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4.5.8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报告书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结合建国60周年之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内政字[2009]39号文件精神,现将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建设民俗博物馆,提升展览服务水平项目上报自治区文物局,请将此项目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给予经费支持。

一、 基本概况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扎兰屯市西南90公里处,在大兴安岭东麓的济沁河畔,东经122°38′,北纬47°32′,其东临蘑菇气镇,南与洼堤镇接壤,西与浩饶山镇相连,北与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接壤,扎—柴公路在乡内通过,济沁河由北向西南蜿蜒流过,是一个以鄂温克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是呼伦贝尔十四个民族乡之一。全乡总辖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2个市属国营林场和14个个体农场。截止20xx年11月末,全乡总户数为2397户,总人口8705人,由汉、蒙、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回、锡伯、俄罗斯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2916人,占总人口的33.5%,其中主体民族鄂温克民族人口为36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20xx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左右。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目前没有存放民 1

俗用品的场所,民族民俗遗产已逐渐消失,严重影响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为保留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我乡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论证,决定申报实施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经济发展责任感,改善全乡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环境,及时挖掘保护即将灭绝的鄂温克狩猎文化,开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提高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进步。

二、 历史沿革

萨马街鄂温克人的祖先曾游猎于黑龙江流域的石勒河,精奇里江一带以狩猎为生。清顺治至康熙年间,陆续游动到嫩江流域雅鲁河、济沁河、阿伦河流域,曾被称为“索伦部”。19xx年中东铁路修通前后,雅鲁河畔的鄂温克人民逐步游动到济沁河流域。光绪17年(1891年),鄂温克猎民萨马伊热在今乡所在地附近搭起“撮罗子”定居,后鄂温克人逐渐聚居,后形成村落,将地称为“萨马艾里(村屯)”萨马街由此而得名。

17世纪初(明末清初),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和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人共分三支,一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沿岸的使鹿鄂温克嗯,共有12个大氏族,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他们于18世纪迁至额尔古纳河畔,是被称为“雅库特人”的先民。)第二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石勒喀河一带使马鄂温克人,被称为“纳米雅尔”部或叫“那妹他”,共有十五个氏族,他们是被 2

称为“通古斯”的祖先。第三支即“索伦部”的鄂温克人,人数最多,居住在石勒河至精奇里江的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是被称为“索伦”部的祖先。

“鄂温克”的 含义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住在南山坡的人们”、“使用驯鹿的人们”、“上游人”等等,这反映了鄂温克人与山林紧密相连的关系,体现了鄂温克人依赖山林,索取天然产物的生产生活历史。因此将鄂温克一词解释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是较为贴切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1732年(雍正十年)清廷抽调鄂伦春、达斡尔、索伦等族在呼伦贝尔的济拉嘛泰河设城驻防。

19xx年的苏联红军沿济沁河围猎场进入布特哈旗,推翻了日伪政权,从此,各民族过上了没有外界压迫的自由生活。长期以来,生活在群山密林中繁衍生息,以狩猎、捕鱼、采集野菜、野果为主的生产,具有森林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整个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饱经风霜,经历了无数的迁徙动荡,悲欢离合,谱写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和信仰以及独具特点的语言文化。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早在清朝康熙到乾隆年代,就有海兰察,博尔本察等著名武官,官居二品,都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日战争时期,萨马街鄂温克民族英雄白温都格尔带领鄂温克人在李三店到根多河一带抗击日寇,后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扎兰屯监狱被日军狼狗咬死,英勇就义。

3

三、 政权建设

解放以后,鄂温克族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根据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19xx年在萨马街为他们成立了萨马街努图克由鄂温克族人担任努图克达,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始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19xx年又动员在根多河居住的鄂温克人下山处定居,这样才使鄂温克人第一次过上安稳的定居生活。

19xx年撤销努图克,设立萨马街人们公社。19xx年改为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

四、 六十年的巨变

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民族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走过辉煌的六十年,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向现代集约规范方式转变,19xx年起猎民由原来的“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的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变弃枪从农从牧。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猎民学科学技术,适用科技,引进精量点播机,高产优质品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他们腰包鼓起来,米袋子满起来,90%的农猎民家中有小型拖拉、彩电、冰箱、摩托车、洗衣机、电话等家用电器,二00八年的农猎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较比19xx年增长61%。

做强做大旅游文章,充分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展示鄂温克民族的文化底蕴,拉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兴建鄂温克民俗旅游度假村、索伦部落旅游度假村等旅游休闲场所。

发展特色养殖,充分利用萨马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养殖马鹿、梅花鹿、野猪、狍子等特种动物,市场前景看好,依托伊利龙头企业,大 4

力发展乳业,奶牛已发展到890头,有一个挤奶站,奶牛改良率达到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大了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几年来,共计在教育事业方面投入2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住上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控辍率在100%,中学生控辍率在1.5%以内。顺利的通过国家“两基”达标的验收。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投资50万元建一个中心医院,改善办公条件,医疗水平有新提高,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农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

乡政府于20xx年投资40万元修建民族休闲广场和政府中心广场,投资22万元万元建一个标准文化站,为了提高小城镇品味,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乡党委、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集资金,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投资200万元修3公里的板油路,极大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木材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维修、养殖业等等,已经达到近50家,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项目拉动作用,猎民村和团结村村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投资87万元购买优质西门塔尔肉牛187头,猎民村6000亩耕地抗旱井70眼,配喷灌设备70套,全部实现了水浇地,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施了猎民村扶贫开发项目。

少数民族的生育观念得到很大改变,再也不是越穷越生,越穷越生,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而是注重素质的培养,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越 5

来越多,迈入高等学府受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从而带动了民族素质的提高。

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问题无小事,在工作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民族语言,民族服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形成合力,树立起谁也离不开谁的 民族观念。

五、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1、现代文明的标志

博物馆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发达国家平均4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而中国在文明发达地区也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扎兰屯市鄂伦春民族乡没有一座标志其文明程度的博物馆,与其发展及不相称,其他旗市都先后建起了民俗博物馆,我们已落后于他人,很大程度降低了人们对扎兰屯民族乡文明的认知度,因此扎兰屯市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2、建设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区的需要

我市经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要想让国内外人士更多了解扎兰屯市民族文化,建设鄂伦春民俗博物馆是燃眉之急的大事。

3、培养人才的基地

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传播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博物馆不紧是征集、保护、陈列和研究文物的场所,而且是为各族人民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的教育机构,是建立科学、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参与的公共领域,建设博物馆已经是刻 6

不容缓。

4、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体现,鄂温克民族乡在党的政策感召下,从高山游猎到定局生产,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即是制度的温暖,又是的团结的象征。

六、项目建设的条件

扎兰屯市历史悠久,北方狩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扎兰屯市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是外省市通过呼伦贝尔市的交通要塞。有史以来,扎兰屯地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民族文物,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是我市三少民族乡之一,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现存的典型的狩猎民族,虽然他们已经放下了猎枪从事了农业及其他行业,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创作的典型狩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科学价值,不仅在中国北方狩猎文化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就是在世界狩猎文化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人文科学价值。为了能够对鄂温克族狩猎文化中的原始艺术加以探索,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扎兰屯市,又有鄂温克族在此生活、劳作,无论是先决条件、人为因素,这些都是建设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的优越条件。

七、选址方案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应选择在乡中心地段,便于游人参观和学习,根据调查和考证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在乡政府广场对过最为合适。

八、项目建设规模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族乡所辖6个行政村,两个国营林场,拥有2596 7

平方公里土地。

作为扎兰屯市民俗博物馆,规模应当向区、盟级标准看齐,考虑到我市经济水平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需要,博物馆建设规模1000平方米。

1、民俗文物厅:集中陈列鄂温克民俗文物,通过文物厅,生态再现鄂温克风俗,面积为800平方米。

2、办公室:包括行政、财务、档案资料、技术研究等办公室。面积80平方米。

根据以上情况,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新馆落成后,其中民俗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办公室、机房、库房面积200平方米。

九、资金来源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投资概算为55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上级拨款550万元。

十、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是促进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将起到夯实我市旅游业的基础,提高我市旅游业在全国的水平,加大扎兰屯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步伐。 8


第二篇:某县文化馆可研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4

第二章 市场分析... 8

第三章 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8

第四章 建设方案... 14

第五章 结构设计... 17

第六章 给排水设计... 19

第七章 暖通设计... 22

第八章 电气设计... 23

第九章 节能环保篇... 26

第十章 招标篇... 27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27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8

第十三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8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29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文化中心-文化馆

项目建设地址:**县东大街以北、相府路以西、县府巷以东。

性质和用途:全民公益性质,作**县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和体育活动基地用途。

建设内容:文化馆大楼,配套绿化广场等

建设规模:建筑物包括三层高文化馆大楼一座,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1.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法人代表:

1.3项目地块位置

1.3.1土地位置

项目地块为**县东大街以北、相府路以西、县府巷以东。

1.3.2土地状况

项目地块原为**县政府用地,由于县政府即将迁往新址,原地块又处于县城人流集中处,非常适合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县政府决定在原址修建“三馆”,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的精品亮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文化娱乐用地。地块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均临城市道路,交通方便。

1.3.3项目用地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及要求

容积率:≤1.2(不含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40%

绿地率:≥25%

日照执行标准:日照间距系数执行1.5,并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规模:建筑规模:≤5000 ㎡(包括***保留建筑面积,不含地下部分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高度:≤22米(自室外地平算起,至坡屋顶高度)

建筑层数:4层以内

**县文化馆,拟建地位于**县城东大街钟鼓楼以东100米北侧,由于钟鼓楼为**县城国保级明代古建筑,是**县城的中心和标志,所以文化馆在建筑风格上应与钟鼓楼相协调,建筑风格为现代仿古建筑。场地总平面规划设计时,要与规划基地东南角处的***古建筑群相统一协调。建筑方案要优化场地总平面规划与四个立面设计效果,以丰富县城东大街城市景观,且对***前一层商铺和东侧二层商铺提出改造意见和意向方案;同时,沿东大街建筑要向北退出一定场地,需考虑景观规划,形成独特的文化建筑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人防、消防、抗震、建筑节能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条件中未说明的其他事项,按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建筑窗洞口窗台下沿需设计外凸窗台线条,且必须设计滴水槽,以避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墙面被雨水污染而影响建筑形象。

1.4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4.1项目背景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其主要职能为: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馆机构从2400余个发展到3200余个,馆舍建设条件逐年改善,组织活动不断丰富,文化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文化馆在人民群众生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

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五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因此,文化馆应科学、合理地投资和建设。

**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1993年修建了文化馆大楼,曾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署办公。20##年9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设置,文化馆、图书馆现拥有21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一幢(合用)。

**县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很是陈旧,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县文化馆设备破旧、条件简陋,多年来得不到改善。因条件所限,场地缺少,以致影响到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场所,馆内找不出一个适宜的培训辅导场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周边环境的更加关心,文化设施建设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建设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安全文明的文化设施,对于提高和改善全县城市环境和面貌,改善城市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创造以人为本,共享文化环境乐趣,力求科技化,信息化的优美环境。

1.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依据、范围和结论

1.5.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县文化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在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定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行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的意见,为**县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单位最终决策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5.2研究工作依据

1、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文化“十二五”将推进5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3.传播体系建设工程。4.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5.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

5、**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步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6、**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7、《**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

8、**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的通知》;

9、《**县“三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文件;

10、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

1.5.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重点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的环境影响和保护、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项目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项目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分析研究。

第二章 市场分析

新建**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县东大街以北、相府路以西,原县政府所在地。该地块西侧100米即为**县城的中心和标志---鼓楼,地处县城中心,人流聚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所以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目前县文化馆设备破旧、条件简陋,多年来得不到改善,县城文化活动开展受到影响,形式单一,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场所。**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整合**县文化场所资源,决定为人民建设一座具有**特色、使用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优良的文化馆,以满足广大人民文化需求。

文化馆是传播人类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学校需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人民亦需要各类文艺演出来满足文化需求,因此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第三章 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址为**县东大街以北、县府巷以东,占地面积2.1公顷,西距**县鼓楼约100米,东邻**县***,南面为步行街,北面为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区。

3.2建设条件

3.2.1气象条件

**县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太阳辐射强、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昼夜温差悬殊。根据气候特征县域可划分为三个气候区:东北部温和极干旱到温暖干旱区,中部温寒干旱、寒冷半干旱、寒冷半温润区,西南部寒冷温润、高寒湿润及高寒很温润区。全县≥0℃积温,东北部为3600℃,中部为2649℃,西南部为1758℃。全年平均降水量东北部为140毫米左右,中部为185毫米左右,西南部为280-350毫米。自然灾害以大风、霜冻、沙尘暴、干热风为主。

场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无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年蒸发量2000.6㎜。50年一遇基本雪压0.15KN/㎡,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Ⅱ;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40m。

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场地内无地表水。

3.2.2地形地貌

**县处于中朝准地台与昆仑祁连地槽两个Ⅰ级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北部为中朝准地台的阿拉善隆起区,南部为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全县总的地势呈南高北低、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祁连山冷龙岭主峰为县境内最高峰,海拔4442米,东部董家堡为县境内最低地,海拔1445米,相对高差为2997米。境内山峦连绵,河渠纵横,戈壁茫茫,绿洲片片,形成了三种地貌类型:南部中、高山地地貌、中部低山丘陵地貌、走廊绿洲平原地貌,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46.40%、22.82%与30.78%。

文化馆所在场地地貌上属于西大河冲洪积扇细土平原区,场地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单一。

3.2.3地层及岩性条件

根据地质勘探揭露,场地地基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为6层,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主要以粉土为主,含有少量的碎石、砖块和生活垃圾。

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厚度0.60—1.90m,平均厚度1.25m。

层面高程1955.70—1958.50m。

第2层粗砂(Q4al+pl):红褐色、青灰色,稍湿,松散-稍密。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40mm,大者15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0.60—1.90m,揭露厚度0.90—3.00m。

层面高程1954.00—1956.80m。

第3层粉砂(Q4al+pl):灰黄色,湿,松散,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2.20—4.10m,揭露厚度0.60—1.30m。

层面高程1953.50—1955.10m。

第4层粗砂(Q4al+pl):青灰色,湿,松散-稍密,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50mm,大者18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2.80—4.90m,揭露厚度4.70—6.80m。

层面高程1952.70—1953.90m。

该层不同深度内夹有粉砂透镜体,透镜体厚度0.40—1.00m。

第5层粉砂(Q4al+pl):灰黄色,很湿,松散,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9.00—10.40m,揭露厚度0.50—1.20m。

层面高程1945.90—1947.10m。

第6层粗砂(Q4al+pl):青灰色,很湿-饱和,松散-稍密,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50mm,大者18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9.70—11.30m,揭露厚度1.30—5.80m。

层面高程1945.00—1946.10m。

3.2.4交通条件

本项目区地处县城中心,南侧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东大街,用地的西边和东边均临城市道路,交通非常方便。

3.2.5公用配套条件

本项目周围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已建成并可引进本项目区。

3.3建设原则

文化馆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其建设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明确发展目标,依据服务人口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功能优先、高效服务的原则,以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为基础,统筹规划与建设,兼顾运营与管理,量力而行、合理投资。

3.4建设规模

参照文化部相关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文化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2008)中规定:“县(旗)、县级市、地级市区文化馆最低限为2000平方米。”

文化部20##年《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对文化馆办馆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馆舍建筑面积评估标准见下表,县级文化馆至少达到l500㎡才能达到三级文化馆评估条件。

文化馆馆舍建筑面积要求(㎡)

根据国家文化部编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的《文化馆建设标准》(建表〔2010〕136号),结合20##年全国文化馆达标标准,县级文化馆为小型馆(三级馆),面积要求达到2000平方米。从发展的眼光看,县级文化馆最终要达到中型馆(二级馆)标准,面积为4000平方米以上。小型馆(三级馆)要达到10个左右专业辅导岗位,职工总数达到25人左右,中型馆(二级馆)要达到10至15个专业辅导岗位,职工总数达到35人左右。

文化馆建筑面积指标

注:省、市、县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所在城镇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其他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建筑面积;小于2000㎡的文化馆应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

根据《文化馆建设标准》,中型馆(二级馆)建筑的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用房在其总建筑面积中的占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群众活动用房面积通常占文化馆总建筑面积的77%~79%;业务用房占8%;管理用房占7%;辅助用房占6%~8%。其中,四大类功能用房的项目构成中,群众活动用房包括演艺活动厅、交流展示厅、辅导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游艺娱乐室等;业务用房包括文艺创作室、各专业工作室、“非遗”中心功能室、骊靬文化研究会功能室等;管理用房包括行政管理室、会议室、接待室等;辅助用房包括实物存储库房、后勤服务室、建筑设备室等。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文化馆各类功能用房使用面积比例(%)

文化馆建筑用房项目设置表

注:表中●、◎、○分别为应设、可设和不设用房项目;文化馆建筑群众活动用房项目构成主要内容的设置数量差异较大,各馆可根据实际需求及本馆特长合理确定;小型馆的应设项目原则上适用于2000㎡以上的文化馆。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建设规模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化馆为地上三层的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200.00㎡。为满足疏散及无障碍通行的需要,全楼设计了两部楼梯及两部电梯,其中一部电梯兼做货梯,满足物品运输的需要。各层均设计了一处卫生间。

1、一层:观演厅、多功能厅、特色文化活动室、骊靬文化研究室、老人活动室等。该层层高为3.9m。

2、二层:非遗展示厅、非遗收藏室、非遗档案室、文艺创作室、美术工作室等。该层层高为3.9m。

3、三层:多媒体视听室、阅览室、学习室,同时配套了舞蹈排练室、培训室及管理办公等。该层层高为4.2米。

4.2建设标准

本项目建筑主要参照下列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9、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4.3总体布局

根据文化馆的功能特点,使用人群的不同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到达便捷、动静分区、疏散便捷。

人行流线考虑经由广场进入单体建筑,机动车考虑主要沿东大街或相府路停放,或经县府巷停到地下车库,一般情况下不进入广场,在特殊情况时,可考虑按规定路线进入场地。

基地东、南、西三面临城市道路,对本项目的消防比较有利,在紧急情况时,消防车可直接进入广场,抵达建筑的消防扑救面进行施救。

文化馆是供群众从事书画曲艺、文化研究等的活动场所,对环境噪音的要求相对较弱,本方案将文化馆布置到基地的西南端,靠近东大街、县府巷。主要活动的群众考虑由东大街经文化广场进入,次要活动人流及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由县府巷进入,方便人流的疏散又兼顾到对不同使用人员的区分。

4.4建筑平面及剖面设计

文化馆每层所包含功能房间:

一层:文化馆出入口、门厅及接待室、观演厅、多功能厅、特色文化活动室、骊靬文化研究室、老人活动室、库房、机房、管理室、监控室和值班室。

二层:非遗展示厅、非遗收藏室、非遗档案室、文艺创作室、美术工作室、书法工作室、一般工作室和宣传廊。

三层:多媒体视听室、阅览室、学习室、舞蹈排练室、培训室及办公室、会议室和接待室。

文化馆一二层层高为3.9m,三层为4.2m,屋顶最高处标高为13.90m。

4.5立面设计

**县文化馆功能独立,与其他建筑风格统一。立面主要以花岗石外挂外墙面(角钢外挂),与其他建筑形成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建筑材料本身的美感。通过门窗的精细细部设计获得自然、亲切、感受,与建筑物简洁明快的造型相得益彰。

文化馆在建筑外表皮的处理时采用收分处理手法,间隔开纵向洞口为通风采光之窗口。形成既稳定,敦实又活泼的建筑形态。

文化馆屋顶面的处理方式上采用平缓的,出挑较远的坡屋面方式,获得了稳重、大方、古朴的的建筑天际线效果。

文化馆的屋顶、墙身等重要构件在吸取两汉文化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覆斗”,上小下大稳定的建筑形态,又如传统玉印般以礼天地四方。

4.6建筑用料说明

1、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地上填充墙及内墙墙体:外墙外贴100厚硬质岩棉保温板,梯井道周边采用MU10实心粘土砖,其余部分均考虑按非承重空心砖砌筑。

3、屋面:铺块材上人屋面,两道4mm厚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设防,B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45厚。

5、门窗:门窗均为普通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或断桥隔热推拉窗

6、室内外装修:室内装修本着一般装修与重点装修相结合的原则,除门厅作重点装修,地面为陶瓷地砖地面,墙面为混合砂浆墙面。

4.7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规定,各建筑入口处设置1.2m宽,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在每栋建筑底层设无障碍专用厕位。

4.8建筑防火设计

本工程为I类建筑,防火等级为I级,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室内任何一点到疏散门的距离小于15米,疏散门到楼梯间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第五章 结构设计

5.1建筑场地

本建设项目位于**省**市**县政府所占区域。

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2,特征周期值为0.45(s)。

文化馆,主体结构三层,框架结构,建筑物高度为11.90米;

5.2设计依据

1、经甲方认可的建筑方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年版;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5.3结构设计

5.3.1结构构件设计

1、本工程三层,建筑物高度11.9m。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措施按8度设防。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2、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双向框架梁,框架主梁截面宽度为300mm,截面高度取跨度的1/12到1/10,次梁根据建筑平面布置,截面宽度为200-250mm,截面高度取跨度的1/18到1/14,可满足规范对梁刚度的要求;框架柱截面,根据轴压比限值初步估算,截面为600×600;

5.3.2结构荷载

1、基本风压:0.65KN/m2。

2、基本雪压:0.20 KN/m2。

3、活荷载

5.3.4材料

1、混凝土:均采用C30

2、钢筋:现浇板、梁、柱、墙内主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梁和柱,采用HRB400 级钢筋;

3、填充墙: ±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粘土砖,M5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电梯井道周边采用MU10实心粘土砖,其余部分均考虑按非承重空心砖砌筑,砂浆为M5混合砂浆。

第六章 给排水设计

6.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本工程方案设计》

6.2设计范围

本工程用地范围以内新建项目的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6.3给水、排水设计

6.3.1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

水源由两路位于不同管段的县政给水管网同时提供。一路由位于本文化中心南侧的县政给水管网提供;另一路由位于本文化中心东侧的县政给水管网提供。上述两路县政水源自本工程室外给水管网接入。

2、排水

周边的县政排水管道允许本工程生活污水排入。本工程集中设置一个排出口,位于文化中心南侧县政排水管道检查井处。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停留处理后,排入县政排水管网。

6.3.2建筑内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

根据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周边县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本工程各单体建筑物由县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采用下行上给式管道系统。

2、排水

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盥洗废水合流的排水管道系统。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污、废水重力流排出;地面层(±0.000m)以下汽车库、设备房的废水采用排水沟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地面层(±0.000m)以下卫生间的生活污水采用管道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

6.4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用水量

本建筑物属一类建筑,建筑高度11.9m。

室内消防水量15L/S。

室外消防水量30L/S

2、消防水源

水源由由两路县政给水管网同时提供,供水压力为0.30MPa。

6.5灭火器的配置

1、地下车库、变、配电用房内按中危险级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电梯机房及各层走廊的适当位置等均按中危险级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

3、在地下室高、低压变配电用房、网络机房及其他不宜用水系统消防的文物修缮、库房、特藏书库等处均设置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4、管材

1)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 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屋顶水箱间的管道采用厚度为50mm的泡沫橡塑管壳电伴热保温。

2)室外埋地管采用内壁喷塑外壁涂石油沥青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

3)全部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40MPa。

第七章 暖通设计

7.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95 2006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5、其他有关现行设计规范、规程

6、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及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7.2室外气象参数

1.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5℃

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0℃

3.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2.4m/s     夏季:2.9m/s

4.冻土深度:160mm

7.3设计范围

包括文化馆采暖、通风、防排烟等内容。

7.4设计内容

1、根据现有条件和习惯,地上建筑物均设置集中采暖系统。采暖系统主要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楼梯间、卫生间、会展中心礼堂及其他等不便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部位,局部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

2、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集分水器以后采用PE-X交联聚乙烯管,S4系列。其他水管均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大于DN100的管道采用卡箍连接。敷设在不采暖房间及地沟内水管均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60mm厚超细玻璃棉保温管。

3、一般房间采暖设计温度为18℃,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等间采暖设计温度为16℃。

4、本建筑冬季采暖一次热媒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提供的95/70℃的热媒水,在动力机房内换热,为本建筑冬季采暖提供二次热媒水。

5、热源由城市供热管网提供。

第八章 电气设计

8.1设计依据

1、甲方的有关设计要求

2、有关专业的设计要求

3、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包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国家其它现行设计规范。

8.2设计范围

本建筑自10kV进线以后的变配电室,供配电系统;不涉及二次装修的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电气节能(见节能专篇)等。

8.3变配电系统

本建筑物内设变配电室,一回独立的10kV电源引自城市中压供电网,供电电缆采用交联铠装电缆直埋进线,要求电缆外层铠装部分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联合接地可靠电气连接。中压配电为单母线形式。

8.4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正常照明由低压配电系统的低压母线单回路供电。

应急照明包括: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地下层设备房照明、消防控制室和弱电设备间照明等为安全照明;各层过道、楼梯、前室照明等为疏散照明;

楼梯间灯、公共走廊灯采用跷板开关控制。设备房、消防控制室、楼梯的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及安全出口灯均采用自充电形式;以上均由低压母线双电源供电。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及安全出口灯在火灾事故下由消防控制强制点亮。

地下室车库照明由照明箱统一控制,照明灯具采用荧光灯。

各单体照度指标:

8.5防雷及接地

本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

接闪器采用在易受雷击部位用φ12镀锌圆钢装设避雷带和整个屋面装设不大于20x20M或16x24M的网格,并将屋面的金属物与避雷带电气连通以防直击雷;在电缆引入处设避雷器以防雷电波侵入;

利用建筑物柱内不少于两根主筋(>=?16)焊接连通作引下线。

利用建筑物基础内不少于两根主筋焊接连通作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基础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第九章 节能环保篇

9.1建筑节能方案

1、外墙采用100mm岩棉保温板;

2、外窗全部采用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型材;

3、屋面采用100厚EPS板;

4、地下室顶板贴100mm岩棉保温板

9.2设备环保方案

设备噪声和振动控制标准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各种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高效率、低噪音型设备,并设减振装置。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等设备进出口与风管连接处设柔性接管,空调机房等采用吸声和隔声措施。 空调、通风管道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选择节能灯具、节能配电装置。动力设备启停实行联锁自动控制,减少用电设备的无效工作时间

第十章 招标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招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本工程对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采购等均进行公开招标。

一、项目业主

业主单位为**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二、招标范围

主要招标范围包括:**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建设及配套设施等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

三、招标组织形式招标工作由业或项目代建单位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代理招标单位负责 办理。受委托单位负责承办招标、开标、揭标、中标及相关的招标工作,中标单位由招标委员会确定。

四、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由招标单位在报纸、相关网络上发布招标信息,投标单位根据招标信息,在规定的日期内向招标单位申请投标。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20##年12月 设计方案招投标

20##年4月 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20##年5月 初步设计审查

20##年6月 项目前期工作

20##年8月 项目开工

20##年10月 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依据**县文化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工程造价核算,文化馆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800万(含土建、装饰布展、设备设施购置、外部三化、外网工程等)。其中:

(1)工程费用:1483.68万元;占总投资84.85%;

(2)其他费用:130万元;占总投资7.43%;

(3)预备费:135万元;占总投资7.72%。

12.2资金筹措

1、由**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向上积极争取立项;

2、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拨款解决。

第十三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县文化馆的项目建设重要优势之一就是社会效益显著。它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一个标志性建筑,一个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聚集地”,一个文化艺术的传播地。文化馆对于人类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精神场所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城市用乃至国家的文化繁荣,同时供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食粮,促进**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县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厚。人们在**县文化馆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类文艺表演、优秀影片,还能在各种展览室里参观学习不同文化,充分享受到文化传播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愉悦,使人们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生产工作中,为**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建设项目是一个民心工程,也是县政府承诺为人民所办好事之一,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因此要抓紧前期相关工作,尽早开工,尽早投入使用,使全县人民享受文化带来的变化。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其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项目建设是**县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改善**的公共文化条件,必将丰富**形象,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4.2建议

**县文化馆建设工程工期较紧,建设单位必须配备各方面人员,组织强有力、紧凑的具体实施班子,协调、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定相应的工程进度表,切实落实好所需的投入资金,按需分期分批及时到位,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为使项目能得以顺利的实施,发改、国土、规划、市政、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在法律、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能给予积极配合,使项目能及早实现。

更多相关推荐:
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盘锦市文化广电局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辽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0xx年7月报告编制人员总经理:XX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XXX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XXX高级经济师XXX注册咨询师注…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项目研究结论第二章一项目的由来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一项目选址二实施条件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博物馆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性质三建设单位项目联系人职务联系电话四项目拟建地点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格等级资格证书编号发证机关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

XX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

XX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XX博物馆及XX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XX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0XX年X月X日1XX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博物馆建设项目...

民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行性研究报二一四年十二月可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基本情况112项目建设内容1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4项目研究结论1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21项目提出的背景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第三章建设地点和...

某体育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体育馆建设地点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长安校区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办公地址市路号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0602班学号1314151617号14研究依据及...

“十三五”重点项目-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贵州重点项目-贵州XXXX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重点项目贵州XXXX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安徽重点项目-双墩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重点项目双墩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

关于建设井冈山红色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筹建井冈山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项目报告尊敬的梅书记为了传播井冈山艺术文化繁荣井冈山艺术文化由井冈山管理局牵头选择井冈山红歌广场地下一层为项目地址以社会资金运转方式来建设井冈山文化艺术博物馆建设井冈山文化艺术博物...

安徽重点项目-迎驾酒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重点项目迎驾酒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

贵州重点项目-民族文化演艺厅及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重点项目民族文化演艺厅及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

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