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时间:2024.4.13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谈洛克眼中的自然状态

在十七世纪,同出自英国的享誉世界的人物洛克和霍布斯先后提出了对于自然状态的看法,虽都是自然状态,在两人眼中却截然不同。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利维坦,则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之上。霍布斯认为,人性是凶残多疑,损人利己的,决定人的行为的原则是“自保原则”。每一个在自然状态中的没有约束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会相互争斗,因此自然状态简直就是一个互相残杀的无政府状态或者说是战争状态。洛克则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性状态,受自然法的统治,而自然法在他眼中也就相当于理性,自然状态先于国家,“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须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①“也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

②权力。”这也就是所谓的人人平等。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人间乐园,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豺狼关系,它与战争状态有“明显区别”,人们可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自由处理自己的人身及财产,而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

④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③。也就是说自然状态“是自由的状态,却不是放任的状态”,

人必须受制于自然法。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人们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这种自由又平等的状态就充满了战争。他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们经历长期的撕杀战争之后,在自然感情的趋势下,通过人的理性认识并按照自然法的指示,才有“自我保存的”可能。要维护自然法,人们必须有强大的公共力量。因此,人们将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让渡给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让其替自己行使这部分权利,限制自己趋利避害的本性。从而将每个人的意志统一为一个意志,人类就此走出战争状态,进入了政治社会,成立国家。洛克则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拥有很多自然权利(这里的自然权利在中国经常被译为天赋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执行自然法的权利等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即生存权,是自然权利的基本,这是人生来就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财产权,即私有财产的所有权,是自然权利的核心所在,为了生存,人们必须享有自然中的一切生活资料。但这种自然状态很不稳定,有许多缺陷、不便和危险,因为人人都具有相平等的权利,在现实中每个人的权利必然会出现交叉,这时就缺少一个公正而独立的机构或一个公正的裁判者——法官为他们调解纠纷。并且在社会中总有人不按照正义和公道做事,当人的权利受到了侵犯时也缺少一个拥有强力的机构为他们主持正义。由于自然状态中人们是以自然法为规范的,而自然法是一种基于人类理性的虚拟的法律,它缺乏现实、确定、具体的规定,所以社会就缺少一种明文规定的众所周知的法律,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来判定是非纠纷,人们充当自己案件的裁判者,自私之心使他们无法达成一个公平的判决。这种自然状态类似于无政府状态,容易导致战争,为了结束这种“反常的战争状态”,结束这种混乱和无序,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的安全,幸福和繁荣,于是人们缔结一项契约,成立国家,推举一些人组成政府,授予他们裁决争执的权力,让他们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契约中,人们仍保留生命、自由、财产不可让渡的权利,放弃的仅是对自然法解释和执行的权利。人们自愿把立法、行政、对外权力授予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如此,国家或政治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建立的,是以个人的同意为根据的。自然法是整个社会的基本法则和前提,是整个社会的组织基础。国家是通过契约组成,国家所执行的就是自然法所要求的。经他的论证得出结论,“专制权

力不是一种自然授予的权力,因为自然在人们彼此之间并未做出这种差别,它也不是契约所能让与的权力,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没有这种专断的权力。”⑤“政府的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中的所有的权利,??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⑥所以君主没有权力占有平民的财物,无理由的夺取处于自然状态之下的平民的生命。 同时也论证了无政府状态的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的混乱,确认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而洛克之所以这样看待自然状态并用自然状态为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护航与他的家庭、教育、社会背景有重大关系。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是站在议会一边,在英国革命时期参加克伦威尔军队的清教徒,在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院长约翰·欧文也是清教徒,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环境下,洛克很自然的站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为他们的利益辩护,当时正处于宗教改革风起云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生命、财产急需保护,迫切要求获得政治地位,所以洛克如此解释自然状态,为推翻专制王权,确认资产阶级统治合法性提供理论上的基础。洛克的思想对后世一些伟大的哲学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开了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但洛克论证的基础自然状态是有自身缺陷的和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差别。要论证国家的起源即政府的产生,必须以人类原始的某种逻辑假设为前提,但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原始社会,自然状态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同时由于人自身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故在群体内部,人们必然发生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彼此是竞争状态而非自然状态,所以洛克所论证的自然状态这一理论基础因为缺乏历史现实的支持变得有些虚幻,被动摇了。霍尔巴赫就说过“没有什么事物比这种所谓?自然状态?更虚幻、更稀奇古怪、更违背人性的了。”⑦

此外就是谈到西方学者不得不说的问题了,那就是对上帝的信仰。这也是东西方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巨大差别,哪怕每一个西方学者都怀有人本主义精神,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上帝的信仰,这是融入西方人骨子里的,不可磨灭的文化。洛克虔诚的信仰上帝,在书中多次引用圣经,认为天赋人权,人的一切自然权利都是上帝赋予的,即使是自己的生命也不归自己所有,自己无权让渡给别人。这种理论推导是以上帝存在为前提的,所以说洛克的理性是有限度的理性,是在上帝存在下的理性,而上帝究竟存不存在就无法说明了。

洛克的《政府论》一书对中国法制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社会中正需要这样一种价值标准作为衡量现行法律的准绳。爱因斯坦说过,我们生活在曲线的宇宙里,这里没有任何的直线、平面、直角、垂直线,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测量。自然法学所提出的价值标准正是这样一种尺度、直线、平面。”⑧ 在中国,法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几千年封建帝国统治与维系主要靠靠习惯与伦理的作用,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德治和礼治在中国流行了千年,导致了中国人法治意识的淡薄。另外,中国自古有权力而无权利,这是几千年之久的王权专制所造成的,中国人长期在封建伦理纲常的压迫下根本就未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天赋的权利。自然法学的传入中国,将会为古老的中国人代来了平等、自由、人权、法治等新鲜的血液。希望未来中国的法治道路铺设的更坚实,更长远。

①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3页 ②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3页 ③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4页 ④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4页

⑤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109页

⑥ 《政府论》(下篇)洛克著 叶启芳 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2月第1版第109页

⑦ 《自然政治论》霍尔巴赫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xx年

⑧ 《洛克自然法学思想初探》李德嘉


第二篇:政府论读书笔记


背景:十七世纪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洛克一生经历过整个革命时期,其一生的政治思想也主要受到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同时也反向成为为议会制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工具。在《政府论》上篇中,洛克适时对封建王权进行了批判,指出“神还没有以任何超越其他人的自然权威的标志将某个人选出。”这样的解构为下文重新建构资产阶级议会制提供了基础。也由此引出了我们对该书《政府论(下)》的研究探讨。及我们需要为什么需要一个政府,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我们需要怎样的权利,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政府下实现我们所要求的权利。

结构:

1.《序言—论洛克的政治思想》:作者联系英国当时的时代背景概述了洛克思想发展的进程,把洛克的思想基础划分为破坏性的和建设性的两方面,同时对洛克对于“自然法”的状态提出了自身的异议,认为其存在着反历史和唯心的因素,指出洛克作为资产阶级必然的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局限性。但是无可否认,洛克其关于对于人生而自由平等和权力需要加以分化和制约的概念为后期相关学者的理论基础,产生了深重的影响。

2.第一章:延续《政府论(上)》,驳斥君权神授的专职观念,提出政府的构建是为了保护公民财产。

方式:递进假设,以亚当作为例子,层层推翻,证明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追溯权力的根源从中获得权威。及人人生而平等。

3.第二章 第三章:论证了自然和战争的两种状态,分别论证其

不同,从自然法的角度阐述洛克理想中的自然状态,即享有自由,保护私有财产,正义的权利,但同时也提出自然状态中的弊端和不足促使战争状态的产生,进而成为人民缔结政府的起源。而战争状态则是一种与自然状态相反的情形,洛克提出:“谁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谁就同那人处于敌对状态。”这其实是变相的对专制与强权的反对,对个体自由的呼唤,也是洛克对早起民主阐述的初露端倪。同时,洛克认为在一个没有公正法律约束及有效执行裁判下,必然导致随性战争状态。

方式:提出论点,同时对其加以具体阐释;将两个观点对比论述,如将战争状态与自然状态作对比,突出了战争状态不稳定性和暴力性。

4.第四章到第六章:从奴役,财产,和父权三个方面,进行对于自然人拥有基本的三项“自由,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平等”三个权利的具体阐释。洛克区分了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政府自由三种状态,阐明了公民需牺牲自己一部分自由去缔结政府和法律,但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同时,洛克认为劳动创造财产,“劳动使物品同公共的东西有所区别。”而且在劳动下必须做到物尽其用,“一个人只要注意在它们(物品)未败坏前加以使用,否则他就取了多于他的应得部分,就是掠夺别人。”接着,洛克认为所谓的“父权”是源于自然法中父母具有保护,养育和教育儿女的责任,而当儿女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时,他们便可随意脱离这种依附状态而取得自由;同时父权不同于政治权力,因为父权具有统治

不基于天生而基于同意的特别,这有力地驳斥了把君权和父权混一谈,鼓吹君权神授,君权无限的理论。

方式:论证一个问题,从问题的起源开始层层推进分析;对一个定义进行分析归纳,阐释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并逐条解释;列举特例。

5.第七章到第九章:这三章主要围绕着政治社会而展开。从自然法中人们拥有的权利中分离出裁判和处罚他人危害自身的权力交由社会,由此缔结政府。认定法律的制定以保护财产为基础,从这可以体现出资产阶级对于资本积累的原始要求。在公众意志里面,洛克提出政治社会可依照大多数人一直而进行运作,“任何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行动一致,这就有必要使整体的行动以较大的力量的意向为转移。”并且要求政府的组织是以“公众福利”作为目的。政府在缔结中要求人民把自由和财产并入国家,享用财产的时候就被认为是默认同意该政府的契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民存在于社会中被认为是对契约的认可。

方式:从美洲和以色列的例子中引出,军队的指挥者与统治者的区别,呼唤政府的建议需经过社会自由人的同意;论证一个问题的正确性之前,先论证其反面的缺陷所在(论证构建政府的必要,先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缺陷)

6.第十章到第十二章:围绕着国家的建立而展开。指出立法权的归属决定国家形式,阐明立法权至高无上的观点。洛克虽然认为立法权应该归于全体人民所有,但他不否认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去保障立法权的实施,表现出其关于民主意义的局限所在。同时,立法的

范围被限定在“自然法”的限度之内。在立法的过程中,洛克也粗略地提到了固定的司法和执法,从而维护立法的公正性。洛克要求法律应该被当做一种确定,稳定,公开的行为准则。而为保障其正确被运用和实施,就需要对法律加以限制,这就引出了洛克理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分权”理论: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统归人民,行政权和对外权交由君主掌管。这是早期权力彼此分立相互制约的雏形,为后来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产生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洛克的理论中,显然低估了司法权力的作用,而高估了作为行政和外交掌握者—--君主的能力。当然,这也是受洛克建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的政体的理论所限。

方式:确定一个论点之后,从各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实现其观点的严谨性和完整性(立法权作为最高权力,有明确的可为范围和不可为范围);反推法,从构建国家的目的谈起,指出一旦国家不为公共福利工作,即已丧失目的,就不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在提出一个观点之后,提出其具体的可为方法(权力需要加以分化,然后将权力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且阐述其如何运用)。

7.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以“权力”为主题,分别阐述了国家权力,特权,父权,政治权力和专制权力。国家的权力当中,洛克认为“最高执行者的最高权仅仅是对法律意志和法律权力的代表。”—--这也构成了洛克君主立宪理论的基础。同时指出了执行机关和立法机关各自的工作范围,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接着洛克谈到了特权的问题,即他所认为“严格、呆板执行法律反而有害”,这就是

现实中对法律的滞后性和僵硬性的认识,洛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执行机关是能够实现超越法律的特权的,但特权的实行必须建立在公众福利的基础之上。父权的论述中,洛克承认父权享有的自然统治,但不能拓展到政治方面的目的和管辖范围。政治权力的论述中,洛克认为它起源于契约,基于同意,是一种出让自然法状态下的自然权力交由社会共同处理的权力。专制权力,在洛克眼中,就是“人权的丧失。”是一种需要加以抵制的并且不被社会所承认的。

方式:在前章略微提出一个观点,便于承上启下后文长篇的阐述;有特例推导出其一般共性(由战争状态下的俘虏,在受到强力危害时,基于保护可以进行反抗,推导出人的自然权利中有反抗专制权力的要求)。比较几个概念的不同时,从其起源、范围、和目的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有效地分析(父权,政治权力,专制权力的比较)

8.第十六章到第十九章:指出了动荡社会下的多个状态,如征服、篡夺、暴政、和最后政府的解体。洛克否认不义战争的征服者能够拥有使征服者臣服和顺从的权利,因为从不义的战争状态开始,“双方都已经放弃了他们各自在自然状态下的权利。”而即使是正义的征服者,也不能够支配:1.一同出战的人;2,无辜人民;3,被征服者的财产、子女。与征服主要是由外界所带来的对国家政府的影响不同,篡夺和暴政主要是国家内部产生的败坏。通过对篡夺和暴政的分析,洛克得出了如下结论:1.统治者的确立应基于法律指定(人民认可);

2.专制政府必然为人民察觉且加以推翻。再前三章的分论后,洛克总结了政府解体的种种要素,重申了拟定社会契约的观点,指出人民可

以反抗政府,享有重建政府的自由,从而使自己的权利得以保护。 方式:先假设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顺着错误观点往起点推论,得出悖论,从而加以否定;引用他人的言论并加以解释(引用詹姆士一世关于君主应承担义务的言论);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回溯历史,从历史的大多数的状况下加以审视。

(一)关于“君权神授”论的批判

洛克通过对上篇“君权神授”论的层层批驳,否定了当时社会上持有“君权神授”的人的观点。因此,人类要抛弃“君权神授”论,“而去寻求另外一种理论来阐述政府的产生、政治权利的起源以及确认谁享有这种权利的方法”,接下去,自然而然地提出讨论政治权力的相关问题。他指出,“一国之君”、“一家之父”和“一船之长”是迥异的。最后他给出了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就是为了确认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有关死刑及各种较轻处罚的法律的权利,以及为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而使用共同体力量的权利,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公众福利。”这里暗示了政治权力包括了“惩罚权”、“奴役”、 “法律”、“共同体”、“公众福利”等等在内的有关内容,为后文的论证埋下了伏笔。这个概念同时指出了政治权力的目的和功能,以及为公众谋福利的最终目标。这里的公众是否指所有的民众?如果明白这篇文章的背景,知道洛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点就不用多加解释了。洛克的思想虽然代表的是少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立场,但是还是具有民主进步的历史意义。因为洛克主张自由、平等

(二) 论自然状态

1.洛克的自然状态

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为自由、平等的世界,正是反映资产阶级渴望一个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和平安定的环境。

文章一开始就指出,正确很好地理解政治权力以及其起源就必须研究人类原来处于什么状态。洛克提出“自然状态”的概念,他说,人处在“一种完美的自然状态之中”,在“自然法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和人身”,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人人权利平等,不存在奴隶、从属或奴役。但同时指出,虽然自由,但绝对不放任。在自然状态里,不能任意地处置或毁灭人身和财产,要想处置,必须有充分的说服理由(譬如有更高贵的用途),必须遵循自然法。自然状态由自然法调整。随即指出自然法的概念。“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愿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每个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有惩罚权和求偿权。自然法赋予了人们人身权、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自卫权等等。最后指出,“独立社会的所有统治者都生活在自然状态中,无论他们是否同他人联合。因为,并不是所有契约都可以终止人们之间的自然状态,只有大家一起同意加入同一社会从而构成一个国家契约,才会结束自然状态。”

洛克的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类似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否和自然社会有关系?自然社会是有洛克提出来的吗?

(1)自然状态的渊源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人们有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这种自由又平等的状态就充满了战争。因此,人们通过自然法的规诫作为行动指南,走出战争状态,成立国家。

自然法是什么?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

(2)洛克的自然状态特点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性状态,受自然法的统治,也就是理性的统治。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受理性支配而生活在一起,不存在拥有对他们进行裁判的权力的人世间的共同尊长。 “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 “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他的准绳。”根据自然法(洛克把自然法等同于理性),

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存自己,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全人类,“正因为每一个人必须保存自己,不能擅自改变他的地位,所以基于同样理由,当他保存自身不成问题时,他就应该尽其所能保存其余的人类,而除非为了惩罚一个罪犯,不应该夺去或损害另一个人的生命以及一切有助于保存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健康、肢体或物品的事物。”

(3)洛克眼中的自然状态在什么时候存在的?洛克是这样界定自然状态的,“不存在具有权力的共同裁判者的情况使人们都处于自然状态”, “人们受理性支配而生活在一起,不存在拥有对他们进行裁判的权力的人世间的共同尊长,他们正是处在自然状态中。”也就是,只要人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那么他们就是处于自然状态中,而无论人类是否处于文明社会和拥有政治经验。很明显,洛克的自然状态无时间的限制,同样,洛没有历史的痕迹。

2.财产权的产生。洛克把财产权看作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是以财产权为基础的。洛克认为,根据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下私有观念、财产权就已经存在了,“土地上所有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既是自然自发地生产的,就都归人类所共有,而没有人对于这种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东西原来就具有排斥其余人类的私人所有权;但是,这些既是给人类使用的,那就必然要通过某种拨归私用的方式,然后才能对于某一个人有用处或者有好处。”财产权的获得是通过劳动,“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 “劳动使它们同公共的东西有所区别,

劳动在万物之母的自然所已完成的作业上面加上一些东西,这样它们就成为他的私有的权利了”。

“财产权的获得是通过劳动”是不是劳动创造价值论的源泉?

洛克认为,私有观念和财产权根源于自然理性,“上帝既将世界给予人类共有,亦给予他们以理性,让他们为了生活和便利的最大好处而加以利用”。

3、战争状态

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是战争状态。洛克把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作了比较,他是这样论述战争状态的,“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的和毁灭的状态。因此凡用语言或行动表示对另一个人的生命有沉着的、确定的企图,而不是出自一时的意气用事,他就使自己与他对其宣告这种意图的人处于战争状态”, “谁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谁就同那人处于战争状态”, “凡在社会状态中想夺去那个社会或国家的人们的自由的人,也一定被假设为企图夺去他们的一切,并被看作处于战争状态”, “对另一个的人身用强力或表示企图使用强力;而又不存在人世间可以向其诉请救助的共国尊长,这是战争状态”,不基于权利以强力加诸别人,不论有无共同裁判者,都造成一种战争状态”。

“如果有法律的公正裁决,可能能阻止伤害、暴力、战争。但想有公正的裁判,必须正确地运用法律,否则只能“求诸上天”,这样人就

组成社会,脱离自然状态。这里洛克用假设的方式论证人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4.论奴役

在这章,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天赋自由”的思想,“自由的人只以自然法作为行为的准则。”但自由必须遵守法律,由法律限制和约束。人不能放弃自由,不能放弃生命和权利。“??随便放弃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交给别人,就沦落为了最完全的奴役状况,是合法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战争状态的继续。??”如果双方订立了契约、权限、日期??战争和奴役的状态就消失了。“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即支配自己的生命的权力,交给另一个人。”也就是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被别人奴役。

5.论政治社会的起源

政治社会形成了,那它的起源是什么呢?

人生而自由、平等、独立,每个人惟有“通过同其他人达成一致意见,加入并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便实现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平的生活,安全地享用他们的财产,并且有可靠的保障来抵御共同体以外的任何人的侵犯。”当任何数量的人们同意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建立一个共同体或政府的时候,就能够组成一个政治实体了。这样的政治实体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但大多数人同意就是合法合理的吗?洛克说,取得全体人的同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总会有人因为各种

原因而缺席。所以说,洛克的“大多数人愿意”的理论是可行的。还指出,政府并不必然是君主制的,属于父权的。

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战争状态的继续。??”如果双方订立了契约、权限、日期??战争和奴役的状态就消失了。但完了会怎么样?书里没说。只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即支配自己的生命的权力,交给另一个人。”也就是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被别人奴役。

6.论财产

财产权是自由人的很重要的一项权利。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一切自然权利的核心和基础,是最基本的权利。在这里可以找到“资产阶级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根源(有点唯心主义)。洛克告诉我们要用上天所赋予我们的理性来获取生活的最大好处和各种便利。包括水、土地,以及其他一切资源。通过理性法则获得的资源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并不是想占有多少就能占有多少。在进行占有的人中间有“勤劳有理性的人”,也有“喜好吵闹的纷争的懒惰的人”,因此会导致财产占有的多寡不同,于是私有财产就出现了。

7.本书还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这构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来源之一。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00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00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

杜威五大讲演教育哲学部分读书笔记一教育的必要性1为什么教育必不可少生与死的问题1人类婴幼时很弱不能独立必须依赖他人的抚养教育和训练2人死后要传承经验和知识教育是从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2为什么教育哲学...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读书笔记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