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时间:2024.4.13

六国论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以至于。 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古义:结交 今义:和 9.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 以地事秦 事:侍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 速:招致 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译为打退

4.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 势 ①有如此之势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亲交好附)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第二篇:六国论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六国论》中的所有词类活用

检举 | 2010-12-18 15:06

提问者:我啊SJ

六国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浏览次数:1727次

六国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检举 | 2010-12-18 15:10

最佳答案

一、一词多类 一词多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2、以有尺寸之地 (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 ( 来)

4、以地事秦 ( 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都是代词。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 这样以后。

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事:

1、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

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二、古今异义

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古义:以至于。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与:古义:结交 今义:和

9、速: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10、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更多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皆刑其长吏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2.表指示:以激怒其众二、助词:句中用来加重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为:(二声)一、1.2.3.4…

最全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北京市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琐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其:代词:1.第三人称: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皆刑其长吏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2.表指示:以激怒其众二、助词:句中用来加重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为:(二声…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1][1]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

高中文言文虚词汇总(全)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quot又quot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一而1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惑而不从师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

文言文虚词总结(6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