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智库发报告谈北极开发 关乎国家安全

时间:2024.5.18

解放军智库发报告谈北极开发 关乎国家安全

20xx年06月18日 11: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陶社兰)中国军方智库18日发表《战略评估2013》。报告指出,中国在北极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利益,参与北极事务及其开发利用,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对于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长远意义。

这份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撰写的评估报告全文54000多字,分为前言和全球战略形势、亚太海洋竞争与合作、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太空领域国际竞争、导弹防御发展态势等6个部分。 报告说,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人类认识和开发北极地区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显现。随着北极地区潜在战略价值显现,北极地区相关国家领土主权益要求明显增强,纷纷加大科研、政治、经济、军事的投入,不断加快争夺该地区战略主导权的步伐。

报告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北极地区的公海区域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中国有权分享“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利,有权进入北极公海地区,行使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在内的公海自由。中国地处北半球,在北极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利益,关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国家安全。

报告说,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与便捷的航运条件,对于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有望成为中国未来海外能源的重要供给基地。中国将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北极能源国家开展合作。中国关心北极冰雪加速融化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潜在影响,北极航线有可能对中国未来海上航运构成巨大影响,希望与北极国家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报告分析,北极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变化。北极的冷空气与中国春天的沙尘暴、冬天的雪灾和夏天的旱涝等自然灾害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北极冰雪消融可能使中国近海海平面迅速上升,重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气候考察和研究,将提高中国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报告指出,中国不断就北极地区科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取得了巨大成效。未来,中国愿意与相关地区国家一起,加强科研合作,在保护北极地区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关注非北极国家在北极所拥有的航行、科研等权利,关注北极的自然变化和北极航道的开通。中国推进国际社会对北极地区事务的介入力度,确保北极治理的公开透明,防止少数国家垄断北极事务,捍卫非北极国家的合法利益。(完)


第二篇: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世界政治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

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夏立平

???内容提要??随着北极正以比人们预想的速度变暖,北极冰盖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在不远的未来将要开通,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导致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将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国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关键词??北极;环境变化;全球安全;中国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夏立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邮编:200092)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11)01-0122-12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项目编号:QY201001-05)成果之一,也是同济大学国家985项目?国家结构性实力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之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对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笔者受益匪浅,特此致谢。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暖,北冰洋海冰正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有望开通,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争夺正在上升,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北极环境变化不仅对全球安全形成重大挑战,而且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一?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

首先是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地区,总面积达2100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每年冬天时北极冰盖缩小约1500平方公里。有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全球变暖在北极的进展速度之快相当于地球其他任何地区的一倍。?一些区域的温度在过去50年已经上升了2.5?,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100年,北极温度预计将上升10?以上。?温度上升加速了北极冰盖及北冰洋海冰的融化,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导致恶性的因果关系。占地表面积1/5的永久冻土的下面是几十亿吨甲烷状态的碳。其中,北极永久冻土中锁藏了数十亿吨甲烷,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危害大得多的温室气体,其威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温度的上升使北极冰冻沼泽区域融化,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北极地区的甲烷排放量从2003-20xx年增长了31%。这个增长幅度意味着每年的甲烷含量都会额外增加约100万吨。?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导致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进而形成变暖恶性循环的?正反馈圈?,导致更多的甲烷气体从永冻层释放出来,使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大约6.35亿年前,正是甲烷释放引发了大规模全球变暖,终结了地球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冰川期。20xx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环境机构和欧洲委员会在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现在北极冰川的总量仅仅是20世纪50年代北极冰川总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在过去的50年间,北极冰川已经融化了一半。

随着冰块的消失,将阳光反射到太空的巨大镜面也随之消失。失去覆盖的深海吸收太阳的热力变暖,这会促使与之相邻的冰块融化。这形成变暖恶性循环的另一个?正反馈圈????冰块吸收的热量增多,而这进一步使冰块减小。

其他因素如北极风也在加快北极冰的融化。在北极冰融化最快的年份,北极风将?JesperHansen,?ClimateChangethreatenstheBalticSea,?January28,2008,http://arctic-counci.lorg/article/2008/1/climate_change_threatens_the_baltic_sea.

?RandyBoswel,l?MeltingArcticPosesSecurityRisk:AReportforU.S.Congress,?CanwestNewsServ?ice,April7,2010,/world/Melting+Arctic+poses+security+risk+Congress+re?port/2774860/story.htm.l

?MargaretMunro,?ArcticCouldGoIce-freewithinDecades:Study,?CanwestNewsService,April2,2009,http://jisao.washington.edu/print/news/canada.com09_0402_arcticcouldgoicefree.pd.f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大量的冰块吹向了南方,通过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弗拉姆海峡,融化在北大西洋温暖的海水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近

?30年来至少1/3北极冰的消融可以用风的变化来解释。

从20xx年开始,格陵兰岛的冰减少了1.5万亿吨,有科学家担心它会在两三个世纪内崩塌。20xx年9月发布的?海冰展望?认为,当年9月泛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为

?420万-500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值几乎是历史最低值。许多科学家认为,北冰洋

第一个无冰的夏季将会在5-50年内出现,这已是一个何时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是否会发生的问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资料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沃尔特?迈耶(WaltMeier)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变暖使北极的冰在过去20年中急剧减少,所记录到的北极海冰覆盖最少的六次记录都是在过去六年中。由于北极海冰越来越薄,越来越可能在夏季化完。?他预测:?北冰洋将在20xx年至20xx年的某个时候完全无冰,如果早的话,在20xx年夏天就会无冰了。??

如果北冰洋夏季无冰,北极航道将开通。北极航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theNorthwestPassage),第二条是穿过欧亚大陆北冰洋近海的东北航道(theNortheastPassage)。西北航道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经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穿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接。西北航道实际上是由多条海峡连接而成,包括由兰开斯特海峡、巴罗海峡、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和麦克卢尔海峡组成的帕里海峡。西北航道有七条潜在可行的航线。?由于一年中这些航线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受到冰况的影响,因此每条航线都有或多或少的难度。同时,船只航海路线的选择还将取决于船只的吨位、破冰的能力和水文测量的数据等因素。北极委员会20xx年发布的报告关注了其中的五条航线。?实际上,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由于冰层融化在20xx年夏季已经开始通航。?MargaretMunro,?ArcticCouldGoIce-freewithinDecades:Study,?http://jisao.washington.edu/print/news/canada.com09_0402_arcticcouldgoicefree.pd.f

?NorwegianPolarInstitute,?OutlookofIceonSea,?September9,2009,http://npweb.nplar.no/eng?lish/subjects/1250776798.55.

?ArcticCounci,l?ArcticMarineShippingAssessment2009Report,?ArcticCounci,lApril2009,p.30;USNationalSnowandIceDataCenter,?ArcticSeaIceShrinksasTemperatureRise,?PressRelease,October3,2006,http://nsidc.org/news/press/2006_seaiceminimum/20061003_pressrelease.htm;lA.Grupta,?GeopoliticalmIplicationsofArcticMeltdown,?StrategicAnalysis,Vo.l22,No.2,2009,p.174.

?WaltMeier,JulienneStroeve,MarkSerreze,andTedScambos,?2010SeaIceOutlook,JuneReport,?NationalSnowandIceDataCenter(NSIDC),/files/search/sea-ice-outlook/2010/07/pdf/pan-arctic/meieretaljulyoutlook.pd.f

?郭培清等:?北极航道的国际问题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xx年版,第4页。

?AustraliaMaritimeSafetyAuthority,?ProtectionoftheArcticMaritimeEnvironment,?2009Report,Arc?ticCounci,lp.21,http://www.arctic-counci.lorg.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东北航道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穿过白令海峡,连接东北亚,长约2900海里。北方海航道(NorthSeaRoute)是东北航道的一部分,它西起新地岛海峡的西部入口,东到白令海峡,长约2551海里。北方海航道穿过北冰洋的五个边缘海,经过十条海峡,沿线有四个重要港口,从巴伦支海到白令海峡之间有四条不同的航线。19xx年,俄罗斯政府颁布实施?北方海航道海路航行规章?,其中规定,北方海航道是?位于苏联内海、领海(领水)或毗连苏联北方沿海的专属经济区内的基本海运线?。这条航道从19xx年起处于苏联(俄罗斯)控制之下。近年来,由于北冰洋冰盖渐趋萎缩,北方海航道的巨大航运价值逐渐被人们认知。为了控制北方海航道,俄罗斯政府连续出台法令,规定对航道实施垄断性控制,要求过往船只必须事先取得俄政府许可,并使用俄罗斯的船只破冰和导航服务,从中收取高额费用。这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

二?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本文中的全球安全采用综合安全的概念,既包括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也包括资源、生态、经济等非传统安全。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正在或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

在冷战时期,北冰洋是美苏冷战的重要阵地之一。北极厚厚的冰层是战略核潜艇最好的隐蔽场所,从这里发射导弹十分钟就可命中美国腹地,因而是地球上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美国则将接近北冰洋的地区作为对来袭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和北美防空的一线阵地。冷战结束后,美俄军事关系的性质与重要程度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北极的战略地位一度下降。

但如果北极冰盖融化,其油气等资源得到开发,北极航道贯通,形成新的?太平洋-大西洋轴心航线?,成为连接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海上通道,那么北极将变为新的世界经济和航运中心之一。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o以北地区,这个地带生产了当今世界工业产品的80%,占国际贸易的70%。北极航道开通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成以俄罗斯、北美、北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国际地缘战略态势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北方舰队的航母和核动力巡洋舰可随时西出北大西洋,进抵欧洲;东进白令海,抵近阿拉斯加,深入北太平洋,左向可觊觎美国西海岸,右向可直达东北亚。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地位将大为改善。而且卷入?北极之争?的周边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俄罗斯等),相争涉及领土与领海等主权问题。这些都使得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

北极冰盖融化加快后,北冰洋海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凸显。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xx年完成的估计,北极地区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0%,其中石油储量达到900亿桶,天然气47万亿立方米,可燃冰440亿桶,是地球上可与中东媲美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仓库,有人称之为?第二个中东?。北极还储有铁、铀、金刚石等多种矿藏。北冰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其边缘海巴伦支海是世界海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而且,如果北冰洋开通新的国际航道,也会给有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近年来,?北极八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冰岛、丹麦、挪威、芬兰和瑞典)对北极主权和资源加紧争夺。目前,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和挪威均对北冰洋海底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俄罗斯北濒北冰洋,是沿北冰洋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其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对北极主权和资源争夺的态度尤为积极。20xx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操纵深海潜水机器人在深达4300米的北冰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20xx年9月,俄罗斯政府出台?20xx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确定了俄罗斯联邦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战略优先方向、基本任务和执行机制。规划提出,20xx年至20xx年,俄罗斯将完成其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20xx年至20xx年间,将北极建成俄罗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20xx年5月13日,俄罗斯又推出了?20xx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强调未来国际政治将聚焦于能源争夺,北极是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不排除这种争夺导致冲突的可能。俄罗斯将通过整合北冰洋沿岸的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以陆军常规部队为基础,吸纳海军的核潜艇和空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力量参加的北极部队集群,以确保俄在北极地区?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俄军方高调宣布,潜艇部队将参与旨在确定俄罗斯北极大陆架边界的科考活动,在未来几年将建造至少六艘核潜艇。20xx年12月底,俄政府宣布,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增设科考站,加强在该地区的科考活动。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内。20xx年1月,美国政府颁布?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取代19xx年北极政策文件。?新文件宣布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和根本性的国家安全利益,其中包括导弹防御和早期?CharlesEmmerson,TheFutureHistoryoftheArctic,NewYork:PublicAffairs,2010,p.81.

?http://www.scr.fgov.ru/documents/98.htm.l

??National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andHomeland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WhiteHouse,Washington,D.C.,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9/01/20090112-3.htm.l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预警、进行战略输送所需海空系统的部署、战略威慑、海上存在和海上安全行动、保证自由航行和飞行等。美国在北极也有防止恐怖主义袭击的根本性的国土安全利益。美国准备独自或与他国合作捍卫这些利益。奥巴马政府还打算经过北极向阿富汗空运军队和物资。美国每年投入四亿美元用于北极地区的考察和开发。该总统指令还敦促美国会参议院尽快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是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的唯一的北极国家。美国总统指令认为,美参议院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利于美国延伸其大陆架权利,使美国可以在北冰洋海床和底土对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海洋生物行使主权,这有助于美国在能源安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利益?。?

加拿大北部的育空地区、西北地区和努纳武特地区占其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多,其中相当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其地下和水下蕴藏的石油估计达550亿桶,并有其他多种矿藏。19xx年9月,时任加拿大外长约?克拉克(JoeClark)在加国会发表声明:?北极是构成加拿大伟大国土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的政策是保护这片伟大领土不受损失。??20xx年7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布最新的北极政策报告?加拿大北方策略:我们的北方、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宣称加拿大对北极离岸资源拥有主权,并提出本国北方地区发展策略,目的是把加拿大塑造成一个领导北极未来的全球领袖。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Harper)重申自己关于北极主权的?名言?:?主权的第一原则就是使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加拿大外长劳伦斯?坎农(LawrenceCannon)宣称:?北极是政府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其重要性要远超过去几十年?;加拿大是?北极超级大国?,将在科学数据、国际法和世界领先技术的引导下,保证对北方资源的所有权。哈珀政府上台四年来,将捍卫加拿大北极地区领土主权作为首要任务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加拿大北极主权的措施,其中包括:成立北方经济发展署,负责落实联邦政府在北部三个地区的经济投资计划,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北极研究站,进行环境科学和资源开发的研究;购买和建造新舰艇,用于加强对该地区的巡逻;成立一支北极地区常规作战部队,在北极地区设立新的军事训练中心,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建造世界最大的破冰船;在南尼斯维克建立深海港;将实施麦肯则天然气计划,在加北方建立一条长达12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该项目将部分归当地原住民所有。20xx年3月,加拿大宣布派考察队至北极点附近开展外大陆架勘测。加拿大从20xx年起每年在北极地区举行代号为?北极熊?军??National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andHomeland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9/01/20090112-3.htm.l

?HouseofCommonsofCanada,?Debates,?Vo.l5,September19,1985,p.6463.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事演习,规模一年比一年大。20xx年8月,加拿大在该国北部的弗罗比舍湾举行了首次反潜艇军事演习,以作为该年?北极熊?军演的重头戏,加总理哈珀亲自到场观摩助阵。此举被视为加拿大为宣示其对北极地区主权而采取的又一重要行动。20xx年3月,加拿大陆军司令部宣布,计划在近年内建成一支北极陆军兵团。20xx年初,俄罗斯军方一架轰炸机因逼近加拿大北极领空而被两架加拿大战斗机拦截。8月初,加拿大派出一架侦察机前往北大西洋,监视在加领海附近航行的两艘俄罗斯核潜艇。加拿大还表示,密切关注俄20xx年4月向北极空降伞兵的计划。

丹麦20xx年7月宣布拟组建北冰洋军事指挥部,以应对北冰洋地区日渐增多的活动给丹麦武装力量带来的挑战。同年3月下旬,挪威军队在北极海域进行了以北极资源争夺冲突激化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欧盟也对北极资源和航线非常感兴趣。20xx年11月,欧盟发表声明称:?欧盟各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项协调一致的关于北极能源利用的方案,以确保欧盟在利用北极能源和海洋资源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时帮助全世界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北极的破坏。??

20xx年2月,丹麦、挪威、冰岛、瑞典、芬兰五国召开北冰洋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会议,五国表示未来将合作控制北极水域,保证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通道的畅通。这标志着北约、欧盟部分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加入北极争夺行列。

(二)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

现在北极周边国家主要在三方面存在争议:

1.领土与领海等主权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国际法明确规定北极地区的归属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所以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北冰洋周边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只拥有领海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又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可适当延伸。为解决这方面的争端,20xx年5月,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丹麦和挪威召开了北方五国高峰会,商定在现有国际公约基础上开始谈判北极分割事宜,同意通过科学研究提供证据来决定北极的主权问题,同时决定不再为此通过任何类似?南极条约?的新文件。现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等国正在加紧绘制各自的北冰洋海床图,以便争取在20xx年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交大陆架?TheEuropeanUnionandtheArcticRegion,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Brussels,Novem?ber11,2008,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DKEY=483680.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划界申请。

美国与俄罗斯在划分白令海经济区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与加拿大在波弗特海边界划分上有较大分歧。美国认为,阿拉斯加与加拿大之育空地区的领土分界线向北冰洋的延伸线并不能成为两国之间直达北极点的领海分界线。同时,加拿大与丹麦就格陵兰与加东北的边界划分也有争议,两国曾因一个名叫汉斯的北极小岛发生激烈争执。加拿大与俄罗斯在谁拥有从北冰洋沿岸到北极点部分地区的主权上存在纷争。

2.航道所有权

如果从中东、东北亚经北极往返北美、南美东海岸或北欧、西欧,穿越北极的航行要比经巴拿马运河或合恩角、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少走6000-11000公里。这使得美国与欧盟等都对北极航道深感兴趣。美国与加拿大在航道上有较大分歧。加拿大20xx年1月公开宣布,西北海上通道是加拿大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而美国认为,部分穿行于加拿大北部领土之间的西北航道属开放水域的国际航道,而非加拿大所宣称的内海航路。俄罗斯认为,与东北航道部分重叠的北方海航道是位于俄罗斯?内海、领海(领水)或专属经济区内的基本海运线?。美国政府的北极政策文件将航海自由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坚持北极的西北航道属于国际航道,北方海航道包括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美国船只有权通行。?

3.捕鱼权

北极逐渐融化的冰川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海洋资源,新的捕鱼区将随之开放。由于北极公海尚未涉及在国际海洋资源保护制度之内,所以在北极新的捕鱼业兴起之前,世界各国急需制定一份关于北极公海捕鱼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只有等这个政策性的规章制度制定好以后,北极新的捕鱼业才可能开始着手。由于北极冰融,俄罗斯和北约成员挪威就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附近的捕鱼权产生争执。

(三)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北极冰盖融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家们表示,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论,以北极冰盖目前的融化速度,再加上温暖的太平洋海水流入,北极地区在十年之内夏季将不再有冰盖覆盖。在过去的80万到100万年,北极至少部分地区全年被冰覆盖。如果北极冰盖全部消融,其造成的剧烈生态影响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这种变化将首先给北极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北极熊失去大片赖以捕猎的浮冰,不得不冒险前往人类居住的地方捕食。由于失去稳定冰面,许多海豹不得不??National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andHomeland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9/01/20090112-3.htm.l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爬上它们不熟悉的陆地产崽。

北极冰川融化后,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现在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科学家预测,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全部融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约7米。这将使一些岛国面临没顶之灾和淹没许多国家的沿海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些岛国居民将首当其冲,寻找新的栖息地将成为他们最重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环境机构和欧洲委员会在20xx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100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从伦敦到雅典将有400多万欧洲人面临着被海水吞噬的危险,损失将达到2万亿欧元(约合2.9万亿美元)。

而且,北极和南极冰川是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固体淡水库。地球的淡水资源中,有70%以上是冻结在北极和南极的冰盖中,如果北极冰川全部融化,地球将进入缺乏淡水的时期。北极冰川的后退还使北极的沙尘被吹到欧洲北部和北美。

三?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本文中的国家安全采用杨毅将军的定义,即?首先,国家安全是国家的生存以及对生存具有重大影响的发展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其次,国家安全是有关国家实现所认定的上述状态的过程,即实现自身安全的过程?。?北极环境变化将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造成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

(一)北极冰盖融化使中国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增加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房间,那么北极和南极是这个房间中的两个大冰块。当这两个冰块融化时,这个房间中温度下降,湿度增加。由于地球气候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北极冰盖融化时,它会在全球包括中国产生各种极端气候现象和毁灭性灾害,如洪水、干旱等。例如,根据中国科学家研究,在北极海冰减少后,中国每年1月份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7月份降水增加。?

(二)从长期看,中国沿海岛屿和海岸线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科学家认为,北极冰盖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中国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沿海分布着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连、天津、青?杨毅主编:?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xx年版,第14页。

?魏立新、张海影:?北极海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研究?,载?海洋预报?,20xx年第22卷增刊,第60页。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下。中国沿海的5000多个大小岛屿也将面临水漫金山的危险。

(三)中国粮食安全受到负面影响,但增加了利用北极渔业资源的机遇

北极冰盖融化在中国导致的各种极端气候现象(如洪水、干旱等)将造成粮食减产,中国的一些粮食主产区(如杭嘉湖平原和珠三角平原等)甚至可能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另一方面,北极冰川的融化将使北极地区出现新的捕鱼区。如果国际社会能制定出北极公海捕鱼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中国也可以派出远洋捕鱼船队进行捕捞。

(四)中国面临利用北极航道的机遇,但也有许多困难

北极航道对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商业价值十分明显。据专家研究,利用北极航道,中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走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大约节省2000-3500海里;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更是大大缩短,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例如,从上海到德国汉堡间的航行距离将比途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约6400公里。?如果北极航道开通,将使中国现有东、西向两条主干远洋航线上增加两条更为便捷的到达欧洲和北美洲的航线,大大减少海上运输成本,降低途经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索马里海域和苏伊士运河等安全高危险区或政治高敏感区所带来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由于加拿大认为?西北航道?是它的内海航路,俄罗斯认为部分?东北航道?是其内海航路,因此,争取北极航道成为自由通行的国际航道,还需要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

(五)在利用北极矿产资源领域面临机遇

北冰洋水深很浅,半数以上大陆架区水域深度都不超过50米,为能源开发提供了方便。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北极地区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煤质优良。据地质学家估计,总储量约为10000亿吨甚至更多,超过全世界已探明煤炭资源的总量。如果北极冰盖融化,中国可参与该地区能源和资源的开发。

四?国际社会及中国如何应对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LindaJakobson,?ChinaPreparesforanIce-freeArctic,?SIPRIInsightsonPeaceandSecurity,No.2,2010,p.5.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一)?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

?和谐北极?的概念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是天地人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继续对天地人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不可否认,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不断加快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有关,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一部分。而且反过来,北极冰川的融化又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因此,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必须重视全球环境保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争取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一旦全球气温下降,北冰洋海水将会重新结冰。

第二个层次是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不仅与环北极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关系到非北极国家的利益。而诉诸武力并不能解决北极环境变化带来的难题和导致的利益纷争。因此各国之间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努力从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角度,共同开发和利用北极,建立和谐北极。

第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对人有重大影响,而人又是影响北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对北极环境变化,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北极地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寻求各种人之间利益的平衡。这些人既包括当地的原住民,也包括后来的居民,还包括来该地区进行科考、开发、经商的外来人员。

(二)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将发挥一定的影响现在来看,围绕北极主权和航道所有权的竞争和争夺存在三种前景:一是在北极建立类似?南极条约?那样的国际机制,任何一方放弃在北极原来所主张的领土主权权利或领土的要求,实现北极无核化与仅用于和平目的;二是有关国家关于北极领土和主权的争议久拖不决,甚至导致小规模武装冲突,或是因误解和误判导致冲突;三是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或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根据国际条约划界。

由于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治理环境与南极相比有很大差异,南极的主体是一块1400万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而北极的主体却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北极问题实质上是海洋问题,而且环北极的主要国家已达成协议,决定不通过任何有关北极的类似?南极条约?的新文件,因此以?南极模式?解决北极问题已基本不可能。

由于?北极八国?中有俄罗斯和美国两个核大国,有五个属北约国家(冰岛、挪威、美国、加拿大、丹麦),三个属欧盟成员国(丹麦、芬兰和瑞典),一旦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都将难以置身其外,可能导致大规模战争甚至核战争,这将使它们都遭受巨大损失,而北极不是它们的核心国家利益所在,因此各国将尽量避免第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xx年第1期

二种前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种前景可能性较大。例如,20xx年4月,俄罗斯与挪威就巴伦支海划界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将有争议的17.5万平方公里巴伦支海水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西侧归挪威,东侧属俄罗斯。但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所有争议问题仍面临很大困难。

在?北极条约?无法达成的情况下,有关各国将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博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19xx年,八个邻近北极的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成立北极理事会。该理事会是一个高层次国际论坛,关注北极地区的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xx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北极理事会活动,并被接纳为理事会特别观察员。作为一个在北极科考方面已取得相当大进展的近北极国家,中国今后可以争取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

中国应该积极参加与北极相关的国际组织,参与北极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与北极相关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将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中国可以鼓励相关国家通过谈判解决它们之间在北极问题上的争议。这符合它们各自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

但现在?北极五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有可能彼此就北冰洋海域分割达成协议,同时限制其他所有国家进入北极,或通过大陆架的延伸将专属经济区扩大到200海里以外,而将北冰洋国际共有海域大大缩小。这是国际社会不愿意看到的。

(三)中国可以积极做出贡献,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北极点及其周边海域是国际公海,其海底资源应为人类共同拥有,但如何管理,使其为人类利益服务,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定论。中国可以通过研究在这方面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

中国应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深入分析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各领域及中国的影响,及早制定北极环境变化下国家安全的综合对策,出台中国的北极政策,趋利避害,为人类和平利用北极做出贡献。同时,中国应为人类和平使用北极航道和在北极开采资源做好应有的准备。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回日期:2010?08?19]

[责任编辑:主父笑飞]

No.1,2011WorldEconomicsandPoliticsTheRegressionMechanismof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AResearchAgendaZhaoGuangcheng?(99)

?Abstract?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emergedandevolvedduringconsciousinteractionsbe?tweenactors.Thedirectionoftheevolutioncouldeitherbepositiveornegative.Thisarticleproposesaresearchagendaontheregressionmechanismof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focu?singonaprevalentphenomenonofnegativeevolution.Theexistingliteratureoftheevolu?tionof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bearsanobvious?progressbias?,turningablindeyetoitsnegativeevolution.Therefore,theregressionmechanismof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isofgreatacademicsignificanceandtheresearchshouldfocusonthefollowingsub-agendas:theconnotationof?progression?and?regression?,typologiesofmechanismandtheirmu?tualrelationship,themotivationforchangesin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theprocessandmechanismofsocialization.

?KeyWords?socialevolution,regressionmechanism,cooperation/conflictview

?Author?ZhaoGuangcheng,Lecturer,theInstituteofMiddleEasternStudiesof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3.

ImpactoftheArcticEnvironmentalChangeonGlobalSecurityandChina?sNationalSecurity

XiaLiping?(122)

?Abstract?AstheArcticwarminggrowsfasterthanpeopleexpected,theicesheethasbeenmelting,thesealaneswillbeopenedinthenearfuture,andtheArcticenvironmentalchangeisunderway.Fromtheperspectiveofglobalsecurity,theArcticwillbecomeoneofthenewstrategiccompetingarenasintheworld,countriesinvolvedcompetingforthesover?eigntyandnaturalresourcesintheregionandglobalecologicalsecurityfacingseriouschal?lenges.ForChina,theicesheetmeltingcancauseadverseweatherandnaturaldisastersinChina,havingnegativeimpactsonecologicalsecurityandfoodsecurity;however,ChinacanalsobenefitfromopensealanesandexploitationofthenaturalresourcesintheArctic.AsacountryneartheNorthPole,Chinashouldtake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todealwiththeArcticenvironmentalchange,andaharmoniousArticwillserveforthecommonin?

WorldEconomicsandPoliticsNo.1,2011terestsofthehumanbeings.

?KeyWords?theArctic,environmentalchange,globalsecurity,China?snationalsecurity?Author?XiaLiping,ProfessorandDirectorofInstituteofPolitics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TongjiUniversity.

FromG7EratoG20:TheTransitionofInterna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RegimeCuiZhinan?XingYue?(134)

?Abstract?InSeptember2008,theoutbreakoftheAmericanfinancialcrisisposedgreatchallengesnotonlytotheworldeconomy,butalsototheG7patternofinterna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whichwasinoperationsince1975.Duetothefailureofthetradi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regime,G20,whichhasalreadybeeninexistencefor10years,waspromotedfromtheministerialtothesummitleve.lDuringthePittsburghSummitin2009,theG20summitwasformallyinstitutionalizedandrecognizedasthemaininstitutionalplat?formforinterna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astheshiftofinternationaleconomicpowera?gainstG7madethetraditionalregimeinadequate,whichwasaggravatedbytheAmericanfinancialcrisis.Asanewinstitutionalpattern,G20representsashiftintheinternationale?conomicpowerstructure,andhastheadvantageofsavinginstitutionalbuildingcosts.That?swhyG20hasreplacedG7asthecoreinternationalmechanismtodealwithglobalfi?nancialcrisis,accompaniedbyaconcurrenttransitionofinterna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regime.

?KeyWords?G7,G20,internationalfinancialgovernance,institutionaltransition

?Authors?CuiZhinan,MasterCandidateatthe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Relations,Ts?inghuaUniverisity;XingYue,AssociatedProfessoratthe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Rela?tions,TsinghuaUniverisity.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深度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20xx版)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免费客服电话400001735020xx年至20xx年我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从9294亿元成长到130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1720xx年度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市场稳步增长市场规...

20xx-20xx年中国安全网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xx20xx年中国安全网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

中国发布首部国家安全报告 呼吁联俄拉欧稳美

中国发布首部国家安全报告呼吁联俄拉欧稳美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新书发布会现场5月6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xx在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蓝皮书该书由社会科...

关于大一新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一新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小组成员与分工谢铭辉林小彬设计问题并打印魏沛群余华俊调查钟琛龚桂青记录曾宪杰何江整理数据陈泽滨黎春茹分析与整理总结一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上了...

20xx-20xx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

20xx20xx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20xx年信息安全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与日俱增国际上的一系列安全事件显现出信息安全黑暗势力的商业趋利性政治敌对性愈加明显聚焦国内随着行业信息化的全面应...

20xx-20xx年中国安全带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安全带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

中国汽车安全带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汽车安全带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20xx年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产业运行透析第一节20xx年国际汽车零部件运行总况一全球汽车零部...

20xx-20xx年中国杀毒软件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专业的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杀毒软件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客服QQ992930161报告价格印刷版RMB7000电子版RMB7200印刷版电子版RMB7500订购电话4007...

20xx-20xx年中国安全防护用品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

20xx20xx年中国安全防护用品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

20xx-20xx年中国安全顶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20xx20xx年中国安全顶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第一章安全顶窗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安全顶窗的相关知识一安全顶窗的定义二安全顶...

20xx年中国安全通信行业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安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报...

20xx-20xx年中国安全网产品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第一章中国安全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1一中国GDP分析1三固定资产投资3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4四恩格尔系数分析6五20xx20xx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9第二节政策环境分析12一产业政策分...

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