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时间:2024.4.20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管理名著导读

读书报告

题 目: 《竞争论》的阅读与思考

目录

1文献来源信息............................................................................................................. 3

1.1来源信息简介.......................................................................................................... 3

1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1.2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3

1.3深远影响.................................................................................................................. 3

2 文献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贡献.............................................................................. 4

2.1 作者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观点..................................................................... 4

2.1.1作者的成长背景................................................................................................... 4

2.1.2作者的主要作品................................................................................................... 5

2.1.3作者的主要观点................................................................................................... 6

2.2文献主要内容.......................................................................................................... 9

2.3文献结构................................................................................................................ 15

3 问题的拓展及思考................................................................................................ 15

3.1作者所讨论问题、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总结........................................................ 15

3.1.1主要问题............................................................................................................. 15

3.1.1.1与企业有关的竞争力和战略问题.................................................................. 15

3.1.1.2地域竞争力的问题.......................................................................................... 16

3.1.1.3如何从竞争的角度来解决相关社会问题...................................................... 16

3.1.2主要观点............................................................................................................. 16

3.1.3主要论证方法总结............................................................................................. 17

3.2 与此问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其他文献对此问题的看法............... 17

3.2.1关于本书的新闻报道......................................................................................... 17

3.2.2其他学者的观点................................................................................................. 18

3.3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提出依据............................................................................ 18

4波特竞争理论在现实中的若干应用及思考........................................................... 21

4.1竞争理论在政府竞争中的应用与思考................................................................ 21

4.2竞争理论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21

5.结论.......................................................................................................................... 21

1.文献来源信息

1.1来源信息简介

读书报告

2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书 名: 竞争论

作 者:(美)迈克尔。波特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08615585

开本: 16开

页码范围:11页——416页

1.2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全球管理大师波特经典著作全面升级内容更新50%全球深具影响力的管理

大师经典著作 一版再版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波特带来了一场知识革命:将管理与严密的经济学分析融为一炉,用真实案

例详尽地说明经济学理论,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并同时启发了学者和企业家。 对战略规划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他帮我们澄清了应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以及

我们的组织应如何在市场上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

1.3深远影响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迈克尔?波特一直是竞争力战略研究领域内的泰斗。

波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无与伦比的能力使得本书成为商界领袖、非盈利组织领

导、决策者以及学者之必读。目前,在许多领域,波特关于竞争和价值创造的理

论仍将起到纲领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本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如何在特定领域内参与竞争?多业务实体的

战略原则是什么?地区与国家如何竞争,地域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影响到战略?诸

如全球化和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会对竞争构成何种影响?企业如何将战略与社会

事务融合到一起?战略思维在诸如慈善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如何能够影响到会?

3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2.文献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贡献

2.1 作者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观点

2.1.1作者的成长背景

波特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波特获得过无数奖项,他因对工业组织的研究而荣获哈佛大学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波特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已经5度获得"麦肯锡奖";19xx年,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990)一书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19xx年,美国市场协会给波特颁发"市场战略奖";19xx年,波特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19xx年,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波特"亚当·斯密奖",以表彰他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波特还获得"格雷厄姆-都德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等众多奖项。迈克尔 · 波特是哈佛商学院教授,也是享誉世界的战略学者。他的本科学位是航天与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是产业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他的战略研究不同于一般管理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强调科学的准确性,注重行业的结构与竞争力。迈克尔 · 波特认为,行业是一群生产相互密切替代产品的企业所组成。因此,一个行业的竞争取决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而不仅仅是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行业的竞争强度以及随之而产生的行业获利能力都取决于行业内五种竞争力的集体效果。

基于这种认识,迈克尔 · 波特19xx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 《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一文,将产业

4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组织理论引进了战略管理研究,爆发了一场战略研究领域的革命。随后,他在19xx年推出了经典名著《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介绍了行业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19xx年,他的另一本名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问世,介绍了企业价值链与行业价值链的学说。19xx年,在研究与咨询的基础上,波特撰写了《国家竞争力》(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本文所介绍的经典名著《竞争论》(On Competition)是波特19xx年的力作。在这本书里,波特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了前三本书的思想。读者阅读这本书,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波特的竞争思想框架与实践的导向。

2.1.2作者的主要作品 《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

19xx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战略方针,同时还应该考虑连接产品或者供给的系列信道,波特首次将这种信道称为价值链,他在每一条价值链上区分出内部后勤、生产或供给、外部物流及配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五种主要的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各自的派生活动,每一家公司的价值链相应地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体系。

《国家竞争优势》19xx年

书中,他分析了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日本还有竞争力吗?》(Can Japan Compete? 2000)

书中指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政府战后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

5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2.1.3作者的主要观点

(1)五力理论

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

(2)战略概述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3)总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要求坚决地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它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之中的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该公司成本较低,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它优势,诸如与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良好联系等,或许也可能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易于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线以分散固定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顾客群进行服务。

总成本领先地位非常吸引人。一旦公司赢得了这样的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重新对新设备、现代设施进行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而

6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这种再投资往往是保持低成本状态的先决条件。

(4)差别化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别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别化特点。例如履带拖拉机公司(Caterpillar)不仅以其商业网络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服务著称,而且以其优质耐用的产品质量享有盛誉。

如果差别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成为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积极战略,因为它建立起防御阵地对付五种竞争力量,虽然其防御的形式与成本领先有所不同。波特认为,推行差别化战略有时会与争取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活动相矛盾。推行差别化战略往往要求公司对于这一战略的排它性有思想准备。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两者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别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5)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正如差别化战略一样,专一化战略可以具有许多形式。虽然低成本与差别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整体却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一项职能化方针都要考虑这一中心思想。这一战略依靠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别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普遍水平。这些优势保护公司抵御各种竞争力量的威胁。

波特认为,这三种战略是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的,因为徘徊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这样的公司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资本投资,从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资本。全产业范围的差别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

7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别化或低成本优势,更会有同样的问题。徘徊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所以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一旦公司处于徘徊状况,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相继采用三个战略,波特认为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

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崭新领域,对全球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进步,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战略咨询者偶尔会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但是对大多数咨询专家而言,五力模型只是一个参考框架。如果他们在给出咨询建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公司面临的具体环境及具体公司的具体条件的话,咨询的结论将是相当幼稚的。

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困难,而另一些企业则另辟蹊径,它们从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中,放弃某些增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但是这样的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联结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虚拟经营的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功效卓著,它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成功实现虚拟运作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价值链的分解+找到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的整合=成功实现虚拟经营。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

8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 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 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2.2文献主要内容 《竞争论》是集合了迈克尔?波特多年研究成果的作品,它是迈克尔?波特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进一步结合了社会现实问题。迈克尔?波特一直是竞争力战略研究领域内的泰斗。波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无与伦比的能力也使得《竞争论》这本书成为商界领袖、非盈利组织领导、决策者以及学者之必读。目前,在许多领域,波特关于竞争和价值创造的理论仍将起到纲领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迈克尔 · 波特认为,行业是一群生产相互密切替代产品的企业所组成。因此,一个行业的竞争取决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而不仅仅是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行业的竞争强度以及随之而产生的行业获利能力都取决于行业内五种竞争力的集体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迈克尔 · 波特19xx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一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进了战略管理研究,爆发了一场战略研究领域的革命。随后,他在19xx年推出了经典名著《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介绍了行业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19xx年,他的另一本名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问世,介绍了企业价值链与行业价值链的学说。19xx年,在研究与咨询的基础上,波特撰写了《国家竞争力》(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在《竞争论》(On Competition)这本书里,波特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了前三本书的思想。它是波特19xx年的力作。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波

9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特的竞争思想框架与实践的导向。本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如何在特定领域内参与竞争?多业务实体的战略原则是什么?地区与国家如何竞争,地域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影响到战略?诸如全球化和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会对竞争构成何种影响?企业如何将战略与社会事务融合到一起?战略思维在诸如慈善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如何能够影响到社会?

对于这本书的目标,波特认为是要发展出一个严谨而实用,能够了解竞争的理论架构,并作为跨越理论与实务间鸿沟的桥梁,那就是说要把想法放进现实事务,理清自己思考的模糊地带,提出新的问题,并持续探索。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阐述了与企业有关的竞争力和战略问题。这是全书的核心部分,也是波特教授多年研究的精华;第二篇讨论的是地点的竞争力问题。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与过剩,市场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进一步导致竞争白热化。企业在行业的竞争由本地区开始外延,以致进入国际或全球市场,产生了对全球战略的需求;第三篇是在前两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关注了一些当前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如城中区的规划建设、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和资本投资问题等。希望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密切相关,也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当然,三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企业获利能力与生存成长的关键,在于找出立足点,并持续不断地改善自身,获得独特的竞争地位。

第一篇从行业竞争力与企业战略展开,介绍了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什么是战略,如何形成竞争优势,然后从竞争优势扩展到公司战略,经一步进行说明。

首先是行业竞争力。每个行业的竞争结构是行业内各种竞争力较量的结果。根据研究,波特教授构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即进入威胁、供应方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决定着行业的竞争状态,也决定了行业竞争互动的本质。从这些竞争力量及其相互作用中,企业可以了解所在行业当前的获利能力,并预测行业长期竞争状况和获利能力。

任何经济现象都离不开社会与制度。波特也认识到政府政策对行业的竞争力结构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供给与需求方面,政策的影响往往大于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改变供给方、需求方以及替代品企

10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业的竞争行为。为此,波特指出,如果在行业竞争力分析中,不考虑政府政策对行业竞争结构所产生的影响,那么这个分析就是不完善的。

波特指出,企业制定战略,首先要分析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竞争力,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本行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及长期变化的趋势。然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行业竞争力的判断,决定自己所要采取的战略行动。这包括企业对自己业务的定位,预测和利用行业竞争力的变化,重新构建对自己有利的行业结构。

其次是战略的定位。竞争战略是指企业某项业务在自己所在行业从事的竞争活动,创造出差异性,即根据目标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创造出独特的价值。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需要先界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企业,属于哪个行业,再界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

波特教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战略定位的问题:基于品种(variety)的定位,即基于选择产品或服务种类而不是客户细分市场的定位;基于需求(needs)的定位,即满足特定顾客群大部分或所有的需求;基于接触(access)的定位,即以不同的方式接触细分型客户。

企业为了应对环境的突发变化,有时也需要考虑重新定位,改变既定的战略。例如,星巴克最近推出了免煮咖啡,并换了新的徽标(徽标上没有“咖啡”二字)。这说明星巴克要开始进军速溶咖啡市场以及其他市场。

在价值链的定位上,还有一种跳蛙战略(leapfrogging strategy),使得下游产品使用者了解上游某部件产品,赢得市场。例如,微软公司将自己的芯片徽标贴在电脑的表面,从而实现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第二篇从地点的竞争力展开,分别介绍了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簇群以及全球化的相关问题,并讨论了如何通过全球化战略增强竞争优势,即跨地点的竞争。

事实上,在以往的竞争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地域的问题。波特率先提出全球经济下有关国家、地方和地区的竞争理论。

首先是国家竞争优势。19xx年,波特撰写了《国际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到,国家财富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企业要走向国际,与世界最强的竞争者进行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关键要先在国内做强。

11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同时,波特指出,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里,国家的作用会越来越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竞争力形态,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所有或大多数产业中独领风骚。各国都有可能在特定的行业里获得成功。本国的环境会使得这些行业具有前瞻性、活力与挑战性。

那么,为什么在某些国家中,部分企业能够持续创新,找到更准确的竞争优势来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波特构建了一个各自独立,又能系统组合成国家优势的钻石模型。这个模型由四个要素构成:①生产要素,是指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波特认为传统经济学认定的生产要素是基本要素,但要提升国家竞争力,仅靠基本的生产要素还不够,还需要考虑高级的生产要素,如技术、专利等;②需求条件,是指本地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当特定的产业区间或国内市场达到相当规模时,国内市场的需求条件也有助于建立竞争优势;③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指该国在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上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④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是指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钻石模型的每个点,以及体系本身,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当然,在寻求国家竞争力的时候,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在支持国家竞争力上,可以起到鼓励改变、促进国内市场竞争以及刺激创新等作用。

其次是产业簇群与竞争。产业簇群,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的法人机构,以其共通性和互补性相构成的群体。产业簇群,可以由单一城市、整个州、一个国家甚至一些邻国构成。

产业簇群影响竞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增加了内部企业或行业的生产力;其次,增加了创新的能力,并由此提升了生产力;第三,促进新企业的产生,提高创新并扩大整个产业簇群。产业簇群对竞争的三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成员的人际交往、面对面沟通,以及个人与法人机构在网络中的互动。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机制和文化规范,通常会影响产业簇群的发展与运作。

在产业簇群发展上,除了需要了解产业簇群与经济地理的关系以外,还需要密切关注产业簇群的社会网络问题。在一个地理区域中,每个产业簇群都是一种网络形式。邻近的企业和机构会保持特定的共同性,并增加互动的频率与影响力。产业簇群内的这种关系形态,与生产力和创新方向有着重大的因果关系。同时,

12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波特还认为,产业簇群成员的“公民参与”意识,促成了企业的自我认同和社区意识。这种认同和社区意识将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从理论上来讲,以往对波特的理论介绍,多停留在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上,往往忽略了他在社会网络方面的论述。近年来,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当以制度理论为基础的观点引入战略管理的研究以后,更开拓了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起点。

最后是全球化竞争。这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书中,波特讲到跨国企业的竞争问题。他认为,从战略观点来看,跨国企业主要是在两种形态的产业中竞争,即跨国本土化产业与全球化产业。两者在经济性质上和成功所需的条件上有所不同。目前,国际竞争格外激烈,跨国企业必须从跨国本土化的竞争者转向全球性企业。

在进入全球性竞争前,企业必须了解所在行业的结构,找出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竞争对手。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最有力的行动仍是那些能够改善企业在全球各地的成本地位或差异化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打击全球各地主要的竞争对手。这就需要考虑两种行动:一是在主要新兴工业化国家,要抢占领先的地位;二是建立起可以掌握最大客户群的有力定位,彻底封锁竞争对手。全球化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量身打造自己价值链的活动,形成有利的战略性地位。

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来说,波特认为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从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主要是靠资源和劳动成本。这类出口就会受到生产要素条件和政府保护政策等类似的限制。要超越这些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需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战略,构建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生产方式,同时又获得国际营销和渠道上的知识与控制力。

事实上,波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跨国公司认为,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动与中国保护自己的愿望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非常古老的故事。在中国市场上,不仅所有熟悉的跨国公司都挤在这里,而且还遭遇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反击。这些跨国公司并不担忧那些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因为彼此熟悉各自的竞争手段。他们最困惑的是中国本土企业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打乱了他们最初设想的竞争方案。为此,这些跨国公司认为,在中国市场要生存,需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战略,即人际关系、打能胜之战、不断创新、

13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不要过度创造等。

第三篇强调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分别阐述了绿色竞争力,城中区的竞争优势,医疗业的相关问题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企业的竞争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显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是也迟早要面对的。因此作者在这一篇很好地结合了一些社会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由于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糟糕。这就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利润的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空间,真正达到环境完整、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使企业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但是,在生态与经济的对立状态下,企业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严格的环保标准可以提高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产业预防和处理的成本,会导致更高的价格和降低竞争力。波特指出,要改变以往对于竞争的思路,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公司,不再是那些能获得最低成本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公司,而是那些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利用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公司。在全球竞争力新范式的要求下,企业需要具有快速创新的能力。他还举出荷兰花卉行业的例子,说明创新带来的竞争力。最后,波特指出,成功的环保主义者、监管机构和企业要把环境、资源生产率、创新和竞争力联系起来,并在这个经济逻辑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从波特的研究中,可以看得出他关注的重点,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政府作用以及创新等。有人批评他的观点过于静态,有些过时。但认真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他的研究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也很能反映现实问题,特别是《竞争论》第三篇的内容更是如此。那么中国企业究竟该如何发展,需要在借鉴这些理论的前提下,探索出自己独特的模式。我们应该在更宽的视野里,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真琢磨与领会波特的战略观点,提出更适合自己组织的战略,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掌握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一本好的著作能让人终身受益,它会陪伴你的一生,给你带来光明与希望,不断指引着你前行的道路。在我认为,《竞争论》便是这样一本书。在《竞争论》这本书中,波特带来了一场知识革命,将管理与严密的经济学分析融为一炉,并通过实例详尽地说明竞争理论,启发了企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它的确是一本管理学名著。

2.3文献结构 在过去的20年中,迈克尔·波特致力于推广竞争理论和竞争战略的观念。《竞争论》一书首次将波特的十多篇论著收集在一起,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波特对竞争的丰富认识,有全新的感召力和重大的意义。阅读本书就是与波特共同展开其思维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其理论的成型、深化和与时俱进。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企业的竞争和竞争战略。通过了解战略的本质、多元化战略如何实施、以及结构产业演变对竞争战略的影响等问题,有助于观察产业和企业后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部分探讨地点在竞争中的作用。表面上看,企业活动的日益全球化降低了地点的重要性,实际上地点在企业拟订竞争战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部分说明竞争如何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谋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是企业的双赢战略。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获利能力与成长的关键——或者说是生存的关键,在于找出立足点,并持续不断地改善自身,获得独特的竞争地位;繁荣在于持续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更多的社会进步主要来自民间部门的创新。

总之,《竞争论》将不断为未来的公司和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基础。

3.问题的拓展及思考

3.1作者所讨论问题、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总结

3.1.1主要问题

3.1.1.1与企业有关的竞争力和战略问题

竞争与战略的核心概念包括五力模型、什么是战略、如何利用信息形成竞争优势、战略与互联网、从竞争优势到公司战略。通过了解战略的本质、多元化战略如何实施以及结构产业演变对竞争战略的影响等问题,有助于观察和分析产业

15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和企业后续发展的基础。着重于讨论与企业有关的竞争与战略,从单一产业层面,延伸到多种业务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产业的结构与演变,以及企业从中获得并维系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竞争。竞争不仅源于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忧患意识,更在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力和生命力。着重在讲竞争是什么,是如何构建企业战略和企业优势的,企业该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并将竞争优势上升为企业战略。

3.1.1.2地域竞争力的问题

包括国家改如何构建竞争优势、产业簇群与竞争、全球化企业如何成为赢家,如何通过跨地点的竞争,即通过全球化战略增强竞争优势。波特的研究揭示了企业与国家的繁荣,取决于竞争所在地的环境本质。为了了解地点对竞争会产生何种影响所建立起的架构,揭示出了企业在打造竞争局势上所应扮演的新角色;企业、政府与地方之间建立新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对政府政策新的思考方式。

3.1.1.3如何从竞争的角度来解决相关社会问题

如环保、城市贫穷、医疗保健和收入不均等。这部分主要说明社会问题全都离不开经济,更确切的说,他们都与竞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竞争更精确地了解,有助于发现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3.1.2主要观点

波特的这本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很多的真知灼见,对实践中的管理无不有启发意义值得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和思考。

(1)看似漫无章法的竞争力量,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是对企业或国家皆然。

(2)波特的五力模型中包含着六种主要的进入障碍:a、规模经济b 、产品差异化c、资金需求d、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经验曲线和学习曲线) e、获得经销渠道f、政府政策

(3)战略的本质存在于活动之中,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执行活动,或执行与竞争者不同的活动。

16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4)战略性定位的本质是,选择能与竞争者有所差别的活动。

(5)战略就是制定竞争中的取舍效应,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何者不可为。

(6)领导人的工作就是,教导组织内的其他人发展战略,同时对诱惑说不。

(7)战略需要持续的原则和清楚地沟通,明确且沟通良好的战略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指引员工如何选择,因为他们的个别活动与每天决策中,都必须有所取舍。

(8)当执行某项活动的效益会直接影响到其他活动的成本或效益时,连结点就会出现。谨慎的管理连结点,通常是竞争优势的有力来源。

(9)光有资源是不够的,发挥资源生产力才能形成竞争力。

(10)最佳的结盟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它们把重心放在特定活动,以及获得特定的竞争优势之上。

3.1.3主要论证方法总结 ( 1)例证法 波特在《竞争论》中应用了众多的案例,以专栏的形式进行补充和总结,是其竞争理论更鲜活、更加有说服力。

(2)数据分析 在本书中波特大量的引用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在123页中引用美国知名多元化企业购并记录的数据来予以论述,宠儿引出多元化企业在竞争中的力量对比问题。

(3)引用论证 波特在《竞争论》的书写过程中也总结和引用了一些千人的关于竞争理论的观点,使其论证更加丰富,例如作者在竞争力分析的过程中引用的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些关于工资分配及激励的若干观点,以丰富作者的立论。

3.2 与此问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其他文献对此问题的看法

3.2.1关于本书的新闻报道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论》出版已经几十年了,自从其问世以来就受到教育界和产业界以及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大型企业纷纷把其奉为桎梏,然而最近10年关于《竞争论》的反面讨论也甚嚣尘上,新闻界对此也多有关注

17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我们现在是否还需要竞争的理论?这样的问题也已经摆上桌面,在此我们针对《竞争论》及其中间涉及的问点来论述其他学者的观点及看法。

3.2.2其他学者的观点

(1)BERNSTEIN THOMAS P

波特的思想难以避免的局限和漏洞——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局限和漏洞在有心的同行的眼里日益明显。波特在管理学界受到质疑和攻击最多的权威。尤其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波特的学说在美国管理学界成为管理学者竞相嘲弄的对象。“当时我读有关公司战略的文章,充斥着这样的说法:‘波特说??但那是错的’”。很多谈战略问题的学者,已经习惯性地把驳斥波特的观点作为其立论的前奏。

(2)吴伯凡

必须承认波特的观点是基于欧美企业的实践而形成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对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在中国的市场上竞争还需要作专门的研究。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也需要在借鉴这些理论的前提下,探索出自己的路子来。建议读者在更宽的视野里,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真琢磨与领会波特的战略观点,提出更适合自己组织的战略,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3.3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提出依据

波特的真实身份是经济学家。对这一点,波特是这样说的:“我把自己看成是经济学家,我有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所以我试图影响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研究中,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进行简化并做一些重要的假设。这对某些研究,如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是适用的,但是当深入到产业竞争中去时,我们发现根据这些简化的模型提出的建议对企业的参考价值不大。”

波特是很少承认自己理论缺失的。对无数“波特错了”的议论,他都是一笑了之。但这一次他说了实话。正如不少人指出的,五力分析模型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这个模型是有一系列近似于经济

18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学方法的理论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为了更清楚地研究和说明问题,就做出这种假设)。其中最重要的假设有三个。一、假设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信息。这个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对任何企业来说,定战略时掌握整个行业的信息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二、假定同行企业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在现实的商业世界,同行之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不一定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强强联手、强弱联手有时比你死我活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三、假定一个产业的蛋糕是固定的,你要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实现。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产业蛋糕,从而获得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仅这三项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假设,就会使你在通过五力分析模型来做权衡和取舍时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茫无头绪。

难怪很多人抱怨说,五力分析模型很中看,但不中用。这是由波特理论的出身决定的:波特理论是从产业经济学脱胎出来的,它的着重点是“解释”——解决产业布局和宏观经济现象,而不是“解决”——解决企业具体的战略迷茫。 谈到战略的重要性时,波特有一句名言:“没有瞄准的射击没有意义”。这又是一句很难代表波特理论特点的话:听起来顺理成章,但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却没有可操作性。在他看来,企业必须先制定好战略,然后才能行动。没有明确战略就去行动,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先有严格的行动计划再去行动,是一种典型的商业理想主义。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先学会游泳再下水”的理论诉求。这种善良愿望的直接结果是——永远不可能下水,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

制定战略在经营上的首要性不等于经营流程上制定战略的在先性。当产业的发展已呈现为非连续性,商业生态越来越趋向于不确定性的时代,由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制定明确的战略再去行动,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正如布朗和艾森哈特成《边际线上的竞争:作为一种结构性混沌的战略》中指出的,战略是一种介于混沌与有序之间的“边际线”。纯然的混沌与纯然的清

19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晰都不是真正的战略。纯然混沌只能导致漫无目的的企业行为,纯然的清晰只能导致波特所说的“战略混同”(同质化竞争)。有竞争力的战略是那种拂晓时分的、混沌初开式的战略。这种战略别人不仅无法模仿,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设计得很清楚的战略要么是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战略(真相大白的战略就不再是战略),要么是你设计战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非连续性的因素,所以不值得信赖。

运营有效性是不是战略?

经营和管理一个公司有“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之分。在波特看来,所谓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选对一个进入壁垒高,能够实现不完全竞争(合法垄断)的行业,并在一个行业里选定一个独特的方向,找到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正确地做事”(执行)才会有意义。如果行业没选对,你做事再正确,都无法获得竞争优势。正如德鲁克所说的,世界上最没有效率的工作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做那些没有用的事情。所以,波特一再强调,“不能只顾具体运营”。再好的战术,都无法代替正确的战略。

波特的这一见解当然是对的。良好的战术永远代替不了正确的战略,卓越的执行能力永远代替不了制定战略的工作。但战略永远只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再正确的战略,如果让执行力平庸的人来实施,结果也一定是平庸的或糟糕的。

IBM前CEO郭士纳在谈到战略与执行的关系时颇有感触。“要制定一个独特的公司发展战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且更困难的还是:如果实际上你已经制定了一个这样的战略,你也很难能够做到恰当地应用它”。他从亲身的经历中意识到,一种战略上的优势很少能够全面地阻挡竞争对手的侵入。“最终,常见的是,每一家公司基本上都在采用同一个战略”。“因此,执行才是促成一个战略获得成功的真正关键因素。完成任务,正确地完成任务,以及比下一个人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比梦想一个新的远景规划重要得多。”世界上所有巨型公司都会日以继夜地在市场中、制造车间、后勤以及库存方面——总之是在一切可能的地

20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方,与他们的竞争对手之间展开全面的执行任务竞赛。“这些巨型公司很少会处于一个免受直接交锋式竞争的合适位置”。

郭士纳的这段话听起来好像就是针对他在哈佛商学院的老师波特来说的。

如果让与波特同名的戴尔来说,他也许更有体会。戴尔公司所在的市场,是一个拥挤得让进入者透不过气来、高超容量很大但盈利空间日益狭小的市场。如果用五力模式来分析,进入这个行业显然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戴尔盈利的真正秘密,并非如通常所说的直销模式——许多公司都模仿过这个模式,但无一成功。戴尔的真正的竞争优势,恰恰在于别人难以模仿的运营的细节——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等100多个细节。这就像人人都会写字,但只有极少数人写出的字才称得上书法,而且这种书法是你尽力模仿都难以达到神似的。

4.波特竞争理论在现实中的若干应用及思考

4.1竞争理论在政府竞争中的应用与思考

迈克尔.波特拥有若干的政府头衔,他曾在19xx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同时还担任多国的政府竞争顾问。波特之所以能够在各国政府间活跃,这得益于他的竞争理论在世界的广泛应用。政府间关于资源等方面的竞争都可以应用到波特的竞争理论。

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波特的竞争理论在当前政府多元化、综合性的竞争中已经力不从心了,尤其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环境的变化,政府间竞争逐渐向各个方面发展,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4.2竞争理论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21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中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广泛的争议,对现实中的企业有质疑和批评。比如,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慈善中国行、李连杰一基金、陈光标“裸捐”等事件上都有不同发热反应和体现。按照波特的分析,也许能为我们找出更好的思路。 借鉴本书的某些观点,慈善尤其是企业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竞争的格局,慈善和医疗也可以作为弥补竞争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的手段,企业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的互补又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影响未来的竞争。而在国际视野看,这种局面在更遥远的将来才可能出现。

5.结论

竞争一直被人们称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竞争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是实践和应用。坐在家里从书本上学到的只是竞争的理论,而只有实践检验了的才能成为竞争的才能。

《竞争论》阐明了竞争的真涵义,诠释了作为管理者要具备的竞争品格和危机意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参 考 文 献

[1]Christensen C M,Bohmer R,Kenagy J.Will disruptive innovations cure health ca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5):102-11

[2] Christensen C M,Bowcr JL Customer power,Strategy investment,and the failare of leading firm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3):197-218

[3]Clayton M Christensen.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Winter):105—109

[4]Collis David J,Montgomery,Cynthia A. Corporate Strategy:Resources and the Scope of the Firln.The McGraw—Hill Book Co,1997

[5]Collis,David J Montgomery, Cyntha A. Competing on resources: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July·AU2llSt): 118

[6]Cooper A C,Smith C G.How established firms respond to threatenjng

22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读书报告 technolog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2.6(2):55—70

[7] 赵芳,黄惠青. 波特竞争战略的实践性探讨[J]. 管理观察, 2009, (05) .

[8] 刘巨钦,陈应龙. 对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理性反思及其启示[J]. 科研管理, 2004, (05) .

[9]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的力量[J]. 经营者, 2007, (23) .

[10] 李雪欣. 竞争战略是企业制胜的利器——波特《竞争战略》思想述评[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6) .

[11] 张经明. 关于低成本竞争战略的选择[J]. 金山企业管理, 2006, (01) .

[12] 田树生. 世界管理大师连载之(2)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J]. 施工企业管理, 2007, (07) .

[13] 赵玉莲,刘金芝,余跃. 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2) .

[14] 谭宏. 竞争与策略——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

[15] 李朋,艾珺,王亚妮. 论中小企业竞争战略选择[J].

写在后面

我们团队选择迈克尔.波特的《竞争论》作为读书报告的内容主题,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熟悉了读书报告的书写格式与书写步骤,同时也体会到一篇好的读书报告的艰辛。

团队自组建以来人员规模不断变化,读书报告的美容液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读书报告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用心的。

我们一路走来,努力而执着。

23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报告范文

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政法xxxxxxxxxxxxxxx1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对于作者盖瑞J米勒GaryJMiller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StL...

读书报告(标准版)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1作品介绍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

读书报告模板

读书报告模板《XXXXX》读书报告姓名、学号一、著作基本信息作者、著作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著作来源。二、著作简介(300字左右)可包括著作背景、作者研究特色、著作基本主题及核心观点、基本方法等。三…

怎样写读书报告

什么是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是大学各种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课学生就教师所指定的读物进行研读经过充分理解吸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行综合组织钩玄提要予以申述评论如此才能将学问化为己有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拓展知识领域厚植一生学术...

读书报告

教育技术04级读书报告目录读书报告读李伯黍燕国材的教育心理学1ltlt教学论稿读书笔记11读王策三教授教学论稿学会教学读书报告25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41合作学习读书报告54读书报告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教...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内容结构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2种类如小...

读书报告——《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久闻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金典是最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所以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我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里认认真真的品读完了这本书读后使我感概万千受益匪浅平...

读书报告

博弈与社会读书笔记博弈与社会读书笔记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于个体理性的决策常常与集体理性相冲突导致所谓囚徒困境的出现不利于所有人的幸福人类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赢博弈与社会用通俗的语言从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了答...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它一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征服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广...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10110013229王运10计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临江仙响起的时候我总是会去想起那...

读书报告第二期

读书报告第2期20xx年11月10日ABookReportof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ByPanLiangliangMA20xx1110RecentlyIhavereada...

读书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