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报告就业或失业水平与结构分析

时间:2024.4.21

宏观经济学报告就业或失业水平与结构分析

小组研究报告(课程论文)

选题名称:就业或失业水平与结构分析 小组成员:韩林凤 201105070303 何鑫乐 201105070306 骆虹希 201105070302 叶奕庆 201108330118 叶润昊 201105070326 楼守阳 201105070229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20xx年12月21日

目 录

一.就业结构的概念 ............................................................................................................... 3

二.我国现今就业水平及就业结构形势分析 ....................................................................... 3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 ........................................................................................................... 3

中国就业结构分析 ........................................................................................................... 4

三.农村劳动力迁移问题 ....................................................................................................... 5

劳动力转移引发的问题 ................................................................................................... 5

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5

四.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 ................................................................................... 6

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 6

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平衡 ....................................................................................... 6

产业结构调整中就业结构调整滞后 ............................................................................... 6

五.我国政府对就业问题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7

参考文献 ................................................................................................................................... 8

【摘要】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劳动力迁移等方面分析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

【关键词】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劳动力迁移

一.就业结构的概念

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配置结构,通常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 [1]

二.我国现今就业水平及就业结构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

1.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

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xx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xx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2.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xx年的8.7%下降到20xx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 20xx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xx年增加了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3.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

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xx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

中国就业结构分析

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xx年底,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35507万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27311.5万人,,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8195.4万人。同期统计年鉴公布,20xx年底共有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其中就业人口77480万人。在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0654万人。用总的就业人口减掉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仍有11319万人在统计之外。

大致来看,中国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40%,在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仅占35%,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从业占11%,统计之外的就业占15%。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就业质量仍然偏低。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40%,但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仅占11.3%(20xx年数据)。相对于产值来说,务农劳动力太多,这个结构性错配是导致农民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统计年鉴是按照人来计算务农比例的,但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尤其是种植业)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统计年鉴上农业就业存在54.5%的高估。按此推算,30654万人中约有10820万人是富余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14%。

至于在普查统计之外的15%的就业人口,绝大多数应该是没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或自雇佣者,他们的就业质量也并不高,虽然其中可能有少数收入还过得去,但却难以享受任何福利和保障。

普查统计之外的就业和农业富余人口两者加起来有2.2亿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9%,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是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被正规单位甚至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排斥在外的劳动力。如果各地政府能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企业愿意改变某些歧视性的用

人政策,放松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这2.2亿劳动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愿意在单位从业的,相对于2.7亿的现有单位从业人员来说,2.2亿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规模。 事实上,将两次经济普查中的从业人员数据相比,全国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增长十分迅速, 20xx年比20xx年增长31.9%,其中第二产业增长24.7%;第三产业增长39.5%。可以推断,近四年来,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又进一步增长了,但应该还有过亿的人希望进行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

三.农村劳动力迁移问题

劳动力转移引发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形成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其不同于城市市民又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特殊身份,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主要是妇女和老年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的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单向流出,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差距。

第二,转移劳动力利益难保障。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还不完全适应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存在就业不充分、收入不稳定情况。

第三,子女教育存在缺陷。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下了未成年的子女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很难保证正常的家庭教育。

第四,农村养老面临难题。随着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很多老人独立生活。年老多病的老年人生活无人照顾,而农村养老院容量十分有限,根本无能力接纳这些有子女的老年人。

第五,加大城市社会管理难度。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工作生活都不稳定,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加大了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

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城乡之间的预期收入差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显然在此表明着一个劳动力不能同时既获得农业收入又获得在外打工的收入,这与西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背景

和西方的家庭文化有着很大关系,西方农村家庭的其他劳动力不会将自己的收入和子女的收入绑定在一起或者代替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因为子女成年后,他们几乎总是习惯是分开居住,各自谋生。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使得家庭中的其他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子女进行农业劳动,即家庭中的其他劳动力代替主要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获得的农业收入为家庭共同所有,在此意味着,即使主要劳动力不从事农业活动或仅在特定时期如农作物收割时期劳动,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农业收入;这样,被释放出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其他劳动力在家务农获得经营性收入,使得这两项收入共同构成了农村家庭主要收入。只有这种情况才能较好的解释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现状。

四.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

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下岗分流,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加上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所有制结构调整相对于需求而言, 过高的劳动力供给以及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就业总量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小。可以预测, 在未来科技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 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会慢于经济的增长, 劳动力需求不会有大的增加, 而我国的劳动力总量仍呈持续增加之势。因此, 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改变, 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平衡

人力资源的发展面临着两项基本任务: 一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 二是努力改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属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后者属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者不可偏废[2]。从发展的眼光看, 开发和利用不平衡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不相适应, 必然影响到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当前一定程度的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 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错位, 就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平衡的集中体现。 产业结构调整中就业结构调整滞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变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又需要时间来完成, 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不同步。劳动力又属于综合素质需要时间积累和具有消费能力的特殊群体, 在劳动力市场配置过程中具有理性预期的选择。作为就业结构调整主要途径的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充分, 这也是造成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其结果会造成用工不足或用工不当, 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

五.我国政府对就业问题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1.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督检查,抓好各项政策特别是就业专项资金、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二是及时研究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操作难点,调整完善扶持政策的享受范围、享受标准等,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2.进一步深入挖掘就业岗位。

把发展非正规组织就业摆到突出位置,继续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依托活动平台,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腾出岗位,积极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3.加快形成覆盖全市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

以形成覆盖全市、体系健全、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为目标。市区继续拓展、规范就业信息四级网络服务领域,调整、完善市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中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市场格局。萧山、余杭区及五县(市)加强人力资源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

4.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基础建设。

一是要加快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二是指导技校、职业学校积极适应市场,加大投入,增强技术培训能力,扩大培训量。三是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培训中心、技校和职业学校、社会力量“三位一体”,并与就业形势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

5.推广开展失业人员动态管理。

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失业登记和档案管理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手段,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为支撑,

实时掌握失业人员动态状况,有进有出、及时增减的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掌握失业人员的“底数”,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1 [1]朱万俊,葛培波,余恩海.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社,1994.103,201.

[2]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扩大就业途径研究[M].1999.10.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 关于就业问题分析


宏观经济学

摘要 关键词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教育投入的回报的开端。在第一时间内将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发展动力,其首要问题也是要解决就业问题。但有这样一份数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xx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xx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比20xx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份统计数据无疑向我们表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就业问题将在社会问题中日益突出,因此我整理了一些信息,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第一部分:我国的社会因素

巨大的人口“自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 人口总量大,劳动参与率高而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由于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人口总量压力持续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就被凸显出来。前些年的大规模产业工人下岗再就业现象,现在的民工荒、技工荒、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等突出问题盖缘于此。

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虽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并且正在进行纷繁复杂却毫无既有经验可循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这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在就业上,形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并表现在产业就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等几个方面。 

我国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很不合理。一边是技术性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的极度短缺,一边是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失衡的现状一目了然。

就业问题面临全球化挑战。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此时,企业的竞争已不仅是国内的竞争而是全球竞争,这使得劳动力的竞争也成为了全球竞争。已经融入世界的中国,其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第二部分原因 教育制度。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文理分化严重,专业设置过密,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单一;教育经费不足且分配不公平;教育中人文教育流失,且民族优秀文化,人文素质整体下降。

第三部分原因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预期收入与社会现实中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难以匹配的困难;大多数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不愿到欠发达的地区工作。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因素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改革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因此我觉得社会部分问题的改革解决空间不大,我们应该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育上,因为教育是培育人才的过程,具有其弹性的空间。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可以比喻为人才塑造的模型,因而来改变模型,使其适应如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不是缓解就业问题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同时我也认为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和我们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因素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教育的方向和文化的背景可以决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我觉得教育的改革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是

问题缓解的捷径。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就业问题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就好了

因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是成负相关,而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消费收缩,造成CPI与PPI齐降,因此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为负(中国的CPI的也不高,PPI就更是负得厉害),因此在负通胀率的情况下,失业率自然会上涨

因此要解决失业率高企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动消费,使ppi和cpi都上涨,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负相关,所以当通货膨胀起来的时候,失业率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

当前国内的政策就是遵循这理论进行,国家不断投资,不断刺激消费,就是为了拉高ppi,刺激cpi上扬,为的就是解决现在高企的失业率。但是如果国家控制不高,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话,就会造成民生问题,所以如何平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就要看国家的功力了。

PS:如果说现在通货膨胀高,请不要扯到房地产,除了房地产,其他的价还是很低的,特别是如电器等的消费品,只有这些消费品的价格真的起来了,失业率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

更多相关推荐: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一国内宏观经济分析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国内经济下行概率较大利率上行成为最大风险此轮中国经济调整没有经历完全出清产能过剩与房地产泡沫化成为复苏的绊脚石下半年下行风险增大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年内进一步刺激经济的...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调查报告

央行发布宏观经济分析报告通胀预期有所显现提要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认为20xx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

20xx年到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xx年到20xx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xx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

宏观经济分析及行业分析报告

上半年宏观经济及行业分析报告编者按20xx年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暴涨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及煤炭等上游原料价格不断走高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为此央行实行信贷管制通过提高存款...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

安徽财经大学证券实验室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开课系部金融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xx年4月5日

宏观经济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注1指导教师和学生成绩一栏由指导教师填写其它栏目内容均由学生填写2实验项目名称要与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相对应2附一四实验指南一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对影响宏观经济...

德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小组长王新晴小组成员谢孟倪姜梦婕邓徐斌王立群汪健一宏观经济的基本目标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稳定物价4国际收支5公平问题6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二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德国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

20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20xx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

20xx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背景资料分析

20xx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20xx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尽管各国都认识...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分析一国际经济分析丛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出现剧烈波动属小概率事件1从有利条件方面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

20xx年11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xx年11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概述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迹象显著增强伴随着的软着陆的确立海外资本有回归的趋势表现为外汇占款的恢复增长而在此背景下货币宽松的窗口也逐渐缩小逆回购继续成为央行平衡...

20xx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xx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新浪财经讯20xx年9月22日周六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多重目标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与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