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语言学方法
张振江
第一节 准备工作
采用语言学方法进行人类学调查,涉及众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有一部分与人类学调查的其他部分的准备工作相同,有些则是语言学所特别需要的。本节主要讲述涉及到语言学的若干主要准备工作。
一、 语言学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准备
1.地方志文献中的人文、历史沿革、语言文献;
2.历史文献中的语言文献;
3.直接相关的语言学资料;
4.直接相关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5.类似领域的语言学资料、研究成果;
二、 语音器材准备
1.录音设备;
2.语音分析设备;
3.其他辅助设备;
三、 编制语言调查大纲
1.最主要的语言调查准备工作之一。
2.根据具体调查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大纲。在人类学调查中,这个大纲必须服从整个的人类学调查,而与单纯的语音学调查大纲可能不同。
3.但是,无论是何种目的调查大纲,都必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绪论。概述本次调查的基本目的、意义、方法、程序等等;
(2) 语音学方面;
(3) 语法学方面;
(4) 词汇学;
(5) 句子与长篇语料
细致地编写调查大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学诸目的。就人类学田野
调查中的语
1
言学研究来说,一般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料等方面尤其重要,因此,尤
其要周详。
四、 选择语言调查合作人
1.语言调查合作人很大程度上决定调查的成败;
2.对合作人的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
3.对合作人地方性知识的要求
4.对合作人身体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5.语言调查非常辛苦,必须尽可能地为合作人提供便利,掌握调查节奏,以达到最好的结果。
第二节 记音
一、记音
不论对语言学调查来说还是对人类学调查来说,记音都是最基础的工作。记音工作如果
不扎实甚至出现重大错误,将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二、人类学调查中常用的记音方法
许多人类学家并不是语言学家,掌握的记音手段可能多种多样,下面是常见的几种。
1。使用汉语拼音方案
优点是通行面广,缺点是适用面窄。它是基于普通话而设计的,通常也仅仅适合于普通话。因此,不能广泛用于精确记录其他语音系统。
2。使用具体语言或者方言的拼音方案
许多语言、方言另有专门的拼音方案,例如壮语、水语、汉族的粤方言等等。
一般来说,通行都受限制。
3。汉字拟音
这是很常见的方法。
原因:一方面与纪录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他记音手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实有关。
2
根本上说,熟练掌握国际音标的人非常稀少,因此,不能指望用国际音标记录的可以在广大的人群中通行。
这就决定了最终多数要用汉字拟音,尤其是某些特定的成份。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流传、为多数人掌握。例如:外国的名字都是有相应的汉字拟音形式,所以才可以流传开来。如果是国际音标形式,则必定不能。
但是,在调查中,不能强调使用这种方法。最根本的缺陷有二:
(1)。记音不准确。例如: “娼妓到啦”(change dollar)
《无师自通广州话》多此类。
(2)。容易望文生义。
4。使用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通用的、最准确、最方便的语音描写工具,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而在实际的调查的初始阶段,尤其要使用国际音标。
三、国际音标复习(略)
第三节 词语和语料分析
一、词语和语料分析分析的意义
对人类学中的语言学来说,记音是基础,而词汇学、语料等方面尤其重要。后二者常常是理解地方文化或者该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
二、词语的搜集和分析
1。词与语词
词。
语词。
2。需要强调的是,分析的一定要根据根据所得语词的语音形式,而不是该语词的汉字或者、方言、民族语言的书写形式,以避免错误。
例1:无锡、瑶族、婪
例2吧 酒吧、网吧
卡 贺卡、卡车
3。溯源。
3
通过语词溯源,常常可以:
(1)。发现得名之由,找出已经消失了的古代文化的痕迹。
这种工作非常多见。
(2)。由语言探寻文化接触。
例1:南方和东南亚诸民族语言的数词
民族固有词VS汉语借词
例2:讹误词源。
从语言学上说,讹误词源(或者称为俗词源)意义不大,但是,对于人类学来说,常常可以借此了解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某些重要方面。
4。语义网络与语义网络对比
(1)语义网络。
例:客家话中的“砍”,根据具体对象不同而使
用不同的词语。
(2)语义网络对比
例:普通话和广州话
“肥”
“饮”
三、语料分析(会话分析,CA)
1。人类学所得的语料;会话。
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访谈,而通过访谈可以获得各种语料,例如故事、问答、长篇语料等等。这些常常统称为访谈资料。
对访谈资料,人类学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种分析、处理方法,这在教学中已经多有讲授。
把访谈资料看成是一种会话,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是一种较新、而且极为有用的方法,所得结果常常是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
2.会话材料。
(1)。收录技巧。
(2)。转写。
3。会话结构
4
(1)。话轮。
(2)。话轮交接。
(3)。会话的开头。
(4)。会话的结尾。
4。会话分析
(1)。话轮构成因素。
(2)。话轮分配因素。
(3)。纠偏。
(4)。有序结构
5。通过会话分析社会结构、权力意识、地方性知识。 例1:Duranti, “From grammar to politics”. 例2:Geertz, “After the fact”.
5
第二篇: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思考
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思考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田野调查最早使用于人类学研究, 并随人类学研究的深入, 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地位和价值逐渐显现。它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 也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只有进行了充分完备的田野调查,才能真正了解他者文化,才能完成人类学课题的研究。主要介绍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阶段要点及注意事项,给大家的田野调查工作提供借鉴。 现实中教育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应该进一步融合好经验论研究方式与唯理论研究方式, 同时教育人类学研究者在关注领域上应该处理好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才能凸显田野调查对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作用。人们认为田野训练造就了真正的人类学家,真正的人类学只是都来自于田野调查,决定某项研究是否属于人类学范畴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就是看研究者做了多少调查。
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人类学,人类学是以叙事书写为特征的一个学科,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田野研究途径是人类学研究者个人自觉的实践、理解与反思的结合,不可复制,更不能复印。其具体研究方法不是一套可以传授的操作程序,不限于一个场所,一段时间,一种职业。
民族学传入中国后, 中国的人类学者运用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思想, 即“把整体内的各个部分视为有意义、有功能、有目的的元素。人类诸文化的各种习俗、制度、行为、活动, 都是服务于整体的, 有功能的事项, 而不是割裂的、残缺的遗存。”功能主义者认为: 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并非是求索“野蛮人”的文化丧失其现实存在理由的过程, 而是为这些文化形态存在与当今世界的合理性提供解释。文化无所谓“先进”与“落后”之别, 文化的意义正在于它所作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工具而存在的理由。所有的文化形态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不同的人群对于生存、社会团结和尊严的需要。功能主义人类学家研究一个特定的社会, 是研究它的全部社会生活,专注于这个现实的民族志社区中的各种制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 他们的理论工作就是把资料组织成理论假设, 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田野调查去验证。马林诺斯基指出田野调查应尊重整体论原则, 他主张田野调查不能只是猎奇, 或仅仅研究某一个方面, 而是对整个部落文化的所有方面都给予研究。
中国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在学科发展不成熟、物质条件有限、专业研究队伍不完整的历史背景下, 田野调查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为今天 1
从事民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在与以往社会极为不同的今天, 我们的田野工作似乎缺少了更多的成功, 而向50 年代那种详实完整的田野调查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在新世纪, 回顾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并积极反思, 有助于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完善以及学科的建设。
回顾历史,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丰富多彩,上个实际二三十年代,民族学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之后, 在介绍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的同时, 田野工作也逐步开展,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四十年代,受中国抗日战争和时间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学研究在困境中继续发展,但在田野调查方面仍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五十年代初期,中央政府先后组织并派出多个民族访问团, 初步接触了民族识别问题。民族识别工作一直延续到1979 年, 识别出中国的第55 个少数民族, 才基本结束。八十年代后, 中国的民族学得到恢复, 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以及民族学意,此时,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回顾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 我们应给予高度的肯定, 因为正是这些丰富的调查实践和成果促成了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而且许多成果成为今天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具有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潜,哲学原理表明,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即使民族人类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这段田野调查的历史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反思的。
首先,调查人员是否接受过严格的田野调查方法训练, 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项成功的田野调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具有遵循学科基本原则的田野调查过程, 二是完成全面记述田野调查内容并具有理论创新的民族志论著。只有遵循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才能获取深入、丰富、细致的民族志资料, 为理论的升华提供基础。
其次,田野调查需要多种理论的指导, 单一的民族理论指导思想, 容易导致调查内容的单一,要想取得田野调查的成功, 不仅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还要有丰富的理论, 只有带着多种理论进入田野, 才能在调查中对民族文化现象作出全面、客观的观察、描述和分析, 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民族志著作, 也才能在理论与方法上作出反思。
最重要的是,历史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在田野调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可谓曲折、坎坷。中国民族学从无到有, 从资产阶级学科到重新恢复, 再到今天的冷清和新的繁荣。虽然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是极为不顺的, 但是这一学科在中国始终得以成立, 并日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