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4.5.13

关于合肥地方戏庐剧的调查报告 关于合肥地方戏庐剧的调查报告 地方戏关键字:庐剧 合肥 庐剧班 巢县 调查地点:合肥周边县镇 调查方法:搜集材料 民间调查 调查人:陈忠(机械 0804 学号:2008011540)通过对我家乡地方戏曲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地方文化, 地方戏曲是 渗透了我们地方文化戏曲最多的一部分下面使我们对庐剧的调查结果。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它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 区,是安徽省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倒七戏因何得名,无史料可考。艺人的传说亦不能解释“倒七”为何意。历史上,主要 流行倒七戏的地区如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六安、霍山等地均属庐州府或在庐州 府周围。1955 年 7 月 1 日,安徽省文化局报省委批准,以流行区古地名为由,把倒七戏改 称为庐剧。 庐剧形成的年代,有史料记载可以参考佐证。1985 年,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河镇上, 发现一块清代同治七年(1868 年)刻的石碑。碑的上方刻有“正堂陈示”四个大字。碑文约 400 字,是当年在巢县任知县的陈炳所颁示的禁约。禁约计为四条,第二条即提到倒七戏。 这块石碑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倒七戏这一剧种名称在 130 多年前已经出现,而且对其产生 年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线索:即倒七戏这一剧种形成的年代,能追溯到 1840 年前后(清代 道光、咸丰年间)。 庐剧源于何地,说法不一。一说是产生在合肥、巢县一带。这是由于 1949 年前后, 庐剧在这个地区极为盛行, 唱戏的班社亦多。 特别是在巢县烔炀河镇发现有关禁倒七戏的石 碑之后,认为倒七戏就是从合、 巢一带最早流行的门歌(亦称锣鼓书)小调、 说唱发展而成。 一说是形成于大别山一带。六安庐剧老艺人刘正元(1894——1964),1956 年在六安举办 的庐剧源流探讨会上曾说:“听前辈艺人传说,倒七戏初始于霍山、金寨、六安、商城、固 始一带”,亦即皖西、豫南大别山区。合肥的庐剧老艺人王业明、董少轩、李凤山等都说过, 他们年幼学戏,师傅多是六安一带的人。这几位老艺人如果活着,都是一百多岁的人了。 旧时庐剧班社大都是半职业性的(即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唱戏),长期流动于乡村集 市。演出时一般不上舞台,只打地摊子。一般演员都缺乏功底,只要有副好嗓子,会些“辙 口”就行了, 久而久之形成了重唱不重做的倾向。 所演剧目, 多以“二小”戏、 “三小”戏为主。 唱腔多是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不用丝弦,三五人凑个班子即可演出,谓之“两打三唱”。 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

鼓。后来发展到“三打七唱”,“七忙八不忙”,亦还 未形成固定的角色体制。庐剧从前无女艺人,旦角多由年轻稚嫩,嗓音甜脆的男少年扮演。 到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庐剧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角色行当也相应增 多,分为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在倒七戏兴旺发达时期,每演出于各 地,即吸收当地流行的戏曲或民间艺术来丰富自己。有的班社还时断时续地与徽班、京戏班 合作,先由徽班、京戏班演出正戏,然后续演庐剧小戏,这种做法叫“四平带折”班或“乱弹 班”。与徽、京戏的合班演出,使倒七戏演员在唱、做、念的表演和锣鼓伴奏上都有了新的 不同的演变。而较有水平的倒七戏班不断入城演出,由于要适应城市观众的欣赏习惯,艺术 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期倒七戏的表演比较简单。“二小”戏与“三小”戏中虽有些舞蹈动作,但并不与剧情 结合,且可在不同的小戏中运用。表演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一些的折戏和本戏时,主要是以唱 来表现时间、 地点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舞台动作很少程式, 多为生活模拟, 适当予以夸张。 化妆也比较简单,用铅粉涂面,桃红或大红颜色涂在颊上。旦角多为男性扮演,头上扎着当 时妇女装饰用的“勒子”,上面镶上几颗“银泡”,脑后梳一条假辫子。花旦上身穿花布短褂, 青衣穿蓝色的, 皆无水袖, 下身穿裙子或彩裤, 腰间系一条绸腰带, 有时也把绸带扎在头上, 手里都拿着小手巾。男的扮公子的穿蓝色大褂,扮劳动者的穿短衣,腰里也是系绸带,手里 拿着扇子。后来,有的班社和徽、京戏合班,服装才有了改进。 庐剧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锣鼓,唱腔有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唱腔曲牌计有二凉、 寒腔、端公调、三七、小生调、老旦调、老生调、老生衰调 9 种,长于叙事或抒情,多用 于传统折戏和本戏。花腔是传统生活小戏所用腔调的总称,多为专曲专用,名称多随剧目所 定,如“打桑调”、“讨学钱调”等,曲调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统庐剧唱腔无管弦 乐器伴奏,唱腔的起板、收板、小过台和大过台之后的间奏、吆台托腔、换唱曲牌等,都用 锣鼓。解放后,庐剧迎来了新生,政府文化部门建立了合肥地方戏实验剧场,开始对庐剧艺 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导演制,改革音乐,建立乐队,将管弦乐器移植到庐剧音乐中, 还革新灯光、布景、美化服饰,使庐剧面貌焕然一新。移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 段音乐唱腔“十八里相送”尤为脍炙人口,流行全省。 庐剧著名老艺人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等在继

承和发展庐剧艺术上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他们在庐剧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观众的喜爱。 庐剧的传统剧目,可分为花腔小戏、折戏和本戏(包括连台本戏)。初步统计共有 292 个。花腔小戏多为“二小”戏、“三小”戏,内容以描写劳动生活和男女互相爱悦者较多,也 有一些是讽刺戏和闹剧,计有《点大麦》、 《打桑》、 《卖杂货》、 《借罗衣》、 《讨学钱》、 《卖线纱》、《打长工》、《采茶》等 60 多出。折戏,一类是独立存在的,故事完整,有 头有尾;一类是由本戏中抽出来的,可以单独演出,又可连在一起演出,计有《花园扎枪》、 《张太和休妻》、《侯美容降香》、《观画》、《山伯闯帘》、《英台打枣》等 78 出。本 戏(包括连台本戏)计有《休丁香》、《秦雪梅》、《干旱记》、《薛凤英》、《合同记》、 《白玉带》、《卖花记》、《乌金记》、《双丝带》、《花绒记》等。 庐剧流行区广,受各地语言、民间音乐和相邻剧种诸多因素影响,形成几种流派。西 路(亦称上路),流行于皖西六安、霍山一带,唱腔高亢奔放,小嗓(假声)用得多,山歌 味极浓。中路,流行于合肥、巢县一带,唱腔柔和甜美,兼收并蓄了西、东路的许多特色。 东路(亦称下路),流行于长江沿岸的芜湖、无为等地,唱腔委婉细腻,多注重行腔韵味, 形成独特的风格。 1951 年 6 月 26 日, 皖北行署文教处根据政务院 《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的决定, 接收当时由民间班社组成的合肥平民剧社, 建立私营公助的地方戏曲改革试点单位 (仍用原 名),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直接管理的地方戏曲剧团。以后又几经改组,更名为安徽省倒七 戏剧团、合肥庐剧、合肥市庐剧团。庐剧得以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力日臻完美,喜爱庐剧的 人也越来越多。 1957 年 4 月,应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的邀请,合肥庐剧赴京演出。张治中、卫立煌和首 都戏剧界、文艺界的名流、著名演员以及许多热心的观众一起观看了庐剧首演。最令合肥庐 剧全体演员终生难忘的是,5 月 6 日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省庐剧团的专场汇报演出, 并在张治中的陪同下走上舞台, 同演员一 一握手,称赞他们的高超演技。 合肥庐剧在京演出历时 40 多天, 在全国首次展现了庐剧艺术的魅力。 《休丁香》 《借 、 罗衣》受到了首都观众的欢迎和文艺界的重视。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北京晚报》 等报刊,连续发表了著名作家赵树理、艾芜、姚雪垠,文艺理论家戴不凡等人的多篇评论文 章,盛赞合肥庐剧这株“

更多相关推荐:
方言调查报告

班级方言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8至30日一调查目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班级同学家乡方言使的用情况找出在方言使用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找出一点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有效措施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泸州方言调查报告

泸州方言调查报告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叶绿1泸州方言调查报告目录泸州方言调查报告11调查概述211泸州方言概述212此次调查目的213调查时间214调查方法215调查成果概述32调查结果分析33调查结论错误未定义...

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方言使用及生存调查报告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目录前言1调查方法及步骤3调查结果及分析3小结9方言价值之探究101方言与语言研究102方言的交流与情感价值113文化的多元化和载体性11方言的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七月九月调查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村调查对象5080岁本地村民调查人黄山学院文学院07汉本一班方建徽学号20xx1011005调查内容家乡方言的词汇以及语音特点...

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日照方言调查组调查报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关于日照方言的调查研究二零一三年九月1调查背景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

方言调查报告

方言调查报告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摘要: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济宁分辖12个县市区,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

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班家长及幼儿上虞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大班家长及幼儿对上虞方言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是课题在对大班幼儿进行方言补充教学课题的有效开展我们展开了前期的大班家长及幼儿使用上虞方言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在问卷中关于的苏州方言的调查我们经过整理和调查发出苏州话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1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实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特别是在学校领域全面普及普通话在苏州的学校里必须讲普通话导...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TO新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舞台处在新世纪开端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等等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我们在接受...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前所未有的加深互联网语言的不断更新反映出网民趣味的交流智慧的调侃创意的批评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也在互联网...

广西合浦廉州方言的形成的调查报告

广西合浦廉州话形成原因的调查报告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因此在不同的地方通常都会有不同的方言而研究自己家乡方言的形成发展是一件很有趣的...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怀宁石牌方言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现代人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普通话普通话固然应该学习推广但我认为地方方言也有存在的必要方言的原意却常常被忽略或误解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普通话也应该传承地方方言它应该...

方言调查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