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24.5.8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我们自开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题以来,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一年来,我们的课题组以满腔的热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课题实验研究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扎实地向前探索,在为学生终生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也得到相应提高,呈现课题的双赢局面,现将课题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轼也曾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为此提出这一研究课题。

2.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朗读”是指运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把文章的思

想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的读书活动,是阅读、思维、想象、口诵能力的综合体现。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3、课题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使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1)、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到渠成,从而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3)、不但让学生能听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听出文章的重点、中心,而且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来,并说得清楚、明白,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4)、让学生在无形中积淀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积累词汇,进而提高习作能力。

5)、通过研究,掌握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形成可形性的研究方案,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1、加强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光碟,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第三,

教师从网络中或刊物上搜集相关资料,自学或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从而使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于是,我们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了《课题研究方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及其朗读水平,分低、中、高三组有层次、有梯度地制定了研究实施方案,带领本组教师积极的、创造性的开展研究活动。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归纳梳理出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学生朗读的面窄,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3、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一年多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事先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和专题发言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一年来,我们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困惑,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教育故事,举办朗诵,演讲赛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首先,保证读书时间。要求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

其次,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第三,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第四,精选练点,锤锤有声。要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经集体讨论研究,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第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

4、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个人演讲赛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集体朗诵赛,通过朗读竞赛,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上学期,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

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并要求师生共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同时,三至六年级教室黑板均开辟了“日积月累”栏目,每天更换内容。一年多来,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为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的初步成效

1、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

2、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3、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5、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6、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学生朗读方式多样化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也逐日形成。广泛地开展朗读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

1、存在的问题:

(1)、由于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教师朗读教学水平的检测还缺乏更科学更有效的评判手段,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仍有少数教师图省事,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繁琐的分析,怀疑学生能在读中感悟,“一言堂”课型舍不得丢弃。

(2)、班级授课制对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带来禁锢,班级人多,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对学生个性化朗读展示在时间上有一定限制,教师对学生个别技巧指导也带来一定的环境制约。

(3)、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势必会影响到老师的研

究积极性和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极性。这些因素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管理难度。

(4)、将教学实践中的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上升至理论层面还做得不够。

2、下一步研究计划

(1)、加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力度,使研究工作务实、有效、高效。

(2)、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有力度。

(3)、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提炼与实践,进一步构建更有效课堂朗读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熟读成诵 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 1

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教师的范读,能激起学生的欲望。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如在范读《倔强的小红军》时,我启发学生注意,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激情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好几个女生的脸上挂着泪珠,同学们都涌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读完后,一位学生说:“老师读的很有感情,读课文的感情也与我们不一样。我课前预习,读?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这一段怎么也抓不住感情,现在听老师读 2

完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读了,”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让学生理解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全诗通读完后,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我没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画面 3

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也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教学中,通过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一个苹果 >>,我准备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 这么一个诱人的苹果在口渴或饥饿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吃掉,假如你是一名战士,拿到这个苹果你会怎么做?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许多孩子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五、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 4

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六、挖掘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

良好的课堂气氛仅仅是激发学生朗读愿望的外在条件,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有情想表”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如《黑孩子罗伯特》一文,课文讲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买一架飞机而辛苦的攒钱,当他终于攒够了钱,当得知以前经常奚落他的白人孩子丽莎得病以后,把钱捐给了丽莎。我首先让孩子进入情境,假如你是罗伯特经常受到白人的歧视。你会怎么想?当得知丽莎生了你会怎么做?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感受后,我又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来朗读,如“丽莎她会死吗?呃!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不能死,决不能死!”“罗伯特冲出了教室,他害怕自己会后悔、、、、、。”抓住这些重点字词朗读,孩子们读得那么的伤心,孤单,无奈,有几个孩子还哭了。此时,他们不知不觉自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七、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 5

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八、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训练朗读技巧 。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6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7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案设计、使用及评价》中期评估报告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昆明市第三十四中学校级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立项编号课题名称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所属学科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罗心灵填表日期20xx年8月12日昆明市第三十四中学教科室一中期评估报告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的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怎...

如何撰写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研究报告教育科研课题的中期评估阶段研究报告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向教育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英语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英语课题中期评估报告《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单词直拼策略的研究》执笔人李梅金坛市城西小学英语组承担《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单词直拼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汇报如下。一、课题研…

课题中期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立项编号ZY100007课题名称县城初中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课题类别C一般课题所属学科G德育课题负责人杨明焘负责人所在单位砚山县民族中学填表日期20xx年4月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中学语文评价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中学语文评价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中学语文评价研究”是新安县石井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于20xx年x月申报并被立项的课题。该课题被立项后,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我校课题组立即举行开题报告会,确定了…

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阿瓦提县四中小学部课题组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并以文载道在习作教学中求创新求发展使兴趣与能力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互补自20xx年...

参考资料三:项目组中期评估报告编写指导

参考资料三项目组中期评估报告编写指导安全社区创建要求申请单位必须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并要求每年提交一份中期评估报告我街道自20xx年12月开展安全社区建设20xx年和20xx年需提交两份中期报告中期...

中期评估报告

20xx年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工贸城市建设为主线紧扣海西建设大局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目标的实施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的形势下努力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并以文载道在习作教学中求创新求发展使兴趣与能力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互补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研究报告(沈静)

课题阶段性研究中期报告初中文言文教学高效预习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沈静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目前语文课改教学实践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不少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