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车、电动车及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范文

时间:2024.4.21

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一份《助力车 电动车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

2、建设单位:吉林万鑫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王旭。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地址: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大红土村。该地区交通便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良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周边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配套完善,不存在压覆矿床和文物、影响防洪和排涝、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不利影响。

1.1.2建设单位概况

吉林万鑫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吉林市的重点招商引资和无锡市动车行业转移情况下,根据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及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于20##年在吉林市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部设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电动车生产经营企业横向联合,组建规模化企业(集团)。公司编制配套标准的七个职能部门,现有员工5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70余人,中高级技师30余人,高级工程师2名。公司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为战略指导思想,移师东北,实施本项目。

1.1.3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及品牌优势,生产组装电动车、助力车、电动轿车、电动大巴及配套组件等系类产品。年产电动车55万辆、电动助力车30万辆、电动轿车及电动大巴各五千辆、发动机50万台、轮彀120万套、电机80万台、电池15万套及电动车综合交易市场。

1、土建工程

项目拟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合1000亩),建筑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公司总部大楼、新产品研发大楼、仓储库群、职工宿舍楼等。

2、设备工程

本项目需购置生产线、电动车总装生产线等设备。

3、配套工程

本项目配套工程包括道路及场地硬化、绿化工程、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

1.1.4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项目建设工期20个月。

1.1.5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估算

项目一期投资总额6.7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工程费2.5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

项目二期投资总额18-20亿人民币,用于扩大电动轿车及电动大巴生产能力,从普通到高档。

项目三期投资总额25-30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动车交易市场、职工生活区、职工休闲娱乐广场、温泉休闲度假疗养部落等。

2、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解决。

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3、《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吉林市高新区“十二五”规划》;

5、《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2.2研究范围

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市场预测及分析、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工艺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方案、环保及节能、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招标投标方案、财务评价、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方案,供投资主体与审批部门作投资决策参考。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二期)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吉林高新区)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于1992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由江南新建区(12.08平方公里)和江北精细化工试验区(3平方公里)组成。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吉林高新区已发展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务管理有序的科技新城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誉为松花江畔的“东北明珠”。

吉林高新区水电丰足充沛,交通便捷畅达,智力资源雄厚,产业工人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产业发达,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五大产业园区为主导的经济框架体系。依托国家级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太阳能光电池、飞利浦半导体等一批高科技项目正彰显出经济实力、创业活力、发展潜力。坐落在高新区内的吉林市汽车工业园区,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轨道,是吉林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林高新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尤其是20##年以来,开展了“四个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即转变发展方式,使工作重心向科技立区和工业兴区转变;转变经营方式,适度负债,变滚动开发为集约成片开发;转变招商方式,变市内招商、坐等引资为运作招商集团、借助外力招商引资;转变管理方式,靠制度和机制用人,依法管理社会事务。通过大讨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撑环境,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项目进区高潮。

吉林市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经济总量翻两番为目标,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做大汽车产业,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做精电子信息产业、做特新材料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做好商住生活区建设,培育、扩张、集聚主导和特色产业,快速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正在逐步成为和谐的高新区、创新型高新区、全国一流的高新区,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1.2电动车生产背景

1、电动自行车产品已成为城市普通市民出行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捷、方便的出行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从电动自行车来看,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既有人力骑行功能,又省力便捷,特别适宜因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较远或公交不发达地区普通百姓的交通要求。据英国的一项调查,不同的行程距离,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趋向也不同。行程1千米以内,76%的人选择步行,24%的人选择自行车;行程4千米距离,步行者为5%,骑车者为23%,其他72%选择乘车;行程6.5千米则几乎没有人步行上下班,骑车者减少为18%;如行程为12千米,骑车的几乎没有,100%的人都是乘车。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适于10千米左右的交通。同时,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年平均使用费用只有摩托车的20%、燃油助力车的25%,能耗是摩托车的10%,比私家车更是大大的便宜,实惠之至。因此,电动自行车产品是公共交通的最好补充工具。

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I7761-1999)对产品的安全性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除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千米外,对制动性能、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安全装置、电器部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按标准执行,电动自行车产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可以确保安全。

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上路行驶的实践也证明其行驶是安全的。通过分析造成电动自行车产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醉酒驾车、突然猛拐、逆向行驶、抢道行驶等违章行为造成的,而不是车子本身安全性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速只比自行车速度快3~4千米。增加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数量会相应减少自行车的数量,而不会猛增道路上的非机动车总量。同时,据国外资料介绍,不同交通方式或交通工具在运行中人均占用道路面积的情况是(单位:平方米/人):轿车为30;摩托车为18;微型公交车为4.5;地铁为2.5~5.05;自行车为8;轿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的4倍,而电动自行车产品占用道路面积与自行车大体相仿。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数量增加,只会加快交通路口的通行量,而不会增加交通堵塞。因而可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的现状。

2、电动汽车得到国家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

与电动自行车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1991年电动汽车研发被列入“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电动汽车被列为“九五”及跨世纪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年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列为“十五”科技工作重大项目;20##年启动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年1月,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出“三年内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的目标。20##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2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分别达到5万元和6万元。
    随着示范运行的持续深入,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了争取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以及“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的诱人订单,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地组建产业联盟(见表1),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池、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更是高调进入,快速推进充电站设施建设,并争取以各自企业内部的充电站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甚至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油企业都提出了充电站建设计划。

3、电动车产品是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可谓是“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汽车、摩托车及燃油助力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如何给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电动车辆具有环保、低能耗,不产生空气污染。因此,在我国发展电动车辆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4、从中国的能源结构、传统汽车技术劣势及资源优势等方面看,中国应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为此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做好示范工程,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及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电动车的商业化。发展电动车产品产业符合我国国情,是国家支持的产业

发展电动车产品有益于创造绿色人居环境,有益于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多层次需求,有益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符合我国国情。

中国科技部电动车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组长万钢说:“在今后三年中,将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研发成果产业化”。浙江大学电动车室陈立铭教授也断言:“电动车首先有可能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前几年,电动自行车产品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求快”的心理,而擅自提高设计车速,这给同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其他自行车平添许多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所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封杀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政策,已经影响到了电动自行车产品产业的发展前景。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自行车行业协会和车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发展方向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引导工作,使电动自行车产品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具有示范作用的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解禁”上牌政策出台,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解除了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封杀”。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产品可以以非机动车身份名正言顺地合法上路。这将意味着各地有关政府部门也有法可依,将全面放开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上路限制。目前,国家也正在制订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支持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电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推动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吉林高新区现已形成以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支柱的产业格局。精细化工产业:在原“吉林三大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造、扩建,已建设成以煤化工为主的国有大型化工生产基地。80年代初,年原油加工量250万吨炼油装置和年产11.5万吨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建成投产,使吉化发展成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两条原料路线并举的特大型国有企业。90年代,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建成投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建设100万吨/年延迟焦化、7万吨/年苯胺等一系列重点技改项目和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为标志,开始了吉化发展史上的新创业。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轻型车为主的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汽车销售、维修、美容等汽车增值服务配套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吉林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正在成为我市信息产业的支撑力量,拥有一批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部分优势特色产品, 整个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吉林高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占吉林市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规模以上的企业达9户,其中有5户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本项目建设正是着眼于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它顺时而生,顺势而发。

2.2.2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工业是吉林高新开发区乃至整个吉林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动力心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吉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崛起和振兴。本项目的建设,将强化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工业发展,使之成为城市亮点、工业亮点,拉动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其理由很简单:一可形成工业企业的“发动机”,拉动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工业企业的领头军;二可形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心脏”,拉动城乡建筑业、建材业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之纳入工业产业发展体系;三可形成第三产业的“催化剂”,催生交通运输、物资流通、商业贸易、邮政电信、文化娱乐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跟踪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四可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城镇建设的又一道风景线。总之,本项目的建设,将打造吉林的核心竞争力,建成吉林的工业文明基地,事关全局,令人关注。

2.2.3项目建设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从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上看,在新农村建设我 国城镇化较慢的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而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打工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出行里程明显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合在农村地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首先,公交车、汽 车不可能成为其选项,客观条件和经济实力不具备实现这一7点。其次,摩托车,主要是由于油价越来越高,农民在消费时总是精打细算,从经济性上讲,购买电动车更省钱。加之燃油摩托车还存在污染和环保问题,与社会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违,也是国家所不提倡的。最后,传统的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个选项,但由于他的骑行速度慢,平均不足15 公里/小时,耗费体力,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增长而有效的实现它的交通代步功能。最后,电动自行车,显然从经济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充电经济,骑行省力,速度做够快,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农民的交通代步需求。而从节能环保的层面上讲,提倡骑行电动自行车,也是与我国的能源战略相吻合的。

2、从非农产业向城镇化化聚集上看,电动车作为 一种农村劳动力很好的代步工具,这就使得他们从原来的居 住地脱离开来,大幅的增加了日常工作活动半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从事各种各样以前没有机会从事的工作,如在城镇上进行第三产业服务,有更高的经济 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接触新事物。众多的农村人员都会都工种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而选择的标准自然会以上 述的三更为主要标准,这就会不断的聚集农村劳力在城镇从事各式各样不同的产业,完成非农产业向城镇化的不断聚集。

3、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上看,电动车,作为一个有效的农村消费者代步交通工具,让农村劳力较大程度的摆脱了小范围地域的束缚,他们可以逐步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从解脱出来,在更大的范围区域寻找工作,过上城市居民般早八晚五的钟点式上下班生活,从而最终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市场分析

3.1.1市场起步阶段

我国电动车在20世纪九十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更形成了江苏锡山、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这些企业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游览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等。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动车产业迅速增长,从弱逐渐到强,在中国众多的产业中独树一帜。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主要是由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组成,前两类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电动汽车项目实施以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在20##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计划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在各种激励政策的鼓舞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发展电动车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世界最庞大的客运交通市场,因此也具有世界最庞大的电动观光车、电动小轿车市场,这为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特殊的市场有利条件。

另外,大力发展电动车是从根本上缓解乃至消除中国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中国的石油消费中,交通运输业用油增长最为迅速。而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五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动车,将有助于摆脱对液体燃料的依赖,从而改变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能源角度看,未来电动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开发将关系到众多工业的兴衰,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电动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1.2市场成长阶段

电动车以清洁环保、轻便美观等特点而在21世纪这一清洁能源及轻便交通的时代大行其道。虽然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电动车产业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市场处于成长期。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在上个世纪经过两次起落,现已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年产量为5.4万辆,1999年为14万辆,20##年为29万辆,到20##年已经超过58万辆。可以说,电动自行车已经进入了成长期。

3.1.3市场前景广阔

从全球市场上看日本雅马哈、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纷纷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且日益扩大生产规模;德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等国闻名的自行车厂商和公司,也不断加入电动自行车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介绍,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在过去6年中,从3.6万辆剧增到50万辆。在我国,电动自行车也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

3.1.4没有英雄的市场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厂家和电动、蓄电池等相关配件生产厂家已达120多家,涉及15个省市。进入实际生产的近50家,取得一定销售业绩的约在20家左右。以“小羚羊”、“大陆鸽”、“千鹤”、“依莱达”、“倍特”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逐步占领市场。在地方市场如深圳有“飞豹”,长沙有“电子马”、“陆鹰”、“大陆鸽”、“健力豹”等几个品牌。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上述稍微强势一点的品牌,但综观整个市场,由于进入市场的壁垒很低,各地“禁摩令”的推动,市场上正规军与手工作坊皆大行其道,因此,市场上诸侯混战到也一时相安无事,但雨打风吹中无觅孙仲谋处。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自行车大国,目前自行车拥有量为4亿多辆,如把10%的自行车换成电动车,就需4000万辆电动车,以每辆均价2000元计算,就是80个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其产量很低,根据相关资料统计,112家企业总产量58.7万辆,超过万辆的企业有19家,仅占7%。市场发展趋势:由于欧美汽车业比较发达和中国的传统国情,因此,电动自行车市场在亚洲,亚洲市场在中国,在中等城市、中小城市。

3.2市场预测

基于电池技术的成熟程度,国内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以及国外新能源车的发展路径,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设想,希望道20##年,全国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100万辆,国内市场将以十几倍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 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年产量约为1.3亿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销售收入508.4亿元,利润总额 13.8亿元,利税总额21.7亿元,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体系日趋完备。国内各种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供应充足,原材料加工成形、整车生产涂装、各类各档次零部件的专业加工制造及配套齐备,已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开发基本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企业生产中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比例不断提高。

作为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电动自行车市场正在吸引半导体厂商的注意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需求调查,有高达76%的市民有将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太危险路段又禁驶,而电动自行车是最适合他们的产品。由于电动车轻便,速度适中,安全价廉,无噪音尾气污染,可大大提高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效率,非常适合城市内单人短程出行,具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商品化以来,发展迅速、市场广阔。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产销量达到2500万台,社会保有量已超过1.2亿辆。20##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域交通便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良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周边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配套完善,不存在压覆矿床和文物、影响防洪和排涝、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不利影响。

4.2建设条件

4.2.1区位交通条件良好

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在中国内地最适合开工厂的城市排行榜中,把吉林市列为榜首,其中,很大因素是吉林市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吉林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东北中部,东至朝鲜、俄罗斯边境,南至沈阳,西至长春,北至哈尔滨,均在500公里路程之内,是吉林省的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备,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东北具有相当辐射力的城市之一。

吉林市是东北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贯穿东西南北,境内铁路密度达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多。长图线、吉舒线、吉沈线在此交会。吉林铁路办事处隶属沈阳铁路局,管界跨越吉、黑两省的16个市、州、县。管内有长图、沈吉、图佳、龙舒、烟白、拉滨、朝开、和龙等干支线17条。现有营业里程1381公里,车站117个。其中吉林地区营业里程占70%。20##年,吉林地区完成发送总量为31.7万车(日均866车),比20##年多装138.4万吨。其中,煤炭多发6409车,40.4万吨;粮食多发61车,3538吨;木材多发938车,59万吨;钢材多发1899车,51.7万吨;金矿石多发222车,1.4万吨;焦炭多发5013车,30.1万吨;水泥多发10112车,63.7万吨。旅客发送量完成1346万人,同比增长29万人。

在民航运输方面,原有的二台子民航机场仍在继续运营,乘客也可以选择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乘机出行。客货运输都十分方便。吉林市与长春市共用的龙嘉国际机场距吉林市中心仅76公里路程,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及周边国际城市。

吉林市二台子民航机场是吉林省内的—个支线机场。机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孤店子镇,距市区22公里,于1991年4月1日通航,相继开通了吉林至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深圳、大连、延吉等8条航线。实际运营的是吉林至北京、上海、广州3条航线。到20##年底,吉林机场共保证航班7005架次,运送旅客544322人次,吞吐货物2472吨,吞吐行李3220吨。

长春龙嘉固际机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的九台东湖镇与龙嘉镇交会处,地处吉、长两市之间,距长春市和吉林市中心分别为31.2公里和76公里,成为能同时为吉、长两市服务的民用机场。长春新机场与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交通十分便利。从吉林市区出发,行驶76公里,走吉长高速公路大约需要40分钟。另外,由长、吉两市市内至龙嘉国际机场也可乘坐机场旅客班车。新机场跑道达到3200米,具备4E级机场基本条件,可以起降空客300、波音767等大中型飞机。新机场每周起降航班将突破400个班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航线,在保持现有航班情况下,将增加30个班次。成都、重庆、昆明等西南地区航线,现在每周起降18班,起飞时间都在早上。新机场将适当增加6班至10班下午的班次。还将增加前往西北(乌鲁木齐、兰州)、中南(海口、桂林)等地区的航线,每周1O个班次左右。为满足我省经贸、旅游等交往的需要,今后民航部门将着力开发国际航线,填补长春通往欧洲、东南亚、美国的航线空白。近期机场方面还将同国航、东航联系,开通长春至法兰克福、洛杉矶、曼谷、泰国等航线,在条件成熟时开通直达航班。新机场的投入使用,给吉林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

吉林市公路客运四通八达,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宁波、大连、哈尔滨等城市。全市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国道黑大线、珲乌线,省道五桦线、榆江线、长吉北线为骨架的“五纵四横一环”网状格局。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高速公路与长春、珲春连接,城区与所辖县(市)主要由一、二级公路连接,县(市)到乡(镇)主要有三级以上公路连接,行政村基本实现水泥路。吉林市包括外5县(市)公路总里程8657.7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2.9公里,一级公路167.3公里,二级公路1142.7公里,三级公路1518.6公里,四级公路5573公里,等外公路193.2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0.73%、1.93%、13.2%、17.54%、64.37%和 2.23%。按行政等级划分,有国道主干线62.9公里,国道475.2公里,省道688.5公里,县道1187.3公里,乡道4742.5公里,专用公路1501.4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0.73%、5.49%、7.95%、13.71%、54.78%和17.34%。全市有公路桥梁1132座,33186.41延长米。其中,大桥38座,5723.64延长米。全市乡乡通高级路面的乡镇97个,占乡镇总数的97%,村村通高等级路面的行政村11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4.5%。吉林市公路总里程和晴雨通车里程位居全省之首,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内环公路网(也叫吉林绕城公路)已建成2/3。东环正在建设,明年能完成主体工程,预计后年全部完工。环绕吉林市5个县(市)的外环公路网正在建设中。吉林市到长春有吉长高速、吉长北线和吉长南线3条公路。吉林市到5个县(市)的公路技术等级都在二级以上。吉林市的公路建设,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黑大线、珲乌线呈十字交叉的两条国道为主骨架,以吉林绕城公路为内环,以连接5个外县(市)的公路为外环,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公路网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的道路、水路运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运输能力逐年攀升,客货运量迅猛增长,道路、水路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全市共有道路运输户15293户(其中客运2087户、货运12433户、运输服务业208户、驾驶员培训29户、汽车维修536户),从业人员41959人,营运车辆25159辆(其中客车5132辆,货车20027辆),客运站36个,货运站8个。20##年全市完成道路客运量275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8828万人/公里;货运量2735万吨,货运周转量73900万吨/公里。

由省交通厅及市政府投资的“吉林市货运中心站”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发使用的为2.6万平方米,正在投资兴建的为5.8万平方米(其投资额为3300万元),其中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站台式库房4000平方米,仓储式库房1.1万平方米)。

“物流园区”位于吉林市交通枢纽地带,东起吉长高速公路,南为越山路通往市区,西临吉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炭素厂、铁合金厂、水泥厂,北靠吉长北线。这里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区域内水源充裕,能够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天然气主干线贯穿全区,区内有一次变电站、二次变电站各一座,可满足大工业用电需要;通讯线路和通讯光缆遍布各个角落。新建的“物流园区”将成为吉林地区最大的仓储货场,为企业物流提供最高效、优质的服务。

吉林市管道运输初具规模,内河航运正待开发,设有吉林海关和陆路口岸,并可借助大连、营口出港。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趋于完善,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第二松花江吉林市区段至松原陶赖昭段的航道可载运500吨位船,另外,因吉林市松花江段盛产沙石,上游石多,下游沙多,经合理开采,对企业办厂大用益处。

吉林市的交通、运力更具实力和活力,在此投资办厂,企业完全可以将业务伸展到世界各地。交通、运力的通达,为企业奠定了阔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腾飞。

4.2.2雄厚的产业基础

吉林市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石化、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能源为重点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40多户,固定资产原值接近900亿元,约占全省的1/3。吉林石化公司是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批量生产轻微型汽车的厂家;吉林炭素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玉米产业化发展商和新兴能源供应商,吉林化纤集团、吉林铁合金集团、吉林镍业公司、华微电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占有重要位置。

化工:以吉化公司为主体的吉林市化学工业,在吉林市工业主导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产品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电力:以丰满、白山、红石三座水电站和吉林热电厂为主体,吉林市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东北电网中居核心地位,成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的电力动力心脏。

冶金:吉林市现已形成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质和耐火材料的勘探、采掘、冶炼、轧制、加工等综合配套、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
    汽车:吉林市汽车工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从起步开始,就驶入飞速前进的快车道,被国内外汽车界誉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奇迹”,可生产轿车、轻卡、轻客、微客及各类专用车,产品行销国内外。
    制药:吉林市制药工业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市的制药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类制药企业可生产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成药、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五大类产品。
    电子:吉林市电子工业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几十年来,由于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方针,形成了半导体大功率器件、特种电解电容器、稀土永磁材料、电机等四大生产、出口基地。
    纺织:吉林市纺织工业现已形成了包括化纤、棉、毛、麻、丝、涤等原料加工和针织、纺织、服装、鞋帽等产品成龙配套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正是拥有如此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吉林市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并能够广泛地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的转移。

4.2.3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1、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

在原有良好基础上,经过近几年大规模投入和建设,我市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
    以2003年计,全市道路长度842公里,道路面积1183万平方米;日综合供水能力402万立方米;天然气和煤气供气总量2885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51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827公里,污水处理能力24万立方米/日(加上即将投入运行的市污水处理厂总计能力54万立方米/日);绿化覆盖面积7617公顷。按人口平均,上述市政设施指标大多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与先进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吉林市住宅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沿松花江两岸开发建设的一批高档小区更是来吉创业人士首选的居住地。截至2004年年底,吉林市已建成住宅小区200余个,并涌现出了锦东花园小区等国家省级标准化小区。全市实有住宅面积1973.59万平方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09平方米。另外,全市已形成方便快捷的通讯、信息网络,发达完善的商贸、文化及其他综合服务设施,现代金融保险业等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城市投资建厂,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非生产性投入,并能使人体会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享受。
    2、良好的人居环境

吉林市人居环境优良,是一座正在加快建设和发展的国际花园城市。围绕打造具有一定魅力的国际花园城市,吉林市大气魄、大规模、大手笔、高意境地开展城市建设尤其是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吉林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工业城市和以冰雪树挂著称的北方旅游城市,松花江穿城而过,自然风光秀美。市政府着眼未来,树立大环境意识,近年来十分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蓝天工程”和“清水绿带”工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飞快的发展,使群众关心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清水绿带”工程,57公里的城区沿江两岸流青溢翠,是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景观簇园和魅力精品;龙潭山、朱雀山、北山等山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多姿多彩;世纪广场、临江门广场、文庙广场等8个大型休闲娱乐绿地风景亮丽;园林景观路、社区花园、庭院等遍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人均绿地面积7平方米,水源质量保持二类以上水体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内,是中国北方最宜人居的城市之一。

4.2.4其他有利条件

1、良好的项目建设技术条件

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符合当地条件和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

2、建筑材料供应充足

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均能在当地购买。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5.1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总装车间、生产车间等工程的建设,同时包括购置电动车生产线、电动四轮生产线、电动二轮生产线、电动三轮生产线、电动车总装生产线、行车、总检具设备、喷涂设备、浇铸设备、轮彀设备、冲压、压铸、电机、注塑车间和汽车轮彀设备制造厂等设备,此外还包括场内道路及场地硬化工程、绿化工程、供配电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

5.1.1土建工程

项目拟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合1000亩),建筑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总装车间      平方米,生产车间      平方米,研发中心大楼      平米房,总部办公大楼      平方米。

具体建设内容详见表5-1。

表5-1:建(构)筑物一览表

5.1.2设备工程

本项目需购置电动自行车预制生产线、电动自行车正装生产线等设备,具体详见表5-2、5-3、5-4、5-5。

表5-2:设备清单(总装车间)

表5-3:设备清单(喷涂车间)

表5-4:设备清单(浇铸车间)

表5-5:设备清单(轮彀车间)

表5-5:设备清单(冲压、压铸、电机、注塑车间、轮彀设备制造厂)

5.1.3配套工程

本项目配套工程包括道路及场地硬化、绿化工程、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

5.2建设规模

项目拟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合1000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费用厂房1.6亿元,办公楼及宿舍7000万元,道路和绿化1000万元,其他1000万元,合计2.5亿元。设备费用      3.2亿元。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

6.1技术要求

6.1.1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1、最高车速

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

2、整车质量(重量)

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3、脚踏行驶能力

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 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4、续行里程

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m。

5、最大骑行噪声

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作电动匀速骑行时(电助动的以15km/h-18km/h速度电助动骑行)的噪声应不大于62dB(A)。

6、百公里电耗

电动自行车以电动骑行(电助动的以电助动骑行),100km的电能消耗应不大于1.2kW.h 。

7、电动机功率

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

6.1.2整车安全要求

1、制动性能

电动自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电助动的以20km/h的车速电助动骑行),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

2、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

(1)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强度

a)重物落下:按 GB3565-1993中7.1的规定;

b)组合件落下:按 GB3565-1993中7.2的规定。

(2)车架/前叉组合件振动强度按QB1880-1993 中5.4.2的男、女车架的规定。

(3)车把

a)把立管安全线按GB3565-1993中6.2的规定。

b)把立管力矩按GB3565-1993中6.5的规定。

c)把立管静负荷按GB3565-1993中6.5的规定。

d)把横管和把立管的力矩按GB3565-1993中6.5的规定。

e)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力矩按GB3565-1993中6.5的规定。

(4)车轮

a)车轮静负荷按GB3565-1993中9.3的规定。

b)车轮夹紧力按GB3565-1993中9.4的规定。

c)轮胎宽度电动自行车车轮的轮胎宽度应不大于54mm。

(5)脚蹬间隙

a)地面距离:按GB3565-1993中11-2.1的规定;

b)足趾间隙:按GB3565-1993中11-2.2的规定。

(6)鞍座

鞍管安全线按GB3565-1993中12.2的规定。

鞍座调节夹紧强度按GB3565-1993中12.3的规定。

(7)反射器和鸣号装置

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前灯或前反射器、后反射器、侧反射器和脚蹬反射器,还应装有鸣号装置。反射器的光学要求按QB2191-1995中5.3的规定。

(8)电器部件

a)电器装置

电动自行车的电器系统应安装到位,极性正确,系统的电线装置应符合GB3565-199315-1.2的要求,电器配线应与电流量相适应,以确保电动骑行时的安全、可靠。

b)绝缘性能

电动自行车应对其电器系统采取防雨措施。系统的所有接线均不应裸露。电动自行车的车体和电器部件的外壳均不应带电,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fg。

c)蓄电池密封性

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正常安装位置条件下,充放电时不应有渗漏现象。

d)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48V。

e)制动断电装置

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

f)欠压、过流保护功能

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在电动骑行时调速应稳定、可靠。

6.1.3整车装配要求

1、总体要求

a)电动自行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装和漏装

b) 电动自行车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各转动部件应运转灵活;

c)各对称部件应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不得有明显的偏斜;

d) 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

e) 电动自行车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

2、轮辆径向、端面圆跳动量按GB/T3566-1993中13.1的规定。

3、前、后轮惘与前叉、车架平、立叉两边间隙的相对偏差按GB/T3566-1993中15.1的规定。

4、前、后轮中心面相对偏差按GB/T3566-1993中15.2的规定。

6.1.4整车外观要求

1、电动自行车各外露零、部件的表面应清洁,无污渍、锈蚀,商标、贴花应完整、清晰,位置应正确;

2、各电镀外露件按QB/T 1217-1991中5.1.1镀铬一类件和镀锌一类件的规定;

3、各油漆外露件按QB/T 1218-1991中3.1.1油漆一类件的规定;

4、各铝合金外露件按QB/T 2184-1995中4.1外观一类件的规定;

5、电动自行车各塑料件的表面应色泽均匀,无明显的飞边、划伤、裂纹和凹陷。

6.1.5整车道路行驶要求

电动自行车须经100k m道路骑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整车各零部件的断裂和电器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损坏或失效,试验后不应丧失其电动骑行功能。

6.1.6说明书的要求

每辆电动自行车必须附有说明书,并应有下列内容:

a) 在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之前,不要使用电动自行车;不要借给不会操纵电动自行车的人骑行;

b) 对把横管、把立管、鞍座、鞍管和车轮的紧固件应推荐旋紧力矩,应注意把立管和鞍管的安全线;

c)润滑— 润滑部位、润滑周期及推荐润滑用油;

d) 正确的链条张紧度和调整方法;

e) 车闸的调整和对闸皮调换的建议,注意雨、雪天骑行应增加制动的距离;

f) 电动机、控制器、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

g)充电器 的正确、安全使用方法;

h)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6.2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研发→确定配件工艺标准→外协及自制配件生产→检验入库→装配→整车检验→成品包装

6.3设备选型

主要采购设备详见表6-1。

表6-1:设备采购清单(电动自行车)


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

7.1总图运输

7.1.1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1)满足工艺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2)布置紧凑合理,整齐美观、物流顺畅,避免反向运输;

(3)生产扩建、技改兼顾。

2、总平面布置

为了便于通风,建筑物的长轴部分设计不仅要考虑地形、地质,同时还要考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尽可能地小于45度,所有建筑物均布置成南北朝向,便于通风采光,同时又避免西晒。

厂区设有环形道路,主厂房之间的距离为20米,不仅为散热和绿化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且方便厂内物料运输及消防。

7.1.2运输

1、厂外运输

本项目所需的各种汽车配件及材料采用铁路或汽车运输,成品出厂采用专门的运载卡车运输。

2、厂内运输

厂内运输主要指配件及材料在各生产工段之间的运输,采用装载机械、行车、起重机等进行。

7.2建筑工程

7.2.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2.2抗震设防

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划分图》及《建筑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7.3结构工程

7.3.1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3.2建(构)筑物结构

该项目总装车间和生产车间为单层框架结构,研发大楼和办公楼及展厅为多层框架结构。

7.3.3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垫层             C15

           地面设备基础     C20

2、砌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3、砂浆:-0.060M以上用混合砂浆,-0.06M以下用水泥砂浆;防潮层用防水砂浆。

4、片石和块石:Mu30

5、地面以下坑、沟: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

7.3.4施工条件要求

本工程土建工程量大,设备基础复杂,工艺对土建施工要求较高,设备基础和厂房基础又相互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主体结构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除具有常规的砖混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的施工能力外,还应具有进行设备基础施工的经验以及制作安装钢结构的能力。

7.4给排水工程

7.4.1给水

1、用水量计算

本项目工程用水主要为生产用水、少量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日用水量约为371.0m3/d,最大时用水量23.2m3/h。

2、给水系统

厂区建设生产、生活及消防联合给水管网。管网干管管径为DN100,给水管部分采用球墨铸铁管,部分采用镀锌钢管,并设阀门井、水表井等。在管网上适当位置设置分段检修阀,保证当管网任一段发生故障进行检修时,厂内其它供水点不会因此停水。室外给水系统采用埋地暗敷设,室内沿墙明敷至各用水点。

7.4.2排水

1、排水量计算

项目废水排放源主要为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以及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日排水量约为333.9m3/d,最大时排水量20.9m3/h。

2、排水系统

本项目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水经地面径流汇集排入厂区排水管网;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排水管网。

7.4.3消防

1、消防用水量计算

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均为25L/s,按火灾持续时间2小时计,则一次消防用水量为360m3

2、消防系统

消防制度为临时高压制,消防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采用地下式消火栓。在水泵房内设两台消防水泵(一备一用),消防时自动启用,可确保消防用水。

在建筑物附近,沿厂区道路外侧2m处设有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最大间距小于120m,保护半径小于150m。消火栓的设置符合使用方便的要求,并设明显的地上标志。在所有建筑物内根据消防类别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并配备相应数量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7.5电气工程

7.5.1用电负荷

根据本项目建筑物类型和使用性质,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负荷。建筑负荷指标按70W/m2计算,用电总装机容量为3710KW,需要系数取值0.3,计算容量为1113KW,计算视在功率为1236.7KVA。本项目拟在变配电站设置1台变压器,容量为1600KVA。

7.5.2输配电线路

选用电缆经电缆沟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送至各车间控制室,由各车间控制室对本车间进行配电和控制。厂区配电站设高配与低配,高压电机配电线路选用YJV-6KV铜芯电力电缆,由变电站直接引至电机启动柜;低压配电线路选用VV-0.6/1kv铜芯电力电缆。

7.5.3车间配电线路

车间控制箱由变电站引来专用电缆线路供电,如一条工艺线有数组控制箱时,则可采用树干式配电。

几条生产系统共用的配电设备,由两个配电系统配电,手动切换。车间内共用的用电设备、电源开关装在共用的配电设备内,由该配电设备放射供电。

车间内电力线路采用BLV-500铝芯塑料线穿管敷设,部分采用VLV-1000铝芯全塑电缆在沟中敷设,控制电缆采用KVV型铜芯塑料控制电缆。

7.5.4照明

生产和生活照明采用380V/220V三相四线制。检修手提灯为36V或12V。照明电源由车间变电所引单独回路供电。照明与动力合用变压器;大车间由变电所放射式供电;小车间和其他建筑物树杆式供电;生活区与综合办公楼单独供电。在三班和二班制生产车间一般设照明电源自动切换箱,当照明馈电线路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在车间动力电源上。变配电站和生产车间照明光源按需要采用钨灯、高压水银灯、荧光灯和节能灯,办公室采用荧光灯。

厂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水银灯,由厂区配电站集中控制,配电站设事故照明。

7.5.5防雷及接地

1、防雷措施

本项目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防。

对直击雷的防护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沿屋面周边敷设一圈,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大于25米。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10欧姆。

对于金属屋面,易做接闪器,利用钢柱做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25米,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

防雷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及埋地的金属管道相连。对雷电波侵入的防护采用电缆进出线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进出电缆线转换为架空线则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

2、接地保护

按规范需求,在厂区内设置必要的防雷与接地措施。


第八章   节能与环保

8.1节能措施

本项目采取的节能设计方案主要分析四个方面,一是建筑节能措施,二是电气节能措施,三是给排水节能措施,四是工艺节能措施。

8.1.1建筑节能措施

采用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采暖空调年耗电量不超过基础建筑采暖空调年耗电量的50%。平面布局基本南北朝向布置,通风采光良好,房门考虑二次装修时用窗帘、百叶等遮阳措施,降低夏季日晒影响,外墙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从根本上降低建筑能耗。

1、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2、增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可采用玻璃棉、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也可采用双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

3、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1)隔离太阳辐射热

隔热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2)“冷屋顶”节能

国外很多专家对“冷屋顶”(cool roo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所谓“冷屋顶”(cool roofs)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 10%~50%。

8.1.2电气节能设计

1、合理选择高压配电室及箱式变电站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敷设方式,有利于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

2、变压器选用节能型变压器,且所选变压器的负荷率应在75%~85%之间。

3、变配电系统采用节能型的电器产品。并正确选定装机容量,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

4、照明节能应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根据不同场所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高光效光源。

5、优先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尽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选择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高功率因数电感镇流器,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

6、变配电加装电容补偿器,提高用电质量,提高电力功率因素,减少因无功损失,节约电能。

7、敷设线路时,其导线截面积的设计选用,充分考虑其机械强度电压降、发热等因素,防止超负荷运行。

8、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素,减少线路的无功功率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具体措施为在配电中心或箱变中设置低压侧集中电容补偿,使低压侧总功率因素达到0.95以上。

9、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高效发光、高功率因素的T5或T8管的节能型荧光灯或紧凑型节能灯。在同等照度下比白炽灯节电70-80%。

10、公共场所如走道、楼梯间等人员短暂停留的部位采用声光控制延时开关控制照明灯具。

11、合理地控制照明时间。

12、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用电量。

8.1.3给排水节能措施

1、卫生洁(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

2、生活给水系统采用竖立向分区供水方式并控制最不利用水器具处的用水压力不超过0.35Mpa,超过0.35MPa的设减压阀减压供水。

3、水池(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以防进水阀门故障时,水池(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4、管件、阀门选用国产优质产品,安装时应把好质量关,尽量避免“跑、冒、滴、漏”现象。

8.1.4工艺节能措施

1、在满足工艺作业的前提下,尽量能以最短的工艺路线完成较多的工艺作业功能。

2、在满足产量的情况下,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操作和维修保养便捷,耗能低的先进设备。

3、设备的装机容量配备合理,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4、在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中,要求操作人员在各个生产环节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防止设备空载运行。

5、设备的开启和关闭采用集中控制与人工操作相结合,避免设备空运转。

6、完善计量设施,对生产工艺能耗指标进行监控。

8.2环保措施

8.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

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噪声较强,且日夜连续工作,将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所以必须重视对施工期噪声的控制。本项目施工期拟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采用较先进、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

(2)将噪声级较大的施工活动尽量安排在白天,夜间进行噪声级较小的施工活动;

(3)禁止夜间运行的设备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必须夜间施工,须先向环保部门申报并征得许可,同时事先通知周围居民、单位,以取得谅解;

(4)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并将其移至距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较远处,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5)采用声屏障措施。

2、废气

施工场地平整、砂料、石灰、进出车轮带泥沙、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产生扬尘,运输车辆产生尾气,由此造成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乡镇景观。

为降低扬尘产生量,保护大气环境,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防尘:

(1)在施工过程中,作业场地将采取修建围墙围挡以减少扬尘扩散;

(2)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

(3)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车辆行驶路线应首选外环路,尽量避开居民区和市中心区;

(4)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

(5)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应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

(6)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7)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

(8)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3、废水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废水等。生活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石油类等,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COD、BOD5、SS等污染物。项目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所产生的污水应加以管理、控制。所排放的污水应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处理后再排入乡镇排水管网。施工废水特别是水泥砂浆废水含有大量的泥砂,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外排,会淤积下水道,且污染地表水环境。因此该部分污水必须处理后(设置沉砂池)方能外排。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污水对受纳水体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

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废弃的建筑材料、废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建筑垃圾为主。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弃土的堆放不仅影响村镇景观,而且还容易引起扬尘等环境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及时处理。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应随时外运,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弃土拟在本工程建设中用做填埋土。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量很少,主要是厨余,另外还有少量工人用餐后的废弃饭盒、塑料袋等。如不及时清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会滋生蚊虫、产生恶臭、传播疾病。采取定点堆放、即产即清的方法外运至村镇垃圾中转站。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总之,项目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上述影响,均为可逆的、短期的,项目建成后,影响即自行消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切实落实对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

8.2.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污水防治措施

该项目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污水中主要含COD、SS、BOD5、动植物油等污染物,要采用隔油、隔渣、沉淀等预处理措施后排入化粪池生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2、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该项目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一些包装废弃物、材料切余及生活垃圾,包装废弃物、材料切余可定期外卖给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生活垃圾采用定点堆放、集中外运的方式。

3、噪声防治措施

该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加工机械的噪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


第九章   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

9.1工程管理

9.1.1组织机构

本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为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有效运行,本工程将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取施工单位。中标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成立高效运行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对该工程进行现场施工管理,按项目法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有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充分吸取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工程开工前,应编制谨慎严密的网络计划,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安排施工。编制计划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可能对工期造成延误的各种因素,在确定进度作业指标时要留有余地,一旦发生延误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9.1.2工程管理

本工程管理单位的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主要工作内容有:

1、工程项目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完善项目申报制度。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各项工程项目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切实执行建设工程的“三项制度”,即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4、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各方面关系。

5、抓好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器材管理,抓好工程各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和组织管理。

6、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技术和质量文件、施工和监理记录等资料都要建档保存,以便备查和追索。

7、严格实行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9.1.3质量保证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三个体系”:即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设计、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因此质量监督机构应代表政府按照国家和环境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来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业主应委托监理单位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各道工序、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负有首要的责任。要求施工承包商对工程项目质量,保证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工作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正常运转。

9.1.4管理设施 

管理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办公设备、通信及交通工具。

为节约资金,临时管理设施建设应结合永久工程管理机构管理设施统筹安排,工程完建后一并移交永久工程管理机构。也可以考虑临时租用部分管理设施。  

9.1.5环境管理

从环保需要和现有工程管理体制的特点考虑,可在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下设置工程环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一旦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被通过后,立即组建办公室和确定环境管理人员。办公室将按工程进展情况负责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保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与监测的落实。

环境监理应作为本工程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监督执行工作,提请承包商注意避免和及时处理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

9.2劳动保护

9.2.1劳动安全保护

1、施工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劳动安全机构,负责工程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程管理设立岗位责任制,严格岗位培训,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土石方施工期间,严格按规定、规范和规程开展工程施工,开挖后的断面要及时支挡防护,及时做好边坡处理。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必须运至指定地点存放,不得随意弃土存放。

3、施工期间各类机械作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和标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杜绝设备因失检、失灵而带病运行。各种电气设备应配齐警示标志,以防设备过载或泄漏时产生的燃烧、漏电、爆炸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

4、加强材料堆放运输管理。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品的存放,应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按照批准的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设专人负责管理。该类材料的运输,必须使用专用车辆,经过严格检查,方可发车、装卸。

9.2.2卫生防护

1、严格按照工程管理条例实施施工管理,防止施工垃圾、弃土、弃渣等外流,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环境。

2、施工期间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应通过市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排放方式排向专用管道,排出前应作沉淀和分离处理。

3、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应控制在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内,严禁超标排放,造成污染。

4、在土方施工、路面施工等容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和通风措施,配置必要的净化、除尘、通风装置,以保证施工场所及其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标准。

5、对操作高噪声、振动设备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隔音耳塞,并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项目建设工期20个月。现将实施进度大体安排如下:

10.1项目前期阶段

3个月内完成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

10.2项目准备阶段

6个月内完成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资金组织、招投标、签订合同、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施工准备(场地平整、通路、通水、通电等)工作。

10.3项目实施阶段

1、3个月内完成全部基础工程;

2、10个月内完成全部主体工程;

3、4个月内完成室内外装饰安装和室外绿化亮化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

4、2个月内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

5、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投资估算

11.1.1编制依据

1、土建工程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吉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年);

(3)《吉林省建筑工程计价办法》(20##年)。

结合以上文件,按相应文件进行调整,并借鉴当地同类建筑单位工程造价。

2、其它费用

(1)前期工作咨询费按“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 号文”、“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25 号文”、“吉林省物价局、计划委员会吉价房[2000]95号文” 和“吉价服[2009]81号文”估算;

(2)土地拆迁补偿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估算;

(3)工程勘察费按“国家计委及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估算;

(4)工程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及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估算;

(5)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国家财政部财建 [2002]394号文” 和“常财建[2002]68号文”估算;

(6)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 号文”和 “吉价服[2007]76号” 估算;

(7)施工图审查费按“吉林省物价局吉价服[2008]94号文”估算;

(8)招标代理管理费按“国家计委计价格[2003]1980 号文”和“吉财建[2002]68号文” 估算。

3、预备费

根据本工程复杂程度,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三部分费用之和的5%估算。

11.1.2总投资估算

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7万元,建设工程费:厂房1.6亿元,办公楼及生活楼7000万元,道路及绿化1000万元,其他1000万元。合计2.5亿元;设备费用3.2亿元,预备费1亿元。合计6.7亿元。

11.2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解决。


第十二章   招投标方案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原国家计委9号令2001.6.18);

4、《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原国家计委4号令2000.7.1);

5、《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原国家计委5号令2000.7.1);

6、《吉林省招标公告发布和中标候选人公示暂行办法》(吉计招186号2002.4.1)。

12.2招标范围

根据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下列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1、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

2、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

3、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

4、国家融资的项目;

5、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达到下列规模标准之一的,必须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万元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条第(1)项、第(2)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12.3招标组织形式

因该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所以必须委托符合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办理相关招标事宜。

12.4招标方式

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公开招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1、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2、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不宜公开招标的;

3、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4、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符合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招标人要求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省重点项目,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项目应为公开招标。

12.5招标信息发布

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必须在国家或省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媒介发布。

依法采用邀请招标的项目,须向三个以上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中标候选人公示必须在国家或省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媒介发布。

招标基本情况见表12-1。

表12-1: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

   

13.1分析说明

本项目的经济影响分析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部分。国民经济评价主要着眼于对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述分析,详见第十四章社会影响分析,本章主要对项目的财务评价进行分析。

13.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3.2.1总成本估算

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总成本按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计算。为了便于本项目的财务测算与评价,本报告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及《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的方法,将上述费用中的相同各项费用归并后,按直接材料、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要素进行测算。

1、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中的原材料、包装物、燃料及动力成本按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测算(不含税)。

2、项目人均工资按14400元/年计算,福利按工资的14%提取。

3、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

折旧费按直线法,残值率按5%估算。房屋及构筑物折旧年限按30年,残值率按5%估算,设备及安装折旧年限按16年;土地费用及职工培训费按10年进行摊销。

4、修理费

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计算。

5、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费

预计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资为800万元,递延资产投资为1200万元。其一期工程的摊销费从项目计算期第三年起、二期工程的摊销费从项目的第四年起,分别按50年、5年等额摊销测算。

6、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差旅费、招待费、交通费、办公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按销售收入的3.5%估算。

7、财务费用

流动资金短期贷款应付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8、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主要为产品的广告宣传、运输及“三包”服务等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测算。

则年总成本费用估算为303359万元。

13.2.2营业收入及税金

1、营业收入

项目建成后,年产发动机50万台,按单价600元/台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30亿元;年产轮彀120万套,按单价165元/套计算,则每年年收入4950万元;年产电机80万台,按单价350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2.8亿元;年产电池150万套,按单价1000元/套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年产折叠电动车30万辆,按单价4000元/辆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12亿元;年产电动轿车5000辆,按单价50000元/辆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2.5亿元;年产电动大巴5000辆,按单价30万元/辆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年产两轮电动车20万辆,按单价2000元/辆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4亿元;年产电动三轮车5万辆,按单价3000元/辆计算,则每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年产电动助力车30万辆,按单价2000元/辆计算,则每年销售收入估算为39.93亿元;

2、增值税及附加计算

按国家税收征管有关规定,该项目正常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如下:

年增值税=销项-进项

销项应税额:400000\(1+0.17)0.17=5812万元

进项:30820(1+0.17)0.11=4478万元

年增值税:5812-4478=1334万元

教育附加及城建税:1334×10%=133.4万元

合计:1467.4wanyuan

13.3财务指标分析

13.3.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年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6959.6万元;

13.3.2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0.25=13392万元;

13.3.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53567.6万元

13.3.4损益分析

项目年均利润总额为53567.6万元。

根据损益计算以下指标:

投资利润率=年均利润总额/总投资×100%=32.97%

投资利税率=年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45.52%

13.3.5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逐年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计算显示,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2.3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包括建设期)。

13.4评价结论

从整个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可以看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所得税后的内部收益率达22.38%,高于基本折现率12%,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为5年,表现该项目具有较强的获利及清偿能力。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分析

14.1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与生产会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使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更有利的保障,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综合效益和战略意义。

本项目建成后正式运营生产,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个,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缓解城乡劳动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流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安定。

14.2项目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1、本项目的建设和建成投产,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是自然人王旭先生与无锡电动车企业合作的项目,是吉林市的重点招商引资和环保节能项目,是在目前整个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本土及东北地区的市场情况;尤其是无锡市世纪工业园搬迁,无锡的整体规划及锡东新城和高铁商务区的建立,江工业园区全部搬迁及拆除,造成土地的紧张。目前,在无锡已经没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这导致原有的电动车行业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建设用地成本,原有企业纷纷打算外迁,因此,本项目与无锡的一部分装配企业及配套企业合作,成立集团型企业,搬迁到东北。本项目建成后,是东北生产此类产品的唯一一家企业。

2、本项目的实施可以给吉林市工业结构创造一个亮点,配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可全面优化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从整体上尽快实现由简单的电动车组装向高附加值的电动车生产的转变。

3、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约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充分发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快速提升开发区整体经济实力。

14.3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约物资,以“科学合理”为原则,加强工程预算,合理利用原材料与辅助材料、水、电等能源资源,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努力杜绝能源资源浪费。


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研究结论

15.1.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工业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胆创新,果断决策,及时提出“电动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的构想和实施方案,这有利于加快地方工业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15.1.2项目建设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可以加快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化建设,而且可以拉动全区乃至整个吉林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采矿业、建筑业、建材业以及第三产业,还可拉动社会投资融资的搞活和社会消费的增长,从而促进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15.1.3项目建设投资回报有保证

该项目采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的全新开发模式。只要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项目业主操作得当,项目在经营期限内,投入与产出便能自行平衡,并力争较好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5.2建议

1、项目单位必须高起点、高定位进行建设和管理,抓紧时间进行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建设条件。

2、在项目建设中引进竞争机制,并通过招投标形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设备购置及安装单位,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进度,使投资按预期计划得到控制,并满足预可研报告中预期的目标。

3、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尽快批准项目实施,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更多相关推荐:
充电桩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合置业公司充电站开发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概况电动汽车充电站设备是给电动汽车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充电站、充电桩、电池调度、计费监控及电池维护设备等系统,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基础设施,属新兴的产业之一。1、项…

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可行性报告国统调查报告网即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

电动车充电站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车充电站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部分:项目介绍1.项目概述地球作为人类的母亲,已经不再容忍人类的无限的索取,雾霾,沙尘暴,洪水等等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人们对APEC蓝,两会蓝越来越渴求,经济节奏…

十三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政府只审批资金...

充电站及加气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阳民网据国家电网20xx年1月22日报道为服务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国家电网公司20xx年计划在公司经营区域内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

“十三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

箱式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20xx详细案例范文)

箱式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20xx详细案例范文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箱式充电站项目可研2箱式充电站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箱式充电站项目技术...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一桩一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一桩一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室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室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自用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自用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扶持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

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