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0

教育培训行业调研报告

前言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竞争的残酷程度日益加深。这一方面导致了人们急需学习新知识,接受再教育,接受职业教育,重返课堂,进行“充电”,以应付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另一方面,日益加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使人们对休闲运动行业的兴趣越来越大,主动休闲,主动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的首选休息方式。 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也带动了相应的老年活动培训的兴起,画画,唱歌,跳舞等适宜于老年人群体特征的各项培训内容在各社区、单位都有开展,但是大部分属于免费义务培训。

(文中教育培训市场是指出除社会正规、民办高等或中等技术学校外的培训机构、活动中心所开发的培训市场)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分析

1. 远程教育

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中国国家教育部从19xx年开始,已先后试点多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20xx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再投资3.6亿元振兴远程教育,到20xx年底,全国已有6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教育学院。

在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国家教育部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远

程教育,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并完善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不断深入,更大范围内探索和总结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国家教育部进一步落实《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的精神,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作为各试点学校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快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作为试点工作的生命线。

在中小学远程教育市场,由于“非典”的暴发,使得这一市场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许多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视平台,如北京市教委依托多家网络学校在暑假开设网络“空中课堂”。在农村远程教育方面,国家教育部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推进农村中小学DVD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农村计算机信息接收站和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2. MBA教育

我国真正开始MBA教育的时间不到10年,而迈出国际化MBA教育步伐也才几年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MBA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却不能小觑。据统计,在我国有MBA办学资格的学校有62家。而国内高

校、企业引进的国际MBA课程班则多不胜数。在不久前北京召开的全球MBA巡展上,很多未涉足中国MBA教育市场的外国名校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已将在中国开设办学点或分校的计划列入了时间表。一时间,中国MBA教育市场成了国内外学校争分的大蛋糕。

MBA教育在中国的火爆,得益于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得益于在华的各类企业勃蓬发展势头和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越来越向商品社会倾斜,MBA教育作为诞生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孵化器,它在中国的出现和高速发展完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中国MBA在不到十年的历史里,确实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MBA教育具有“三高”:面对的层面高、教材含金量高和师资力量要求高,因此它的收费也比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要高。但从目前中国整个MBA教育市场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国内高校MBA教育普遍师资薄弱、教材落后、课程缺乏实操性;另外,国内学校的MBA教育的教材设置普遍上未能同国际MBA教育接轨,由于缺乏专业编写人才,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因此本土MBA教材存在着重理论轻案例、重共性而轻个性的弊病。

目前的MBA学习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脱产的;一是在职的。大学自办的MBA几乎都是脱产学习,不过学制比较长,最少两年,多则三年。中外合办的通常称为EMBA,多为在职学习,学制较短,大部分不超过两年,有的甚至一年读完。

MBA的学习模式主要以小组作业、演讲和案例分析为主,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考试一般只占评分的50%。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大量的互动,同学之间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

不论大学自办还是中外合办,一般都可获得相应的学位,合办班还会授予国外学位。

我国的MBA培养院校从19xx年的9所扩大到现在的62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19xx年,全国首批招收的MBA学生仅86人。目前全国入学的MBA学生12173人,累计招收MBA学生47000人,在校MBA总数达到32393人,MBA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1.5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MBA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专家预计,到20xx年,我国MBA报考人数将超过10万人,招生人数接近4万人。据前面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本土培养的MBA学员不够两万人,而国内人才市场每年所需拥有MBA教育背景的人数至少不低于3万人。我国目前约有23万国营企业,21万外资企业,至于中小型的私营企业那就无法计算了。目前我国本土培养的MBA人才正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但比起这几年来国内各类型企业的增长速度,这个增幅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从目前人才市场来看,MBA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近年来,社会出现了很多中外院校联办MBA课程班,由于它们一般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和专业的多样化,受到很多白领人士的青睐。很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这是MBA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第一步。衡量一种

教育的好坏,关键是看它能否为市场输送够质够量的人才。MBA教育也一样,它的出发点不应是“让什么人受教育”,而是“能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MBA教育要想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要想担负起“培养中国商业界领袖”的重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它大众化,让更多有志于驰骋商海的人有机会接受专业教育,并最终由市场决定哪些人才真正配得上MBA教育,配得上“中国商业界领袖的职业教育”。

3. 英语培训

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将需要大量外语人才。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是在该城市的外国人口比例为20%,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外办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包括大使馆官员、留学生、外企的外方工作人员等在北京的外国人共5万余人,占北京市人口1100万人的0.5%,由0.5%到20%要增长40倍。所以北京市所需的外语服务人员要远远超过40倍,如此大的缺口如何弥补?

如今外语人才应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口语好的外语人才,另一个层次是外语+专业知识" 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现在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外语+专业知识" 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具有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将成为未来外语人才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出国外语培训

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托福、GRE、GMAT和IELTS等出国留学或移民所需要的英语考试的服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考试的考试群体呈稳定增长趋势。

(二)外语水平考试培训

目前,主要以大学英语(CET)四、六级考试和公共英语水平考试(PETS)的培训为主。

大学英语(CET)四、六级考试,是由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开展的考核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考试。四、六级考试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不仅成为大学生取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还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很多社会在职人员也大量参加,加上几乎全体大学生的参与,形成了日渐增长的培训需求。

分为五级的公共英语水平考试(PETS),是为了满足社会英语水平考核的要求,替代公派人员出国英语考试,和远期替代高考英语成绩。由于它完全面向社会服务,已经逐渐取得社会的认可。

此外,还有一些别的英语水平考试培训,如职称外语考试等。 (三)关于商务英语

目前商务英语市场很火,几乎知名培训机构都在介入。据分析,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求学者主要群体有外企的白领、想进入外企工作的大学生和从事国际贸易、交流的人员,这个群体人数最多,他们所能接受的培训费用相对较低,估计在1~3万元比较合适。另一个群体是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们是真正的高端商务英语用户,如总裁VIP班。

目前,英语培训市场里比较好的商务英语培训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老牌学校如华尔街为代表,走高端价格体系,虽然以大投入吸引了

不少学员,但因支出成本过高最终效益并不理想;其二是以刚刚杀入商务英语培训市场的新东方学校为代表,以其品牌影响和合理的价位大受欢迎。第三是以针对企业和行业提供服务的福来得、新橙学校为代表,因其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采用直接上门、针对企业的需求为其设计培训方案的商务英语,很受企事业的青睐。 (四)关于青少儿英语

英语是孩子将来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英语是孩子未来个人成才的阶梯。儿童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是6-12岁,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习外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各小学逐渐重视英语教学,日益高涨的儿童学英语的热情也已成为现在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迅速扩大主要原因,再加上家长对英语的重视与日俱增,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以及学生对英语的渴望,这也促使少儿外语培训机构得以迅速发展。

但是,青少年培训同成人培训不同,这对各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青少年培训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生源受到区域分布的限制,甚至细化到各个街道。学校的位置,学校的管理,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教学特点更适合孩子是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可以说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也就赢得了市场。目前青少年英语市场还不成熟,知名的大型少儿培训机构不多,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有市场竞争力的青少儿外语培训主要存在四种方式:一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启蒙英语教育;二是针对普通少儿的大众性普及培

训,价位较低,影响较大,如精诚文化学校;三是针对收入较高的家庭的儿童设计的以外教教学为主的培训,价位较高,如EF学校;四是针对中学学生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培训,如北京四中培训中心。 总的来说,青少年英语培训学校要针对青少儿的身心特点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弥补原有教学方式不足,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培训效果显著,才能在市场里真正站住脚。 (五)关于英语口语培训

口语培训在英语培训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这与入世和申奥的成功,英语人才需求量猛增分不开。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英语口语从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到高端的商务谈判,蕴藏着巨大的市场。

目前,有相当多的口语培训学校,高薪聘请外教授课,为学员营造一个英语的学习环境;也有的培训学校,聘请国内从事多年的英语教育知名人士,以其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语言为学员授课;或以中外教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授课。口语培训学校应抓住自身优势,完善教学方式,诚信服务,才能脱颖而出。 (六)关于行业英语、特色英语

与商务英语(应该说商务英语是行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外国机构介入中国各个产业,需要大量良好的外语技能的专业人才,一些已经从事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人员,由于竞争的压力,需要强化对外交往的职业外语技能,在日常中,如到外企谋职、与外商洽谈,导游等社会行为更加频繁,大大刺激了中国

外语培训专业化、行业英语职业化。这些行业英语一方面向各个行业横向展开,另一方面在一个行业领域更加深入,行业英语、特色英语培训涵盖中国所有的行业和职业。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医疗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外贸英语、IT英语、法律英语等行业英语,另外还有生活英语、求职英语、秘书英语、交际英语、电话英语、办公英语、翻译英语、表演英语等特色英语。行业英语是一个新生产物,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4. 职业证书培训

根据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北京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更为重视,用人单位对所招聘职业(工种)有明确的技术等级要求的占用人单位总量的29.5%,除了学历证书在求职过程中发挥作用,求职者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求职过程中已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内,职业资格及等级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威性还会进一步增强,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获取“双证”是现在求职者顺利实现就业的惟一办法。 (一)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和职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还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和考核,取得职业资格。 在建筑行业,有注册结构设计师和注册建筑设计师资格考试;医

药行业,有医师和药剂师资格认证。还有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认证和考试,就产生了一系列考试群体。有不同的职业资格考试,就会有不同的考试群体,每个群体又有各自的特征。

目前,开展最为普遍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是这样几大类:IT认证、会计师考试、司法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这是因为,一、此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要求较容易达到,甚至是人人都可参与;二、取得资格后,可以使收入待遇或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三、属于通用型资格考试,不局限于特定领域。 (二)学历类考试辅导培训

传统的有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辅导培训,事实上现在很多民办高校就是进行的自学考试辅导培训。还有就是高考考试辅导,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专门性(集中在中学),很少有成规模的高考考试辅导培训机构出现。

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和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的激增,都带动了考研辅导这样的特殊培训产业的发展。在北京人大东门旁左侧的一条小巷就曾经被称为“考研一条街”,云集了众多考研辅导机构。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和人们提高自身学历的需求,学历类考试辅导培训产业前景极为看好。国有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是由企业内部的教育部门包下来,这种做法存在“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企业内部的教育部门大量裁减,整体处于生存的危机。

这样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处于倒退和停顿中,大量的培训师资流失。其次,很多新兴企业也存在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需求。发展社会性的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是解决这些问题很好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对电脑、饮食、服装、家政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但长学制的学校教育模式,对于培养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是不适合的。因为这些行业的技术复杂程度不高,并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这些行业的变化很大,对人员的需求存在波动的情况。所以,很多进行厨师、美容美发和裁剪的短期培训班大量产生,长的几个月,短的只有几天。这类培训班以灵活机动著称,但面临的是需求变化剧烈波动的市场。

5. 休闲活动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化修养,社会上很多机构开展了乐器、舞蹈、礼仪等各专项培训,从艺术类大学或聘请相关从业人员指导上课,面向对象主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今年来,才开始在白领上班族,特别是女性工作人员流行学习商务礼仪、舞蹈等培训,除了能够休闲身心,还可以提高修养,与人更好的交流。

纯以健身、美容为目的的健身培训,目前流行的健身馆,健身房,

都会有瑜伽、健身操等稍有难度训练的健身内容,供大家学习,人们开始有目的的进行科学的休闲活动,用更短的时间,学习如何调理心情,如何放松身体。


第二篇: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

2008-02-14 08:51:24

按语: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着眼于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东北三省部分农业企业家赴美国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美国作为发达的农业大国,在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以及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已经非常完善和市场化程度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联邦政府仍将发展农业放在战略优先的地位,倾力给予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处于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现将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国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转载,供参阅。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建设需要,为借鉴美国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在国家外专局和国家发改委支持下,组织东北三省振兴办、部分农垦农场负责人、农业企业家等一行19人,于20xx年11月10-30日赴美国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培训与考察。

培训团听取了美国农业专家、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机构管理人员关于美国农业产业化管理、生产经营、农业政策、农业教育、科技与推广等方面的讲座;访问了美国联邦农业部国际服务局、全美农户联盟组织、美国农业保险公司、速冻食品协会、加州农业协会、洛杉矶郡、县(市)政府农业委员会、加州赠地大学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等机构;在加州实地考察了部分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通过培训考察,深切感受到美国作为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组织、农业专业化服务、农产品营销网络、贸易及市场管理、发展农业教育、科研及成果推广等方面已经建立高度发达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借鉴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一、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具备现代农业基础。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南部以墨西哥为邻,北与加拿大接壤。国土面积937多万平方公里。全国50个州,一个特区,其中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州外,其余48个州连成一片。美国本土以西经100度为界分为东西两半。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2000公里范围内几乎是一片平原,西部大草原区大部地势平坦,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其国土面积的55%。

美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西岸冬暖夏凉,北纬42度以北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多雨,秋季降水相对集中,年降水量为1500-2500毫米;北纬42

度以南,冬季多雨夏季干燥。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北纬40度以北年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北纬40度以南增至1000-2000毫米。美国全年的平均降雨量为760毫米,良好的地理特点、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使美国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其现代农业建设与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农业按功能区布局,实行产业规模经营。

俯瞰美国现代农业结构,其主体宏观格局按照功能特征进行大区划分,微观基础为大规模农场生产,以商业化经营为主轴,政府、企业和农户协调联动,形成了功能强大、高度组织化的体系。

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自19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步入商品化进程以来,在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功能明确的8大农业区域。分别为牧草奶牛区、玉米带、棉花带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地放牧区、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以及亚热带作物区。在东北部、北部、中部的牧草奶牛区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在其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分布着全美50%以上的肉牛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的四大蔬菜产区产量约占全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

农业规模化经营。最早从17世纪开始,因土地资源丰富、鼓励大量移民,加之19世纪初农业转向商业化经营需要,美国农业最终发展演化为今天的现代农场规模经营基础。目前美国有190万个农场,平均规模约220公顷,形成了以土地投入为最大优势的种植农业。20世纪80年代后畜牧场规模化迅速发展,目前生猪饲养规模在2000头以上的猪场占75% ;蛋鸡场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达到1800万只;三家最大肉鸡公司的产量占总产量的42%,最大饲养规模近亿只;万头以上的奶牛场比较普遍;肉牛场多数规模在10万头以上,最大的达到30万头以上。美国是畜牧产品生产大国,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近50%。美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方式,使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产业规模程度和经济效益达到空前的水平。

农业功能区划分与规模化经营,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资源配置、农业商品生产组织、专业化发展及农业生产率稳步提高提供了保证,成为美国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20xx年美国稻谷、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籽棉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438公斤、9286公斤、2909公斤、43494公斤和2305公斤,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28、1.95、

1.24、2.51和1.19倍;与19xx年相比,单产分别提高了16%、36%、26%、22%、28%、25%、19%和24%。农业生产率增长保证了农产品总产量的增长。20xx年美国主要谷物种植面积为5570万公顷,与19xx年相比下降了4.1%,但总产量达到3.57亿吨,增长了35.2%。美国人口占世界的4.5%,谷物产量长期保持在世界谷物总产量的20%左右,谷物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1/3。20xx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35亿美元,占农业收入的21%,占美国出口商品总量的8%。美国连续半个多世纪保持了最大的世界第一谷物与农产品出口国地位。

(三)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农业结构不断完善。

美国农业主导产品生产体系经过长期建设和用心经营,始终处于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为进一步巩固地位,美国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经营、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等得到长足发展。19xx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美国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蔬菜、果树等经营生产,注重农业多样化,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效益持续提高,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使美国农业在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的活力不断增强。近十多年来,美国特别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年均增长达到20%左右。19xx年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为38万公顷,产品销售额为10多亿美元;20xx年达到150万公顷左右,销售额达到222亿美元,分别增长近3倍和20多倍,成为世界第一大有机产品生产和销售国。

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其农业产值不仅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约10%,而且农业经营品种多样化的程度达到世界之最。借助于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完备、科技进步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粮食生产比重逐步减少,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发展起的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比重迅速提高,加州农业由单一从事粮食生产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一个生产农业产品门类多样化的现代产业。加州利用丰富的物种资源,培育和建成规模生产的特色农作物有250种,其中水果、坚果和蔬菜产品已经占美国总产量的50%左右,有77种产品领先于美国各州;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迅速,形成了优质、高效、多品种的独特农业产业结构,成为美国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的典范。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美国现代农业的强大,还体现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和发展加工业上。二战之后,结合大规模农产品原料生产特点,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场国际化发展形势,美国建设成了真正意义上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综合体。农业生产趋向于工程化、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摆脱或减轻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劳动力、经济效益分布向产后加工业和商业环节转移,产业向下游延伸、加工向深度渗透。美国农产品很少直接上市,一般都要经过几次加工,通过加工过程使农产品增值,产品价值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倍增。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产品加工保鲜率达到70%以上,80年代加工食品占到饮食消费总量的90%左右;农场占有劳动力250万人,产后环节则达到1890万人,是生产环节的7.6倍。19xx年,美国农场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重为2.2%,20xx年进一步减少为1%,产后加工商贸比重进一步增加。近期美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为3.7:1,远高于我国1.4:1的水平,是我国的2.6倍。个别行业其产后比重更高。最典型事例为市场价格1美元的面包,只有1美分在农场完成,其余99%为产后加工及销售。美国的农业已经从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农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美国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更大规模、覆盖所有农产品、加工业综合化、产品多样化、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五)农业科教体系健全,科技成为发展动力。

农业教育体系。美国的农业教育受益于摩里尔法。该法规定将部分国有土地按议员人

数赠给每个州,土地出售收入用于建立以农科为主的赠地大学,从而把农业教育落到了实处,使美国很快就建立了100多所农业大学,目前大都已成为综合性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美国以赠地大学为主的农业教育已十分完善,培养大批高级农业人才,不断充实到政府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和科研、推广机构及涉农企业、商业等部门。农业成为高素质人才就业岗位,当农场主不仅需要高学历,而且还要考取资质。美国从事农业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部门和在涉农企业、商业部门工作的职员大都具有硕士和学士以上文化程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稳定的就业岗位,为美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体系。美国汉奇法作为摩里尔法的补充,规定在每个赠地大学要建立农业试验站,从事农业领域科技研究,为农民提供各种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从而保证了每州都有农业研究机构。美国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联邦农业部、州立赠地大学和私人企业的科研机构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联邦农业部设有农业研究局,下设农业研究和实施中心,全国不仅设有8个农业科研中心,从事农业重大问题研究,而且分别在不同生态区设有地区农业研究站,其研究内容各有侧重。二是州美国赠地大学,是各州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综合机构。大学内设有农业实验站,校外按专业或区域划分设有实验农场,大学与所在州合作建立农业推广中心,指导每个县农业推广站。三是美国有数百家从事农业研究的私人公司。特别是大型种子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农业化学公司和食品公司大都设有研究中心、实验室或试验站,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新产品开发及商业化应用。私人企业科研机构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对美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个研究层次相互补充和完善,确保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推动商业化应用,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美国实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美国农业部设有教育和经济办公室,主要是协调各州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关系以及涉农经济政策研究,负责对州赠地大学和研究机构下达科研及成果推广的专项经费。各州赠地大学农学院(系)为农业教学、科研和推广的中心。联邦农业部设有合作推广局,并与州赠地大学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机构,即州合作推广站,县设有农业推广中心。其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各种培训,将农业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迅速推广给农民。州赠地大学农学院(系)教授必须兼有教学、科研和推广两至三个方面的工作,并作为考核、加薪和提职的重要依据。在工作量分配上,一般为科研或推广与教学各占50%或75%与25%,有的三者比例为50%、25%和25%;只教学而不承担科研或推广工作的教授,获得晋升的机会特别少。这种机制保证了把最新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推广给农民,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又能及时反馈给科研机构,彼此良性互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应得益于具有完备的农业教育基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系。1950-19xx年,美国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了30%左右,但单产提高了1.98倍,总产量由1.3亿吨增加到约2.8亿吨,增长了112%。目前,美国农业科技和科研成果转化对农业的贡献率分别接近80%和70%左右,科技进步成为美国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的真正发展动力;而强大完备的农业教育、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体系,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根本所在。美国主要农产品单产居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生物技术产业引领世界潮流,转基因作物迅速发展,谷物、大豆、畜禽产品出口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无一不与其高速发展的科教体系相关联。

(六)实行产销联合经营,形成跨国贸易体系。

农业具有分布分散、经营主体众多、产品种类繁杂、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特点,美国以商业化经营为基础,联系所有相关环节,形成了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概括起来,主要由各类公司、合同经营制联合企业和联合投资型合作社三种形式组成,并对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产资料服务类公司。一般由工商或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兴办,规模较大,产供销一条龙,为工厂式的农业企业,是完全一体化垂直联合企业。这类企业虽历史不长,数量也不多,但资本集中,高度垄断,拥有销售网络,或直接同农场主签订生产供应合同,近期对美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如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肥生产联合企业的经营规模占农业部门农机、化肥总量的近30%。

合同经营制联合企业。这类企业是不完全的垂直一体化,实质为合同经营。一般由工商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协作合同,将产供销联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近年来这种形式在畜禽业、果蔬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美近60%的蔬菜农场、1/3的果木农场都实行了合同制。合同制主要是由预约单位提供种子、栽种、农艺和田间作业等技术帮助,在收获季节保证劳动力供应,甚至提供信贷保证等。

联合投资型合作社。由农场主联合投资兴办的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没有农业外垄断资本的渗入。大多是拥有众多的农场主或生产多种产品具有若干个生产线、快速冷冻、产品包装、运输工具和保鲜仓储的大型合作社。合作社与农场主订立合同,规定各种条件和双方承担的义务,确定产品数量、质量、价格等;从农场主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营业开支,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农场贷款,以及帮助新农户生产经营等。合作社在美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强大的跨国贸易网络。美国农业从生产到销售、从国内到国外实行一体化经营,依靠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基础,构筑起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强大的跨国公司贸易控制网络。全球约2万亿美元的农业食品贸易受控于10家跨国公司,其中6家是美国公司。全球85%的谷物贸易由4-6家公司控制,83%的可可贸易由3家公司控制,55-60%的咖啡贸易由8家公司控制,发达国家90%的茶叶消费由7家公司控制,其中大多是美国与欧洲公司。跨国性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垄断,正在向从生产到消费的多环节、多品种方向迅速延伸,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七)农业行业协会发达,促进发展作用明显。

完善的行业协会组织及各种联盟,是维护美国农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不论行业大小都有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联盟等,组织形式健全,功能完善。大多是由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自愿基础上共同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民间机

构。主要任务是保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为协调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美国农业行业协会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维护会员利益。协会主要通过利益机制,以发展业务来增强吸引力,将会员紧密联系在协会周围。对内维护行业利益。在美国行业的利益与新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密切相关,拥有众多会员行业协会有能力将行业的意见反映给立法机关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左右法律的制定和政策的取向,给行业带来实际利益。对外保护行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行业经济利益。当进口商品对相关商品造成严重损害或形成威胁时,或者低价销售农产品损害到生产者利益时,协会便会对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诉讼,协会采取联合行动,增强会员对抗反倾销能力。同时协会代表行业提出报告,建议采取临时性的限制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提供优质服务。协会主要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一是开展劳务、技术、行业标准培训,并介绍业务动态和开展学术交流。二是提供海外农产品市场服务,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推销本国产品,代表会员利益开展国际贸易,为本行业农产品争取驻在国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提供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迅速反馈给协会总部,据此确定年度种植计划并向会员下达订单。

有效协调机制。为避免会员采用低价格战略竞争国际市场,从而遭到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协会通常采取最低限价的保护措施,不但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而且维护会员的基本经济利益。协会始终坚持"价格统一"原则:即同一地域根据关税水平实行统一销售价,从而消除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同时协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价格调整,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制定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是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行业标准是规范会员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协会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最终质量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从产品的选种、栽培、跟踪、采摘、果品等级筛选、包装等实行一系列标准化生产过程,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八)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政府长期实行支持政策。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美国长期以来将农业放在国际竞争的战略优先地位,通过政府补贴、贷款扶持、市场扩张、调节供应、支持生产、鼓励科技成果推广等政策,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实施保护。20xx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安全与农村发展法案》进一步集中体现了美国农业政策,通过稳定农产品价格、扩大农业财政支出、增加对农户补贴等多方面措施,增强农业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主要有:

生产经营支持政策。美国政府对多数农产品生产都给予支持,具体方式和程度随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一是农业产品补贴。法律规定了享受政府直接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的农产品,对没有列入法律规定的农产品,如果出现灾害等情况,也会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2007

年新农业法案,规定未来5年农业补贴比上个5年年均增加92亿美元、高达572亿美元。二是农业信贷优惠。为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政府事先制定出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收获后按此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高于支持价格时农场主出售农产品,再偿还贷款本息。其贷款的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农业生产者从而以低成本得到获取高收益的机会。即所谓"无追索权贷款"。三是目标价格补贴。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差价补贴。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差额补贴,填补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从而保证了生产者的最低收入水平。此时的目标价格,也就成为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四是储存计划。自19xx年起,美国实行鼓励农产品储存政策,政府付给生产者一定储存费用,由其储存农产品并对谷物等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号令价格。当农产品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号令价格时不再支付储存费用,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号令价格时农户必须出售其农产品,并归还无追索权贷款。这项政策起到了缓解政府库存压力,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平抑物价等三方面作用。五是生产控制。采用诸如种植面积、限额生产及休耕补贴等多种办法,使其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水平,以减少政府的农业预算开支及保持国内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标。

进出口贸易支持政策。美国农产品生产始终着眼于全球市场,20xx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农业法案,要求农业部制订农产品外贸长期战略,明确出口增长目标,确保政府不同部门资源、项目和政策相互协调。一是加强出口计划。为鼓励美国农产品出口,政府制订一系列旨在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出口农产品价格补贴,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扩大出口需求计划,采用非价格手段开发国际农产品市场;为出口商提供信贷担保,增加农产品销售机会和扩大出口规模。二是贸易控制计划。为使美国农产品不受外国冲击,政府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进口限制免除条款,对农产品数量制定产地进口总量限制,控制外国农产品进入,达到保护市场对国内农产品需求的目的。三是食品援助计划。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美国长期以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援助,食品援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食品短缺问题,食品援助极受欢迎;另一方面,美国农产品剩余矛盾也得到缓解,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农业、加强其国际政治地位的效果。食品援助是美国国际交往屡试不爽的利器。

农业金融和保险政策。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和保险作为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农业的高度发达离不开农业金融和保险体系的支持。一是完备的农业金融体制。由政府主导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业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业商业性金融体系形成三位一体,多层次、全方位覆盖了整个美国农业领域。通过政府补贴、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业贷款和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等渠道,为满足农业发展融通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美国农业保险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农作物保险业务,保障水平和农户参与率不断提高,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户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农业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理,政府对农业保险机构提供经营管理费和保费补贴,降低农户的投保费用。19xx年修订后的农业法律规定,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作物,在遇灾害时可获得较高的赔偿;即使没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遇灾害时也可获得按规定产量40%的赔偿。目前,美国农作物保险种类已达100余种。20xx年,农作物承保面积占可保面积的76%,投保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5%。1981-20xx年,累计收取保费198亿美元,累计赔付为202亿美元,平均赔付率超过100%,可谓取之于农,又用之于农。

其他农业支持政策。实施农业基础投入政策,包括草场资源保护、畜牧科技和农牧场的财政支持;提供收入支持政策,包括牛奶收入损失合同、牲畜补偿和家畜援助项目等;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对牛奶及其制品实行保护价格,用以补贴生产者成本;实施促销计划政策,在整体农产品出口促进计划之外,政府对畜牧产品出口制定了专门出口促进计划,包括市场准入、外国市场发展、奶制品出口激励计划等。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美国国会先后通过若干法律,对垄断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将非股份制、非盈利性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为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确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交易环境,为入市交易的经营者规定了经营行为标准,进而保证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此外,政府努力提供多种服务。美国农业部是联邦政府最大管理机构,它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参加者,又是协调者。作为参加者,通过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系统向农场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作为协调者,利用独特的地位与身份从总体上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二、美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东北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美国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结合我国及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使我们对发展现代农业及产业化深受启发。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应当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基本国情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粮食生产,保障国家商品粮供应,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同时,要着力解决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问题,培育农业产业主体,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注重依靠科学进步,推进农业持续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先导区。

20xx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口虽然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7%,其产值占GDP的1%,但农业部是联邦政府最大的部门,职员有11万之众,在世界75个国家或地区设有派驻机构,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产品促销及贸易网络等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活动。20xx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770亿美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25%。美国农业用较少劳动力资源取得高绩效的根本原因,虽与农业发展市场化程度高有关,更与联邦政府对农业长期给予系统地高强度支持分不开。20xx年颁布的新农业法案规定,2008-20xx年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比上个五年大幅增加,年均达到572亿美元,增长19%。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要求各国政府减少农业补贴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进一步强化,持久高强度的政府支持,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处于领先水平的重要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仍面临着农业产业化基础薄弱、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东南地区农业迅速萎缩以及东北在内的主产区基础弱化,西部地区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等一系列问题。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不是仅仅依靠农业自身的投入,而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具国情特色的支持政策体系。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良好、国际贸易环境优越,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更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农业,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科教及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更要着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配套政策支持,用若干等时间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及产业化先导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开路,示范带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研究东北农业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20xx年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猪肉、牛肉、牛奶和水果的产量分别达到4346万吨、2126万吨、750万吨、412万吨、130万吨、589万吨和459万吨,与19xx年相比净增长1.6倍、24.6倍、0.64倍、5.1倍、

2.7倍、45.3倍、9.1倍和5.1倍。东北地区提供的粮食保障了我国50%新增人口的粮食需要,提供的肉类、乳制品等农副产品极大满足了人民的消费需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和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东北地区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国家农业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新的历史时期,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东北亚新格局等共同作用,东北地区农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局面。

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尚无面对这种发展机遇与应对挑战的农业综合发展战略与实施规划。着眼于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紧迫任务和东北地区重要战略地位,有必要将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总体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东北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功能地位与建设战略布局。同时制定东北地区中长期农业综合发展实施规划,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制定农业产业体系、科教体系、市场建设等改革与建设方案,形成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纲领性文件,指导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实践。最终把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畜禽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三)优先安排粮食生产,保障国家商品粮供应。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粮食快速下滑的现象。2000-20xx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GDP增长分别为13.2%、1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6个和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长三角16个市粮食产量下降23%,珠三角9市不完全统计下降了33%。20xx年与19xx年相比,东南地区粮食自给率降低了30-50%不等,长江中下游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近些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20xx年大豆进口2569万吨,超过国内大豆总产量的45%;农产品进口量已相当于全国生产能力的2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及农产品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而且人增地减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保证国家商品粮供应乃至国民经济安全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美国在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值得深入思考。比较而言,东北地区为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形势、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东北地区要在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继续把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首先,保障耕地相对稳定或规模增长,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其次,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在更大范围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企业,引导生产要素聚集形成优势产业,加快粮食及加工产业发展。第四,真正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应用现代科技技术与装备,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强。东北地区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要进一步发掘粮食生产、供应潜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也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先后迈上几个台阶,都与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由适应粮食生产向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由适应传统农业的粗放经营向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的转变,提高建设标准和对农业保障程度,更好的满足结构调整优化,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长期稳定的农业基础投资保证政策,大力加强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公路等建设投资。同时制定鼓励农业投资政策,引导外商、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农户的资金投向,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为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过多地强调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东北地区出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40%达到国际上限标准、横跨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富饶的黑土带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东北西部草原因人口承载压力大而荒漠化的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的现象。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上,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围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土保持、牧区水利、农村替代燃料、水污染治理等环境工程建设;从东北地区农业长期发展战略高度,加大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黑土地配套土壤、天然林、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区域农田水利、节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农业,以东北地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改革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美国土地实行私有化经营,开发使用受到完善的土地规则制约;土地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调整完善,土地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流转,完善土地功能和提升使用效益。上世纪70年代,美国农场有230多万个,到90年代初减少到190万个,小规模家庭农场减少;虽然大农场只占18%,却拥有54%的土地,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3%,而且出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资源集约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严格依据农业资源类型特点,商业化生产条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持续定向、高强度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美国农业用地资源效率持续提高的重要基础。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辽宁省人均拥有土地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而吉林、黑龙江两省高于全国水平1倍以上,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具备土地资源条件。19xx年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及30年不变的政策,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农业分散承包经营方式与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营方式不相适应。农业土地流转势在必行,这种生产要素的变化将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应该率先在东北地区推动承包土地流转制度,把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引入农业市场建设,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经营、企业合同承包经营等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进而推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一方面把工业管理技术运用于农业管理;另一方面,在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上,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综合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稳步提高粮食生产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基础。

(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美国现代农业走的是一条先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后多样化、重品质、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在推进农业多样化、发展加工业的基础上,近年来更加重视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业。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美国加州农业经验。东北地区南北跨越近14个纬度带,大兴安岭两麓衔接两大台阶,地理资源涉及沿海、森林、草原、湿地、农耕等多个农业系统,气候资源、生物种类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条件优越。在完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保证国家商品粮供应的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形成传统农业与多样化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要发挥生态环境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以食品与淀粉、大豆制品为主导的规模化加工业,以乳品、畜禽加工为主的大规模商品加工业,以及其他特色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果蔬、野生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利用作物轮作、畜禽粪肥、作物秸秆、绿肥等和生物防治来发展有机农业;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安全管理,打造农业生态环保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促进物流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传统农业优势稳步转化为工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按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产销供、农工贸一体化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开发上下游市场,形成产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农业产业集群。

(七)培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美国农业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了高效的产业体系,反过来又作用于农业及涉农领域,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产业与微观主体、宏观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农户家庭经营是最基本单元,并由产业链上的多个企业组成。在市场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分工实现生产专业化、集约化,通过企业兼并与重组,培育了优势企业。同时将产业按经营的上下游重新优化组合,使每个环节都具有优势,富于竞争力。在优势企业的带动下,农业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各种利益关系得到调整,产业实现升级换代,进而演化、分蘖、成长出新的产业分支。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在农垦系统和部分地方只是在最基本的经营单元上初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在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等产业链上诸多环节还缺少发展优势。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将成千上万的农户组织起来,壮大现代农业的发展主体;其次,要大力发展充满活力和具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带动农户开展规模经营有序进入市场;第三,由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形成优势产业,打破地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更高层面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要素的最佳组合,逐步分化出生产优势、加工优势和销售优势的区域,使农业的自然区划与经济区划紧密结合。同时构建"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采用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会员制等合作形式,逐步使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八)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经营。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是以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体系结构及其行为来体现的。美国政府始终不渝地支持农业领域所有关键环节,推动农业及多样化产业体系发展,建成了庞大的社会分工明确、涉猎领域广泛、专业化服务于农业的各种组织,美国农业的社会服务体系相当健全,农业从整地、播种、育苗、施肥、治虫、到朵收、销售等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化公司的身影,并且向产业的上下游扩延,如产前的土壤检测、良种培育,产后的加工、冷藏、贸易及物流等;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生产实现工厂化,农产品销售完全合同化。在各个生产环节,各专业公司都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有严格的专化要求,实行定量化、标准化的服务。在美国加州,从事农业与服务农业人员之比为1:15,由此可见美国农业社会服务发达程度及专业化分工之细致。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基础多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言而喻。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市场化、国际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经营组织的建设。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农业的经济和技术服务。横向鼓励进行专业合作组织、村级以上合作社、专业农业公司承包经营建设;纵向支持分别产业类型进行现代化加工业体系经营建设;更要从大的规划布局上,优先建设各类涉农咨询机构、农业科技、支农金融、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等服务机构。在具体举措上,要逐步完善各级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形成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社会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动植物检验检疫、农业咨询、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科技、金融保险服务,国际贸易体系、市场化环境等方面建设,从而全方位构建服务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服务体系。

(九)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我国农业经过5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解放初期依靠提高粮食单产,其后依靠扩大种植面积而增加农业总产量的基本条件已不复存在,而且农产品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面对农业发展难度日益加大和农产品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高投入、高产出、高代价,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来换取粮食增产的局限,促进农业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上来。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还不高,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率只有48%和30%,分别低于发达国家30个和40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差距明显,却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东北地区农业战略地位尤为突出重要,打破农业的资源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并推进农业的持续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要下大决心,用大功夫依靠科技进步,应用生物工程、卫星定位遥感等农业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东北地区率先在全国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强大的农业科技体系。完整的农业科技体系包括农业基础教育、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三部分。我国农业教育、科技及推广体系之间相互存在多头领导,互不隶属,彼此间竞争多于合作,造成人财物资源大量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美国农业科教体系集农业教育、科技及推广工作于三位一体,运行良好,效率高,值得借鉴。东北地区应该积极尝试美国成熟经验,大胆改革或整合现行的农业科技分散管理方式,将农业科教体系建设完全纳入政府一体化管理范畴。在省级将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体系归并为一体化的农业科教联合体,对上与中央涉农部门直接联系,所有涉及农业教育科研及成果推广经费集中归口管理。新的农业科教联合体中,分别产业内容遴选最优教授实行"双肩挑"、"身兼三职"方式,组成省级统一、稳定的分专业工作研究小组。地区或由若干地区组成的同类生态环境区设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科技骨干由省级农业科教联合体派出。县级以下分别主导产业设置全职的农技推广员,鼓励三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兼任农业大学、农科中专、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而形成联合所有科技力量,统一的、至上而下、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配合默契、高效运转,集农业教育、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功能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教联合体。只有这样建设强大的农业科教研体系,形成高效率农业科技团队,将农业教育、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与农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完成东北地区现代农业的建设任务。

三、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今天的美国农业是长期建设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远高于我国,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仍然不遗余力的围绕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从方方面面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并通过国会农业立法提升到国家层面。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供应复杂多变以及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完善财税政策和采取综合措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将优先发展农业作为国家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发展建设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作用,突出重点支持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

--研究制订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加大持续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户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化农业投入体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范围,加快落实外商投资农业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开拓农业投资新渠道。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倾斜力度,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农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构筑我国粮食安全体系。

--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社会效益及区域性和长期性特征明显,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东北地区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环保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大农业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加农业补贴投入规模,采取"多予"政策,扩大粮食、农机、良种等专项补贴范围和补贴环节;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物价、农资价格等增长挂钩机制;研究农业综合性收入补贴与农产品、农资价格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加农业综合性收入补贴。中央财政增加对东北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完善和发展农业金融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政策、商业、民间金融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拓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强化政策性作用;加快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拓展业务范围;放宽民营金融的市场准入,允许民资、外资参股;按金融服务内容对农业金融机构实行政策倾斜,逐步建立现代农业及产业金融支撑体系。

--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政策扶持的农作物为主,研究制定财政保费补贴、管理费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支持,建立重特大灾害风险基金等。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提供发展制度保障;给予适度行政保护,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将农业保险与其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为其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有效支持。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进生产过程定量化、标准化;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及产后流通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提高国家标准扩大覆盖范围,支持采取国际标准;在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实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强化执法力度,用

"标准"引导和支持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在贯彻落实国家《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基础上,及时研究完善和研究制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法》、《承包经营农用土地流转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法规,将现行之有效的农业政策、成熟的作法,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固化,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效支持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将现代农业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当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应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建设应该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必须长期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围绕粮食安全新形势,结合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资源大规模流向城市的实际情况,在东北粮食生产区积极探索农业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使粮农收入与果蔬、畜禽从业人员持平,与城市工薪族收入相近,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规模和粮农队伍,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发挥农垦系统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基础。

--加快农产品物流建设。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一直存在着粮食外运与输运能力不足问题,近年来粮食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运输紧张状况,黑龙江省尤为突出。国家要加强东北地区涉农交通运输及物流建设力度,重点加快铁路运力、公路网络建设;发挥水运作用,推动江海联运出海通道建设;支持粮食收储、集并和运输设施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主产区粮食及加工产品的外运,以及生产和加工企业全年均衡运输问题,让东北地区进入全国粮食流通大市场。

--防范大豆产业衰落。我国生产大豆历史悠久,但目前国内市场2/3依靠进口,压榨能力80%被跨国公司掌控,对外依存度过高;

由于国内大豆市场不稳,经历多次剧烈波动生产基础脆弱,存在进一步衰落风险。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地,对其产业发展及走势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和充分重视,要认真研究综合应对政策措施,利用东北地区种植优势和国产传统大豆优势,遏制大豆产业衰退。

--化解农村不良债务。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乡村不良债务,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率先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县(场)开展试点工作,像处理金融不良资产一样,加大清理化解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环境,使广大农民和农场职工轻松上阵,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新闻来源: 振兴东北网

更多相关推荐:
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为适应集团公司20xx年生产经营形势需要,发挥培训工作的保障服务作用,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开展全年培训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培训中心于3月x日至29日对特钢分公司、特种…

培训调研报告

某某集团培训调研问卷分析报告一报告摘要1目的为保证20xx年度培训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明确培训资源的投入方向及主要教学活动确定阶段性培训目标保证各类培训活动有计划的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公司的培训体...

企业培训调研报告

一集团概述大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业集团之一在20xx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86位营业收入6255500万元目前大商集团拥有大型店铺160家分布在11省50多个城市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16万人2...

企业年度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20xx年下半度培训需求调查报告第一部分调查简介一调查背景目的为针对我司销售人员制定20xx年下半年度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切实可行且是目前我们最紧急最需要最缺失的管理技能内容进而切实提升工作绩效特拟定培训调研问...

关于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调查目的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公司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

员工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员工培训需求调查报告人力资源部20xx年6月调研背景20xx年5月底人力资源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下半年培训需求调查该培训调查主要是对公司的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为了有效提高培训调查的针对性及可信度本次培...

培训效果调研报告

技能型科队级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巩新宏根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关于做好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1号文)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20xx年安全“双基”建设标准及考核…

20xx-20xx年中国拓展训练培训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20xx20xx年中国拓展训练培训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第一章20xx20xx年中国拓展训练培训产业整体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20xx20xx年中国拓展训练培训产业...

艺术培训中心调研报告

第一章背景分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

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开展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是县农林局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在行动上的一项大型调研活动中的其中一项调研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求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

职业培训调研报告

职业培训调研报告铁力市桃山局朗乡局铁力局双丰局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职业培训督查工作的通知黑人社办发20xx35号文件的要求市局迅速成立了四个督查小组对全市各个县市区局进行了实地督查第三小组以综合科...

儿童培训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儿童培训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目录一市场规模北京市每年约80万儿童参加培训班1二目标市场7至13岁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上人群为培训班主要市场1三培训需求类型英语培训是老大兴趣班性别差异明显2四需求与决策模式父母与孩...

培训调研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