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2024.5.8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什么是经济中的宏观问题

收入与产出水平的高低;就业与失业的多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什么?

国内总产值就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理解GDP概念须注意以下要点:

(1)GDP是一个价值指标:说明它是以货币单位来衡量的,为了衡量价值,就要使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或劳务,不计入GDP。

(2) GDP是一个流量指标:流量是一定时期内不断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已有的变量变动的数值;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3)GDP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流量:即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进行加工与转售、最后直接进入消费和使用的物品或劳务,因此不计算中间产品。

(4)GDP有名义与实际之分:名义GDP 即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价格乘积的总和(PQ);实际GDP 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二者关系为:

实际GDP = 名义GDP ÷价格指数 x 100

例如在美国,如果以19xx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已知19xx年的物价指数为75,名义GNP为480亿,则有1933的实际GNP=480亿÷75 x 100=640亿美元

19xx年的名义国民收入反映了由大危机造成的实物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后果;实际国民收入则排除了价格下降而只反映实物的减少,所以它高于名义国民收入。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国内总产值GDP、国内净产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GDP与GNP辨析

多年来GNP一直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成效的主要指标,而今另一项略有不同的指标开始受到重视,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现行国民收入统计中,通常区分国民原则和国土原则。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NP;

国土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DP。 二者统计内容一致,差别就在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从字面上看,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以国民原则计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原则计算 1

GNP=GDP+本国国民在国外的生产要素所得-外国国民在国内的生产要素所得=GDP+本国国民在国外的净要素所得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些?

广义上核算体系五大指标都是国民收入;狭义上国民收入仅指NI,即要素所得。 经济分析中的国民收入是指GNP,而非NI。GNP可以从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进行考察,因而有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

什么是生产部门法(生产法)?

即从国民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部门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总值,各部门的增加总值之和即为GNP。按该方法计算国民收入,包括的项目有:农林渔业;采掘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运输业;电讯和公用事业;服务业;政府和国营企业;国外获得的纯收入。这些项目的金额相加即得国民生产总值。

其中: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部门,增加总值=总产出—中间产品;

第三产业中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营利性部门,按纯收入计算增加值。 政府、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部门,按工人的工资、职员的薪金收入计算增加值;

有些不成其为部门的经济活动,如自产自用的食物、自有自用的住房等,也采用各种方法估算其增加值。

什么是要素成本法(收入法)?

即从国民收入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参加生产,分别取得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此外还包括折旧及政府取得的间接税净额。

见下表:

项目 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1.工资和其它补助(工资、薪金、补助) 2172.7

2.租金收入 62.5

3.净利息 285.0

4.公司利润 (股息、利润税、未分配利润、存货与折旧调整) 284.5

5.独立业主收入 154.7

=国民收入 2959.4

6.加间接税及零星项目 307.2

减统计误差 -8.2

=国民净产值 3258.4

7.加折旧 402.9

=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以收入法计算的19xx年美国的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xx年

什么是最终产品法(支出法)?

即从国民支出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包括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及净出口。

见下表:

2

项目(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1.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 2342.3

2.私人国内总投资(固定投资580.4、存货变动56.8) 637.3

3.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联邦政府、地方政府) 748.0

4.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出口363.7 — 进口429.9) –66.3

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减资本折旧 –402.9

得出国民净产值 3258.4

减间接税 –307.2

减统计误差 –8.2

得出国民收入 2959.4

以支出法计算的19xx年美国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xx年

怎么样理解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前述三种方法计量的国民收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从生产、分配到使用的全过程。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决定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这就是国民收入的―三面等值‖原则。因此,只要计算出GNP总量,即可顺序得到其它四个总量。

国民收入中各总量关系见下表(可参照前面例子)

1.国民生产总值GNP 3661.3

减折旧 – 402.9

2.=国民净产值NNP 3258.4

减间接税 –307.2 ; 减统计误差 – 8.2

3.=国民收入NI 2959.4

减社会保险 –305.9 ; 减利润税和未分配利润 –206.8

加转移支付 +566.5

4.=个人收入PI 3013.2

减个人所得税 – 435.1

5.=个人可支配收入DI 2578.1

19xx年美国的GNP、NNP、NI、PI与DI。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xx年

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三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一致吗?

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三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支出法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三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国民总收入=国民总产出,即:

家庭部门出售生产要素的总收入= 企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

也就是:总产出=消费支出

有储蓄与投资时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则是:

总产出(总供给)=总购买(总需求),即:总产出=消费+投资

即储蓄=投资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总产出(总供给)=总购买(总需求),即:

总产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储蓄+税收=投资+政府支出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总产出(总供给)=总购买(总需求),即:

总产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储蓄+税收+进口=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怎样用符号表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均衡条件?

各经济变量的符号如下: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支出;T:税收;S:储蓄;X:出口;M:进口;Y:产出水平

经济均衡时有:

两部门经济:Y=C+I 或 S=I

三部门经济: Y=C+I+G 或 S+T=I+G

四部门经济: Y=C+I+G +(X-M) 或 S+T+M=I+G+X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各中间产品与劳务的增值值之和就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净产值(NNP)/国内净产值(NDP)与GDP或者GNP的关系是什么?

NNP=GNP-D(折旧)

NDP=GDP-D(折旧)

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区别?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的值

实际GDP:是用基年价格计算的GDP的值

只有实际的GDP才是有意义的,而名义的GDP不能真实的反映生产活动的水平状况,因为它可能是价格变动造成的结果。

Keynes的消费基本心理法则是什么?

4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人们消费支出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APC、APS、MPC、MPS的关系是什么?

APC+APS =1;

MPC+MPS=1;

APC>MPC;

APS<MPS。

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节俭从来被人们视为美德,在中国尤其如此。但是Keynes却认为,在宏观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如果经济社会中的全体公民都节俭、而不消费的话,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使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从而国民的储蓄水平并不会因国民节俭而上升,有时甚至会下降。这被称为节俭的悖论。

计算: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计算例题(1)

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价值增加:

A厂商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

B厂商的价值增加:500-200=300

C厂商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

总的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

(2)GN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GNP-折旧=6300-500=5800

计算: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计算例题(2)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5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 (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100。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不对。购买新机器属投资行为,不管这种购买使资本存量增加还是不变。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国某年总投资是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

消费、储蓄与投资函数中有关概念的理解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f(Y),方程: C=a+b·Y,其中a为自发性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

储蓄函数可以表示为:S=f(Y),方程:S=Y-C=Y-(a+b·Y)=-a+(1-b)·Y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总消费支出: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总消费支出MPC=C/Y=b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量:APS=S/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MPS=S/Y=1–b 因 C+S=Y;C+S=Y

所以APC+APS =1

同理MPC+MPS=1

举例: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计算

设C=100+0.80Y,求当Y=1000美元时的C、APC和MPC以及S、APS和MPS。 解:C=900;APC=0.9=90%;MPC=0.80=80%;

S=100;APS=0.10=10%;MPS=0.20=20%。

请简要评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E=C+I(1)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6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 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举例: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答: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2)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3)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

(4)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5)消费习惯使然。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关于国民收入决定条件的总结

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

两部门:

总需求:Yd=C+I

总供给:Ys=C+S

均衡时有:Yd= Ys 得到 I=S

三部门:

总需求:Yd=C+I+G

7

总供给:Ys=C+S+T

均衡时有:C+I+G=C+S+T

四部门(也称开放经济):

总需求:Yd=C+I+G+X

总供给:Ys=C+S+T+M

均衡时有:C+I+G+X=C+S+T+M

关于乘数公式的总结。

投资乘数:K=△Y/△I=1/(1-b)

有税收时的投资乘数:K=1/[1-b(1-t)],t:税率

开放经济的乘数:K=1/[1-b+ m],m:边际进口倾向

一般有税收又开放乘数:K=1/[1-b(1-t)+m]

怎样理解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是决定投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如果投资使用的是借贷资本,则支付的贷款利息是投资成本;如果投资使用的是自有资本,则损失的利息收入是投资成本。因而,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高,投资需求相应减少;利率越低,投资成本越低,投资需求相应增加,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任何一项资本品的价值都来源于它的生息能力。如果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来考虑,即资本品的价格等于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的净现值,这个贴现率r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凯恩斯主义认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几种?

(1)交易动机。这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无论是厂商或家庭都如此。

(2)谨慎动机。这是指为防止意外支出,必须有一部分货币,如为了应付事故、防止失业和对付疾病等意外事件,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有时也称为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这是指为了遇到投资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证券等。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可用L1表示;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可用L2表示。L= L1+ L2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

8

凯恩斯陷阱的含义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那些?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减少(如物价下降)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货币供给减少、货币需求增加(如物价上升)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举例:有关货币需求的计算

下面给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 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 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 100 12 30

600 120 10 50

700 140 8 70

800 160 6 90

900 180 4 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时, 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4)根据(2)做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怎样移动?

(1)收入 Y=700,利率r=8时的货币需求L=140+70=210

收入 Y=700,利率r=10时的货币需求L=140+50=190

(2)收入 Y=600,利率r=12时,L=120+30=150

利率r=10时,L=120+50=170

利率r=8时,L=120+70=190

利率r=6时,L=120+90=210

利率r=4时,L=120+110=230

收入 Y=700利率r=12时,L=140+30=170

利率r=10时,L=140+50=190

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6时,L=140+90=230

利率r=4时,L=140+110=250

收入 Y=800利率r=12时,L=160+30=190

利率r=10时,L=160+50=210

利率r=8时,L=160+70=230

利率r=6时,L=160+90=250

利率r=4时,L=160+110=270

9

(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

L=0.2y+150-10r

(4)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举例:有关IS-LM曲线的计算问题。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为t=0.25, 投资函数为I=900–50r, 政府购买G=800, 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M/P=500, 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

Y=0.8(1-0.25)Y+900-50r+800,化简可得:

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

可得LM曲线:

500=0.25Y-62.5r,化简可得:

Y=2000+250r,此即为LM曲线。

(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 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

Y=4250-125r ………………………①

Y=2000+250r ………………………②

得均衡利率r=6,和均衡收入Y=3500

什么叫M0和M1?

根据资产流动性标志,货币存粮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铸币及辅币及通货最具有流动性,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投入流通。但并非所有现钞都计入货币供应量。要从发行的钞票中扣除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及通货发行额减去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其剩余部分及―通货净额‖才记入货币供给量,这部分货币供给量可作为货币供给的第一层次,一般用M0表示。

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即通货净额)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称为M1,这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通货最具有流动性,而活期存款也可以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就可以当现钞用,不需要任何中间周转的手续,因此活期存款可看作现钞货币,它和通货一起就构成M1。

货币的供给可区分为M1,M2和M3,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经常把注意力放在M1上?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M1上是因为:第一,M1是中央银行最容易控制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容易施加影响的货币供给来实现,而M2 和M3种有不少于银行系统没有直接联系,难以控制;第二,经济学研究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关键要研究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而M1是最直接和交换媒介相联系的。

除了利率的变化, 还有什么因素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凯恩斯的理论认为,除了利率的变化,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人们收入越高,他想持有的货币越多,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了利率的变化,以下一些因素也 10

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一,货币交易需求很多发生于购买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和劳务,而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交易量并不一定与收入变化同方向变化。例如,人们预期股市要上扬或下跌,交易量可能大幅增加,这时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不一定与收入成正比。

第二,交易不一定需要货币,信用方式支付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现金或活期存款的需求。 第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大大促使货币对收入比率下降,即降低货币需求。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论货币当局怎样扩大货币供给量,人们也不会购买证券,而情愿持有货币,即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出现无穷大的局面。这种状态就叫流动性陷阱状态。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在Keynes货币理论中,宏观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这样的:

Ms- r- I- Y

但是,在流动性陷阱的时候,不管政府的货币供给量如何改变,均衡利率都不变,则投资与产出自然也不会变化。所以说,在流动性陷阱阶段,宏观货币政策无效。

什么是挤出效应?

由于公共支出增加,引起市场利率上升,从而使私人投资成本增加,私人投资量下降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该模型认为要实现均衡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G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率s与资本——产出比率v之比;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会出现停滞;短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11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有那些来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增加,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资本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又称为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为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增加,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与收益增加,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新工艺的发明与采用等。

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有何不同的影响?

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会下降,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的变动。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的减少也只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总需求分析的基本假设前提是什么?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个基本假设前提。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

第二,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12

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如何有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的问题,因此,发展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的问题,而且还有适应这种增长的社会制度及观念、意识的变化问题,它所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增长必须在两个时点基础才能进行比较,而这两个时点的长短对增长幅度有决定意义,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增长的时间含义确定为一个经济周期,即经济从衰退到繁荣的一个时间循环。 其次,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而且,衡量经济增长所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是以不变价格测算的,从而使得物价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产生影响。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结构等许多方面的优化。

*索洛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 决定于人均储蓄量sf(k)和按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因此,要使人均资本拥有量有所增长,就必须使人均储蓄量大于配备每一新增人口所需要的资本量,即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快于劳动力的增加。

另一含义: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量s f(k)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 ,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这被称作―资本的深化‖;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资本装备nk,这被称作―资本的广化‖。

*怎样理解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1)在新古典理论分析中,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这个假定是不准确和不符合实际的。这个假定的实质是技术水平不变,这是不可能的。

(2)在新古典理论分析中,假定技术进步为外生变量。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必然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很大偶然性,技术的使用不需要付出成本,并且直接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观点相悖。

这种局限性使得新古典增长理论已经不适合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于是产生了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与传统增长理论的区别

第一,罗默将技术看作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内生而非外生的因素,技术整体的增长与投入的资源成正比;

第二,技术能够提高而不是减少投资的收益,这正是发达国家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原因;

第三,技术和投资存在一种相互刺激的关系,投资使技术更有价值,技术反过来又使投 13

资收益更高,这种良性循环能够长期提高经济增长率,而传统增长理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第四,罗默认为垄断能够刺激和引导各公司去进行技术研究,因而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而传统增长理论则认为―完美的竞争‖是规范准则,垄断是离经叛道。

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哪些?

消费不足理论、心理因素理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策循环理论、创新理论。

*加速原理的局限性是什么?

(1)加速原理只是简单、笼统地分析了国民收入与投资的关系,而没有作更详细的区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国民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更为复杂。

(2)加速原理分析中假设技术不变,因而加速数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分析只考虑了资本量上的变化,而忽视了新投资提高资本产出比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

(3)加速原理所指出的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加速作用并不能在所有条件下都充分发挥出来,它只能在经济中不存在闲置资源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对外贸易乘数作用的局限性表现在那里?

第一,假定国内已经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继续增加出口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出现过度需求,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如果在国内正处在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出口,这将直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最终将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三,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额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这就是说,只有世界总进口额增加了,一国才能继续扩大出口,并通过出口来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

此外,对外贸易乘数效果,也受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制约。

固定汇率条件下国际收支的短期调节措施有哪些?

补偿性的短期资本和黄金的流动,即国际收支逆差国从顺差国输入短期资本,输出黄金,这既为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提供了工具,也使购买力从逆差国转到顺差国,为逆差国扩大出口准备了条件。

调节利率。提高国际收支逆差国的国内利率,可以引起资本从顺差国流向逆差国。 汇率投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国的汇价会升到黄金输出点,或法定汇率的上限,在预期汇价会下浮时,投机者会抢购该国货币,相应带来外汇收入,有助于逆差国的国际收支调节。同时,逆差国动用本国外汇储备,争取出口信贷,获得国际间的援助和单方面的转移支付,也有助于改善短期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

当然,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壁垒来实现。

一个国家消除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的办法有哪些?

(1)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支付盈余的办法是减少进口,或者增加出口。

(2)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支付赤字的办法是增加进口,或者减少出口。

(3)调整国内利率。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而降低本国利率,则 14

会促使国际资本外流,从而可能减少国际收支的盈余。

(4)政府间的借贷。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可以向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要求提供信贷支持,弥补支付差额。发生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也可以将其盈余的资金贷放给别的国家,以避免本币汇率上升对出口的不良影响。

(5)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外汇的汇率,不准外汇自由进出国境,这种做法短期有效,长期则会因为损害市场机制,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6)调整汇率。就是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采取本国货币升值的办法,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7)政府还可以利用公开市场买卖外汇来熨平短期的汇率波动。也就是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抛出外汇,买入本币,以使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则买入外汇,抛出本币,以使外汇汇率上升。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财政支出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的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 15

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那些?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3)混合型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作用常常是混在一起的,成为混合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或者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1)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所考虑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即不合乎理性的预期,这种完全以过去的经验来推断未来的预期,只有在未来与过去的差别不大时,才能使全部的推论成立。但实际上,未来的变化可能与过去有相似之处,但绝不是简单的过去的外推。不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未来变化的信息去研究未来的变化,只能是不合乎理性思维的预期。因此,以凯恩斯主义适应性预期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型不符合理性人的假设,这是错误的。

(2)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中存在着对同一类型的人的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同一类型人的行为应该协调一致,而不应该相互矛盾,相互矛盾的人是非理性的。例如,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消费函数中的人的储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重点在于将来:而劳动供给函数中的人则只在当期收入与闲暇之间进行选择,重点在于现在。这两种行为存在着相互矛盾,这是不符合理性人这一西方经济学基本前提的。卢卡斯认为,相同的合乎理性的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应该是具有相同的行为准则。

(3)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以总量的变化作为判别政策优劣的标准,这实际上否定了微观经济学中保证社会成员福利最大化的基本要求。理性预期学派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了全面否定,继承了传统经济学中倡导的萨伊定律。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的相关因素及原因是什么?

16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与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充分就业时还有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劳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能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各种福利支出(失业补助、贫困补助等)的存在,也使得这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是社会可以接受的。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类型有哪些?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因此,每一次繁荣都为下一次萧条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

17

更多相关推荐: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20xx考研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归纳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xx级会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什么是经济中的宏观问题收入与产出水平的高低就业与失业的多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

20xx考研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分必备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20xx考研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分必备20xx考研在即关于宏观经济学你复习完了么小编总结归纳考研经济学中关于宏观经济学八大重...

宏观经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凯恩斯在19xx年发行了就业利率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有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20xx考研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20xx考研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归纳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重点总结

金融市场三期货Futures1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锁定未来价格降低亏损风险2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四证券价格证券价格主要包括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股票发行价格方式1平价2溢价3折...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GDP的概念含义局限性缺陷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内生变量使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使一个模型给出作为既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之外并作为模型投入内生变量在模型给定作为模型产出宏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小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小结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1.生产法、收入法核算支出法:GDP=C+I+G+(X-M)2.GDP、GNP、NDP、NI、PI、DPI的概念3国民收入(Y)的基本公式4名义GDP与实际GDP*计算实…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期末重点总结

十三章1二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恒等式二部门企业家庭均衡产出YCI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三部门企业家庭政府均衡产出YCIG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四部门企业家庭政府进出口均衡产出YCIG净出口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