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汕头市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0

关于汕头市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座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和体现。但是,不同国家的城市发展、就业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是由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用政治文化制度决定的。因此,本文对进一步加强我市对经济社会热点、难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市“三农”问题,提出增强农民就业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增长的有关政策和建议,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汕头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

至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51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36万人,占总人数67.94%。在农业人口中,乡镇及以下402.92万人,占99.53%,可见我市农业人口基本集中在乡镇及以下单位。全市农村劳动力235.2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2.36%。在农村劳动力中,男性101.23万人,女性152.03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和45%;按年龄分:39岁以下有98.22万人,40岁及以上有84.07万人,各占58.2%和41.8%;按受教育分,接受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人数为134万人,占76.36%,接受高中(含中等、中技)教育的51.42万人,占22.5%,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9.83万人,占7.11%。

二、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在解决农村劳动就业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劳动力出路困难增大。我国整体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时期,我市生产经营活动不正常,经济发展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市农村劳动力既未能在本地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又难以“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就业空间,劳动力人数骤增,对本已不容乐观的我市就业形势产生了更大的压力。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我市虽素有“海滨邹鲁”美称,文化底蕴不薄,但农村广大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仍然十分低下。据调查,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属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约占79%,达到154万人。相对于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偏低,数量偏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且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尽快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三)、就业观念落后,竞争意识薄弱。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我市农村劳动力对于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管理型等工作岗位干不了,而对工作时间长、收入低、体力型特别是苦、难、脏、累工种又不愿意干,如城市环卫、搬运工等工种。二是就业竞争意识薄弱,缺乏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上岗的勇气和耐心。我市农村劳动力寻找工作,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帮忙介绍,相当部分因观念陈旧影响,不敢也不想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双 1

向选取择,使他们无法较全面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丧失一些合适的就业机会。三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改革开入后,我市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相当部分还过上小康甚至富裕生活,部分农民因而产生了安图享受的思想,不愿外出务工吃苦。

三、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一)、进一步调整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虽然我市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均耕地面积仅有0.46亩,但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达56万人,占36%以上,农业仍然是我市吸纳农村劳动力最重要的领域。因此,在目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特别加入WTO后,外国农产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如何进一步调整农业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减负增收问题,应是当前及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重点。

(二)、推进汕头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从我市乡镇人员从事乡镇企业工作人数达55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35.01%,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由于劳动密集度高,解决就业能力远高于城市企业,是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当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正处在大调整中,我市乡镇企业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下降,但总体仍比其他企业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首先要花大力气发送我市的软、硬投资环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全市经济正常发展。对乡镇 2

企业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产品适销对路的乡镇企业;要指导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改变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城市工业“同构化”问题,走与城市工业在结构上互补的路子;同时要注意解决好乡镇企业的劳动用工、劳动安全和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努力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发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作用,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三)、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工业化进程。适时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正从依靠乡企业转向依靠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这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所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必然集聚更多的人口和第二、三产业在这里“生要、开花、结果”,必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有序转移”成为可能,从而避免对大中城市造成的巨大人口压力。自20xx年以来,按照国家计委制订的《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和省计委的有关规定,努力争取将我市的城镇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其中峡山镇已被国家计委列入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单位,获得国家计委补助拨款200万元,莲上镇也被列入示范项目计划,得到资金补助;同时,峡山、莲上、和平、两英、东里等已被省计委列入小城镇健康发展试点镇,将可得到上级的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从调研中我体会到,实施农村城镇化新战略,关键要解决 3

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集中规划建设县、镇两级乡镇工业区,促使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对现有小型、分散的工业区和工业用地要重新进行布局和功能调整,严格限制其发展;第二,要合理规划城镇规模与结构。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规模适当等原则,优先发展中心镇,积极稳妥推进其它小城镇发展,促其协调发展;第三,要有计划地转移农村人口。农村城镇化建设速度要注意处理好农村人口转移的规模和速度等问题,只有从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具体情况出发,重点考虑土地、环境、劳动就业等综合承受能力,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农村人口转移的数量与速度,才能促进农村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第二篇:百度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四群工作队员 车桂华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工作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对农民外出务工褒贬不一。今年二月本人有幸参加“四群”教育工作队,派驻XX县XX镇XX村,借此机会,于20xx年3月至5月,就XX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一是与XX镇政府及其所属的村民委员会分管和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镇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的看法和建议;二是走访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出打工者家属;三是与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收集了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四是直接对本人在四群工作中所联系的村民小组——XX三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一)镇政府填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镇报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载明:20xx年全镇共农村劳动力资源8210人,占农业人口的51.9 %,其中:男劳力4220人,占劳动力的51.4%。年龄结构为,16—17岁的劳动力有768人,占9.35%,18—44岁的有3661人,占44.59%,45—59岁的有3052人,占37.17%,60岁以上729人,占8.88%;小学以下文化的有2356人,占28.7%,初中文化4690人,占57.13%,高中(含中专职高)980人,占11.93%,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84人,占2.24%。接受技能培训的劳 1

动力有1498人,其中接受种养业培训1236人(种植业795人,养殖业441人),占82.51%,加工、餐饮和其他培训262人,占17.49%。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为298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32%,占18岁至45岁以下青壮劳动力的81.45%。其中,常年在外务工597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20.02%;其中到省外121人,市外132人,县外141人,县内203人;自主创业40人,带动就业102人;季节性打工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其中到省外141人,在市外619人,到县外737人,在县内848人。近两年来除了举办两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镇政府基本上没有开展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二)XX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本人对四群工作中个人所联系的XX村X组120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XX组总人口548人,农业人口520人,农村劳动力350人,占总人口的63.87%;男劳动力167人,占47.71%。农村劳动力中:16-17岁有1人,18-44岁有226人,45-59岁有88人,60岁以上有35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12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5.71%;初中文化17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0.57%,高中文化有的42人,占劳动力总量的12%,大专以上文化有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0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0.57%;其中,常年在外打工有7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28%;占外出总量的66.36%;到省外24人,占外出总量的66.36%;市外9人,县外1人,在县内有37人(铅厂19人),占外出总量的34.58%;自主创业19人,占外出总量的17.78%, 2

其中在省外1人,县内1人,在县区内17人;季节性打工17人,占外出总量的15.89%,其中省外3人,县外1人,县区内13人。

(三)乡村干部和打工群众对外出务工的看法

1、基层乡村干部的观点。

在与镇、村干部的座谈访中,除了少数干部认为,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还能带动乡村发展外,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政治产业”(甘蔗、烤烟、香料烟)的发展;二是富余劳力少,红白喜忧无人帮忙;三是小姑娘出去后不回来,大龄男青年找媳妇难。还有的担忧:聪明能干的都出去打工了,今后的农村谁种地。因此,建议政府不要再抓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否则今后乡村两级工作更难做。

2、打工者及其家属的看法

常年在外务工的同志都认为:家庭承包土地少,田地活路不够做,不出去打工在家上没事做,一年下来挣不着几个钱。外出打工,一是活路不重,有规律;二是能开阔眼界,长见识,能学到一技之长或管理方法,将来有机会自己也能发展点什么;三是生活比较丰富,不像在家那么单调;四是收入比在家上好。还有部分年轻人认为,外出不只是为了赚钱,不出去打工呆在家上等于浪费青春。

打工者家属都认为,出去要比在家好。如余XX(两个儿子在省外打工)所说:“在家他们两个人还做不赢我一个人,钱挣不到,还要吃要用,不注意就会学得些坏毛病,出去打工多少也受些约束,不仅能自己苦自己吃, 3

每月每人有3、4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帮我陪3万多的帐,比在家种10亩香料烟还强呢。”

二、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转移方式和途径单一。镇内没有中介机构,近几年来镇政府也未有组织开展有序输出。外出务工者都是依托血缘、地缘及人际关系网,经亲朋好友介绍、在外务工的同乡引路、自己寻找而实现转移就业。

(二)外出务工仍具兼业性。XX镇地处怒江峡谷的亚热带地区,人少地多,农业产业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市第一,故农民恋地情节很浓厚,土地依然是农民心目中“最后的归宿”、生活的保障。在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亦工亦农,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季节性打工的有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

(三)本土转移务工人员多。一是因为XX镇人少地广产业多,农业生产用工量大,每年采摘香料烟和砍收甘蔗季节需要劳动力60万,本镇范围内的劳动力无法满足,需要从镇X、永X、XX等地引进大批劳动力;二是镇境内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有大小企业30多个,尤其是在辖区内有上市公司XXXXXX股份有限公司,XXXX(集团)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汲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仅X组常年在在XXXXXX有限公司务工人员达19人,占常年在本地务工人员的51.35%,全镇在本土范围内转移就业人员占36%。

(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左右,多数人没有专业技能,因此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4

(五)外出打工成社会时尚。近年来,长年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增加,有的夫妻同行,有的是举家外出,形成了以打工为生的“打工族”。“打工”成为一种时尚,成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打工不再单纯是为了出去赚钱。部分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到农村,竟然找不到自我,难以适应农村生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XX镇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外出打工呈现出“旅游式”。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能,需要一定文化程度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与其无缘,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需求,将让他们失去竞争优势。多数外出打工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最多两年要“下岗”或“跳槽”,导致外出打工的就业地点不稳定,流动性大。这种“旅游式”的打工制约着劳动力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二)盲目无序的转移,增加了转移成本。多年来,由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务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就业指导,外出务工仍处于无序转移状态,有许多农民盲目自发进城,走出家门以后很茫然,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厂?做什么工?待遇如何?远行几千公里到了沿海城市后靠自己到各企业去寻找工作。信息获取成本高,就业成功率低,很难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及转移效益,同 5

时也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社会保障不落实,合法权益无保障。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也已经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种保险,缺一不可。但由于外出务工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急需找到工作的农民根本不懂也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要求,加之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依法所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造成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就业不稳定性,也影响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四)政府服务缺位,信息不灵。近年来,基层政府组织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外出务工的认识片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年轻人外出打工看成是“懒”、不想干农活,把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劳动力工钱上涨归结于外出务工。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引导工作不热心,不主动,甚至持抵触情绪,导致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不明,底清不清,信息收报不实。市县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通常是由乡镇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人员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结果是报表数据失失,逻辑错误。

(五)培训针对性不强,工作滞后。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十分重视,每年中央财政和省级都有针对性地下达培训经费,由于我市的地方财政紧张,无法下达配套经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加之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与转移脱节,培 6

训滞后于市场需求,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往往是以农业产业上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代替了转移技能培训,如XX镇前两年组织了1498人参加培训,其中种养业培训占了82.51%,且培训时间短,收获少,因此农民参与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转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的战略意义,明确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和产业工人,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转移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今年2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把农民工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强调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20xx年12月,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各地必须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摒弃“农民种地”、“懒人打工”的思想,树立农民进城、打工时尚的观念。

7

3、转移是农民脱贫致富最直接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两年来多数农民在家种地年收入不过几千元,而外出务工最低工资一天50元,正常要在80元以上。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工作就基本上脱贫,如果有两个人在城市工作就业,就基本进入“小康”。现在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是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回到农村没有土地种,家上的承包土地不够父母种,不让他外出务工能让他做什么?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好多农民都已经不愿意再种地了。在打工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大中专毕业一定要回家种地呢?

4、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措施和客观要求。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于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不能发挥。XX镇虽然属“人少地多”,但人均耕地不足五亩,且好田好地不多,多数是利用率不高、收益较差的山地,仍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就是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方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领导的重视与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保证。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部署,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分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各村主任为劳务输出第一责任人的有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要把劳务输出情况纳入对各村进 8

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考核到村,责任到人。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澄清底子,健全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澄清底子,建立健全各类台帐;做到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去向、工作生活情况清楚,对在家闲置人员的特长、志愿清楚。建立了月报、季报、家访联系制度,由各村副主任负责劳务输出对象的储备、把关、宣传动员以及台帐的季报工作。各村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情况要准确无误,相关政策和用工信息要及时宣传到户;乡镇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季对各村劳务输出进度作一次情况通报。建立建立与务工人员及企业的定期联系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输出人员的稳定性,使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致富。

(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通过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以典型事例加强宣传等方式,营造“转移才能致富,外出务工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

(五)增加投入,强化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和资金,以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落实优惠政策;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利用网络培训学校、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技术、安全卫生等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保证输出劳务的质量。

9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二、三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是要让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最终脱离土地,离开农村,成为市民。要让广大农民都能在不同的城镇找到合适的职业,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城镇居有定所、劳有可做。既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兴业,安家落户,又要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使农民务工经商,安居乐业。既要在政策上给予宽松优惠,更要在经济上大力扶持、帮助、因势利导,使其享受城市职工的同等待遇。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引进一批企业加入发展,进而促进经商、餐饮、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城镇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

(七)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就业空间。就近、就地转移是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围绕香料烟、烤烟、甘蔗、石斛、林果、畜禽等几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

(八)跟踪管理,做好服务。留守儿童的抚养教育和老人的赡养问题是外出农民工的远虑和近忧。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赡养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改善办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要强化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提高管理功能,广泛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市场,为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服务。在较大的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岗位供求信息,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

10

(九)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监察维权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大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征缴力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二是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就业期间的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检查力度,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欺诈和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以及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四是禁止和杜绝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五是要做好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净化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一二年六月六日

11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冉浩学号:1051001464582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

关于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马屯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08级烟草2班张磊周艳青李静超宋行和兴辉赵辛章20xx年7月29日烟草学院百村千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展开受省委农村办的委托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中以便更...

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众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

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报告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23李敏20xx01061015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一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调查来获知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而评估类似的农村经济最后上升到全国循序...

关于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台县官塘张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我们小组调查对象是位于台州市天台县的官塘张村我们在15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座谈的方式分别对10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农民增收关注官塘张村发展为主题...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

关于农村深入调查报告

关于岳池县嘉陵乡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姓名胡敏学号0925500046班级09级影像二班摘要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以xxx为例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

关于农村河流污染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河流污染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河源龙川县田心镇调查对象田心村的河流调查时间20xx年03月29日20xx年04月2日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采访调查田心镇位于龙川县境中部偏东随着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这里的环境也...

关于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云南省寻甸县与北京郊区实地走访调查团队成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学号调查人指导老师时间20xx年10月02日20xx年10月03日地点正文关键字农村住房问题工作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班级学号20xx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xx年8月24日1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表2关于农村空...

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49篇)