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时间:2024.5.15

辐照灭菌

确 认 报 告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验证进度

5验证方案内容

5.1设备检查确认

5.1.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5.1.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附件一)

5.2性能确认

5.2.1目的

5.2.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

5.2.3辐照灭菌剂量的确认

5.2.4辐射灭菌加工确认

5.3灭菌效果确认

5.3.1灭菌后产品无菌确认

5.3.2 灭菌后包材效果确认

6.确认结论

7.确认的保持

7.1生物负载监测

7.2剂量审核

7.3辐照条件的保持

8再确认

9文件保存

1概述

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1)辐照消毒灭菌原理:

在辐照过程中,伽玛射线穿透辐照货箱内的货物,作用于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和酶,从而杀死微生物,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3)医疗用品辐照灭菌的优点:

⑴ 辐照消毒灭菌彻底,无污染、无残留。 ⑵ 辐照消毒灭菌不需加热,是一种"冷消毒"法。

⑶ γ射线穿透力强,加工时不需要打开产品包装,操作简单快捷,可连续作业,易于过程控制。

⑷ 消毒灭菌后的产品在密封状态下可长期保存。 2目的

确认钴-60灭菌系统能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使产品达到工艺要求,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灭菌出稳定的产品,满足产品无菌需求。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必须对钴-60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3验证人员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4验证进度

验证时限 年 月 日至 年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月 日。 5验证方案内容 5.1设备确认

5.1.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受委托辐照加工单位根据“辐射灭菌委托加工要求”提供与本产品灭菌要求相一致的、灭菌效果稳定的设备,设备各安装与运行均达到灭菌要求。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确认标准:应达到灭菌要求和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5.1.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

5.2性能确认

5.2.1目的:通过性能确认,证明灭菌系统能使本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的无菌产品。

标准:辐照灭菌后,灭菌保证水平达到SAL=10-6

操作方法:在确定灭菌剂量及初始污染菌情况下,公司提供辐照灭菌要求,由辐照灭菌加工单位实施灭菌活动,并确认灭菌活动后产品物理性能、生物性能

符合一次性医用产品注册标准规定要求。 5.2.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5.2.3 辐照灭菌剂量的确认

验证的原理是基于ISO11137方法,即先对辐照前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测定,然后选择验证剂量。再用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并测定存活微生物的样品件数,以此来确定最低灭菌剂量(SAL=10)。 5.2.3.1方法

收集常规生产的标准包装产品,于灭菌前对三个批号进行随机抽样,每个批号取10个。

5.2.3.2初始污染菌的测定

根据每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平均带菌数。初始污染菌的菌数取自三个独立批的单位产品的总平均带菌数。 试验方法:(平板计数法)

1.洗脱液: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2.样品处理:将随机抽取的30个样品编号后,分别用100ml 洗脱液洗脱,吸取1ml置于9ml稀释液中,得到10-1、10-2样,振摇均匀后分别取1ml样品液于两个平皿中。依次取第二片样品,至第30个样品。倾注营养琼脂,于35℃培养箱中培养48±2h,记录结果,见表1。

表1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

-6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5.2.3.4验证剂量的选定及最大耐受剂量的确定

ISO 11137:2006 医疗器械灭菌的有效性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中规定,若批次平均生物负载的每一个生物负载数值< 总的平均生物负载*2,则用总的平均生物负载,若一批或更多批次的平均生物负载≥总的平均生物负载*2,则用最高批次。本次试验采用总平均初始污染菌20(cfu/ cm)确定验证剂量。查ISO11137:

2

2006 表格得出对应的验证剂量为6.0kGy,该试验剂量下的无菌保证水平SAL为10。

-2

再按要求对100个单位产品采用6.0kGy±10%的验证剂量进行辐射处理,再经无菌检查。根据以上说明,验证剂量为6.0kGy±10%,对100个样品进行辐照,剂量为5.40~6.60kGy。

从 批抽取100个样品,在 辐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辐照。所照剂量用该公司放置的剂量计测定,保证所测剂量落在规定剂量的±10%之内。

同时,再抽取10个样品,做最大耐受剂量的确定,最大辐照剂量采用35.0 kGy,对辐照完样品进行理化及生物性能检测。 5.2.3.5 产品无菌检测 5.2.3.5.1供试品处理

取1cm×3cm接种于培养基。 5.2.3.5.2无菌检验培养温度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

5.2.3.5.3培养、观察

分别置规定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天。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结果见表2。

表2 无菌试验检验结果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结论:经测试,试验产品为无菌产品,即100个样品经验证剂量辐照后的无菌检查均为阴性。

5.2.3.6 最大耐受剂量样品检测

经检测,经35 kGy辐照过的10个样品其理化及生物性能均符合要求,因此该产品的最大耐受剂量确定为35.0 kGy。

5.2.3.7结论

剂量验证实验结果符合ISO11137中规定的合格标准。这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18.7kGy可确定为常规灭菌最低剂量,此剂量提供的灭菌保证水平为SAL=

10-6。最大耐受辐照剂量为35.0kGy

依据ISO 11137 :2006 标准,为了确保作为10-6SAL的灭菌剂量持续有效,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验证剂量审核,通常每3个月进行一次。

5.2.4辐射灭菌加工确认

灭菌剂量18.7~35.0kGy的条件下,通过对该产品辐射灭菌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确定辐射灭菌过程运行参数,保证产品的灭菌质量。

5.2.4.1产品装载模式的确认

包装箱尺寸: cm× cm× cm

每个包装箱内产品的数量:

内包装:复合袋

中包装材料:纸盒。

外包装材料:双瓦楞纸板。

5.2.4.2产品装载模式图及剂量计放置图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产品装载模式图

图二、剂量计放置图

参照安装鉴定吊箱中的剂量分布,将该产品在1号装置运行参数确定每工位停留时间为20分00秒。 5.2.4.3实验数据

一、产品在吊箱中吸收剂量的分布(1) 测量结果: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注:1.No.表示剂量计编号,D表示剂量计吸收剂量。 2.常规监测点剂量计剂量吸收量Ds=24.3kGy

结论:辐照吊箱中最大吸收剂量Dmax=25.1kGy,最小吸收剂量Dmin=18.9 kGy,不均匀U=Dmax/Dmin=1.328。最小吸收剂量与常规监测点处的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r=Dmin/Ds=0.778,最大吸收剂量与常规监测点处的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R=Dmax/ Ds=1.033。

二、产品在吊箱中吸收剂量的分布(2)

测量结果: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注:1.No.表示剂量计编号,D表示剂量计吸收剂量。

2.常规监测点剂量计剂量吸收量Ds=24.5kGy

结论:辐照吊箱中最大吸收剂量Dmax=25.1kGy,最小吸收剂量Dmin=18.9 kGy,不均匀U=Dmax/Dmin=1.328。最小吸收剂量与常规监测点处的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r=Dmin/Ds=0.771,最大吸收剂量与常规监测点处的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R=Dmax/ Ds=1.024。 5.3灭菌效果确认

5.3.1灭菌后产品无菌确认

当产品委托辐照灭菌完成后,测试灭菌后的产品,确认达到标准要求。 测试步骤:对最终灭菌出来的产品取样进行无菌测试,检测周期14天。 测试结果如下: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5.3.2 灭菌后包材效果确认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6.确认结论

辐照机构、辐照剂量、辐照加工确定程序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通过确认,该辐照加工方式可用于产品大规模日常辐照。 7.确认的保持

通过生物负载监测、剂量审核来确定灭菌剂量的持续有效,通过辐照条件的保持来确认辐照加工的持续有效。 7.1生物负载监测

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实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ISO11737-1:2006进行,批平均生物负载应小于当初建立灭菌剂量时的生物负载值。 7.2剂量审核

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剂量审核,剂量审核按照

ISO11137-2:2006要求需完成生物负载实验、剂量实验及无菌实验。剂量审核

成功灭菌剂量持续有效。

7.3辐照条件的保持

检查辐照条件,当辐照条件发生变化时,根据影响的结果进行剂量分布实

验或再确认或更换辐照机构。

8再确认

(1)当辐照机构发生变化时,需进行辐照机构确认、辐照加工确认。

(2)当代表产品发生变化、剂量审核失败导致重新建立灭菌剂量时,需进

行辐照剂量确认。

(3)当辐照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进行辐照加工确认。 9文件保存

本报告所有资料保存于质量部。


第二篇: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

更多相关推荐: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国医疗行业现状1产业结构2行业规模3产销情况4盈利情况5出口情况二中国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2技术因素3社会因素四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五国医疗器...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报告

医疗产品技术报告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报告审批流程如图所示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报告的要求产品技术报告应能支持产品标准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临床试验资料医疗器械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与其他相关文件具有一致性申请注册产品的设计开发研制过...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1目录一医疗器械行业概述311医疗器械七大类别312市场空间巨大4二医疗器械市场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23中国重点省市...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完整版)

20xx年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查报告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主要经营产品种类或名称企业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

医疗器械调研报告

关于20xx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调研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快速扩容的新兴市场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xx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已经达到1565亿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意识的显著提升未来...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试验用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临床试验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是否中国境内同类产品有无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开始时间临床试验结束时间方案编号和日期方案修改编号和日期若有研究者申办者监查员年月编号日填写...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一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在一个行业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

纳米银祛痘凝胶临床试验报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产品名称纳米银祛痘凝胶型号规格15g支每克凝胶含活性银600g实施者长春吉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试验类别临床验证临床试验负责...

20xx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贸易报告

20xx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贸易报告20xx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体表现平稳进出口总额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额9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出口增势明显放缓医疗器械进口额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医院...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成都东方人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医疗器械行业宏观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经20xx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680...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有源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XXX型XX诊断仪文件编号批准人批准日期AAAA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有源医疗器械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综述3风险管理评审输入4第三章第四章附录1附...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注册版)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XXXXX调整仪批准批准日期Xxxxx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综述1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2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3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4第五章附录15附录26附录37附录48第一章综述...

医疗器械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