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时间:2024.5.9

信息化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_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本研究以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中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国内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观点和

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37-03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将新的信息技术以及教育理 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念引入到教学中,引发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变革。2000 计划》,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再次走入 研究者的视线,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 2010 2006 年相关研究文献迅速增多,以后的增长有所缓慢;

年《国家 中长 期教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为研 究者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有 400多篇,表 明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本研究以现有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为相关研 究提供借鉴或参考。 一、文献基本情况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研 究基础,对现有的研究从时间分布和下载、引用情况两 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时间分布 在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硕博学位论文以 及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以“信息

化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 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模糊检 索,检索范围从 20xx年至 2013 年10月 31日,得到相关论 文有 491篇,学术趋势图如图1 所示。 图 1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时间分布图 从图 1 中可看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研究总体上来看呈上升趋势,20xx年“全国中小学信息 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

学能力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开始投入研究;20xx年教 2010 年提出“加快信息化教学进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再次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由此可看出,国家的重

大举措和出台的相关文件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较大的

影响。

(二)文章引用率、下载率

在原有的 491篇文献中,去掉不相关文章 180 篇,剩

余 311篇作为研究样本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下载、引用情况表

下载情况

范围

<100 100-500 500-1000 >1000 篇数 100 158 43 10 比例 32.2% 50.8% 13.8% 3.2% 引用情况

范围 0

1-5 6-10 >10

篇数 140 128 27 16

在表1 中可看出,在 311篇研究样本中,下载次数在

100次以上的有 211篇,占样本总数的67.8%,说明关于教 师比例信息 化 教 学45.0%能力 的 研 41.2%究 得 到 了 研 8.7%究者 的 广 大5.1%关

注。 从引用情况来看,未被引用的文献有140篇,大约占样本

总 数的 45.0%;引用 超过 十次 的 只有 16 篇 ,占总 数 的

5.1%,说明研究者之间缺少深入的对话,在研究上没有

达成共识。

二、现有研究进展

从 20xx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至今,国内研究者

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由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现状与影响因

素以及发展与提升策略三个方面。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e时代沙龙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

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界定,是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

2014·1、2

学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国内的中

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普遍较低,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逻辑起点,在检索文献时,发现涉及信息化教学

的实施能力更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薄弱环节。

能力内涵的文献很少,多数的研究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问题

结构基础上进行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马若明认为是指教学人员充分利

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前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

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

不容乐观,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

环节 和要 素,实 现 教学 过程 全优 化的 能力(马 若明 ,

进行了分析,概括而言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因素。

2005);王卫军认为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

宏观因素是指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

资源,从 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王卫

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加紧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我

军,2009)。

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研究者达成的共

国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出台了

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然而在政策保障、激励机制以及经

识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由多个“子能

费的投入等方面,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

力” 构成。顾小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本信息

足。

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

中观 因素 是指学 校对 教师 信息 化教 学的 支持 作

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顾小清,2004);李芒将信息

用。刘瑞儒在分析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因

化教学能力分为八个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预测

素时,指出各校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师信息技能教育培

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链接”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

训长远规划,其中,他重点提到了学校领导观念的滞后

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协作性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

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 [1]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环

学习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李芒,2002);还有很多学

境的构建、教学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举

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在能力结构的研

措,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外在动力,影响教师进行

究上,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到了

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

教学设计与实施 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 研究创新能

微观因素是指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学

力。 历、信息化教学 的意识和态度等 方面。教师的学历 偏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影 响因素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低、知识有限以及年龄较大等因素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掌

握和应用有着一定的影响(赵兵川,2012)。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 升策略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

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针对

某一地区进行了研究,虽然研究的样本有所不同,但总

体来看,研究的内容主 要涉及信息化教学 的意识和态

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专门研究领

度、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域。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付丽萍,2009)(樊文芳,2010)(赵兵川,2012),具体如

我国学者在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基础

下。

第一,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总体来看,教师

上,对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

对信息化教学有着积极的认识,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学

理论,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习信息技术。但学校在信息化环境的构建上,硬件配备

一种是“四阶段说”。郭炯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不够完善,学校领导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引导作用

能力发展经 过四个阶段:迷茫阶段、适 应阶段、发展 阶

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没有得到肯定与支持。

段、创新阶段;王卫军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2]

第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方面。大多数教师已经掌

发展出发,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包括

握了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会利用网络检索教学课件,

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智慧创造期。 [3]

但在二次加工以及设计、开发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还比较

另一种是“六阶段说”。郭绍青认为教师的教育技

欠缺;对课件的使用停留在演示层面,不能与课程进行

术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性的过程,包括六个

良好的整合。

阶段:迷茫阶段、准备阶段、模仿阶段、积累发展阶段、熟

第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方面。信息社会的发

练阶段、创新阶段。

展,使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涌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教

虽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研究有不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2014·1、2 e时代沙龙

同的说法,但总体来看都是在描述一个从不会到会,从 简单应用到复杂整合,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历程。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多年来,国内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 面的研究,在提升策略方面更是提出了大量的建议,概 括而言,主要从宏观策略、中观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宏观策略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环 境条件,主要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状 况。付丽萍、张军征从绩效技术的角度考虑,认为要提 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 与应试的关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5]

中观策略是指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的 支持。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 息化教学能力。有的学者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比如:刘瑞儒认为要提高教师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尽量把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结合起 来,实行全员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学校领导的培训;也有 的学者认为改变当前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 化教学能力,比如:黄纯国提出可以利用混合学习模式 的优势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问题及建议

从 2000 年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信息

化教学能力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在信息化教学能力 概念的界定、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和提升策略三方 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 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概念的界定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虽已引起了研究 者的重视,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还没有得到一个统 一认可的定义。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上,涉及 的相关文献较少,在能力结构的研究上,达成的共识是 信息化教学能力由若干个“子能力”构成,这些“子能力” 的得出,多是在文献中进行提取来的,缺少实践性验证 的过程,而以后的研究都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基 础上进行的,因此,建议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以及 其能力结构进行专门的研究,为以后研究的深入打下基 础。

(二)现状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研究者普遍认 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的薄弱环节,在影响因素上,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 角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时,由于农村地

区在经济上的落后,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区域,所以, 多数的研究是以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的;但我们知道国 家提倡的是城乡均衡发展,所以,建议将城乡之间中小 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差异纳入到研究中,利用 城市带动农村的方法,实现城乡间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方面的均衡发展。

(三)发展与提高策略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在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时,研究者从宏 观和中观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 建议,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第一,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学校领导在教师信息化教 学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在信息技 术培训 中,要重 视对学校领导的培 训(刘瑞 儒,2004)。

然而,查阅我国关于学校领导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领导力 作用的文章,发现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实 践研究很少。中小学校领导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发展中起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发展的外在动力,因此,建议对中小学校领导的信 息化领导里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在信 息化教学中的领导力作用。

第二,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现有的培训都是教师 进行整体培训,在教师学科间的差异性方面比较欠缺考 虑,教师培训后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中,不能与学科进行 良好的整合,所以,建议将学科间的差异性考虑到教师 培训中。

参考文献:

[1] 刘瑞儒.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J].教育探索,2004,(7):108-109.

[2] 郭炯.农村远程教育快速进入应用发展期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 育研究,2006,(12):41-45.

[3]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9:5.

[4] 郭绍青,王珠珠,陈美玲.农村远程教育中教师能力水平与学校应 用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27-31.

[5] 付丽萍,张军征.基于绩效观点的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 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22.

[6]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 教育,2009,(6):58-80.

[7] 闫英琪,黄兰芳,景丽,郑伯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 容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8] 郑小军,杨满福,李红,冼伟铨.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 师整合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9] 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4).

更多相关推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四道沟中心小学##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龙山县第五小学向宇联系电话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遂平县金山小学王华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

小学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宝泉山希望学校王洪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7981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时间20xx年11月6日地点罗江县蟠龙学校执教梁正坤罗江县深雪堂小学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研讨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反思研讨大家好我们五年组确立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采取的方式主要有1情景带入由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引入而比较大小只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计算引出课题2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从...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