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时间:2024.3.27

读书报告

一、书名:《经典常谈》.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9

二、种类:语文课——高中——课外读物

社会科学——古籍——简介——中国

三、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句朱自华,后改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后随家定居扬州,19xx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xx年应聘到清华大学执教,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最初以诗出名,如《毁灭》,20世纪20年代中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汉语体散文做出了贡献,作文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多方面的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辩》、《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一生著作26种,约两千多万言,有《朱自清选集》、《朱自清诗文选集》。

背景:完成于19xx年2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进入20世纪以来,19xx年科举正式结束,开始了分科教学,但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缺乏,语文学科的变化不大,除了国文课以外还有读经、讲经的内容。19xx年到19xx年是语文建设阶段买蔡元培提出改革建议,目的是要用国文自由发挥思想,理解语言文字,涵养学习之兴趣。20年代后我国教育开始受到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如实用主义,杜威的学中做,学制改革,实验测量测验,美国的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但是由于不能完全适应本土教育现状,故产生了很多弊端。引发国人思考教育的变革,19xx年我国开就始了教育改革,19xx年教育部公布改革令《壬戌学制》,标志新学制的开始,中国语文教育才进入了新阶段,后开始制定各科的各科的教学大纲,促进了教材的编写。

朱自清在序中说“新式教育实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指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确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19xx年教育部制定的初中高中的《国文课程标准》)

四、内容:

结构上一篇叶圣陶先生做的序,一篇朱自清先生自己做的序,然后是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后有王林春撰写的《经典常谈》导读。

叶圣陶《序》对朱自清的这部书给予肯定,并对其人有追悔之情,更提出这部丛书的意义所在,和为中小学生朋友提供的便利之处。

朱自清《序》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交待了写书的背景,目的和书的体制,还有指出读后不去读经典的弊端。 《说文解字第一》

从“仓颉造字”说源起,以古代传说表明文字作用的伟大,“天雨粟,鬼夜哭”,接着从古典文献里一步步挖掘此传说产生的流脉:一说“仓颉”字音近于“商契”,有暗示文字起于夏商之间;一有仓颉为皇帝史官;一说秦以前的我脑子因由“籀文”先于小篆之前,秦为统一作《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其字多出《史籀篇》。西汉大多选自于《仓颉篇》。

文字的演进:至东汉许慎有《说文解字》收9000字,有小篆,古文,分析偏旁,定部首,每字都有说解,帮助通读古书,也可寻古字之演进,实为小学,今文字学,定性为文字学的古

典,是工具。金石考物的“铭文”(金文),生周朝青铜器之上,为“铸”;商代甲骨文,“契”是刀刻的意思,“书”是用笔、竹木简、帛、纸等写;用模具“印”。造字用字有“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秦后只是书体演变,趋向简易,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行草。

《周易第二》

以小见大,以“八卦”起头,辟邪为小,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援引“河图洛书”的典故,伏羲为八卦画者,疑其为秦汉间儒家假托圣人。接以古占卜火灼甲骨定吉凶,为卜辞,筮法,定数(书目在巫术中的魔力),八卦以数目为基础,乾坤、兑巺、离坎、震艮,以数的错列组合形成64卦,创制推演之人为史官。应合一百二十体的兆象,有繇辞断吉凶,分卦辞和爻辞。从卦爻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可知为西周初叶,“易”为简易,每卦、爻是一定的,引申推论叫易。

作用改变从筮书到儒经的一部,受阴阳、道家影响,新解《易》为哲学,有代表天地,阴阳,男女,包揽宇宙自然一些变化的,并因此有观象制器的故事。考证《周易》的来源,说法不一,都是圣人之作。

《尚书第三》

最早的记言体,直接录入,不必枉费心机。先于记事文,战国前大都以记言为主,也可称为辞,应是当时的“雅言”。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书,大部分为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史官记录目的在于日后查考,相传汉有《书序》,书的本意是记录,应是当时的档案,经汉人结集改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后为书经,伏生所藏尚书余篇为东汉以来《今文尚书》,西汉孔安国整理《古文尚书》,刘向刘歆父子欲抬高其地位,引发古今文之争。今文重微言大义,古文重名物训诂,这里还指出了“伪”《古文尚书》的流传演变,直至清代被彻底抛弃,但搜集整理后的《今文尚书》也存有真伪之分。

《诗经第四》

源头为上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将歌谣分徒歌和乐歌,节奏上使人在疑问中娓娓道来,不失原意,又轻松通俗叙述。借乐器,并以重章复沓表情并成为后来诗的特点之一,用文字记录这些歌谣并不是为欣赏研究,大概是乐工为了唱奏,春秋后便为宴飨奏乐。采诗献诗,战国时随着贵族渐落,职业乐工失散,乐谱亡佚,余下《诗三百》。后解“诗言志”,志总是关联政治教化的,其作用为春秋是的外交辞令,以断章取义做政治暗示。孔子用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思无邪”,孔子后为六经之一,有毛诗序,郑玄笺。解释了风雅颂,南及赋比兴,还以政教以为最浓重。

《三礼第五》

以牌位“天地亲君师”解为生命,政教,家族的本源。荀子称三本说,可叫做礼制主义, 春秋三传第六针对人欲望无界限分际,以制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社会秩序。从感谢和敬畏提出礼可以说是宗教仪式。婚丧宴会便都有一套程序,对于五伦也有道理。但其不能随时代变通就会束缚人,成为伪礼。礼乐并称,乐叫人平心静气,改善人心,移风易俗,后来依儒礼乐刑政便是王道,互为因果,礼崩乐坏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季札观乐考察政治气象,诗礼乐成为人才的必备标准,接着解析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进行,各国都有,只是只留下了鲁春秋,这里提及了“孔子获麟”的故事,认为春秋为信使,鲁隐公到鲁哀公242年的历史,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性质为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目的是徵实和劝惩。为春秋作传的有《公羊传》《谷梁传》《春秋左传》,前两者全以解经为主,后以叙事为主,其作者及流传,晋范宁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仅存杜预注,《左》兼具史学,文学之美。

春秋大义:从春秋五霸到尊王攘夷,有从成败里见教训,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实为王

道。

《四书第七》

四书为小学教科书,其地位和作用是科举的用书,且要有朱注。四书因朱熹而合成,程颐程颢兄弟首推,朱熹集四书的原因:《大学》为初学者入德的门径,“垂世立交的大典”。《论》《孟》“应机接物的微言”;《中庸》为孔门心法,领会最难,由浅如深,修人心。朱熹给《大学》《中庸》作传,后为章句,因对《论》《孟》的注是融合各家,故为集注,集考证的《四书》作者及传注本,致力平生,实为要建立儒家道统。

《战国策第八》

交待战争背景长期混乱,礼崩乐坏,各国有招揽名士之风,兴起游说之士,战国七雄秦与六国的“合纵”“连横”的游说中,以张仪,苏秦二人的几段故事突出战国时谋臣策士所追求的功名利禄,表明特殊时代仅以口舌之辩即能成就一番事业。所记说辞结为《战国策》,汉刘向编定,汉初蒯通约以整飭,评价,定名。

《史记汉书第九》

《史》与《汉》的地位,较之其它史书更系统是记事的史。

《史记》成书因司马迁的家学渊源,董仲舒为良师,山水游历,父遗志,史官之责,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又因李陵事件而发愤著书。“司马迁是窃比孔子的”,因其二人都是当时保存文献之人,更承借史以明道的儒家思想。目的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有评《史》非“述而不作”,“而是非颇缪于圣人”,述其体例,肯定通史,人物传记的价值。

《汉书》成书因史官世家,家学渊源,祖父家中殷实,曾入太学,博览群书,诬告反使其成为班兰台令史,得以著书,晚年遭馋死于狱中,后由妹编辑整理。是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与《史》的差距,增加了《艺文志》叙述古代学术源流,记载皇家藏书目录。

对比两书的作者,著作权,文质变,尤其是《汉》对辞赋的影响,史实简繁之论,通古与断代之论,主客观之辩。

《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士阶层出现:

托古之言: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翟;道家的老子、庄子。

名家的邓析、惠施、公孙龙,以语言文字来作种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

法家的韩非子重“法、术、势”,从政治出发,为使用。

阴阳家,齐人邹衍,创五德终始,以五行相生相克,运息不停解天道人事互相影响。 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作《吕氏春秋》基调是道家;汉淮南王刘安集门客作《淮南子》。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辞赋第十一》

屈原忧愤作楚辞,代表《离骚》,《九章》,“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隐喻政治,分析其篇章特点,善用譬喻,铺张排比,句式参差,合楚地音乐,宋玉承屈原,古之“悲秋”第一人,到汉代受楚辞影响出现了骚体赋,有考证荀赋。《汉书·艺文志》又分出杂赋,汉大赋盛极一时,抒情小赋。到齐梁,唐初为“俳体”的赋,宋承唐的古文运动,诗文不再重排偶而是转向散文化,赋体也变了。形制上对整出现了律赋,“古赋”近似于古文了。

《诗第十二》

从汉乐府的乐府诗,采用楚声和新声两种新调子,新声是五言的源头,因乐府诗的主题及以叙事为主,出现了最早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时五言以相当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建安三曹的五言诗,又出现了七言歌行体,正始阮籍的五言诗。晋渐典故,排偶,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齐永明出现声律论,加之四声平仄,有“宫体诗”。唐代有律诗绝句,都有五、七言,代表李白杜甫,影响了韩愈的散文化诗歌倾

向。元白的讽喻诗和“长庆体”是粗豪一派。张籍贾岛是苦吟一派。宋初有西昆体,晚唐体和白体,此外江西诗派有独霸之势,苏轼以文为诗,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陆游的爱国之诗,范成大的田园诗,七律更加进步。

诗歌的演进变化,其“吟咏情性”,“温柔敦厚”的作用,随历史而改变,并成为唐的代表。 《文第十三》

最早的是卜辞,只是单句,《尚书》部分有章节,且成篇,到诸子为“论”,《庄》、《韩》有“寓言”,《吕氏春秋》、《淮南》成系统,《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善人物描写。汉赋铺张,排偶用典,魏作骈体文,梁昭明太子的《文选》首提“文”的标准。新文体发展讲经讲义,有“故”、“解”、“传”、“注”、“义疏”。由于汉赋后来空洞无意,藻饰华丽,初唐陈子昂倡“风雅兴寄”,韩柳倡导古文运动,文以载道强调道统,宋代欧阳修再次改革古文。明代行八股取士,作騈偶四六文,清代桐城派的方苞,姚鼐提出义理、考证、词章,后有曾国藩等人。清末梁启超掀起文界革命,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的“新体文”,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使五四后文白并行,并开始了国语的现代化。

唐代还有语录和传奇,是最初的小说,来源于佛经和神话传说,到宋代成为话本,是白话小说的前身,有了四大传奇,章回体,清代《红楼梦》实为小说的集大成。

六、简评: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几乎囊括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把工具性如字和人文性比如诗、文、辞赋的流变一通到底。概述了儒家经典的几部大书,但只浅浅的点到,并不深入,却将应有的名词,观点,考证,评论都搜集归纳为一体,其知识的涵盖量是非常大的。其优点让读者能从源头上来看待事物,并不会断章取义,总是有个体的关照。重书的出处、作者、书的真伪及保存可信度,同时关注书的注解等。《周易》的来源演变及今人解释的哲学观点,使人看起来就不觉得突然,同时又提出一些如“鬼治主义”、“德治主义”(《尚书》)的不同,这个在文学史教科书上是没有的。《诗》解释的并不繁琐。《三礼》并不重其讲什么,而是在礼的解析“礼治主义”。《春秋》连同微言大义,三传简单的比较点到为止。也不忘了《史记》,《汉书》的对比分析,不深,却很明晰,肯定了《艺文志》点到了对目录学的继承。

所以说我觉得这《经典常谈》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因为知识的涵容太大,虽然不深,但有时太简单反而印象不深刻。最后三章有些地方感觉看起来还是有点乱。当然语言上明白畅晓,并不古色,小有幽默,读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第二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本科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老子解读 教师:李为学 姓名:熊俸英

学号: 20110755 专业:财务管理

上课时间: 201 3年2 月— 7月 考生成绩:

读书笔记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读书笔记

《老子读解》读书报告

《人往低处走》读后感

摘要

本读书笔记共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简介,内容概要以及自身的心得感想。文章简介将介绍标题、作者、出版社等。内容概要有对《人往低处走》整本书整体性的内容概括,也有分别从道德经的道经部分和德经部分的局部概括。心得感想主要是我自己阅读书后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结合一些各人的念、看法得出新的见解。

关键字:老子思想、人往低处走、悟道

文章简介

标题: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作者:李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901-0

内容概要

本书在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道经部分和德经部分。《人往低处走》主要是李零本身对《道德经》的阐释,每一章都有《道德经》的原文展示、大义以及讨论。先是把《道德经》展示给读者,在从整体把握上阐述大义,接着就逐字逐句讨论分析,并且还就《道德经》不同版本的差异上作了详细叙述,语言风趣而严谨。作者在“写在前面的话”中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老子的相关知识,还对道德经作了整体阐述——朦朦胧胧,告诉我们老子喜欢打比方并且告诉我们如何读老子及其思想。最后,附录了老子的传记资料和《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篇。

心得感想

我是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李零的书《人往低处走》。最开始,我是被书名吸引的,人往低处走,反其道行之,亦会有别样风景。我认为一本好书值得一个好的名字,就这样,我走近了老子,李零眼中的老子。

以往,我是不爱看哲学类书的,总感觉艰深枯燥乏味,提不起半分兴致。但,不得不说,这本书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语言真真是浅显易懂,还带着点趣味性,偏偏又写明出处,严谨而详实,颇值得研究一二。这本书,就我读后的感觉而言,有一部分是在教导我们如何体会“道”这一飘渺的存在,你触不到、摸不着不代表“道”就不存在,悟道是一门学问,值得深究。而大部分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教导我们人往低处走。“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人,只有与世无争,才能避免各种不利,应如水般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非常安静,甘居下位。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就彻底说明了人往低处走的好处,委曲才能求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了能让我们快乐,过多地争夺虽满足了欲望,而最后留下的却是愈发空虚的心。人往低处走,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放低姿态,以谦虚的态度来接纳这个社会。我想,作者讲书定位为《人往低处走》,是因为老子思想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往低处走。我们习惯了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就是说,我们只看到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却看不到追求人生的过程,

1

《老子读解》读书报告

我们忽略了水为什么要往“低处流”。水,正是因为甘心甘愿地向低处流,才轻轻松松地汇集成了江海;人,若是能“往低处走”,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智慧的人生。

看当今社会,本科毕业生失业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有说: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质量差吗?还是高等院校太多了,本科毕业生供大于求?都不是,理由很简单:那么多大学生,即便有质量差的,也不可能人人都差,高等院校是很多,但社会上空缺职位也很多,不可能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很多本科毕业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很多毕业生都想毕业了有份高薪的工作,极少有人会想去做低薪工作。大多数认为:我是本科毕业啊,堂堂本科生,怎么能做那种工作?那不是掉价了么?但是,他们没有想过高薪的工作最后有几个本科生能得到的?抛开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关系,还有几个是凭实力赢得高薪工作的本科生?没几个了,因为你没工作经验,人家不要你。那么工作经验从哪儿来?低薪工作呗,没看见低薪工作都不要工作经验的么?放低姿态,先到基层积累点工作经验,再去找工作,相信会容易的多。我有个朋友,毕业多年,愣是没找着工作。就是因为他觉得工资低的工作不符合他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但是工资高的要经验他又没有。试想下,要是不管工资低不低,先去做几年,有了工作经验,你再去应聘高薪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就这样看来,定位还是很重要的,学会“往低处走”还是相当重要的,水往低处走故能成就海洋,人往低处走亦能成就辉煌。

往低处走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艺术家多往“低处”跑,能得到很多灵感。著名导演兼政协委员冯小刚就是这样,他可以说是草根出身的导演。他的电影,有很浓的民风,因为他出自基层、了解基层,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喜欢看他的电影。政治家多往“低处”跑,能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可以更好的从政。比如温家宝总理,平民出身的总理,他的很多主张很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才会有很多人爱戴他。这样看起来“往低处走”很简单啊,不,其实不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往低处走”的,这是心态问题,因为人们习惯了“往高处走”,所以要想放低姿态,很难。古人有“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和“功成身退”这三个说法。伴君如伴虎是说,陪伴老板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功高震主是说功劳太高了,让老板很不放心;而功成身退是说,当我大功告成之后,便自行隐退,不问世事了。所以,“功高震主”怕被“炒鱿鱼”怎么办?“功成身退”呗,其实功成身退也是一种“往低处走”的方式,居功自恃,会被老大弄死,但是放下功劳隐居山林也不容易,这是需要很大的魄力。为汉高祖刘邦打下一片江山的大将韩信,说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毫不为过,我不知道他听没听过“功高震主”“功成身退”,但他肯定从未放在心上,否则的话,他只要调整下心态,适时放下紧握的权力,最后就不会被萧何和吕后玩死。达到权力巅峰的人,心态调整不过来,不知道“往低处走”这个道理,注定要付出悲惨的代价。所以,“往低处走”,心态很重要,舍才能成就得,那些你失去的,并不遗憾。那是懂得,是人生思想的觉悟,是一种清醒、一种明白、一种大彻大悟的抉择。

往低处走,并不意味着沉沦与放弃,而是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自我,继续攀登人生的最高峰;往低处走,兢兢业业,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往低处走,去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实现我们的价值;往低处走,谦虚做人,提升发展空间,增强自己的人格智慧!当我们苦苦攀寻人生高峰时,当我们不得其法难以提升时,别忘了低处也有你看不到的风景!

2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报告范文

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政法xxxxxxxxxxxxxxx1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对于作者盖瑞J米勒GaryJMiller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StL...

读书报告(标准版)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1作品介绍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

读书报告模板

读书报告模板《XXXXX》读书报告姓名、学号一、著作基本信息作者、著作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著作来源。二、著作简介(300字左右)可包括著作背景、作者研究特色、著作基本主题及核心观点、基本方法等。三…

怎样写读书报告

什么是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是大学各种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课学生就教师所指定的读物进行研读经过充分理解吸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行综合组织钩玄提要予以申述评论如此才能将学问化为己有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拓展知识领域厚植一生学术...

读书报告

教育技术04级读书报告目录读书报告读李伯黍燕国材的教育心理学1ltlt教学论稿读书笔记11读王策三教授教学论稿学会教学读书报告25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41合作学习读书报告54读书报告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教...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内容结构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2种类如小...

读书报告

我这次读的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论文和演讲集合起来的著作书中内容有重复表达的地方作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之本体研究应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书报告11303041付彬毛泽东的著作从来就不是纯理想化理论化的其理论也一直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在我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xx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

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读后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毛泽东...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我想应该每个人都看过对里面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了我特意去借了本原著来看又有一番别的体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

论自由 读书报告

论自由的尺度文章摘要论自由一书是约翰密尔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此书体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间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书中主要论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两者错综复杂的联...

读书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