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4.4.20

第一单元

一、走进作者

1、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二心集》《坟》。

2、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xx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xx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3、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因创作童话故事而闻名世界。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红鞋》、《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

4、普希金,俄国著名诗人、作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 》。

5、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扩展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字词读写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攒(cuán) 拗(ǎo)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n ) 轻捷(ji? ) 蟋蟀(xī shuài)

臃肿(yōng zhǒng) 相宜(yí) 书塾(shú) 蝉蜕(tuì) 人迹罕至( jì hǎn) 人声鼎沸(dǐng)斑蝥(máo) 窍(qiào) 覆盖 (fù) 收敛( liǎn ) 脑髓(nǎo suǐ) 秕谷(bǐ gǔ) 鉴赏(jiàn shǎng)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zhàng) 叮嘱(dīng zhǔ) 恐惧(kǒng jù) 骊歌(lí) 花圃(pǔ ) 耻笑(chǐ) 玉簪花(zān)衣襟(jīn ) 掸子(dǎn zǐ) 徘徊(pái huái) 栅

栏(zhà lán) 蒲公英(pú) 丑陋(l?u) 讪笑(shàn)

【第3课.丑小鸭】

嫉妒(jí dù ) 啄(zhu?) 吐绶鸡(sh?u) 篱笆(lí bā) 沼泽(zhǎo z?) 沮丧(jǔ sàng) 嘎(gā)泥泞(nìng) 骇人(hài) 简陋(l?u) 铰链(jiǎo liàn) 冰雹(báo) 木屐(jī) 飕(sōu) 佣人(y?ng) 灌木(guàn) 恭敬(gōng jìng) 火钳(qián) 弥漫(mí màn) 瞬息(shùn) 幽寂(jì)

【第4课.诗两首】

荒草萋萋(huāng qī) 涉足(sh?) 伫立(zhù) 足迹(jì) 路径(jìng) 忧郁(yōu yù)

【第5课.伤仲永】

邑人(yì) 扳(pān ) 环谒(y?) 泯(mǐn) 卒(zú)

三、词义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确实。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声喧闹,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骊歌:告别的歌。

【第3课.丑小鸭】

讪笑:指讥笑或厚颜强笑,勉强装笑。

来势汹汹:是指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来势: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 ,含贬义(一般用在贬义或者中性的叙述中),形容来势凶猛。

【第5课.伤仲永】

世隶耕:属于。

未尝识书具:曾经。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立刻完成。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不使学:让。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泯然众人矣: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有才能的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后天所受的教育。

伤仲永:哀伤、叹息。

养父母:赡养。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从先人还家:跟从。

卒之为众人:最终。

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固众人:本来。

四、重点句段分析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说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写两个“不必说”,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趣味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后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5、作者为什么要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爸爸为什么没来?爸爸怎么了?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励“我”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妈妈支撑起这个家,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3、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我”衣襟上别着一朵爸爸种的粉红色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文章末尾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前后呼应。全文以爸爸爱花为线索,“花”具有深刻的内涵,象征爸爸的身体情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健旺;花儿落了,象征着爱花的爸爸辞世了。

思考:“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是什么?

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爸爸的的夹竹桃谢了;另一方面指一生爱花的爸爸去了。

【第3课.丑小鸭】

1、“‘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丑小鸭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如果说一开始他是被迫离家流浪,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不满足,仍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这句话启示人们,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不懈追求,对美好的生活抱有信心,理想就会实现。

思考: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的含义,并仿句。

这句话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一个人无论出身怎样,环境如何,只要心怀理想,并不懈努力,最终理想终会实现。

仿句:只要你是金子,就算埋在沙子里也会发光。

【第4课.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第5课.伤仲永】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文章以褒扬之笔描写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异在不学而能书。这是罕见的天赋之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句话写出了其父为了图利,并不考虑儿子的前途,每天带着儿子到处炫耀牟利。“不使学”三字是全文的关键,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了方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这句话在前面充分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庸人的基础上,加入议论。点出了方仲永天资出众,而后来又“泯然”为众人的原因,既总结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

五、学习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插叙的作用有四:(1)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2)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4)补充说明。

思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故事这一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作用有三,1)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2)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3)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爸爸的花落了》插叙了那几件事?作用是什么?

答案:(1)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2)我赖床不上学被父亲打。

(3)父亲爱花养花。

(4)父亲让我到银行汇款。

作用:使爸爸的形象更加形象具体,使爸爸对我的爱更加鲜明突出。

六、课后作业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造句:不必说那成群的牛羊,也不必说那广阔无垠的草原,单是那碧蓝天上的一朵白云就拥有了无限的韵味。

作用: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写两个“不必说”,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趣味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案: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3、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

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4.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3、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4、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5、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6、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2、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3、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4、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5、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6、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7、文章的情感:

父亲严中有爱、纯真质朴的深情。

三《丑小鸭 》

1、文学常识:

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代表作品《拇指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

2、丑小鸭形象的思想内涵。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出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关键语句的含义: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文章主题:

丑小鸭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并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四《诗两首 》

1、文学常识: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作品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

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叶甫盖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一个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顿以北》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2、诗歌主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随意忘却、抛弃那曾经拥有的忆念;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

3、直抒胸臆的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

4、象征的写法:

《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

5、重要诗句含义

①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②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黄河颂》

1、文学常识:

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1913~ 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诗歌结构:

由朗诵词和歌词组成。歌词结构:序曲(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由望黄河和诵黄河组成)——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3.诗歌情感:

情感抒发以及第一人称写法: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4.诗歌抒情方式:

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到“我”对黄河的赞颂,

再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5、重点语段理解: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民族有着源源流长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正以高昂的斗志抵御侵略,争取解放,争取胜利,迎接光明,演绎“我们是铁,我们是钢”的团结力量。

6、写作特点:

①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有着清晰的线索.

②歌词在相同句式里又略有变化,一咏三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

③修辞手法运用。典型的比喻和排比。诗歌语句显得生动形象。呼告手法,直抒胸臆。 如:黄河,你给我们骄傲,给我们自豪,给我们欢欣,给我们微笑。

7、朗诵:

节奏、重音、语速、情感。

《最后一课 》

1、文学常识: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最后一课》是其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文章思路: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3、文章情感:

本文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悲痛。

4、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韩麦尔先生: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示

了一个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的教师形象。

5、重点句子含义: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6、环境描写及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课前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学常识:

李大钊,中国共 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19xx年不幸被捕,4月28日壮烈牺牲。

2、文章行文思路及特点: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3、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艰难的国运”:

是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雄健的国民”:

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两者的关系: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趣味:

……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

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4、李大钊的人格风范:

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土地的誓言

1、文学常识: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2、文章的思路:

一段:我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3、文章的情感:

有对故乡优美景物的热情赞美;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有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和无奈;有想念故土而难归的满腹的愁怨与悲愤;有收复加家园,重建故土的激情与信念。

4、文章的抒情方式:

①写作人称的变化“呼告”手法运用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②借景抒情

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展示东北土地的丰饶美丽,给读者以强烈冲击力。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③排比修辞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5、重要句子含义

①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②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 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③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用“埋葬”,表示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返。 》

④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邓稼先》

1、文学常识:杨振宁 :美籍华裔理学家 ,霍等19xx年诺贝尔物理奖。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 重大贡献。19xx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借助描写和议论,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民主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4.文章结构: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1引子——2、3介绍生平和经历,对比中突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4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2的扩展——5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体化——6总结全文。

3、文章结构: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高尚,读来令人仰止。

4、 对比手法: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5、引用作用:

引用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6、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眼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1、文学常识:

①臧克家:现代诗人。19xx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xx年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

②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第一部集《红烛》,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19xx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xx年被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谋害。

2、文章的思路

作者用闻一多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一部分说作为学者方面,下一部分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全面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人格。

3、过渡段的作用

7、8、9过渡段,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动作、肖像、语言描写,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文章语言特点:

①文白相间:文章富有韵味。

如:夜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②比喻(比拟)修辞:形象生动。

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文化的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19xx年到19xx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期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学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学常识:

何为,原名何敬业,19xx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xx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xx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3、文章思路:

按照“客人”的拜访过程记叙了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与贝多芬会面以及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4、人物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5、塑造人物方法:

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

6、重要语句含义:

①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②“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③"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⑤"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学常识:

①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生于法国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莫泊桑以其《养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政治的评论文章。

②文中四位作家: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他的作品文字精写,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代表《猎人日记》、《贵族之家》、《父子》等。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重要作品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

都德,法国著名小说家。重要作品《最后一课》。

2、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福楼拜

肖像:古高卢斗士似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语言: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确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行动:门铃一响立刻把红纱毯盖在办公桌上把客人一个个地送到前厅,谈话、握手、拍肩。 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肖像:白皙的脸。

语言: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行动: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性格:怀有狂热的理想,醉新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肖像: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语言: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个一切人。 行动: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性格:生活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肖像: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和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他那和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

语言:很少讲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行动:爬六层楼,累得呼呼直喘,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和细心地听大家讲。

性格: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3、重点词语的理解:

如“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应该说,“迸发”一词用得准确而又生动。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发出了火花,用“迸发”最好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勾画”与“轮廓”,搭配得好。“只用几句话”与“勾画”也前后一致。

《社戏 》

1、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赞美农民及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的感情。

3、故事情节:

双喜的好主意(7-10段);2.行船到赵庄(10-16段);3.船头看戏(17-21段);4.返航路上(22-27

段);5.平安到家(28-30段)。

4、人物形象:

双喜:聪明能干、胆大心细、友爱热情

阿发:淳朴、慷慨无私

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热情好客

总之农民孩子具有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也说明“我”热爱农村少年朋友,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总之,这些是由乘船去看夜戏和偷豆两件事来表现的。

5、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的段落(11-13段),

写航行的迅速,静物动态的写法。

比喻修辞的运用,“连山”是“起伏”的,又感到是在动,便联想到象“兽脊”,这样比喻,显得形象真切。

“月夜行船”是最具魅力的写景段落,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想象等方面着笔,写的有声、有味有情。

6、文章主题:

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农民及农家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真挚感情。

《安塞腰鼓》

1、文学常识:刘成章,陕北作家

2、文章的思路

①1—4演出前②5-27演出③28-30演出后

3、朗读

①演出前,沉稳.蕴涵力量②演出,激越昂扬,语速稍快③演出后,读书悠远寂静,语速稍慢

4、“以声称静”的写法:“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采用。

5、文章主旨

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②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③歌颂阳刚之美。

6、修辞手法

①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联系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可分为:句内排比 句间排比 段间排比

②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本文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增强了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③对比,以水乡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7、句式方面

文章运用大量短句,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8、文章结构:

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重叠咏叹,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竹影 》

1.文学常识:

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2.课文内容:

本文叙述了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描竹影的游戏,及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我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3、写作思路:

看竹——画竹——品竹

4、重要词语、语句内涵:

(1)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2)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用比喻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3)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间放出她的清光。

“清光”,指月光;前面用的“红光”指日光。从“红光”到“清光”,写出日光渐弱,月光渐强的时空变化过程。

5、文章主题:

因势利导,保护孩子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反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

《观舞记》

1、文学常识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xx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 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xx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xx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

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文章内容: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民族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内涵。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0段),表达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11~18段),从身体、神态、服饰等三方面来具体描绘她们舞蹈飞动的“美”。 第三部分(19~22段),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4、人物描写:

①正面:舞姿(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服饰(如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神态(如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外貌(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身形:长眉,妙目,手指,腰肢)

②侧面描写(观众反应)

5、描写特点:

⑴ 从头部的长眉、妙目到手指到腰肢,自上而下。衣服、装饰,从髻上到腰间,也是自上而下。

⑵描写细致而全面。“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侧身垂睫”、“张目嗔视”、“点额抚臂”、“画眼描眉”、“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种种情态尽收眼底,六个“忽而”准确地传递了信息。

⑶ 描写中有独特的发现。文中不仅写“四肢”,更写“五官”,是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讲说优美的诗歌故事。“无限的哀愁”、“无边的喜乐”、“低回宛转的娇羞”、“叱咤风云的盛怒”等等都是通过面部表情的观察,作者独特的发现。而“花朵”、“褶裙”、“铃声”和“四肢五官”揉成为美妙的整体,刻画出诗句里的悲欢离合。

6、写作特点

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

《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

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文章体裁:传记。

3、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梗概: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4、思想感情:

探险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多地思考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人物的形象:

①人物品质: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典型的细节描写。

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间接描写:恶劣环节的衬托。

6、环境描写:

抓住了南极的特殊环境,写出暴风雪,展示了恶劣的气候。

7、重要语句含义: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明确: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②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明确: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③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作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明确: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7、文章的主题: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在沙漠中心 》

1、文学常识:圣艾克絮佩里,法国作家,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2、文章的思路。

遭受寒风的折磨——陷入绝望的幻觉——获得心灵的平静——进行冷静的思索——鼓起前进的信心

3、比喻修辞

“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他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连在一起。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4、对比手法运用:

①作者前后不同心理的对比

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

②作者自己的飞行和别人飞行的对比

作用:在对比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了强调,让读者有更深的印象。

5、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一股图象的激流” 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的那些,是指人在意识模糊时,头脑中闪现的各种画面,现实的或虚幻的。正句话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快要虚脱时意识逐渐模糊的那种状态

6、人物形象

他是人类飞行事业的先行者,他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冒着危险开拓这一事业。他坚韧执著,百折不挠;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是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坚强乐观)

《登上地球之巅 》

1、常识:(1)郭超人 男中共党员 高级记者

(2)珠穆朗玛峰——世界顶峰,海拔8844.43米

2、文章内容:文章记叙了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巅的过程。表现了遇到困难时应该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主题。

3、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给人美的享受。一是尽力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其对生命构成的威胁,这是为了衬托登山队员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二是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美丽的珠峰景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文中的材料安排的详略。

作者叙述事件详略得当,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而这个“第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还详写了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此可见,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是可贵的。

5、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 动作

6、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

1、文学常识

演讲词:属于议论的范畴,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2、文章的思路:总分总的思路

①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总);②5-13分别追忆献身的航天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他们.(分);③14-27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总)

3、悼词中表达的感情:悲痛和力量

4、演讲的主题思想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5、意味深长的语言

《猫 》

1、文学常识: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课文内容:

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相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也不同,失去后的心情也不同。

3、课文结构:

养猫是中心。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

第一段抛出线索和养猫结局,总领全文;中间是三个故事;最后照应开头,写永不养猫的结局。

每个故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4.文章情感:

养猫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第一回由快乐转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心,最后怅然,愤恨;重点写第三只,留下的是深深的悔恨。

5、猫的形象:

①第一只:活泼天真;第二只:更活泼有趣;第三只:忧郁、懒惰。

②塑造方法:抓住特征,用独特细节展示,主要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6、重要句子内涵: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一句话的感情: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思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亡失的痛苦让人更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第二句话: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作者的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作品主题:

①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②凡事要实事求是,不做主观武断。

③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

8、文章写法:

①第一人称。一边写养猫过程,一边写情感变化,二者结合,虚实相生,相互映衬,展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文章主题。

②详略的安排。重点写第三只猫。通过第三只猫的境遇来体现文章表露的感情主题。 ③对比、衬托。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不同待遇更鲜明的揭示作品寓意和主题。

1、文学常识:

沈石溪:曾被称为“另类”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因此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的称号。主要代表作品:《象群出没的山谷》、《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

2、文章内容及思路: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3、文章情感: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人受到精神的震撼,启发人们《斑羚飞渡》

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4、环境(彩虹)描写及作用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出现的,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作用:一是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镰刀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文章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的美好的心灵。

5、动词的运用:

准确、传神

6、镰刀头羊的形象

富有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7、文章的主旨

本文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精神

《华南虎》

1、文学常识:

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于19xx年,陕西定襄人。

2、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代表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是禁锢自由,邪恶的代表。

3、诗歌主题:

诗人以被囚禁在铁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华南虎的形象:

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挣、高傲不羁。

5、重点语句内涵

(1)“我 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比喻的修辞。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充满野性的赤热的生命力。

(2)“我终于明白 ……”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愤然前行。

《马》

1、文学常识: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写成《自然史》

2、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不同的形象,流露从出不同的形象,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进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4、对比的写作方法:

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文章表达方法

说明.记叙和抒情融为一体

6、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例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更多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单元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单元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1植树的好处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美化环境2植树节的标语要想富多栽树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色满园春深似海花红柳绿4描写夏...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单元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单元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2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单元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总结(1)(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要点总结一1走我们去植树复习要点1这是一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2最后一句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在全文中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3人的手骨共有27块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复习一生字词编织闪耀创造智慧浸透波涛朝霞崇高祝愿塑造但愿品尝观赏屈指可数形影不离阴晴圆缺十全十美心绪不宁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地北天南茁壮成长秋月青螺湖光白银明丽珍藏烦恼照耀井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考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基础知识汇总班级姓名一识记本单元生字词并选择1正确认读并默写本单元词语并选择勤劳通晓疏忽安慰怠慢猜想傻话喜鹊嗓音应验矫健无拘无束倍感亲切好奇湖畔寒潮降临北风呼啸腾空而起转悠边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编者梦在他乡第四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音和形阔绰chu荐jin头蘸zhn水蒲p包门槛kn碟di子孱chn水打折sh相xing公行hng事长zhng亲作揖y腆tin着带挈q...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一动一定距离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三角形的角21外角三角...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