对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治疗组对出生后3至36月的CP患儿通过外周途径(肌注)早期、较足量给予NGF,能提高小儿

RosenbaumP,PanethN,LevitonA,etal.Areport:the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cerebralpalsy[J].DevMedCh-ildNeurol,2007,49(2):8-14.

45

陈秀洁.并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J].中国康复,2003,18(4):207-209.

ParkIK,LeeKY,SongCW,etal.Immunohistochemicallocalizationofnervegrowthfactor,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and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inmesencephalon,rhombencephalon,andspinalcordofdevelopingMongoliangerbil[J].JVetSci,2002,3(3):239-245.

6CrollSD,SuriC,ComptonDL,etal.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transgenicmiceexhibitpassiveavoid-ancedeficits,increasedseizureseverityandinvitrohyperexcitabilityinthehippocampusandentorhinalcortex[J].Neuroscience,1999,93(4):1491-1495.

CP治疗效果,无论是发育商评分、总有效率还是头颅CT阳性降低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其补充内源性NGF不足,促进再生神经纤维生长,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该药物使用无

明显副作用。

但本次研究患者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能进行长期的预后观察,因此,NGF治疗CP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接第7页)

7AloeL,LannitelliA.Neurotrophicfactorsandbraindamagein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aroleofnervegrowfactor[J].AnnIstSuperSanita,2001,37(4):573-580.

8栾佐,马波,周正,等.血脑屏障对碱性细胞生长因子通透性的实验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1999,14(3):116-117.

(收稿日期

2010-06-26)

王劲)

(本文编辑

仅限于直接压迫无效或无法实施、急救人员接受过正确使用止血带的培训的情况下使用。

救系统,然后再考虑随后的用药等处理。

13.213.3

除了潜水减压性损伤,没有证据显示由院前由院前急救人员对出现胸部不适者给予阿司

13.6对于毒蛇咬伤的患者,不管是否为有神经毒素

的毒蛇咬伤,加压固定和包扎对其均有益,但在现场对固定绷带应施压力大小的估计或指导较为困难。

急救者对患者实施给氧有任何益处。

匹林尚有争议,文献提示,对于出现冠脉缺血性表现的患者,如没有阿司匹林过敏或出血性疾患,则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其有益;但院前急救人员能否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或阿司匹林使用的禁忌证与使用时机尚不明确,而这些因素常可延搁医院内确定性治疗的实施。因此鼓励院前急救人员应尽早启动急救系统,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可考虑对没有禁忌证的胸部不适患者使用阿司匹林。

13.713.8

新增了对水母蜇伤的治疗建议,如尽快用大运动或热急症所致的脱水使用口服补液疗法

量醋冲洗蜇伤处等。

显示与静脉补液治疗一样有效。

参考文献

1AmericanHeartAssociation.2010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0,122(suppl3):S639-S870.

13.413.5

没有证据显示安置有呼吸的昏迷患者于康复止血带可以控制出血,但压迫时间过长可引

2

位对其有益。

起压迫部位远端的肢体坏疽和系统性并发症如休克和死亡等,鉴于上述原因和其正确使用存在的难度,

AmericanHeartAssociation.Comparisonchart[EB/OL].2010-11-10./AHA_CPR.

(收稿日期

2010-11-25)

王劲)

(本文编辑

更多相关推荐: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技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我院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三楼会议室给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这堂课不仅让...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心脏骤停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CD在所有的疾...

心肺复苏考核总结和评价

洛阳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总结和评价一考核时间二考核地点三考核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四参加检查人员全院参加考试人员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100五存在的问题1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欠妥2患者体位摆放不对...

刘兴茂浙医二院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doc

赴浙医二院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受援疆指挥部及拜城县人民医院委派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于20xx年12月07日至12月16日参加了在浙医二院举办的20xx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不但使自己熟知并规...

心肺复苏培训总结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及考核总结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能力的成功率医教科组织于20xx年11月02日在宿舍楼地下室示教室给全体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本次参加培训人员应到...

心肺复苏考核总结

急诊科业务学习心肺复苏考核总结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科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科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科于20xx年x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

心肺复苏总结

会宁县老君坡镇卫生院急救操作技术专项比武活动总结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综合救治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会卫发20xx111号文件精神经过院务会议研究决定我院于20xx年9月15...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骤停状态下护理人员如何运用心肺复苏这种有效方法对病人实施急救以挽回病人生命以及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比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与未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

15例心性猝死心肺复苏成功治疗体会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困难最代表水平最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之一心性猝死SCD占猝死人群的80以上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为临床急救医务人员所关注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5例SCD患者的情况报告如...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经验谈---心肺复苏术

应该说心肺复苏术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我就我在急诊科工作的一点心得和大家说说吧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叫心跳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丧失了有效的泵血机械功能那么我们再了解什么是心肺复苏临床上以心脏按压和...

心肺复苏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计划,信息,小结

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计划为深入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全校师生安全意识促进广大师生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能力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

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与体会

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与体会东莞市人民医院蓝光明主要内容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几个主要变化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如何有效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一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几个主要变化1生存链改变...

心肺复苏心得(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