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4.4.13

1 引言

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1842年,多普勒发表论文首次论述多普勒效应。他推导出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长频率会改变,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短,频率变高;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波源的速度越高,产生的这种频率变化越大。观测频率变化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沿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从此关于多普勒发现的这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拉开了研究多普勒效应及运用的序幕。20##年河南大学物理系尹国盛以光子假设为前提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导出了相对论多普勒公式,包括经典力学中的多普勒公式和相对论力学中的多普勒公式,并简单讨论了经典力学的多普勒效应[1]。在同年3月湖北工学院数理系的别业广通过研究认为多普勒效应是一切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不仅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电磁波也有多普勒效应[2]。在6月湖北工学院数理系的徐国旺和别业广在引入速度矢量的基础上,导出了接收频率与本征频率的关系,并对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所在处的振动方程进行了初步探讨[3]。除此之外 ,他们还用Mathematica 对一实例进行了动画演示。20##年陕西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刘运以静止和运动的原子发射光子为例 ,运用能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光的多普勒效应 ,说明光的多普勒效应不但是一个运动学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动力学问题[4]。20##年5月重庆交通学院物理教研室的胡成华从光的粒子性出发 ,分析计算了运动原子和静止原子发射的光子的频率 ,得到了完全相同的多普勒频移公式[5]。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马中元回顾了雷达气象学的发展史和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指出雷达利用电磁波的散射与吸收、衰减与折射和多普勒效应等基本原理,塑造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建立了我国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监测网,为在气象业务中监测和预报龙卷、冰雹大风和暴洪等灾害性天气发挥了重要作用[6]。20##年湖南长沙的黄小玉、陈江民、叶成志等对“碧利斯”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7]。另外,在研究天体、人造卫星以及火箭的运动时,多普勒效应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道路交通上它被广泛应用于检查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在医学诊断上被用于检测内脏器壁或血球的运动速度;多普勒效应还浅析了光谱频带宽度和给出了“宇宙膨胀说”的依据等。多普勒效应理论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由此可见一斑。本文对多普勒效应及其表达式作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于多普勒效应在声、光、电及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临床医学、海洋开发、军事领域、天气雷达等各个方面最新的进展及应用作了详细介绍,从而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研究多普勒效应的价值和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的简介 

2.1 多普勒

1803年11月29日 ,多普勒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多普勒在数学方面显示出超常的水平,1825 年他以各科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回到萨尔茨堡教授哲学,后来又去维也纳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力学和天文学。1841 年,正式担任布拉格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多普勒治学严谨,曾经被学生投诉“考试过于严厉”而接受学校调查,繁重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使多普勒的健康每况愈下。1850 年,他被委任为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可是3年后多普勒便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去世,年仅49岁。

多普勒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光学、电磁学和天文学,他设计和改良了很多实验仪器。他才华横溢、创意无限,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尽管并不是都可行,却经常能给别人以启迪。

2.2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多普勒于 1842 年在他的文章“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中首先提出来的,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 ,1803~1853)。该效应是指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如多普勒雷达、多普勒声纳、多普勒B 超、多普勒测速仪、多普勒计程仪等等。

3 多普勒效应的分类及表达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观测中 ,经常会遇到波源和观测者相对于介质而运动的情况。例如 ,火车汽笛的音调 ,在接近观察者时变高,而远离观察者时变低,这种因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运动 ,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在 1842 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①波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②波源运动,观察者不动; ③波源和观察者同时运动。

第二类为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1842 年多普勒首先在声学上发现多普勒效应后,1930 年开始将这一规律运用到电磁波范围,1938 年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才得到证实。

下面分别研究这两类多普勒效应。

3.1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3.1.1 普遍公式

我们首先对机械波在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传播时出现的多普勒效应表达式进行简单推导并讨论之。

假如波源和观察者都在运动,且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设分别表示波源频率和观察者测量的频率,分别是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度,以表示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用分别表示波源速度和观察者速度与波源和观察者连线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图中任一波面上各点的相位与相邻波面上各点的相位差都是,两相邻波面之间的距离就是波长。如果波源静止, 则各波面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而波源运动时,各波面就不再是同心圆了,亦即由于波源的运动使得媒质中振动状态的分布与波源静止时相比发生了变化, 即波长发生了变化。此时观察者观测的波长应为

        (1)

如果观察者静止,他观测到的波速为,但是观察者相对媒质以速率朝波源运动,所以他观测到的波速应为。观察者观测到的波速与测到的波长之比称为观测频率,即

                      

即                                               (2)

如果观察者相对媒质远离波源运动时,同理可推导出

                     (3)

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取决于观察者所用仪器(或人耳) 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数目。为单位长度上“波的数目”,则也表示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所接收到的完全波的数目。

(2)、(3)两式便是机械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1]

                                 图 1

3.1.2 几种特例

下面讨论几种特殊情况:

(1) 如果观察者和波源在同一直线上相向或相背运动,即 ,  或,则此时的多普勒公式为

                         (4)

(2) 如果观察者静止而波源运动,即 ,  , 且 时有

                         (5)

当波源靠近观察者运动时,式中取负号,此时观测频率高于波源频率;而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取正号,此时观测频率低于波源频率。

(3) 如果观察者运动而波源静止,即 ,  ,则

                                       (6)

若观察者朝波源运动取正号,观测频率高于波源频率,这是由于观察者迎着波传来的方向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所接受到的波数增多了;反之,若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传播的方向运动则取负号,观测频率低于波源频率。

(4) 如果观察者和波源都相对于媒质静止,即 ,  ;或者观察者和波源相对于媒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即它们相对静止,则

                                (7)

此时不发生多普勒效应。

3.2 光波(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3.2.1 普遍公式

由于光波(电磁波)的传播不依赖于弹性媒质,它与机械波需要靠媒质而传播有所不同, 所以机械波的多普勒公式对光波(电磁波) 不再适用。 但是从理论上我们可以推证出光波(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这里主要是考察光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如何对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产生的影响。

若光源发出光波的频率记作, 观测者测得该光的频率为,通过计算可得:

                    (8)

其中,c为真空中的速度,为光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为光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方向与光波传播方向的夹角。

(8)式便是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8]

3.2.2 几种特例

当光源和观测者沿其连线方向接近时,即 时,有

                 (9)

此时,  , 观测到的谱线将向短波方向移动, 称为“蓝移”.

当光源和观测者沿其连线方向远离时,即时,有

                 (10)

此时,观测到的谱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当观测者在垂直于光源方向上运动,即时,有

               (11)

此时产生横向多普勒效应[8].

 时,                      (12)

3.2.3 相对论力学中的多普勒公式

一般的教材[9,10]中都只讨论其经典力学情况,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R. P. Feynman) 曾用洛伦兹变换讨论了相对论力学的情况,得出了重要的相对论多普勒公式。

    设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以速度沿轴方向运动,为简单起见仅考虑一个辐射原子的情形。设该原子在系里发射光子之前是静止的,该原子在发生量子跃迁前后的静止质量分别为,当该原子发射光子时,它必须反冲以保持动量守恒,射出的量子的动量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3)

式中T 是发射之后原子的动能, 是射出的光子的能量。若令转变能

                       (14)

则式(13) 变为 。

显然,在S 系里,该原子在发射前后分别具有速度。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表示为

                  (15)

             (16)

               (17)

式中,而之间的夹角,射出的光子的动量之间的夹角;而是光子相对于系的能量。

式(14)—(17)得:

           (18)

对于 情形,有

                     (19)

因而,射出的光子相对于系具有能量

将式(19)再代回式(18)得:

                   (20)

此式给出了同一个光子分别在两个惯性系S 和中的能量之间的联系。

对于系,光子的能量和其频率的关系为

                          (21)

对于S 系,光子的能量E 和其频率的关系为

                           (22)

将式(21)和式(22)代入式(20)得

                   (23)

此即著名的相对论多普勒公式,它与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是相同的。该式实质上给出了一个光子在两个惯性系里能量之间的联系。

若射出的光子的动量方向与一致,即,则

                       (24)

这便是通常所用的相对论多普勒公式[1]

4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研究天体、人造卫星以及火箭的运动时,多普勒效应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道路交通上它被广泛应用于检查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在医学诊断上被用于检测内脏器壁或血球的运动速度。除此之外,多普勒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军用和民用过程中取得了极大成功;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利用记录声波散射强度,可以判断海洋污染程度,分析废物污染速度,还能测绘海底地貌;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对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等。下面分别论述。

4.1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当一列鸣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观察者耳膜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听起来声调就高,反之听起来声调就低,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当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观察者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结果是波长缩短。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入人耳的声波频率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频率变低,因此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近年来,一种超声脉冲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开始广泛应用。当声源或反射界面移动时,所发射和散射的超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比如,当红细胞流经心脏大血管时,从其表面散射的超声波频率发生改变,这种频率偏移可以指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如红细胞朝向探头时,根据多普勒原理,反射的声频提高,如红细胞离开探头时,反射的声频则减小。将超声脉冲多普勒技术用于心脏研究,可以估计血流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如血流方向和血流性质等。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 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                                 另外, 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监视器有时就装在路的上方,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摄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打印在照片上。

4.2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1957 年,原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科学家在对其跟踪研究中发现,当卫星飞向他们的无线电接收机时,收到的电波信号频率增大;卫星离去时,收到的电波信号频率减小,这就是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根据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在卫星通过无线电接收机上空期间,利用测定的各个电波信号的频率变化量,就可以确定卫星的整个轨道。后来,另一位科学家逆向思维,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想法:如果事先知道卫星的精确轨道,根据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就可以确定无线电接收机的位置。这个设想很快被美国有关部门采用,天上的“交通警察”——多普勒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多普勒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1],在军用和民用过程中取得了极大成功,是导航定位史上的一次飞跃。但由于多普勒卫星轨道高度低、信号载波频率低,轨道精度难以提高,使其定位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精确测量的需要。为了提高精度,美国从1973 年开始筹建全球定位系统(GPRS) 。在经过方案论证、系统试验阶段后,于1989 年开始发射正式工作卫星,并于1994 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GPS 系统包括24 颗人造卫星,每12 小时绕地球1 圈,每个卫星都能发出包含其位置、时间数据编码的信号,精确度可达9 - 10秒,这些卫星按照一定方式排列,使地球上任何一点都至少能同时接收到4 颗卫星发出的信号,无论地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天气条件,地面接收者都可以通过解读这些信号准确定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多普勒气象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气象雷达,广泛用于气象、民航等部门。它根据其发射的电磁波与云雨区回波信号的强弱测定降水强度,利用返回信号因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频率变化,测定云雨中降水微粒的移动速度。由于雷达天线可在不同的角度上作水平旋转,因此可测定三维立体空间中云雨区分布和云雨区中降水微粒的相对移动,这对研究降水的形成,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预报强对流天气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1998 年开始在江西南昌、赣州、吉安,广东番禺、湖北宜昌等地建成多普勒气象雷达站,大大提高了短时天气预报,特别是突发性、灾害性、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了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现在 ,交通警察常用测速雷达测量汽车的速度 ,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其原理就是利用红外线的多普勒效应。

4.3 光的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年)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 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1917 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的理论研究。爱因斯坦放弃了无限空间的概念,认为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但是没有边界。对于宇宙而言,单个恒星作微小的运动,可以忽略不计,进而可以把宇宙近似地看成静止不动的。1929 年,哈勃在仔细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谱之后发现,除了与银河系较近的三个星系表现为向银河靠近的蓝移外,其他所有星系光谱都表现出红移,而且红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

所有恒星的质量差别不大,均为太阳质量的0.07 至120倍,因而红移都相当小。星系是由恒星组成的,故其光谱红移不可能是恒星的引力场产生的,只能由光波多普勒效应产生。由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处于特殊的中心位置,因而宇宙中所有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如果星系目前正在彼此远离,那么它们过去必定靠得更近。继续这一推理就意味着过去必定存在一个有限的时刻,那一时刻就是宇宙的开端,也就是通常被称为大爆炸,由此得到宇宙大爆炸模型[12]。该模型认为:宇宙发端于距今 100 多亿年前的大爆炸,随后以指数方式膨胀着,内部发生真空相变,产生基本粒子,形成星系。星系本身内部分裂成千千万万颗恒星。恒星周围的尘粒通过相互吸引碰撞粘合,最后形成从小行星到大行星的形形色色的天体。

4.4 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4.4.1 超声波无损检测

超声波在材料中的穿透力和传播方向性非常好。超声波探伤是通过型号往返于缺陷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缺陷与表面的距离,通过回波信号的幅度和发射换能器的位置来确定大小和方向。A 扫描法是脉冲反射法,B 扫描法可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纵截面徒刑,C 扫描法可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横截面图形。就它的物理性而言,用超声波法可以无损检测厚度,材料硬度,硬磁深度,晶粒度,液体流量残余应力和胶结强度。

4.4.2 医学诊断

超声诊断[13]的物理基础,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界面的反射,由于人体内部位置与器官的声阻抗不同,超声波进出器官时在界面上形成不同频率的反射波。当器官发生病变或异物时由于形状位置和声阻抗的变化,界面上的反射波的强度和位置也发生了改变,临床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诊断的。超声全息照相为医学提供了不同于X射线和同位素扫描的一种全新诊断技术,X射线和同位素诊断对于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超声全息技术通常使用的最高功率范围仅为每平方厘米几百毫瓦,实验证明这样低的超声功率对人体组织不会有损害。利用X 射线对于骨骼、胃肠、肾和血管等进行诊断时,病人要服造影剂或其他措施,以获得有对比度的照片。在同位素诊断中,病人要口服或注射同位素, 这些都会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在美国,L. weiss 等人应用液面超声波全息照相装置对老鼠腹部肿瘤进行了观测, (肿瘤是人工移植的) 51 个肿瘤中可看到49 个,确诊率达到96 % ,确诊肿瘤中用X 射线仅能看到一半。超声波诊断简易、迅速,且对患者无伤害、无痛苦,特别是对人体软组织的诊断最为有效。

4.4.3 海洋开发

①检测海洋污染,利用记录声波散射强度,可以判断海洋污染程度,分析废物污染速度等; ②测绘海底地貌,特别是现今随着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铺设海底光缆对海地地貌勘测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前期工作; ③海洋声学遥感,非声学海洋遥感。例如微波,红外及卫星遥感等共同缺点是穿透海洋内部,但超声波可达到海底深处,从而测得整个海洋空间和海地参数。

4.4.4 军事应用

1950年人们研制出第一代多普勒雷达,这对飞行器自备式导航开辟了广阔前景。现如今多普勒雷达已成为了各类飞行器自备式导航的必须设备,并且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和空间开发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出更准确更可靠的导航信息。声纳是利用声波进行导航预测距的意思,多普勒声纳[14]是根据多普勒效应研制的一种利用水下波来测速和计程的精密仪器。用声纳可以水下侦察,从发射机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信号又遇到潜水艇、水雷、鱼群等反射回来就能确定目标的位置。二战中损失了1000 多艘潜艇,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声纳发现的,因此把声纳装在潜艇上,搜索潜艇、探雷担当警戒充当耳目。

4.5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

4.5.1 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多普勒雷达[6]观测的实时回波强度(发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速度谱宽(W)的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的信息,综合使用Z、V、W图像,可以较准确和及时监测灾害性天气。回波强度一直是判断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参数,多普勒雷达中径向速度分布图也是判断强对流的一种有效工具,因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与气流的辐合、辐散以及旋转有关,在识别风灾害时特别有效。

4.5.2 龙卷

灾害性天气,最强龙卷的风速介于110~200m/s 之间。当有龙卷出现时,总有一条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漏斗状云柱从对流云云底盘旋而下,有的能伸达地面,在地面引起灾害性的风称为陆龙卷;有的伸达水面称为水龙卷。在多普勒雷达回波识别中,龙卷主要由二类回波单体产生:一是超级单体回波;二是多单体回波。

4.5.3 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

多普勒雷达参数在建站时经过仔细的校准和标定,在日常运行中还会自动定时对雷达参数校准和检测,以保证雷达回波强度的准确性。根据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量Z- R 关系,对降水强度随时间进行累积转换成降量,提供1 小时、3 小时累积雨量分布,从而做到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

4.6 雷达微多普勒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

目标识别是军事雷达应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空中、陆地以及海域中敌意目标识别的局限已经一度被NATO(北约) 认为是整个防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15]。在最大警戒范围和武器系统的射程以内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仍然是目前很具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 ,将微多普勒技术与雷达目标识别结合 ,发展了基于微多普勒分析的目标识别技术。下面将介绍微动在目标识别领域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和成果,分析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4.6.1 目标与识别

国家的空间力量和空间战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空间目标探测和识别技术。微多普勒特征提取的分辨力可以达到 0. 3 Hz,因此对于 3 cm工作波长的雷达 ,其径向速度分辨力能够达到 5 mm /s量级 ,这对稀薄大气层内各类飞行器的检测分辨、跟踪与识别是极为有用的特征。美国海军导弹防御委员会于 20##年对海基雷达用于弹道导弹防御做了论证 。文中指出 ,对于导弹防御雷达系统来说 ,微动特征[16]是指威胁目标自旋频率和其他非常规运动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雷达能够将弹头从诱饵和碎片中识别出来。美国正在研制的 THAAD GBR X2波段雷达能够精确测量威胁目标的微动特征。弹道导弹目标的雷达微动特征提取为 TBMD目标识别提供了一种很具潜力的手段。

4.6.2 汽车引擎微多普勒研究现状

抖动是汽车引擎内部燃料不完全燃烧导致的非正常工作状态,频繁而剧烈的抖动有可能对引擎造成损伤,由引擎抖动引起的汽车共振可以被用来进行抖动检测和引擎诊断。国外有很多关于引擎抖动检测的研究发表文献[17,18]建立了一个由引擎抖动产生的随机性振动信号模型 ,该模型由 N 个幅度和相位随机的共振信号叠加而成。共振频率和包络函数由曲柄角决定基于这个模型 ,引擎一个燃烧周期的信号模型,时频分布,利用雷达照射汽车表面所得到的回波可以检测到这种振动信号。

4.7 相参雷达与非相参雷达

在雷达的应用中 ,非相参雷达在早期运用于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的空间位置 ,但对于哨所类雷达 ,这样的功能远远不够。相参雷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其与非相参雷达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多普勒效应。

相参性雷达指雷达系统的发射信号、本振电压、相参振荡电压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均由同一基准信号提供 ,这些信号之间均保持确定的相位关系 (即相位相参) ,这种雷达系统称全相参系统。全相参是实现频率捷变技术 用于抗瞄准式干扰和线性调频技术(脉冲压缩)的基础 ,能产生复杂的波形。应用比较广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就是全相参雷达。非相参性雷达指发射信号与本振信号的相位不具有一致性 ,或者说不具有关联性。接收机混频信号与发射信号由各自单独产生。

相参雷达具有多普勒特性 ,所以也称多普勒雷达 ,其主要优势就是能探测运动目标的运动速度。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与其径向速度 v 成正比 ,因此只要准确地测出其多普勒频移的数值和正负 ,就可以确定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和方向。在非相参性雷达中 ,因无法判断是固定目标 ,还是运动目标 ,所以就无法滤除固定地物杂波和海杂波 ,从而只能显示出全部采集信息 ,或者通过门限滤波对低发射率因子滤除 ,保留高发射率因子 ,这样大大降低了数据分析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从以上非相参信号与相参信号的比较可以看出 ,非相参只能利用目标回波的幅度来直接检测目标和测量目标的方位 ,这大大限制了雷达性能的提高。而相参雷达具有较高的距离和速度分辨力 ,但当距离和速度分布范围超出清晰区时,存在距离和速度模糊。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靠加大或减小脉冲重复周期 ,或者通过重复周在实际应用中 ,非相参雷达与相参雷达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如果只针对测试气象云层强弱方面 ,而无其他特殊要求时(机场云雾检测、人工降雨等),非相参雷达已足够应付;如果需要对动目标进行分析时(侦察探测跟踪等),还是以相参雷达为主。

5 结束语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并给出了不同波的多普勒效应表达式。除此之外,对于多普勒效应在声、光、电及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临床医学、海洋开发、军事领域、天气雷达等方面的应用作了分析与研究,让人们体会到多普勒效应理论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多普勒效应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它会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促进和推动作用。

致谢

本论文是在苏晓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直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苏老师以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清晰的思路,自始至终给我以耐心地指导,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我受益匪浅。故借此论文完成之际,对苏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

与此同时,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以及所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在大学期间能够掌握充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完成本论文的写作。并且还要深深感谢在此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及时帮助的同学们。

参考文献

[1] 尹国盛.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J].广西物理,2003,24(3):33~34.

[2] 别业广.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J].物理与工程,2003,13(4):62~转32.

[3] 徐国旺,别业广.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22(2):118~120.

[4] 刘运.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光的多普勒效应[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22(4):117~119.

[5] 胡成华. 从光量子性看多普勒频移[J].物理与工程,2007,17(5):14~16.

[6]马中元.多普勒雷达在气象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2009,(5):17~18.

[7] 黄小玉,陈江民 ,叶成志,等. “碧利斯”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0,33(1):7~13.

[8] 刘广生,李慧.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6):37~38.

[9]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 漆安慎 ,杜婵英.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 李启明. 多普勒、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J]. 现代物理知识,2006,18(6):17~18.

[12] 张晓宇.论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和红移[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269~270.

[13] 冯若,汪荫棠. 超声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4.

[14] 马延均.现代物理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15] Thayaparan S, Abrol S.Riseborough E Micro-Doppler radar signatures for intelligent target recognition[R]. Defence R&D Canada-Ottawa, Technical Memorandum, DRDC Ottawa TM 2004~170.

[16] 施西野,郭汝江,李明. 雷达微多普勒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研究现状[J]. 信息化研究, 2009,35(7):8~9.

[17] Bohme J F, Konig D. Statistical processing of car engine signals for combustion diagnosis[C]//Proceedings of IEEE 7th SP Work-shop on Statistical Signal and Array Processing, 1994:369~374.

[18] Stankovic L,Bohme J F.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multiple resonances in combustion engine signals[J]. Signal Processing, 1999, 79(1):15~28.

更多相关推荐:
多普勒效应 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姓名童凌炜学号20xx67025实验台号实验时间20xx年03月30日第六周星期一第56节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的测试与应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图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附数据处理图注由于上传后文库中数据图看不清楚须下载后才能看清楚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

多普勒效应 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台号实验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的测试与应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加深对多普勒效应的了解2测量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及物体的运动速度主要...

多普勒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实验讲义草稿一实验目的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或者利用光电门测量物体经过的时间通过Lt关...

多普勒综合实验报告

四川理工学院实验报告成绩学号11101030233班级网络工程一班实验班编号姓名赵鸿平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2利...

多普勒声速实验--实验报告

DHDPL系列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多普勒效应是一种与波动紧密相关的物理现象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但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多普勒效应实验仪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太高实验时需要学生动手操...

多普勒效应实验

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科目近代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实验院系数理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时间20xx年11月9日地点综合楼B0909多普勒效应实验一概述当波源和观察者或接收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波源观察者不动而传播介...

力学模块实验-气垫导轨及多普勒效应实验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一选择题1一架低空飞行的飞机从远处水平匀速地飞至某同学头顶上空若飞机振动的频率始终不变从听到声音至飞机飞到该同学头顶上空时刻前他听到的飞机声音的音调A不变且一直与飞机实际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B不...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报告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学号20xx10020xx姓名张薇指导教师唐经文动力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应用激光测量流体的流速是...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预习报告

2

用多普勒效应研究物体运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用多普勒效应研究物体运动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实验时间摘要本实验是以多普勒效应原理为基础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多普勒实验设备和用具研究物体变速运动测量本地重力加速度设计简谐振动方案和...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2观察Hg灯的5461nm光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塞曼分裂结果分裂后子谱线的个数子谱线间距子谱线的相对强度子谱线的偏振态3由塞曼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m实验原理1原子的...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