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马原调查报告

时间:2024.5.13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一、要求:

1、调查报告统一格式,正文用小四,宋体,封面要求注明:实践选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联系电话,要求字迹工整、清晰、语句通顺;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合理.

2、可从参考题目中选题,也可自拟题目,角度要小而新颖.主要使用自己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引用材料要真实可靠、简明扼要,并要注明出处.

3、社会调查报告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理论,又要反映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情况.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4.如果出现观点错误,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此门课程以不及格计算.

二、社会调查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实际,对以下问题展开调查:

参考选题:(供各小组在选题时参考,也可自主选题。有些题目较大,可以灵活掌握,选取某个侧面确立题目。)

1.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

3.国家出台抑制房价上涨措施的调查研究。

4.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制度调查研究。

5.我国企业慈善责任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10.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三、交稿时间:于18周周三之前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清点好人数,将应交、实交、缺交的人数登记好,18周周三上课时间再交给任课老师,过期不收,责任自负。信科、数学、电信专业学习委员18周周三与任课老师联系,上午任课老师在C栋306、406教室上课。

附: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2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3


第二篇:20xx年4月马原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6、作为中国共 产 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D. 实事求是

17、马克思主义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19、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 产 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21、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 产 党成立

2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2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 )

A.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 B.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

C.最崇高的社会实践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5、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

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

2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27、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康德和黑格尔C.康德和费尔巴哈 D.谢林和费希特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

A.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B.社会主义“终结论”

C.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 D.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6、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7、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8、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19世纪40—60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 ( )

A.历史唯物主义 B.科学唯物主义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学说

1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1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

14、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6、 马克思主义: ( )

A.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C.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D.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17、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

A.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领域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C.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

18、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8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8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4.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8.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9.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10.作为中国共 产 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1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3.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15.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16.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发展相一致。

17.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9.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20.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21.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从实践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2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之时,《共 产 党宣言》的发表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A 7.B 8.C 9.A 10.D 11.A 12.A 13.C 14.D

15.A 16.C 17.A 18.C 19.D 20.C 21.B 22.A 23.B 24.D 25.A 26.B 27.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BCD 4.ABC 5.AB 6.BC 7.AB 8.BCD 9.ABC 10.ACD 11.AD 12.CD

13.ABC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系统方法与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哲学是解释世界的系统观点与方法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与延伸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的内在关系问题 B.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 B.物质性 C.精神性 D.实物性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6.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可以划分为:( )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D.世界观与方法论

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8.“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 )

A.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10.客观实在性是:( )

A.运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 C.意识的唯一特性 D.存在的唯一特性

1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会导致:( )

A.形而上学 B.二元论 C.机械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12. 时间和空间是:( )

A.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特性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3.空间的特性是:(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1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这表明:( )

A.物质依赖意识,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5.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7.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

A.运动 B.静止 C.矛盾 D.对立统一

18.“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运动的:( )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0.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的观点是:( )

A.否认运动的存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D.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2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句话反应了:( )

A.哲学家的使命是解释世界的存在方式

B.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解释世界是人类的主要任务

D.改造世界难于解释世界。

22.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运动的 B.发展的 C.联系的 D.实践的

23.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物质生产劳动活动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社会分工

24.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 B.否定之否定 C.矛盾规律 D.质变与量变

25.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 )

A.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 B.事物状态的变化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社会实践

26.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

A.实践 B.运动 C.空间 D.价值

2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8.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矛盾分析法 B.普遍联系的原理 C.永恒发展的原理 D.质量互变规律

2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3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具有普遍性 B.规律具有重复性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规律具有稳定性 D.规律具有客观性

32.“拔苗助长”的行为是 :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3.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 斗争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有条件性

34.一种矛盾体向另一种矛盾体过渡的决定力量是:(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斗争性

3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36.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明:( )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普遍性

3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38.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 )

A.实践 B.上帝 C.心的主宰 D.运动

3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 )

A.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认识客观规律为基础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40.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

A.抛弃 B.绝对否定 C.绝对肯定 D.扬弃

4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实践是人的行为的简称 B.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人类如何改造世界 D.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主观的活动

4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4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B.事物发展是量变的结果。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4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5.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46.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8.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4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5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外部联系

C.事物的特定联系 D.规律的客观性

51.在阶级社会中,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 )

A.阶级调和 B.生产劳动 C.人与社会的矛盾 D.阶级斗争

5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3.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联系与发展

C.质量互变规律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54.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56.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相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57.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8.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客观唯心主义 B.经验唯心主义 C.实践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这表现在:(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表现与发展

C.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基础和承担者

D.思维在运动中产生物质

4.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6.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7.矛盾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

A.同一性 B.运动性 C.普遍性 D.斗争性

8.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C.矛盾双方的斗争使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与基础,矛盾双方互为条件

9.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性形式也有不同,可以区分为哪两种基本形式:( )

A.对抗性矛盾 B.直接矛盾 C.间接矛盾 D.非对抗性矛盾

10.人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活动,分别是:( )

A.思维活动 B.物质活动 C.认识世界 D.改造世界

1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在于:( )

A.这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这一问题最先被哲学家所关注

C.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D.两者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最复杂的问题

1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正确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决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反映

1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4.“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5.下面哪些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运用:( )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6.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 B.存在即被感知 C.理在事先 D. 吾心即是宇宙

17.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 )

A.绝对不动 B.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D.事物在特定参照系中未发生位置的变化

19.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D.社会活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20.下列哪些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

A.社会分工 B.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

2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原因在于:( )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D.动物的活动也可以称为实践

2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体现在:( )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主观创造的活动

24.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 )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25.下列关于规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

C.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D.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2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与基础,矛盾双方互为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

C.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D.同一性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27.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主要 表现在:( )

A.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8.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 ( )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循环与重复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不断扬弃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9.“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孤立片面地理解否定 B.否定了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C.孤立片面地理解肯定 D.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30.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具有物质性的是:( )

A.山川河流 B. 原子 C. 无线电波 D.生产力

31.下列说法中,表现时间一维性的是:( )

A.光阴好比河中水,流去不复回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3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

A.美国大选 B.泰国黄衫军与红衫军的对立与冲突

C.联合国改革 D.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33.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要从现实出发,不从可能出发

34.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彼,无往不复” B.“枯荣代谢而弥见其新”

C.“和实生物 ”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35.下面关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动、静,皆动也”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C.“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D.(动、静)皆本物之固然

36.下面哪些情况现象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 )

A.20xx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中国出口危机

B.全球气候变暖与一些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缩小

C.6、8等数字会给人带来好运

D.蛇类、黄鼠狼、猫头鹰等动物的减少和消失使田鼠猖獗,农业减产

三、判断题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意识从本质来说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7.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8.意识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9.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10.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1.和谐就是协调,是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12.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3.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5.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16.主观辩证法实质上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17.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主体选择的结果。

1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在时间上产生晚的事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D 6.B 7.A 8.A 9.A 10.B 11.D 12.D 13.C 14. D

15. C 16.A 17.A 18.A 19.C 20.C 21.B 22.D 23.A 24.A 25.C 26.A 27.A

28.A 29.B 30.B 31.D 32.C 33.B 34.D 35.D 36.D 37.B 38.A 39.C 40.D 41.B

42.C 43.C 44.D 45.C 46.A 47.D 48.C 49.D 50.D 51.D 52.A 53.D 54.A 55.C

56.C 57.C 5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D 3.A C 4.BD 5.AB 6.CD 7.AD 8.AB 9.AD 10.CD 11.AC 12.AC

13.BC 14.AB 15.BC 16.ABCD 17.ACD 18.BCD 19.ABC 20.BCD 21.ABC 22.ABCD

23.ABC 24.ABC 25.ABCD 26.ABC 27.ABCD 28.ACD 29.ABC 30.ABCD 31.ABCD

32.ABCD 33.ABC 34.ABD 35.ABCD 36.A BD

三、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6.√ 17.× 18.×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一切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点是( )

A.坚持反映论 B.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之中

C.在认识论中贯彻唯物主义观点 D.把科学实践观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先验论 B.经验论 C. 能动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4.实践和认识主体是指( )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5.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指( )

A.一切客观事物 B.自然界 C.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 D.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8.“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9.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论述表明(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表明:( )

A.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成“为我之物” B.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5.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 )

A.内部联系的、全体的、本质的反映 B.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

C.生动的、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 D.现象的直观的反映

1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感觉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践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18.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

A.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0.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B.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C.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

A.客观物质世界 B.主观辩证思维 C.社会实践 D.社会存在

22.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先验论的错误

23.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诡辩论 B.教条主义 C.经验论 D.二元论

24.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2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7.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实质是( )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还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B.坚持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观点还是坚持世界是孤立静止的观点

C.坚持世界可知论还是坚持世界不可知论

D.坚持实践是认识基础还是坚持直观是认识的基础

28.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29.意志、情感、灵感、直觉在认识中属于( )

A.理性因素 B.非理性因素 C.主体素质 D.客体素质

30.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的唯物论 B.认识论的辩证法 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的唯心主义

3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33.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材料是否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结果

34.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

A.实践一一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一一知觉——表象

35.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36.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8.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39.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 )

A.真理的绝对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标准的不确定性 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

40.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反映出( )

A.真理是有用的

B.真理是客观的,具有一元性

C.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无限的

D.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4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形而上学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4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相对性 B.阶级性 C.主观性 D.绝对性

4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4.相对真理( )

A.是基本正确但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B.也就是相对谬误

C.是不含有绝对性的真理

D.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

4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46.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47.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

A.辩证法 B.唯物论 C.历史观 D.二元论

4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4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50.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5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

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53.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5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

5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56.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 )

A.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5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58.“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C.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5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6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6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B.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C.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6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

A.反映论 B.经验论 C.唯物论 D.不可知论

6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

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C.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4.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

A.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D.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们读书的书籍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世界的可知性

5.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所动。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 )

A.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B.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C.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D.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因而情感不同

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D.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绝对统一的

7.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0.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D.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1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C.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且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13.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C.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D.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14.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C.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1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8.“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唯理论 B.理论脱离实际 C.教条主义 D.经验论

1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D.工作中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20.“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C.反理性主义观点 D.唯我主义观点

21.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2.“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23.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

A.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 B.要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C.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4.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C.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25.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是一个过程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7.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28.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29.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

A.相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绝对主义

30.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B.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3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32.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 )

A.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B.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C.它是否是公认的 D.在它面前人人是否平等

33.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

3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35.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36.任何真理都是( )

A.相对真理 B.客观真理 C.绝对真理 D.具体真理

3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38.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39.价值的特性是( )

A.主体性 B.客观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40.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4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B.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世界

D.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42.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A.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43.爱国斯坦19xx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B.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C.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D.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44.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5.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价值原则

三、判断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2.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3.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4.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5.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真理里面包含着错误。

6.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就不是近似的认识。

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8.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0.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11.有用就是真理。

1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

14.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5.在认识真理的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11.B 12.C 13.A 14.A 15.A

16.C 17.D 18.B 19.A 20.C 21.C 22.A 23.B 24.D 25.C 26.C 27.A 28.D

29.B 30.A 31.C 32.B 33.D 34.A 35.B 36.C 37.C 38.B 39.A 40.D 41.D

42.A 43.B 44.D 45.D 46.C 47.A 48.B 49.C 50.C 51.D 52.B 53.D 54.A

55.C 56.D 57.C 58.C 59.A 60.A 61.C 62.D 63.B 64.C

2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CD 4.AC 5.ABCD 6.AB 7.ABC 8.ABCD 9.ABD 10.BD 11.BCD

12.AD 13.AB 14.BCD 15.ACD 16.BCD 17.ACD 18.ABC 19.ABD 20.BCD 21.ABC

22.B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BD 29.AD 30.AD

31.ABCD 32.AB 33.ABCD 34.AB 35.AC 36.ABCD 37.ABD 38.ABCD 39.ABCD

40.ABCD 41.ABC 42.BD 43.AB 44.ABCD 45.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2、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D. 科学技术

3、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

A.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同步 B.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平衡

C.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4、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政治范畴 C. 经济范畴 D.文化范畴

5、 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改革 D.科学技术

6、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社会风气

7、(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经济基础

8、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0、社会形态是( )

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13、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14、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 )是核心。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状况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7、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人们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18、关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社会革命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B.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C.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D.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1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重要动力 D.重要基础

20、社会存在主要指 ( )

A.全部社会生活 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2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社会的政治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分工协作关系 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实践

23、地理环境是( )

A.社会经济形态划分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社会制度性质及其变更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4、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生产关系 D.人的需要

25、国家的实质是( )

A.调和阶级矛盾的一种力量 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

C.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D.整个社会的全权代表

26、从国家的起源看,国家是( )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C.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 D.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和表现

27、生产关系的两大类型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公有制生产关系和私有制生产关系

C.剥削制度的生产关系和非剥削制度的生产关系

D.原始社会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28、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9、区别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主要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联系

30、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根源于( )

A.思想关系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3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是(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适合过程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统一

32、经济基础是指( )

A.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C.社会中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总和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33、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B.一定历史阶段上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体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34、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B.社会的上层建筑

C.人们的普遍愿望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5、阶级的实质是( )

A.一个集团与另一个集团的斗争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统治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36、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无穷的智慧B.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的

C.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3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39、社会革命根源于(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40、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4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选择无关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的是( )

A.前者和后者毫无关系

B.前者和后者互相决定、互相制约

C.后者是基础,前者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后者

D.前者是基础,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4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

A.相对稳定的因素 B.活跃的、革命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D.精神因素

4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C.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4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47、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原理的理论前提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D.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48、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

4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5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D.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所有细节

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 )

A.宗教 B.国家政权 C.政治法律制度 D.哲学

4、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非实体性要素的有(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D.科学管理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6、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C.生产力的活跃性决定生产关系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D.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资料的有(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劳动资料

9、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10、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B.是划分各种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

C.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D.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2、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4、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5、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

A.物质关系 B.政治关系 C.阶级关系 D.经济关系

1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 )

A.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为经济基础服务

C.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C.决定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D.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1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9、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它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

B.它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C.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创造条件

2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3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2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22、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存在内容的有( )

A.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 B.全部社会关系

C.经济关系 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24、判断一种社会意识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 D.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相一致

25、生产关系包括 (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6、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之所以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 ( )

A.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8、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9、“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 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这句话表明了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上层建筑可以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30、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

3、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5、“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6、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

7、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

8、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

9、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1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

11、时势造英雄。( )

12、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13、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

1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

1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A 6.C 7.A 8.B 9.C 10. D 11.D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B 24.A 25.C 26.A 27.B 28.A 29.B 30.D31.D 32.A 33.D 34.D 35.B

36.D 37.D 38.C 39.D 40.C 41.C 42.A 43.D 44.A 45.C 46.D 47.A 48.C 49.B 5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BC 4.AD 5.ABCD 6.CD 7.AB 8.BCD 9.AC 10.ABC 11.BCD 12.BC 13.AB 14.ABCD

15.AD 16.ABC 17.ABCD 18.CD 19.ABD 20.AB 21.AB 22.ABCD 23.ACD 24.CD 25.ABC 26.ABD

27.AD 28.ABCD 29.AD 30.ABD

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三、判断题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2.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6.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7.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0.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1.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3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1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1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1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

A.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8.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

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商品与货币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勤俭节约

2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2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劳动力 B.厂房、设备 C.工具 D.货币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24.资本积累是指:( )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C.企业之间的兼并 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25.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

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2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2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9.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3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B.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普遍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D.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2.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3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34.剩余价值和利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和利润在质上相同,在量上相等

35.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36.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3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3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是:( )

A.价值 B.成本价格 C.生产价格 D.垄断价格

39.商品价格的变化:( )

A.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无关

D.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无关

40.“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41.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产品的质量 B.减轻劳动强度

C.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42.产业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43.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A.流通、生产、储备 B.流动、生产、流通

C.购买、生产、销售 D.流动、生产、销售

44.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4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4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3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48.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49.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5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5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价值形态 D.最终用途

52.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53.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5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使用价值 B.劳动的价值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5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5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5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58.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

1.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

A.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B.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C.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D.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劳动和劳动条件相分离

C.社会分工 D.劳动力成为商品

4.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

A.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价值和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D.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5.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6.与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

A.商品的价值 B.市场需求 C.市场供给 D.货币币值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8.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9.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10.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1.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是:( )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

12.1只绵羊=2把斧子的价值形式,反映了:( )

A.绵羊处于等价物地位 B.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C.斧子处于等价物地位 D.斧子成为反映绵羊价值的材料

4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是:( )

A.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

B.既创造商品的价值,又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

C.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劳动

D.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的劳动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1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 )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力具有价值

C.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 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16.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 )

A.它的价值 B.它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C.它天生就是商品 D.它能创造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7.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可以用来:( )

A.支付欠账 B.支付赋税、地租、利息和工资

C.购买商品 D.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18.货币的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9.资本:( )

A.是一种运动 B.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是一个历史范畴

20.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

A.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B.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 D.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2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D.为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22.资本积累:( )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23.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

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B.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C.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D.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

24.价格的运动规律是:( )

A.价格同商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B.价格同商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C.价格同货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D.价格同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2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

A.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B.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C.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私人劳动不一定在量上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26.资本是:( )

A.商品 B.货币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7.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扩大再生产

28.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D.资本剥削程度的变现

29.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基本形式有:(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30.资本积累的原因是:( )

A.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 B.由资本家“节欲”主观意志决定的

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这一内在动力决定的 D.资本家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

31.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兼并

32.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A.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B.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并存

C.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性 D.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继起

33.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是:( )

A.任意抬高商品价格 B.规定垄断低价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 D.规定垄断高价

3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因素是:( )

A.资本原始积累 B.资产阶级革命 C.产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B.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来进行

D.商品交换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36.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进程:( )

A.购买过程 B.生产过程 C.消费过程 D.流通过程

3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固定资本 D.商品资本

38.产业资本循环是:( )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9.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

40.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

A.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B.节省预付资本

C.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D.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4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共处的时期内,两者也会发生经济上的联系。其客观必然性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 )

A.商品经济 B.要发展生产 C.社会化大生产 D.生产发展的要求

42.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3.生产成本是: ( )

A.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B.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

C.商品价值中c+v部分 D.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44.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

A.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B.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C.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

45.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有:( )

A.工资 B.利润 C.利息 D.地租

46.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

4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 )

A.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C.在价值形态上是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c、v、m三个部分

D.把社会生产划分为Ⅰ和Ⅱ两大部类

48.平均利润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 )

A.各部门资本家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大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水平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一致

49.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 )

A.单位商品的价值不变

B.该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C.该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价值总量增大

50.超额剩余价值: ( )

A.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5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

A.货币资本 B.商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5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

A.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 B.划分的目的不同

C.划分的意义不同 D.划分的内容不同

53.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三、判断题

1.不同的阶级当然有统一的政治经济学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4.物的因素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5.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6.商品供不应求,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其价格下跌,这说明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7.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8.货币不过是商品的价值符号

9.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货币的积累

4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2.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3.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是下降的

14.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15.不变资本的价值会随着它加入生产过程而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因此它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减少的

16.在任何时代,人们劳动都耗费体力和脑力,因此,抽象劳动是永恒的范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B 6.C 7.B 8.D 9.A 10.A 11.A 12.D 13.C 14.A 15.D 16.B 17.D 18.C

19.D 20.B 21.C 22.D 23.C 24.A 25.D 26.D 27.C 28.C 29.C 30.B 31.D 32.D 33.C 34.A 35.D

36.C 37.B 38.C 39.A 40.C 41.D 42.D 43.C 44.D 45.D 46.C 47.C 48.B 49.D 50.B 51.D 52.A

53.A 54.D 55.D 56.C 57.C 58.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AC 3.AC 4.AD 5.ABCD 6.ABCD 7.ABC 8.ABCD 9.BCD 10.ABC 11.ABD 12.BCD 13.AC

14.BCD 15.CD 16.BD 17.AB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CD 22.ABCD 23.AC 24.AD 25.AD

26.CD 27.AB 28.BD 29.AB 30.CD 31.BC 32.Ac 33.BD 34.AB 35.BD 36.BD 37.ABD 38.ACD 39AB

40.ABD 41.AC 42.BC 43.ACD 44.ABC 45.BCD 46.ABCD 47.ABCD 48.BCD 49.ABCD 50.ABCD

51.ACD 52.ABCD 53.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D.竞争的结果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输出的结果 B.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B.垄断

C.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5.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4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6.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A.相互之间竞争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避免两败俱伤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垄断价格( )

A.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

B.通常是和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相一致

C.要受到产品价值的限制,决不能高于价值

D.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8.垄断高价高于价值和生产价格意味着( )

A.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B.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会大于价值总额

C.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会小于价值总额 D. 垄断价格不受价值制约

9.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作用性质 B.作用形式 C.内容变化 D.作用力度

10.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A.垄断地位获得的 B.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1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缓和了竞争 B.垄断消灭了竞争

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12.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

A.它吸收大量存款 B.它发放大量贷款人

C.它是借贷关系的中介 D.它是能够控制工商企业的万能的垄断者

13.金融资本是由( )

A.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银行资本 B.金融资本 C.工业资本 D. 农业资本

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A.“参与制” B. “企业联合” C.“个人联合” D. “代理制”

17.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4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8.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个人联合实现的

B.合作参与制实现的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实现的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实现的

19.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A.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B.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C.垄断在经济生括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20.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1.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A.垄断的统治 B.资本输出具有特别意义 C.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D.金融资本的形成

22.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23.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它们依据的是( )

A.按资本实力的大小B.按政治上的优势 C.按武装力量的大小 D.按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24.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市场经济 D.跨国公司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2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A.垄断资本主义 B.生产社会化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经营管理社会化

29.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康采恩 B.混合联合企业 C.国际卡特尔 D.跨国公司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A.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B.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C.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D.金融寡头的统治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私人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国有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A.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公私合营经济 B.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C.国家调节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36.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A.国际垄断同盟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3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3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商品化 B.全面的社会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40.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二、多项选择题

4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至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 )

A.自由竞争阶段 B.后资本主义阶段 C.经济危机频发阶段 D. 垄断阶段

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

A.企业垄断阶段 B.行业垄断阶段C. 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垄断形成的原因( )

A.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B.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4.垄断价格是( )

A.垄断组织购置原材料时规定的大大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B.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5.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6.垄断价格是( )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B.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7.垄断利润是( )

A.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8.垄断利润是( )

A.通过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

9.金融资本( )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

C.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政治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10.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A.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B.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1.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12.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13.垄断阶段,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14.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

A.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15.金融资本( )

A.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B.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

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16.金融寡头的统治途径主要有( )

A.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 B.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

C.经济上通过“参与制” D.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

1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C.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的资本

B.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矛盾

C.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市场

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D.科技研究社会化耗费巨大,需要国家承担

20.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投资 B.国营企业

C.国家调节经济 D.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结合

22.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23.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

制度的国家(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D.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2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因为( )

A.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 B.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2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个( )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复杂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隐蔽的历史过程

四、辨析题

1.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的形成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4.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5.垄断利润来源于垄断价格。

6.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7.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消除了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作用。

8.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据社会经济统治地位的是银行资本。

9.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10.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个人联合”。

12.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括中占统治地位。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归国家所有而由垄断资本家经营的资本主义。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16.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17.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充分物质基础。

18.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19.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2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21.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22.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D 7.D 8.A 9.B 10.A 11.C 12.D 13.D 14.B 15.C

16.A 17.D 18.A 19.C 20.A 21.A 22.D 23.A 24.D 25.D 26.B 27.C 28.C

29.D 30.B 31.A 32.D 33.C 34.D 35.B 36.A 37.B 38.D 39.B 40.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CD 3.ABCD 4.ABD 5.ABCD 6.ABC 7.BCD 8.BD 9.AB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BCD 15.BCD 16.CD 17.ABC 18.BCD 19.ABCD 20.ABCD 21.BC

22.ABCD 23.ABC 24.ABCD 25.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 产 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 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理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5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 产 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9.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于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0.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1.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的问题

1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3.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多项选择题

1.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2.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3.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的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 产 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 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是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10.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2.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三、判断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3.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A 3.A 4.C 5.C 6.D 7.A 8.D 9.D 10.D 11.A 12.D 13.D 14.B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BC 4.ABD 5.ABCD 6.ABD 7.CD 8.ABCD 9.BD 10.AD 11.ABCD

12.BCD 13.ABCD 14.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物的依赖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5.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个人价值,后者体现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5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3.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

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判断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D 2.A 3.B 4.D 5.D 6.D 7.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CD 4.BCD 5.ABCD 6.ABCD 7.ABC 8.BCD 9.ABCD

三、判断题

1.√ 2.√ 3.×

58

更多相关推荐:
调查报告 马原

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淮阴...

马原调查报告

有关南阳理工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有关南阳理工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前言一提起思政课大部分同学脑中浮现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

马原 调查报告

湖南理工学院在校学生满意度调查报一调查目的从学生本身出发调查他们对本学校的教育环境等条件的满意度分析学校优势与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二调查对象湖南理工学院在读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日...

马原课调研报告样式(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第页共页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页共页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页共页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页共页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页共页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页共...

马原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指导教实践时间课余时间小组成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

马原调查报告 作业版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院学号日期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原社会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查报告题目居民上网习惯调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早已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购物学习或者是聊天交友网络无疑我们提供了新型便捷的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以I...

马原实践报告

每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的背后总少不了传统的支撑而在家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的中国建筑更是承载了每个国人深深的感情在北京这个古老的中国都城历史悠久文化背景丰富建筑方面是富有特色的四合院民居道路采取的是幽深的胡同在这里建...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班级组班级第小组指导教师胡显马克思主义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小组成员名单小组长姓名学号分工小组成员1姓名学号分工小组成员2姓名学号分工小组成员3...

马原实践报告

1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关于安徽省芜湖市车用燃气瓶合格情况调查题目类型实践报告组长周维辰组员姓名周维辰兰飞黄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兰黄学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年级二调查日期20xx82...

马原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总结院系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物流管理1301班姓名熊豪13130060实践时间20xx年11月3日骅西小学支教今年十一月份我们物流管理1301班举行了为期一天的以主题为知行合一圆梦青...

20xx-20xx(2)马原课实践报告要求 (1)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1214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一字数要求根据社会实践的调查采访访谈写一篇调研论文必须手写完成打印无效字数不少于字二书写要求统一用印有上海海事大学字样的稿纸手写并请在作业的封面上注明学院专业班级...

马原调查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