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反思

时间:2024.4.21

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鉴赏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

教学重难点: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幻灯片)我能行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项王自度不得脱                             4)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           

5)期山东为三处                               6)项王身亦被十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出示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人物形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梳理了故事的情节,本课围绕项羽写了三个场面(出示幻灯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妇人之仁、刚愎自用而放虎归山,使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一步步走到了垓下。

1、垓下之围(出示幻灯片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学生概括“垓下之围”写了哪两件事。

思考:(出示幻灯片)  1)找出表现项羽“四面楚歌”的动作行为的词语。

                     2)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活动:  学生诵读《垓下歌》,体会项羽的情感。

请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是什么?项羽为何而悲?

明确:悲。有今昔对比的悲叹,有对时运不济的悲叹,有对宝马和美人的悲愁和柔情,满含着大势已去、败局已定、英雄末路的悲壮。这首诗,一句一叹,情感浓烈。

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这支歌由项羽主唱,美人和之,更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至这位从不曾流泪的西楚霸王(          ),这样写的好处。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西楚霸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4)  (出示幻灯片)巨鹿之战中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比较“敢”与“能”的不同。

“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莫能仰视”表现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本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项羽的多情。

司马迁的生花妙笔,让我们通过垓下之围看到了项羽的多情:悲情、柔情。尽管是穷途末路,但他终究还是个力拔山气盖世的霸王。

2、(出示幻灯片)东城快战

这个片段又着重展现了项羽哪个侧面的形象?请大家仔细品味这两段文字,合作探究项羽的形象。

要求:(1)分析要有理有据,要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

     (2)记录员做好记录。

若学生抓得不到位,补充思考。

A  课文反复出现了项羽的一句话,是(         ),用心体会项羽此时的心理,感悟项羽的形象。

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虽知失败已成定局但仍然自负勇力,他到此仍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认为一切都是天命地安排,认输而不服气,刻画了他的极端自负。

B  项羽又言“为诸君快战”,为何说“快战”而不是“决战”?

明确: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面临绝境,项羽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也就是说,痛痛快快打一仗。但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之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这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束,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地展示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谁都知道,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的决战。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是决战,而是快战。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认为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因此,他快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证明自己,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表演。

    决战就带有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荡然无存。

C  这一场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感悟项羽的形象。

明确

D  “何如”体会出项羽什么形象。

   明确:自负得意。

3)(出示幻灯片)总结:东城快战体现了项羽的勇猛、自负。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但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竟也走到了末路,经历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来到乌江,上演了人生的最后一幕。

3、(出示幻灯片)乌江自刎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一“笑”是怎样的“笑”,你认为在“笑”前加个什么词?     2)接着后文用了两个反问句,又包含了什么情感?学生齐读本部分内容。

3)乌江自刎刻画了项羽什么形象?

乌江自刎体现了项羽的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三、总结

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他骁勇善战,又自负自叹,逞匹夫之勇,这正是《史记》的实录原则,不虚美,不隐恶。想想我们是如何鉴赏人物形象的?

四、延伸:

英雄谢幕了,然而后人的评论却永不谢幕。尤其是对于项羽该不该拒渡乌江选择自刎而死这个问题更是争论不休。

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易中天

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时势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时势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时势英雄。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

    思考:你们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呢?项羽的死有没有价值呢?

反思:

本节课是《项羽之死》第二课时,重点是分析项羽的形象,有时间可就项羽该不该过江进行讨论。一节课下来,有不足亦有不少收获。

在课堂生成上,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如阴陵迷道这一事件本不是本节课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地方,但有的学生能从这里发现人物的形象,更凸显了人物的立体形象,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再如学生上台展示成果,板演得很规范,而且还提出一个疑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是否有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她的问题直触中心,引起全班的讨论,把握了重点内容。

不足的地方也很多。首先是是在设计教学时,课容量较大,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整的呈现出来。其次是学生尤其是后边的学生活动不够,甚至有些小组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活动,缺少老师必要的指导与点拨,活动的效率不高,部分小组是流于形式,抑或是一人带全组,四个人不是全部都能动起来。第三是在问题的设置上语言表述需进一步准确化,使问题更具体;可以一个问题贯穿全课,例如首先呈现出司马迁对项羽评价的语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效果可能会更好,课容量也会更大。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立足学生设计问题,应加强对学困组的指导,真正将小组合作落实下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二篇: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目标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文章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重点

片段写作训练;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及“以读促写”,既增加学生积累,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导入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结合学案相关内容,共同讨论解决基础问题。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4.小组推荐展示,老师及时点评讲解。

三. 写作训练

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例如: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名言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学生练习

分组展示

例句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四、小结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五、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基础知识 写作训练 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五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在讲解本课时我采取了一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讲授方式两个课时全部自己讲解按照最古老的方式上课这也算是一次实验吧教学目标设定为2个即1诵读课文掌握...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项羽之死是这次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所讲的课文本课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在讲解本课时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并结合了多媒体进行讲授上课之初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事先在...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华师一附中郑志雄时间20xx年5月17日地点华师一附中高一25班师课前播放歌手屠洪刚演唱的歌曲霸王别姬伴随着一曲熟悉的霸王别姬让我们飞越千年回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去看看一代杰出的英雄人物...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与反思

4小组推荐展示老师及时点评讲解三小结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舒兰一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案1舒兰一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案23456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公开课)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教学重点人物形象...

项羽之死的教学设计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设计教师王玉英年月日1235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

项羽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的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

《杨修之死》获奖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123456

教学案例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案例发布者李海燕发布时间20xx0623121050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是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三国演义一篇节选课文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人物应该有比较深的了解和探究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许多学生对三国...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