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大纲

时间:2024.4.20

-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

(20##—20##学年 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

田野调查提纲设计

    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

    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

    时间:20##年7月17日——8月20日

    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

    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

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

    (一) 地理与生态

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

    (二) 历史与现状

    1.村落起源

    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

    2.村落类型

    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4现在的人口状况

二、生产生计

    (一)农作习俗

    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9.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什么仪式活动吗,并且是如何进行的。

    10. 对应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如何安排。有什么说法。

    11 .生产过程中使用什么农具。如何制造、形制怎样、如何使用、存放在哪里。

    12. 本村有哪几种车(大车、手推车等)。各有什么功能。有没有驮架、背篓。

    13. 农具 、车辆、牲畜如何借用。有无搭伙使用的习惯。

    14. 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禁忌。为什么会有这些禁忌。

    15. 生产经验和技巧是如何传授和习得的.

    (二)畜牧

 畜牧:传统家禽、家畜及其它动物的饲养、使役及屠宰方式,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禽畜禁忌及预兆等。

    渔猎:鱼虾、菱藕的放养、守护和捕采方式,管理规约和禁忌,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狩猎方式和禁忌、猎物分配,神祗信仰等

   (三)生计

    1.村里的工匠和手艺人。

    2.从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

    3.使用的工具。

    4.有什么特别技艺。

    5.这些技艺如何习得与传承。

   (四)买卖交易

    1. 以往土地有哪些买卖、租种方式,受哪些社会关系的限制。

    2. 土地买卖或租种需要哪些人参与;谁做“中人”?过程怎样?如何商定地价?契约如何制定。有无特别仪式。

    3. 村民去哪里赶集,时间、地点、距离。集市上主要进行哪些农产品交易,?主要买卖哪些商品。

    4. 村里经常来哪些小商贩,他们的活动范围多大,如何叫卖,出售或收购哪些商品,是否有以物易物。

    5.村里是否有小商店,经营人的情况,如何进货,如何销售。

三、生活基本习俗

   (一)服饰穿戴

    1. 男女老幼日常穿戴情况。

    2.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穿戴哪些单、夹、棉、皮衣服鞋帽,如何称呼。

    3. 做工的衣服鞋帽有何不同。

    4.一些特殊的时间和场合如何穿着打扮。

    5. 家里的衣服、鞋、帽由谁制作饮食习惯,制作程序各是怎样的。

    6. 各种衣服鞋帽的质地 、样式、色彩的特点。

   (二)饮食习惯

    1.主食2.菜肴3.点心4.风味食品5.节日食谱6.饮料

   (三)居住习惯

    1.民居:民居样式、家庭住房配置、家居禁忌、建房仪式、迁居礼俗等。

    2.村落:村落整体建筑、公共设施、风水观念等。

    3.祠堂:祠堂建筑艺术、用途、禁忌等。

    4.园林:园林建筑艺术及风格。

    (四)器具及储藏

    1.家具:式样、装饰及制作材料、摆设位置及使用禁忌。

    2.用具:用具式样、摆设位置、使用禁忌等。   

    3.餐具:碗筷、盆碟、锅瓢、刀铲等的式样、材质、颜色及使用禁忌等。   

    4.卧具:质料、式榉、颜色、花纹及制作使用方面的讲究。  

    5.其它生活用品

    (五)交通

    1.交通设施2.交通工具3.交通方式4.旅宿设施和用品

    (六)卫生保健

    1.身体保健2.卫生习惯3.医疗措施

四、礼仪习俗

    (一)贺生习俗

    1.产前2.产时3.产后

    (二)成年习俗

    1.男儿:成丁礼及成丁标志。

    2.女儿:成年礼及成年标志

    (三)婚姻习俗

    1.婚制

    2.婚礼:相亲、定亲、迎娶、回门等婚姻六礼及新式婚礼。

    3.婚俗:婚龄、择偶标准、换亲、抢亲、买卖婚、服务婚、私奔婚、验贞、婚前往来   

    (四)祝寿习俗   

    1.生日礼俗:生日、饮食、礼品、礼节、禁忌等。

    2.贺十礼俗:十岁、二十岁、五十、甲子、七秩等满十寿辰的庆贺仪式及禁忌。   

    (五)丧葬习俗

    1.葬制

    2.葬式:老人、壮年、小孩、婴儿及死者不同身份,或暴死、病故、寿终等不同死法的不同葬式,坟墓之形式及讲究等。

    3.葬俗:转尸、沐浴、进棺、出殡、入砭、建墓等不同环节的不同习俗。

    4.治丧:报丧、奔丧、服丧、吊丧、丧礼等。 

    (六)祭祖习俗

    1.祭祖:做七、周年祭、生日祭、时祭、节祭、岁祭、墓祭、祠祭、家祭、公祭等。   

    2.瞻拜:拜遗物、拜遗像、拜木主、瞻祖图、瞻墓等

五、岁时习俗

    (一)传统节日   

    1.春季节俗:春节、元宵、立春、上已、花期、清明等岁时    节日之习俗活动。   

    2.夏季节俗:立夏、四月八、夏至、端午、六月六等。  

    3.秋季节俗: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   

    4.冬季节俗:立冬、冬至、腊八、除夕等。   

    (二)新兴节日:元旦、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三)其它节日:  

    1.民族节日 2.宗教节日3.地方节日

六、信仰习俗

    (一)神祗:关帝、妈祖、观音、八仙、潮神、水神、山神、树神、门神、灶神、厕姑、财神、寿星、月老等,以及各地的城隍、乡主、土地、本保神等等。 

    (二)仪典:庙会、拜星、求雨、开光、做道场、做法会、浴蓝盆、接龙、接佛等。 

    (三)巫术:降神、符咒、施法、驱邪、,祛鬼、跳傩、魇胜、禳解等。   

    (四)预兆:占卜、祈愿、求签、测字、算命、看相、圆梦、扶乩、物兆、风水等。

    (五)禁忌:语言禁忌、行为禁忌、自然禁忌、心理禁忌等。

    (六)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萨满教、多神教等。

    (七)俗信:认异类亲、配阴亲、择日、镇宅物等

七、社会习俗

    (一)社会关系

    1.男女:男女交往及禁忌、定情信物、婚前及婚外性关系、男女社会地位等。

    2.家庭:家庭规模、结构、家制、家礼、家法、家长、称谓、家庭成员关系及地位,养子、继子、私生子的地位和权利,家庭财产的继承和分割,家庭成员交往之禁忌等。

    3.亲邻:平时关系、节日和喜庆往来、互帮互助、交往禁忌等。 

    4.师友:拜师、满师仪式,敬师习惯、教师之地位、师生关系;择友标准、交友仪式、交谊深度、庆吊往来、交友禁忌等。

    5.宗族:姓氏、宗亲、宗谱、宗祠、族规、族制、族长、族产及宗族活动等。   

    6.行社:同行关系、行规、行话、行会及同行禁忌等;盟社及社章、社规、社员关系和活动情况等。 

    7.社群:社会互助、社交信用、社群契约及礼让、尊老携幼、抑强扶弱等社会公德、社群禁忌等。   

    8.礼制:社会等级及礼仪制度。   

    9.礼节:见面礼,如问好、握手、鞠躬、作揖、打千、拥抱等;馈赠礼,如折柳送别、以花为礼、赠书、赠言、赠贺卡、送匾、送锦旗等;待客礼,如客来敬茶、以酒为礼等;问候礼,如口信问候、上门问候、书信问候等;造访礼,事先预约、投刺、递名片等;以及礼俗禁忌等等。

   (二)社会组织   

    1.村社:村制、村落组织、村民构成、村规民约、公益事业等。

    2.行业组织:行会、戏班、诗社、文会等。

    3.宗教组织:进香会、观音会、诵经会等。

    4.江湖组织:帮会、拳社等。

    5.公益组织:救火会、保路会、施粥会、义葬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

    6.借贷组织:抬会、摇会、互助会等。

    7.文娱组织:舞狮会、什锦班、鼓会、高跷会、龙船会等。

    8.其他组织:护苗会、护林会、禁赌会等。

   (三)社会陋俗

    1.赌博:赌具、赌式、场所、赌资、赌徒心理及社会禁赌情况。 

    2.嫖娼:妓女来历、老鸨、王八与妓女关系、妓女接客习俗、妓家保护神;妓女从良情况等。   

    3.吸毒:鸦片、烟具、烟馆、社会对吸毒之看法等。

    4.斗殴:村际、族际之械斗、村民之好斗之风等。

    5.其它陋俗:如溺女婴、同性恋、处女初夜权、乞讨或偷盗为业等。

    四、调查成果

    此次调查结束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资料的回收整理,形成书面的民族志报告。调查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的的形式反馈给导师及学院。同时,总结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和其他同学交流田野调查经验。力求按时、按质完成本次田野调查任务。


第二篇: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时间: 20##年11月25日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 作者: 游俊,吴正彪 浏览次数: 441

摘要: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拟定了《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并在文中对此《大纲》的调查操作要求进行了说明,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  田野调查纲要  生态行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04BMZ032)。

作者简介:游俊(1958年——),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吴正彪(1966年——),男(苗族),贵州省三都县人,吉首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级硕士研究生,黔南州民族研究所副译审。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它以人类的社会行为及其生态后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去阐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所处生态的影响,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便进一步弄清人类社会与所处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从而找出对付生态环境蜕变的措施,在实践中去探求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很明显,生态人类学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末面对生态危机挑战的背景下,将文化人类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而资料搜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手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实践结合我们对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的理解提出了一个资料搜集的调查大纲,原则性地规定了从事生态人类学调查的对象、范围及其生态意义,准备按照这一大纲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八个点上展开系统的调查,以便验证我们对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实。为此,我们特通过本文将撰写拟定的调查大纲和相关说明予以公布,以供学术界共同参与到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中来,并对我们的调查大纲提出批评建议,使之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同为生态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本大纲的制定立足于以下理论假设:人类社会客观上存在着民族文化的分野,按照不同民族文化建构起来的社区在生态行为上必然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大致趋同的生态行为,肯定会对所处的生态系统构成一种持续性的社会作用力,这样的社会作用力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一些组成部分发生变异,其中就包括对生态系统有利的和不利的作用。如果这样的作用力处于相关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那么相关民族文化在运行过程中导致的生境变异仅仅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自然生态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社会与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社会和相关生态系统都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为此,生态人类学调查就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逐一证实当前哪些民族文化在其正常的运行中能够做到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这是我们所探求的理想的人地关系状况,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旦不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阻滞,还是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蜕变,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田野调查工作就是希望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搜集和归纳排比,更为深入地查明人地关系失衡的各种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治对策。

各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体系,它具有能组织其成员从事有计划的生物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在这种利用与维护的过程中,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必然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后的生态系统会因民族文化而异,并具有了该种民族文化的社会属性.这种经由民族文化引导,通过人为加工的方式,被赋予了社会属性的次生生态环境,就是该民族的生境。民族生境是人为社会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中介形式,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同的民族生境中获取生命物质和物质能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延续。因此,生态人类学调查的对象正是在各民族的生境中客观存在的生命物质和物质能的转化形式及转化规模.并将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所处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从中发现其间生命物质和生物能转化的差异.将上述调查结果与纯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便可发现其差异性.而未经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生态系统,则是数据分析的参照系.通过这些参照系,我们便可利用它去揭示民族生境中生物物种构成、各物种的生长规模以及各物种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是否已出现了多大的偏离,由此而高度地关注到民族生境中目前尚客观存在着哪些人力和自然力都难以恢复的自然生态环境创伤,这样的内容亦将成为我们展开生态维护的重点对象。

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样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体系,人类社会的作用力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会作出相应的反馈,而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创伤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自我恢复,一方面维护了自身的健康、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提供给人类继续使用。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也会在人类社会的干预下获得一系列新的适应能力,使自己不仅在自然状况下繁殖、繁衍种族,-也可以在人类的社区中生长繁殖,延续种族。此外,在人类的干预下,生态系统也可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与人类社会共存。总之,不同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利用和改造及其复杂,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干预,其反馈也是极其复杂的。这种两大复杂系统之间互为作用、互为反馈的偶合运动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过程,而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与延续。因此,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就是要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去揭示这种复杂的偶合互动关系。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各民族文化在这一偶合的互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能动地位。生态人类学的资料搜集,核心是人的生态行为。这种生态行为具体表现为众多的方面。比如,各民族选择利用哪些生物物种,如何利用这些生物物种,如何支持这些生物物种的种群规模扩大,以利于人类的利用。与此同时,又必然对不同生物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和价值评估。了解到这方面的内容和搜集到这方面的系统资料,将有助于归纳出相关民族的生态行为特点。一旦这样的归纳完成,相关民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就可以得到一个全局性的了解。我们正基于上述理解,总结出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必须查清的七个方面内容编制进调查大纲中。经过20##年暑假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区的田野调查,凭借所搜集到的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归纳相关民族生态行为的需要。

既然是偶合互动过程,那么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自然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如果按照同样的内容相互作用,这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民族文化社会作用力的变动,随着相关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姓,偶合互动双方的作用,反作用都会发生相关的变迁。由此,生态人类学的调查不仅需要满足共时态的资料搜集,而且还需要借助历史文献查对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利用哪些生物物种和如何利用这些生物物种,其查阅的对象和范围同时也要以本大纲为依据。凭借历史上记载的这些残存资料,再借助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要素整合分析办法,尽可能恢复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行为极其生态后果。对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生态行为进行排比,使我们有可能看到不同生态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生态后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探询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就将成为可能。通过我们在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所开展的“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研究”项目调查,可以进一步廓清各民族的资源利用变迁脉络,进而弄清他们在当前的资源利用的利弊得失。

人类的社会存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还会造成两大损害。其一是空间占位性损害;其二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性损害。第一类损害包括居民聚落的新建、公共工程设施的建筑,为了使用方便而实施的自然环境改性等等。这些人类社会的特有产物,一方面会占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会阻碍众多生物物种的正常活动,阻碍甚至切断相关生物传种或交配的渠道,扰乱生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切断某些生物之间的生物链等等,使相关生态系统受到暗伤。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搜集,生态学家已经作了详实精审的工作,考虑到这样的生态损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共性,因而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可以借用生态学家的调查结果,没有必要列入到常规的生态人类学调查内容中去,仅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对生态学家的工作作补充式的或追踪式的调查即可。

对于“三废”造成的污染性损害,生态学家、地理学家和化学家都作了大量的调查。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也无需作系统的资料搜集,本大纲自然也无需将之列入此项调查的内容,同时所需资料还可借用其他学科的成果。然而,不同民族在其传统知识中如何处理好“三废”问题,如何化“废”为“利”,并存的各民族间如何相互利用对方的生产生活废物,则是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必须搜集的资料。在此,本大纲已把这一调查内容列入到社会管理部分,在调查中若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均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资料搜集,这是由于其他学科的学者不可能替代我们完成此项调查任务。

从20##年起,我们将连续五年按此<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进行田野调查工作,现将此<大纲>及说明分述如下.

 Ⅱ《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

(一)生物资源可利用种类调查

此项调查需要详细开列相关动植物的生息背景、在当地的产量和平均使用量,需要准确记录相关动植物的汉语名、少数民族语言名、在可能情况下,还需要记录它的学名,如弄不清学名,则采摘相关动植物的标本,提供给生物学家进行分类鉴定.

一、当地使用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需在开列作物名称在当地共有哪些品种,各种品种的特性及在当地的种植时间、当地种植的规模和人均年消费量,若当地采集野生植物作粮食,对相关的野生植物要作详细的记录。

二、菜肴类动植物在当地有哪些

无论是家(养)栽培,还是野生的,都需要统计。统计要求除了粮食类所要的项目外,还需要对使用的季节、使用的部位以及烹调加工办法,特别是消除毒素和异味的加工办法。

三、作食物添加料的动植物在当地有哪些?包括香料、甜味料、调料、染色料、食物染色料、食物防腐剂、食品包装材料。记录要求与上述两项相同,但需详细记录种植和采收的季节及加工办法。

四﹑当地使用动植物及矿物资源作为燃料有哪些? 包括水力﹑风力和太阳能作燃料资源的有哪些?除了记录其民语和汉语名外,还要对其使用数量和规模进行详细了解.

(二)纤维类动植物当地有哪些,如何加工?

一、供作衣料的动植物有哪些?需要详细记录该种动植物的少数民族语名、汉语名及学名、记录它的栽培(饲养)及采集办法、纤维采自动植物的何种部位,如何加工析取纤维,详细记录加工工艺和纺织工艺,包括采收、析离纤维、漂白、纺渍等等。

二、供作造纸原料、包装材料、绳索材料的动植物种类有哪些,详细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民、汉语及学名),采用的部位及加工的办法,主要用途及其性能(质量)。

三、供作染料用的动植物有哪些,详细记录动植物名称,使用的部位和加工办法及主要的用途。注意此项调查应包括作色、材料、漂白用料、酶染料、浆染料、印染用料等等。

四、当地使用哪些动植物作清洁剂使用?除详细记录动植物种类部位还需说明用作哪些方面的清洁剂,如衣物、食具、身体、家具。此项调查可以包括各种涂料。

(三)当地种植或出产哪些批量入市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糖料、油料、涂料、香料、淀粉原料、嗜好品等等,详细记录相关动植物的名称(民、汉语及学名)、使用部位、产出规模,对土地及生态资料的占用情况,与其它生物资源的产出是否存在冲突与矛盾,当地生产上述产品有哪些特殊的技术和技能,这些产品在集市上的知名度如何,对当地经济收入的贡献比例有多大。

(四)生态资源管理(重点在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

1、地质、地貌、区位、土壤、坡度、海域、岩石特性。

2、气候特点:气温、湿度、气压、日照、积湿、年温差、降水、霜冻、气象灾害、气候常数的波动值。

3、当地植被类型。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牧场、村落、人为建筑。

4、森林的类型,各类型的优势物种,常见物种,珍稀物种。

5、水域生态。固定水域(河或湖)水生动植物物种构成,常见物种、优势物种、珍稀物种。

6、湿地生态。季节性沼泽地。湿地里的物种构成、常见物种,优势物种、珍稀物种。

7、草地生态(包括蔬林灌草、草地草甸、次生灌草)。

8、人为生态系统所占比例,稻田、旱地、宜林、牧区、果园、菜圃、渔场、猎场、村落及其它固定建筑。重点调查上述各类使用中其土地上的原生生态系统类属。

9、封禁地带的生态特征,封禁的生态类型(水域、森林),封禁期限及面积、封禁的程度、封禁的名义、封禁的操作规范,维护封禁的习惯法及风俗习惯(含神话传说、歌谣等)。

10、公用地,公共生态资源类属、面积、期限、使用程度、名义、控制使用的社会制度,改变公用系统的可能范围、操作程度、可改变的幅度。公用生态资源的产权,使用权的获取及使用范围。

(五)民族生境构成单元的互换及兼容机制

一、固定聚落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含村寨的永远固定、迁徙、扩大与缩小、构成内容的增加与缩小)。

1、农田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

2、牧场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

3、猎场的移定周期、稳定范围。

4、渔场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

5、林地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

6、其他的稳定周期、稳定范围。

二、民族生境构成范围的兼用机制

这里主要是指上述各项的兼用情况,如牧场与农田的兼用、猎场与林地的兼用等等。以表格列举。

(六)生态系统排序

(请将你认为最好的生态资源按如下细项排序:A—最好;B—次好;C—一般;D—次差;E—最差)

一、本社区内生态资源人为系统的分类排序

二、粮食作物排序

三、蔬菜使用情况排序

四、林木品种排序

五、建筑用材排序

六、宗教活动中崇拜的自然物及生物物种排序

七、用作香料的动植物资源排序

八、用作纺织的动植物纤维排序

九、供作制作生产工具的动植物排序

十、观赏性的植物排序

十一、观赏性的动物排序

十二、家禽排序

十三、水产动物排序

十四、狩猎的猎物排序

十五、采集的野生植物排序

十六、昆虫的利用排序

十七、水产植物排序

(七)人为生境中的使用

1、农田。翻耕的工具、时间、方式、操作规范、翻耕制度保证(时间的顺序);终耕的工具、时间、操作规范、制度保证;收割的工具、时间、方式、操作规范、制度保证;储藏的地点、工具、时间、期限、方式、操作规范、制度保证;作物物种构成(种类、种植物、规模、换茬、救荒类改种的特种植物等)。

2、林地。林地的整理(工具、时间、方式、操作规范、制度保证);育林(主要物种、定植方式、技术要领、生产组织、制度保证、林区物种配备、灾害性的防护措施);林地中耕(间伐、病虫防治、物种构成控制、防灾的制度保证);狩猎及采集兼容状况(林付产品的生产);主伐(工具、时间、劳动组织、计价的计量指标、伐卖方式、利益分配)。

3、畜牧。牧场结构(含冬夏牧场、中转场、水源、盐场);畜群构成(畜种、品种、性别、年龄);畜群规模(含畜群数量、载畜面积);草场的构成(各类别的植物构成、产草量、载畜能力、各类草场的使用期、草场维护措施、草场使用的制度保证);牧畜的繁殖与出栏(繁殖期、繁殖方式、畜群构成的配种办法、畜群结构控制);出栏(出栏的产品形成,含活畜及皮、毛、肉、乳、骨、角、血等);产品形成的时间、草场的管理与维护(产权、使用期限、更新与恢复、相关制度保证、草原灾害救治)。

4、渔场。水域的名称及范围、水域的类属(河?湖?深水?浅水?淡水?咸水);水湿;水质;水域的管护(产权、使用周期、休鱼、水域的利用与保持措施)。

 结合多年来的调查实践及20##年暑期我们在开展田野工作时对《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初次尝试,现将本大纲的相关要求说明如下:

(一)《大纲》中所列各项调查内容的次序基本上是按实际调查中需要遵循的先后次序排列.即先弄清当地各民族如何认识动植物物种入手,最后以弄清他们如何评估这些生物物种为结束.或者说,先了解相关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部分,最后才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领域调查,调查的先后次序并不表明资料的重要程度.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态行为, 《大纲》中所列的各个项目内容均具有同等价值,不可偏废.然而,由于研究课题的具体目标互有区别,因而在调查中需要根据每个课题的研究目标进行取舍.但在取舍中需要注意《大纲》所列的各项內容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 各项內容具有相互印证的作用.强化或弱化某部分的资料搜集,原则上不会影响调查的总体结论,但却会失落相互印证的机会,从而降低所获资料的可信程度.为此,在多人参与的调查活动中,可以按本《大纲》的内容进行分工,然后集中整理.

(二)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关数量﹑时间﹑空间定位等具体内容在操作时很难获得准确的数字,这是民族学调查中经常遇到的老问题,原因出在不同民族之间计量制度互有区别,再加上语言的障碍和人为的心理作用干扰,这是任何调查人员都会碰到的实际困难,因而不必苛求一次性计量的准确性,而是要通过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多次反复调查,将多次所获的资料求其平均数,就能有效消除调查中的数量误差.此外,计时定位﹑质量与数量﹑度量办法,各民族互有区别.调查时,不应当在一开始时就强行进行单位换算,那样做会造成更大的误差.应当等调查结束时,对被调查对象的计量制度有全面把握的前提下,才进行集中的一次性单位换算.

(三) 对加工工艺的调查,不能光凭被调查人的习俗和示范性操作.因为,很多关键性的操作细节,在没有参比系对照的情况下,简单得不值一提而被忽略掉.因而在资料搜集中调查人必须亲自观察和参与,以自己熟知的类似工艺为参比系,才能从中发现工艺的特殊技术环节.此外,工艺操作的背景至关重要.因为有不少特殊工艺只有在特定背景下才能显示其价值.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哪些背景因素与工艺有关联,单凭目击观察,很难作出准确判断.为此,调查中需要尽可能详细地反映工艺的操作背景.或者要求被调查人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操作,观察被调查人的反应,也可以间接地获知哪些背景条件与该种工艺的关系更为密切.

(四) 涉及到价值判断的调查内容,原则上应当以被调查人的下意识反应为依据,被调查人的申诉和改动均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这样的改动和申诉都参进了个人的有意识功利因素,不能代表该种文化的本来面目.为此,有关价值判断的调查,最好是将需要了解的问题混杂在其他简单的问题中,让被调查人全凭习惯作出判断,也可以采用做游戏的办法,让被调查人的真实想法自然流露.在整个调查中,调查人必须高度警惕,谨防自己的价值观干扰被调查人的思维.

(五) 有关自然环境的科学数据,自然最好是采用规范测量的结果,如果调查点有这样的数据资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实践调查中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由调查人带着科学仪器亲自测量,又要受到时间、空间和工作量的限制,也往往做不到.因而,通常的做法是以被调查对象的回忆为依据,间接地找出气候、地质、植被各因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变化的频率,在结合临近地区已有的科学测量数据加以参比,就可以获知当地自然背景的一般状况.

(六) 有关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调查,由于情况极其复杂,被调查人不可能作出清晰、全面的表述,因而资料搜集不能片面要求必须找到文本依据,而是以被调查人的实际活动为依据,再参考被调查人的反应去进行逻辑归纳.调查中,需要尽可能多的搜集实际材料,特别是要关注当事人对相关事件的反应,由调查者在掌握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作出归纳,切忌仅凭一两件事就作出结论,也不应当轻易听信被调查人的申辩.因为这样的申辩往往会参入大量的个人因素在其中,不能真实地反映文化的真实面目.在调查中,人类活动干预最少的封禁区或边远的原生生态状况,往往要用作民族生境偏离程度的比较对象.因而,对这些地带的生态状况需要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同时还需要注意客观存在的各种人为干扰,因为这些情况是校正调查误差的重要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们才能正确地判断所调查民族的生境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多大偏离,该种文化的生态行为对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利弊得失也才能从中归纳出来.

上述《大纲》及说明,只是提供调查的范畴,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具体的田野调查实践中仍需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这门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人类学的视野中,探索在与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条件下相适应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和新策略,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参考书目:

1.杨庭硕,罗康隆,潘盛之:《民族文化与生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贵阳.

2.(日本)田村三郎 著,王勤学 郑泰根 译:《地球环境的再生与重建   向恶劣环境的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年2月,北京.

3 刘国城 晁连成 张忠伦 叶平 著:《生物圈与人类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产5月,北京.

4.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著 ,许友民 许学征 译,林纪焘 审校;《生态扩张主义   欧洲900~1900年的生态扩张》.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沈阳.

5.杨庭硕 吕永锋 著:《人类的根基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云南大学出版社,20##年1月,昆明.     6.刘锋著:《民族调查通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贵阳

更多相关推荐:
“暑期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暑期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这么多年学来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运用在实践中,运用在探索中。可惜的是,一直都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了解这个…

田野调查报告。doc

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姓名刘金明黎康顺方钦合学号140908160222714090816022111409081602229年级大学一年级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院系服装系指导教师余彬惠州学院思政部制20xx年...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参观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30960409经济4班简伟健按照我们指导老师的安排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是到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以下是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

田野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矿区与牧区的矛盾冲突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争端王佳宁10033007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怎么去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然而隐藏在环境背后的其他社会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矛...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调查课题中国农村的婚嫁风俗习惯调查内容在中国农村举行婚礼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等需要讲究首先了解一下这些风俗进而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风俗的成因起源及其发展调查方式亲身参加一场农村的婚嫁仪式通过自己...

民俗学田野调查格式。

田野报告撰写准则一田野调查报告题目特定地点特定主题如当代乌鲁木齐回族节日习俗福建东山歌册调查南音与泉州民众生活云南大理白族火把节调查1调查地点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概述11地理区位民族人口组成12地方历史与文化传统1...

淳安县姜家镇郭村乡婚丧以及节日民俗田野调查报告

淳安县姜家镇郭村乡婚丧以及节日民俗田野调查报告摘要20xx年暑假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郭村乡7个下辖村进行了田野调查了解了当地特有的婚嫁丧葬以及节日民俗关键词郭村介绍调查过程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

闽南美食创业田野调查报告分析

报告小组柯珍瑜刘丽斌钟增红陈道文递交个人柯珍瑜一调查报告的目的及意义闽南文化是块宝闽南美食创业具有很可观的前景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闽南小吃的消费特点消费的产品价位服务情况食品安全等情况因此成立了美食调查小组进行相...

老北京豆汁儿制作技艺田野调查报告

老北京豆汁儿制作技艺田野调查报告14文物保护与鉴定本1赵慧颖梁湛瑶内容提要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

医疗卫生状况田野调查提纲

广西河池市罗城县仫佬族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提纲11民族学罗一调查主题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仫佬族医疗体系的变迁重点是通过了解罗城仫佬族医疗体系变迁的历史了解医疗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情况二当地的基本情况罗城仫佬族...

兴国县木偶戏田野调查报告

江西兴国木偶戏田野调查报告汪晓万汪继南江西上饶334001内容提要江西兴国是一个纯客家人的县其客家文化最为纯粹兴国的民间音乐和民间戏曲非常丰富特别是木偶戏很有特色为了对兴国木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进行了二次田...

田野调查(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