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时间:2024.3.31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治理应用学科。我们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成为具有必需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成本治理人才。本学期期末,在同学们都掌握了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得以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促使我们拓展思维深入思考,迸发出一些自己的思想。 1 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与建议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得以了解到许多书本上不能获取的知识。知道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不断强化,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现行成本核算环境改变了,成本原理与核算方法已越发显现它的不适应性。

1.1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1 成本核算的内容狭窄

(1)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进入产品成本。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其消耗理应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成本核算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业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核算的紧迫课题。

(2)环保支出未列入成本核算范畴。现行成本核算并未将环保支出列入成本范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企业追求的将是企业、社会双盈效益。因而,环境成本、自然资源利用也将构成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1.1.2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亟待改进。传统的成本会计重视人工成本核算,轻视占产品成本主要部分的原材料核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直接人工小时或人工工资数额为依据,将制造费用人为地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中来,越是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生产所需人工越少,相应的原材料消耗比重将加大。即使是产品成本计算中的制造费用分配采用在成本中占主导地位的项目为依据进行分配,如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以直接工时或直接工资为依据;

1

设备先进,用人工少,原材料消耗大的工业产品以原材料消耗为依据;施工企业以工程面积为依据,这些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分配标准可能因时因地不断变化。上述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的不适应性表明,成本会计核算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1.1.3 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1.1.4 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1.1.5 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1.1.6 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有些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1.2 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1.2.1 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引入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是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自最终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记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

2

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简言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和要求为:

(1)作业的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即把企业看作是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看作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既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体合体,同时又是各个作业价值的凝集体,即价值链的集合体。只有在这种思路下,才能较为准确地划出最终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直到最后完工销售的各项作业。

(2)准确记录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为计算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可以设置各作业中心资源耗费明细账,在各项生产资源耗费时按各受益对象分别记入各作业中心,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这是正确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础工作。

(3)按照各产品所耗作业的差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记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生产将由以前的生产导向型变为消费导向型,生产厂家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小批量“单元生产”和特别成本核算分开步法显得没有必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再存在。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零存货及顾客化生产的出现,企业的生产将以小批量的单元生产为主,加之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从而使产品的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有可能始终一致。当生产经营周期与成本计算期一致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复存在。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从作业消耗直至最终产品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显然,采用作业成本法在作业的划分上,全部电脑化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1.2.2 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地评价和核算,且对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10年的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且有日益增多之势。除了以上所列内容外,还有公司名称、企业品牌、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职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种有益协定,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改进现行

3

的无形资产核算。

(1)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有外购、自制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账;对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入账;对于自制的无形资产,则应以其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计价入账。

(2)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现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大要素的消耗。对于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于产品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摊销记入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

(3)无形资产实行弹性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重复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可以像目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1.2.3 增设反映绿色成本的成本项目。针对我国环境现状,应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反映绿色成本的项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于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恶化。因此,在成本中增设绿色成本项目,能促进企业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此外,联合国环境保护开发署多次开展会计问卷调查,所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也迫切要求我国在成本中反映自然资源耗费指标和环境保护支出。

1.2.4 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

4

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原则上使干与管一致,也就是说要按照产品成本的可控性归类,干什么就管什么,管什么就对所管范围发生的成本负责。实行责任成本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打破了成本责任的“大锅饭”,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和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划分责任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中心是指成本发生的区域,任何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成本中心,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设置三个层次的成本中心。第一个层次是由厂部和各科室组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并具体指导各责任中心的核算,汇总各级责任成本的实际报告。第二个层次是车间一级,每个车件都是一个成本中心,并具体指导中心所属各班组的责任成本核算和实际报告的汇总。第三个层次是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纵横联系的责任成本体系。

(2)严格确定责任范围。按照责任单位的职权范围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容, 确定衡量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责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构成的,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3)实现目标成本到责任成本的转化。即成本指标分解落实的过程。在制定目标成本或编制成本计划时按步骤进行。制造费用既要按步骤采取一定方法编入成本计划中, 又要按部门编制,做为各单位的责任费用标准。

(4)责任成本的核算考核与分析。一是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要按月进行核算,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计算出各成本中心的实际责任成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应区别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是责任成本分析。各责任成本中心由负责人每月编制一份本中心实际报告,分别列出实际数与计划数,考核时主要以各成本中心可控成本为标准,不可控成本通常做为参考资料列示。

1.2.5 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

5

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也实现了计算机化,这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及处罚力度,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要终生负责,防止注册会计师为了承接业务或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随意出具报告;国家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在企业查账时重点要放到企业成本核算中,发现违纪违规现象要对单位及责任人予以严惩;内部审计部门要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加强内审监管力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重,努力担当好厂长、经理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充分宣传审计成果,使广大职工和领导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真正做到“审为管用”、“审管结合”,促使企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2 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与建议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是一种基于单一会计信息的价值模型,以这种模型为核心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正在迈向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内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虽然我国的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面临目前的新环境,我国的成本管理也暴露出来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6

(1)从成本管理的范围上来看。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我们以供应方为例。供应方提供产品的价格是影响企业成本的最主要动因之一。由于供应方提供产品的价格是其成本加上利润的和,所以供应方用价格的形式把其自身的成本转移给了企业。但有的企业向供应方过分压价,将其作为自己高额利润的来源,没有考虑对方的利益,造成供应方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变相提价。这样就增加了采购成本,进而提高了商品成本,使商品竞争力下降。

(2)从成本管理的目的上来看,许多企业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却较少从效益角度来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

(3)从成本管理的手段上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全局观念。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只注重成本核算;有些企业领导只重视财务和成本报表,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管理成本。这种做法虽然对降低成本到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事后控制,对成本没有做到预先控制和发生过程中的控制,不能以成本核算来代替成本管理。

2.1.2 成本管理方法陈旧。首先,从成本管理的一般方法看,未能真正形成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从理论上说,我们已提出建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内的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但在如何使这个方法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形成有机联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次,从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看,根据调查,55.7%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2.8%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适用于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我国目前仅有6.2%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这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者的个性重视不够。最后,从成本管理手段看,虽然部分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成本管理模块应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仍然是进行手工核算,在现代这样科技化、信息化的

7

时代,这势必制约着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很难满足现代成本管理对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的要求。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都存在着成本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日益严重。成本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成本核算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大的产品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及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不能正确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二是成本核算方法不当造成失真。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2.1.3 是为达到某一目的人为调节成本数字,造成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成本管理上不去,而为了实现不当目标或利益,便不惜对外披露虚假成本信息。究其原因和表现:企业管理者为了粉饰其管理业绩,向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有一个好的交代,采取虚减成本,虚增效益,如琼民源事件、银广夏事件;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虚开购进#5@p,虚抵扣增值税;虚增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混乱,基础工作不扎实,很难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因而对外披露成本信息不准确。

2.1.4 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指标,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涉及到各层次的人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该由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的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能源和材料方面,下料时不精打细算,下角料不能充分利用,能源跑、冒、滴、漏等现象严重。成本管理主体确立的失误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成本管理工作难以真正取得实效。二、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8

2.2 强化成本管理的措施:

2.2.1 引进新思想——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这就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2.2.2 树立新观念。

(1)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实施全面、全过程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不应只局限于生产领域,应随着管理的需要而变化,并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成本管理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设计阶段及至开发策划阶段就应该开始降低成本的活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包括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的预测、决策、技术、销售等领域,向企业的各个环节方面扩展。

(2)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成本预测和决策水平。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树立成本确定市场的观念,充分发挥成本决策功能。成本管理还应与企业的整体效益联系起来,以动态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企业要从效益的角度去决定成本的升降,以效益为中心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3)树立科技创新观念,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创新,企业要紧握市场脉搏,寻求机制创新,注入发展活力,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在成本核算中应考虑将产品的科技含量包括到成本中去,便于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技术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搞好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技术主导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9

(4)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打造企业凝聚力。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是企业的主体,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调动人的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人的工作能力,使员工和经理人员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力,把人本主义、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始终,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人性化的组织,借以从人的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

2.2.3 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法。自20世纪初成本会计诞生以来,曾先后出现“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等一系列传统成本会计方法。但是,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都有致命的弊端,这样就产生了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法。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出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

(2)成本企划法。成本企划应用的基本思路:A.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目标成本。基本公式是:目标成本=预计市场售价—目标利润。B.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挤压。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再达成)——??”,反反复复以至无穷,直到达到目标成本。C.产品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分解和压力传递。将目标成本的压力细化到班组,甚至个人和供应商身上。D.试生产阶段的信息反馈控制。通过试生产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奖惩措施使成本企划的思想目标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E.

10

目标成本的优化。产品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不断的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目标成本的设定跟上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脚步,这样,成本企划的整个流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始终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2.2.4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当前,电子计算机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1)软件的应用。LOTUS、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企业也可结合自身特点,委托软件开发商为自己开发更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

(2)网络的应用。网络有强大的扩展性,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内部和外部互联网的对接,能及时传递各种成本信息,并可与外界进行交互式沟通,取长补短,促进各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2.2.5 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

(1)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会计和其他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错弊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及其它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例如,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凭证在入账以前必须先进行审核,凭证的传递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要对账证和账表进行核对。通过这些控制手段,就有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从而用于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基础资料是可靠的。

(2)企业还需要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实施制度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以及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计人员,在生成和提供相关信息中,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管理者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11

(3)另外要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抓住机遇,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结束语:这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不仅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你教材内容,掌握你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让我们有了实地操作成本会计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们一很好的平台,促使我们培养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与批判思考能力,而这种思考的能力会我们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12

更多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1引言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当我们学完成本会计课后通过...

工程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心得

工程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学习工程成成本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工程成本会计的知识,对会…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成本核算方法并不仅仅只有传统的一种还有源自美国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以及源自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德文Grenzplankost...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1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一.小组分工1,sh2,cz3,fq二.过程报告1,小组讨论分工2,开始做第一大题,每个小组负责三个分配表的主要分析制作,之后,各自阐述各自的分配表原因,小组成员达成共同意见,草表形成。…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的微观经济管理课程。本课程在系统地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成本会计浅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体会1成本会计基本概述成本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成本会计即受当时...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是建立在我们学习会计学基础实验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学习上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之前知识间相互连接运用及熟悉各类制造...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成本会计课程代码3301A122会计电算化3302B122会计与审计所属院系财经学院制定时间20xx1102制定人黄燕批准人二基本信息学分4课程类型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班级B090504学号B09050416姓名何辉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成本报表应反映各种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本月及本年累积的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和实际成本以上项目的本月数应根据本月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2760760...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案例资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教研室1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xx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该纺织厂规模...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撰写规范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撰写规范一主标题自定6个班的题目不允许重复此为学校规定二副标题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三内容层次标号规范最多只能分3级分别采用111111的形式标明层...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践环节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学院财经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小组成员指导教师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目录1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12BBC公司完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33某特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