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时间:2024.4.21

琼州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读书报告

题 目: 人为什么而活 ——《我与地坛》读书报告 年 级: 13 姓 名: 邓薷 学 号: 13208004 指 导 教师: 王璞

读书报告

人为什么而活

——《我与地坛》读书报告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3汉语国际教育 邓薷

摘要:《我与地坛》是一篇至理至性的美文,他用残缺的身体,向广大读者展现出一个健全的和完美的思想者的形象。作者以其对人生苦难的直接承担和体验,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超越性的感悟,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精神、对于生存的哲学、宗教层面上的思索与感悟。 关键词:不幸, 死, 自己, 母亲, 活着

史铁生 1951 年 1 月 4 日出生于北京,1967 年初中毕业,1969 年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三年之后也就是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双腿开始出现问题,于是回北京治疗。21岁的他双腿瘫痪;19xx年,他患严重的肾病,久治不愈,于19xx年开始做透析,并且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可以说,生命与史铁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并且有意无意之间将过多的病痛与患难强加在他身上,直至后来成为专职作家。史铁生曾以戏谑的口吻自称自己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有写着这样的叙述:“我活到狂妄的年龄上忽然地残废了双腿,之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了”。我们许多人都没有经历过史铁生的这种遭遇,但是现在可以想想,一个人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双腿突然不听使唤了,然后是瘫痪了,那该是什么滋味!而且这并不是暂时的事情,而是意味着被判了无期徒刑—— 一辈子要与轮椅为伍。我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遇到这种事情肯定都是晴天霹雳。史铁生当年遇到的就是这种大不幸,大痛苦,所以他无数次地想到了死,也无数次地想到自己为什么活。也就是说,如果不去选择死,就必须寻找活下去的理由。《我与地坛》中有几句话流传很广:“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是如何把这件事情想明白的呢?这种不好的状态,不是史铁生所提倡的人生态度,这只是作者完成最终的中心思想的铺垫。所以,在后面 ,他果然坚强起来了,豁达地面对他的人生接连发生变化,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地往上走。

史铁生的人生无疑是不幸的,刚开始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无比压抑,后来越读越让人感动,感动后又给人一股深深的沉静的力量。这样的感受来自何处?随着阅读的深入终于明悟这是神性的力量。在某种意义理解了《我与地坛》也就真正理解了史铁生文学创作的全部意义,理解了他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及解读。这股沉静的力量让人感悟到,惟对神性的追问与寻觅,是实际可行的信仰之路。也就是说,神性就是信仰,是一种心底的执着与领悟,也可以叫它为“宗教精神”,这种精神在史铁生的所有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所以用它来解释《我

与地坛》中“‘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也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在这里按照《我与地坛》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顺序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 死亡是一件谁都无法避免的事情,人活着就是应该要有意义,有自己理想追求。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苦难也曾意志消沉过,但经过浓烈的母爱,经过在颓败寂静的地坛的一遍又一遍的思考,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既然死是一种必然,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人应当要勇敢地活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不愧于在世间活了一趟。在《我与地坛》的第六部分,他描述到自己怎样地努力写作,非常在意别人的表扬夸奖,并为之高兴。在文章中史铁生还写了一个歌手,“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在不远的地方一直唱”。还有那个喜欢长跑而又没有机会的人直到38岁了还积极参加比赛并得了第一名的人,面对老教练的遗憾他却不遗憾,还兴奋地专门跑来与作者分享。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又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地坛。文章中写着:“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句子中的景致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是如此的衰败萧索,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景致却被渲染得如此瑰丽多彩!同时作者将自身所思所想寄予其上,使得这些景致瞬间具有了生命,其间充满着睿智的思索与深邃的沉思!透过诸如这些极具文学感染力与哲学启迪的句子,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人在历经了劫难之后,依然可以看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依然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这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每一次劫难仿佛都是成就其人生辉煌与灿烂的最为耀眼的点缀!由此来烘托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态度。

第二个境界:为别人活着,具体为,为母亲活着。史铁生是从母亲对他的爱中理解了母亲并决定为母亲而活着,为母亲而写作的。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母亲:“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在文中的第二部分,作者用蘸满悔恨与泪水的笔触生动刻画了母亲对自己始终牵挂,无言中透露出关心与急切心情的既普通又伟大的慈母形象! 文中母亲想为儿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帮,想替儿子受苦受难却也无奈无法做到!于是,这位母亲只能无言地帮儿子坐上轮椅车,然后一个人悄悄地注视儿子远去的背影,当背影消失之后,还在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平凡智慧的母亲一直默默为儿子承受加倍的痛苦与折磨,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的生活操劳牵挂,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的脆弱牵肠挂肚,而当儿子对人生,对生活猛然醒悟时,母亲已经不在了!“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内心深处淡淡的忧伤和自责通过这些文字自然地流露出来!透过这位肢体残缺的作者的真情描述,在衰败荒凉的地坛古园内却有着人世间最为完美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无私伟大的母爱,又有痛彻心扉的思念母亲之情!作者用细腻的语言生动刻画了过早去世、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形象。于是,他热爱着母亲,想念着母亲,他要为母亲而写作。

第三个境界:参透人生,为活着而活着。如果说第一个境界是自我的,第二个境界就是社会的,那么第三个境界是参悟了的,是神性的。参悟人生真谛,在史铁生这里“生”的意义竟然是从对“死”的认识开始的。第一,关于母亲的死。对于母亲,史铁生是无比地爱着,母亲的去世令他无限悲痛,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

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只是到了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作者已经不从个人情感角度去写亲人的死,而是从人的终极关怀——上帝那儿寻找答案,从而对母亲的逝世做出了宗教式的回答。第二,关于生和死。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生和死是一对矛盾体,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我与地坛》对生命的思考恰又远超越了理性的限度,他已经走到了神性的高阶上。所以,史铁生已经不把生死看成一对矛盾体。他把死看成生的结果,生的归宿,生的必然。因为生,所以死。因此,“死”在史铁生的思想里就变得美好,是很美丽的一种追求。某种程度上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宗教关怀。这里,我发现这一点既不是俗世的生对死的恐惧感,也不是辩证的生死观,而是宗教的,神性的。所以,就明白了,人为什么活着。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就是为了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生来就死去呢?史铁生用自己的一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强壮。”这是与传统思想截然相反的人生观,是真正对于人类的死亡困境的精神超越。因此,死是一种态度,生也是一种态度,决不是看透了死,就不去好好地活。这一点,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从神性的高度也给了我们示范。一方面,他是充满悲悯情怀忏悔着的。这从他对于母亲的多处怀念与自责的文字里表现出来。当然,还可以深入下去:《我与地坛》表面上是对母亲的忏悔,其实还是史铁生宗教的神性人生。另一方面,对于生死,史铁生又是从容的、淡定的,面带微笑迎接着的。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与地坛》.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

[2]史铁生.《病隙碎笔》.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4]赵勇,《我与地坛》面面观,名作欣赏,2011,(22)

[5]陈福民,超越生死大限之无限欢悦——重读《我与地坛》之内蕴探析,时代文学(双月刊),2007,(04)

你的读书报告还是不错的,能够围绕一个主题人为什么而活来写,同时也概括出三重境界,这些都不错。但整体看下来,层次性方面还是要加强,尤其是你在现场报告中,首先要说明你读的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给你什么启示。然后再插入对史铁生的介绍等,以叙为主,接下来去评三个境界,最后将结尾单独拿出来写,不要与第三境界混在一处。

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读书报告评价表

读书报告


第二篇:读书会开场白和结束语


读书会开场白和结束语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要把书读好,就要读好多的书。我们就要在这茫茫的书海之中,寻找对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的好书。书读好、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

男: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正因如此,所有发达国家不论高层还是平民,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女:俄国人之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

男: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不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

女:犹太人更爱读书。在犹太人家里,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吻《圣经》。此举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籍,象征着生命结束,求知却永无止境。

男:我国古代许多刻苦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骨苏秦等等,他们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而乐,为书而苦,为书而贫,为书而瘦,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故事。

女: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享受最丰盛的精神大餐!

男:在读书中积累知识,开扩视野!

女:在读书中修身养性,洗涤心灵!。。。。。。。。。。。。。。。。

男: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读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活动

女:现代社会是离不开读书的,人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学习的。

合:因此,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报告范文

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政法xxxxxxxxxxxxxxx1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对于作者盖瑞J米勒GaryJMiller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StL...

读书报告(标准版)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1作品介绍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

读书报告模板

读书报告模板《XXXXX》读书报告姓名、学号一、著作基本信息作者、著作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著作来源。二、著作简介(300字左右)可包括著作背景、作者研究特色、著作基本主题及核心观点、基本方法等。三…

怎样写读书报告

什么是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是大学各种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课学生就教师所指定的读物进行研读经过充分理解吸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行综合组织钩玄提要予以申述评论如此才能将学问化为己有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拓展知识领域厚植一生学术...

读书报告

教育技术04级读书报告目录读书报告读李伯黍燕国材的教育心理学1ltlt教学论稿读书笔记11读王策三教授教学论稿学会教学读书报告25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41合作学习读书报告54读书报告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教...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内容结构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2种类如小...

读书报告

我这次读的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论文和演讲集合起来的著作书中内容有重复表达的地方作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之本体研究应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书报告11303041付彬毛泽东的著作从来就不是纯理想化理论化的其理论也一直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在我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xx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

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后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毛泽东...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我想应该每个人都看过对里面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了我特意去借了本原著来看又有一番别的体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

论自由 读书报告

论自由的尺度文章摘要论自由一书是约翰密尔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此书体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间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书中主要论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两者错综复杂的联...

读书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