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镇生态旅游实证研究报告

时间:2024.4.27

五凤镇生态旅游实证研究报告

目 录

1 引言 ..................................................................................................................................................................... 2

2 研究背景 ............................................................................................................................................................. 2

2.1 生态旅游概念 ............................................................................................................................................ 2

2.2 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 ............................................................................................................................ 2

2.2.1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今国际社会发展旅游业的潮流形式 .............................................................. 3

2.2.2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 ......................................................................................................................... 3

2.2.3 政策指引 ......................................................................................................................................... 3

2.2.4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支柱产业.............................................................................. 3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

3.2 国内研究现状 ............................................................................................................................................ 4

4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5

4.1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5

4.1.1 生态旅游类型丰富多样 ................................................................................................................. 5

4.1.2 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 6

4.2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6

4.2.1 还没有针对生态旅游进行系统的研究 ......................................................................................... 6

4.2.2 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 7

4.2.3 社区参与正处于个别参与阶段,行业管理力度不够 .................................................................. 7

5 五凤镇生态旅游对策探讨 ................................................................................................................................. 8

5.1.1 绿色消费 ......................................................................................................................................... 8

5.1.2 改变通行方式 ................................................................................................................................. 8

5.1.3 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 8

5.2 重视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 ........................................................................................................................ 9

5.2.1 要从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9

5.2.2 要抓紧建设更好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 9

5.2.3 要引导产业开发导向 ..................................................................................................................... 9

5.3 实施发展战略 ............................................................................................................................................ 9

5.3.1 政府做好总体规划,指导生态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9

5.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 ......................................................................................... 9

5.4 提升知名度 .............................................................................................................................................. 10

5.5 提高员工素质 .......................................................................................................................................... 10

5.6 倡导文明行为 .......................................................................................................................................... 10

6 结论与展望 ....................................................................................................................................................... 10

参考文献 ................................................................................................................................................................. 11

1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不再是富人的专利,而无论是国际旅游、国内旅游,还是长、短途旅行近几年都发展非常之快。五凤镇作为成都市十大重点文化古镇之一,有自身特色旅游资源。近几年在没有大力宣传情况下,前来的游客就已经达到一定数量,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因而该镇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新的镇规划背景下,生态旅游新理念对其有非常的意义。一方面能促进自身旅游产业的快速持续的同时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2 研究背景

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概念有140多种,国内学者提出的概念也有近100种。但至今还没有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统一的定义。因为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慢慢去总结和统一。但是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2.1 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自上世界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引起了政府部门、旅游行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区的居民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这和一般的旅游有着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生态旅游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而影响身边人,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随着城市环境恶化: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各种污染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去一个清新无污染自然化的旅游地,来释放自己。从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旅游人类学强调以人为本,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是客体,旅游业以市场为核心,为人(旅游者)服务。生态旅游学强调以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为本,资源(环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成为客体。这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同时也与城市居民为了健康长寿,追求理想生存环境,而到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相符合。所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项目并且积极保护旅游地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1]

2.2 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

2

2.2.1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今国际社会发展旅游业的潮流形式

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19xx年赫特泽(Hetzer)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国际上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的3大核心理念:保护、负责任和维护社区利益。

进入21世纪,人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坚决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呼唤和响应。所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生态旅游已经势不可挡,发展迅速。 [2]

2.2.2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

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超过自然界的承受量,大自然已经慢慢对人类进行报复。各种灾难频繁发生和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每发生一次都使人类反省自身的所作所为。因而自然观也由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转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法超过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援助发展中国家保护自然。

2.2.3 政策指引

十八大召开,我国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转向“五位一体”,增加了环境这一布局。同时美丽中国也给全国人民描绘了未来蓝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政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给全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指导了方向。

2.2.4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支柱产业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恢复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的超过战前水平。而新兴国家的崛起,更加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旅游资源的开发、交通的便利、舒适快捷旅游地接待设施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等等条件,为国内、国际旅游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教育、养身、猎奇活动,更是一种经济活动,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生态旅游发展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源于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对环境和社区不负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投入精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不少成果。Kreg (1997)等[4]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突出体现在游客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其“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Dr. Peter BjoErk(2000)认为生态旅游已被大家广泛使用并且出现滥用的现象,生态旅游并不是农家乐旅游、自然旅游或者探险旅游,而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因其能“净化”市场、

3

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拥有较完善的经营模式、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等特点,备受业界关

[5]注;Peter 还指出,生态旅游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当地社区、当局、旅游者和企业共同参与的。Judy

Karwacki,Colin Boyd(2006)关注了伦理教育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6]M.R. Yacob , A.Radam , S.B. Rawi (2009) 研究海洋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以马来西亚热浪岛为例。[7] PAN Lili(2010)等[8]分析了生态旅游湿地旅游,发现游客更加注重对湿地生态系统作用和环境影响行为的观察,这都体现了生态旅游体验的独有特点。Khwanruthai Bunruamkaew, Yuji Murayam(2011),以泰国的苏梅岛为例,基于GIS 和AHP 的方法建立了生态旅游的适应性评价体系。[9]Pierre G. Walter , J.K. (Kila) Reimer(2012)研究基于社区的“生态课程”使游客得到生态伦理的教育,分别在柬埔寨和泰国开展两个课题项目,研究如何使当地的环境、文化和民生融入到“生态课程”当中。[10]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时至今日,很多组织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和阐释,至今尚未达成文字上的统一。钟林生(2000)分别阐述了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等4个要素的研究概况,重点分析了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现状,还归纳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生态旅游研究的特点,并对研究方向作了评述[11]。郭舒(2002)从供、求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概念进行梳理,并自己提出生态旅游是一

[12]种旅游活动形式的概念以及防止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意义

状,提出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13]。赵新民(2002)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刘德谦(2003)提出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三个选择:一是无所作为的保护还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二是大众旅游还是特殊专项旅游;三是粗放的发展还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进行了论述

生态旅游者责任[15][14]。杨桂华(2004)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是双向的,即旅游目的地社区责任和。杨彦锋、徐红罡(2007)认为自然性、学习性、可持续性和责任感构成生态旅游概念

[16]的四个要素,对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演化的历程进行描述,提出建立我国生态旅游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

基础上,我国也在努力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观鸟、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县、九寨沟等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知名度较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比较中外旅游资源不难得出:从国外的生态旅游概念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而国内的生态旅游概念更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享受和冒险体验。这种区别在于国外生态旅游比国内成熟,在生态旅游的早期发展阶段,经营者往往更加注重旅游项目的利益获得旅游市场开发,因而工作重心在创造符合旅游者爱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吸引游客。随着生态旅游发展的深入,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吸引旅游者转到了

4

对旅游者的教育和指导,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和最小化影响等方面。

比较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二者都很少甚至没有概念提及监测和评估环境影响。生态旅游地开发发展旅游资源后,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数据和评估方法。这样会对已经开发的生态旅游地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从而对持续的跟踪环境数据,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造成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需要完善这一不足之处。

4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1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五凤镇是成都市十大古镇之一,近年来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收效显著。五凤镇境内古建筑保留较好,文化底蕴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五凤镇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交通、宾馆、餐饮、景点等领域,更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五凤古镇的旅游形象、居民素质和都得到普遍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并极大地改善了五凤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这为五凤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1.1 生态旅游类型丰富多样

五凤镇凭借丰富而多样的旅游资源,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活动形式,如农业生态旅游、体闲观光旅游、休闲参与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借助成都市倡导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主题,五凤镇充分利用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推出了黄金果、黄金果酒、白岩山鸡等生态旅游产品;精品水果博览园、蓝莓产业园、青春不老果—胭脂桃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园近郊生态旅农业项目的开展,既让当地投资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大幅增长。今年五一,古镇对外“试营业、初体验”,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仍迎来游客近2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社会效应。国庆十一,五凤古镇正式对外开放,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金堂县成功引进了聚龙、雨瑞、仨和、远大等8家农业投资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目前,五凤镇现代农业连片发展的已达到6300亩,已种植红提510亩、蓝莓430亩、胭脂桃630亩,品种呈现多样化,黄金果、椪柑、水蜜桃、土鸡蛋、红提、蓝莓等成为特色代表,农业产业园区总投资已达3000余万元,大力提升了五凤现代特色农业水平,这样既丰富了旅游资源,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今年,五福大道现代特色农业效益初显,红提、蓝莓等优质水果陆续上市,市场反映也十分良好。五凤镇一方面调整结构培育新产业,规划建设了五福大道现代农业观光带,全年陆续引进了众多农业产业公司,新建了精品水果博览园、蓝莓产业园、青春不老

5

果—胭脂桃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园,基本形成四大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五凤镇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发展壮大旧园区,巩固黄金果产业园,实现农业和精深加工相结合,开发多品牌的衍生系列产品;改良伏季水果产业园,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伏季水果品种多元化、周期特色化,规划建设“花—果—游”产业带。目前,新老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6800亩。金箱村为五凤镇的精品优质水果产业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尤其是桃和橘柑,已经形成两大支柱产业,举办“桃花会”、“赏花诗会”、“桃子采摘节”等,拉动古镇经济,赋予古镇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提升古镇的文化品味。

4.1.2 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五凤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成都市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人文景观丰富。古镇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是成都市唯一的山地古镇样本。五凤镇早在清代中叶就成为川西第一的水路码头,这里过去曾是沱江上游繁忙的水路码头之一,繁华旖旎,码头文化很发达;又兼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为代表的大规模移民,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大量移民到此占业定居,他们带来的宗教文化、会馆文化、家族文化、客家文化、民居文化与原有的蜀地文化在五凤这一方小镇相互交融,使这里的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五凤镇金箱村走出了一位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贺麟教授,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保留了原住处命名为“贺麟故居”。贺家历史文化深远,贺家老房子、上班竹园为清朝修建,现今保留完好仍有使用价值。

五凤镇在古镇人文景观修建性保护方面进展迅速,关圣宫、市保文物南华宫修复完成;半边街18座山地式院落、柳溪花涧、基督教堂、移民广场、游客中心雏形初具。改造完成了小凤街至西入口道路两旁房屋和青凤街风貌整治;对贺麟故居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形成了集参观学习、教育洗礼、商务会议、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景点。古镇老街旧貌新颜,建设了黄水河沿岸仿古栅栏,完成了玉凤街、金凤街、小凤街风貌整治,由县书协组织国家、省市级书法家统一书写制作了店招店牌,彰显了金堂“中国书法之乡”文化底蕴。

4.2 五凤镇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还没有针对生态旅游进行系统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城里人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应该说,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五凤镇来说,发展生态旅游大有作为,问题是,五凤镇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在建筑等方面虽然考虑到了节约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但是没有专门的针对生态旅游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更谈不上实际行动了。如目前五凤镇的农家乐还只停留在吃农家菜一个项目,没有把农家乐旅游项目做深做透,农家乐还没有真正地“乐”起来。五凤镇的生态旅游仍属一般性观光、度假的消费旅游, 没有真

6

正成为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的学习之旅、责任之旅。开发旅游的活动中不少人对生态旅游的涵义, 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一些旅游开发商急功近利, 大兴土木,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

生态旅游活动的中心强调的是当地居民、旅游者和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整体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生态意识高低决定了生态旅游的成败。现在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都没有足够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宾馆、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游客对花木的攀摘、对植物的践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不管从旅游环境来看, 还是从旅游者构成来看, 五凤镇的旅游与理论上的或预定目标中的生态旅游还有较大差距。

4.2.2 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古镇旅游开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旅游服务设施的地区接待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旅游地游客的数量。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尚无法形成标准化的接待条件。五凤镇目前的生态旅游的主要服务项目还只是吃和住,其他的设施还不配套,如景区旅游信息网络、公共咨询服务设施滞后,购物点太散太小,这些均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由于五凤镇内各村发展不平衡,交通联系不便,镇区公路没有形成系统,镇区内部道路不成体系,诸多路段人车混行,部分路段存在尽头路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公共停车场,交通拥挤程度令人堪忧。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下,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外围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镇区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目前,白岩村仅有一条3米宽的村道连接老五洛路后可通行到五凤镇场镇及古镇核心景区,且没有形成环线道路。而白岩村众多景点分布极分散,到达不易,限制了景点的开发。金箱村景点离古镇核心区辐射距离较远,规划景点离古镇核心区有1到2公里路程,距离较远不利于步行旅游。这些都成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

4.2.3 社区参与正处于个别参与阶段,行业管理力度不够

生态旅游区参与旅游活动的大多是旅游区内部或周边社区居民, 处于个别、自发参与阶段, 其参与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组织上, 大都处于分散状态, 参与活动多以家庭、个体为单位, 在旅游旺季进行旅游经营,通常各自为阵,经营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协调发展观念;而旅游行业管理机构还没有制定

7

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和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法规,导致经营管理中出现以下随意性和混乱现象:各经营户不按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和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合理规划、开发产品,各地一哄而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其产品只有规模没有质量;片面追求利润,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使游客享受不到“质价相符”的服务,影响市民的出游热情。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生态旅游产品还处于低层次的开发、经营水平上,不仅产品质量低、经济收益不高,同时还会破坏潜在的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五凤镇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5 五凤镇生态旅游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是一种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对五凤镇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游客修养水平和更好地刺激产业持续发展。

对于正处在摸索宣传阶段的五凤镇旅游业来说,倡导生态旅游方式、实施生态旅游生态模式以及提高运行效率显得极为重要。以下是针对五凤镇的生态旅游所总结出的对策建议。

5.1 低碳旅游,绿色出行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倡导低碳旅游,景区应提供一个低碳的消费模式,游客则应该从使用低碳环保的能源做起。

5.1.1 绿色消费

在城市酒店提倡绿色消费的今天,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牙刷、牙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时,但在很多景区一次性的用品比比皆是,且物品的质量差、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很多细节说明景区尽量吻合来自城市游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高耗能为代价的。所以,支持景区旅馆饭店等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也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5.1.2 改变通行方式

改变景区通行方式,减少因机动车带来的空气以及噪声污染。景区内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通行方式,这样不仅丰富了旅游生活还增加了旅游项目。与此同时更要强化旅游设施设备的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

5.1.3 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要开发生态能源,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能、液化气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向高效能、

8

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比如旅游接待设施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全面地引进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形成低碳旅游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将逐渐成为五凤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5.2 重视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

5.2.1 要从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五凤镇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加大对河流、绿化、公共设施以及文物建筑等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

5.2.2 要抓紧建设更好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

五凤镇的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并不到位,要扩大和提高集中废水处理、集中垃圾处理的规模和水平。要保护好水资源,推进再生水的利用。全力保护核心景区的原生态自然空间,突出绿色度假主题,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生态休闲新风尚。

5.2.3 要引导产业开发导向

为了五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招商引资中要严格把关,杜绝引进对环境有破坏的旅游项目。另外要对五凤镇的特色产品有“中华一绝”之称的黄金果,还有碰柑、紫薯、明参、姬菇等特色农产品予以保护开发,针对促进五凤镇的绿色农业项目重点予以引进和扶持。

5.3 实施发展战略

5.3.1 政府做好总体规划,指导生态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五凤镇生态旅游的特点和现状决定了未来发展必须走 政府主导、规划为纲的道路。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总体开发规划,才能保障生态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所有建筑布局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与环境相协调,保持自然的传统特色;保护自然村;控制好节假日旅游人数,不能出现人数超过景区的承受范围;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不受负面影响。

5.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

生态旅游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大。要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每年预算一定的资金进行基础性、配套性打造生态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经营等方式广辟门路进行直接融资,把资源转化为资产,把资产转化为资金,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9

5.4 提升知名度

首先,通过大型户外广告、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加强对贺麟故居、关圣宫、五凤街等形象品牌的对外宣传,将五凤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广为宣传,扩大影响力。

其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管理、市场对接、各方联动的原则,通过举办省级旅游节庆活动,达到以节造势,办节兴旅目的。还可以充分利用等假日推出民族风情游、观光花果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人参观游览,提高五凤的知名度。

最后,积极联合周边区域集体营销。可以联合湖南、云南的风景名胜区 进行集体营销,发挥规模优势。在现有的生态旅游景区中,经过比选,确定一个龙头,采取重点扶持、统一制作形象宣传片、明信片、画册、旅游纪念品等宣传资料,做大旅游品牌,用龙头效应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5.5 提高员工素质

生态旅游经营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旅游景区的员工也是旅游景区的一道醒目的风景线,若缺乏旅游接待和市场营销知识那么将影响五凤镇的口碑。要办好生态旅游,必须采取本地培训和选送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做好引进外地旅游管理与营销人才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5.6 倡导文明行为

应该注重对游客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生态旅游行为的引导。比如,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避开旅游旺季和公共假期,因为旺季旅游不仅增加了环境负担,也使旅游者为此付出更多的费用。选择低碳旅游线路和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携带环保的物品,选择目住环保旅馆,少用空调、一次性餐具、包装袋、购物袋,多食用时令果蔬,住酒店不每天更换床单被罩等等。

总的来说,提倡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须全民身体力行。有关部门及媒体应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倡导生态、健康、绿色的低碳旅游方式,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旅游景区应该积极整合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特色,实现不同资源的共享互补,形成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

6 结论与展望

虽然生态旅游的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生态旅游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的了解,总管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五凤镇的实际情况,在五凤镇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一背

10

景下,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虽然研究的层次不是很深入,但是对于五凤镇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和可行思路。关于五凤镇的旅游业的发展还应该从定性研究逐步转变为定量研究,比如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旅游评价指标系统,通过Arcgis等相关遥感软件对五凤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我们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尝试构建生态旅游度指标等;其次,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我们还需要多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比如将旅游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进行融合,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也是五凤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 李朝阳 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1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 石家庄学院,石家庄050035

[2] 吴易明 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 二00三年五月

[3]李维长 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中国林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4] LINDBERG K,GOULDING C,HUANG Z L,et al. Ecotourism in China: Selected Issues and Challenges [C]/ /OPPERMANN M. Pacific Rim Tourism.Wallingford,UK: CAB international,1997.

[5] Dr. Peter BjoErk.Ecotourism from a Conceptual Perspective, an Extended Denition of a Unique Tourism Fo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 189-202.

[6] Judy Karwacki, Colin Boyd. Ethics and Ecotourism [J].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2006,10(4):225–232.

[7] M.R. Yacob , A. Radam , S.B. Rawi. Valuing 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 in Marine Parks: The Case of Redang Island, Malaysia[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9, 3 (1):12.

[8]PAN L L,CUI L J,WU M. Tourist Behaviors in Wetland Park: A Preliminary Study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Hangzhou,China[J]. Chin Geogra Sci,2010,20( 1) : 66 -73.

[9] Khwanruthai Bunruamkaew , Yuji Murayam. Sit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Ecotourism Using GIS & AHP: A Case Study of Surat Thani Province, Thailand[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7(21):269-278.

[10] PierreG. Walter , J.K. (Kila) Reimer .The “Ecotourism Curriculum” and Visitor Learning in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Case Studies from Thailand and Cambodia[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 17 (5):551-561.

[11]钟林生,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0,9(5),841-847

11

[12]郭舒,生态旅游概念泛化思考[J]. 旅游学刊,2002,1(17):69-72.

[13]赵新民,生态旅游的基础性研究[J]. 旅游学刊,2002,3(17):22-25.

[14]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J]. 旅游学刊,2003,2(18):63-68.

[15]杨桂华,论生态旅游的双向责任模式[J]. 旅游学刊,2004,4(19):53-56.

[16]徐红罡,杨彦锋.对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理论探讨[J].旅游学刊,

12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1旅游产业组织P111市场结构P2111市场集中度P3112产品差异化P5113进出口壁垒P612市场行为P7121价格行为P8122非价格行为P913市场绩效P102旅游产业布局P1021我国旅游产业现状...

20xx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近日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ltlt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gtgt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并对...

20xx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20xx注定会被中国旅游行业深深铭记的一年行业潮流风起云涌各类大事件层出不穷但这其中任何一个潮流都比不上出境游市场突飞猛涨的势头和光鲜耀眼的形象截至20xx年11月中国内地公...

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多精品文档下载尽在我的主页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项目总论111项目背景112研究工作依据313项目研究的范围314项目投资回报415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42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521项目提出的背景522项目...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乡村旅游是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结合采访调研活动对全市XX个历史文化村生态村特色产业村民俗村民族团结村等不同...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业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院系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目录前言3一调查时间3二调查地点3三调查人员3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3五旅游资源调查要求3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4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4二交通状...

旅游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11118

本资料来自中国滦河国际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旅游业分析报告本资料来自本资料来自目录第一部分世界旅游业综述3第二部分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及前景51234行业概况5发展前景11发展目标14外资情况16本资料来自本资料来...

20xx-20xx年成都旅游行业专业研究报告

成都旅游行业管理咨询专业机构三顾咨询51sangucn20xx20xx年成都旅游行业专业研究报告摘要据调查显示游客平均在成都停留22天其中入住星级饭店宾馆的游客平均停留18天入住非星级酒店宾馆的平均停留20天入...

中国旅游船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旅游船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20xx20xx年世界船舶制造业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20xx20xx年世界船舶制造业发展概况一世界船舶...

香溪谷旅游度假村四星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资料来自黄山市香溪谷旅游度假村四星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与概况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市场预测1021黄山市饭店业现状1022需求现状1023市场预测12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1331建设...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题目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姓名刘婷婷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游管理3班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王艳平副教授论文工作的起止时间20xx年2月20xx年5月20xx年03月25日1234567

旅游研究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