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4.3.31

盘锦市文化广电局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辽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0##年7月


 报 告 编 制 人 员

总  经  理:  魏  炜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孙宗琪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罗  辉    高级经济师

罗  玲    注册咨询师    注咨06200700076

主任工程师:  邸淑玲    注册咨询师    注咨06200500383

主要编制人:  赵素艳    注册咨询师    注咨06200500381

              张永新    高级工程师

哈  跃    高级工程师

刘  悦    助理工程师

            

咨询单位:中辽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工咨甲10620080011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  录

1. 总  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4

1.3 总体目标与建设要求. 5

1.4 建设内容. 5

1.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

1.6 项目建设工期. 7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1.8 项目研究结论. 8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9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3. 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24

3.1 建设地点. 24

3.2 用地条件. 24

3.3 基础设施条件. 24

3.4 地址自然概况. 25

4. 工程建设方案. 29

4.1 土地整理. 29

4.2 总体规划. 29

4.3 总平面布置. 30

4.3 建筑、结构. 33

4.4 给水工程. 36

4.5 排水工程. 38

4.6 电力工程. 41

4.7 采暖通风及空调工程. 43

4.8 电讯工程. 47

5、文物保护与安全. 48

5.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48

5.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48

6. 消 防. 55

6.1 总体设计. 55

6.2 建筑消防. 55

6.3 给排水消防. 56

6.4 电气消防. 56

7. 节 能. 57

7.1 建筑节能. 57

7.2 电器节能. 57

7.3 空调节能. 58

7.4 给排水节能. 58

8. 环 保. 59

8.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59

8.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59

8.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59

9. 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 61

9.1 项目组织和管理. 61

9.2 项目招投标. 62

10. 项目实施进度. 64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

11.1 编制依据. 65

11.2 编制说明. 65

11.3 资金筹措方案. 65

12. 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66

附表:

总投资估算表

附图:

1、项目位置示意图

2、项目总平面图 

3、一层平面图

4、二层平面图

附件:

盘锦市文化广电局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1. 总  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和地点

新建,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

1.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盘锦市文化广电局

法定代表人:高佩亮

法定代表人职务:局长、党委书记

盘锦市文化广电局前身为盘锦市文化局,于1985年盘锦市建市后成立,20##年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盘锦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09)57号,由盘锦市文化局和盘锦市广播电视局和并,设立盘锦市文化广电局,挂盘锦市新闻出版局、盘锦市版权局排子,正处级单位,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  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国家、省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定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指导、管理全市文化艺术事业;规划、引导市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导艺术创作、研究与生产,促进各门类艺术发展;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组织参加省重大文化艺术赛事;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

(四)拟定全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普及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

(五)拟定全市新闻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国图书发行系统业务建设,负责对网络书刊等业务的审批和监管,负责全市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管理和国内媒体盘锦记者站的监管,指导并对从事出版文化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六)管理全市著作权工作,代表政府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查处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和涉外侵权案件。

(七)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文化和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

(八)拟定全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执行,推进文化科技信息建设;管理全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指导全市广播电视网络分级建设和开发工作;负责监管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和安全播出;指配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功率等技术参数;指导、管理全市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

(九)负责全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服务机构和业务监管;监管全市广播电视节目、信息视听节目和公共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指导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规划和和指导全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转化。

(十)拟定全市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全市文化市场、文化场所、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及管理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指导并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指导相关协会工作。

(十一)拟定全市文化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十二)负责管理全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十三)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  内设机构

(一)   办公室

(二)   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办公室)

(三)   文化艺术科

(四)   文化产业科

(五)   新闻出版科

(六)   文博科

(七)   传媒机构管理科

(八)   影视管理科技科

(九)   财务科

三、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文化广电局编制29名(含工勤编制3名)。核定局长(兼局党委书记)职数1名,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职数1名,副局长职数3名;正科级职数9名,副科级职数1名。

1.2 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年);

(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7)《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发改办〔2005〕2297号文件;

(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盘锦市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2.2项目研究范围

a.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b.工程技术方案

c.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d.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3 总体目标与建设要求

本项目是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盘锦市博物馆的文化价值,重点宣传盘锦、推介辽宁乃至东北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东北文化博览、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省市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确保功能先进、方案合理、立足长远、规模适宜。

1.4 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其中:一层建筑面积4231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3734平方米,夹层面积为1345平方米。建筑密度13%,容积率0.26%。

1.4.1总体规划

本项目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地上二层的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建筑密度:13%,容积率:0.26%。

盘锦博物馆将以湿地生态为主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展示地域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浓缩地域精神,推动生态和谐的基地、窗口,成为盘锦的一张地域名片、一个文化品牌,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盘锦博物馆藏品可达到5000件套。其中历史人文类1000件;湿地生态类2000件;五七知青类1000件;农垦类500件;石油化工类500件;来源:原有库存、民间征集、考古发掘、标本收藏、复制、制作等。

1.4.2给水工程

    本项目水源引自市政给水管网,总用水量约为0.63立方米/日。

1.4.3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排放,就近排入现有市政污水管网,总排水量为0.63立方米/日。

1.4.4电力工程

本项目电力工程主要为配电及照明供电,由市政电网提供,日总用电量约为1.2万 KW。

1.4.5供热工程

本项目冬季采暖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提供,不新建锅炉房。

1.4.6电讯工程

本项目电讯工程与市政配套网络相接。

1.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人民币,包括:建安工程费、工期前期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预备费等,不考虑征地费。

本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拨款5000万元。

1.6 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14个月,自20##年8月至20##年12月,详见第九章。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8 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盘锦本地的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辽宁、推广和营销盘锦,推动本区域乃至东北三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东北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盘锦市概况

盘锦市是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辽宁省西部沿海的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也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辖双台子、兴隆台区和盘山、大洼县,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7.8万。

盘锦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5亿吨,天然气储量1612亿立方米。坐落在这里的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20##年产原油143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这里有充足的土地资源,现有耕地180万亩,其中水田150万亩,年产水稻8亿公斤左右,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基地。境内有绵延百余公里的苇田,资源面积120万亩,年产芦苇40万吨左右,是辽宁省主要的造纸原料基地。

区域海岸线长118公里,沿海滩涂达55万亩,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地下还蕴藏着约16亿立方米的井盐,可为发展盐化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新近勘探、查清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境内河流纵横,坑塘星罗棋布,有适于淡水养殖的水面百万余亩,盛产河蟹、淡水鱼等水产品,境内辽阔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

这里自然景观优美。辖区西南部的双台子河口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黑嘴鸥等在内的野生动物200多种。距市区40公里有一处世界罕见的天下奇观——红地毯,景色十分壮观。位于浅海的二界沟蛤蜊岗,涨潮为海,落潮为陆,被誉为“渤海金滩”以盛产“天下第一鲜”的文蛤驰名。

盘锦交通便利。沈山、盘海营两条高速公路,秦沈高速、沟海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区域公路密度为5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位于盘锦市最南部,辽东湾东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南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隔河相望,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心区域,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4.6平方公里。发展定位是将其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北方湿地水城特色的生态型滨海新城区。

2.1.2盘锦市发展情况

20##年6月,辽宁省政府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这里傍河临海,靠港接城,土地资源丰富,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极佳。依托独特的资源和优越的区位,这里既有临海开发之便,又有傍河建设之利,还有依港发展之机,这里具有宏大的建设与发展空间。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建设和40多亿元的投入,水城的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可接纳各类项目的入驻。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辽滨水城依据自身优势与特点,确立以船舶制造产业为特色、以石油化工产业为支撑、以高科技光电产业为亮点、以现代物流产业为羽翼、以水城旅游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五大主导产业,既撑起了水城建设的脊梁,又托起了辽滨水城的未来。

盘锦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城(辽滨水城)一港(盘锦港)四区(辽滨沿海经济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洼临港经济区)’协调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沿海临港经济,实现沿海重点区域率先崛起,使盘锦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随着《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稿)》的出炉,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思路愈加清晰。

 水城建设:树起滨海城市崭新形象“围绕建设滨海大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牵动和城市功能支撑,坚持以港兴区(城)、港城联动,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辽滨水城……”规划纲要中,辽滨水城的建设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作为辽滨建设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辽滨水城不仅是实现盘锦“海之梦”的地方,更是树起滨海盘锦未来开放发展的新形象。“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滨海大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牵动和城市功能支撑,坚持以港兴区(城)、港城联动,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辽滨水城,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树立形象,努力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型滨海水城,加快实现由经济区向行政区的转变,建成全市的行政中心;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标准,发展沿海临港产业,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形成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成全市新型产业聚集区;以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为牵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产业,建成全市文化中心。

 港口牵动:提高沿海对外开放水平, 港口不仅是沿海城市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更是辽宁沿海临港产业带、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引擎。盘锦海港的建成通航,为盘锦沿海经济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内河时代”向“滨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围绕“一核、一带、一轴、多点”布局,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沿海开发开放为牵动,以内陆转型发展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构建由沿海到腹地、对外开放与国内合作并举、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盘锦港在加强泊位建设、扩大吞吐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一类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力争港口通关效率和管理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盘锦的沿海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资引智并重,更加注重把引资引智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重点吸引大外企、大央企、大民企落户盘锦,设立总部、生产工厂、研发中心等,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不断策划包装推出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专业招商,实现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双百”工程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并购和上市,增强跨国经营能力。扩大腹地支撑,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在区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实现沿海开发开放的率先隆起。“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50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

 “四区”发展:协调互动打造开放平台,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推进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着力把国家战略机遇和省里的政策支持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好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晋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经济区(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不断提高试验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把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向海发展的先导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

  把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作为盘锦西部向海发展的重要区域,按照空间—规划—产业—项目的路子,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加快三道沟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以东郭造纸产业园、生态旅游区、三道沟临港产业区为依托,打造以纸制品、包装印刷、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使西部地区成为新增长区。加快规划建设经济区基础设施,形成城区功能,努力建设宜居宜游西部新城。

 加快推进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托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和天下奇观红海滩,整合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个入海口旅游资源,整体谋划全域旅游项目开发,重点加快建设集休闲、娱乐、运动等于一体的赵圈河生态旅游风情小镇和红海滩湿地温泉小镇,努力使盘锦成为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国际湿地休闲之都。

 加快推进大洼临港经济区建设。依托沿海临港区位优势,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制造基地”的发展思路,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重型装备、轻工医疗器械、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机械制造产业,建设辽宁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加快规划建设59平方公里大辽河生态新城。

2.1.3盘锦市的湿地生态资源

湿地是盘锦永恒的风采,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盘锦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地之一,被誉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北国湿地之都”。盘锦湿地总面积为314857公顷(3149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396000公顷的79.5%,其中,以芦苇沼泽湿地和滩涂湿地为主的天然湿地面积为15991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0.8%;以水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为15493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9.2%。盘锦湿地里栖息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科学统计:鸟类263种(其中有丹顶鹤、大天鹅、黑嘴鸥、白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鸟类36种);兽类18种;鱼类124种;昆虫类299种;甲壳类49种;两栖爬行类12种。盘锦芦苇荡、红海滩驰名中外。诸如此类,决定了盘锦不但应该有一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其提供生态环境,也应有一流的“湿地博物馆”整理、积淀、宣传、弘扬盘锦的湿地文化。湿地是大自然恩赐给盘锦的福祉和风采,熔铸了盘锦人包容、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用“湿地博物馆”来打造盘锦名片,是盘锦人的最佳选择。

盘锦博物馆将以湿地生态为主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展示地域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浓缩地域精神,推动生态和谐的基地、窗口,成为盘锦的一张地域名片、一个文化品牌,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盘锦市是一个人口约137万人的地级市,随着盘锦正进入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全新阶段,招商引资和各项建设项目的实施,把为民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把发展成果普遍惠及全市百姓,便民利民,打造幸福盘锦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盘锦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打造浓厚文化氛围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博物馆的建设,对于盘锦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软实力,全面增强竞争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大部分市民对这座百万人口城市缺少城市博物馆反映强烈。盘锦市人民政府为了完善城市功能,顺应民意,整合盘锦市文化场所资源,决定为市民建设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造型新颖独特、使用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优良的城市博物馆,以满足广大市民文化需求

2.1.4本项目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研究的热潮。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盘锦市政府非常重视盘锦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早在20##年就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因种种原因,搁浅至今。

现经政府主管部门多次研究,对盘锦的远古红山文化、现代的石油文化、自然的生态文化等,用一种建设浓缩城市的灵魂,展现城市的形象,特别是那片最大最美的湿地生态文化,决定建设一座综合类博物馆,使之成为盘锦市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

由此,提出本项目即盘锦市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2.2.2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2.2.3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在博物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过程中,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得到伴随体现,博物馆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博物馆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提升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密切了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拓展了文化市场,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实际上是强化了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因为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于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从其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区域吸引力(所谓软实力)上体现出来。

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博物馆主要是以“引擎”的形式存在,即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

2.2.4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得益于可移动文物体积较小、便于复制的特点,很多博物馆在发展艺术复制品方面大获成功,极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的充足,各具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可以摆脱产品内容单一的弱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文化产业带动艺术品的收藏、鉴别、欣赏等文化活动,满足一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遗憾,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目前,西方国家博物馆发达的会员组织往往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商品维系着博物馆与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会员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购买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在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还发展了“博物馆网上商店”,甚至开始在博物馆外建立商品分店,更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者。国外的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博物馆商店,有的规模很大。

博物馆商店收入相当可观。如瑞士运输博物馆1982年其商店收入占总收入的21%,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93年经营收入达300万美元,其中门票款约100万美元,博物馆商店收入为200万美元。上述数据表明了不失时机地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应该为我国的博物馆所借鉴。

目前,我国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正显示出蓬勃朝气,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在传播文化知识,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通过“与博物馆相关”的商品销售,培育了规模庞大的博物馆会员群体,增加了参观者对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是在这种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2.5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拉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在博物馆旅游方面,博物馆对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为了博物馆具有持续吸引力的特点也强化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2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地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旅游”。目前,博物馆旅游除了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博物馆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20##年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充分显现,几倍甚至十几倍参观人数的增长证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在国内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欧洲著名旅游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博物馆早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顶级旅游目的地。法国凡尔赛宫每年的游客可达200万人,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年入馆量都已超过1000万人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甚至还出现了博物馆专线旅游。截至2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A级及以上景区2474家,其中,博物馆119家(5A级3家,4A级54家,3A级28家,2A级31家,A级3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4.8%,其中级别较高的3A级以上博物馆占到71.4%。此外,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铁岭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上海地质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还入选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都说明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旅游功能。

总之,博物馆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提升区域吸引力),并衍生出大量超出博物馆财务分析范围的经济效益(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随着全国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对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探索,文化遗产事业尤其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不断强化,并对其他功能的发挥也产生了较强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有助于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3. 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

见附图1,项目区位示意图。

3.2 用地条件

本项目选址用地属文保用地,地块整齐、地势平缓,土方平整工作量较小,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

3.3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周边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燃气等配套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3.3.1给水工程

    本项目水源引自市政给水管网。

3.3.2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排放,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3.3电力工程

本项目电力工程主要为配电及照明供电,由城市电网提供。

3.3.4 供热工程

本项目冬季采暖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提供,不新建锅炉房。


3.3.5 电讯工程

本项目电讯工程与市政配套网络相接。

3.4 地址自然概况

3.4.1区位情况

盘锦属华北陆台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厚的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在2°以内;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无山。地面下8米以上含有各层污泥土质的粉砂层,18米以下是砂细层,抗震烈度为7度。

盘锦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 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条: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条:锦盘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其中,外辽河与新开河是辽河与大辽河的连通河道。

3.4.2

该地区处环渤海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春季升温快,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有暴雨;秋季气温稳定;冬季寒冷,晴朗天气较多。

年平均气温8.3℃

年最高气温35.2℃

年最低气温-28.2℃

年平均降雨616.6毫米

年最大积雪厚度200毫米

年最大冻土厚度1.2米

夏季主导风向南、西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北、西北风

地下水位于-0.2米

3.4.3地形、地貌、地质

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七通一平已经完成,地势平坦。该用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为1%。

场地地质背景:

本项目地处辽河河口三角洲上,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仅为2.9米,地质岩性分布规律为第四纪辽河冲积层。地表下有很薄一层表土,厚度为0.3~1.5米,下一层有很规律的亚粘土层,厚度一般不超过3.0米。其次是很厚的淤泥质亚砂土,基岩深300米以下。土壤天然含水率为25~25.8%,容重为1.9~1.93克/立方厘米,地基承载力亚粘土10~14吨/m2,淤泥质亚砂土10吨/m2。地震裂度为7度。地下水位偏高,一般海拔高度约为2~2.5米,雨季时地下水位一般上升0.5米,地下水系第四纪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地下水亦受高低潮位的影响,在辽河沿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互补性较强。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较高,对管渠及构筑物有较强的侵蚀。根据辽滨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中检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锌、镍均满足要求,六六六和滴滴涕并未检出。

场地地层条件:

1、杂填土:黑色,杂色,松散,稍湿,主要有粘性土及生活、建筑垃圾等组成,层厚0.40-2.00米,层底标高226.43-232.54米。

2、粉质粘土:黄褐色,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可塑状,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结核,层厚0.00-5.10米。层底标高225.83-229.64米,场地局部地段缺失此层。

3、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可塑偏软-软塑状,无振摇反映,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结核,层厚0.00-4.80米。层底标高222.17-229.64米,场地局部地段缺失此层。

4、粉质粘土:黄褐色,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可塑-可塑偏硬状,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铁锰结核,层厚1.30-7..90米。层底标高219.03-228.67米,场地普遍分布此层。

5、粘土:黄褐色,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硬塑状,无摇振反应,韧性较好,有光泽,含铁锰结核,层厚2.00-4.80米。层底标高213.83-224.42米,场地普遍分布此层。

6、粘土:黄褐色,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可塑偏硬状,含铁锰结核,无摇振反应,韧性较好,有光泽,层厚1.00-4.30米。层底标高212.83-222.57米,场地普遍分布此层。

7、粘土:黄褐色,黄色,湿,属中压缩性土,硬塑-坚硬状,无摇振反应,韧性较好,有光泽,含铁锰结核,最大揭露厚度7.80米。场地普遍分布此层。

8、细砂:灰色,饱和,中密,主要有石英及长石等组成,分选性较差,局部为砾砂,最大厚度1.2米。

9、泥岩:全风化。紫红色,呈硬塑粘性土状,层厚1.50-2.70米,层底标高205.33-207.79米,场地普遍分布此层。

10、泥岩:强风化。紫红色,岩心呈短柱状,裂隙较发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最大揭露厚度7.50米。

11、泥岩:中风化。紫红色,岩心呈长柱状,裂隙发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最大揭露厚度6.0米。


4. 工程建设方案

4.1 土地整理

本项目用地地块整齐,地势平缓,土方平整工作量较小。

4.2 总体规划

本项目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地上二层的盘锦市博物馆建筑,其藏品可达到5000件套,其中历史人文类1000件;湿地生态类2000件;五七知青类1000件;农垦类500件;石油化工类500件。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其中:一层建筑面积4231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3734平方米,夹层面积为1345平方米。建筑密度13%,容积率0.26%。

一层功能区情况表

二层功能区及中间夹层情况表

4.3 总平面布置

4.3.1建筑设计基本思想

一座博物馆应该凝练的表现城市历史文明与自然造物的精华;

一座博物馆应该蕴含着城市的气质和神韵;

一座博物馆应该表达城市开创未来的胸怀与进取心;

一座博物馆应该体现功能科学性和使用合理性;

一座博物馆还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气和趣味的场所,应该让城市的人们既为他骄傲,有愿意走到他的身边。

设计者带着以上对现代博物馆的理解开始本方案的设计,力图为盘锦市带来一个独特的博物馆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始终关注着与盘锦市现状与未来相关的三个关键词:

●滨海城市

“海岸线、波浪、贝类动物、海马……”有海的城市就有曲线、就有自由浪漫的气质,就有变化灵动的品质,就让人产生对未来的遐想。

●北方地理

北方有又凝重、平整的气质,北方的气候特点带给北方建筑“后墙”这个特征。方案中片墙成为表现因素。

●现代性

现代思维给设计带来精准的几何性,节奏化的体块组合,带来变化流动的现代空间,带来再非正交体系下独特的观游感。

4.3.2总体布局

1、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建设用地呈长方形,由于北侧面临城市主干道,因此将博物馆场地的主出入口安排在北侧,东侧设次要出入口。其中北出入口主要供参观人员使用,东入口主要供办公人员使用和为库区藏品进出提供条件。沿建筑主要立面形成东西向的入口广场。建筑主入口位于西北角,西面为报告厅独立入口和贵宾入口。南面是办公人员入口和库房入口。消防通道环绕建筑一周。

2、形象与空间设计

博物馆的形体以东西向的两片大墙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为公共展览部分,南面为办公库房部分。公共展览部分又以一片45度的大墙分为两个部分,右边是临时展览和报告厅,组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一层的报告厅前留出一个出入口的灰空间。左边是展厅和公共空间,这一部分是形体的表现重点所在,核心是椭圆形的浮岛,外围是沿曲线排列的五个展厅体块,浮岛与展厅以桥连接,两者之间是艺术庭院,空间充满变化的趣味。展厅北面赋有一片弧形外张的墙面,五片弧墙依次转向、部分重叠、顶部抬升,形成既有节奏韵律,又变化万千的整体形象,展现着有关海的灵动、变化、自由、曲线......

45度的大墙自然引导出入口空间。人从入口台阶走向二层门厅的过程中,能强烈体会到片墙与鹤雕形成的空间感和场所感。

南部功能性较强的办公库房部分以一个矩形组织成一个整体,中间掏出一个庭院形成入口空间。办公部分走道与大墙之间拉开一个小庭院,使人常活动的这部分的空间有更宜人的场所品质。

整个设计在直与曲,规整与变化,节制与浪漫的平衡之间取得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形象。

3、流线与功能

在45度大墙引导下拾级而上,观众就到达二层的门厅,门厅右边是临时展厅,左转进入四面通透的浮岛序厅,开始主要参观流线。从序厅经过天桥进入基本陈列厅,经过第一专题陈列厅(历史文明)、第二专题陈列厅(馆藏精品),结束在二层的参观,再沿弧形的坡道下到一层,继续参观第三专题陈列厅(民俗雅典),第四专题陈列厅(自然走廊),第五专题陈列厅(当代文明),然后通过廊子,经过可从外面360度观看但不能进入的珍品展厅,到达一层的门厅,进行疏散。

报告厅既与主要展览部分便捷的连通,又有独立的入口,方便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公共展览,办公,库房三区功能分区明确,互相的连接也便捷通畅。

4、材质与塑性

五片弧墙表面采用竖向划分,饰面石材从毛面过渡到光面。竖向划分符合曲面石材的工艺特征,也是丛丛簇簇芦苇荡的抽象象征。石材表面的过渡处理是一个巧妙的构思,能加大材料的表现性,强调弧面的微妙变化。

盘锦举世奇观的红海滩给了我们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栗红色的基座和浅红色的广场铺地就是盘锦这一自然奇观的抽象再现。

雕塑感的形体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公共展览部分的入口楼梯,临时展厅的疏散楼梯,办公部分庭院里的入口楼梯都在造型上进行了表现性的处理,在各个关键点与整体呼应。最终造就一个艺术的形象。

4.3 建筑、结构

4.3.1建筑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

主要建筑构造和装修

1、外墙:基座为干挂灰色花岗岩蘑菇石,其余部分为干挂暖灰色花岗岩板石材,及玻璃幕墙。

2、门窗:成品实木门,断热型铝合金门窗,Low-E中空氩气玻璃。

根据规范要求在防火墙、变电所、通风机房等处采用甲级防火门。在首层出入口处隔墙门、配电室门等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3、楼地面:卫生间、浴室保洁间做防滑地砖,车库、变配电间及其它各设备用房做细石砼地坪,大厅、楼梯间、走廊等开敞空间为磨光花岗石地坪,其余房间均做强化地板。

4、顶蓬:卫生间、浴室做轻钢龙骨铝合金扣板吊顶,车库、变配电间、各设备用房板底中级抹灰,涂料刷白二度,其余除个别地方二次装修外,均为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吊顶。

5、内墙面:卫生间、浴室保洁间、瓷砖贴到吊顶,其余地方均为150高踢脚(材质同地面)上部再中级抹灰,涂料刷白二度。

6、屋面:防水采用高分子和细石砼双道防水,保温隔热采用90厚防火挤塑聚苯板。

4.3.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5)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二级

4.3.3主要结构构件材料

(1)钢筋

钢筋直径大于10mm的采用HRB335,钢筋直径为8mm或10mm的采用HRB400,钢筋直径为6mm的采用HPB235.

(2)混凝土

基础垫层C15;基础C30;梁板C25;楼梯、构造柱等C25;框架柱:C50—C30。

(3)砌体

外墙MU5粉煤灰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容重≤12.0KN/m3

(4)焊条

Q235 E40;HPB235 E40;HRB335 E50

4.3.4无障碍设计

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场地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并采取下列措施:

1、场地无障碍设计部位及措施

人行道:规划道路路口处的人行道设残疾人专用缘石坡道;规划道路两旁的人行道设盲道。公共绿地及广场内的人行道有高差的地方均设残疾人坡道。

2、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部位及措施

博物馆建筑出入口处平台宽度不小于2米;门厅、过厅两道门门扇间距不小于1.5米;建筑出入口处设残疾人专用坡道及扶手,出入口内外均设置不小于1.5米X1.5米的轮椅回转面积,残疾人专用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宽度不小于1.2米,长度不大于9米;无台阶建筑入口室外地面坡度不大于1/50;室内残疾人使用的门槛高差不大于15毫米,并以斜面过渡;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电梯及无障碍专用停车位。

4.4 给水工程

4.4.1设计依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4.2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各专业技术要求,合理布置基础设施位置和合理规划其容量。

2、按要求合理布置,做到管线短捷,管(线)径合理且留有余地。

3、与市政管线规划相结合。

4、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4.4.3水源

本区域水源引自市政给水管道。

4.4.4用水量预测及水源、水压、水质

1、用水量预测

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每年运营365天。

本项目工作人员60人,生活用水量按照35L/人天,则工作人员年生活用水量为766.5吨。

本项目年接待游客量为50万人次,年用水量按照工作人员用水量的200%,预计为1533吨。

2、水源、水压、水质

本项目地处盘锦市兴隆台区内,供水管网已敷设完成,自来水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量的需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不需加压及二次净化,供水有保障。

4.4.5给水系统

本工程分为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消防供水系统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系统由市政消防管道供给;室内不需设室内消火栓,但应考虑设置灭火器。

4.4.6管网布置

从附近道路下城市给水管网引入项目区一条DN200进水管,项目区内部为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给水管线采用环状与枝状网相结合的供水方式,管道敷设深度在冰冻层以下200毫米。

4.4.7管材选择

结合目前国内管材生产和实际使用情况,可用于配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主要管材有: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玻璃钢管、球墨铸铁管、小口径UPVC塑料管、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P)等。

综合技术定性比较,结合本工程特点,本着经济合理、供水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等原则,设计推荐管径>DN300mm管选用球墨铸铁管,管径≤DN300mm 管选用PE塑料管。

4.4.8附属设施

在管网中设置分段检修阀门,并设置相应的阀门井。在馆区给水管道入口处设水表,并设置水表井,以方便用水计量。

管道基础原则上采用原状素土基础,局部地质不良地段或扰动地段采用砂基础或混凝土管基。

4.5 排水工程

4.5.1设计依据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年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4.5.2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确定排水的系统方案,恰当划分各排水分区范围,满足雨污分流的合理性。统筹规划、强调可操作性,全面和分步、分区相结合,重点治理和均衡布局相结合。

4.5.3排水工程设计

1、排水体制确定

本区域排水体制为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

本污水系统收集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废水、公共设施污水。用水量真正消耗性的用水很少,大部分水使用后变成废水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对于居民生活和公共设施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污水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水的用途与当地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备程度。本设计考虑生活污水及生活废水100%排入污水管道。

本区域设计给水量为0.63吨/天,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计取,则排水量为最大0.63吨/天。

3、雨水量预测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吉林省四平市暴雨强度公式:

1600(1+0.80lgp)

q=      (5+t)0.76

Q=qFφ  Q雨水设计流量,重现期 P=0.5,径流系数 φ=0.80,F为汇水面积

4、管道布置

污水系统收集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收集至馆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西侧新市街城市市政污水管道系统。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规定,雨水应就近排放。故设计考虑本区域的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利用现有地势就近排入设计区域南侧和西侧的市政雨水管道。

(1)管道系统

本工程污水干管的管道设计流量以规划计算的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为准,系数为2.44。采用完全分流制的管道,其流量可以按照所服务的用地面积与污水比流量的积来确定。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按照暴雨强度与汇水面积及径流系数的积来确定。

(2)设计参数

a、分流制区域排水干管

管道设计流量为: Q=∑qi

b、管道过流能力计算公式

Q=A/N*R2/3*i1/2

Q-设计管道的设计流量  (m3/s)

A-水流断面  (m2)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n-管壁的粗糙系数     

i-水力坡降

c、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道设计数据表

(3)管材选择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排水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HDPE双壁波纹管、玻璃钢夹砂管等。钢筋混凝土管以其价格便宜、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在市政排水管网中应用很广泛,但其管材重量较重,单管长度较短,接口多,抗渗性能差,施工复杂,渐渐被新型管材所取代。HDPE双壁波纹管是近几年新兴的管材,由于它重量轻、安装方便、无渗漏、易于施工、工期短等优势而逐渐得到应用,多适用于管径200-2000mmm的排水管道。玻璃钢管是近来新兴的一种新型管材,具有重量轻,单管长度长,机械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市政排水管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重力流排水管道选用为:承插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为砂基础,管道由检查井连接。

4.6 电力工程

电源由盘锦市10KV高压线直接引入项目区配电室,380/220伏低压配电采用三相四线制,电力线路一律地下敷设,沿项目区主要道路敷设盖板式电缆沟,敷设位置位于人行道下,电缆沟至建筑物路段采用地下直埋,电缆穿越道路及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路段一律加装铸铁管保护。

经测算,项目供电负荷为1500(KVA),负荷同时利用系数按0.8计算,则年用电量为438万度。考虑发展需要,拟在项目区安装2×1000KVA变压器。

光源灯具:室内以紧凑型荧光灯为主光源,白炽灯为辅,光源显示色指数Ra≥80。户外灯为防爆灯具,并设置草坪灯。

防雷及接地设计:

建筑物按三级防雷考虑,沿建筑物檐顶设避雷接地装置。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所有入户金属管线都应做等电位连接。

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C—S系统。

导线及电缆敷设:

室外10KV和380V电缆采用电力排管敷设,在转角和进户处设手井,分支电缆及电缆根数较少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室内导线采用BV穿金属管暗敷设,应急照明采用阻燃和耐火导线穿金属管暗敷设。

原有建筑物根据需要重新敷设电线及保护管或线槽,可采用明敷方式或暗敷方式。

弱电系统: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广播系统、保安监控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见消防专篇。

2、广播系统

本系统兼作应急广播系统,满足正常状况下的广播通知及紧急状况下的疏散指挥要求,广播音频信号均引自消防控制室,广播主机柜集中设于消防控制室内,本系统采用分层分回路控制方式,广播扬声器分设于古建群落合适位置和仿古楼走廊及前室。

3、保安监控系统

在主要出入口、服务中心、各展厅、仿古楼走廊等处设电视监控摄像机,监控主机集中设于仿古楼一层消防控制室。

主要设备材料表

4.7 采暖通风及空调工程

4.7.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3.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GJ173-2009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98-2005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4.7.2设计参数

1、室外计算参数: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  -22℃;

冬季通风温度:      -15℃; 

冬季大气压力:      1004.1hPa;  

室外冬季平均风速:  3.3m/s;

最大冻土深度:      148cm;

采暖天数:          162天;

冬季主导风面:      SSW(西南风)。

2、室内采暖通风设计参数

3、冷、热负荷指标                             

4.7.3热源、供热参数及热负荷确定

1、冬季采暖热源:馆区内采暖热源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提供,供热热媒参数:80~60℃热水。  

2、热负荷的确定

根据前面采暖热负荷指标测算数据,汇总出馆区内所有建筑的供热负荷如下:       

(1)采暖设计

展馆等建筑冬季采暖方式均为散热器供暖,采暖热负荷按连续不间断供暖方式计算。采暖系统形式:采用垂直单同程式上供下回供暖系统,采暖供水管敷设在顶层梁下,回水管设在地沟内;展馆采用双管同程式(或单管)水平串联系统,采暖供、回水管在地面敷设,局部设过门地沟,系统最高处设置自动排气阀,低处设泄水装置,(原建筑采暖系统不变)。

(2)通风设计

a主要展馆、纪念馆及文物库设机械通风系统,采用低噪声壁挂式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换气,用空气流通的方式来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以避免文物的发霉与虫蛀;无特殊要求的馆区利用门、窗自然通风换气即可满足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

b卫生间内均设通风器,通风量换气次数10次/h计算;

c存放易然易爆物品的库房可设防爆风机通风换气。

(3)空调设计

博物馆内的主要房间无法设置集中空调系统,为满足需要可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及功能设置分体式空调机组,即灵活又较为经济。

4.7.4主要设备及材料选择

1、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当管径小于等于DN32mm,采用螺纹连接,DN〉32mm采用焊接。

2、管道阀门:当管径小于等于DN40时采用铜阀或闸阀;管径大于DN50时采用蝶阀。

3、散热器选用柱翼橄榄645型散热器,每片标准散热量为:

120w/片,厂房采用高频焊700型散热器,每米散热器标准散热量为2500w/米。

4、敷设在地沟内及不采暖房间的热水管道均应保温,平均厚度约40mm,保温材料可选用岩棉管壳保温。

4.7.5热网设计和敷设方式

供热管网采用枝状布置,为闭式双管制循环系统, 管网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

为保证管网安全运行,在管网分支处设置检查井,并在井内设置切断阀门。

供热管网管材选用螺旋焊接钢管。钢材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4.7.6管道防腐及保温

热网直埋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温管,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其质量、性能均应达到《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壳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T114)标准的规定要求。为节约能源,减少管道的热损失,热水管道保温厚度应采用经济保温厚度,供热介质温度按热力网的介质温度选取,直埋敷设的管道根据埋深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土壤平均温度。预制直埋保温管,在保温预制前应涂以高效耐温的防水、防腐剂氰凝(TP-1),抗压强度,抗渗透强度等均应符合行业标准。常温下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0.035W/m·k,热水管网保温层厚度为40~50mm,平均密度为60~80Kg/m。

4.8 电讯工程

4.8.1系统设计

本项目电讯工程与市政配套网络相接。

馆内设部分外线和一台小型电话交换机,宽带网进线采用光纤入户。每层设网络交换机一台,每间办公室设电话和信息插座各2—3点。个别房间考虑有线电视的安装。

4.8.2线路选择及敷设

电话进户线采用HYA22电讯电缆直埋敷设。馆内电话干线采用HYA电讯电缆穿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暗敷设,电话分支配线采用RVB型电话线穿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暗敷设。因特网和多媒体网进户线采用四芯多模光纤穿管直埋敷设,垂直干线采用光纤电缆穿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暗敷设,水平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穿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暗敷设。

4.8.3防雷接地设计

1、建筑单体均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2、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极,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实测达不到要求时,补打人工接地极。

3、楼顶均设屋顶防雷设施。

4、馆内均设总等电位联结,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及金属套管,进出建筑物的电缆金属外皮及金属套管均与总等电位端子联结,具体施工做法参见标准图02D501-2。


5、文物保护与安全

文物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资基础,作为保障这一物资基础的安全工作,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必须具有足够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措施。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藏品的管理法规,结合本博物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具体的制约和规范在馆藏文物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是控制保存文物的外界环境,以达到文物载体材料的稳定性。

三是文物安全监测问题。

5.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在馆藏文物的管理过程中,藏品的规章制度是指在藏品的鉴定、定名、分类、分级、编目等方面的管理中必须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如:文物藏品出入库、人员出入库、藏品库房钥匙管理、保密、防火防盗规定等,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执行,使得藏品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做到安全、科学、有效。

5.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污染物、地质环境和有害微生物及有害昆虫等。

1、温度、湿度

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首要因素,在文物保存环境的诸因素中,最基本、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对文物材质的耐久性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加速其它不利因素对文物材质的破坏作用。

各类不同材质文物温、湿度标准

温、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主要是引发文物物理变化,造成文物材料扭曲变形、开裂错位、断裂分离,增加有害化学反应和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等。

要控制好温、湿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

这里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内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只有将这种规律研究清楚了,才能为制定调控库房温、湿度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文物库房温度、湿度标准

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它对实际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并具有约束力。但要制定标准,必须要首先研究清楚不同质地的文物随温、湿度变化损坏的规律性,确定其最适宜温、湿度范围;

同时,标准的制定还必须要考虑现实中的各方面条件限制,使其具有实际可行性。因此,文物库房温、湿度标准的制定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结果。

(3)文物库房建筑的建设

文物库房建筑对温、湿度的调控至关重要,它是中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应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设计达到控制温、湿度的目标,做到防热、防潮,保持库内温、湿度的稳定。

(4)具体措施的采取

日常工作中,主要还是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措施来达到调控温、湿度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措施有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加湿、减湿等,这些措施需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运用适当的手段分别有选择地进行。

2、光线

光与温、湿度一样,是文物保存和利用中最基本、最常遇到的外界环境因素。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热效应、加速有关化学反应和产生光化学反应。

对于光的防控应做到:

(1)合理确定库房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是指一定环境所要求的最低照度,其标准制定既要能满足场馆实际工作需要,有益于库房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又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

(2)限制光的照度值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窗户的位置和结构达到目的,如东西方向不宜开窗,南北向窗户要小而窄;也可以通过设置遮阳措施达到目的,如加设窗帘或百叶窗、使用毛玻璃、花纹玻璃或双层玻璃等。

(3)滤紫外线

紫外线由于其波长短,能量大,对文物材料危害大,一定要设法过滤,方法可以使用窗帘、百叶窗,在窗帘上涂刷紫外线吸收剂,库内光源使用白炽灯等。

(4)避光保存

文物在保管期间除提供利用、展览等作用外,应尽量做到避光保存,特别是贵重、受光影响大的文物,应放置于柜、箱、盒、袋中保存。

此外,文物在利用过程中也应减少光的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文物被淋湿或受潮时,不能放在烈日下曝晒,应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珍贵文物避免或减少拍照次数,容易褪色的文物不宜长期在柜中陈放等。

3、空气污染物

煤、油、燃气大量燃烧排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气体。二氧化硫遇水变成硫酸或亚硫酸,使文物色彩褪变或腐蚀金属器物;二氧化氮遇水产生硝酸,对文物有强腐蚀作用;氯气对丝织物、铜器和铁器有着很大危害;大气中的氧气对铜、铁等金属器物有氧化作用,甚至可以毁灭铁器;大气中的灰尘在文物表面形成灰尘层,在潮湿的空气下利于其他有害气体的渗入,同时也为霉菌的寄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光线中的紫外线可以使器物失去光泽,褪色和变色,使丝绸、漆木器等有机物老化脆化。

对空气污染物的防治应做到:

(1)优化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

提高文物库房周围绿化覆盖率。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植物体对大气尘有滞尘、过滤、吸附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绿化区的飘尘浓度一般比非绿化区的飘尘浓度减少10%~50%。同时,花卉和草坪也有一定的吸附有害气体和减尘作用。

(2)进行空气净化和过滤

对空气的净化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为此可以采取让有害气体通过具有碱性的材料,使用喷水器、活性炭过滤器等。

对空气的过滤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为此主要是使用各种不同的过滤器,如滤纸过滤器、纤维层过滤器、发泡材料过滤器及静电自净器等。

(3)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

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也就是提高库房和文物存放的密闭程度。提高库房的封闭性主要是注意门、窗的结构与设计,如采用旋转门、门窗缝隙用硅橡胶条、聚氨酯、海绵橡胶等填料填塞密闭,将单层窗改成双层窗等。提高文物有效的封密性可以采用相对密闭或多层密闭的方法,如用柜、箱、盒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如做好库房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地面及墙面的防尘处理、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

4、文物安全监测

博物馆监测措施是保护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网络系统并科学地开展监测工作,是保护文物安全诸多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监测措施包括:日常业务管理监测、消防监测、安防监测等方面。

 (1)日常业务管理监测

这是对博物馆日常工作与管理进行的监测,要求对文物保护、维修,藏品保管,建立记录档案,文物宣传、陈列,安全保卫,管理等工作进行监测。

 (2)消防监测

 主要是对博物馆电气线路、用电器等的日常监测,还包括对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危险品数量、使用危险品的时间、通风、温度、消防用具和消防责任上的监测。

 (3)安防监测

 包括博物馆安防设施和安防制度的建立。建立现代化的安防体系对于文物安全保护十分重要。

可根据博物馆安防监测需要配置现代化的安防设施,目前主要探测装置有:

视频报警系统;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激光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声控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式地音入侵探测器等。

建立了现代化的安防系统并不等于万无一失,博物馆安防制度的落实也尤为重要,否则再先进的安防系统都将形同虚设。


6. 消 防

6.1 总体设计

总平面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有关消防安全的规范标准。

单体建筑物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四周设环形通道。

建筑物防火分区设疏散口,各疏散口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本工程建筑物室内均设有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时,自动灭火系统将自行启动。室外设置地下式消火栓和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网。在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6.2 建筑消防

建筑物各建筑构件均为一级耐火等级,承重的钢结构构件露明部分涂防火涂料以达到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防火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3小时,疏散通道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其余内隔墙及隔断耐火极限不小于0.5小时。

保证出入口及疏散楼梯通畅,在安全出口处及疏散楼梯处均设有疏散指示灯及明显标志,内装修不应防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到的正常使用。

建筑内部消火栓门不应被饰物遮蔽,消火栓门四周的材料颜色有明显的区别。

局部吊顶与装饰材料均采用阻燃材料。天花龙骨根据施工单位及厂家规范施工。

所选织物应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6.3 给排水消防

本工程消防分为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消防管网室内布置成环状,消防供水采用低压供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为环状管网。消火栓出口压力小于0.5Mpa,消防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消火栓均带启动按钮。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消火栓间距不超过50m,并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建筑按防火等级均为中危险级设计,每具灭火器均按2A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4 电气消防

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由单独供电的双电源自投箱末端自投供电。导线电缆均采用阻燃型穿钢管敷设。

消火栓系统:消火栓内设置消防按钮,消防按钮报警后,经确认方可手动起动消防泵。

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标志:在出口通道、楼梯、疏散走廊、配电室均设置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灯具均采用自带蓄电池的专用灯具,连续供电时间不应不于30min。

当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灯防火保护措施,灯饰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B1级。

配电箱安装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配电线路须采取穿金属管保护。

其他施工工序、工艺应遵循国家有关消防规定。


7. 节 能

7.1 建筑节能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在外墙、屋顶、窗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上严格控制,构造上减少冷桥,加强窗气密性,以利达到节能指标要求。

屋面保温层为100厚阻燃型聚苯乙烯保温板. 其材料性能要求: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容重≥20kg/m3 ,导热系数不大于0.041W/(m .K )。(氧指数≥30%,耐火等级为B2级,抗压强度≥0.1Mpa)

外墙墙体采用保温层为80厚阻燃型聚苯乙烯保温板,其材料性能要求: 阻燃型聚苯乙烯保温板容重≥20kg/m3,导热系数不大于0.041W/(m .K )。(氧指数≥30%,耐火等级为B2级,抗压强度≥0.1Mpa)

7.2 电器节能

1、选用低损耗高效率节能变压器。

2、采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使电网铁无功功率消耗保持在最低状态,减少输配电系统和变压器的损耗。

3、选用国内同类产品体积小、分断能力高的新型断路器。

4、照明节能措施:在本工程中所有光源主要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新型光源;在满足显色性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高效光源;根据灯具光学特性,选用无眩光的高效灯具;荧光灯选用带补偿电容的电子启动器,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

7.3 空调节能

空调、风机等设备均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使用的节能产品。

7.4 给排水节能

卫生洁具均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使用的节水型产品。


8. 环 保

8.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级标准,地下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2类标准,环境噪声声级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

8.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为扬尘和汽车尾气。在施工场地多喷洒水以减少扬尘,并在运输车辆上及储存场地以苫布覆盖建筑材料。

(2)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可以简易沉淀后再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3)施工期固废为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定点及时清运。建筑残土可用于筑路填坑,要在指定地点贮存。

(4)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产生噪声是瞬间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影响可消失。

8.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1)本项目建成后,冬季采暖由城市热网系统集中供热,因此不存在新建锅炉房燃煤污染问题。

(2)项目建成后产生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最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基本无污染。

(3)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属于一般非危险固体废物,可采用专用垃圾箱定点暂存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城市垃圾排放场排放。

(4)噪声主要来自汽车鸣笛,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车辆进出车库通过邻近街路时禁止鸣笛。消耗等设备应采用低噪设备,并在地下室密闭,减少向外传播。

本项目建设符合盘锦市城市建设规划,从环保角度看,建设项目选址合理。


9. 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

9.1 项目组织和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由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全方位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项目施工期间的组织、落实、协调、监督管理和项目验收。

项目建成后组织机构:

盘锦博物馆是应是县级全额拨款文化事业单位,这是由博物馆的性质、任务、规模和发展需要决定的。作为中型博物馆,最低需要八个职能部门,即群工部、陈列部、保管部、保卫部、考古部、展览部、信息部、办公室等。人员编制不能少于58个。

工作制度:博物馆全年开放300天,日开放10小时。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表

人员编制:

根据项目特点,综合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规模和机构设置情况,确定本项目劳动定员为60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技术及工勤人员48人。

9.2 项目招投标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九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的招标投标的监督执法工作。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招标投标活动。

本项目的招标范围建议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在较广的范围内择优选择信誉良好、技术过硬、具有专业特长及丰富经验的设计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招标组织形式拟采用委托招标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代理招标。

按照《招标投标法》,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由有关部门审批确定。招标人和投标人均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和法规进行招标投标活动,招标程序分别为:申请招标、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确定投标人名单、发售招标文件、召开标前会及组织现场踏勘、召开答疑会、接受投标文件及开标、评标及做出评标报告、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授予合同、通知未中标人等。

本项目招投标的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招标基本情况表

建设项目名称:盘锦市人民检察院

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10. 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14个月,从20##年8月至20##年12月。

2011.8            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9-2010.10    完成详勘、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

2011.11-2012.3      完成三通一平

2012.3-2012.9     完成土建工程

2012.9-2012.10     完成内部装修

2012.10-2012.12      完成设备安装、文物布展等工程

2012.12            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正式交付使用。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 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费按单位造价指标计列

2、建筑工程投资按《辽宁省20##年工程计价定额》编制,并参照本地同类建筑工程估算。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计算。

3、近年来类似工程造价指标

4、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

11.2 编制说明

本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000万元人民币,包括:建安工程费、工期前期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预备费等,不考虑征地费。

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详见《总投资估算表》。

11.3 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建设资金申请财政拨款5000万元。


12. 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是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盘锦本地的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辽宁、推广和营销盘锦,推动本区域乃至东北三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东北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建议建设单位抓紧落实相关条件,确定文化标识,做好各类展品、宣传媒介、陈列方案等的设计和征集工作,加快建设进程,使项目能够早日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更多相关推荐: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项目研究结论第二章一项目的由来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一项目选址二实施条件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博物馆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性质三建设单位项目联系人职务联系电话四项目拟建地点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格等级资格证书编号发证机关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

XX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

XX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XX博物馆及XX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XX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0XX年X月X日1XX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博物馆建设项目...

乡镇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报告书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结合建国60周年之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内政字20xx39号文件精神现将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建设民俗博物馆提升展览...

民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行性研究报二一四年十二月可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基本情况112项目建设内容1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4项目研究结论1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21项目提出的背景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第三章建设地点和...

某体育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体育馆建设地点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长安校区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办公地址市路号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0602班学号1314151617号14研究依据及...

“十三五”重点项目-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

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项目单位名称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1112所有制性质民营1113企业简介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目录第一章概述1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1111工程项目的背景1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3必要性3114可行性312编制依据413编制范围514编制原则5第二章城市概况621城市历史特...

香溪谷旅游度假村四星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资料来自黄山市香溪谷旅游度假村四星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与概况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市场预测1021黄山市饭店业现状1022需求现状1023市场预测12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1331建设...

贵州重点项目-贵州XXXX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重点项目贵州XXXX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安徽重点项目-双墩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重点项目双墩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

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