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时间:2024.3.31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物质的俗名

(一)、无机部分

1纯碱、苏打:Na2CO3 ;  2小苏打:NaHCO3  ;3大苏打:Na2S2O3  ;4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 5熟石膏:2CaSO4·.H2O ;6重晶石:BaSO4(无毒) ;7石灰石、大理石:CaCO3 ; 8生石灰:CaO ;9食盐:NaCl  ;10熟石灰、消石灰:Ca(OH)2  ;11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12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13绿矾:Fe SO4·7H2O ;  14干冰:CO2  ;15明矾:KAl (SO4)2·12H2O  ;16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 17胆矾、蓝矾:CuSO4·5H2O 18双氧水:H2O2  ;  19硅石、石英、水晶:SiO2   ; 20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21铁红、赤铁矿:Fe2O3   ;22磁铁矿:Fe3O4  ;2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 24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25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  26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27水煤气:CO和H2 ;28 王水:浓HNO3与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 29 铝热剂:Al和Fe2O3(或其它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二)、有机部分: 

1氯仿:CHCl3  ;2电石:CaC2    3电石气:C2H2 (乙炔)   ; 4TNT:三硝基甲苯 

5酒精、乙醇:C2H5OH ;6尿素:CO(NH2)2 ;     7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

8蚁醛:甲醛 HCHO; 9甘油、丙三醇 :C3H8O3  ;10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11蚁酸:甲酸 HCOOH;  12石炭酸:苯酚    ;13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14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15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

二、物理性质

1、颜色  

1)、有色溶液:1Fe2+(浅绿色);  2Fe3+(黄色);  3Cu2+(蓝色);  4MnO4-(紫色);

5Fe(SCN)3(血红色);  6品红溶液(红色);  7氯水(黄绿色 )。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互不相溶;  

汽油、苯:无色的液体,密度小于水,与水互不相溶。

2)、有色固体:1红色(Cu、Cu2O、Fe2O3); 2红褐色Fe(OH)3 ; 3黑色(CuO、Fe3O4、FeO、FeS、CuS、Ag2S、PbS);  4蓝色Cu(OH)2、 CuSO4·5H2O ;  5淡黄色固体(AgBr 、S、Na2O2);    6黄色(AgI、Ag3PO4) ;   7白色[ 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Ag2CO3 、Mg(OH)2 、H4SiO4(原硅酸)、CuSO4(无水)、三溴苯酚、Al(OH)3等];  8 绿色Cu2(OH)2CO3(铜绿) 。

3)、有色气体:1Cl2(黄绿色);  2Br2(气)、NO2(红棕色);  3 O3(淡蓝色);

4F2(淡黄绿色);5I2蒸气(紫红色);其余气体均为无色。

常温下,液溴:深红棕色液体 ; 碘晶体:紫黑色固体。

2、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X(如HCl、HBr)、NH3、SO2、NO2、X2(如Cl2、Br2)、H2S。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易形成白雾;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主族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减小,同主族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气液固)增大。
   ②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但含氢键的NH3、H2O、HF沸点反常。如: HCl<HBr<HI<HF。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稀有气体;

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熔沸点: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单质、干冰,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但冷却后变成白磷。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SO2 ;NH3可用作致冷剂。

11、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12、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呈固态,如:P2O5、SO3 、PCl5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X(如HCl、HBr)、SO2、,用水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能溶于水的气体:CO2、Cl2、Br2(g)、H2S、NO2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如溴、碘易溶于汽油、苯、四氯化碳。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除去容器壁上沾有的硫和白磷。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碳酸氢盐均溶于水。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主族元素单质的密度一般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② 气体密度相对大小可由其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29)的相对大小判定。
   ③ 只含C、H、O元素的有机物密度一般小于水(苯酚大于水),而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但大于酒精、苯。
   5密度小于水的溶液有氨水、酒精;其他溶液的密度一般大于水。

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7、金属之最:1熔点最低的是汞(Hg -38.9℃); 2 熔点最高的是钨(W 3410℃);

3 密度最小、最轻的是锂;  4密度最大是锇;  5硬度最高的是铬;  6导电、导热性最好的是银;   7最活泼的是铯;   8人体中最含量最多的是钙;  9延性最好的是铂;    10展性最强的是金;  11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是铁;  1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钠;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铝

三、物质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即下大于上,左大于右。
   ② 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如:N3+>O2+>F>Na+>Mg 2+>Al 3+
    2、化合价
   ①金属元素均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如AlO2、MnO4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铜,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8电子稳定结构:IVA~VIIA族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缺多少个达8电子则共用多少对确定,如: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硼、氢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C2H2(直线型);H2O(角型);NH3(三角锥);CH4、P4、CCl4(正四面体);C2H4(平面结构);C6H6(正六边形结构)。
   四、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但分子发生改变,并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浓硫酸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如冰水混和物、H2D2混和物水与重水混和物、结晶水合物(胆矾、明矾等)、干冰等均为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4、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5五同的区别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微观微粒)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T。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宏观物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如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均互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H2O和D2O均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同量物: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CO2 与HCHO;H2SO4与H3PO4 ;NO与C2H6。            

6、各种“水”辨析
    1.纯净物:重水D2O; 超重水T2O; 蒸馏水H2O; 双氧水H2O2; 水银Hg;  水晶SiO2
    2.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 ;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ClO?、OH?)   ;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混合物)。   

7、各种“气”辨析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 碳酸气(CO2)   。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8、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强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9、酸的强弱  1 常见强酸:HClO4 、HX(HF除外)、H2SO4、HNO3;       

2中强酸:H2SO3、H3PO4; 3 弱酸: 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0、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还有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金属铝、锌等。SiO2既能与HF又能与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2、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3、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100nm。
   1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NaH、Al2S3、Mg3N2、CaC2、Al4C3卤素互化物(如IBr、ICl)、PCl5、FeCl3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5、过氧化钠中Na+与O22-之比为2 :1;石英(SiO2)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6、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但数目不一定越多。
   17、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Cl2等。
   18、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1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小于10克——可溶;大于0.01克小于1克——微溶;小于0.01克——难溶。
   20、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1、氧化性强弱:MnO4- >Cl2 >Br2 >Fe3+ >I2 >S(+4价的S)    例:I2 +SO2 + H2O = H2SO4 + 2HI 
   22、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23、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4、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5、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26、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涂料、墨水、蛋白质、淀粉、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Cm(H2O)n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乙酸等。
    五、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1H)中无中子。
   3、离子的核外不一定都有电子,如H+的核外就没有电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气态时却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一般都是非极性分子,但O3却是极性分子(例外)。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而硅却是良好的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而是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但SiO2不能。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只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达稳定结构,其它元素的原子均未达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般是稳定结构。
   24、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6)阳离子的半径必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如Fe3+ < Fe2+< Fe; H+< H < H

25、10电子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26、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而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29、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0、由分子构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存在。
   31、分子间力只存在于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中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2、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故不同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33、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CO2、CH4是非极性分子。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CH4、CCl4、C2H4、C2H2、C6H6、P4(白磷)。
   34、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5、微粒包括质子、电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36、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1.升失氧还(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

2去电子被化,价态原剂。

37、离子方程式离子书写原则:凡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盐)均须拆写成离子,其余的则均不能拆写成离子。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都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O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苯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FeS2)、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金属单质)。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如氢原子。

5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5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等稳定结构。
   57、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酸性强弱:HI >HBr> HCl>HF。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 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 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4、优先放电原理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 > S2 >I >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F
   阴极:Au3+>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65、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的金属有:K至Al(如 NaCl、Al2O3);热还原法(用还原剂H2或CO还原金属氧化物)冶炼的金属有: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有:Hg和Ag。
   66、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或硝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7、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H2、NaOH。阳极为石墨,阴极为石墨或铁。
   68、优先氧化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 >Br>Cl,在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69、优先还原原理
   若溶液中同时存在Fe3+ 、Cu2+、Fe2+,加入Zn粉,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3+ >Cu2+>Fe2+依次被还原,。
   70、优先沉淀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应用OH而不用CO32
   71、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在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 ,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 十NaCl 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2、优先排布原理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73、优先挥发原理
  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盐酸浓度会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74、优先鉴别原理
   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5、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O2 (气) N2O4(气),增大NO2的浓度,相当于对体系内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右移动,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6、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77、实验室制备酸的两个原理:1强的酸制备弱的酸,如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

2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如2NaCl(固)+ H2SO4(浓)==Na2SO4+HCl↑
   六、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水生成酸与NaOH反应。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其原因是SO2+Cl2+H2O==H2SO4+2HCl。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反应生成难溶物的AgNO3
    第二种可能为能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的物质。可能情况有: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可溶性硫代硫酸盐(S2O32- )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Al(OH)3胶体(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沉淀,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⑤ 可溶性偏铝酸盐(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  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或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Cl2、Br2(g)。
    10、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作用)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溶解。鉴别CO2和SO2气体可用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置换出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强氧化性)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中毒的气体: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干冰)、NH3(液氨)、N2(液氮)。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19、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ClO2

20、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1、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22、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元素。 

23、生铁的含C量在:2%——4.3%;钢的含C量在:0.03%——2% 。

24、粗盐:NaCl中含有少量的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25、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26、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7、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与稀溴水不反应。
    28、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3O2=2O3
    29、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30、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31、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 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2F2+2H2O=4HF+O2
    32、AgCl、AgBr、AgI见光易分解,有感光性, 而AgF很稳定,见光不分解。
    33、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既能显负价也能显正价。如F只有负价,没有正价。
    34、氢卤酸(HX)除氢氟酸是弱酸外,其它的酸都是强酸:HI >HBr> HCl>HF。
    35、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 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6、酸式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如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7、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8、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  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S+H2SO4(浓)=SO2↑+S↓+2H2O
    39、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H++OH-=H2O。 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40、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41、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  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42、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如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较稀的H2SO4
    43、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 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4、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如10电子微粒Ne与HF、H2O、NH3等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5、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6、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化学式。只有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盐)才能拆写成离子。
    4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48、N2(气)+3H2(气) 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9、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  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50、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51、醇一定能氧化成醛? 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52、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如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53、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不一定:石炭酸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4、一般的弱酸盐,除钾、钠、铵盐外一定不溶于水?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5、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6、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  不一定: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7、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8、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Fe3+水解)。

    59、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60、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61、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62、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羰基)不与氢气加成。  
    63、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羧酸(—COOH)、酚(-OH)、酯类、卤代烃。
    64、能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羧酸(—COOH)
    65、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羧酸(—COOH)、酚、醇(-OH)等。
    66、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8、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2)无机物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亚铁盐):6FeCl2+3Br2=4FeCl3+2FeBr3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69、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等);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④+2价铁(亚铁盐,如FeCl2);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70、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最简式相同;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最简式相同。
    7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消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等质量单一成分燃烧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符合通式CmHnCO2xH2Oymn为确定的具体数值,xy为未知数)的有机物,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就一定相等。且恒等于单一成分等物质的量时耗O2量。如C2H4、C2H6O和C3H6O3均符合通式C2H4CO2xH2Oy

72、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n+1H2n+4O与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酸CnH2nO2相对分子量一定相等。
    73、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74、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75、分子式为C5H12O2,主链为3个碳原子的二元醇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76、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
    77、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5种(四种取代物和HCl)
    78、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79、酯的水解产物可能是酸和醇,也可能是酸和酚
    80、裂化汽油、裂解气、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81、有机物不一定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82、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结构,故二氯甲烷CH2Cl2只有一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83、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常温常压下一般都是液体或固体,但新戊烷例外,也是气体。
    84、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n值)不确定。
    85、将苯和溴水混合,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86、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用NaOH溶液将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再分液。
    87、卤代烃和醇不一定都能发生消去反应。邻碳无氢的醇或卤代烃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88、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醇类,如苯酚;链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才一定是醇类。
    89、不能用浓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但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90、醇和酚与酸反应都能形成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用酚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91、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不一定生成醛,羟基不在端点上的醇氧化成酮,如2-丙醇。
    9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但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9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和甲酸。
    94、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烯与环丙烷。

95、符合通式COxH2y的可燃物W克,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的CO2H20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则固体增重的质量为W克。

96、焰色反应:Na(Na+)为黄色  ;   K(K+)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97、HF腐蚀玻璃:4HF + SiO = SiF↑+ 2H2O 。 
    98、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半导体的主要元素是硅。
    99、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00、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101、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102、大气成分: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103、浓硫酸的五性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化合价不完全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104、浓硝酸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化合价不完全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105、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物质:FeCl2、Fe2O3、FeO、Cu2O、CuS、SO3、NO2、H2O2

106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将AgNO3滴入NH3·H2O中——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将NH3·H2O滴入AgNO3中——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将NaOH滴入AlCl3中——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将AlCl3滴入NaOH中——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将HCl滴入NaAlO2中——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将NaAlO2滴入HCl中——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将Na2CO3滴入盐酸中——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将盐酸滴入Na2CO3中——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七、重要的化学原理和规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内容:概括为“四同”,即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12
    3、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应注意的问题: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微粒或化学键(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He、Ne(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NH3、CH4(多原子分子)等,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数值;
  (5)某些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如Na2CO3、AlCl3中的CO3、Al3+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规律: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2同电性离子水解相互抑制,异电性离子水解相互促进,甚至水解完全。
   电解质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

   2物料(原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 C (Na)=C(HCO3)+C(CO32—)+C(H2CO3)
   3质子守恒(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由此可出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C(H+)+C(H2CO3)C(CO32—)= C (OH)。

2、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2)、确定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S2—)>C(OH)>C(HS)>C(H+)  或C(Na+)+C(H+)=2C(S2—)+C(HS)+C(OH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如配制FeCl3、SnCl4、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以抑制其水解。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 、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AlCl3溶液反应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10)、其它方面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铝盐)、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液和气三态;此外还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放热为“-”,吸热为“+”)。
    3.检查△H的数值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匹配(成比例)。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务必标明“+”、“—”号、热量数值和单位(KJ/ mol)。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注意:“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而“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放出的热量。
   (四)、烷烃系统命名法
      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①选主链,称某烷 ;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系统命名法应遵循的原则:“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最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最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最多,“一小”是支链位次之和要最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方和式两边是否遵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并画上等号。

()、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先拐先平),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七)原电池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原理三要点:(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八)、等效平衡
     1、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等量加料: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浓度相同,平衡等效)。
    (Ⅱ)、等比加料: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相当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

(Ⅲ)、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浓度相同,平衡等效)。 

(九)、酸碱混合溶液PH与酸碱性的判定规律

 1、酸碱等体积混合,若溶液PH(酸)+PH(碱)=14,则酸碱谁弱谁过量显谁性。

 2、强酸强碱混合后溶液显中性时,溶液PH与体积的判定规律

 1PH(酸)+PH(碱)=14,则V(酸):V(碱)=11

 2PH(酸)+PH(碱)=13,则V(酸):V(碱)=110

 3PH(酸)+PH(碱)=15,则V(酸):V(碱)=101

(十)、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或氢化物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十)、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酸碱盐溶解性规律:1铵、钠、钾盐均可溶,硝酸盐遇水无踪;硫酸盐不溶铅银钡钙,盐酸盐不溶银亚汞。2 强碱除Ca(OH)2微溶,其它的均易溶,弱碱只有氨水溶于水;3酸类除硅酸不溶外其它酸均易溶于水。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 Fe2+ >Zn2+ >H+ >Al3+>Mg2+ >Na+ >Ca2+ >K+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恰相反)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Cl >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如Cu、Zn等(Pt、Au除外)。 

4、用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时,电解质电解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有氢无氧增碱性(Na Cl),有氧无氢增酸性(CuSO4),有氢有氧增原性(H2SO4、NaSO4),无氢无氧减原性(CuCl2)。

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如S2— >Cl >K> Ca2+; 

6、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HF<HCl< HBr <HI           

7、氨水、乙醇溶液的密度均小于1,而且溶液的密度随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而其它溶液的密度一般大于1,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也越大,如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8、将质量分数不同的某物质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则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若混合溶液的密度小于1g/cm3,则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

9、判断离子是否共存的依据:(1)是否有沉淀生成;(2)气体放出;(3)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6)是否发生双水解。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其次是铁);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其次是硅) ;最强的酸 是HClO4(高氯酸)。

11、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12、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如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13、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1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2苯酚(取代褪色);3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4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因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14、同分异构体中常见的异类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有机物)
   (1)、醇和醚:CnH2n+2O        (2)、醛和酮:CnH2nO
   (3)、羧酸、酯和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和硝基烷 :CnH2n+2NO2      
   (5)、单烯烃和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和炔烃:CnH2n-2
    15、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 ①与卤素单质取代:Fe作催化剂;  ②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 ③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16、能发生银镜反应(与Cu(OH)2反应)的有机物有:醛、甲酸、甲酸盐、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

17、燃烧规律:除F、Cl、Br、I、O、N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惰性气体除外)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18、气味规律: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19、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论产物是硝酸铁还是硝酸亚铁,被还原硝酸一定为参加反应硝酸的1/4。

20、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八、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
     5、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6、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把苯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化学实验

一、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总结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 前两实验测溶液的准确温度,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溶液中;后一实验测蒸气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4酚醛树脂的制备;5硝基苯的制备;6蔗糖的水解。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转移固体;④醼取溶液;⑤粘取试纸。
    4、由于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石灰水、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与空气中的H2O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生石灰。
    6、由于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新制氯水。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酸入水)。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元素时,在冷的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l2(淀粉KI试纸变蓝)时先用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用稀盐酸洗并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2、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23、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24、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冷的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并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或红色沉淀生成。
    25、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点试纸中部,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pH值。
    26、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相应的金属粉末(防止氧化)和相应的酸(抑制水解)。
    27、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NaOH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28、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9、块状药品应沿玻璃仪器的内壁缓缓滑到仪器底部。
    30、取用浓酸、浓碱等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注意防止皮肤、眼睛、衣服、桌面等被腐蚀。
    31、混和液体物时,一般先加密度小的液体后加密度大的液体,以防止液体飞溅(如浓硫酸稀释、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和酸等)。
    32、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不要使试剂瓶的标签被腐蚀。应将试剂瓶塞倒置于桌面上。
    33、酒精等液体有机物着火时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活泼金属(如Na等)、白磷等失火宜用沙土盖灭。
    34、液溴滴在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苯或酒精擦洗。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酒精冲洗。
    35、汞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室内墙下的排气扇。
    36、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蛋清。
    37、实验中受伤时,应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敷药包扎。
    38、仪器洗涤原则是加入试剂将污染物反应掉或溶解掉。如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稀盐酸;2盛苯酚的试管→酒精或NaOH溶液;3盛过FeCl3、FeCl2等的试管→用稀盐酸;4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5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有机溶剂;6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稀硝酸;7熔化过硫的试管→CS2或热的NaOH溶液;8有油污的试管→用热碱液洗涤。
   39、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定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不一定,用剩余的钾、钠等应立即放回原瓶。
   40、金属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用镊子取,用滤纸吸煤油,在玻璃片上切割,剩余部分应放回煤油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41、白磷:保存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用镊子取,在水中用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4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密封保存。
   43、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44、浓HNO3、AgNO3、AgBr、Ag I、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45、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46、浓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47、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及强氧化剂。
   48、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4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50、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CO2、Cl2、SO2等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可做喷泉实验。
   5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在CO2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C),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5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5、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棕黄色的烟。
   56、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57、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58、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59、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59、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0、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1、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62、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6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6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6、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7、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8、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69、将一洁净铁钉侵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边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70、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1、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7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CuCl2)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74、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5、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76、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77、将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78、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PCl3和PCl5)生成;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FeCl3)。
   79、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80、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的刺激气体生成。

81、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82、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容易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83、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84、将碘晶体加热,有紫色蒸汽产生;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85、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8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8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反应完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溶液呈天蓝色。
   8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89、 Na与H2O(滴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溶液变红色(熔、浮、游、嘶、红) 。

90、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9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9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NH4Cl)生成。
   9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
   95、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NH4Cl)产生。
   96、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97、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硅酸沉淀产生。
   98、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99、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生成。 

   101、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102、向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103、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Fe(OH)2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OH)3。 

   105、将蘸有氯化钾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106、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

   107、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橙红色;若加入汽油,则上层为橙红色,下层变无色。
   108、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紫红色;若加入汽油,则上层为紫红色,下层变无色。
   110、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蔗糖变黑且膨胀。
   111、将金属钠加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兰色絮状沉淀。
   112、在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型管中用碳棒进行电解实验,一段时间后,阴极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铜),阳极碳棒有气泡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113、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加水,有大量气体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114、向滴有酚酞的水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后迅速褪去。
   115、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16、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17、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将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橙色溴水和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两种溶液均褪色。
   118、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119、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20、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121、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12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123、在加热至沸腾情况下的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12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在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125、含醛基的物质与银氨溶液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126、在盛有少量苯酚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2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128、蛋白质遇到浓盐酸溶液,变成黄色,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29、向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
   130、向盛有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132、向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有光亮银镜产生。
   133、金属单质与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而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
   134、在空气中燃烧:1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H2——淡蓝色火焰  ;3CO——蓝色火焰 ;4CH4——明亮的蓝色火焰; 4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35、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136、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上下下)。
   137、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38、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渗析的方法。
   13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盐析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140、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141、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142、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褐色油状液体。 

14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144、集气瓶的作用:1洗气——长进短出;2集气——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大)、短进长出(密度比空气小);3排水量气——短进长出(连接量筒)。

145、1托盘天平(称量):左物右码;2容量瓶(定容):俯高仰低;3冷凝管(冷凝):下进上出;4分液漏斗(分液):上上下下; 5干燥管(干燥):大进小出;6洗气瓶(洗气):长进短出

146常见需塞入棉花的实验  

1加热KMnO4制氧气,其作用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2制乙炔时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3收集NH3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147、几种化学仪器的精确度 

1、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读数为小数点两位(即精确度为0.01ml);

 2、量筒最下面视为0刻度,读数为小数点一位(即精确度为0.1ml);

3、温度计的0刻度在中间,读数为小数点一位(即精确度为0.1℃) ;  

4、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左端,读数为小数点一位(即精确度为0.1g)。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先“塞”后“定”原则。先把带导管的塞子塞好再将烧瓶固定,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5、“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6、“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7、后点酒精灯原则(装入药品后开始反应时再点酒精灯)。

常用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1苯(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2 Na2CO3(NaHCO3):加热。  

2、吸收洗气法:1CO2(HCl、H2O):先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2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除去O2;3CO2(CO):通过热的CuO;4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3、沉淀过滤法:硫酸亚铁(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I2(SiO2),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或碘,加入苯或汽油或四氯化碳,再分液即可。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先蒸发溶剂再降温,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1石油的分馏;2除去乙醇中的水(加新制的CaO吸收水再蒸馏)。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放在右盘上;取法码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试管内,也不能接触量筒壁或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加热。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杯或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只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应在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上,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六、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加热: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除去难溶气体中易溶的杂质气体,如NO(N02)、CH4(HCl)、O2(NH3)。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和“ 糖类(蔗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的水解(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温度计插在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制取”(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在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 “硝基苯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糖类(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催化剂为稀硫酸,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冷却(用冷凝管盛装)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酚醛树酯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石蜡的催化裂化”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碱液吸收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产物溴苯(溶有溴)和硝基苯(溶有NO2)可分别用浓碱液洗涤除去。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乙烯的制取实验; ⑵、石油的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长导管将有害挥发物苯冷凝回流。 

高考答题易错点小结

  下面特别指出考生在考试中因审题不慎,粗心大意,答题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的地方,希望考生考试时认真审题,细心答题,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

  一、注意选择题中的“关键词”
    1、题目叙述的量是“过量”还是“少量”;

2、题目叙述的物质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中“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是”两种不同要求,务必按要求作题。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是“由强到弱”还是“由高到低”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考题中: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在反应中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转移电子数易多算错算。
⑨注意选项中所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注意区分273℃与273K,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要分清楚。注意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能否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产生等;③  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才能拆,其它的则一律不能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6注意反应物的用量,是“过量”还是“少量”,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也不同。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 “===”还是“ ”,是"△H>0"还是"△H<0";正确书写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等等。
    二、填空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的是“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的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时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等要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b、将气体通(进)盛溴水的洗气瓶,c、是“酸使石蕊试液呈红色”而不是“酸遇石蕊试液变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则均要写湿润。当有“三对共用电子对”时必须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解池、电镀池的阴阳极分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或颠倒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则不能乱写。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等等。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可逆反应m A(s) +  n B(g) pC(l)+ q D(g),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要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写反应条件、物质的聚集状态,还要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数值和单位(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善于运用化学反应原理作答,解答要有因有果,要答到问题的“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6、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忌看了后面的文字,却把前面的内容给忘了,顾此失彼;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所列关系式错误;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⑥当题目给出两种反应的量时,不考虑某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就随意用一种量计算;⑦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解、设未知量、写方程式或关系式、列方程式、解方程式、答等。计算过程要带单位;还要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20、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答题时应先易后难,拿到你该得到的分。
    21、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高考前最后几天应做的事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高考中避免类似错误。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复习未作重点的复习的部分知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5、休息好,调整好考试心态,要充满自信、细心审题、大胆推理、认真书写,保证该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来。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江西省莲塘一中化学学习简报第十期主编罗孟军编者张志强万仁强20xx年10月28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小苏打NaHCO3Na2C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2CaSO4H2OCaSO4...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江西省莲塘一中化学学习简报第十期主编罗孟军编者张志强万仁强20xx年10月28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小苏打NaHCO3Na2C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2CaSO4H2OCaSO4...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蒸气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X如HClHBrNH3SO2NO2X2如Cl2Br...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江西省莲塘一中化学学习简报第十期主编罗孟军编者张志强万仁强20xx年10月28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5H2ONa2C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江西省莲塘一中化学学习简报第十期主编罗孟军编者张志强万仁强20xx年10月28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小苏打NaHCO3Na2C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2CaSO4H2OCaSO4...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1知识点1认识化学科学考点1化学科学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考点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知识点2物质的量及其计算考点1物质的量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考点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3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仪器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江西省莲塘一中化学学习简报第十期主编罗孟军编者张志强万仁强20xx年10月28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小苏打NaHCO3Na2C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2CaSO4H2OCaSO4...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卓越教育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1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人教版新课标】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集

必修1知识点1认识化学科学考点1化学科学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考点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知识点2物质的量及其计算考点1物质的量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考点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3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仪器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高中化学_各章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