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时间:2024.4.13

《阅读心理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厦门市逸夫中学语文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要心理学化。阅读过程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心理过程。从阅读心理入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是改革过去若干年来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文教学要负担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职责,这也必须从探究学生学习阅读的心理过程入手。2.从阅读教学的规律看:阅读是一个细致缜密的,多向性多元化的心理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对阅读文本的流畅自然的阅读心理的把握上。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感受到,现在有很多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实际并不符合阅读的客观心理规律,甚至违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打算以对初中生阅读学习心理规律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更为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与模式。

实践意义:1.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通过对文字材料的解释和理解,逐渐提高,这也正是阅读的中心内容。

2.扩大学生知识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和积累知识,通过阅读校本课程的研究,做到课内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

3.陶冶情操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

4.为写作做示范的作用。听·说·读·写,读与其他三者能力的培养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写的关系。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及难点

研究的目标是:从阅读主体入手,审视阅读文本、阅读促进者、阅读情境、阅读外延、阅读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思想道德,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训练联想与想象、信息加工(即摄取、筛选、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能力,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引导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以培养其继续学习能力,便于终身发展。

理论假设:建构主义最重要的原则是: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脑来建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建构主义的几个观点得以较深入地推广及运用:1.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2.合作学习:即我们常用的小组讨论,分层讨论等教学方式。3.发现学习,即我们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其实在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除了以上所提的几个观点外,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了这个理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提供支架。提供支架可能意味着,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结构框架,然后逐渐地将责任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

创新点:阅读客体研究,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支架”;阅读主体研究,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使阅读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学生阅读心理渐进的发展过程,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研究初中生阅读的心理过程及阅读兴趣指向;阅读心理学,研究阅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1.如何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性?2.如何运用“支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3.如何创新教学模式,避免“程序化”,“教条化”?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资料整合法(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总结教学实践,整合出富有学校特色的阅读校本课程。2.行动研究法。通过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及个案分析,发现阅读教学规律。3.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4.理论归纳法。针对研究情况及教学反馈,形成论文,做出经验总结,落实理论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成员分工、成果设想


第二篇: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指出:“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衡量新课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1)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3)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一、教师中介地位的确立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前提。

现代的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成了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1、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因此教师首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即对课堂教学环节作出整体设计以及对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 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2、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教师在阅读对话过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现在似乎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霸权对话”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成为了忠实的听众。在这种状态里,学生经受着精神的压迫,早已丧失了作为对话主体应有的平等、自由和全面和谐发展的权利。二是“民主对话”愈演愈烈。教师认为课堂既然是民主的,就应该放弃引导,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可引导学生得出是非,学生无论理解对错,教师都加以肯定,或不置可否。这样的民主并不是真民主,这样的民主对话只能把学生导到虚无主义。因此,课堂对话应该是在不改变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对话中的平等参与,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价值的合理性必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3、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师长的敬畏不一定能够产生最好的教学效应,或许,放下师尊的架子,让我们的真实形象从三尺讲坛走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反而容易进入一个师生特别融洽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成了合作者之一,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细读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感受文本情境,体悟文本真意。

1、教师对文本必须作出正确的定位。文本是什么?课程专家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要遵循阅读教学规律。显然,教材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的。教师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有权也必须进行二度开发,否则就是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语文教师对教材定位过度,结果劳神费力,吃力不讨好,没有把阅读教学之行在于教师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在于开发出自己的文本落到实处。有位教师对《风筝》一文的思想定位就比较恰当。鲁迅的文章艰深玄奥,这位教师只整理设计了三个问题:(1)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为什么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为什么?我践踏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3)弟弟全忘了,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学生的讨论交流也仅止于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和对弟弟无意识、不觉悟的悲哀,其余的教师一概不提。是啊,过度的讲解,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有用吗?有实效吗?

2、在揣摩题目中感知内容、了解中心。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统帅。所以拿到一篇文章不妨先揣摩揣摩题目,看题目是中心,还是线索;是主要人物,还是主体事物等等。经过揣摩题目,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

读《难忘的体罚》这一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揣摩时,可以提出:同学们想想看,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老师的体罚是怎样的呢?既是体罚,为什么又是难忘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自然能答出:老师的体罚有时温和、有时亲切;有时严格、有时粗暴,也有时是假装等。教师可以接着再问,如果同学们自己要以“难忘的体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试想应该选取哪几个方面典型的材料呢?——这对同学们不难回答。实际上本文就是从“师爱”与“师严”方面选材,通过写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注意教育方法、尊重学生人格,歌颂了老师的精神,这样的“体罚”对我的心灵是有力的鞭策,促使我做一个诚实的人,对“难忘”的理解也就不难了。由此看来,揣摩题目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或作者的写作意图。

3、优化阅读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我们在教学中应优化阅读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切实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亲密接触—既要有扫描式的初读,以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也要有咀嚼式的品味读,以理解词句的内涵,领悟表达的特点,还要有回味式的美读,以体验文本的意境和情趣。当然,这里的读不仅仅指朗读,还包括默读。我们强调“书声朗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鸦雀无声”。因为细读文本是一种内隐性很强的个体学习活动,不能没有学生的静思默想、含英咀华。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那些过早抛开文本搞拓展,以读图代替读文,以师生问答、集体讨论代替学生 个体读书的教学行为,不但无益于走进文本语言深处,还会使学生变得心浮气躁,是坚持要摈弃的。

4、要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多种处理方式的运用,就是对学生理解教材的最好的示范。在处理教材时,教师不要静态的、机械的对课文进行肢解式的处理,而是要用动态的、机智的、艺术的眼光巧妙灵活地提炼和组合教材,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并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 (1)、就课文某个方面的内容,用规定的句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如《绿色蝈蝈》可采用填空的句式:蝈蝈是一种 (外形漂亮、叫声独特、喜欢甜食、讨人喜爱等等)的昆虫;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找出依据,在众说纷纭之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2)、用不同的调动手段,或安排不同教学层次的问题,在逐层深入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逐层推进:a、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b、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的? 找出描写“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加以赏析; C、这件小事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 d、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3)、用探究、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解读文本。这一处理方法适用于文章结构脉络比较清晰的文章,如《生命 生命》、《我的信念》、《山中访友》、《看云识天气》等文章,教师可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发问,合作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5、在勾画圈点中把握重点、理解要旨。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文章,也要养成随手勾画圈点的习惯,来标明有用的语言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阅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在速、细、精读的过程中,随时勾画圈点。那么“画”什么? 这里把可勾画的关键句分为几类:揭示全文中心的语句; 揭示段落中心的词句;集中表现作者态度或议论抒情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揭示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逻辑联系的词句(如过渡句、设问句、统领下文的词句等等);体现语言信息含量高的句、短语或词。如《百草园》中的一段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理解此段文字,可勾画“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不必说”后带了七个描写,这就暗示我们:这些都是非常诱人的,但也“不必说”,因为还有比这更诱人,最后“单是——”正是传达这个“更诱人”的意思,整个句意向前跃进,内容重点得到凸现,从语势势态来说,前面是蓄势,后面是展势。阅读多种文体,勾画圈点关键词句,是整体感知驾驭全文(段)主体内容或中心思想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6、在识记范文思路中盘活思维、分析综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记范文思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读解段落时,我们不妨采用以下图示: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意关系 结构关系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提倡“复盘”。棋子复位。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是指学完范文,能根据思路,回忆出原文内容。这里所探讨的是“灵活复盘”,比如,有这么两个语段,要求找出第二个语段的观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说勤》第一自然段)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结尾段)

当我们看到上述语段时,就不妨想到这两篇语段的思路,它们的思路是一样的:先借引别人的话,再引出作者的见解、主张。所以,用已学过的第一个语段的思路可以验证第二个语段的论点就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当然,这不是绝对判断法,而是一般验证法。)思路的“复盘”不只限于找论点,还可应用于阅读理解的其它方面或写作方面。

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是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捷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要求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中,教师常会设置能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用充满浓烈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高扬起探究课文的无穷信心和力量。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融情入书,身历其境,深入体验,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教学中,教师应随机应变,充分利用随时出现的一些有利于教学的事件或背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习《卖炭翁》一文时,正值雪后天晴,教师走上讲台开始导入:“同学们。漫天飞舞的大雪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天,现在已经停止了。今天阳光明媚,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唐朝,有一个穿着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总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唐代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卖炭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反常的心理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用心思考。”这样,教师巧妙地借景引入课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这个与生活体验完全相反的问题,就为教师渴望“学习内容与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作好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选入教材的很多作品故事性强,寓意深刻,教师可以打破常规,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感情,领悟道理,或者让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辅以适当的手势,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或读了故事后的独特体验。这种富有个性和创见的讲述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教学《斑羚飞渡》时,教师配乐朗读文章,学生一边听读一边勾画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学生再讲述这个关于一群斑羚的悲壮感人的故事??学生在阅读与揣摩中不仅感受到了斑羚行为体现的崇高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识,触摸到动物人性化的温情,感受到神奇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作为人类那份不足,那份愧疚,真真切切体会到斑羚的喜怒哀乐和它们的生存情势,决心要与它们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阅读教学”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阅读是学生个体从文字作品中获取信息的独立心智活动,读者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置于新课程的背景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视阅读为异己之物,见而生厌、望而生畏”的怪圈,帮助教师走出封闭、静止、单调的现状。这样,学生就会把阅读看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部需要。这样,学生就会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在优美作品的海洋中徜徉、漫步,和阅读进行永远的“亲密接触”。

信息时代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时代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阅读教学要讲究生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语言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受网络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信息化社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信息环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一、阅读教学要讲究生动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呆板、单调。多媒体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创造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这种优势使语文教材形象、生动、具体而直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课文中所涉及的各种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同时,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实物与语言的最佳组合,创设和展示最佳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笔者在用多媒体课件执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既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有从网上下载的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FLASH动画制成的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让学生醉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已能背诵全文。

教育的信息化已席卷全球。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阅读情境,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尤其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网络文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这样必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阅读教学要讲究创造性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主体要在自己头脑中将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和充满创造的。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从而促进创新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展开。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孔乙己》一文中,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孔乙己独具特色的外貌;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之比较等等,与此同时,反复播放文中最

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着这一幅幅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接着,教师抛出点拨式质疑: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要把他此时的手做一特写镜头推出,因为孔乙己的手或蘸酒写字,或偷窃东西,或书写服辩,或代脚“走路”,有着特殊的用途,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却成为他爬向死亡的手;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更让人觉得悲哀。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信息辐射教学,用多媒体作助手,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三、阅读教学要讲究主体性

随着网络文化的产生、发展,“新人类”——受网络文化影响的人,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等与上代人相比都发生明显变化的年轻人,随之出现,这类人的特征是“追求消费与物质享受??感情淡漠??价值迷惘”(苗凡卒《新人类观察》)。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阅读者的生活、性情,促使他们全面的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语文阅读,也是阅读者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因为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认识观点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语文阅读过程中要体现人本的思想,注重人格的升华。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阅读中常常被忽略了。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因此,语文阅读实践中,应当突出阅读者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语文学习的场所基本上是课堂为主,学习的内容是课文为主,学习的方式是老师讲授为主,而多媒体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化以后,将更快地促使我们转变语文学习的观念。就语文阅读教学来看,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资源,成为巨大的资源库。由于网络信息的编制采用了非线性技术,它可以按人脑的联想思维,把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学生输入信息指令后,它可以提供各种路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获得储存的知识,这就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本人在教授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学生通过查询、检索,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的背景,又阅读了鲁迅的其它重要作品,有的同学甚至阅读了与鲁迅同时期的其他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由装知识的容器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在横向与纵向的拓展延伸中,扩大了阅读面,丰富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加了文学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良好示范。

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展,为语文阅读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也可以利用CD—ROM光盘或者通过建立管盘库、电子图书馆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资源。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校园网或INTERNET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来获取信息,辨别信息,消化信息,利用信息。

四、阅读教学要讲究开放性

网络的开通使阅读教学突破了时空范围,网络化的多媒体是没有书架、不须办理借还手

续的图书馆,其品类之齐全丰富,是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这使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在阅读的内容上得到了解放,这里既有文学名著、精美时文,也有科普读物、新闻评论、流行歌曲等等,这些都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面,能使学生走出课文学习的狭窄范围,而任意遨游于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而且超文本阅读的全新方式,以其非线性结构的特点,使阅读材料声像同步,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互联网还可以使各学科知识相互开放,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

教授《胡同文化》一文时,考虑到学生对“文化”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师发动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结果,学生查找的结果令人吃惊,类型上找到了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服饰文化、居室文化、地域文化等等,文章则找来了余秋雨先生的《笔墨祭》、《一个王朝的背影》,找来了《中国文化史》、《独特的辣椒文化》、《在加拿大看居室文化》,还下载了《胡同之没》摄影作品,刻录了大型时装表演节目《流动的紫禁城》??

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婢阖,尽收眼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世界文化是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天地广阔起来。

总之,语文阅读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展现主体的过程,是实践锻炼、培养创新的过程,语文阅读也是促进人健康全面发展、交流信息、传播文明的过程。信息化社会要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力求生动、开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迎接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建立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有益的书籍,不但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可积累语言素材,为作文积累材料。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感体验 读写结合

教学,顾名思义,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所构成,其中既包含了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非常关键,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和强调学生阅读,从”读“入手。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概括而言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和想法或文本所寄予的价值观,进行独特体验的阅读过程。它强调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是阅读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人士框架,自主的面对书面符号进行感知、理解、探究,最终获得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感悟和体验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教学如果缺乏个性化阅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有个性化的体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唤醒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个性化阅读所面临的学习重难点是对阅读对象的理解,首先是体验作者的真实感受和作品中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结合自己实际理解作品。如在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小弗朗士的纯真与善良,他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有的学生认识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他们与于勒的亲疏建立在金钱之上。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有的学生在作者一次次刻画的”背影“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和爱;也有的学生从儿子的角度思考解读,读出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更有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了父子间隐约的隔阂,对那如山般的深沉父爱有了真切的体验。教学中唤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交流,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个性色彩,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营造和谐阅读氛围,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1、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人文情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进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教师应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交流。用爱护与尊重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竭力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情境。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以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底参与学习,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三)适时引导促进交流,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发现,提高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对话是开放性的、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其生成性特别强。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导“,组织教学又要要求”活“,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教学思路,设置恰当情景,提出合理疑问,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

开放灵活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众生合唱“的课堂。理解是多元的,但是只有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个性化阅读要针对文本观点进行。

(四)用心倾听,注重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善于提问,自主寻找答案。教师要用心倾听,激励学生用于表现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同时要给予延时评价。这

种延时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支持,有可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的空间。

(五)学会主动,多读多悟

主动参与,注重多读,注重感悟,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个性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利用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除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文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交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同督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加上课外阅读是孩子在课外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家长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利用家长会和平时交流的机会,我总是发动家长,多给孩子买书或借亲朋好友的书,督促孩子读书,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要求有条件的家长能带孩子到书店和孩子一起选购一些思想内容健康、最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

(二)要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的书,引导学生远离粗俗,亲近经典,以好书为师友,充分汲取书中的养分。

(三)要边读边思考,读而不思则惘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教会学生边读边想,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只有把思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才能达到对读物的理解和感悟,才能把所思所想内化为自己所得。

(四)要教会学生学会吸收,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读书佳法。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摘录妙词佳句,可以做记号,可以写心得体会,可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即是思考时。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需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的画一画(画精彩处)、摘一摘(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

(五)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把读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和写作中来便是一种迁移。倾诉是一种表达,学生在读书之后,总会有一些感受欲与别人分享或交流,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倾诉的渴望。老师应该多多地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个抒已见,让思维和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阅读之后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又是学生提升思想净化心灵的过程。如我们班每周都有一节读书交流课,学生畅所欲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形式多样,在这样的课上,常常能听到一些课堂上不曾听到的心灵的声音,另外,对学生写作中的运用能力更是鼓励和赏识,以达洋洋洒洒,游刃有余的目的。

(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行为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郭促他们形

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学生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和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教学中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既可以给予学生多方面知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点,又可以使学生学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感情等作文知识和技能,他们作文时就能直接运用,从获取知识到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来看,阅读是汲取,写作是表达。因此,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体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上好阅读课,实现读写结合。

(一)激发阅读兴趣,吸取”写作营养“

阅读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讲清课文的用词造句、立意、布局、表达等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学习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许多教育行家们都强调”寓教于乐“。这都说明,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兴趣就有潜力,兴趣是儿童认知的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更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训练形式,力求读出义、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乃至读出神。使学生在有声的语言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领略词句的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有声有色,在读中理解,记住佳句,积累写作材料。

2、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词汇仓库“。学生积累词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阅读。只有在广泛阅读中,不断积累,才能丰富自己的词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踩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弄清不理解的词句,交给他们重点词句,反复揣摩,仔细品味,把课文内容内化为情感,在通过朗读外化,把积淀于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外显于人,做到”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3、 借助教材,汲取写作知识。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取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二)学好讲读课文,渗透写作要点

讲读课文就是范文,它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都独具匠心,指导学生学好讲读课文,对学生写作大有益处。

(三)创造练笔机会,强化读写结合

1、 学例文方法列简单提纲

2、 学例文写法,加强片段练习。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片段,不管在语言上还是写法上都是写作的好范例。我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练笔。

3、 仿例文技巧,写好开头和结尾。一篇好文章都会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和结尾会使文章添色不少。学生学到了写作技巧,充分体现了读写训练的结合。

4、 根据例文内容,进行口头趣味作文练习。这种形式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愿意去尝试,而且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练习,形成”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尖沙沙“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强调着力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返璞归真“的思想。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的正确方式是:学文懂文,从读知写,从读学写,从读练写。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以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让学生的读写能力相互促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四、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是以训练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因此,它渗

透着许多自然现象,如果在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策略来实施教和学,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策略,形成动态与静态互补,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和说话能力。如教学《趵突泉》这篇课文,在远教资源中下载有关课文内容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片景观的同时,做模拟实验,将气孔较多的干燥的小红砖碎块和土块投入盛满清水的槽中,观察气泡上升的姿态,静态图景和动态景观互为补充,再让学生进行口头叙述。

(二)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策略,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性课文的理解。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反映的是一种物理现象,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远教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同时,教室模拟演示,让他们观察,结果和书上一致,对于”同一高度、同一时间、同意地点出手的两个大小不同铁球同时着地“,这一实验结果也就好理解了。

(三)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策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减少学生再造性想象描写的误差。在教学中巧妙的将试听结合起来,扮演角色,表演课本剧,课文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能够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时,播放激烈战斗时枪炮声、轰炸声交织在一起的录音。此时此景让一位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模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动作、神态,再造性地表演出来, 这样在气势上、思想上对学生的感染很大。

(四)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策略,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游击队歌》这课的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影片,让学生认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广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事迹,创设意境,获得感性认识。分析课文时用从远教资源中下载的课件展示课文插图,以音乐伴奏增添情趣,然后教学生唱,抒发情感。最后不知课外作业,让学生从影视抗日片到老师、长辈讲过的抗日故事中选取一个以《一个抗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五、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学会阅读,还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比如肩负起感恩教育的重任。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但近年来,一些学生觉得他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一位索取,不懂感激,甚至对关爱厌烦、逆反。 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会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感恩“就是恩情,语文教学还要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可以在朗读中感受、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有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阿长与山海经》,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如《背影》一课,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美丽,愉悦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概。

还可以充分利用感恩节等好契机让学生讲述”感恩“的故事。在语文课上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讲述,可以选用汶川大地震中哪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也可以选用《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感悟母爱》,还可以选用每年”

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感人事迹。”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让感恩教育走进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加温馨,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坏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读书在于积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之功不可能砌好长城,唯有锲而不舍,方能金石可镂。只有在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断积累,才有可能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学开题报告格式4

开题报告的表格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情感因素对青少年的教育的行动研究一选题立项论证从国际上讲许多教育家学者都比较注重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倡导产婆术教学到罗马昆体良MRQuineilianus的慈父式教学...

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样本

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韩剧对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探究学生学号08511022学生姓名李浛湮专业08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陈军年月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

应用心理学 本科论文 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态度研究学院教育学院系教育系专业应用心理学班级07级2班学号620xx07060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年月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一选题依据本课题题目为大学生对公务员...

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

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 样例)

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系所专业方向入学时间论文题目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三论文大纲四研究基础五导师或指导小组意见

心理学本科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xx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地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缺失及对策以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为例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08心理2W20xx1120xx0620xx年11月20日2345

广州大学开题报告范本

表104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影视广告的人性化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广告学班级06广告姓名肖泳娟学号0608030036指导教师魏永秀填表日期20xx17教务处说明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心理健康方向论文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的开题报告,任务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学院专业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双学位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开题日期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学院检查注意论文选题表和开题报告任务书样表里面的学院专业...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姓名专业班级时间148

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一课题来源及设计研究意义注回答为什么要研究文化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选题的现实需要有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针对性对材料分析1课...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